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楼主: aya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组】2017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初级班第二讲作业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4-18 22:40:14 | 只看该作者
I07 欧銮芬 川轩妈
      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影响?
      这次课我听了俩遍,当星星老师请大家回忆自己小时候读过的书,我一下卡住了,看着有学员回复,第一本书就是小学一年级教材,我又何尝不是呢?我是一位80后妈妈,父亲小学毕业,从事修路桥工作,母亲没上过学,不识字,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除了读书还要争取多些时间帮忙做家务和农活,所以除了课本几乎没读过什么课外书,父母的态度明确,成绩好就读书,成绩不好就辍学,我不敢分心,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从不问津课外书,初中时的作文每次都写得很蹩脚,当年完全不懂是什么原因。直到上中专时学校有图书馆,老师会提醒去借书阅读,也看着一些同学一本接一本地抱回宿舍读,我开始到图书馆办借书证,可看着一排排的书我无从下手,不知道要看什么书,什么书好看,看着图书馆有推介一些世界经典文学作品,好吧,那就看一下吧,于是看过《简爱》、《呼啸山庄》,其他基本都忘记了,但也不多,原因:一、看书速度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看,记得有一次与一个同学一起看书,她翻看着几页,我才看完一页;二、总觉得课本里的知识更重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成绩也排在前几名,但比起一些成绩也优秀,又兼顾读课外书以及参加更多课外活动的同学,我是失衡的。而在后来的工作以及生活中我觉得做什么事都中规中矩,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尽力做好,对其他事物缺乏敏感的感知力,缺乏想象力,没有什么兴趣,语言交流也缺乏一些幽默和素材,生活方式单一、平静,缺乏挑战力。.
      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让我认识阅读是因为我的孩子,当孩子还没出生时我利用工作之余看一些育儿知识,除了一些生活的照顾外还了解到要给孩子讲故事,孩子出生后却因为生活的忙乱,工作的压力,而且没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所以给孩子讲故事总是偶尔,甚至是孩子要求才读一下,第一个孩子两岁多,第二个孩子又出生了,生活变得更忙乱,更谈不上给孩子读故事了。直到2015年1月份,大儿子快五岁,小儿子快两岁半时我通过和做老师的邻居交流,她跟我特别强调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于是我才开始每天晚上抽半小时跟他们读书,期间我们还应用过“137”学习法诵读国学经典半年,读图画书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在亲子阅读刚开始时也带着让孩子认字的功利目的,还好通过去年参加东莞市图书馆举办“儿童阅读推广点灯人”培训,加上后来读《阅读的力量》、《朗读手册》、《幸福的种子》,特别是《幸福的种子》,我听了三遍,里面提到亲子阅读的时光就是一种亲子交流的时光,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快乐,于是我及时修正,就这样我与孩子们每天必备的亲子阅读时光更加融洽和快乐,当孩子们提出问题时我会及时回应,或者以自身的经验解答,或者一起讨论,一起查资料。
      现在孩子的阅读还要继续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坚持亲子共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正如星星老师说的好的阅读就是读者在思考、介入、参与、表达,一本书、一个故事就是一个载体和平台,达到共情,实现快乐,获取经验使你抵达思想的交锋。
      在寻求更好阅读方面我的想法是
      一、书是阅读的载体,阅读首先就要考虑读什么书,怎么去选书,最近我读了《共享阅读》、《亲子阅读》、《绘本阅读时代》、《我和图画书论》、《故事知道怎么办》,在这些书中都有介绍怎么帮孩子选书,里面也不乏提到一些国际公认的那些获得大奖的书,还有就是按主题分类的书,这跟星星老师在《彩色的阅读教室》里提到的阅读的三个维度前两个是一样的,所以最近几个月我们重点读获奖的书和经典的图画书,第三个维度是家长们自己口耳相传的好书,我觉得在周边还是缺乏这种氛围,还需要继续拓展。
      二、选书更重要的是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孩子的个性特征、当下需求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就如我家是两个孩子的,年龄不同,所以适合他们读的书就不同,所以我要分别给他们挑书。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的需求也跟着变化,而要了解孩子的需求,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经常与孩子聊天,也可以在与孩子共读书时发现孩子的关注点及兴趣点,作为家长就要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也要储备更多的知识,在孩子有疑问时可以给予指导或答辩。最近上一年级的大儿子因为上周英语老师给他们讲复活节,还让他们画彩蛋,接连几天都问我关于耶酥和复活,问我真的有神吗?而我就被卡住了,不知怎样去回答他,跟他建议找有关的书来读,而对于这种主题阅读也是我之前没尝试过的,我要抓住契机读起来。
