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01901B18Amy 于 2019-3-17 17:51 编辑
B18 梁焕彬 第二课《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
第一题:课前提问的解答。
课前提出了三个问题,部分在番茄老师的课上直接得到了解答,部分在相应的线索和启发下,通过其他渠道的搜索,也有了答案,自问自答如下:
1、世界上第一本绘本是什么?哪个国家出现的?它的出现是巧合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世界图绘》(又译《图画中见到的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图画书。这本书于1658年出版,是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ohn Amos Comenius)为孩子创作的一部教科书,它其实是一本带插图的儿童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儿童百科全书。这本书还不能算完全意义的我们现在说的绘本。
1845年,德国的霍夫曼博士创作了一本《蓬蓬头彼得》,这本书就比较像我们现在的绘本了。
1919年,法国艾迪•罗格朗,画了一本《幸福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图画书中,文字处于主导地位,图画处于从属地位的情况,如果严格按现在的绘本来定义,这本就可以说是第一本完全意义的绘本。
以上三本,都可以说是最早的绘本的代表。它们的出现,番茄老师没有特别提到是巧合还是必然。结合第一节课李迪老师介绍的儿童史和儿童观的发展,随着儿童观的内容的变化,人们认识到儿童与成人不同,并且认识到儿童需要到专门的学校去学习,那么儿童读物的出现自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第一本绘本是这一本,还是那一本,却是有巧合性的。比如说《蓬蓬头彼得》,这本书的出现仅仅是因为一位父亲找不到合适的可以送给他的儿子的圣诞礼物,而一时兴起创作的。
2、绘本的定义是什么?就是图画书吗?绘本跟漫画跟连环画这些,有比较清晰明确的界线吗?
绘本就是图画书。图画书这个名词最早来自欧美国家,绘本是图画书传到日本以后才有的具有东方色彩的新名字。
从狭义上说,图画书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它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图画读物,或者是图画故事、连环画、小人书,同一般带插图的书也不一样。在图画书中,图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它本身也承担着叙事、抒情、表达的任务。而一般的故事书中的插图,只是故事的一个更形象、更直观的一个辅助手段。
从广义上说,图画书是一种泛指,它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没有文字的无字书,也包括图画仅仅作为文字装饰的插图书,以及一些漫画书等等。 绘本和漫画、连环画,从狭义上来说是有区别的。
可以从图与文的关系及表现力来区分狭义的绘本、漫画和连环画。 绘本:图×文,(图文互补。图文分开后,图和文很难进行各自独立阅读); 漫画:图>文,以图为主。图文分开后,图基本可独立阅读,文不可以; 连环画:图+文,图文并行。图文分开后,图和文分别都可进行独立阅读; (当然有一部分绘本是无字绘本,很容易辨识为绘本)
从形式上来说,绘本一般是由单幅图和文字组成,一幅画配一段话,每幅画的情节不一定很连贯,但一本绘本通常表达的主题一样; 漫画是有画面,有情节,有分镜,文字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出现,每幅画的情节则必须连贯; 连环画则是一种比较老的形式了,他同绘本差不多,但是是有故事的,而且每幅画的情节都是连贯的,且文字通常出现在画面底部。
图画书与我国传统的连环画、连环漫画相比,后者好比是传统舞台剧,读者只能在一定角度用全中景去看,会产生极大的距离感。低幼图画书却好比是供低幼儿童看的一部电影,它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
从广义上来说,图画书则包含了狭义的绘本、漫画和连环画。
3、绘本在国际上有哪些大奖?评奖标准是什么?
