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楚翔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C组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9-3-1 00:54: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01别闹 于 2019-3-1 00:56 编辑

CO1蔡海玲2019初级班第一课作业
     这是一篇作业,但我却突然很想很想跟大家分享下我的故事:
     我自己出生在广东潮汕一个非常传统的普通家庭,一个讲究节气,讲究辈份,讲究仪式,讲究人情的海边小镇。那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每逢过年过节,都必定会把离乡的游子们尽可能地全部召集回家,一家人热热火火地去词堂里祭拜、一起做应节的糕点供养神明、一家人围着桌子团聚吃饭。
    忙碌又繁琐,但你却能在这份繁琐的烟火气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时间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是平凡人生中的许多人的乐趣。

     后来我来到了深圳工作,认识了我老公。他家是属于0仪式感的家庭,一开始我觉得好轻松好自在啊,我终于不用过逢过节就得帮家里忙上忙下了,好多以前我看似必须做的事情,在他家看来,都显得多此一举。慢慢地,我也就习惯了这份轻松怡然,但生活,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似的。
….
    嗯,对了,就像《爱心树》里那棵给人拿走了果实,拿走了树枝,拿走了树干的老树礅。很快活,但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似的
….

人们都说“哲学,是人类的自我反思”。那天,听完李迪老师的分享,瞬间泪崩。
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小时候的那些片刻——
我想起了每年年初五,帮不认识字的妈妈去庙里求签记签文的冬日夜晚、
我想起了每年端午节,提着一桶糯米去镇上唯一的磨坊排队打浆的夏日午后、
我想起了每年中秋节,给月亮姑姑折小船,跟妈妈换得一个自制灯笼的秋日夜晚、
我想起了每年春至,跟镇上小伙伴们一起排小花鼓一起游街表演的春日早晨。
。。。。
    这些可都是承载我整个童年最充盈最难忘的幸福时光啊,可我怎么就一样都没有带给我儿子呢?是时代进步了?还是我忘记了自己。我甚至没有给我儿子过过一次生日!

——孩子,我很惭愧!

    回想我来参加三叶草的初衷,是C组的辅导员黄艳忠推荐加入的,亦师亦友的她一路走来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帮助及建议。我每次听她提到三叶草时,她眼中都有光芒,让人心生向往。参加初级班之前,我也曾经想像了很多次,究竟是什么样魔力,什么样的能量让她如此坚定地如此自信地说出;我在三叶草,我在这一条自我成长之旅上,没有终点!
    从报名初级班,竞聘组长,组队完成,感觉自己又回归到职场里,虽然家里娃在哭,家务活还得干,但我为自己又能够每天进步一点点而窃喜。
感谢这些遇见!

——孩子,我很开心!

     截止到今天,已是我全职的第10个月了,碌碌无为的10个月里,经历了许多许多的事情,仿佛在穿过一条黑黑的,黑黑的看不到头的隧道,失业、失挚亲,感觉失去了一切从前以为永远不会失去的事和人。后来走出了隧道,才知道其实这不过就是生命的常态。面对未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这样的儒家精神为人生信条去尝试去突破。
     回到作业的主题,我无法描述更多具象的承诺。但我想我必定也会像维珍的新家一样,因为他的到来,因为他的启发,我愿意为他一点,一点,一点的重装我们的生活。以此为证!

——孩子,谢谢你的到来!




