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蓝茵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一期第七轮第八周——自由发挥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23:41:2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我是说书人蓝茵茵,今天为你讲述的书是《学习之道》。
本书作者芭芭拉·奥克利是一个典型的文科女生,她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数理科目都一路挂科。大学攻读俄语专业的芭芭拉本想做一个语言学家,没想到第一份工作却是美军通信兵部的少尉,她不得不与各种令人头疼的技术打交道。退役后芭芭拉选择重新回到大学进修,借助自己总结出的高效学习法,芭芭拉拿到了工程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工程学教授。她开设的课程“learning how to learn”,翻译过来就是学习如何学习,深受欢迎,累计有数十万人报名听课。我们今天要解读的这本书,就是芭芭拉把自己由一个数理菜鸟变身为工程学教授的学习技巧提炼出来,精心打磨而成的。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也可以掌握这套效果非凡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之道》这本书里,作者从多个维度,系统向我们介绍了高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根据内容的逻辑性,我们把这些方法和技巧分为三类——转换思维模式高效学习、善用习惯力量预防拖延、整合思维组块提高效率。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转换思维模式高效学习的技巧,这是我们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方法的关键奥义。
首先,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另一种是精神放松的休息状态,我们分别把这两种模式称为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作者告诉我们,只有让大脑把这两种思维模式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在学习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时游刃有余。因为,专注模式让我们高度专注于眼前的问题。发散模式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创造力,

让我们的学习更加高效的方式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专注模式下调动我们的全部注意力对问题进行初步思考,然后就可以让大脑转换到发散模式,让它在后台继续处理问题,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学习思维模式转换的技巧。

如果你已经在一件事情上专注投入很久,仍然没有取得丝毫进展的时候,最好先停下来休息一会,让大脑放松下来。当大脑陷入无意识的状态时,发散模式就会从大脑的后台跳出来,帮你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想切换到发散模式,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除了睡觉之外,让大脑进入发散模式的方法还有很多,你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专属于你的开关,把那些能让你轻松享受并暂时忘记工作的事情,当作开启发散模式的按钮,比如健身、冥想、音乐、跑步等等。
接下来,在高效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还要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预防拖延。
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所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
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对付自己的拖延症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驾驭内心的“小恶魔”,用习惯的力量预防拖延。
具体来说,就是要忽略掉小恶魔原本的诉求和诱惑,转而用完成学习目标后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来填饱小恶魔的肚子。换句话说,就是当你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之后,不妨给自己一点奖励,来满足你内心的小恶魔,让它对这些奖励感到愉悦,并形成新的习惯,帮你构建起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
除此之外,在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番茄工作法,来帮助我们把一项任务分解成许多微型任务,让我们专注而简短地工作。
最后,让我们再来讲讲怎样通过整合思维组块来提高效率。
什么叫整合思维组块呢?我们的大脑每天都会获得许多信息碎片,如果不及时处理和储存的话,这些信息碎片就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堆积如山。当你需要查找某一个信息的时候,很难从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信息中快速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零散的信息碎片按照一定的规则整合在一起,以便我们理解和记忆,这个过程就叫做整合思维组块。而大脑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调用之前构建好的组块,并按照组块中预设好的流程对问题进行处理。
为了优化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我们更迅速地解决问题,我们还要把这些思维组块搭建成组块资料库,让知识井然有序。
在掌握搭建组块资料库的方法之后,我们还将通过搭建深层组块,改变我们的思维和人生。

好了,《学习之道》这本书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选择阅读原书,获得更多的新体验,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本书再见!

