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组】2016故事妈妈成长学院首期初级班作业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6-6-3 23:55:45 | 只看该作者
J022叮叮
阅读的意义
答:阅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爱的传承。我的幼年父母读给我听,我宝宝的童年,我读给他听。星星老师在课程中引用了一句话,这句话也是我很喜欢的,就是龙应台老师说的“蒲公英每年都有,孩子那么幼小的时候只有一次”正是这句话让我坚定了陪孩子一同见证每个成长瞬间的决心。而最高质量的陪伴不外乎是与宝宝共同的去傲游书的海洋,探索花的秘密,聆听鸟的和鸣。一起阅读书本,阅读色彩,阅读生命。阅读不拘于形式不限于年龄,只要有着一颗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心,在任何地方与任何人物都可以进行阅读,我所理解的阅读的意义就源于此。阅读——使得人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事物,感悟生命。使儿童在生命的初期就得以拥有一颗柔软满含爱的心。
阅读中难忘的故事
答:对于这个故事,因我自己的宝宝尚且年幼,每天所谓的亲子共读也只是我拿着黑白卡和彩球在他精神状态好的时候的视觉训练。那故事怎么办呢,就只好麻烦时光退回到我孩提之时。具体几岁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爸爸带着我读阿凡提的故事听,里面的小毛驴,巴依老爷和长短工们被爸爸描述的活灵活现。在我的要求下,又一个故事讲完后,爸爸拿出橡皮泥,陪我一起捏起了小毛驴。现在想来,我的那只小毛驴真心的除了耳朵是很长的驴耳朵外,再没有一个地方像毛驴了。而爸爸的那只,现在看来也很呵呵。毛驴确实不像毛驴,但那时的欢乐和动手能力却一直的保留了下来。在我幼小的心中埋下种子,经过岁月的浇灌,结出了一颗名为陪伴的果实。
82#
发表于 2016-6-4 21:03:19 | 只看该作者
J017
作业:
你觉得阅读的意义在那里?
       星星老师的这个作业不会写哦,太高深啦对于我来说窄意为我能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因为年少时看书太少。很多什么名著啊经典啊自己也从没看过,但是现在的孩子太太太厉害了,我不多阅读估计会被孩子看不起吧不过我确信多阅读对于孩子学习语文非常有用;小的时候家里的闲书只有爸爸的几本中药书和小说,那会也没电视,实在无事我就偷看老爸的这些书。虽然只是看了几本但是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我都是被老师表扬的范文(俺们那个小乡村里能看几本闲书也算是厉害的)。所以我一定会继续坚持带孩子多阅读!
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孩子语言发育迟,我们在二岁半才开始说两个字的词语,非叠词,那时我一直担心孩子是不是发育有问题,不过我还是每天给她朗读绘本故事。但是后面的发展速度却让我们偷笑,两个时间从两个词一下蹦到句子,整段整段的说,还能编着小故事。但从她的言语里能找到绘本故事的影子,所以我们平时做的不是无用功,只是还没到时候!
83#
发表于 2016-6-4 21:08:52 | 只看该作者
J024
       小时候,自会认字开始,我最喜欢的便是小人书,小的时候所有到手的钱我都用来看小人书了,不会去买,因为那要花太多的钱,只租来看。如果谁家里有小人书,妈妈不用去其他地方找我,只用去那家就可以了。虽然是看的小人书多,但其实很多已经不记得了,我也从没有想过我看过什么,记下来什么,我想大概确如星星老师所说,它们已经长成了自己的骨头和血肉吧,就算是没有长成自己的骨头和血肉,我也希望阅读能洗涤掉自己心灵的污垢,让自己不至于浊气逼人。
     虽说孩童时阅读是我的爱好,但并不代表着我有多懂事,和爸妈即便不顶着干,也决不是那种唯命是听的孩子,所以爸妈一度对我是极失望的,总以为女娃娃会贴心会体谅的。直到慢慢的长大,开始更广泛的阅读,读小说也读散文,杂谈也看,基本上能涉猎到的书籍都看,所幸的是那时候长在小地方,书不容易得到,却也不存在乱七八糟的书。有一天,好不容易借到一本《读者文摘》(现在的的《读者》),那里面有一篇文章,题目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大概的记得一些要义:父母要的并不多,只希望你能在他们要求你的时候答应就好,或许在他们要求过后,自己也忘了对你的要求。那怕你没有做,但在你答应他们的那一刻,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极满足的了。当时我在想,父母要求的真的就那么一点点?我为什么不可以去尝试一下,我也确实这样做了,刚开始我只是尝试着去答应,效果竟然出孚意料的好,到后来,我自然的就尽量的去做到了。生活中很多事并不一定会有人会去告诉你该怎么做,但阅读却可能让你得到顿悟。
     现在我更多的喜欢看些杂志,尤如星星老师所说,希望能偷偷学一点,不一定是爱,或许是其他自己还没领会,自己还没有顿悟的东西,愿意在大家的带领下能更加坚持阅读,并从阅读中得到更多。
84#
发表于 2016-6-4 21:31:3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讲作业
J019
      阅读的意义显然是很深的,应该没有人不认为阅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也是陶冶情操净化自己的过程,所以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对其一生都是一笔财富,庆幸的是对于关注孩子教育的每个家长来说都认识到这一点,撇开对孩子本身的益处,全民阅读一定会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提高国民素质,由此看来阅读真的是非常有意义。
    在幼儿阅读的这5年中,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故事主题,要说最难忘的故事,似乎一时找不到,也许我讲故事有点太功利性?总是想让每本书都发挥它的作用,给孩子一些教育意义,不知道这种方式会不会有点偏离了阅读的初衷,其实我也是有点迷茫,我想我应该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来正视阅读这件事儿,让孩子和自己从阅读中自觉地获得启迪,而不是总是要去找寻问题的答案,细想起来我买的比较多的书都是为了解决孩子的一些我认为的问题,可能孩子本身并没用问题,是我自己太功利了,这样想来,我似乎就失去了阅读的本质意义,无法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了,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我想对我今后的阅读习惯会有一些很好的改进作用。
85#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23:45:24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讲6月4日晚9:00 — 10:00
题目:《跟着绘本一起玩》
讲师:秋雪