12#
发表于 2019-3-1 16:33:45 | 只看该作者
C21 王媛 2019初级初级班第一次作业
1、试着回答自己在课前提出的问题,看看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
我课前提的问题是“家有两宝,但年龄差距有点大,怎么能在阅读中平衡”
我感觉自己之前对于亲子阅读太功利性了,总感觉阅读需要在每次读之后得到些什么、孩子需要有所成长才是对的。
但是阅读是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不同的绘本或者其他书籍,只要是积极、正面的都会给孩子带来或多或少、或早或晚的启发。
两个孩子的心智能力不在一个层面,我们可以分年龄段阅读、也可以一起共读,分年龄段阅读就是符合他这个年纪的需求;共读可以增进他俩之间的感情。
2、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你会怎么做?
家庭文化我觉得先要说服家人共同参与,如果爸爸不能完全理解接受,可以适量,力所能及的简单参与,逐步深入。
先说说阅读家庭文化,准备在周六、周日爸爸休息的时候,跟我们一起亲子阅读,可以听我们读、也可以读给我们听,从简到难,逐渐的渗透。在平日爸爸没法参与的时候,加深兄妹两个的参与,现在妹妹还没有能力来做主导,那就哥哥先来,读一些简单绘本或者故事给我们听,也可以让妹妹在哥哥讲完后自由发挥。另外再睡前把听故事作为哄睡的工具之一。
另外建立仪式感的家庭文化,现在已经有建立玩具日、冰淇淋日等,但是执行还没有到位,今年需要按照约定来执行,另外在一些传统节日,需要带孩子一起去了解,现在社会发展太快,连我们做父母的对自己的文化都已经越来越生疏。
13#
发表于 2019-3-1 19:03: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9春季初级班《童年与阅读——儿童阅读新三观》C20王春霞 1.很可惜错过了第一次学习提问的机会,相信带着问题去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在李迪老师解答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特别有体会的,亲子阅读时,孩子爱打岔怎么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阅读的方式方法也会随之改变,但我们大多数家长还是喜欢一成不变,在家长读故事的时候,不希望孩子来打岔,如果孩子经常问问题,会觉得是孩子没耐心、专注力不好、阅读习惯不好等等问题,往往解决办法是大声的训斥,先安静的听我讲话不行吗?但殊不知家长并没有按孩子的心理需求来,孩子的兴趣点在哪儿,永远也不会关心,所以更多的改变还是应该在家长。 亲子阅读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比如,如何才能选择适合孩子的绘本?所有获奖绘本都适合孩子吗?拿到一本绘本,怎么陪伴阅读才能让孩子喜欢,才能发挥绘本阅读的价值呢?也希望在后期的学习中能够找到心中清晰的答案。  2.几代人一起生活,如何建立家庭文化? 作为一名孩子家长,作为公司一员,听得最多的是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从来没有想过家庭文化该是怎么样的?如何构建?如何营造?从未仔细思考,只片面想着只要家庭和谐就可以了,可是怎么能让家庭和谐,让每个人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才是我们该思考的。 A、        统一想法精神,以身作则。不管是育儿,还是家庭任一方面的事情,都尽可能透明沟通,不藏事儿,这样效果会事半功倍; B、        营造和谐氛围,经常组织积极有意义的家庭活动。作为家庭的中间力量,经常组织老少一同外出参加活动,如有小矛盾即可化解,如没有矛盾,会给家庭和谐助力不少; C、        尊老爱幼,相互包容,懂得感恩。家里必须经常有欢声笑语,懂得把家人的优点放大化,现在家庭老人帮助带小孩儿的情况特别多,要懂得感恩和谢谢; D、        积极的生活态度。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积极的生活态度会影响一家人,好心境会带来好运气。 第一节课的学习确实有很多收获的地方,在这儿就不一一追述了,已认真记录笔记和消化啦!谢谢李迪老师,谢谢三叶划主办方!
14#
发表于 2019-3-2 01:28:13 | 只看该作者
C06  曹颜丽   第一课作业
之前参加图书馆的关于少儿阅读的课程,几个学员都提到了三叶草,感觉是一个特别牛的组织,回到家后就开始查找关于三叶草的信息,然后果断加入,我从别人那里知道三叶草,我加入了,就一定会有人从我这里知道,李迪老师说我们错以为亲子阅读已是共识,殊不知我们只是一个小圈子的中心,还有更多的孩子生活在没有故事的世界里,所以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好的绘本。提高自己的同时还可以给身边人带来好的影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就像维珍和老查理带来的影响。
李迪老师的第一节课,第一次听到儿童观,还有一些听都没听过的绘本,还有家庭文化的建立,被这些新鲜知识惊艳到。关于课前提的问题感觉都已不再是问题,不管是孩子喜欢重复读,或者是跳着读等等,这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感兴趣,抓住他的兴趣点讨论延伸就是高质量的阅读,父母的用心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家庭文化,以前只知道企业有企业文化,从来没想过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这么棒的提议认真思考和家人讨论后有了结果:
