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aya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组-2017初级班第四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5-26 13:40:56 | 只看该作者
I2李红

我今天要聊的和孩子共读的书是《大卫,不可以》。

记得6年前和儿子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懂得这本书好在哪里?还挺纳闷这么简单的书怎么能那么受欢迎,还获得那么多奖项?最近又陪妹妹反复读到这本书,才算是体会到一些绘本的精髓,才理解绘本获奖自有她获奖的理由。

《大卫,不可以》是作者模仿自己五岁时的涂鸦而创作的。他在谈到创作这本书的心得时说:“当我准备把它画成愚笨图画书时,我把大卫画成了一个相当现实的孩子-像我通常画的那样的孩子。与我小时候的原稿相比,这个大卫完全没有个性,一点都不鲜明。所以我就试着像一个五岁孩子那样去画他,圆脑袋、尖牙齿,于是大卫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了。”这就像米菲老师所说的,关心自己内心的小孩、内心的成长,才能把身上的能量辐射给孩子。作者就是这样的吧。

大卫是一个调皮淘气、爱恶作剧的小朋友。孩子们为什么接触这个绘本就会爱上?试问世界上哪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作响。每翻一页,就能找到自己童年和哥哥妹妹的影子,大卫他就是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化身。所以孩子读这个绘本会有代入感。而对于那些个捣乱行为被制止的孩子来说,对大卫一定会羡慕不已吧。

这本绘本通篇都没明说到妈妈,也没有妈妈的全身画面。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大卫,不可以”,就能把妈妈的严厉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最后的逆转,又充分体现了妈妈内心的温情以及浓浓的母爱。反观我自己,在孩子犯错时,是否可以冷静地处理,而不是骂骂咧咧,絮絮叨叨。事后是否可以像大卫妈妈那样不带任何情绪地拥抱孩子,用态度告诉孩子:不管你有多调皮犯事,仍旧是我最爱的宝贝。

同时在大卫做出一系列危险行为之时,我会捏把汗,想一想自己有没有把孩子置于不安全的成长环境当中。孩子爱探索、不知危险,这是天性。父母除了对孩子尽到监护责任外,还该和孩子讨论潜在的危险,以及建立相关的规则。

《大卫,不可以》教会我,以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的天性和成长需要。以父母的身份,做好父母的角色。
12#
发表于 2017-5-26 15:27:49 | 只看该作者


I05  深圳李丹茹

第四讲:米菲老师-----故事告诉我们怎么办


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作业要求:

结合本课内容阐述,文字不少于400字。

提交截止时间:526日,23:59


谢谢米菲老师的分享,作为一名新手妈妈,米菲老师分享的绘本都非常有趣,尤其是绘本《小兔子的新宝宝》,我决定要分享给更多的二胎妈妈,也留给我的宝宝。谢谢她传达给我们的更重要的理念----所有的阅读,所有的故事,都不应该有功利的目的和色彩,应该用最真切的心,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放松的心态去对待。是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开始重过一次童年。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在四月新书品读会中读到的一个绘本------《小狐狸的第一个冬天》。



《小狐狸的第一个冬天》


作者:(英)瑞贝卡.艾里奥特

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正文


这是入冬后的第一天,小狐狸怎么也睡不着。“好吧,”妈妈说,“睡觉前,我们再到森林里走一趟吧。来,跟上......”


“为什么所有的树都是光秃秃的?”小狐狸问。

“这样我们才能够跟落叶玩个够啊!”妈妈回答她。

天上灰灰的云越聚越多,要下雪了。


“为什么我的朋友们总是在睡啊?”小狐狸问

“嘘——这样我盟才会笑他们打呼噜啊!”妈妈咯咯咯咯地笑了。

第一片雪花飘到了地上。


“为什么鸟儿要去旅行呢?”