      三、另外,从今年开始我会一周带孩子到图书馆一次,让孩子自己挑书,参加亲子故事会,本人也报名当过两次故事妈妈,孩子也一起助演故事角色,让孩子多参与一些与阅读有关的活动。
      四、大儿子语文老师布置讲故事录视频作业时,我们会一起做头饰、全家参与进行角色扮演,孩子们很喜欢,从而更喜欢读书。
      五、在亲子阅读时引导孩子学着去观察图片、在必要时给孩子提出一些发散性思考的问题,允许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想法,积极回应他提出的问题,跟孩子一起讨论、一起查资料。
12#
发表于 2017-4-19 14:26: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26-刘晓琳(佳佳妈妈) 2017届三叶草故事妈妈学院初级班第二课 第二课 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基于儿童的阅读观 主题作业: (1)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2)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1)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阅读那一定是连环画,对于一个90后的妈妈来说,连环画可是最爱!像《舒克贝塔》、《三只小猪》《一千零一夜》等等。这可是从认字开始妈妈就给我买了,每天都会翻阅,还记得那本书一页纸有四幅插图,第一次看时不知道从哪看起,妈妈你看这四幅话怎么说话流畅你就怎么看,这是前两天我拿这个问题问老妈,她告诉我。慢慢地,我摸清了套路就开始真正喜欢起来。 而如今自己也开始做妈妈了,现在可不象原来可适合小朋友看的书那么少,多种多样。虽然现在我的小朋友才1岁半,我已经每晚培养她习惯陪伴绘本一起入睡,三个月下来这个小家伙比我爱看,我想估计是小时候受文字连环画影响颇深,现在看这种全图的倒是不如1岁多的孩子。 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于我孩子的阅读,我认为符合她的年龄需求,她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慢慢答案爱上阅读。 (2)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1、挑孩子喜欢的书         相信很多妈妈们习惯于把读书和识字拉在一起,可结果孩子也就是刚起答案三分钟热度,根本就不会把书里好玩答案东西深入研究,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阅读没有乐趣,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爱阅读。因此,我认为做家长的要选他、她喜欢、感兴趣、愿意去看的书。  2、让孩子做主         孩子的天性总是充满好奇、喜欢新鲜的事物,拿到书后,他们很可能—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觉得每本都很有意思。我认为这时妈妈们不必过多地干涉,只要孩子愿意拿着书津津有味地翻看。 3、让孩子多看不同类别书         让孩子觉得书本内容多姿多彩,才更容易让他们喜欢阅读知道读书原来也可以很好玩,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像很多孩子都爱选择漫画、推理、科幻等书籍都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
13#
发表于 2017-4-19 23:23:50 | 只看该作者
I13 刘蓉 珊糊麻麻
(一)童年阅读对自己的影响
   对于出生于80年代初的农村孩子,直到上小学才真正接触书,并且是教科书.那时对看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上学跟没上学前差不多,都是疯玩的状态,除了少数作业,并没有课外读物.教科书作为启蒙书,直到现在还有印象:春姑娘,桃花红了,柳树绿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蝌蚪找妈妈》、还有ā ō ē ī ū ǘ ……x 是一块西瓜,好想吃啊……哈哈哈。星星老师说到:教材的阅读只是一颗树上的枝条或叶片,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上,孩子的视野是看不到整颗大树的,更看不到森林。也许这是导致我性格的根本所在吧,我的性格相对较保守、自卑又追求完美,任何一个不满意的地方都会让我感到自卑。
(二)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阅读
从最初的绘本,到现在的文字书,动漫类和教科类,只要孩子喜欢的,积极向上的我都给予支持,不强求她一定带有目的性的阅读。
(三)如何寻求更好的阅读
初为人母,总是四处搜罗好书推荐,跟风不停买买买,但是买回来读的甚少,如今希望自己也希望孩子沉下心来,把现有的书好好的读一读,书架不是书的摆设台。以后尽量多去图书馆或同学之间借阅,书非借不能读也。
14#
发表于 2017-4-20 12:13:25 | 只看该作者
     I18 唐素珍      
