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rmbg58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6中级班第三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5 00: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eyretree2016 发表于 2016-9-22 17:50
C06 Wendy 中级班第三讲作业3

悦读悦自愈

看了wendy的认真记录,详述心里感受,我好后悔那天缺席半节课啊,感觉就错失了整个宇宙。
你们都收获满满,我心里酸溜溜。

你们可以重演那天上午的上课情景吗?尤其是那个别开生面的开场啊。
容我哭一会儿去。
发表于 2016-9-25 00: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A01 天静
续写《捉小熊》有感


    首先谢谢米菲老师的厚爱,她两次给我机会争取免作业的福利,而我没有认真听或者没有中途离场送好友皮皮了错失了一个组的表演,所以,也不好评价,当然,评价没有水平也是一个问题。真心觉得自己的积累还远远不够,就在大家都努力进步的前两年,我因生活在远离三叶草本部的地方,没有继续跟着组织一起进步,现在在pick up,有一定的困难。不过,知道晚了恰好是最好的开始,我更加珍惜现在重新发现不足迎头赶上的机遇。


上午因有其他不可退却的工作,错过了米菲老师上午的课程,感觉错失了整个宇宙。下午一来到,已经《捉小熊》尾声了,米菲老师要我们续写下一个猎人捉小熊和小熊反捉的场景。大家都在刷刷刷开始画,我刚到,云里雾里,经过郑洁同志提醒后,我才进入轨道。郑洁都快画好了,我还没有头绪,突然,看到晓芝的心心,于是我就来灵感了,我记得有一本绘本,也是类似这样的对立大战,后来就靠一点爱的力量把恶霸也降服了。我想“兵者,诡道也!攻城为下,攻心者为上!”于是我就想出来这个场景:猎人想用喷雾降服小熊——小熊画花——花有真真香味——猎人吸花香——打喷嚏——再吸——猎人被花香感化(被美好感化)——从此和平共处。

        我不知道这样童真的片段能给孩子多少分,但是我厌倦了还是对立抗争的方式来处理两个人的联系,他们完全可以很好地相处,但是猎人也不是平白无故就突然变好,肯定要有感化,这个花香,这个美好感化他,也合情合理。 当有一个组分享到,当猎人有危急的时候,小熊要不要去救他,不救行不行,这涉及到了道德绑架一个人,在这样开放式的问题,最担心就是孩子一边倒地支持某一边,比如支持救猎人,不救就是不好。这样用道德绑架了一个人的行为,他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一点,我自己还是没有看出来,米菲老师一点评,豁然开朗。也觉得,故事妈妈在众多孩子面前讲故事,不单只停留在讲故事,还得对一些感情上的,道德上的引导,否则,很容易误导孩子,也跟番茄老师说的,“不通过培训就贸贸然给别人家的孩子讲故事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故事妈妈的道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谢谢米菲老师。

发表于 2016-9-25 15: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B03 刘艳玲
做一场读书会并写心得
中秋节同学月饼趴主题故事会

一、故事会方案
时间:中秋节,915日上午9:00-中午1:00  故事时间:10:00-11:00
地点:罗湖某小区,Fandy同学家楼下活动区
参加人员:Fandy班上的同学11个小朋友
活动内容:中秋月儿圆,我们小聚一团,听故事,玩游戏,做冰皮月饼
故事讲述人:刘艳玲,
延伸活动协助人:同学妈妈 蓝老师

