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楚翔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I组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9-3-3 00:41: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橙子candy 于 2019-3-3 00:45 编辑

I21陈洪娣  2019.3.3
1、 试着回答自己在课前提出的问题,看看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
      课前的问题:1)5岁的孩子总是要家长读,需要引导他自己阅读吗?
                         2)11岁的孩子,不愿意和我一起慢慢看图画书了。
       现在看到这两个问题,突然感觉互为解答了。李迪老师课程中说到,要关注孩子,而不是书。孩子小的时候,享受妈妈读书的感觉,只有他喜欢,那就陪他读吧,长大了,他就会有自己新的选择。大了的孩子,不愿意慢慢地读图画书,那也是因为她的需求不一样了,不能用跟5岁的孩子读书的方式陪伴她了,我需要更多了解她的兴趣点,了解书的内容,跟她聊一聊,那样才会拥有更多的话题,达到陪伴的目的吧。加油哦!
2、 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你会怎么做?
       看到李迪老师课程中,提供了那么多的家庭活动,才发现原来家庭的氛围还可以是这样的啊!一直以来,我都很希望家庭的氛围其乐融融,多姿多彩。可是我的想法总是太呆板了,总觉得做什么就要大家坐下来开个会,一起商量,然后孩子们就各种不配合,而我的想法也就一直搁置了。
       今天重新来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其实我不需要一开始就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我可以自己先做起来,慢慢影响到家庭的其他人呀!
       先从读书开始吧,每天自己先要享受读书,然后陪孩子一起读书。坚持一个月,差不多形成了一个习惯。再和孩子们商量,我们选一个大家一起读书的时间,一起读书。然后我们可以彼此分享自己读的书,一起演绎故事……家庭的活动就多了起来。
       我也打算今年生日的时候,给家庭每个人准备一个时光胶囊,一起来许个愿望,一年后我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愿望!每年这个时候拍个照片留念。哇,想想也觉得美好,坚持去做!
       李迪老师家的那棵树也很吸引我哦,今年年初我和孩子们一起种植了一些植物,一定要好好培育,这也是我们一家人的美好记忆,以后每年都可以去做,一直相伴!
       还有尊重,看看先生和孩子们的想法,一起来建立我们的家庭文化!
12#
发表于 2019-3-3 01:35:22 | 只看该作者
I20 宋向英
第一课《童年与阅读----儿童阅读新三观》作业
非常感谢女儿选择我做她的妈妈,然后才有了作为母亲的觉醒,由内向外的更想要学习,因缘际会结识三叶草——这个千里之外的学堂。
第一课,让我对"三叶草"肃然起敬,敬佩你们的专业和那份社会责任感。

1、试着回答自己在课前提出的问题,看看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
答:课前我在琢磨“儿童阅读新三观”展开来说是怎样的?这是家庭文化语境下的关于童年阅读的儿童观(以儿童为中心)、阅读观(以人为本)和价值观(以成长为要义),童年时期自我个性的培养、自我控制、扩展的逻辑思维能力,生活知识的学习等等,都可以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习到理解与共情。
之前从未探寻“儿童”在社会流变中所经历的苦难,如果不是文艺复兴时期那台活字印刷机器,就没有适合孩子阅读的童谣、故事集,继而意识到孩子需要学习,经过漫长的摇篮期之后才有了“儿童”的概念,也随之意识到简单粗暴的学习方式远远不及儿童读物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儿童的专注力会更多的被故事本身所吸引,它们为孩子带来了异彩纷呈的全新的世界。
亲子阅读行为本身是“重点在读,不在囤;不怕讲错,怕不讲;贵在吸收,不在多;关注孩子,而非书;换个时间,继续读。”一切遵循儿童自然发展规律。
讲座中提到“是阅读这个行为,让书产生了意义。”只有孩子接受、喜爱的图书,才能自然而然的引发孩子的阅读行为;也只有符合了儿童自然发展规律图书,才能让孩子理解、产生共情,才会有思想的碰撞、情绪的识别、语言的丰富;书籍种类上注意“阅读不偏食”,除了儿童文学、创意想象、情绪处理等,还需要关注科学普及、逻辑思维、艺术表现等等方面的书,不断的刺激大脑突触的连接,使之保持灵敏度。
阅读促进成长,是孩子发展中的需要;它润物无声,却力量惊人。童年是在为
彼时理念未成,人们摸索探寻;此时成熟完善,父母却需要觉醒。