美国凯迪克大奖(1838年设立)。除了重视绘本的艺术价值和特殊的创意以外,对于能否寓教于乐,或者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作为颁奖的重要的考量点。
美国纽伯瑞奖(1922年设立),更重视绘本的文学价值。
以上两项美国绘本奖项,只针对美国作家创作的英语文学作品。
英国格林纳威奖(1955年成立),则是全球童书作家都可以参选,标准更为严苛,全面关注艺术风格、格式、图文整合、视觉映像等等。
关于绘本的奖项,除了番茄老师课堂上介绍的,我课后查资料也关注到有两个我自己觉得比较特别的奖项。
一个是苏斯博士大奖(2004年设立),这个是美国童书界考虑到低幼龄的刚开始接触英语启蒙的孩子而专门设定的一个奖项。针对的是低龄孩子的英文启蒙绘本。
第二个是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2003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这个是第一个国际上的中文儿童图画书奖,是为了激励华文原创绘本而设立的奖项。这个奖项重视绘本的创新以及教育意义,绘本的整体的视觉效果以及图文结合的紧密程度等等。国内的原创绘本也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当我们想把我们儿时的记忆传达给我们的孩子的时候,当我们想把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传达给我们的孩子的时候,好的绘本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素材。有时候,我们的一些快被大家遗忘了的大家可能会觉得很无聊的节令和习俗,在优秀绘本作家笔下,鲜活地呈现,不仅仅让孩子了解这些内容,有时候也会让我们有一种砰然心动的感觉。有些优秀的绘本,甚至可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
第二题: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我要分析的这本书是2016年出版的《我不敢说,我怕被骂》。这本书的文作者是荷兰的皮姆•范•赫斯特,图画作者是荷兰的妮可•塔斯马,翻译是比利时的鲁奔。
这本书从开本来说,16开。算大开本吗?不算小,但因为我家也有很多比16开还要大的绘本,所以,它也不算特别大的开本。它也不是异形书,也不是无字书。这本书就是中规中距的16开的开本,中规中矩的有字书绘本。从功能上划分,它属于第9类,有情绪治疗作用的绘本。我们先看一下书的布局和内容,最后再讲书的主题和情绪治疗方面的作用。
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打开,就是一副完整的图画。内页也全是跨页的表现形式,每一页的左右两边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封面是这本绘本的主角,一个叫莫伊拉的小女孩。封面画的是她低着头,不敢说,怕被骂的比较局促的表情。这正好就是这本绘本的题目。封底的这两只小狗也是贯穿整本绘本的路人甲。而封底的两只小狗在宽阔的草原上欢快地奔跑,可以预示着故事的结局是轻松的,跟封面的局促形成一个对比。封面题目里”我不敢说“四个字的颜色是粉红色,这个是跟绘本里第一段情节相呼应的颜色。
这是这本书的前环衬,这些粉红色的线是跟绘本里的第一段情节相呼应的。另一方面,这些兜兜转转的线,也是主人公脑子里和心里”不敢说“,纠结、回转、欲言又止的情绪的一种具象的反映。在这个前环衬里,也有这只小狗,小狗叼着粉红色线头的一端。我们说,这两只小狗是整本书的路人甲,见证整个故事发生的全经过,那么,为什么前环衬里只有一只小狗呢?因为另一只小狗在我们的后环衬页里了。下面这个就是我们的后环衬。通过前后环衬,我们可以知道,原来粉红色的线头,是从一件衣服上扯出来的。
那是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呢?我们翻过前环衬,看到内封面,就可以看到,前环衬的线头,穿过了右上角的页面,跑到内封面的左上角了,最后连接到这个主人公莫伊拉的左脚的裤袜上。
这个是正文的第一幅画面,这本书全都是这种跨页。这里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比如说主人公叫什么名字?她叫莫伊拉。她的名字的字号是比其他文字的字号要大的。还交代了主人公的爸爸妈妈,是全世界最好的爸爸妈妈。还交代了她的两只小狗,还有主人公的性格,有点调皮、任性,有时候还笨手笨脚的。妈妈说”没关系!宝贝。“这里妈妈说的话,是用楷体字表现的。整本书的其他部分字体都是宋体字,但是里面的人物说的话,都是用楷体。这是一个人物语言和背景文字的区分。
第二页开始,就交代了第一个故事情节。莫伊拉早上穿好衣服,看见裤袜上露出一根线头,她轻轻一扯,竟然扯出了一个小洞。然后这一幅画面里面,我们说的路人甲,两只小狗都在,就是前后环衬页里的两只小狗。不同的是,这一页里面,找不到线头了。这个线越扯越长,莫伊拉的心里也是绕啊绕,不知道怎么办。这些绕来绕去的线头,就是她心理的一个具象反映。也是一种放大了的心理恐惧和担忧,其实真正扯出来的线头并没有那么长,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我们看下一页就知道了。这里的”嘶“这个字,也是特殊处理过的,字跟画面相呼应。