12#
发表于 2018-11-4 23:43:0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的坏消息太多了。50岁的李咏因为癌症走了。金庸大侠因为高寿告别了他的江湖。重庆公交车坠江是因为乘客与司机互殴。印尼一架飞机起飞十几分钟坠毁,机上189人无人生还。
        癌症目前是世界难题,治愈的可能性很小;年龄寿命也不是我们可以随意把控的;公交车司乘互殴这事是偶然,却造成了惨痛的悲剧;飞机坠毁更是无法预料的。我们每天生活在充满意外的社会,那些难以预测的事情我们无法把控,我们能做的唯有活好每一天,珍惜当下。最近又看了一遍《活着》这本书,看完心情异常沉重。主人公福贵所经历的是常人无法承受的,一个个亲人离他而去,只剩下他艰难地活着。这篇小说有它独特的社会背景,放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我想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我们要活在当下,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开心生活,快乐工作。要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 不一定有轰轰烈烈的经历,有时候平平淡淡才是真。
   
13#
发表于 2018-11-4 23:59:05 | 只看该作者
断断续续听了李叫兽的分享,工业化体系下确立的销售,是一种经营产品的体系。这一体系在过去的几十上百年间,成就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这种体系下的销售实际上是靠改变用户认知来变现。然而目前这一体系正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发生变化。原来的中心巨头媒体的消退,去中心化的小媒体、自媒体崛起,原来那种靠大流量集中势能发展起来产品和品牌的方式已经不太好走了。而新的趋势是改为经营用户。过去经营产品的模式提供给用户的价值是效率,而现在经营用户提供给用户的价值是体验。原来是经营一个卖场把人吆喝过来买东西,本质上是一种搜索模式,让用户能更便捷的找到他想要的东西,目标是卖出更多的东西;而现在是经营一个买场,推荐给用户合适的东西,让用户能获得更好的体验,目标是更多的用户停留时间。
近来崛起的拼多多、今日头条,都是走的经营用户的路线。原有的方式因为流量红利的饱和,用户生活方式的转变,已经呈现老态。未来的消费升级,就是向经营用户的方向转变。
三叶草今年十年了,我们应该是经营用户的模式,这两年来运营管理上的瓶颈,是否也需要考虑这种方法论的转变?经营用户需要的是对用户群体的分野,把相同需求的人入到同一个范围内经营,如何让用户能更多的在我们的社群停留?如何让用户的停留产生的数据反哺我们的服务?数年前资源相对贫乏,妈妈们没有这么多选择的时候,三叶草的优势和吸引力比现在更明显,也就吸引了一大批强向心力的草籽。然后时代的变化,资源丰富甚至过度喧嚣的今天,我们的定位是否不够清晰?我们是谁?有何不同?如何证明?
14#
发表于 2018-11-5 00:03: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快乐,忧伤,害怕,愤怒,平静5个情绪小怪兽,我们每天的情绪都由她们来管理!当然,我们的主角奇拉也是一样的。        这天,奇拉跟往常一样,在7点不到就起床了,妈妈一个劲得催她,快点快点,赶紧刷牙洗脸吃早餐,奇拉蒙圈得点点头,可是等妈妈转过去,她的头又倒在了被窝里,好不容易有点勇气起床了,妈妈又继续在喊,快点,都7点半啦,是不是今天不想上学了?奇拉赶紧大喊着反抗:我不,我要去学校!“可是,你怎么不抓紧时间呢?”妈妈反问她,她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了!不过因为这个焦急的催促一直持续,奇拉的心情也慢慢着急起来了!           好不容易吃完早餐到了学校,这个时候老师看见她,“奇拉!”她被班主任岑老师叫住了,你跟我过来下,她跟着老师走到办公室,老师说:你昨天的作业怎么交的是空白的呢?怎么没写? 你最近的作业经常写得不好,是怎么回事呢?月考分数也不理想,你就是这样混日子吗?明天叫家长过来!          奇拉被老师批评得好害羞,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很快,眼泪掉下来了,她一边哭着,一边说:老师,你为什么从来不听我解释呢?我真的就是一个坏孩子吗?我不希望您这样看我!           老师突然楞住了,孩子,老师心里不是这样想的,老师是希望你认真把作业做好,可以更好得掌握学过的知识,老师爱你们每一个孩子的!            这个时候爱心出现了,只要有爱,任何事情都能解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9-30 02:10 , Processed in 0.053742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