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ya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组-2017初级班第四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5-26 14:19:22 | 只看该作者
H02李娜 fly
                                                                                                 故事知道怎么办
      听完米菲老师的这一课:故事知道怎么办,真是很受启发。之前,我的确如米菲老师说的,之前遇到问题就向朋友求救:哪本书能让孩子吃饭快点,哪本书可以让孩子上幼儿园不哭,哪本书能让孩子爱洗头……后来,通过读这些书,有些实现了我的目的,有些则没有。
      书就是书,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而真正知道怎么办的,是使用书的人——故事妈妈。
      和孩子一起看美国著名绘本作家大卫•香农的《大卫,不可以》,这本书内容非常简单,可是不论是在墙上乱写乱画,还是吃饭时不好好吃玩食物,抑或是不睡觉在床上蹦来跳去……孩子们在书里面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孩子淘气的时候,妈妈一着急,经常会对孩子发脾气,可是妈妈不知道孩子为什么淘气,有时是无意的,有时是故意的,有时是和妈妈闹着玩的,有时是控制不住自己因为孩子还小,自控力不强……妈妈和孩子通过亲子共读,从书里找到孩子淘气的原因,对症下药,最后从书里或是别的途径找到合适的方法正确地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发脾气,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也有损亲子关系。
      孩子淘气做错事,心里压力是很大的,其中很大一方面的压力来自于妈妈,怕妈妈责备、怕妈妈不高兴。书里大卫做错事缩在墙角的那一幕真是让人心疼,他的妈妈及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不管孩子淘气做错什么,都还是妈妈的宝贝。最后要让孩子感觉到妈妈不管怎么样都是爱他/她的,这份爱永远不会变!
      你从故事里知道怎么办了吗?反正我是知道了!

12#
发表于 2017-5-26 17:18:32 | 只看该作者
H29刘媛媛  柏儿
第四讲主题:故事知道怎么办?
作业要求: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今天,雨儿三岁余九,借做作业梳理下孩子阅读中大概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两岁半左右,刚开始是爸爸每晚读童话故事给孩子听,孩子喜欢反复听一个故事,听足了才接受听新故事。听读的内容类型较单一。


        第二阶段:约摸从三岁开始,我几乎每周都会带孩子去图书馆借阅四本书,由我带着孩子一起看。这期间大多是我晚上陪着孩子一起看会儿,边看边和孩子聊天,根据绘本所希望传达的东西来聊,间或延伸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在我们与书本共处的时间里,孩子最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妈妈和她一起表演其中的一些画面了,比如《抱抱》里猩妈妈和小猩猩相向而跑,彼此热烈相抱。这个“抱抱”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每当孩子非常高兴,想扑过来和我分享她的愉悦时,她就会张开双手,一边跑一边大喊:“妈妈——”,我也会立刻张开双手用夸张的声音回应她:“宝宝——”。这样的相处的美好是阅读带给我们的。这时期,孩子喜欢自己胡乱选书,喜欢你和她一起聊故事、演故事,虽然依然还偏爱童话类的书,可慢慢也愿意接触其它类型的书了(科普类、游戏类、画画类)。能自己描述一张画面或几张画面的内容。但,她主动翻阅书本的兴趣还不是很大。


        第三阶段:三岁八个月开始,无意中发现孩子能独立看一本书了,也喜欢自己去翻阅书了,甚至为自己又看“懂”一个画面、一个故事而洋洋自得。        有一天,我一人带娃,在我洗刷时,本想着丢一本新书(《谁吃了苍蝇》)打发孩子,因为知道孩子盼我快点去陪她,所以跟她说:“你给妈妈讲个故事吧,你讲完了妈妈就会来陪你喽!”谁知,姑娘真的一板一眼开始讲故事,有观察,有想象,虽然所讲跟这本科普书想传达的东西完全不搭界,但仔细听孩子是有自己的逻辑的。我是满满的惊喜和感动,这样的心情传染给了孩子,孩子也是满满的自豪。就这样开启了孩子和我的新的阅读之旅。
        我们最近共读的一本书是《爸爸的亲亲》,与这本书的遇见一是因为恰是父亲节,二是因为孩子的爸爸近一个月不在家,希望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父爱并未远离,是一直萦绕着她的。阅读时,依然是让她先自己翻阅,自己试讲。然后我坐在她身旁认真地听她讲一遍。再由我和她一起聊故事、演故事。最生动的是姑娘看着画面中的小姑娘交叉着腿儿躺倒在妈妈怀里仰着头和妈妈亲亲时,也非得这样模仿着让我和她亲亲。
        在这个阶段,我觉得我对孩子最需要做的是耐心地等待、陪伴与鼓励,让孩子在天马行空的自主阅读中放飞想象,在与妈妈的共读中感受故事的美好和生活的有趣。
        