    2017届三叶草故事妈妈学院初级班第二课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作家王朔曾经在网上流传一个段子,“50后,基本穷逼,晃悠着;60后,政治年代,多数当官了;70后,赶上改革开放吹满地,发了;80后,多数50后穷逼的子女,苦逼了;90后和00后,60后和70后的子女,除了富二代就是官二代。”家里有三个孩子,爸爸妈妈同时肩负繁重的学杂费,人家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时候孩子们也特别懂事,放学、放假帮家里承担了不少的劳动力,连最喜欢吃的津津果都是一种奢求,何况是书籍呢,苦于家境情况,爸妈也没有这种意识,总是不断述说我们只有8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那时候念书念得非常辛苦。从记事的时候开始算吧我就特别喜欢看书,不知道哥哥从哪里拿回来几本《故事会》也会来回看过无数遍,最喜欢的就是里面有几则小笑话,每天午休前都要看上好一会儿。殊不知那时候竟然有这么好的阅读习惯啊。再后来上了三四年级,开始喜欢上写,一幅很简单的看图写作我可以写上一大段,异想天开每个人物的语言交流。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突然瞄到隔壁老爷爷家的《三国演义》,思考了很久才小心翼翼的问是否可以借我看看,生怕人家会笑话我小屁孩能看得懂这个长篇大作吗。好长好长的大作,没有人指导,自己就这么通读了。最最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曹操总是那么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那么天真、莽撞;语文老师发现我的爱好,借了几本优秀作文选给我,那个爱不释手哦,至今难忘。曾参加多次小学生作文竞赛,也拿了几个名次。印象最深第一次参加区级作文竞赛的奖品是一本软皮的本子,并视为我的宝物,用来摘抄阅读时优秀的句子和段落,一直在后来的大学,这个爱好一直延续着。听完星星老师的分享,我在想如果那时候我有好的阅读,估计现在我也成了某某作家了。这个阅读和写写的爱好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开始参加工作。有时阅读过后我们都感到并不能记起什么,但是书中那些美好的东西都在冲刷我们的思想和灵魂。

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因为自己的前车之鉴,对于阅读的那种渴望,现在我就特别重视孩子的阅读,结识了我们的三叶草组织后对于如果引导孩子阅读思路会更加清晰,不同的年龄时期阅读不同的绘本,从如何去选书,如果在阅读中去引导和阅读后发散性的思考,培养孩子正确的阅读观。好在孩子在阅读上也是喜爱,每天的睡前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乐在其中。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阅读引导会更加需要专业性,所以在不断向有经验的宝妈们学习。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这也是我在思考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阅读的多元化,现在的阅读已经不是局限于每周奔跑于图书馆,互联网购书的便捷,电子书上的阅读,借助于媒介,电视,电影,广播等等只要有心,用心,生活中无处不在阅读,回到我们三叶草这个组织,我相信只要跟随着组织的脚步,我们也可以学习到更好的阅读,阅读对我而言,是一切成长和改变的基石。
15#
发表于 2017-4-20 23:06:54 | 只看该作者
I23 刘娟 anneliu

2017届三叶草故事妈妈学院初级班第二课

第二课 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基于儿童的阅读观

主题作业: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提到童年的阅读历史,我还是感觉比较幸福的,因为我小的时候爷爷就有一小抽屉的连环画和故事会,我的叔叔姑姑经常翻看,当然我也不例外。等到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五姨开始在一年级教书,学校订阅的《小学生天地》每一期都会传阅到我的手里,被我当成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一页一页地仔细阅读了。等到上了初中、高中,课外阅读书和各种作文选变成了我的宝贝,直到现在我们家还有一套完整的小学、初中、高中课本。想来有点夸张,但它们就存在侄子的婴儿房里,被我妈好好地打包好装进了蛇皮袋子里。我们一家人对书的爱惜可见一斑。近一年我的购书量达到200多册,虽然即将面临搬家,面对七八箱的藏书,同事给我出主意,让我把它们卖掉,我可舍不得,但是送给亲朋好友另计啦,因为我还可以去他们家看。书,是只买不可卖的。

        回想起自己之前读过的书,偏向于文学类的比较多,实用性的比较少,特别是关于情商、财商和逆商的方面的熏陶,几乎没有。当我有了孩子,针对孩子的游戏、阅读,开始重点移向这些方面。有一次去图书馆看书,发现孩子对火山、恐龙、宇宙等自然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点担心我选的书按照自己的思维来挑是不对的,于是开始由着他挑选自己喜爱的书来看。买回家的书很多,有一些经常翻看,有一些不时地看看,涉及方方面面,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尽可能全面的素材库,让他能够广泛地涉猎。

        什么样的阅读才是好的呢?我不敢说,阅读现在已经变成我和儿子的习惯了,什么样的书都能拿过来读一读,也经常会有不同的收获。当阅读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阅读服务于生活,应该就是好的吧。