这一页,莫伊拉飞快地换上另一条裤袜,然后把破了的那一条藏起来。我们看她藏在枕头后面的粉红色的裤袜露出的线头就知道,其实扯出来的也就那么一小截。这一页里”哧溜“两个字也是换了字体,字号是加粗加大的,而且这两个字的形态,就形象地反映了话已到嘴边又滑下去,吞回肚子的这种形态。可以让孩子更形象地理解这两个字所表达的状态。在这里,字也是作为画面的补充了。在这一页里,路人甲呢?他们在页面左上方墙上的相框里了。
这一页,讲了第二段故事。作为过渡呢,这里说,在学校里,她一直在想这个事儿,也交代了莫伊拉为什么不敢说的真正原因,因为怕妈妈不高兴,因为妈妈总说”不要拉线头,要爱惜我们的衣服!“我们肯定也经常在家里跟孩子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有时候正是因为我们的这些话,让孩子犯了”错误“以后不敢跟我们说实话。
这一页里面,我们可以看一下莫伊拉的包。包上的线头是不是还是粉红色的线?从画面上说明这个事情一直在她心里纠结着。这一页讲的事情是吃梨的事情了。莫伊拉不喜欢吃梨。小孩子是怎么想的呢?”我的肚子开始发痒。它不喜欢梨,我也不喜欢。“孩子要找一个伴给她勇气,她说她的肚子不喜欢,她的肚子开始发痒。这里”发痒“两个字也是特殊处理过的,让孩子一看就有发痒的感觉。从这一页开始,我们多了一个背景,就是画面左上角挂着的梨。因为这个梨成为孩子心里的第二个秘密了。
下一页,莫伊拉怎么做了?她怕爸爸发现她没吃梨会生气,于是把梨扔进了垃圾桶。这一页里,爸爸的话是楷体字,还有那句”维生素是我们的好朋友“字体还加大了,字体的变化在这里表达一种这句话无形中给了孩子压力的感觉。
我们之前说,梨已经成为我们的新背景,这里的垃圾桶上就贴了梨的图片。莫伊拉的包上的粉红色线头,和这个垃圾桶上贴的梨的图片,表现了这两件事情,一直装在她的心里,放不下,摆脱不了。
这一页里也是,她回到家里了,路人甲这两只小狗就出现了,画面的左上角背景墙上有梨的图片,狗狗身上有粉红色的线。
这一页里,在讲第三段故事情节的时候,路人甲的两只狗狗(左半页的婚纱下摆里,分别在页面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左上角的狗狗身上还缠绕着粉红色的线。然后这一页的背景梨呢?梨跑到第三段故事的主人公,这个叫本杰明的小男孩的领带上了。
在莫伊拉把妈妈的婚纱尿脏了的这一页里,路人甲两只狗狗都在,线头呢?粉红色的线头出现在浴缸旁边的洗浴用品瓶子上了,梨也是,在绿色这一瓶上。这一页的”哗啦,哗啦,哗啦“的文字也是专门设计的,让它更形象,有一个往下流的形象,还有声音的形象。
这一页里,妈妈回来的时候,莫伊拉躲到树屋上去了,这个地点也是表现了孩子心里害怕,把自己隔离起来的一种心理表现的具象反映。这一页里,树枝上缠着粉红色的线,树上结着一只梨,就是孩子心里放不下的关于线头和梨的秘密。这一页里好像没有看到装着第三个关于婚纱的秘密,对不对?虽然这一页没有婚纱,但是关于婚纱的秘密的代表,就是树上小屋旁粉红色线缠着的这几朵小花。我们往回看就知道,这几朵小花,是他们玩结婚过家家游戏的时候,这个男孩子本杰明手里拿着的花,后来在厕所和浴缸那一页,也是被本杰明拿在手里的。所以这几朵小花就是第三个秘密的代表。
在这一页里,梨画在了杯子上,粉红色的线条画在了椅子上,然后因为莫伊拉肚子里装了一肚子的秘密,她吃不下饭了,于是偷偷把肉给狗狗吃了。这里路人甲狗狗也有了出场机会。
这一页里,这些线,就把所有莫伊拉装在心里的秘密圈起来了,右边画面可以看到粉红色的线圈成的梨、线上面有蕾丝代表婚纱,还有狗狗吃肉的画面。
最后这一页,秘密说出来以后,一切都轻松了,这一副画里面,墙上挂的梨形状的相框里是狗狗的照片,床后面藏着的破了的裤袜露出的粉红色线头绕成了一颗爱心,床下面的下摆就是婚纱的下摆。所有的秘密都和谐了。这里妈妈说的话,也是弯成一个微笑一样的形状,看起来就很温柔。 这就是这本绘本的全部画面。这本绘本里的图和文是互动的,有部分文字帮助叙述故事,帮助理解图画,有一部分文字本身就通过独特的造型表现更生动具体的形象。
最后讲讲关于书的主题和情绪治疗方面的作用。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孩子说谎是个道德问题,或者是习惯问题,那么,我建议您跟孩子一起读一读这本绘本。
很小的孩子为什么说谎?因为他道德败坏吗?不是。是因为他还区分不清楚现实和想象,他把他脑子里想象的画面,想象的事情,当作事实说出来了。那么,大一点的已经分得清楚想象和现实的孩子为什么说谎?是因为他道德败坏吗?其实很多时候就像这本书里说的那样,孩子不敢说,是因为怕被骂。即使你不经常骂他,他也怕。就像书里的莫伊拉,她有着全世界最好的爸爸和妈妈,她还是怕被骂,因为妈妈说,要爱惜衣服,因为爸爸说,维生素是我们的好朋友。她怕爸爸妈妈不高兴。孩子依赖我们,希望我们高兴,不希望我们有哪怕一丁点不开心,所以,他选择隐瞒,选择”说谎“,但是”说谎“的时候,他心里其实一直是很忐忑的,他一点也不轻松。这时候,我们更要安慰孩子的情绪,就像书里的爸爸一样,告诉孩子,”亲爱的,你要知道,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儿,你都可以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会有点儿生气或难过,但我们永远都是最最爱你的。“ 道德谴责并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不说谎“,相反,理解、宽容、自由和爱,才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放下所有的担忧和包袱,勇敢面对所有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对《我不敢说,我怕被骂》这本绘本的解读。感谢番茄老师教我们具体的绘本的解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