1.        亲子阅读爸爸也要参与
2.        每位家庭成员订制自己的周计划,本周的小目标,比如本周看多少页书,运动几次。大家相互鼓励督促。
3.        每周五晚开家庭会议,总结这周每位家庭成员进步和不足的地方,并给出改进建议。孩子可以给父母提意见,觉得父母哪里做的不够好,需要加强的地方。
4.        每周一次大扫除,全家一起参与
5.        每个月全家人一起去电影院看次电影,丰富家庭生活,促进家庭和谐
6.  每年一次远行,一起看最美的风景
15#
发表于 2019-3-2 10:08: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对家庭文化建设的一些想法和实践  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每天被爱包围着的孩子,她的内心必定是充裕而满足的。  父母相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我家,由于工作关系,孩子的爸爸每个周末回来,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夫妻关系和亲密度。周末,抛开繁杂的工作,我们带着爸妈和孩子,一起去马峦山上赏美景,尝美食,一家人其乐融融! 有一回,姐姐突然打电话给我,请我帮忙把她的孩子接到我家玩一会。我欣然应允。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晚上,姐姐和姐夫闹矛盾,吵了一架。事后,他们和好如初,我的外甥女仍然是那个内心充满爱,脸上常带笑容的小姑娘。夫妻之间很难永远相安无事,但是不当着孩子的面大吵,也算是父母个人的一种修为吧!  家庭文化是个大概念,却又着眼于细节。  比如,餐桌文化。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烹饪美食,用心地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煲一碗美味的汤。一家人围桌而坐,相视而笑。虽然我们不像国外那样在用餐前做祷告,但我们可以在饭前表示赞美,夸一夸今天的饭菜如何美味,表示对家人手艺的肯定和付出辛劳的赞美。  再比如,家庭的阅读文化。这是我想要着重分享的。结合我的家庭实际和心得体会,我想用三个“全”来概括: 1. 全员参与 亲子阅读不仅仅是妈妈一个人的是事。我们常把“故事妈妈”挂在嘴边,但是为了促进家庭阅读氛围的形成,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进来。不同的家庭成员,用各具特点的语音语调讲故事,孩子就会常有新鲜感,每天都有新念想:今天会是谁给我讲故事呢?今天我会听到什么样的故事呢?常讲常新,常新常爱。  2. 全面铺展 西汉刘向《后汉书》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可见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几乎看不到书的影子,试问怎么能让孩子也爱上书呢?相反,如果一个家庭里的书架上、沙发上、卧室、书房随处可见优质的书刊杂志,那么家里的每一个人自然而然会被吸引。 公婆一直帮我带孩子,他们文化程度都不高,但我专门买了一些食疗养生和穴位按摩的书籍放在他们房间,他们都自发的,哪怕是戴上老花镜,也想一探究竟呢! 我家大宝目前小学一年级,正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图画书也好,桥梁书或是文字书都保有浓厚的兴趣,这得益于从小到大都处在一个多书的环境。记得去年圣诞节平安夜,我提前把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是立体书《我的情绪我控制》放在了枕头边。第二天一早起来,她特别惊喜,高兴极了!“谢谢圣诞老人送我的礼物,我跟喜欢!” 对于两岁四个月的小宝而言,书也已经成了他的好朋友。他常常拉着我的手,嘴里嘟囔着“妈妈,看书!”我们一起走到小书架旁,开始了一本接一本的开心阅读之旅。  3. 全心全意 “陪伴是最美好的礼物,也是最长情的告白”。这里的陪伴并不是简单地陪在孩子身边,而是指全身心的投入。端着手机或者忙碌自己的事儿,那都是“隐性的”“假性的”陪伴。抛开手机,远离电视,和孩子一起蹲下身子,和他们的眼睛平视,我们便能发现他们的眼睛里有光,那是对我们真心卸下大人的伪装的欣喜,对拥有爸爸妈妈的小感动。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我慢慢地、 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 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每每忆起,颇为感伤。 于是便在内心默默地告诉自己, 趁着孩子正依恋我们的时候, 好好地、真心的、全意全意地 陪伴他们,守护他们吧!  我坚信:在三叶草这个富有“童心、爱心、慧心”的大家庭里,我一定会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也会拥抱更美好的孩子,更幸福的家庭。加油!
16#
发表于 2019-3-2 10:10: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由于手机上编辑,直接回复帖子不便调整格式,劳烦老师们拨冗查看附件图片。谢谢!