        如何寻求更好的阅读?目前对孩子来讲,开始自主阅读是一个好的起点。可能因为小时候读书给他听变成一种习惯,现在半自主的阅读让孩子觉得太慢太累。从感兴趣的开始,慢慢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是成为更好地阅读的第一步。
16#
发表于 2017-4-20 23:39:49 | 只看该作者
I22  陆锦飞  铖祺妈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小的时候我不怎么爱阅读,但还是看了一些书。我已不记得我看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书了,记忆里,小学时,看的都是小人书,如《父与子》,《尼罗河女儿》,《少林寺》《格林童话》,郑渊洁系列的童话书等等。再后来,就是《福尔摩斯全集》,《飘》以及席娟,琼瑶的爱情书了。
小时候,家里管得不算太严,社会也没有那么复杂,小学时候,常常几个同学到处跑,图书馆离家也不是很远,我们几个同学没地方去就跑去图书馆翻书,记得那时候看的是杂志比较多。后来就觉得图书馆没意思,因为书很旧,不喜欢,小人书又少。后来就是我们去那些租书店,五毛钱一本,一个星期,嘿嘿,为了赶时间,不被罚钱,上课还偷偷的看。往往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情节还有美丽的画吸引。然后总是幻想着自己就是里面美丽的公主,会遇上帅气的王子。:)
      我们那个年代很少有亲自阅读吧,至少我家爸爸妈妈没有跟我读过课外书,只有陪度过语文书,呵呵。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如何选书,就是大致翻翻里面的插画,看漂亮就租,还有就是听谁说哪本好看就租哪本,那个时候花在租书的费用还蛮高的呢。
小时候看的漫画还有爱情小说多,对我性格觉得没什么影响吧,现在的我就是喜欢幻想,多愁善感,不知道是不是看书影响的?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在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大环境下,阅读是个大趋势。不管是否喜欢,我都在努力的创造亲子阅读时光,不因国家政策,也不因文化学习而读。就是为了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让孩子有一种心灵沉淀,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寻找一种刺激,或者平和的感觉。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还常常买绘本,故事书母子一起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虽然常常我还没读完,孩子就急着去翻下一页,我也不生气,就由他,然后再回头来继续说。孩子也喜欢和我在一起看故事书。就这样,小学前,我和孩子能坚持每天都在一起看看书,讲讲故事,这个时光很快乐!去年,孩子上一年级了,刚开始,我们还有时间一起看课外书,由于孩子是从幼儿园直接上的一年级,在文化课上学习开始有点吃力,我们不得不暂时停止一切看课外书的活动。不知道是年龄问题,还是对课本不感兴趣的问题,孩子表现出一副很烦的样子,而且少少的作业也会花上一个多钟头以上,加上一直来,孩子都有早睡的习惯,所以我们就没有了亲子阅读时光。甚至连故事都没有时间讲。阅读,只有在周末晚上进行,就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一个学期。曾在青少年校外中心看到过一句话“阅读约未来”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的成长,不停的学习,但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必须在小时候培养起来的,并且要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阅读。对待孩子的阅读,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
    1、坚持亲自阅读    因为孩子小,亲自阅读是必须的,我家孩子年纪还小,陪伴是必须的,尤其是阅读,孩子的注意力还是很容易分散,还是没有耐心的。跟他一起读一本书,往往是,我说他也说,然后还快速的翻页。作为家长,于孩子的不耐心我并没有责怪,而是反问孩子,知道后面发生什么事情吗?想知道吗?这样往往可以把孩子吸引回来。我喜欢这样的亲子阅读时光,很幸福,很开心。更开心的是,和孩子读完一本绘本后,孩子偶尔会把自已当成了书中的角。有一次, 孩子突然跟我说,妈妈,我要离家 出走。我说为什么呀?孩子说,我要变成一条小鳟鱼。立即反应过来,原来孩子是把自已当成会本逃家小兔里的角色了。我就回答说:如果你变成小鳟鱼,那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孩子继续说:那我就变成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我说:那我变成爬山的人,到山上找你。就这样,我们一直说,一直说,很开心。
    2、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利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很多时候都帮着多决定,从吃什么,穿什么,甚至什么样的兴趣班,我们都在给孩子做决定,很少问过孩子是否需要,是否喜欢。就算孩子反抗,那也得逼着去就范。虽然孩子现在的选择还没有个正确的观念,但是已经有明确的意识。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或许我们大人就不该马上否决,而是和孩子商量吧,上周,孩子回来跟我讲,妈妈,我想买本书,我一听,当然高兴了,但是孩子说的书是一种对于我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书,孩子要的书是一本关于迷宫的书,一般的玩具书吧。孩子讲述完,我咯噔了一下,但旋即恢复了平静。我答应了他的请求,答应周末带他去买。我觉得孩子得有自己的选择权,我们家长加以引导就好。如果我们硬生生的拒绝,估计会抹杀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17#