2、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你会怎么做?
答:这个问题不禁让我想到那些大家族世代相传下来的“家风”,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如此庄严。
在这次课程之前,我对此的想法只在品德、规则上,不免悬空、肤泛。
落于实处,更在生活中的温情感染而非强制要求,亲情和爱的营造是家庭文化的主旋律。
① 接受推荐,协助孩子做一份“族谱档案”。
② 接受推荐,带孩子参与进家庭活动中,即“全家总动员”。
③ “生日记录表”(记录上重要家人、朋友的生日,届时一起准备最有心生日礼物。)
④ “每日饭后聊天”(已在进行的活动,几乎每天晚饭后,家人围坐,轮流谈谈一天的收获、趣事,或者感谢的人和事……)
⑤ 参与亲子故事会(已在进行的活动,目前是我亲子故事会的小助手。)
⑥ 参与公益活动
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从经营家庭文化开始。
13#
发表于 2019-3-3 01:5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第三杯茶 于 2019-3-3 02:09 编辑

I01 钟碧莲

听课的时候,我正在回家的路上,带着耳机一直听回家。一路酣畅淋漓,很久没有这样的听课感受了。

看到课程名字《童年与阅读-----儿童阅读新三观》的时候,我思考了一下思路,如果是我来分析,我可能会从儿童阅读的过去、现状举例分析,道出其中的问题,再结合现在的时代发展,来阐述新时代中阅读的重要性和方式。

李迪老师一开始就更为彻底。从生命的起源开始说起,从儿童本身说起。我非常忏愧,同时更为倾佩李迪老师以及三叶草各位先辈。“以儿童为中心”,我们一直都在说,但是,践行的时候,能够事事真正从儿童出发,是了不起的。

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让周围的人,周围的世界为之改变。为母则刚,为父柔软,是因为小生命的降临。很多的人,都是因为孩子而再次捧起书本,研究儿童的发展,研究什么是好的教育,研究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路径。为孩子操着心,甘之如饴。

在这之前,我对生孩子这件事情,是有一些担心和悲观的。因为这个世界充满着荆棘和黑暗,无数的呐喊者和斗士把鼻子碰歪了。这个世界的土壤不适合,也不值得。 这段时间,我不止一次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孩子。每天可以陪他/她玩耍,给他们讲故事,听着嬉笑的声音。

我的童年是有书的。祖辈留下的家当不多,书是其中比较特别的存在。父亲爱书,总是深夜点灯看书,陪着我写功课。离家十多载,那静夜的翻书声仍犹在耳。每年春节前,无论多晚都要回家,因为春联的内容要一家人讨论后才确定。父亲总说“孔夫子不嫌字丑”,无论写得怎样,不写错字就可以。因此,一家人全上阵分工,一人分几副写。自外出工作以来,回家晚,练字少,我渐渐不提笔了,贴春联的事情却是免不了的。这就是我们家的习俗。

先生远在重洋,我们的小家庭计划是3年之后才有baby。但房子装修的时候,其他的我都不管,唯独要求要有书架,那是家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的内容,是和先生一起讨论的。

一、营造阅读氛围
1、布置书房,书架设置分区。在宝宝2岁多时,为其添置可调节的专用书桌。
2、运用图书管理软件,对图书分类,做标记。参与图书漂流活动。将不常看的书籍漂流给需要的人。
3、卧室中,床前设置暖色的阅读灯,烘托氛围。
4、客厅背景墙布置为书架,投影仪代替电视。