        亲爱的宝贝,这些日子你悄然成长了很多。这些成长是时间和书本带给你的,祝愿你在书本的阅读中收获快乐和自信,浸泡出一颗柔软、温暖而坚韧的心。




13#
发表于 2017-5-26 21:41:58 | 只看该作者
H11-郭倩-台风麻麻
第四课 故事知道怎么办 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故事知道怎么办?上课之前,我一直盼望着米菲老师会怎么引导我们通过故事告诉或教给孩子些什么……于是早早的准备好笔记本、笔,坐在书桌前、戴上耳机。米菲老师开始讲课了,她温柔的声音慢慢把我吸引住,她告诉我们:故事是无功利性的,故事并不知道怎么办,其实是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说真的,这个观点颠覆了我上课前的想法,原来是这么回事。
        米菲老师提到,故事本身是静止的,如何去使用这个故事,是故事妈妈应该关注的,要知道故事并非灵丹妙药,它是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的。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任何的好故事,只放在书页中间,而没有故事妈妈的讲述和阐释,都显得干瘪了;而这个过程中,故事妈妈自身对于故事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的理解有偏差,那么带给孩子的观点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最近在和孩子重读“我的感觉”这个系列,旨在让孩子学会辨别并处理各种情绪,了解与管理自己的感觉,并且让他们懂得以同理心对待别人,这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重要。在《我好难过》这本里面,借着小熊之口说:“难过是一种灰灰的、累累的感觉。难过的时候,什么事情看上去都没意思。”最近,宝宝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有时候如果没有完全按照他的想法来的话,他就会非常不高兴,因为他还不会说话,沟通上的困难让他更加明显地表现出烦躁、不安的状态。比如,他很喜欢大人抱着到厨房去,有一次非要伸手去摸正在煮汤的热锅,不给他摸便不高兴的哭闹起来,劝说显然是无效的,最后我强行抱他走出厨房,安慰了一会儿,尽量用别东西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之后,他终于停下来静静的趴在我的肩膀上,无精打采。我俩站在镜子前,我对镜子里的宝宝说:“宝贝,你现在这种感觉就是难过的感觉,知道吗?就像我们昨天读的书里的小熊,难过的时候感觉四周灰灰的冷冷的,沉闷极了,以后你会说话了,可以把心中的难过说给妈妈听,即使哭出来也没关系,当你难过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你不会一直这样的,难过很快就会过去的。”说了这么多,他的小脑袋动了动,用手揉揉鼻子,便用力往垫子的方向扭,我知道他的“难过期”过去了,放他下去,马上在垫子上欢快的抓起玩具,翻滚爬行起来。我不敢说他听懂了多少,但是我希望自己在今后处理宝宝的情绪时都能书中那样,体谅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以引导,让那些心情具体化。这个系列还有另外7本,分别探触了小孩子的七中感觉:想念、害怕、生气、嫉妒、担心、关心别人、喜爱自己等,后面的时间里,我会陪着孩子一同去感受那些看似微小,却非常实在的情绪。
   让我们怀着一颗童心,去善待另一颗童心。故事不知道怎么办,故事妈妈才知道怎么办。在亲子阅读这个大项目上,作为故事妈妈,先去理解,再去讲解,在高质量的陪伴中,才能给孩子带来满满的,爱的储存。
14#
发表于 2017-5-26 22:06:01 | 只看该作者
H20周娟 第四课作业
    “故事知道怎么办”,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还很窃喜,可以get新技能来对付熊孩子,结果是no!原来:“故事一直就在那里,故事妈妈才知道怎么办!”。我家宝贝目前已经九个月了,对于这么大月龄的宝贝来说认知能力还很有限,和宝贝共读的比较多的是一些认知卡、《我爸爸》、《我爸爸》之类的低幼绘本,与孩子的互动还在逐步提升的阶段。所以对于本次的作业,我觉得更适合谈谈自己读书的感悟。
       自从加入三叶草故妈妈以来,已经读了近五十本绘本,每一本书我都很喜欢,让我找回童年的记忆,享受了孩子们的世界,也对我的育儿观念有很重要的影响。目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因为它给我很多温暖。同学们的嘲笑让小小的克丽桑丝美美备受打击,甚至质疑自己,但是每次她都能在爸爸妈妈那里找到安慰,最终在老师的指引下,大家都开始喜欢她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也找回了自信。与我而言,这本书让我思考良久,也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童年类似的事情。我想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挫折,甚至成人也会遇到这样的挫折。如果我是克丽桑丝美美的妈妈,我会怎么做,我会鼓励她帮助她,甚至有什么办法做的更好呢?
       记得以前看过的一篇育儿文章提到,大多数父母每天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基本都是:你今天学了什么东西?表现怎么样?听不听话?等等,却很少有父母问:宝贝今天开不开心,高不高兴之类?之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大概都是关注孩子成长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因为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未来,好的成就。但是不管是怎么样的心态,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多的用心去感受孩子,给他们在心灵上一些慰藉,让爸爸妈妈成为孩子最依赖的朋友。一直以来我都期待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去尊重孩子,教育和爱护孩子,在孩子的童年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包括陪孩子读书,陪孩子上早教课,都不能带功利性。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怎么样而怎么做,而是为更好的陪伴孩子而怎么做。
       我想和克丽桑丝美美的爸爸妈妈一样,会感受我小小的她的内心,随时给她一个大大拥抱;我也想和廷柯老师一样,有一颗温柔的心发现孩子的美,让他们的世界充满阳光;我想我是自己,在孩子将来的路上一直坚持,不忘初心。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15#
发表于 2017-5-26 22:51:25 | 只看该作者
H14梁朝霞 烁涵妈妈 第四课作业

