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周见清+读《说来听听》有感
最大的感触——相信儿童。 孩子有自己的审美和理解、评论能力。成人容易有“想教”的心理,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另一方面,不相信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阅读《说来听听》中,受到更多的鼓舞和提醒,相信孩子。
感触二,表达对象可以多样,给自己听、向别人分享、与别人讨论,碰撞更多。我自己经常通过分享的方式去整理自己的思路,开始是想分享,后来发现分享过程,思路也更多清晰,也在讨论中听到不同声音,有更多新想法。这种感觉,有时是在更别人同一本书的情况,有时是跟别人分享自己读过的书,跟孩子们交流时,也会发现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感触三,如果引导讨论,问题的设计很重要。有阅读能力的成人的引导很重要。当然,设问的目的很重要,不是把孩子带到自己设定好的“标准答案”或者“中心思想”,而是聆听孩子的感受、想法同时,引导不同层次的思考。另一方面,过程中,尊重、充分聆听非常重要,当老师急于表达自己的“高见”,想牵住那条控制的绳子时,孩子的表达欲望也会受到抑制,并且容易觉得自己并没有受到真正信任。如何引导孩子讲更多,书中很多实用干货,甚至,让我想到老师分享的——“装傻”,请教孩子,请孩子来分享自己的发现。
阅读,快乐读、读出不同厚度很重要,很认同一位老师说的,没有“非读不可”的书,也没有“一定不能读”的书,孩子有选书的权利。而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选好书、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则是不断积累的过程。陪伴身旁的成人,做好引导、陪伴的参与,又不能“控制”。我想,保持阅读和学习、在实践中去强化、让理论真正成为自己认可的价值观,会慢慢言行合一。
实操《叶子先生》 活动过程 1.共读绘本《叶子先生》。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画面中,叶子先生沿途所见 读完后,以提问进行回顾,叶子先生的旅行去了哪些地方,见到什么
2.转折提问导入:如果叶子先生来我们这里旅行,你想向ta介绍什么?可能是人、动物、植物,也可以是某个地方. 孩子们回答。
3.怎么来把这些事物表达出来呢,可以模仿作者,用叶子拼贴的方式。 4.引导观察叶子的外形、颜色等,联想到相关相似性的物品。 5.引导孩子选定自己想创作的内容进行创作,过程中走动观察、鼓励、引导。 6.作品放桌上,走动欣赏其他人的作品。 7.邀请个别分享。
反思:在对书的功能定位,有点贪心,既想有内容的功能,又想作为延伸活动的形式借鉴,发现过程过度和支撑设计很重要,如何通过问题设计来层层铺垫,最终把孩子想法、想法可视化、创意化,还需要不多打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