二、家庭活动
1、写春联的传统延续下去。以后把每年的春联记录下来,也算是家庭发展的历史记录。为爷爷的春联本打印成文档留档、刊印几份,分发给家庭人员传承。
2、宝宝的胎毛可做成笔,留作纪念。为孩子种一棵生命树,是我老家的传统,也可延续下去。宝宝一定是自己带。每周安排一天为家庭日,一家人一起做饭,陪伴。非特殊情况,要做到。晚上给孩子读故事。鼓励先生多参与,目前他对绘本还不了解。
5、我们个人的阅读依然保持。写拆书笔记,分享阅读收获。
6、无论是到成都,还是到深圳,一家人的阅读卡要一早办上。每两周要去一次书店或图书馆。
7、每个人的生日,以及传统的节日,认真对待。感谢父亲告诉我们那么多的传统故事,在我们这一代要延续下去。元旦/过年的时候,开家庭会议,总结一年的收获,制定新年心愿清单,一家人彼此了解和互助,达成心愿。
8、希望自己能够为家庭每一个人写一个简单的传记,或写一点小文字作为记录。家谱,是一个大家族的,我们小家的故事,也值得记录。用口述历史的方式,把家里的历史记录下来。
9、双方家人微信视频沟通保持至少1月1次。拉拉家常也行。