“这样,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就能告诉我们许多旅途中好玩的事情啦!”妈妈说。

雪开始越下越大。


“妈妈,为什么风这么大呢?”小狐狸问。

“这样,我们就能在高高的草丛里一起被风吹起来啦!”妈妈笑着说。

雪一个劲地飘下来。


“为什么我能看到自己呼出的气呢?”小狐狸问。

“这样,呼哧呼哧,我们就会像蒸汽火车一样了啊!”妈妈呼哧呼哧地说。

雪开始盖住了大地。


“那为什么河水都变硬了呢?”小狐狸问。

“这样,我们就能在上面跳舞啦!”妈妈说。

雪下的更大更快了。


“为什么太阳这么快就不见了?”小狐狸问。

“这样,我们就能抬头多看一会儿星星了。”妈妈说。

地上的雪已经很深很深了。


“妈妈,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变白了?”小狐狸问。

“哎呀!”妈妈跑了起来,“快,快跟我回家,要不然我们就迷路了!”

他们穿过白色的森林,越过白色的河水,跨过白色的岩石,绕过白色的树丛,直到最后,找到了回家的路!


“妈妈,为什么这么……这么……冷啊?”小狐狸问。

“这样,我们就能仅仅地抱在一起了呀!”妈妈轻声说着,脸上挂着甜甜的笑。


“那为什么我这么困呢?”小狐狸打了个哈欠。

“因为睡觉时间到了。”妈妈说,“晚安吧,我的小狐狸!”



这本温暖治愈的绘本是我在新书品读会散场时刻发现的,读后就立刻觉得这是四月读书会的沧海遗珠,很幸运我找到了这本暖心的著作!


绘画风格:

从绘本的封面一看就是把人暖化的画面,两只橘色的狐狸紧紧依偎在一起,狐狸妈妈的脸颊轻轻贴着小狐狸,两只毛茸茸简直逼真到像是3d电影的尾巴似乎已经感受到了触手可及的柔软和温热,刚做了母亲的我似乎一下就融化了,被这对小狐狸深深吸引。我瞬间便会意,这一定会是一个我喜欢的故事。


两只狐狸本身是非常温暖的橘色,小狐狸懵懂呆萌眼神和狐狸妈妈眼角的微笑和爱意透过画面无须细细体会便已在眼中。即便这是冬天夜晚的故事,画面的背景是冷暗色系,如蓝色、紫色、褐色、黑色等,可读完心中却没有一丝压抑和寒意,心中充盈着各种是温暖、美好!因为画中跳跃的暖色——两只小狐狸是如此明亮和温暖,如此鲜明。


虽然是夏天,可是看完这个绘本小狐狸的毛绒绒的尾巴还是不断在脑海出现,让我总是想要拥抱,甚至想要买一个柔软的围巾。这便是一部温暖画作的力量。


关于语言风格和故事


这个绘本的大多数的文字都是小狐狸和妈妈的对话。所有的对话都充满了童趣,却又有生活的幽默在其间。


也许我们都会有一个像小狐狸一样爱问题的孩子。实际上,这本书的标题《小狐狸的第一个冬天》,我的理解是小狐狸人生经历的第一次的艰难时刻。书中也在每次对话之后不断的告诉我们她们面临的真实情况,入冬了,要下雪了、雪越来越大,下的更大更快,地上的雪已经很深很深,甚至他们可能因此而迷路!可是狐狸妈妈并没有把这一切描绘成一个艰难有压力的事情。风为什么这么大---这样我们就能在草丛中一起被风吹起来了----为什么河水变硬了呢(结冰)---这样我们就能跳舞!-----为什么太阳不见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数星星!面对小狐狸各种问题妈妈没有用正面严肃的方式去回答,而是用自己独特的充满了温暖的诗意的奇妙的方式来回答孩子。这也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如何面对孩子无穷无尽的问题,自己不是万能的神,不能代替万能的百度和科学给出科学的答案,但你可以用智慧、幽默、乐观和热情,甚至是瑰丽的想象给孩子温暖的回复~



当然,狐狸妈妈并不是一个只会间接回答孩子问题的妈妈。让我最感动的几点:

这是入冬后的第一个完善,可能---很冷很冷,小狐狸睡不着,小狐狸遇到问题的时候,狐狸妈妈没有随便敷衍,胡诌一个答案,而是没有迟疑的起身带孩子去外面走一走,去体验,去感受,又或许(是去帮助)。

当狐狸妈妈遇到了大雪遇到了天黑遇到了迷路遇到了各种困境,她也用勇气用努力在引领和保护小狐狸,让她不畏惧也知缓急,有爱意也要努力!