二、故事环节设计:
选择与中秋节主题相关的月亮绘本,《遮月亮的人》
将孩子们分成两组,小组PK的形式进行活动,小组长选择自己的组员。
先让孩子们回顾与中秋节有关的活动,告诉孩子们中秋节的由来,中国人将月亮喻为团圆与圆满的象征,用明月寄托美好的情感。由月亮引入我们的故事。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提莫隆终于获得了遮月亮的证书。
遮月亮这门职业很不寻常,需要他每天晚上
将一块宽大的布盖在月亮上,遮住月亮的一部分光辉。
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因为这样遮出来的月牙儿
能让夜空变得更美,还能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的节奏。
可是没想到,
小提莫隆居然把能让他轻得像空气一样的药丸弄丢了!
这下子,还有什么办法能登上月亮,
去接替即将退休的老扎莫隆呢?
整整一夜,提莫隆都在伙伴们的帮助下,
想方设法地到月亮上去…… ……
最终在大家伙齐心协力的帮助下,提莫隆终于登上了月亮。
这是绘制特别精美的绘本,整本书用了我大爱的蓝色,月相的变化描绘的特别精致,满月犹如夜明珠,月芽儿则变化着盈亏挂在深邃的夜空,让夜色温柔而恬美。

三、故事延伸环节
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这是一个充满力量的故事。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如此善良,热情,他们乐于帮助提莫隆。最后他们用团结的力量帮助提莫隆架起了长长的友情之梯,让提莫隆挨个顺着他们的肩膀爬上大伙搭成的人梯爬山了月亮,让提莫隆完美的完成了任务。故事的结尾让孩子们在带着对月亮和美丽的夜空无限的想象中体会团结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通过游戏的过程让孩子们学会团结和彼此帮助。
游戏环节
两组孩子分别得到一张报纸,想办法让所有组员都站到纸上,一个也不能落下,谁先落下就算输,输的一方将纸撕掉一半,两组再PK,如果在固定时间内两组的组员都能站稳,那么就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PK,输的一方撕掉纸的一半继续PK。直至纸张变得不足以站稳。

遮月亮的人

遮月亮的人
发表于 2016-9-25 15: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B03 刘艳玲
故事会总结
故事会在中秋节的起源与传统庆祝方式,节日的象征意义及人们用月亮代表团圆和寄托情感的方式,引出月亮的故事。
故事过程中伙伴们非常认真的听着,总能从故事中获得故事所要表达的团结所带来的意义。
延伸活动采用分组的形式玩踩报纸,每个组员必须都站在报纸上,脚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落地,落地即输。如两队同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决定胜负,输的一方将保纸撕半,直到一方的报纸站不住所有人,另一方报纸较大的获胜。
整个游戏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IMG_0636.JPG

we are a team

we are a team
IMG_0485.JPG
IMG_0479.JPG
发表于 2016-9-27 10: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A004  李素慧(孕妈Sophie)读书会方案与心得


       《这是什么?这是谁?》《捉小熊》故事会方案

                                             
讲故事时间:2016年 9月25 日
讲述绘本:《这是什么?这是谁?》《捉小熊》

讲述人:孕妈Sophie   

一、作品解读:

这是什么?这是谁?.png
《这是什么?这是谁?》:这不是一本讲故事的书,而是一本有魔力的书。看起来很简单,都是平常的图形和画面,一个齿,两个齿,三个齿。可是......这是什么?这是谁呢?先忍住,别着急打开,放飞你的想象力先来猜一猜吧!
图片1.png
《捉小熊》:亲爱的你,一定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吧。可是你听说过“神笔小熊”吗?故事里的小熊有一只魔法铅笔!这支笔可以帮他摆脱所有麻烦!可爱的小熊不管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他的魔法铅笔会让所有画的东西都成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都能平安度过!

二、活动重点:通过两本想象力爆棚的图画书,拓展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
三、活动过程:(活动时间为60分钟)

1.故事讲述(40分钟)
a.暖场:Sophie唱故事会的信号歌曲提醒小朋友们坐好听故事。(歌词:故事会就要开始了,开始了,开始了。快快坐好!)

b.手指谣《Rock,Scissors,Paper》(由剪刀石头布来两两组合,可以变换组合成不同的小动物,选这个手指谣的目的是要跟所讲故事的主题所互应,也作为打开脑洞的一个小热身)
c.故事讲述
《这是什么?这是谁?》
《捉小熊》
开放式的提问,允许和鼓励孩子讲出不同的答案。
2.延伸活动-想象力大爆炸(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选择延伸活动)(时间:20分钟)
A.疯狂涂色游戏(年龄:3-6) 图片2.png
B.大胆拼贴游戏(年龄:3-6) 图片3.png
C.多种可能性骰子游戏(年龄:3-6) 图片4.png
D.天马行空乱做画(年龄:4+) 图片5.png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6.png   
E.我来说你来画(年龄:6+) 图片9.png
   