发表于 2017-4-20 23:52: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19 李芳 深圳  说到童年的阅读经历,我真的好心酸,我的读书时代的阅读史除了学校发的课本还是课本。我的第一本书自然是学前班的老师发的。我是一个山村的孩子,小学阶段是家庭条件不允许没接触过课外书。不单是我自己,就连同龄的小伙伴也是没有课本以外的书。也许是因为这样,当我到了初中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好些了,记得父母每周会给我一元零花钱,我可以从父母给的一点点零花钱中省下来买书,但我没有那么做,因为那时的我已经不喜欢看课外书了,而且也觉得看课外书很另类。记得当时有个同学很喜欢看小说,而她写的作文老师总是在班上拿来当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而那时候我的想法就是把课文好好看一看,多做几道习题、多背几个单词,考试的时候能多考几分才是最实在的。直到自己有了孩子,因为自己从小不看课外书,所以也没意识给自己的孩子看书,等到孩子五岁的时候就感觉到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有区别,闲聊时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是从一岁左右就开始看书,而我家的孩子是除了幼儿园发的几本书之外,就从来没有看过别的书。自己平时和别人闲聊中总觉得别人很聪明、很有内涵。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一个人的内涵,和他阅读有关系,这个内涵是靠我们不断的阅读不断的积累,书会慢慢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所以从去年七月份开始,我就坚持和孩子每天晚上阅读半小时,直到前几天老师跟我说,我的孩子,在看图写画方面明显进步了好多,我心里感到挺欣慰的,因为我的付出终于得到了一点点回报。和孩子平时聊天时,孩子时不时吐出一个成语,或者阅读了〈〈10万个为什么〉〉后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时,孩子表现出来的喜悦。我心里感到真的好开心,正因为这样我会和孩子一直坚持阅读下去!
18#
发表于 2017-4-21 15:47:56 | 只看该作者
初级班I组I11 杨小良

第二课 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基于儿童的阅读观
主题作业: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作为一个70后,我12岁之前的童年生活是在农村渡过的,直到小学六年级才进入县城生活和就学。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也没有上过学前班,记忆中,我在上小学一年级之前没有真正地拥有过儿童读物。上小学之后,除了课本,我从表姐那得到了一些她已经阅读过的刊物,比如《儿童文学》等,另外,父亲也给我订阅了《小学生报》,在这样并不丰富的阅读环境下,我通常是一张报纸翻来覆去地看,一本刊物也是琢磨来琢磨去,虽然这种零散并碎片的课外阅读并没有在内容和知识上给我留下什么记忆,但是我喜欢阅读,能够潜心于文字的海洋,也从阅读中知道人生可能有各种精彩、可能有比我能看到的更高的高度,到后来我超越很多城镇出生城镇成长的同学、考上重点高等院校,并且在毕业后敢于孤身一人远赴深圳、追寻更广阔的天空,这是幼年时的阅读经历给我留下的财富。
    我的孩子在深圳出生,刚出生时只能平躺在床上,还不会翻身,就开始了她的阅读旅程,蚊帐上挂着图卡,墙上贴着挂图,1岁看小熊宝宝绘本,4岁我教她识字,她开始自己阅读。到现在,她阅读的书品种很多,各方面都有涉猎。但是我只能说身处现在的大环境,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家长的确是比较浮躁,孩子学的东西很多,但是放在阅读方面的时间却留得很少,即使是陪着孩子阅读了,却不能够全情投入,往往匆匆读完,没有精神交流。
    因此,我报了这个班,就是希望能够陪着孩子多读好书,精读好书,,吸取精神营养,共同成长,为她将来的人生积累精神财富。
19#
发表于 2017-4-21 16:00:40 | 只看该作者
I10 裴赛峰

我对“好的儿童阅读”的理解


        回顾我的阅读史,我想我接触的第一本书应该是小学一年级的课本,第一本课外书好像也是学校发的类似于故事书性质的,现在也不记得那本书的书名,具体内容也不记得了,只记得无聊的时候,把里面的所有故事看完了,有的看了不只一遍,大概那时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书,所以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满满的遗憾。由于小学,初中都是在乡下上的,那时的学校没有图书馆,到镇上或城里交通也不便,所以书店也没去过,后来到了市里读高中,才有了图书馆,才接触到了书店,当时看的课外书多是名著,像《德伯家的苔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平凡的世界》,中国四大名著等,那时女生流行看言情小说,男生流行看武侠小说,而自己很少看此类小说。大学时也基本不阅读。只是到了工作以后,在为数不多的阅读中(多数是在地铁上用手机看的电子版),有几本印象深刻的书,像《红与黑》,《全球通史》,《如何阅读一本书》,它们带给我思想上的震撼,才恍然感叹自己读书太少。