A1408C47-9A3C-45E3-AF5D-E1A2F002C11E.jpeg (80.6 KB, 下载次数: 650)

A1408C47-9A3C-45E3-AF5D-E1A2F002C11E.jpeg

BAD51AEE-B53E-44DD-A4E0-5F58C1E8DB9A.jpeg (79.27 KB, 下载次数: 598)

BAD51AEE-B53E-44DD-A4E0-5F58C1E8DB9A.jpeg

39E1E089-9E7D-4A71-BFB0-85EC9C133BD7.png (175.54 KB, 下载次数: 597)

39E1E089-9E7D-4A71-BFB0-85EC9C133BD7.png

35E0614C-4A20-4E91-AD1F-8A7AA517ECF5.png (162.88 KB, 下载次数: 654)

35E0614C-4A20-4E91-AD1F-8A7AA517ECF5.png

598845A5-0ECF-4C0A-BE29-B674B82A4412.jpeg (30.42 KB, 下载次数: 652)

598845A5-0ECF-4C0A-BE29-B674B82A4412.jpeg

059C4931-AD86-4540-84C6-75A15B9F4268.jpeg (17.94 KB, 下载次数: 604)

059C4931-AD86-4540-84C6-75A15B9F4268.jpeg
17#
发表于 2019-3-2 23:5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02飘凌叶 于 2019-3-2 23:55 编辑

C02姚敏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

课前提的三个问题:
1. 孩子不喜欢阅读应该如何培养?
2. 家长不重视阅读应该如何影响?
3. 阅读中应该有怎样的目的和心态?

曾经遇到了这样一位妈妈,她说她的女儿不需要读绘本了,因为马上要进入小学学习,绘本已经太幼稚。

曾经遇到了这样两位小学生,上二年级,当问到摆在面前的一本学辅书和一本绘本,更喜欢哪本时,两个学生都选择了学辅书,因为学辅书能学到知识。

一位悉心教导女儿的好妈妈,和两位认真学习的好学生,他们对于绘本的看法让我惊讶——原来,绘本在他们的眼中竟是如此的”幼稚“与”无用“!阅读于他们来说也变得如此的”功利“。

李迪老师由生命的起源到孩子在家庭地位中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到了,孩子——承载了家长无可言喻的期望。

这位妈妈和两位学生的做法似乎就能被理解了,寄予了如此高的期望,家长们不能让孩子懈怠,而孩子们似乎更是从骨子里就知道自己的重担,更加不愿懈怠。那么孩子不喜欢阅读,喜欢“学习”,家长不重视阅读,重视“知识”,就对了吗?当然不对,而问题的根源,在家长。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李迪老师没有直接回答我课前的三个问题,但这三个问题,在我听了老师的这堂“儿童阅读新三观”的课后,都有了答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陪伴者,如果父母无法在家庭中成为阅读者和学习者的示范,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每个孩子天生都是阅读者,没有一个孩子不爱阅读。所以,如果父母给予了积极的阅读示范,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选择了优质的阅读书籍,愉悦了孩子的阅读体验,孩子的阅读习惯,无需培养,自然而得。