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7初级班
第四课 故事知道怎么办?(5.13) 主讲:米菲

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其实孩子越大与孩子 共读的童书就变得越来越少,因为不像孩子小的时侯需要依赖我们去给他讲故事,家长只能时刻跟上孩子阅读的节奏经常和他共同阅读一本书。而现在他会自主阅读很多他感兴趣的图书,说实话,做为家长的我反而觉得自己没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跟上他的节奏了。
听了米菲老师的课,深刻体会到不是故事知道怎么办。而是妈妈自己不知道怎么办,故事妈妈在理解了孩子的行为后,自然就会知道怎么办。
近期和孩子 共读的书是《再见,不勇敢的我》,纳特雷的从开始的懦弱成长到后面的勇敢,和孩子一起从封面,插图,内容慢慢的去理解消化,让孩子也一起成长,变得勇敢
《再见不永远敢的我》
第一章   《老杉树》松鼠纳特雷一家住在杉树的一个小洞里,洞口虽小,但很舒适。纳特雷想和附近的灰松鼠一起玩,可是他的爸爸妈妈不允许,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灰松鼠简直就是他们的灾难。可是对于纳特雷来说,灰松鼠简直就是他想要的“好朋友”。爸爸妈妈可不认为灰松鼠是什么朋友。纳特雷每次问起灰松鼠的一些问题,爸爸只能说:“儿子,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为什么要长大后才能知道呢?我现在就要知道”纳特雷急了。可是爸爸不再搭理他,继续捡着松鼠上掉下来的松果。

第二章《友谊之爪》纳特雷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鼓起勇气。他到一个地方练习要说的话,这些话每天都在变,甚至每个小时都在变。终于它练好了。向灰松鼠伸出了“友谊之爪”。却被无情无义的灰松鼠扔下了山崖。山崖又长又陡,尤其是在它往下掉时,灰松鼠用带刺的木棍抽打着自己。他掉到最下面的时候,装死。才侥幸逃过一劫。灰松鼠走了后。它慢慢的起来了,然后,回家了。回到家后,妈妈从上到下检查了一遍,害怕它有任何的闪失。

第三章《攻击》只要有机会纳特雷都会练习可怕的样子,可是,他还是不擅长瞪眼这一项。因为它觉得瞪眼会让它头疼。纳特雷一大早就起来,给爸爸妈妈找食物。突然,它听到远处有尖叫声。它无法分辨出是谁在喊?现在他听到各式各样的可怕的笑声。它心想:纳特雷去拯救吧!这次脚居然听使唤了。它一看是妈妈,急忙冲上山顶,发现灰松鼠正在向自己的家和爸爸妈妈发起进攻。纳特雷躲在老杉树后面连草也不敢动。一直到晚上。它站在树枝上,看见爸爸和妈妈伤痕累累的躺在地上。发现爸爸妈妈已经死了。

....
第六章《榛子树》,纳特雷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了,海鸥已经去觅食了,但天是阴天,它想起了爸爸的话“早上阴天要小心。”但它想的是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下呢?于是纳特雷爬上垃圾小坡,四处张望。它看到了蜿蜒大道那里的篱笆旁有一条岔路,岔路那头有一片潮湿的丛林,丛林全是榛子树,纳特雷非常惊讶!它又想早上一次,晚上一次。虽然危险,但是可行。纳特雷第一次去有点胆小,但它鼓起勇气跳了过去。它来到榛子树,找了几个容易打开的榛子放在嘴里回去了。

....