        由于我自己的童年并没有什么阅读经历,于是我试图搜集名人童年的阅读经历,看看童年阅读对他们人生的影响。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里,写到当阿长说买了绘图的《山海经》送他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里面”,视它为“最心爱的宝书”,“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原来,鲁迅先生在童年时也特别喜欢“绘本”,不知道这充满神奇想象的《山海经》是否对鲁迅先生打开了另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的世界的大门,对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说文学家的童年阅读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其它行业的人呢?记得在《富兰克林传》中,富兰克林是在多方面都有卓越成就的大家,他是一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音乐家,参与领导独立革命,参加起草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他在7岁时就把父亲书架上的书几乎读遍了,由于出身贫寒,10岁就中断学业,但他在21岁创办“共读社”,并且每周聚会一次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种问题,后来创办全美第一所公共图书馆——费城图书馆,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名人如此,那相对平凡的普通人呢?星星老师推荐的“有意思的作文课”里的涵卿老师说,她在小学三年级时她妈妈给她买的一本《世界名著精缩》,打开了她的文学大门,当她见识过了世界上经典的伟大的作品后,就再也不愿意看那些垃圾读物。
        童年的鲁迅将绘图的《山海经》视为最心爱的宝书,不知道富兰克林童年时他爸爸书架上都是些什么书,诚如涵卿所说的,当她见识过了博大的文学世界之后,再也容不下那些低品质读物。回顾我自己的阅读经历,为什么阅读没有对我产生重大作用,我想一个原因固然是我童年没有什么可供阅读的熟,另一个还是自己阅读量太少。所以,我想影响阅读的作用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开始阅读的时间,还有一个是阅读开始的年龄。所以,我想作为家长,一方面,我们要尽早开始孩子的阅读; 另一方面,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试图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童书世界,让他接触那些美好的东西,知道世界上存在着这些美好的作品,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我们观察他,把他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的道路上助力他找到自己的起点,我想这可能就是适合的儿童阅读吧。
20#
发表于 2017-4-21 21:01:05 | 只看该作者
    I29  何鸿洪
    1.关于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我是否产生影响的问题。听了星星老师的课后我想了很久,直至交作业的最后期限,今天,才敢提笔。回忆起童年,我想那还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当时父母没有闲钱给我买书,我自己也没有提出购买。接触到的书,我想就只是教科书了。父母把教科书当作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工具和途径,认为必须读好用好。因为有着这无形的压力,我当时并不喜欢去读教科书,只是因为必须要读,所以才会被动的去读它。 也没有发现教科书的美,甚至还有些抵触它。我的童书就是教科书。要论它们对我现在的影响,我想现在的我守规矩,不越界,教科书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现在的我创新能力不足,想象力匮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我想是我从不看课外书的原故,当时也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2.关于怎样看待现在自己孩子的阅读的问题。我想我会让孩子接触更多的课外书,而不能只让她从教科书中汲取养分。我会给她读不同类型的书,发现其兴趣点再加以引导,我会让孩子去读喜欢的书,保护她对阅读的热情。让她在快乐的阅读中健康成长。
    3.关于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问题。我想没有固定的模式,适合自己孩子的阅读才是好的阅读。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成长轨迹也都不一样,这需要我们家长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如果跟孩子间的默契高,如果能准确捕捉到孩子的每个敏感期,我想就能构建阅读的良性循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4 10:59 , Processed in 0.071734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