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01901B18Amy 于 2019-4-21 10:20 编辑
B18 梁焕彬 第四课《选书/中国教育体系下的阅读视野之初级篇》作业
第一题:回答自己提过的问题。 1. 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如何在选书的时候既能照顾孩子的兴趣点,又能顾及整个知识结构的全面性? 听了李迪老师的课,我觉得,也许我该摒弃“顾及整个知识结构的全面性”这样的“官僚”旧观念了。从好书的判断标准看,好书是适应孩子发展阶段的、符合孩子个性特征的、满足孩子当下心理需求的、适时应景的书。既然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首先去了解我们的孩子,根据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说量身定制书单。人无完人,才无全才,所以,其实也并不需要去追求所谓的“知识结构的全面性”,我们只要选出来的书,都能符合孩子的需求,都刚好能够帮助到当下的他所需要发展的各种能力,就可以了。
2. 0~15岁孩子有什么通用性的阅读体系或者标准可参考吗? 0~15岁核心阅读素养体系分三大板块,包括阅读能力、阅读体验和阅读目的。在这三个大板块当中,包含有阅读行为、阅读态度、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文化意识以及信息整合这样的六个维度。在这六个维度当中,分别又包含了非常细致的的、相应的不同指标。比如说在阅读行为当中包含了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频率、阅读量。在阅读态度当中包含了阅读兴趣的多少,阅读评价如何。在阅读理解能力当中,包含了语言知识的解码、阅读的流畅度、语篇及背景知识的理解,包括多元的思维以及策略的运用等等。
0~15岁核心阅读素养体系又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阶段,3~6岁学前阅读启蒙阶段,6~9岁自主阅读起步阶段,9~12岁独立阅读进阶阶段,12~15岁深度阅读精进阶段。
以上就是我们给孩子选书,或者引导孩子阅读的时候,需要参考的体系或标准。
3. 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下,如何使家庭阅读与学校要求相配合,既能给孩子达到学校要求起助力作用,又能实现学校不足之补充? 这部分,李迪老师的课上并没有涉及。这节课分析的重点是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阶段。也许我们可以在往后中级班或者高级班的课堂上得到解答。
从我个人的理解,学校要求,应该是对孩子整个人生要求当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只要我们着眼于孩子整个人生的大方向和大要求,学校部分,应该是能完全满足的了。
第二题:给自己的孩子列一个书单 我们家两个孩子。哥哥9岁半,6个月开始阅读启蒙,2岁多开始规律的亲子阅读,7岁开始看桥梁书,目前已经可以独立自主阅读。妹妹快1岁,2个月开始阅读启蒙,7个月开始有明显的阅读回应,10个月左右出现婴幼儿早期的自主阅读行为。以下分别为妹妹和哥哥列出他们的书单。
妹妹的书单,我可以参照李迪老师课上讲到的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与发展的4个板块来准备。
首先,关于身体运动与控制的发展,我给妹妹准备了两本布书《Little Chef》和《Opposites》。布书首先不怕孩子啃咬,可以清洗干净。虽然说我们不鼓励孩子去啃咬书,但是,对于1岁以前处在口欲期的孩子,啃咬有时是不可避免的。相对于油墨印制的纸书,布书还是相对安全的。布书的存在,可以让孩子接触书的年龄大大提前。这对于实现婴幼儿早期阅读的两个目标: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帮助。1岁以内的孩子,是很容易跟自己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产生感情的,让孩子提前接触书,就容易让孩子习惯书的存在,进而对阅读这件事情产生感情。这一套布书除了材质是布的以外,其中食物的制作部分,可以让孩子动手,也有一些地方触摸会发出声音,这些都可以刺激孩子去跟书互动。
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孩子慢慢意识到书这件“玩具”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去翻它,去讲述它,慢慢的,他就会减少对书啃咬的次数,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接触纸质的书。从纸板书开始。因为纸板书比较厚,孩子翻页的时候比较容易掌控,也不容易撕坏。