16#
发表于 2017-5-26 22:58:08 | 只看该作者
H27裘雪姣
故事知道怎么办?
      有人曾经说:“不是孩子不好管,而是你的耐心不够了。”这话说得没错。自从女儿能独立阅读,我就大大地放手了。不再陪着孩子一起读书,生活上也要求孩子独立。发现孩子行为上有什么问题,就会找一些相关的书籍,让孩子自己去阅读,以为书籍会解决一切问题,后来发现效果不理想。直至听到米菲老师的课,才意识到,我以前只关注了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以为书会解决一切问题,实则解决问题的应该是故事妈妈。
      说起最近陪孩子看得书,真是惭愧。我已经好久没有陪女儿看书了。自从她自己可以独立阅读之后,我就自己忙自己的,她自己看自己的。我们之间似乎少了很多沟通,彼此陌生起来。正是三叶草的作业给我提了一个醒。孩子在依赖你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这短暂的依赖时光,尽量做到像孩子小的时候一样坚持每天陪孩子共读童书,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虽然孩子大了,但做妈妈的还要保持着原有的那一份耐心。看到行为表象的同时积极去发现问题的本质。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不要把问题留给故事书,妈妈要主动来解决本质问题。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教育孩子是不能等的。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最佳教育期,为了工作而忙碌,等到孩子20岁时,想教育都来不及了。
      记得曾经的同事说:“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一辈子的成功。”为了一辈子的成功,从此刻起,我要更努力地去学习,与孩子共成长。
17#
发表于 2017-5-26 23:13:48 | 只看该作者
H17何海丽
第四讲主题:故事知道怎么办?
作业要求: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小房子》初拿到这本书,给我第一感觉是好厚,字好多,孩子能有耐心听吗?但打开和孩子一起阅读后,孩子无疑是喜欢的,并且接下来的时间里,又让我反复讲过几次。
在与孩子共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思考与收获是,一本绘本能这么形象的描绘出社会的变迁,四季的变化,真的是太神奇了。孩子不仅是在听一个故事,并且无形中了解了很多社会自然的现象。书中贴切的插画非常全面,非常贴切的展现了故事内容,可以让孩子借助书中插画对整个故事有个很好的理解,也可发挥孩子的无限想象。
        这本书从一座房子的视角出发,让大家了解社会的变化,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好的东西。比如说,四季的明显交替,蔚蓝的天空……,我在给我家儿子讲这种变化时,他是有感触的,因为孩子小时候是生活在外婆家,外婆家住在一个小县城的学校里,学校一般是建在比较安静、偏僻的地方。夏天,他能听到青蛙的叫声,蝉的鸣叫;冬天,可以感受到寒风彻骨。所以,每次讲这本书时,孩子都会想起外婆,想起在外婆家的生活。第二个让我最大的感触是,孩子从中了解了四季的变化。读完这本书后,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总会有意无意地问起我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让我可以很好的从生活中让孩子找到四季,感受四季的差异。第三,孩子很喜欢看月亮的变化图,并且跟我聊起了月亮的变化。第四,从书中,孩子知道了路是怎样铺成的,非常棒的一本绘本! 值得大家细细品味。
18#
发表于 2017-5-26 23:58: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H24谭华 第4讲主题:故事知道怎么办 主讲老师:米菲 作业题目: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和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作业如下:最近带娃去我们微微童书吧借书,娃自己选了一本《毛毛虫列车》,说实话,一开始看到封面,我感觉不到有什么特别,而且好像没有怎么听说过这本,看来不是什么经典书单里的,借回家后,我们开始讲了一次,后来接连一两周,这本是晚上床头故事时间里经常被点名要讲的。  刚好遇到这个作业题目,我也想了想,以下几点是我所想到的: 1.孩子的兴趣点必然和大人不同,不同的年龄段兴趣点也不同,既然童书是讲给孩子听的,那么多创造让孩子自主选书的机会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好几次她自己选的,她都很喜欢听,只有适合才是最好的,作为家长,还可以顺便了解到孩子目前的兴趣所在。像这本,我就发现了,我娃对于昆虫之间的关系很好奇,对于蜘蛛设埋伏要吃毛毛虫,天牛战队还会来救毛毛虫,她眼睛发亮,很感兴趣。  2.孩子很关注画面里的小细节,我观察到我家孩子每次都会指着某些细节跟我说,带着发现新大陆的喜悦。  3.我有时会指着画面说这个是我最喜欢的,或者说,我也好想像他们(虫子)那样坐在叶子上喝果汁,我家孩子就会记得我说过的,有时我讲时没有提到那些,她会提醒我说,妈妈,你不是说喜欢这个吗……哈哈,那时刻,我很开心,因为这种能和孩子像朋友一样彼此看到,拥有共同体验的小细节,让我们感觉我们之间的关系又得到了滋养。  我想我家的亲子阅读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大概就是因为,忙碌的日子里,因为有了临睡前一两本绘本共读的时光,我们可以暂时抛开当天的烦恼,让时间放慢,让内心平静,让故事滋养彼此,借助故事我们又可以更加了解彼此,至此,已是满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6 05:09 , Processed in 0.084703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