   
活动心得
由于孕晚期身体不适,Sophie没有组织一场正式的故事会,只是找了同栋楼里居住的5个小朋友(5-6岁)在楼下长凳上讲了《这是什么?这是谁?》《捉小熊》这两本书,孩子们对于这样需要脑洞大开的书接触的并不多,但是在鼓励下也终于敢于开口表达自己的各种猜想。受活动场地限制,延伸活动没有进行,方案设计的延展部分只是停留在猜想阶段。但Sophie以前在班级里带着3-6岁幼儿多次玩过其中的一个延展游戏(多种可能性的骰子游戏),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游戏兴趣。

                 

发表于 2016-9-27 10: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A004 李素慧 (孕妈Sophie)第三讲作业  学习心得


    跟着米菲上课除了大开我的脑洞,还收获了许多的感动与感悟!
一个蝶变的美好故事
    米菲课上,PPT上出现了卡尔爷爷著名的绘本《好饿的毛毛虫》里最后毛毛虫华丽变身为蝴蝶的那一页,五彩斑斓的蝴蝶上隐藏了它吃过的种种食物的颜色,这让我突然想起那句You are what you read! 这是卡尔爷爷在暗示我们“看过的书,就犹如吃过的食物,但是他们最终会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这个道理吗?不管怎样,我都非常喜欢这个解读。因为读过《小王子》的孩子,小王子会成为ta身体的一部分,读过《奥特曼》的孩子,奥特曼也会成为ta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仅要给孩子们读书,而且要读好书给他们听。
Suri和妈妈一起搭建狗窝的童年故事
米菲讲到了“同理心”,就是成年人要做到真正的“懂孩子”,需要我们葆有一颗童心,俯下身去看待孩子们世界。Suri曾经在一段时间内疯狂的迷恋上了“哈利”系列,以至于自己都认为自己就是一只小狗狗的时候,米菲做到的是彻底的满足Suri,甚至还陪着她搭建装修多所狗窝。这个故事带给我感动的同时,也提醒着我将来要去更懂ta。
先做一个合格的故事妈妈,再向优秀出发
做一个合格的故事妈妈,首先不能做“危险”的故事妈妈。首先要持有正确的价值观,带给孩子们正面积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故事会设计之前要深思熟虑。
没有所谓的低幼书
认同这个观点的同时,我也认为并没有所谓的适龄图书。一本书,有可能适合0-99岁,不同年龄的人读了可能get到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感受罢了。低幼书,高龄段的孩子就不适合吗?关键在于读书人特别是故事妈妈对于这类书的挖掘,以及如何深挖的考验。《走啊走》和《捉小熊》就属于此类,针对高龄的孩子,可以延展出团体游戏或想象力再创作的活动。
设计更有意义的延展活动
延展活动不仅仅局限在表面功夫上,要设计得有意义,就得做到不单单为了延展而延展,首先就不能脱离故事本身,这就需要要对故事先理解得透彻,再做提炼,只有做得够深入,才能将延展活动不流于表面。比如说读了《捉小熊》,延展活动就设计为“折纸小熊”这类手工活动,并不是说这样的延展不可以,因为并没有完全的对错,可以不可以。只是需要我们故事妈妈仔细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活动来替代。如果暂时还是没有头绪,在保证价值观正确这个大方向的情况下,这种方案也是在现阶段可行的,需要的是我们故事妈妈在今后的日子里多读多练来提高“业务水平”。
没有“熊孩子”,只有“熊”故事妈妈
米菲提到了控场,问题提问和多手准备的注意事项,这也是一场故事会成功与否的关键。提问问题要是开放的问题,否则就会作茧自缚。若是一不小心带着孩子们跑偏了话题,还要能机智得再带回话题上来。准备故事会的时候即使做了PPT也要两手准备,万一有突发情况,至少不要影响了讲故事前的美丽心情。这几点,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却是最需要练的功力,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成人眼中的“熊孩子”搞得出糗,变身为“熊熊”的故事妈妈。
大家一起去捉小熊
以《捉小熊》为例,米菲鼓励大家脑洞大开,进行脑力激荡。见识了大家大开的脑洞,让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严重不足。感觉自己的大脑还是太拘谨,放不开。米菲的专业点评,更是让我收获良多。立志在今后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尽量跳出框架,大胆想象,打破思维定式。
总有那么一句话能打动你我
如果你们希望花朵绽放得热烈美好,那么请在春天时就投入行动。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多读!多思!多练!






