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02糖莲子 于 2019-4-1 17:24 编辑
I02糖莲子 2019春季实班的第三课乐言爸老师的《观念/阅读的大脑与心灵——家庭中的全阅读思维建构》 2019春季实班的第三课乐言爸老师的《观念/阅读的大脑与心灵——家庭中的全阅读思维建构》如期而至。乐言爸爸的声音像极了著名主持人的风范,字正腔圆,娓娓道来。第一次感觉绘本阅读和儿童心理学的理念竟然如此的契合。这么多年的儿童心理学终于派上的用场。曾经让我们这些焦虑的妈妈们,用尽了洪荒力,不得其解。而乐言爸爸四两拔千金的金玉良言,犹如醍醐灌顶般警醒尚在阅读迷途上的我,得到了指引。原来“懒”才是阅读的初心,也是我们孩子小脑袋最需要放松的真谛。 “不言教令、顺其自然”,在美的、轻松的,温暖的怀抱里,自然和谐的法则中,孩子的人格得以锤炼。让更多的孩子回归到自然的阅读中去。视阅读为游戏、为乐趣。不强化、不加速以减少孩子在阅读中的心理负荷,我们深信只有通过自由的、自然的、个性的、情感的非智力的活动才可能使之成为精神纯粹而思想独特的新生代。将阅读作为发展少年儿童的情商和人格培养,弥补少年儿童情感教育的缺憾。 我的宝贝是一个六岁的男宝,从一岁开始就一起培伴阅读。他有多高,家里的藏书就有多高。以前买书给孩子看,大多是按着自己的个人喜好,选择一些画面精美,易于阅读理解的童书给孩子,但有时往往不是很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现在有时候回过头来看,竟会发现,自己竟然在绘本阅读这条路上,走了不少弯路。很庆幸遇到了三叶草,可以把科学的,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情感的-------各种风格的绘本,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对于孩子曾经偏执某一类,或是某一本图书的困境,打开了迷雾。一切来源于安全感的建立。 在这段打卡阅读的时间里,从最初觉得繁琐、负累或抑或不解,心理上是拒绝的,总觉得臣妾作不到啊。为什么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敦促阅读,不是很繁琐、功利性吗。虽然自己一个是自律性和执行力都非常强的一个妈妈,只要开始就一定会坚持到最后。这是对加入这个团队最基本的操守和对组织最大的敬意。可是随着慢慢的带着孩子每天都会一起选书,一起阅读,我发现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宝贝会主动跑到我身边,拿着一本书,和我说:“妈妈,我今天要打卡这本书,你快点给我拍照,我们快点看吧。”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水到渠成的时候到了。打卡阅读是一个阅读习惯养成记。也是你真正爱上阅读的第一步。现在把阅读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水和空气一样,它就存在在我们的家庭生活里,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好友。原来自己在这一点一滴的时间沙漏里,我也可以成为别人眼中那一份坚持。 和孩子,爸爸一起协商制定一个家庭阅读规划。除了每天日常的打卡阅读之外,我们打算每周一次,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编排一个绘本短剧或者制作小手工,由孩子指定绘本内容和角色。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拍摄小视频,把阅读延伸到阅读之外的不同体验的形式。比如我们阅读完《我是一条彩虹鱼》后,我们就可以制作一条陶泥的彩虹鱼。让孩子在手作和表演中把阅读变成一件有趣味的事情。其次今年把阅读量提升一个标准,争取完成1000本的阅读计划,我为孩子作一本阅读手帐。将孩子读过的书,绘制一些插图,也许是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把阅读美好的体验用艺术的方式保存下来。算是送给孩子一份诚意之作。