所以,虽然是冬天,虽然寒冷,可是小狐狸经过这样的体验,这样的回复,这样的拥抱,得到了爱的反馈,带着温暖和爱意安心睡去。虽然是给孩子看的读物,可是看完这部著作,我忽然也明白了一点-----做母亲的方式。当母亲的视角中有温暖的诗有跃动的音符,孩子才能看到世界的美丽,找到最好的滋养~



它的温热已不知不觉浸透心间,而且,从未降温。

品读会至今近月余,我常不自觉的和宝贝吟诵小狐狸和妈妈的这些对话。每次晚上哄艾莉入睡,我都会轻声告诉她,宝贝,睡觉时间到啦,小狐狸也要和妈妈一起睡觉了。什么,你问我为什么要睡觉,因为这样——妈妈就可以和你紧紧的抱在一起了呀!



13#
发表于 2017-5-26 15:39:09 | 只看该作者
I03-许沐萍  apple

2017届三叶草故事妈妈学院初级班第四课

第四课 故事知道怎么办?(5.13) 主讲:米菲

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作业要求:
结合本课内容阐述,文字不少于400字。
提交截止时间:5月26日,23:59分

     最近收获还是很不小,听了米菲老师的课,我就一直反思,上周又去听了阿甲老师关于儿童文学怎么读的课,觉得之前的阅读陪伴还是处于很浅的层次,故事好像也讲这么久了,但是只限于给她们讲故事,其实故事背后有很多东西,需要好好思索,这就是陪伴的意义,故事不知道怎么办,故事妈妈才知道怎么办,这其实是对大人的一种考验。
     上个月我们看了英国的约翰·伯宁罕的《和甘伯伯去兜风》,当时就觉得是一本很有趣的故事,我变换各种声音读给她们听,她们都很喜欢,那本书我们看了好几个星期,尤其两岁半的妹妹,喜欢的很,当时我问姐姐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她当时还想了一会说这本书好玩啊,很有趣啊。最近我们又借到了《和甘伯伯去游河》,这本书,我做了很多功课,自己读了很多遍,也看了很多书评,才和她们一起读,读完,我问姐姐:她们为什么会掉水里。姐姐说:因为他们在船上乱蹦乱跳啊,船肯定会翻啊。我说:甘伯伯有没有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姐姐说:上船之前他就说了。我说:是的,甘伯伯已经告诉他们规则了,但是他们没有能够遵守,所以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船翻了,幸好他们都会游泳,才没有导致更严重的情形,但是我们生活中,有时候就没有这么幸运,有些违反规则的情况,产生的后果可能一辈子都换回不了。姐姐很快接话说:我知道,比如说交通规则啊,乱闯红灯,出现严重的交通事故啊。我问还有没有,她想了下说:不能去碰毒品(恩,看来最近学校的禁毒学习还是有效的),不能偷别人的东西,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我说你说的很好,事实上我都没想到她能想出这些,然后第一次,她晚上写日记写了读后感,把我们的对话写下来了,第二天出门的时候,我准备叮嘱她,她说,我知道,妈妈,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嘛,我已经闹记在心了。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和小孩子读,可以只读故事,激发兴趣,和大孩子读,说来听听还是比较重要,我们家姐姐,我一直把她定位为不爱看书,因为从小看书她不爱说话,只听,听完说不出来,也许不是说不出来,而是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引导出的问题,因为以前每次看完就问你有什么感想,现在想来,这个话题对几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就是对我自己来说,看完游河的书,也说不出感想,我都需要看别人的书评才敢想,呵呵。
      陪读的路很长,我觉得自己本身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只有自己提升了,才会有更高质量的陪伴。
14#
发表于 2017-5-26 18:02:09 | 只看该作者
      I21—李凡—隐退
      曾经和孩子看过一本绘本,里面内容提到专制是一个国家全部公民都要听国王的话,国王说了算。此后,孩子经常在我对他下达命令时问我:“妈妈,你就是那个国王吗?”