社会活动:
1、了解城市的阅读社区,参与交流。
2、参与社区或城市的读书活动。有机会,依然给更多的孩子讲故事,分享阅读。
14#
发表于 2019-3-3 10:12: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迎来了李迪老师的《童年与阅读-----儿童阅读新三观》,分别是:儿童观,阅读观,价值观。 里面的很多观点都和自己一直以来的育儿观相辅相成,只是李迪老师站的全局观念更高,而且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解儿童观的进化,流变和建构,让我们对于儿童的发展有个更好地理解。 一直以来,阅读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但如何阅读,如何养成阅读习惯、感悟阅读的力量,通过阅读培养家长和孩子的亲情关系,并形成良好的家风尚有很大的距离。集中反映在家长为孩子的阅读上,听过身边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家长以成人的思维和阅读方式来要求孩子,双方的矛盾和冲突由此发生。 很庆幸通过三月草的活动认识了一批会读书、善于读书的专家、专业人士以及由这些专业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型团队,这些专业人士和团队已经并且正在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和潜能,通过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等,正在帮助我们家长和家庭走出阅读误区。 也庆幸自己的孩子年龄还小,目前是输入的阶段,重要的是看自己给孩子输入的是什么,听了专业人士的意见,这个阶段就是读“绘本”的最佳时期,已经收到三叶草推荐的绘本书单,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看经典绘本,绘本大人看的是字,而孩子看的是画, 孩子不识字,全凭家长念了之后所产生的效果。以前怕自己老讲错,这里李迪老师说道“不怕讲错,就怕不讲”,那自己就放胆去讲吧。希望接下来是学习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孩子?   关于第二个问题,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我会怎么做? 1.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已经开始和她有亲子阅读,继续保持亲子阅读的习惯。 2.多去带孩子看适合她的舞台剧,之前结合着我们看的绘本,她已经看过《丑小鸭》和《彼得潘和温蒂的奇幻之旅》,孩子的代入感很强,而且现场的舞台剧会加深她对故事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3.现在阶段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通过她的感官去了解和触摸物质世界,在只有的游戏中玩耍,作为大人,我们尽量不去消耗她的生命力,去发展她的身体和感官,让孩子多与大自然发生链接,在大自然里溜娃促进高品质的亲子陪伴。 4.自发组织或参加不定期的特别活动,如孩子们或家长们的读书交流会、应景节日主题体验等有创造性的活动。不仅交流了育儿指导,也可以让忙碌的心灵有了一个放松的休息站。
15#
发表于 2019-3-3 11:47:48 | 只看该作者
I05胡群慧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李迪老师的《童年与阅读-----儿童阅读新三观》。
       首先我很荣幸成为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初级班一员,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孩子,是你的到来,让我变得更爱学习,更爱阅读,并且在阅读当中认识了很多老师、朋友。
      听完李迪老师的微课,让我心情澎湃,久久不能平复,碰撞我心里好多育儿想法。对于之前我的提问,如何阅读一本儿童文学?读一本儿童文学是否需要精读?读完之后需要写读后感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像不是那么重要了。
      李迪老师的标题《童年阅读新三观》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在家庭文化语境下,关于童年阅读的新三观——儿童观,阅读观与价值观。李迪老师谈到儿童观时,从一个生物学的角度来讲述儿童是如何净化的。一本绘本《维珍的新家》讲述一个孩子的到来,让不那么爱干净的老查理变得爱干净,甚至影响到了整个村子,这个村子花园慢慢变得越来越多,于是咆哮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因为维珍来了。我现在在三叶草学习,也是因为我的孩子到来,才让我重拾阅读的爱好。
      三叶草创办十周年,一直是坚持培养优质儿童阅读的推动者。童年是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应该-----把爱、同情、宽容、理解、尊重、和平等等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的种子,在这段时期深种在幼小的心灵里。只有如此,这些美好的种子,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孩子成年以后,才会用这些美好的价值筑造属于他们的世界。我的孩子今年八岁,从幼儿时期阅读绘本到目前儿童文学,亲子阅读路上已有五年,我一直跟着孩子的步伐在学习,弥补我童年没有大量阅读的缺失。虽说孩子现在可以独立阅读,但如何让他在阅读当中更好地吸收阅读养分,就需要家长对童书的学习,还需要对自己孩子的个性了解,对孩子的阅读加以引导。因此我经常关注童书,定期参加儿童书展,参加线上线下读书会。什么书适合自己孩子看,让他正确吸收书中的养分。目前,我给孩子推荐的每本书孩子都很喜欢看。孩子特别喜欢历史,对历史朝代已清晰印在脑海里。让孩子阅读好书,能够帮助孩子在童年时期形成正确的三观。
       如何制定家庭文化,是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在我的思维当中,只要在家营造阅读氛围就好;其实不然,阅读只是给孩子的文化打了个底。我们应该把爱、宽容、理解、尊重、和平以一些活动形式带到家庭来。家庭文化不仅是纸上谈兵,需要更多的仪式感。像李迪老师带孩子种树,让孩子体会树是需要关爱,需要照料,才能很好的成长,树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我和孩子爸目前制定以下活动,让我的家庭文化慢慢浓郁起来。
      一、首先和孩子共同设计家庭logo,要以关爱、学习、尊重、宽容为核心。
      二、定期在家庭做阅读分享会,交流心得。
      三、天气好,每周一次户外活动,比如爬山。
      四、定期邀请孩子好友到家做客,让孩子学会如何招待朋友。
      制定家庭文化,可以让孩子一同参与,提些好的建议。让孩子明白家庭文化需要一起打造,犹如班级文化是需要每个孩子去营造的。这次因为孩子的时间关系,没有让他加入探讨,在以后的时间里和孩子想更多的活动方案。
16#
发表于 2019-3-3 12:36:46 | 只看该作者
I13 汪慧敏
     “我的孩子,让你的生命到他们当中去,如一线镇定而纯洁之光,使他们愉悦而沉默” ,那天听到李迪老师讲到《维珍的新家》这本绘本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泰戈尔的这句诗。维珍这个小婴儿的到来,让曾经险恶的村民们内心开始变得柔软,咆哮村也变得温馨起来。是啊,孩子就是那道光,照亮我们的生命,也照亮了这个世界。
      我自己有两个孩子。每当看到他们一起打闹、一起开心的大笑,我的内心总是充盈着无比的幸福和感动。望着两张天真纯洁的小脸,我总是在想,我要如何才能够不辜负这样美好的生命,我希望他们的世界总是充满了明媚和阳光。我该怎么做呢?很幸运,我遇见了儿童阅读,遇见了三叶草。
      虽然加入初级班的学习才10天左右的时间,但是我觉得这是我今年的一次最美好最珍贵的遇见。在这里,我认识了一群热情、可爱、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们,每天都被大家对于亲子阅读和儿童阅读的热爱所感染。每个人都散发着光芒,那是人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时所散发出来的独特气质和魅力。
      拉拉扯扯说了很多废话,回归正题。说到老师布置的题目“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你会怎么做”。我想要建立的家庭文化,应该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世界充满好奇。《朗读手册》里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只有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充满了热情与渴望,内心充满源动力,自然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去寻找。把这一家庭文化落到实处,应该就是阅读和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标有点远,但是可以每天抽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享受亲子时光;周末带孩子到野外、到公园,去触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每年带孩子出去旅游一到两次,领悟各地风土人情、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我想就这样,全家人一起寻找属于我们的诗和远方。