作业:
选择一本绘本,设计一个切合自己孩子的阅读延伸活动。
1.书名:
2.孩子年龄
3.延伸方案
①设计方向
②所需材料
③延伸形式
④详细方案

作业要求:不少于400字
作业格式:学号+正文
交作业截止时间:2016年6月9日24:00
86#
发表于 2016-6-6 14:19:59 | 只看该作者
J018 桃夭 第五课

一、书名《好饿的毛毛虫》

二、孩子年龄:2岁10个月

三、延伸方案

⒈设计方向:
通过动态演示让孩子认识毛毛虫、茧、蝴蝶的演变过程。

⒉所需材料:
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线团

⒊延伸形式:
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

⒋详细方案:
①绘本阅读预期达到的意图:
a.理解“饿”、“毛毛虫”、“蝴蝶”、“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的名词概念;
b.理解一、二、三、四、五等数量的表达;
c.区别理解“一颗”、“一条”、“一个”、“一块”、“一截”、“一根”、“一片”等量词的运用;
d.引导孩子描述“好饿”、“肚子痛”的表情和感觉;
e.由蝴蝶开始于一条毛毛虫的故事,进一步讲述一些其它的生命演变过程,比如,鸡开始于一个蛋,青蛙开始于一只小蝌蚪,宝贝开始于受精卵生活在妈妈肚子里;
f.其它,画面颜色、各种水果、食物形状认知辨识;
②绘本讲述过程的亲子互动:
a.当绘本中出现一只毛毛虫时,反问孩子,这只毛毛虫是从哪里来的呢?
引导孩子返回画面第一页寻找那一颗小小的蛋。
b.故事继续,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毛毛虫都吃了什么呢?
引导孩子认识1到5的数量变化,各种水果、食物的形状,颗、条、个……等等的量词运用。
同时让孩子触摸画面中设计的小洞口,尝试小拇指从小洞口穿过,毛毛虫钻出来了~~,可能的话可以用画笔在拇指上画毛毛虫的眼鼻嘴,让孩子形象的感知。
让孩子口述“好饿”、“肚子痛”的感觉,引用一些简单句式让孩子模仿描述。
③阅读后的的绘画、手工制作:
a.两种形式,可以让孩子画毛毛虫、蝴蝶、苹果、梨、李子、草莓、橘子、蛋糕、甜筒、黄瓜、奶酪、火腿、棒棒糖、香肠、西瓜等,也可以大人画好后让孩子进行涂色。
b.用剪刀将画好的形状剪下来。
毛毛虫的身体上可以用胶水贴上苹果、梨、李子……所有的食物,相应的蝴蝶的翅膀上也可以用胶水贴上食物,这些食物都是毛毛虫生长过程的一部分~~
c.游戏环节。
将制作好的毛毛虫和蝴蝶分别用线团包裹成茧,和孩子一起演示破茧成蝶~~
87#
发表于 2016-6-9 08:26:26 | 只看该作者
J014第五次作业