当今这样一个前人工智能的时代,知识迭代速度如此之快,家庭教育需成为学校教育的良性补充和修正。而家庭教育中重要的部份,就是阅读。改变自己,影响他人。像《维珍的新家》一样,从自己开始,一点一滴的改变,由自己影响家庭,影响孩子,他人看到了你的孩子因阅读而发生的美好改变,自然而然地受到正向的影响,了解阅读,接触阅读,爱上阅读。

刚开始的阅读,最重要的应该是愉悦的过程。所以对于刚接触阅读的孩子来说,无目的,零压力,平和的心态是最合适的。然而,“无用”之书看多了,“悦“读的体验建立了,习得知识似乎是自然而成的事情。


家庭文化的建立

生活需要仪式感。李迪老师给了小资腔调仪式感生活的充分理由,而且还提供了生活仪式感的诸多玩法,真是大快朵颐。

宝宝现在刚满周岁,等到差不多两岁的时候,会写写画画了,首先要做一次族谱的小侦探,梳理关系图谱,了解家人名字的来历。每年制作时光胶囊,过几年再回头看看自己的愿望是不是都实现了,会许愿的孩子,生活应该是充满希望的。
等宝宝再大一些,有一点点生物学知识基础了,可以和宝宝一起寻找家族基因的来源,书写家族迁徙的历史,甚至还可以制作族徽。

平日里的家庭活动,安排一些定期和不定期的全家总动员。周末安排一天Family Day,或户外运动,或艺术欣赏,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或图书馆,亲子阅读活动。而分担家务要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天,每时每刻。每年一定数量的长短途,境内境外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每天亲子共读,现在妈妈讲,以后娃娃讲。过年过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家族的“联欢会”,以小家庭为单位排演节目,可以是唱歌,舞蹈,更可以是绘本剧!特定的节庆日,可以一起做节日食物,比如过年包铰子。

用特定的方式来记录家庭的故事,每年将一些精彩的照片冲洗出来,做成年度的相册,一年一本,再记录上照片背后的故事。也想参照李迪老师的方法,亲手栽一棵属于我们家庭的小树,每年都去看望一次,小树的成长,也是家庭的成长。等宝宝大了,还想写一本书,记录我们家庭的书,一本充满爱的书。