发表于 2016-9-28 09:1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儿子刚满8岁,小学2年级刚开始。  他喜欢自己翻阅诸如《小学生迪克比》之类的漫画,也喜欢听我朗读长篇儿童文学。他有时自己翻翻绘本看,像已经翻烂的《轱辘轱辘转》和《巴巴爸爸》。他听我读书的时候,有时会问我几个小问题,不过是关于书中情节的期待或者质疑或者表达他的一点想法。他自己阅读的时候,比较安静。  他不喜欢某些诗歌。  他说:这是女孩子读的。  我笑。  原来,8岁的少年认为诗歌有性别之美。   要搁以前,我觉得这是孩子的爱好而已,我不必做什么。  可是,我渐渐地观察到:  读一首他喜欢的童谣,他会翻来覆去读到背诵为止。——他喜欢的,是逗趣、绕口令一样的童谣。风格相对单一。  除了他的喜欢,其他童谣、诗歌、故事书,他只是淡淡地,读完就完,像完成了一件任务一样。  鸟飞过,一点痕迹都没有的样子。  玩玩具也是,他拿在手里,选个地方趴着,嘴里念念有词,玩了就完。没有更多的对玩具的热情、思考、提问和探索。  至于手工、作业,做了就做了,谈不上反思和创造。  ……  这里面,固然有一个人兴趣爱好不同的原因,但是,也暴露出一个共同的本质:  缺乏主动思考,缺乏主动学习。   而米菲老师在教师节给我们上的这一堂故事妈妈成长课,我觉得,归根结底就是“主动阅读”四个字。  主动阅读,读什么?怎么读?  1 读儿童  一上课,老师以艾瑞卡尔的《从头动到脚》为例,和我们愉快地做了一节“课间操”,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  米菲小结:(亲子)阅读基础篇三要点:热爱、同理心和静待花开。  (后来,我认为,这是跟儿童一起从事任何活动的情感基础和心理基础。)  就“同理心”而言,米菲强调大人放低身段,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阅读。  孩子的视角?当随时空的转换而不同吧?  初生的婴儿,小耳朵捕捉到的爸爸妈妈的阅读,应是那一份来源血缘的深情?也许,跟内容毫不相干……  2岁的孩子,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关注的是自我?  3岁入园,6岁入小学……孩子的天地逐渐宽阔,视野无死角无限放大,再一起进行的阅读,无论深度还是广度,应另当别论吧?  这样的“同理心”,落实到一对一的亲子阅读,是米菲在女儿2~3岁时,一起搭建了温馨的“哈利”狗窝满足孩子当下的身份认同。落实到一对多的故事会现场,是米菲一直强调的同一本“所谓”低幼绘本,幼儿园有幼儿园的读法,小学低年级有低年级的读法,中高年级有中高年级的读法。——绘本如何读?首先读读儿童。  回头看来,工作坊上,《走啊走》的延伸方案呈现中,A组小伙伴们针对4-6岁小盆友设计的表演类游戏“我演你猜”适合该年龄阶段孩子的心智特征,也有兴趣点。  为6-8岁的小盆友设计了一个益智游戏的延伸,老师点评:思路不错,游戏难度待提升。——这就是对儿童心理的准确把握。  换句话说,阅读带领人设计出的延伸方案,是让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智发展程度的孩子流于肤浅始终热闹一把?还是示范给孩子一条探索之路?是原地踏步?还是轻推一把?   《捉小熊》的延伸方案呈现中,F组的小伙伴们针对4-6岁的小盆友设计了“抓小熊”即兴表演类游戏,巧妙借鉴了耳熟能详的“丢手绢”游戏,有趣又适龄。  针对6-8岁小盆友,F组设计了“见招拆招”的语言类游戏。在4-6岁游戏基础上,难度提升,带给孩子的体验不同,留给孩子的启发同样提升。  (呵呵,为我所在的低调F组小小傲娇一把!)  而老师分享的自己曾经参与的《7号梦工厂》故事会现场,延伸开始时,老师“任命”现场小朋友为“7号梦工厂云朵设计师”,简简单单又举轻若重的一句话,让孩子们有了角色代入,投入其中。  