1.书名:《不是圆的,也不是方的》
2.孩子年龄:7-8岁
3.延伸方案

①设计方向
通过共情(大家都是属鼠的,我本人就是鼠娘),让孩子融入这个故事。通过鼠爹的细致观察能力,引导孩子的逻辑思维。
②所需材料
手工纸+毛线+布
③延伸形式
手工+孩子参与故事讲述

④详细方案
整个思路是这样的。听了秋雪老师的讲座,我昨天就尝试用了这个方法设计了一个延伸活动。在二年级孩子班上讲《不是圆的,也不是方的》
1.这本书讲了什么?
是本书通过小老鼠的视角一步一步的了解端午节
2.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我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最直接的就是讲诉端午节习俗,间接的教会孩子们如何学习老鼠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3.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会觉得哪里听不懂或者对哪里感兴趣?
我讲诉的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班上大部分的属鼠的孩子。 他们对老鼠一家的所说所做很感兴趣。 他们已经是大孩子了,对故事里提到的习俗早就熟悉了。他们也对这个重复的简单的句子感兴趣。
4.孩子听过后最想表达什么?尝试什么?
孩子们听过后最想说他们也想过个快乐的端午节。自己家里,爸爸妈妈一定都准备了粽子,也许想跟小老鼠一样试着做些香包吧?

5.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来表达或者尝试?
针对孩子想尝试的,我决定教孩子们包粽子香包。我们如何来做这样一个不是圆的,也不是方的东西呢?在教之前,先让孩子们观察粽子和这个香包的相似之处。
对于这个“不是圆的,也不是方的”这个简单的句子,在我讲述过程中,我只在这个句子出现的第一个地方由我说出来,之后同样出现这个句子的地方我就让孩子们帮我说了。

用了这个方法,我这次的故事会很成功。感谢三叶草!
88#
发表于 2016-6-9 23:14:52 | 只看该作者
J022  叮叮 第五次作业


1.书名:《呀,怎么变回来》
2.孩子年龄:0岁,绘本年龄2-6岁
3.延伸方案

①设计方向
因宝宝尚小,所以设计的是按照绘本年龄设计。
预计与宝宝一起绘画出冰激凌大叔和小猪的头饰分别角色扮演,并一同制作美味冰激凌,通过角色扮演和共同劳作,来引导孩子对内容的理解和对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兴趣。
②所需材料
手工纸+宽彩带+彩笔+手工剪刀+冰激凌机(以及制作冰激凌所需材料)
③延伸形式
孩子实际参与故事+实际参与冰激凌制作