我给孩子准备了拉玛爱生活系列一套4本的纸板书。其中拉玛爱运动一本,我跟女儿经常是像看着书中的拉玛所做的动作,我们自己照着拉玛的样子也去做同样的动作,虽然很多动作她还无法自己完成,但我手把手拉着她去做,她也很开心。
这些都是关于大动作的发展的。另外我还准备入手李迪老师课堂上介绍到的《蹦》和《挠挠大怪兽》,作为补充。
从探索与操作角度来选书,除了布书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外,我们选了《好饿好饿的毛毛虫》,里面的洞洞我家妹妹真的是每次不由自主要把自己的小手指伸进去的。还有《Dear Zoo》这一本,孩子会不厌其烦地去翻开每一页里面装着动物的包装箱、篮子,对孩子的手指精细运动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我们家也有两本洗澡书,是那种塑料材质里面充气的,书里的动物在浸泡水以后会从白色变成其他颜色。这也会让孩子跟书之间产生很好的互动,鼓励孩子去探索。
我还准备入手《点点点》试试看孩子喜不喜欢。
从语言的发展来看,因为我对妹妹有双语启蒙的想法,所以,从绘本上,会选择一些英文韵律感比较强的书,比如《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另外,拉玛系列也是韵律感很强的英文绘本。我家妹妹目前还没有开始说话,目前只是在生活当中去引导她的语言互动,比如递东西,说“给”,拿东西说“谢谢”这些。等她开始开口说话以后,我们会引入一些比如《喂~ 哎~》这样的绘本,还有小熊宝宝系列,这个是我们家哥哥小时候用过的绘本。另外,我们还有一些拟声书,比如桑德拉•博因顿的《Moo, Moo, La La La》。这种可能不属于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不过,也会促进孩子语言兴趣和对阅读的兴趣。
关于社会适应部分,按我的理解,孩子要到2~3岁才会开始需要情绪上的引导,所以,2岁以前的社会适应部分主要是帮助孩子去认识和理解她所面对的生活和秩序。这个在安娜•杜德尼的“拉玛爱生活”系列里的《拉玛拉玛,早上好》和《拉玛拉玛,晚安》,还有桑德拉•博因顿的《The Going To Bed Book》,还有《Red Socks》里都有涉及。
从满足孩子当下心理需求角度来看,1岁左右孩子需要的就是安全感。关于安全感的建立,我们选的是《猜猜我有多爱你》《Lots of Love》等。另外,拉玛系列的书里也都有拥抱,亲亲孩子、亲亲妈妈这样的动作和场景,也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有帮助。
关于节日启蒙,我们也是用的拉玛爱节日系列绘本。里面包含了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四个节日的内容。
从孩子的安全感建立的角度来看,低幼孩子的书,并不是越多越好,重复使用同一本书,反而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安全感。所以,以上就是我为我家妹妹准备的书单,初步估计能用到2岁吧?等孩子2岁之后,会根据她的情况再增加关于情绪认知和情绪处理方面的书。
我家哥哥9岁半,从阅读的发展阶段来看,他已经进入独立阅读的进阶阶段了。因为我们从小亲子阅读,所以,哥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量都是可以的,有非常浓厚的阅读兴趣。
关于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实现整本阅读,我们当前已经试着先是我读给他听,吸引哥哥对这本书的兴趣,然后他自行阅读完后半本的方式,通过这种方法目前已经读完了《小王子》,下一步还会继续这样伴读其他的整本儿童文学作品,甚至是不分年龄的文学作品。
从孩子的个性特征来看,我家哥哥属于敏感细腻型的,所以,情感表达、心理疏导这类的书,对他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从满足孩子当下心理需求的角度看,有人说7~9岁是一个叛逆期,渴望独立,渴望自由,但是,对自己和对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够清晰,这就造成孩子在对自由的渴望的同时,心理上也会有不安的情绪。
对这一部分不安情绪的抚慰,我认为主要需要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继续安全感的建立。另一方面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这一阶段的孩子,虽然不是刚出生前三年,但也仍然需要当前阶段安全感的建立。还有就是妹妹出生以后,虽然哥哥也很爱妹妹,但是,这种对父母的爱被分割了的怀疑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从这方面来说,哥哥也需要父母对他的爱的安全感的保证。所以,关于二孩的绘本,也是我们当下的目标之一。目前有《Meet Your New Boss》,《The SWAP》。