自始至终,老师一直强调从书本的阅读开始,做足铺垫,去到延伸,来到“表达”这个出口。阅读带领人需要努力的是做有质量的“铺垫”,而对孩子们的表达,一定抱持静待花开之心。   2 读文本  (亲子)阅读进阶篇:文本阅读、图画阅读和延展阅读。  如果读儿童还是诗外的功夫,那么,文本则是作诗推敲的真功夫。  时间有限,老师重点讲述了“延展阅读”。  我认为,延展阅读,其实是检测读书品质的试金石。一本书,从打开开始,就不仅仅是作者的表达,读者的吸收采纳才是这本书当下的意义。  作为一个为孩子读书的大人,角色有两面。一是输入者,主动地、有选择地接收了书本信息,另一面,作为输出者,如何有技巧地输出给不同的孩子?  米菲说,但凡要做一对多的故事会,之前她一定会在家做一对一的亲子阅读。从和自己孩子的共读出发,观察一个孩子和阅读人、和书的互动,得到某些启发,再去到故事会现场做阅读。(铺垫从一个人阅读到一对一阅读开始。)  虽然课堂上没有专门拿出时间讲解图画书的“文”和“图”,但是,以下书目的分享和带读印象深刻。  首先是《好饿的毛毛虫》。这本经典书目,我一直视它为认知类的低幼绘本。可是,米菲问:最后一页,蝴蝶身上的颜色有观察到吗?所有之前吃下的食物的颜色最后都呈现在蝴蝶身上。——这何尝不像孩子的成长呢?孩子成长过程中吸收到什么,长大就会呈现出什么。  童年的阅读,也如此。  心细如发地观察到每幅图的细节,前后联系比对提炼,才会引发后续的思考和深度的认知。  《走一走》也是我理所当然认为低幼的绘本。要让我读,最多读出个乐趣,膜拜作者的画工。可是,米菲在为这本书的导读中写到:  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好而有趣的事物,并对之表示欣赏,这是一种能够体察和表现爱的能力。《走啊走》里的那个男孩,“精神抖擞”地走啊走,眼睛笑眯眯的,双臂挥动带风。爱笑的孩子,运气不会太差,能够发现好好玩儿的孩子,内心里也是明朗愉悦的啊。从蚂蚁到蟑螂,它们各种有趣的“走啊走”,何尝不是孩子眼中最好玩的“走啊走”呢。  课堂上,米菲将这本书归了个根:抓特征!有了对文图如同火眼金睛般地精准把握,这本所谓的低幼书便可以读出不一样的味道。  (墙裂推荐米菲老师的个人公众号,内有宝藏。)  再比如,《捉小熊》。固然有安东尼布朗一贯的大师级画风,可是要我来读,最多也是读出个神笔马良的味儿来。  米菲带领大家看《捉小熊》的图,猜测文字内容,再图文结合细读。米菲说:这本书也是一个形状游戏,然后如数家珍把布朗大师的《形状游戏》系列、《小熊》系列糅合到一起分析。  原来,这些书的主题,都是面对困境时的应对态度。  ——漫漫人生路,何处不困境?!  ——之前,我仅仅把它们视作游戏类绘本。  于无声处的润物,还得看阅读带领人对手上读物的主动了解程度。  而小伙伴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足以引起我的记录和思考。  《走一走》的延伸环节中,C组小伙伴们设计了关于礼仪教育的延伸,老师点评:你们抓住的是“环境”主题,由“环境”延伸到“礼仪”,思路不错。但是,文本内容的“环境”不是人为选择的环境,是书中每个主角的天然生存环境。它在这样环境下的“走”,不涉及礼仪,关乎本能。  这就是对文本内容抽丝剥茧的分析能力。失之毫厘的偏差,也许引起的主题延伸就牵强附会。阅读带领人自己也会在实践中遭遇小听众的“不配合”,容易带来挫败感。  同样,E组小伙伴在《走啊走》的延伸中,头脑风暴了此书的多个主题可能:身份认知、职业认知、情绪认知、环境认知……并设计了“我说你演”的即兴表演类游戏。  现场示范之后,台下大人观众们普遍反映“混乱”。米菲点评,问题大致有:  1 游戏“闷”:设计难度偏大。建议降低难度。  2 观者“乱”:主题大而全,包罗万象却不明就里。建议深挖一个主题即可。  