      我常教育孩子要提防坏人,要注意安全,要听大人的话,大人教予你的都是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你的本领才会随着年龄一同增加,直至你可以面对这个社会。没有看到《孩子的权利》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跳出家庭教育的方框,站在社会、国家乃至法律的层面去看待孩子所拥有的权利。没看到书之前,我甚至问自己,一个年纪那么小的孩子,拥有过于独立的思想是好或是坏,若是遇到一些需要小孩对大人妥协的问题时,他对自己的权利据理力争,那到时我的教育是否会互相矛盾?
       “我有权拥有一个名字,她是属于我自己的;我有权拥有一个家,她是温暖;我有权拥有自己的国籍;” 说到这段时,他正依偎在我身边,我解释,爸爸妈妈有责任给你一个温暖的家,那也是你的权力,我们属于中国公民,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妈妈知道你以后也会热爱这一片土地,虽然,现在可能你还不是很明白什么是国家。
      这本书来得很及时,我与孩子探讨了权利含义、社会体系、国家教育、性别、尊重、平等、国度与种族、战争与和平、地球与生物、表达自由。太多太多的知识点需要慢慢消化,这是一本可以一直阅读下去的书。快结尾的那一页让我看到黑暗里蕴藏的希望,这是我们目标,任重道远。
      “这些都是我们的权利。因为我的国家和大多数国家一样,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而我,作为一个孩子,也就拥有了公约赋予我的权利。”
     “什么时候,世界上所有的孩子才能真正拥有他们的权利?”
     “明天?后天?二十年以后?”
     尊重孩子,从现在开始。
15#
发表于 2017-5-26 20:56:24 | 只看该作者
I10 裴赛峰
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昨天晚上和孩子又读了一次《活了100万次的猫》,当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时,深深地被其中的哲理所吸引。猫,活了100万次,也死了100万次,但这100万次都不是为自己而活的,就算它的主人怎么爱护它、宝贝它、怜惜它,它对主人则毫无感觉,因为它终归不是完整的自己,生活都是被别人设计的,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某种需求,它不能过自己的“猫”生,所以即使活了100万次又死了100万次,它觉得对死亡没什么感觉。然后,故事有了转折,它成了一只野猫,它可以为了自己而活,它很骄傲,周围也有很多爱慕者,获得了世俗上的成功,可是似乎它也没那么开心。终于,当它遇到了美丽的白猫,它所有的骄傲在白猫面前化为了对它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于是它才真正感觉到了它生命的价值,所有之前的冷眼旁观化作了满满的爱。到最后,白猫老死,猫也过度悲伤而死,再也没有活过来。
    我不知道对于这个故事,我的孩子听了之后的感悟是什么,我只是从头到尾读一遍给他听,也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否会在他心里留下一点印迹。但是,对于我,这是个关于人生,关于幸福的寓言故事。大部分的我们,从小到大,读书,考试,工作…….有些人有最初的梦想,然后被生活满满地消磨,或者根本就不曾有过梦想,只是被生活推着走,活成了别人的“猫“;有些人生活中完全为自己而活,斗志满满,也达到了别人眼中的成功,却似乎也并不快乐。读了这本书,我觉得真正幸福的人生,应该是有爱的,是用心生活过的。首先,我们爱自己,可以放弃一定的安全感(成为别人的猫)为自己而活,可是这里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所想要的是什么呢;然后,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别人也付出爱,有研究表明,人与外部世界的链接程度决定了幸福感的强弱。
    从这本书想到,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即使已经忘了或者不曾有过,也应该慢慢寻找,爱自己;对于孩子,他有他的人生,作为父母不应该按照我们的想法让他过我们自以为是的生活,更好的应该是帮助孩子发现他的兴趣及优势,支持他实现自己,这是对孩子的爱;当然,爱的对象可以很宽广,这和能力、影响力有关。
    当我们为自己活过,爱过,这一生才是无怨无悔,不虚此生吧。活了100万次不及真心活过1次。
16#
发表于 2017-5-26 21:02:31 | 只看该作者
I23 刘娟 红苹果妈   2017年5月26日