点评

发表于 2019-3-7 01:57
17#
发表于 2019-3-3 13:47:45 | 只看该作者
I11赖累芳
三叶草初级班的第一课李迪老师的《童年与阅读-----儿童阅读新三观》感悟挺深。在亲读过程中确实经常出现李老师讲的以下几点问题很有感悟。
1.重点在读,不在于屯。家里的绘确实屯了不少,朋友推荐,平常观注一些好的绘本,提前加入购物车,在搞优惠活动时一起收入,因此家里面有些绘本买了一年多,放在书架上最近第一次阅读。
2.不怕讲错,怕不讲。我家大宝今年六岁半,刚尝试给大宝读书时,很怕自己读的不好,读错书中的内容,不敢放开来讲,今天听了李迪老师的讲述,知道只要把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读给孩子听,孩子想要听到的爸爸妈妈最真实的感受,绘本有图画,孩子也能从图画中猎取到相应的知识。现在每天亲子阅读时,绘声绘色有感情的读,相比孩子爸爸,孩子更喜欢我的陪读,偷乐。
3.贵在吸收,不在多。大宝已上一年级,学了拼音,寒假期间入手了张乐平著三毛的一套书籍,大宝重复读,每天晚上睡前必看,读多了,她会问一些问题,也会说三毛也有做这些事情,书多读几遍,孩子领悟更深。
4.关注孩子,不在书。大概在大宝三岁左右时进行亲子阅读,觉得孩子不听书,读着读着眼睛不知看哪里,不在书上,或者不按顺序,从第一页直接翻到后面去了等等,那时候不理解孩子,就认为孩子不喜欢读书,后来自己看了相应书,包括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程,更清楚地知道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我们的观注点在孩子,而不是在书上。二宝两岁,亲子阅读,我现在能做到更淡定了,二宝观注哪里,我也跟着她思绪走,共鸣她的感受,说到底亲子阅读就是一个亲子陪伴的过程,怎么样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陪伴和爱才是最重要的的。
5.换个时间,继续。当孩子不想读书或者对这本书不感兴趣时,可以放下,哪天孩子有兴趣了,我们可以接着陪读,亲子阅读是一个过程,急不来。
家庭文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陪伴者。一个家庭须有亲情和爱,这话直说到点上了。我们中国的父母不会孩子说我爱你,所以作为孩子的我们也不会对父母主动说我爱你,对于父母是否爱自己,我们更多通过平时的生活来猜测。
以前认为公司有文化正常,听了李老师的课程才认识到原来家庭也应该有文化,收益匪浅。我理解家庭文化是父母怎样令孩子感受到爱,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怎样参与进来,怎样创建一个和睦的家庭,融洽每一位家庭成员。
我觉得一个家庭,每一位成员的角色都不能缺少,在大宝时,孩子爸爸参与带娃的时间非常少,甚至可以说孩子五岁前,爸爸没有单独带过孩子一天。在二宝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时,孩子爸爸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角色,主动参与带娃,陪孩子玩,二宝跟爸爸的感情很好,爸爸一天没回家,二宝就会反复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他去哪里了,做什么事情去了等等。
今后,关于我的家庭文化的一个畅想,关心每一位家庭成员,大事小事都要齐齐参与,争取更好的亲子陪伴和亲子阅读,大小节日有仪式感,