3 铺垫不足:场景、人物的设置脱离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建议回归到孩子们熟悉的校园生活。  台下的我听得微微冒汗:低幼绘本,几乎一目十行,可是,设计的延伸却不一定回到这本绘本阅读的本身。  我想到之前我曾经热火朝天参与的故事会们,有几场延伸是做足了文本阅读这门功课?  3 读自己  课堂上,老师不亏“金句王”,金句频出。  课堂开始于《从头动到脚》,一起跟着绘本hi完。米菲小结:如果故事讲述人自己没有对书的热爱,如何做到感染听众?  所以,亲子阅读开始前,请自行阅读自己的若干观,包括儿童观、阅读观等等。  《走啊走》的延伸呈现中,很多小伙伴设计的讨论问题是预设答案的。  比如,因为设计了“礼仪” 的主题,所以忍不住问出的问题是这样:  “小盆友,请问在图书馆是不是要安静走路啊?”  米菲“小盆友”答:“我咚咚咚地走!”  “那小盆友,如果在图书馆咚咚咚走路会怎么样啊?”  米菲“小盆友”答:“我就要咚咚咚走路!” ……  这个情景是我经常会遇到的画面。  尴尬多了,我会反思:我做一场故事会,初衷是什么?我是披着故事妈妈的外衣行思想品德老师之职么?  我的心态,有多宽广?我的接纳程度,有多深?  《捉小熊》的续写续画中,近50个小伙伴的想象力多数令自己都不满意:  有小熊和猎人结婚的童话结局…… 有小熊利用各般先进武器终于打败猎人的结局…… 有小熊“奴隶翻身”一定要制猎人于死地的结局…… 有小熊需要猎人写保证书才能饶恕猎人的结局……  所有的落笔,都是大人们童年、阅历和想象力的写照。  米菲点评:  1 大人们续写的结局,要么共生,要么对立,是静止的结尾。  2 大人们续写的结局,是成人世界的缩写。原著中,小熊面对猎人做出的所有反抗都是没有伤害性的,是自保的。——小熊骑着的那只象征和平的大白鸽,在大人们续写的时候,似乎无影无踪了……  相比而言,米菲在给小学二年级的小盆友读完这个故事后,铺垫了一个场景(低龄小盆友,指定场景,而非开放式场景——这就是深谙儿童心理的铺垫):  如果小熊接下来遇到一条河,猎人再度追上来,怎么办?  二年级的小盆友会说:小熊用音符在河上搭桥离开。  二年级的小盆友会说:  我继续往前走,我看见一条大河,猎人在后面追着我,我该怎么办?我拿起笔,我想在河面上画了一只帆船,漂洋过河;我画一座桥,走在桥上非常安全;我要画只大鸟,带我飞过河去;我想画五只热气球,带我飞上天;我画只鲸鱼,把我带到河底,然后再浮出水面;我给自己画一对翅膀,飞上天空;我要画一条隧道,从河底钻过去;我画一片乌云,让它飘在猎人的头上,哗啦哗啦下起了阵雨。  ……  好吧,不必为我们汗颜。  应该庆幸我们这一代妈妈一直走在自我学习的路上,争取让下一代孩子们再来续写童书的结局时,能够读到更多良善的人性。  老师说,阅读的时候,重过程,重体验,轻表达。  老师说,做故事会的时候,台下做加法,台上做减法。  老师说,多读,多思,多练。  我还曾听老师说:你看到了我在台上读故事,你没有看到我在台下学了两年心理学。  ……  老师火眼金睛的解读,一针见血的点评,不仅仅是老师在孩子出生之后亲子阅读练就的。想来,也许,从老师少年时读完一个图书馆的书开始,视野、逻辑、情怀……已开始破土而出。  做故事会,本质是做共读。共读之前,先单读。读清楚自己,读明白儿童,读完整一本书,再来说,故事会。  再看看我的8岁的儿子,我隐隐觉得,我可以轻轻推就他一把,因为,我开始了主动成长,我感觉到了主动带来的力量。  无限感恩遇到三叶草,遇到所有恩师,遇到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们。  (回放课堂内容如有误,欢迎指正。引用多来源老师个人公众号。)
发表于 2016-9-29 16: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SmileySophie 发表于 2016-9-27 10:51
A004  李素慧(孕妈Sophie)读书会方案与心得