      最近我跟仔仔读了《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明天出版社,文·图【日】五味太郎,译/上谊编辑部),从朋友家一个书柜中专门挑了这一本回家看,也是刚刚做完体检回来,医生阿姨还特地表扬了仔仔牙齿保护得很好。说实在话,刚好前几天正在跟仔仔干仗,想要纠正他只漱口不刷牙的毛病。
      翻开绿色扉页,看到满园春色,一只鳄鱼捂着嘴巴哭丧着脸说,“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他到底不想看谁呢?“肯定是牙医”,仔仔脱口而出。“但是我非看不可”,想退缩却也知道该面对,真是勇敢的鳄鱼。“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他是我非看不可。”原来牙医也不想看到鳄鱼,为什么呢?“可能牙医担心鳄鱼会吃了他吧”,仔仔说,“但是鳄鱼的牙齿坏了啊,他咬不动牙医!”仔仔提醒我。话虽如此,他俩还是很害怕,害怕归害怕,“我一定要勇敢”!他俩都是很棒的,经过第一回的磨合,“哎呦”,两人都受伤了。虽然可怕,但是生气是没有用的。终于,“不用太久”,搞定坏牙,鳄鱼和牙医都轻松了。很礼貌地道别,却希望明年不再相见,所以呢,“一定不要忘记刷牙!”
      看完一遍,第二遍的时候,我跟仔仔开始角色扮演了,一样的话语,我是鳄鱼他是牙医,说着同样的话,只有最后我是“我”,他是“你”。好玩又开心,最终知道该好好刷牙的是谁了!接下来时间,不用提醒,早晚自己主动挤好牙膏去刷牙。
      这是一本很简单的书,可以教孩子认字,也可以引导孩子讲究个人卫生,还可以延伸至“勇敢”、“信任”、“逃避是没有用的”、“生气是没有用的”等性情的培养。耐心地陪伴是最好的老师,一本薄薄的绘本蕴藏着多多的智慧!我与仔仔一起修炼中,加油!
17#
发表于 2017-5-26 22:41:27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7初级班
第四课 故事知道怎么办?(5.13) 主讲:米菲