按照李迪老师的方法来设想了一下自己家庭的将来,感觉爱意都快从我们这个小家中满溢出来了。希望这份爱可以流淌,流淌过现如今这冰冷的水泥森林,温暖更多的家庭。

所有这一切的爱,我知道,是源自于你——我的孩子。

感谢你的到来。

点评

A+  发表于 2019-3-9 23:53
18#
发表于 2019-3-3 13:24: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C04 王婷。对家庭文化建设的一些想法和实践  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每天被爱包围着的孩子,她的内心必定是充裕而满足的。  父母相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我家,由于工作关系,孩子的爸爸每个周末回来,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夫妻关系和亲密度。周末,抛开繁杂的工作,我们带着爸妈和孩子,一起去马峦山上赏美景,尝美食,一家人其乐融融! 有一回,姐姐突然打电话给我,请我帮忙把她的孩子接到我家玩一会。我欣然应允。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晚上,姐姐和姐夫闹矛盾,吵了一架。事后,他们和好如初,我的外甥女仍然是那个内心充满爱,脸上常带笑容的小姑娘。夫妻之间很难永远相安无事,但是不当着孩子的面大吵,也算是父母个人的一种修为吧!  家庭文化是个大概念,却又着眼于细节。  比如,餐桌文化。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烹饪美食,用心地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煲一碗美味的汤。一家人围桌而坐,相视而笑。虽然我们不像国外那样在用餐前做祷告,但我们可以在饭前表示赞美,夸一夸今天的饭菜如何美味,表示对家人手艺的肯定和付出辛劳的赞美。  再比如,家庭的阅读文化。这是我想要着重分享的。结合我的家庭实际和心得体会,我想用三个“全”来概括: 1. 全员参与, 亲子阅读不仅仅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我们常把“故事妈妈”挂在嘴边,但是为了促进家庭阅读氛围的形成,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进来。不同的家庭成员,用各具特点的语音语调讲故事,孩子就会常有新鲜感,每天都有新念想:今天会是谁给我讲故事呢?今天我会听到什么样的故事呢?常讲常新,常新常爱。  2. 全面铺展,打造家庭阅读环境 西汉刘向《后汉书》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可见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几乎看不到书的影子,试问怎么能让孩子也爱上书呢?相反,如果一个家庭里的书架上、沙发上、卧室、书房随处可见优质的书刊杂志,那么家里的每一个人自然而然会被吸引。 公婆一直帮我带孩子,他们文化程度都不高,但我专门买了一些食疗养生和穴位按摩的书籍放在他们房间,他们都自发的,哪怕是戴上老花镜,也想一探究竟呢! 我家大宝目前小学一年级,正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图画书也好,桥梁书或是文字书都保有浓厚的兴趣,这得益于从小到大都处在一个多书的环境。记得去年圣诞节平安夜,我提前把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是立体书《我的情绪我控制》放在了枕头边。第二天一早起来,她特别惊喜,高兴极了!“谢谢圣诞老人送我的礼物,我跟喜欢!” 对于两岁四个月的小宝而言,书也已经成了他的好朋友。他常常拉着我的手,嘴里嘟囔着“妈妈,看书!”我们一起走到小书架旁,开始了一本接一本的开心阅读之旅。  3. 全心全意,高效陪伴 “陪伴是最美好的礼物,也是最长情的告白”。这里的陪伴并不是简单地陪在孩子身边,而是指全身心的投入。端着手机或者忙碌自己的事儿,那都是“隐性的”“假性的”陪伴。抛开手机,远离电视,和孩子一起蹲下身子,和他们的眼睛平视,我们便能发现他们的眼睛里有光,那是对我们真心卸下大人的伪装的欣喜,对拥有爸爸妈妈的小感动。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我慢慢地、 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 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每每忆起,颇为感伤。 于是便在内心默默地告诉自己, 趁着孩子正依恋我们的时候, 好好地、真心的、全意全意地 陪伴他们,守护他们吧!  我坚信:在三叶草这个富有“童心、爱心、慧心”的大家庭里,我一定会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也会拥抱更美好的孩子,更幸福的家庭。加油!
19#
发表于 2019-3-3 14:58: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ldenfish 于 2019-3-3 14:59 编辑

                                                              C07 袁晶莹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
      很早就知道阅读对于人尤其是儿童是非常重要的,但也一直就是知道,并没有潜心去研究其重要的原因,以及系统地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今天李迪老师这次课,追本溯源地将儿童在历史上的家庭地位,以及人们儿童观的演变娓娓道来。也将我课前不够清晰的阅读重要性的原因非常有条理地罗列出来,以及为了激发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这些让我更清楚知道亲子阅读该如何进行,该指引孩子在阅读的路上如何前行。
      至于老师提出的如何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的问题,我在听了课后更加知道自己不能再随意惫懒,而是要行动起来。因为先生工作的关系,长期不在家,家里构建家庭文化的核心人物就变成了我。我希望构建温暖、包容、乐观然而又守规则的家庭文化。那么,如何做,我的计划如下:
1.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我认为良好家庭成员关系能够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即使有争执也绝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
2.以身作则,树立一个爱读书、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的形象,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我想这一点得从家里的大人们尤其是我,回家要多拿书而不是手捧手机开始。另外,每天坚持亲子阅读这是必不可少的,使用各种方法使得我家孩子爱上阅读,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3.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不能任性妄为,要求清晰明确,奖惩分明。
4.我家孩子今年4岁,很多行为习惯在养成中,在我工作时,孩子就交给我妈妈带,老人带孩子容易包办各种事情,我必须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大人不能包办,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我打算再和我妈妈开个家庭会议,并逐条列出和打印出注意事项。
5.在先生在家时,争取全家人户外游玩,实现家庭亲子日。即使先生不在家,也要每周在无特殊情况下带孩子外出户外活动。
6.增强仪式感,像李迪老师全家人一起种一棵树,经常去浇水、看望的举措给了我启发,也很感动我,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意义重大的事情!因而除了节日、生日要有一定的庆祝形式外,还要结合自身情况也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懂得爱、感恩、助人为乐等,让他感受到人类美好的行为和情感,促进他的健康成长。