Sophie真是游戏大王呀!一定要多向你请教!
发表于 2016-10-3 14: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B06 李婷婷 作业:读后感
               《秘密朋友夜西米》读后感
  刚拿到这本书,我就对书名感兴趣了。“秘密朋友”?究竟有多神秘呢?封面的小朋友为什么穿着睡衣在飞?带着这些问题,我翻开了第一页……
  可是当书中以浓重的黑为背景颜色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还是诧异了:写给孩子的绘本不通常都是鲜艳或明亮的颜色吗?为什么会用浓重的黑色呢?又带着各种好奇,我接着往后翻看。“艾瑞克不喜欢说话……大们们问他是不是害羞,可他就是不回答”,“艾瑞克只是不喜欢说话”,“反正,他也用不着说话”……我渐渐明白了安东尼使用黑色的用意了,它表达了艾瑞克的心理,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可是有一天,他遇到了小女孩玛西亚,他们一起放风筝。这时,我发现画面也从黑色变成了白色,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本书大概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小男孩艾瑞克不喜欢说话。其他的孩子都叫他“哑巴艾瑞克”。大人们以为他只是害羞。其实艾瑞克只是不喜欢说话,因为他的秘密朋友夜西米会替他说。艾瑞克把自己和假想的朋友夜西米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他遇到了喜欢放风筝的小女孩玛西亚,与她成为了朋友。突然有一天,夜西米不见了。
  看完绘本之后,我又赶紧去了解作者和绘者。原来这本书的作者是格温·施特劳斯,绘者是大名鼎鼎的安东尼·布朗。安东尼·布朗的作品获得过许多奖项,其中包括两次凯特格林威奖和三次库特马斯勒奖、德国绘本奖、安徒生大奖、荷兰银铅笔奖及艾米克奖。阅读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时常会惊讶作家心思的缜密、幽默风趣的表现,而其书中所带给孩子们的希望与愉悦,是儿童文学作品最难能可贵的珍宝。他的插画中大都带有超现实的成分,这些神奇而幽默的元素,常常暗示了读者安东尼对事物的想法。了解了这些之后,就难怪我一开始会对绘本中使用浓重的黑色那么好奇,原来安东尼·布朗早就给故事埋下了伏笔。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绘本:罗伦·乔尔德的《我太小,我不能上学》。里面的妹妹劳拉也说过她有一个朋友,“隐形朋友”索林森。这些其实都是孩子的成长心理:内心“住着”一个懂自己并一直陪伴自己的贴心朋友。
  虽然很快读完了这本绘本,但感觉还要再多读几遍,尤其是画面中的一些细节部分。突然感悟培训时,几位老师都会强调:有些绘本是要精读的;精读和泛读要相结合。确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吧!
发表于 2016-10-6 08: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G002  李桂   学习颜色识别
一、主题绘本《棕色的熊, 棕色的熊, 你在看什么?》
二、故事会的设计流程 : 打算去附近公园的小孩子滑滑梯游乐区或者小区找些有兴趣的孩子们讲. 开场:读标题, 看书本封面, 问问孩子们棕色的熊在看什么呢?然后引导到, 让我们看看这只棕色的熊在看什么?
三、故事会人员安排:一个主讲人,老公担任摄影义工
四、故事会道具制作:涂涂乐之类的书籍或者卡纸和蜡笔, 用于涂色
五、延伸  
1)        延续书本内容, 问问在听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听听每个孩子的回答.
2)        如果孩子们会方言, 让孩子们也各自用方言演绎