点评

B+  发表于 2019-3-7 02:02
18#
发表于 2019-3-3 14:41: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caihong 发表于 2019-3-3 10:12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迎来了李迪老师的《童年与阅读-----儿童阅读新三观》,分别是:儿童观,阅读观,价 ...

I 03燕彩红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迎来了李迪老师的《童年与阅读-----儿童阅读新三观》,分别是:儿童观,阅读观,价值观。 里面的很多观点都和自己一直以来的育儿观相辅相成,只是李迪老师站的全局观念更高,而且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解儿童观的进化,流变和建构,让我们对于儿童的发展有个更好地理解。 一直以来,阅读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但如何阅读,如何养成阅读习惯、感悟阅读的力量,我一直不会更好的引导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很庆幸通过三叶草的活动认识了一批会读书、善于读书的专家、专业人士以及由这些专业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型团队,这些专业人士和团队已经并且正在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和潜能,通过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等,正在帮助我们家长和家庭走出误区。以前怕自己老讲错,这里李迪老师说道“不怕讲错,就怕不讲”,那自己就放胆去讲吧。希望接下来是学习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孩子?让她们越来越喜欢阅读。
关于第二个问题,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我会怎么做? 1.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给听儿歌,读绘本。却一直没有时间陪孩子读起来。所谓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的毛病其实是父母和家庭的问题。以后我力争做个榜样妈妈,保持亲子阅读的习惯,培养孩子自助的阅读能力。2.现在阶段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通过她的感官去了解和触摸物质世界,在只有的游戏中玩耍,运动的孩子最聪明。陪伴是最好的礼物,高品质的亲子陪伴让孩子更快乐更健康。 3.自发组织或参加不定期的特别活动,如孩子们或家长们的读书交流会、应景节日主题体验等有创造性的活动。不仅交流了育儿指导,让我们多一些陪孩子的时间。
19#
发表于 2019-3-3 15:03:41 | 只看该作者
I10 秦月华
很有幸可以加入到三叶草☘这个大家庭,亲子阅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我一直的坚持,大宝四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躺在床上举着给他讲,听了李迪老师的课,更让我觉得亲子阅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经常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因此,家庭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作为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父母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而且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才能更好的建立家庭文化,在平时和孩子一起看书,与孩子讲心得体会,或看法,解答孩子的问题,引导解决问题,训练说话能力。阅读能够促进儿童的语言能力——词汇、讲故事以及解释事物的能力。儿童能有机会获得知识,去理解人们的行为、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明白事物运行的规律、知道人们应该如何表现得体。没有人天生就能阅读、就爱阅读。阅读要有方法,是渐进式的。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与爸爸、妈妈共读的亲密感,会使孩子产生安全和信任感;丰富的阅读经验,会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更丰富,并且给孩子带来喜悦和满足。越是聪明的孩子,越好奇,想象力越丰富”。家庭文化也是多方面的,我认为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也是家庭文化一部分,人际交往不仅是为了寻求帮助,更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我们和孩子之间主要通过交谈,陪玩,旅游等多种形式沟通,此外,孩子还要与长辈、同学等交往。积极的人际交往,基点在于互相尊重,要教会孩子礼貌待人,尊重别人的权利,尊重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兴趣爱好等等。和孩子一起读书、爬山、打球、跑步、听音乐、看电影、谈人生……建立属于我们共同的家庭文化,在这里边,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能得到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4 19:00 , Processed in 0.086318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