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带领一家人多多参与线下的绘本阅读分享活动,让孩子走到人群中,和自己年龄相符的伙伴在一起分享,阅读,才会感同深受。用孩子的视角去阅读、体会一本好书的趣味。把主导权交给孩子,让他自己成为阅读的主人,而妈妈爸爸则是陪伴和分享他快乐的伙伴。 前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了《长颈鹿不会跳舞》这本绘本,感受良多。以前我总会先入为主设定孩子读完一本书,总要有三观契合的阅读体会。每每被孩子的“谬论”憋到内伤。听了乐言爸爸的讲释,不仅对自己好学上进哑然失笑。有一天晚上给儿子讲睡前故事,他突然问:妈妈,轮胎是怎么发明的?就给他讲了一遍轮胎的发明、进化过程;
接着又问:轮胎是胶皮做的?!然后又开始讲述割胶、采胶、生橡胶加工成熟橡胶……正在为自己的“博闻强记”暗自嘚瑟的时候[呲牙][呲牙],儿子突然问了句:那猴子爱吃吗?好吧好吧[衰],你是猴子派来的逗比吗?也是被打败了[捂脸][捂脸][捂脸]……这就是乐言爸爸所倡导的“懒”读书的思维理念。 妈妈用力过猛了,忘记了读书不仅仅一定是要学会知识,认识文字,学会写作文,讲故事------阅读的初心不就是引起思考,体会乐趣就已经足够了吗。孩子只关心的是猴子爱不爱吃这样口味的“橡胶”,而妈妈却非要倾尽所学,告诉你“此橡胶非彼香蕉”。说彩虹是桥,这是谎话,却不会诱人真的走上去,说彩虹不是桥,这是实话,却破坏了美丽。 在陪伴孩子阅读的时候,也是自己变成孩子的时候。我们总是不经意的用成人的视角去看,去听,去想孩子眼中的世界。要学会俯下身,抱紧他,用他一样的视角去看看这大千世界。只有你的姿态低了,你才能学会平等的对待孩子。 《长颈鹿不会跳舞》这本绘本 主要内容是长颈鹿杰拉德不会跳舞,当他鼓足勇气出现在丛林里一年一度的舞会时,大家都嘲笑他。黯然神伤的杰拉德离开了,不过他碰到了一只给与他帮助的蟋蟀。在蟋蟀的指点下,杰拉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舞蹈,成为丛林中最最出色的舞者。 这本书的腰封上写着这是一本最适合鼓励的书。确实,对于孩子来说,都或多或少的拥有某些不如别人的地方,可是不能因此就气馁,就沮丧,应该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与优点。对于家长来说,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孩子遇到问题感到困惑的时候,不要打击孩子,而是要积极帮助孩子不断的想办法,换着方式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对于孩子来说,或许换个方式,他们也能和其他人做的一样好,甚至比其他人做的更好。而且让孩子明白,自己永远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以上都是我这个成人妈妈的视角,我正沉浸在自己富有同理心,又有上进心的人设里沾沾自喜。我给孩子讲完这本书,我合上绘本我问他,如果你是这个长颈鹿,你会不会觉得不会跳舞很苦恼,你想让自己变成一个会跳舞的长颈鹿吗。孩子歪着小脑袋很认真的想了想后,回答我:“妈妈,我不会。”为什么呢?我瞬间垮掉。“因为我不喜欢跳舞”。可是你不想让别人看到你最利害的样子吗?我画画就很利害啊,为什么一定要跳舞也很利害。你不想尝试去作一件你有可能会作的很好的事情吗?小家伙接着说,因为我不喜欢啊。 其实我的孩子就是一个很内向,不善于社交和展示自我的小男孩。以前我一直都很苦恼他的性格特点。其实静下心来想想,内向和外向,谁能证明哪一种性格会更好呢。就像长颈鹿不会跳舞一样,那又怎样?突破自我,勇敢秀出自己和坚持自我,相信自己和别人无差,哪一种品格更优秀呢?有时候,我们难免在集体生活里被影响,被同化成同一种样子,形成一种取悦型人格。这一次,你说服了妈妈,因为我相信我在你那个年纪,也会这样想,不会跳舞又怎么样呢。你有舞姿,我有大长腿,你有勇气,我有坚持,只要我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无论你以什么样的姿态,都是最优秀自信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