3)           准备涂涂乐之类的书籍或者卡纸, 让孩子们涂色. 涂完后不要纠正孩子们涂色的正确与否, 以免抑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棕色的熊,棕色的熊, 你在看什么”故事会
时间9月17日 上午10:00-11:00          地点:龙城公园滑滑梯区
10:00-10:10        活动开始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        小朋友做自我介绍
10:10-10:20        童谣热身        一拍拍手,二摸摸胸
三搅搅,   四拉弓
五搓搓手, 六打重
七听话,   八掐腰
九放下,   十坐好
10:20-10:40        讲故事        按照书本讲故事, 中间穿插动物叫声.普通话讲完, 再用方言讲一次, 增加乐趣.
10:40-11:00        延伸         1)        延续书本内容, 问问在听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听听每个孩子的回答.
2)        如果孩子们会方言, 让孩子们也各自用方言演绎
3)        准备涂涂乐之类的书籍或者卡纸, 让孩子们涂色. 涂完后不要纠正孩子们涂色的正确与否, 以免抑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G002  李桂   故事会总结
         开始做计划前, 我特意看了几个同学第二次故事会的帖子, 从中也收获不少. 一直觉得自己做的不太像是一个故事会: 没有任何经验(害怕在人群中发言) 没有一个固定的场地, 没有固定的小朋友. 相对于那些面对10多个小朋友, 甚至三四十个孩子的故事会, 确实差的不止是一点点. 但是, 我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 慢慢的进步. 也希望多少能影响听故事的孩子们能体会阅读的兴趣, 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值得欣慰也让我感到惊喜的是, 我1岁8个月的孩子又爱读书了, 时常捧着书要大人读, 不管我们是在干活, 吃饭 或者休闲. 好像读书就已经成为了他的一个习惯, 玩一会了, 他就会捧着书来找大人. 虽然专注力还没有回到以前, 不能一次听完一本书, 也还不太愿意去接受一本新书. 但是,能有目前这样的表象, 我已经觉得很欣慰了.
         考虑到之后的周末老公要外出, 我缺少拍照义工, 所以趁着老公在家9月17日一大早, 我们就一起去了公园.  天气很好, 因为还早,滑滑梯区小朋友并不多.  看到有个小朋友刚从滑梯上滑下来. 我拿着书本蹲下来问他, 是否原因听这本绘本. 小男孩欣然同意了. 担心小朋友觉得手指遥无趣, 我调整了顺序, 首先讲故事.  接着陆陆续续又来了三个小朋友, 三个大人. 看来孩子们都还是挺爱看书的. 讲完后, 我开始做手指谣, 孩子们也跟着做起来. 然后又做了一遍手指谣. 做完后, 看到孩子们还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我于是问孩子们是否愿意再听一次呢. 三个后来的小朋友高兴的表示同意. 满满的满足感, 那种感觉是任何其他事物都无法带来的. 关于延伸的1.2点内容有做. 因为场地的原因, 延伸3就没有做了.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故事会, 我也感觉到自己在慢慢的进步

1.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12-6 21:22 , Processed in 0.071493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