我的计划是通过两个渠道来实现对哥哥内在安全感的建立,一是我们会读一些书的本身就带给孩子安全感的书,比如说《我不敢说,我怕被骂》,比如说《妈妈,你会永远爱我吗?》,比如说《爸爸,我害怕了怎么办?》,还有一部分低幼一点的,也许他觉得中文已经很幼稚了,那么,我们可以共读英文版,比如说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比如说 Runaway Bunny。因为哥哥已经可以自主阅读了,他当前阶段属于蛮骄傲的,迫切需要标榜自己已经独立了的阶段,所以中文的绘本,他基本不再听我念了,但是英文的,由于语言的原因,他还“勉为其难”地愿意听我读。不管是他自己读,还是我给他读,我相信书的内容,都可以对他的内在安全感有抚慰作用。
第二个渠道是,我会给妹妹读一部分哥哥小时候读给他听的书。我也是意外地发现,已经很骄傲,不再需要我给他念书的哥哥,在我给妹妹读他小时候反复要求我给他读的那些绘本的时候,他会不由自主地凑过来,大概会回忆到以前我把他抱在怀里,给他读书的美好场景。所以,我认为这种回忆也是能抚慰到哥哥的。他会想起来,以前,妈妈也是这样抱着他,给他念书的,妈妈不是只对妹妹一个人好,他也曾经享受过这种美好的感觉。这也有利于他相信父母爱他的。所以哥哥小时候读过的书,看似会被列入妹妹的书单,其实也是对哥哥有益的。
另一方面,如果在阅读当中能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内在的自我认识,也可以抚慰孩子现阶段的不安情绪。因为他渴望独立、渴望自由,渴望去认识世界,但是,对世界的未知,对自己在世界当中的定位不清楚,会让他暂时不安和迷茫。那么,我们要帮助他建立对世界认识的连接。我们会一起读一部分历史书,家里有《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一套14本,我们已经共读了7本。这套书好在,他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历史的演变,课后的讨论题,也能帮助我们去了解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帮助他消化这些内容,建立他自己的历史观。另外,我们家有一本The Barefoot Book of Children. 这是一本写给儿童的世界书,可以引领孩子思考自己是谁,自己所在的地方在哪里,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是怎么样的,如何与人分享,如何爱别人,如何爱这个世界。这一本书我也准备跟孩子一起慢慢读,直到他能清晰地画出自己的画像。其他合适的书,如果遇到,我们也会考虑共读。
从生理发育情况来看,哥哥处于青春发育前的阶段,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就开始性发育,真正进入到青春期。我们家里有幼儿性启蒙的书,比如《小威向前冲》这种,但是,对哥哥来说,已经不够用了。关于这一类,我刚给哥哥准备了郑渊洁的性教育读本《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其他书目前还在物色当中。
关于哥哥当前所处的叛逆期,也许,所谓叛逆的表现不过是因为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中,情绪疏导不顺畅导致的。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不像幼儿园的孩子那样愿意事事都跟父母交流了,他可能会觉得什么都告诉妈妈是一件很不酷的事情,所以,我需要一些合适的书,来让他跟大师们直接对话。关于这部分,我准备让他接触郑渊洁的书。他的作品也是带着我从小学走入青春期,算是顺利走过青春期无叛逆行为的了。正如李迪老师说到,这个年龄的孩子,心理上有黑暗有崩溃,是他们的常态,一味地正能量,并不能与他们的内心产生共鸣和呼应。郑渊洁的很多作品,从内容形式来来说,是反大人、反权威的,但从内在价值观来说,却是遵循真正的真善美的,希望孩子通过他的文字,能疏导一部分情绪上的迷茫,又能同时建立坚实的内在的价值体系,帮助他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来认识这个世界,处理与这个世界产生的冲突。另外,可能一些哲学类启蒙书也是时候给孩子引入了,这个对孩子的内在自我的建立,也是有帮助的吧?具体的书目,还需要再仔细找找。
关于适时应景的节日部分,我最近在关注熊亮出的绘本,他的《小年兽》《二十四节气》我觉得都很好,其他类似绘本,也会继续关注。另外,关于四季的书,也是当前的书单。因为孩子到了中高年级,他有写作输出的需要,四季的书,可以通过别人的视角,引导他去观察自己周边的自然变化、四季更替,引导他自己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他当下需要发展的能力。
以上是给哥哥准备的书单。
希望我们都能在阅读中受益,希望我们单枪匹马帮不到孩子的,会有好书适时地出现,抚慰他的不安,带领他顺利度过他的迷茫,让他可以更自信、更愉悦地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谢谢李迪老师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