④详细方案
1.这本书讲了什么?
是本书通过生病小猪的梦境来引出生病要吃药才能康复的故事。
2.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我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是通过故事让小朋友了解生病吃药才可以好;同时也告诉成人吃药尽可能的按照儿童喜欢的方式吃,小朋友就会更愿意配合吃药。
3.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会觉得哪里听不懂或者对哪里感兴趣?
孩子可能会对小怪物为什么给小猪喝饮料把小猪变成小怪物不懂。而对于冰淇淋大叔的出现会比较感兴趣。
4.过程中会出现那些问题?
在角色扮演中扮演小怪物人数不够。
冰激凌制作过程会用到电动打蛋器等电器,可能会涉及到安全问题。
5.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
可按小怪物数量绘制头饰并邀请爸爸参与角色扮演过程中,通过佩戴不同小怪物头饰来解决人数不够问题并增强父亲参与度。
冰激凌制作中一些需要添加奶油等简单工作由小朋友独立完成,需涉及电器使用的由妈妈完成。
6.该方案会收到怎样效果?
预计通过该设计方案完成故事讲述后,宝宝会对故事有更深刻印象,并通过父亲的参与,以及宝宝的亲自动手制作自己爱吃的甜品,可提升家庭快乐指数。
89#
发表于 2016-6-10 01:52:12 | 只看该作者
J011张晓红
绘本名称:《爷爷一定有办法》
孩子年龄:10
延伸方案:
        设计方向:这是一本有智慧的绘本,通过活动使孩子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生活永远是充满乐趣的!
         所需材料:海绵纸,剪刀,铅笔,双面胶
         详细方案:故事复述和手工制作结合,材料大开发
          1.这本书讲了什么?
           约瑟小的时候,爷爷为他缝制了一条奇妙的毯子,后来随着约瑟年龄的增长毯子经过爷爷的双手变成奇妙的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最后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
           2.作者想表达什么?
            生活是中的每个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世界上的每样事物都有它的独特用处,只要我们肯探寻!
             3.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会觉得哪里听不懂或对哪里感兴趣?
              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会对爷爷每一次奇妙的缝制变换感兴趣到结尾处是出乎我们意料也是孩子难以理解的!
             4.孩子听过后想表达什么?尝试什么?
               孩子听过后会觉得就像书名一样,爷爷真的很有办法。也希望向爷爷一样能将手中的材料变来变去。
             5.我们用什么方式来帮助孩子表达或者尝试?
               先让孩子用边复述边做手工的方式深入体会故事,请孩子选取两张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海绵纸,用双面胶粘在一起,让孩子根据故事情节边做复述边完成手工。孩子渐渐在动手与动嘴的过程当中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做材料大开发游戏,比如妈妈说木头孩子一直往下接,床,桌子,椅子,教鞭,铅笔。也可以互换让孩子说出原料,这样几次之后,孩子就越来越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90#
发表于 2016-6-10 22:17:38 | 只看该作者
J020   莎莎
第五讲  题目<跟着绘本一起玩>

讲师:秋雪

作业:选择一本绘本,设计一个切合自己孩子的阅读延伸活动。

1.书名<七只瞎老鼠>

2.孩子的年龄3到6岁。

3.延伸方案。

我先根据邱学老师,讲课当中提到的,绘本延伸世纪的5个步骤来思考下这本绘本。

先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

七只瞎老鼠它的内容是改编自印度民间的一个故事,叫盲人摸象,他主要讲,7只瞎老鼠在池塘边遇到一个怪东西,谁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于是每一天不同的老鼠轮流去观察并回来报告同伴他们的发现,但是每一次的答案都不叫人满意,最后一天,轮到白老鼠去了,他从怪东西的上下左右全跑了一遍,最后才下了一个结论,这个怪东西是,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却又是一本清新脱俗的绘本,用拼贴的技巧赋予传统故事盲人摸象新的视觉感受。

作者他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作者他把这个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做了改编,然后能让故事更贴合,小孩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他主要要表达的是,颜色,造型还有数字还有量词,而且作者在全书当中的背景使用了大胆的黑色,来凸显出每一只老鼠身上的色彩,可以表现出作者在艺术上的设计和巧思。

说说我的设计方向是通过延伸手工来让孩子认识到颜色,造型还有书中的数字和量词的学习。

我所需要的材料是书中所提到的7只瞎老鼠的颜色的卡纸还有大象颜色的卡纸,剪刀!

延伸的形式是用卡纸把书中的7只老鼠跟大象剪切出来,根据书中的内容,来跟孩子进行游戏活动!

详细的方案:

首先对整本绘本,进行一个讲述,然后,再根据每一只老鼠的颜色,然后,老鼠是怎么说的?来让孩子进行的回答,当孩子回答的时候,让孩子也寻找出相应的老鼠的图片。

再用剪切出来的大象的拼图,当孩子说,是一根大柱子红老鼠说这个时候就是找出相应的红老鼠还有把这个柱子的图形,把这一块拼图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去。

从而根据这一系列的问答和拼图来完成整本书所阐述的:了解方式都要看整体,而不能只看局部的道理。

而这一个绘本故事在大一点的孩子当中还可以用来一个分组游戏就是一个角色的扮演,让每个扮演的老鼠去拿到拼图,然后一起来完成这一整副拼图的一个练习。

我想通过这一些列的一个延伸活动孩子呢,能实际参与到故事当中,并且更深刻地了解到,局部与一个整体的区别还能从颜色,方位的表达上来体现出他们对这本书的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5 03:05 , Processed in 0.072224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