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蔡海玲 第三课作业 想起第一课,李迪老师分享的是一种阅读新观念,它是以情感来做连接的。第三课乐言爸的分享则以理性科学角度出发,真的觉得获益匪浅!!!纵观这几年国内童书的发展,还有身边家长对于亲子教育的意识,真的越来越强,但是更多的妈妈是跟风也好,受身边的人耳濡目染也好,亲子阅读似乎变成了一种流行。但是它到底是如何在一个孩子的大脑里起作用?我相信很多妈妈也回答不上来。当然包括我!真的非常庆幸自己加入这样的组织,听到这么多好的知识。 一、结合孩子的现状,制定一个阅读计划 我的孩子马上就快三周岁了,他从小认知能力都比较好,语言天份很高。现在识字量大概也不低于800字。但是孩子一直以来运动能力比较差,按家里老人的话就是“文强,武弱”。我在课前的提问是:像孩子的这种情况,能不能通过阅读去引导去改善?乐言爸的分享我反复听了两遍,到现在记忆都非常深刻的三个关键词是:“连接”“懒”“趋利避害”。针对这三个关键词,还有我课前提问,我拟定了以下计划: 1, 连接——我常常会庆幸自己与娃将近三年的亲子阅读的经历(孩子3个月开始亲子阅读),给彼此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也相信此刻他的脑海里,“认知”“阅读”“思考”类似这样的道路正在不断地连接、建立。但反思自己,孩子的“武弱”,也似乎自己这一路走来,忽略并失衡的一块。在孩子运动能力这块的连接上,并没有给予更多的鼓励与陪伴。因此,接下来会安排每周至少一次户外活动、多参加线下童书共读活动,多让他让其它孩子接触、要求爸爸增加每天与他玩耍互动的时间、多选一些类似《我们要去捉狗熊》的绘本进行引导。 2, 懒——其实每个大人都是这样,懒!孩子的爸爸经常下班回家就是玩手机玩游戏,我也是经常忙起来时就让娃在书堆里自己玩。长此下去,也不好说娃的阅读激情会否因此日渐消弱。因此,借鉴之前组员在第一课作业里提到的“三全”概念来做计划:全员参与,做好榜样,打造家庭阅读文化;全面铺展,氛围烘托,让家庭阅读角随处可见;全心陪伴,放下手机,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3, 趋利避害——孩子从8个月开始认知能力不错,我一直也是有意识地去训练培养他这块能力,之前选书上面,我也经常会挑一些认知启蒙类的比较多,但却错过了许许多多的带故事性的、情绪管理类的绘本。所以,孩子除了上面提到的“武弱”,还有人际互动、情绪管理这块能力都是比较差的。因此为此做出的计划是:放弃一味追同一领域的书单,放弃一味追求达成某个成效,在阅读方面按孩子的节奏走。在优越处给予表扬,在不足处给予引导鼓励。 二、试着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一本绘本。 我的分享是《向幼儿园前进·小雷欧,》出自赫赫有名的英国绘本大师海伦•奥克森伯里之手。整套一共30小本,涵括了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安全感养成系列,主要是以主人公小雷欧在家里的生活为主题,包括吃饭、睡觉、洗澡、学会用小马桶等。第二部分则是以“第一次体验”为主题,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叙述小雷欧在幼儿园、医院、餐厅、商场、游乐园、动物园等地方,体验不同的活动。
这套书在娃1岁半时就入手,一直他都非常非常喜欢。为什么这么喜欢?我想是因为主人公雷欧跟他一样,每天都在经历着跟他一样的每个第一次——第一次去医院,第一次去幼儿园,第一次去公园、动物园、农场、餐厅、海边、滑滑梯、游泳池……这些在大人眼里只是一些琐碎小事,可是对于他们来说,那可都是天大地大的事。 我记得我家孩子在比较小时候的专注力比较弱,偏爱认知类,或者点读书之类的玩具书比较多,对于这类故事型的绘本一直不太感冒。常常听我读绘本不一会就动来动去。但是共读这套书他一直都很安份,可能是这套书内容很短,每个故事只有14页,简短又上口的句式,配以大幅绘画,一个小小的故事,很快就读完,每次读完一本,就好像陪着主人公小雷欧一起完成了一件件事情一样,很有成就感。 作家海伦一直被公推为世界上最会画婴幼儿图书的画家,她笔下的形象个个活灵活现,不但举手投足跟现实中的孩子一模一样,就连他们想什么,做什么,都充分地传达出所有孩子的心思意念。感觉孩子在阅读海伦的图书,就好像在看一面镜子,画面中这个情绪平和的小盆友跟他一样,在这么相似的场景里,做着喜欢的事,玩着有趣的游戏,也有害怕的时候,倔强的时候,看着看着,感觉自己也变得勇敢起来。像其中有一本《雷欧去医院》,真的是拯救了我!从前每逢打疫苗,生病带他去医院或者社康,远远看到医院招牌就开始大肆哭闹的娃,现在只要每次出发前,给他读上几遍。带到医院门口,他自己都会说“雷欧很勇敢的,医生叔叔不怕的!”自己就先给自己偷偷打气了! 我不得不想起乐言爸还有李迪老师分享都提到的,关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我想喜欢读这套书的娃的心情也是这样的,跟其它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绘本是一座桥梁。透过这座桥梁了解到,故事里,画面里的,正是孩子喜欢的生活,拥有着让孩子自己感觉心安的魔力。这种藉由书里主人公传来的喜悦与勇气,感染着他,影响着他。我想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