点评

B+  发表于 2019-3-9 23:54
20#
发表于 2019-3-3 20:22:12 | 只看该作者
C10  李琼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

《童年阅读新三观》课后感
      睹题思义,三观是什么呢?童年阅读的作用是什么?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我对孩子的童年阅读有何期待?听完李迪老师将近两个多小时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有的问题,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的问题有了另一个视角的理解,有的问题更是给了我新的冲击。
     童年阅读的新三观,李迪老师从儿童观,阅读观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展开讲解。
     儿童观指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为什么是以儿童为中心呢?李迪老师用一个温暖的故事《维珍的新家》,让大家感受到儿童的力量,在暗淡消沉的矿工居住区,突然到来的小婴儿使人变得温暖,使家变得温馨干净舒适,给年迈的矿工带来希望和快乐。而环顾我们现实的家庭,有问题的孩子,其实大多数源于父母的问题,父母作为家庭的引领者,自身的身心健康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儿童为什么需要阅读,有生物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的因素,生物学方面,阅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丰富孩子的想象空间,无形中对孩子的突触进行训练,让其突触接触面积广,神经元的传递速度更快;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回观历史,早期的人类社会对儿童是忽视的,随着印刷机的发明,阅读成本的降低,加速人类文明的平民化,18世纪各种儿童教育理论的兴起,从洛克的白板论,卢梭的自然论,弗洛伊德的儿童的成长来自于对自我,父母不断的抛弃,突破和升华,杜威提出的儿童的需求来源于孩子本身的气质性格。激发了社会对儿童的重视,1895年纽约成立了儿童保护协会,1989年法律赋予儿童权利,逐渐奠定了以儿童为核心的家庭组织。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中,儿童阅读为童年的建构提供支持,包括成年的准备,个性的培养,自我控制,延迟满足,逻辑思维,生活知识等的建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优质的素材和内容,帮助孩子打开世界,建构美好的童年。
      通过阅读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呢?这就是儿童阅读的阅读观了。首先,阅读帮助孩子理解与共情,通过对情绪的识别,判断和疏解,来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内心感受,有情绪的时候能够做些什么来疏解自己的情绪。然后就是创意和想象,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绘本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描述,帮助孩子打开更多的想象。其次是孩子语言的表达,以讲故事为例,父母做表率,慢慢的吸引孩子加入,慢慢过渡到孩子的独立讲述故事。最后阅读不能偏食,需要帮忙孩子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儿童阅读的价值观,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家庭,需要终身学习型的父母,改变生活中难以觉察的生活模式,突破自身的惯性,身体力行成为家庭的引领者,让家庭中充满亲情与爱,内心力量满满才能够正面影响到孩子。如何去做?李迪老师给了不少的建议,做个族谱小侦探,全家总动员,创造自己的家庭故事。
      如何建设自己的家庭文化?首先是建立家庭成员的归属感,我是一个三口之家,忙碌的爸爸,全职妈妈,小学的孩子,爸爸忙工作,妈妈忙孩子,孩子忙学习,三个人忙家庭的时候很少,用一周的时间,将家庭梳理,物品有序,时间有序,家务有序,安排家庭共聚的时间。对家庭这个公共空间,三人各有承担。
第二步,记录生活点滴,整理家庭日常,一年之后可以做一本书,可以集一册影集,留下美好的回忆,让家庭对未来也有着共同的期盼。
第三步,尝试成立家庭会议,共同讨论家庭建设,家庭活动。
有计划要执行,边执行边调整,期待有好的结果。

点评

发表于 2019-3-9 23:5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5 03:32 , Processed in 0.097122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