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I27庞小平
  共读小说:高尔基的《童年》
  请珍惜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吧!我与女儿一起读书,她选择了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先生的《童年》。我们读完了高尔基的《童年》体会到今天我们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安康,生活的安宁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们共同体会了俄国时令人窒息的天地和阿廖沙苦难的童年生活。他很小就目睹那种社会的各种各样的现象,11岁就走上社会,独自谋生,无论在哪儿,他都不仅担负着一个孩童难以胜任的苦役般的劳动,而且受尽屈辱,饱尝辛酸。此时书籍打开了他的眼界,为他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使他发现了劳动人民具备的吃苦耐劳,淳朴善良的优良品质,诱使他渴望新的生活,对他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
  轻轻地翻过最后一页,女儿叹息不止,她震惊地对我说:“啊!阿廖沙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太艰难了,我们的生活太幸福了!”是的,读过一本好书胜过行万里路。可能我的女儿以前并未体会到自己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每天无忧无虑地学习,父母精心地照顾她的生活是习以为常的,有些地方可能还不如别的同学好。但是《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的视觉和成人的视觉交替结合使用的方法去描写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同时又以成人的视觉点评那种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更加清晰深刻,更加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使现代的孩子们能够受到深刻的教育,对他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读完了《童年》我和女儿都由衷地发出感慨:我们今天的生活太美好了,也来之不易,请珍惜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吧!
18#
发表于 2017-5-26 23:06: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29 何鸿洪          最近跟孩子一起读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品《失落的一角》。 “喔,我要去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读着这本书,唱着这首歌,女儿咯咯咯的笑声不断,她说比起大圆满她更喜欢缺角的圆,缺角圆能唱歌,大满圆唱不了歌,还可以跟好朋友虫子和蝴蝶聊天说话。细细读这本书,我的感触很多,我以前会追逐着结果,看重的是结果,却忽略了过程的美,做事急于求成,把最重要的给忽略了,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曾经为她很着急,这个不会、那个不会,逼着她接收自己的意愿,让她走自己安排的路,想着这是为她好,可不曾想她是否喜欢和乐意,孩子也许就像缺角的圆一样,就愿意缺角,不愿做圆,那我们又何必强求呢,知足常乐,不快乐并非源于缺少,而是忘记拥有。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停下脚步,好好思考到底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的,如愿以偿却不是心中所愿的事情还少吗?愿珍惜拥有,快乐常在。
19#
发表于 2017-5-26 23:12:05 | 只看该作者
I20  严玲
2017初级班第四课
课程:故事知道怎么办?
主讲:米菲
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最近与孩子共读了方素珍翻译的《花婆婆》。打开书,我和孩子都被这唯美的画面给吸引了……然后连续几天他都要求我给他讲这个故事,我没想到他会这么喜欢,因为以前他都是喜欢那种情节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说艾丽斯(花婆婆小时候的名字)在很小的时候,答应过爷爷要做三件事:要到很远的地方旅行;要住在海边;最重要的是让世界变得更美丽。这三件事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全做到了。读到其中有一段说花婆婆买了很多鲁冰花的种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把种子撒到地里,人们都叫她“又老又疯的怪婆婆”,以下是我们母子的对话“妈妈,那个老婆婆为什么要撒那么多种子啊?”“因为她撒下了种子,以后那里就会长出很多的美丽的鲁冰花,看上去多舒服啊,心情也会变得更好啊,你喜欢美吗?”“我喜欢美丽的东西,可是那些人也太没礼貌了,怎么能这样说老婆婆呢?这是不对的。”由此我想到,现在我们的亲子共读不就是撒下一颗爱的种子吗?也许暂时还没有在孩子身上看到阅读带来的很多好处,但是只要坚持不懈,这颗爱的种子就会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然后再把爱继续撒播出去,就像艾丽斯答应爷爷要做的事情一样。现在的我只需要享受亲子阅读过程中带来的愉悦感就够了。
20#
发表于 2017-5-26 23:24: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29 何鸿洪          最近跟孩子一起读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品《失落的一角》。 “喔,我要去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读着这本书,唱着这首歌,女儿咯咯咯的笑声不断,她说比起大圆满她更喜欢缺角的圆,缺角圆能唱歌,大满圆唱不了歌,还可以跟好朋友虫子和蝴蝶聊天说话。细细读这本书,我的感触很多,我以前会追逐着结果,看重的是结果,却忽略了过程的美,做事急于求成,把最重要的给忽略了,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曾经为她很着急,这个不会、那个不会,逼着她接收自己的意愿,让她走自己安排的路,想着这是为她好,可不曾想她是否喜欢和乐意,孩子也许就像缺角的圆一样,就愿意缺角,不愿做圆,那我们又何必强求呢,知足常乐,不快乐并非源于缺少,而是忘记拥有。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停下脚步,好好思考到底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的,如愿以偿却不是心中所愿的事情还少吗?愿珍惜拥有,快乐常在。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拔苗助长”,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她成长更加的顺利。刚接触绘本故事,我也过分的依赖着它,期待它能给我解决孩子的坏毛病坏习惯,会边说边教,把故事当成了说教的最直接工具,而现在我不会过多的说教,会让她去体验,让她自己从故事中感受正能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引导她上进、向善,不再是对与错的说教。故事不知道怎么办,知道怎么办的是故事妈妈,故事妈妈也需要丛中汲取正能量,让自己成长起来,才能更好的活用活现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7 03:57 , Processed in 0.064955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