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2229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四期第八轮第4周(20190610-2019061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10 09:4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写写第四期第八轮第4周(20190610-20190616)
       9月,我家老大就要成为小学生了,说实话,我多少还是有些小焦虑的。那么,这周的话题,就让我们来聊聊孩子吧,一起来谈谈大家心中的教育观,以及你对孩子究竟有着怎样的期待。(如果还没有孩子的小伙伴们,也可以聊聊你理解中,你的父母的教育观,并说出你对此的看法)
13#
发表于 2019-6-16 23:58:26 | 只看该作者
9号 川轩妈
                                                                                    从最基本学起,在试错中修正教育
      孩子教育的话题应该是我们写写写常谈的,之前也写过类似的话题,谈到对孩子的期待,我一直没有远大的目标,我希望长大的他有强壮的体魄,能为自己负责任,能主宰自己的人生,没有给社会添乱,最好能过得体面。至于他以后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一点都没有想过。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不会要求孩子一定要考班级第几,也没有一味追求成绩,但每天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坚持课外阅读。对于课外兴趣班也是尊重他的喜好报两个班,周四晚一节围棋,周末上另外一节兴趣课。现在重点还是放在习惯的教育上,比如自觉起床,洗漱,按时间上学,晚上自觉洗澡,上床睡觉,每天作业时间安排,书写,阅读,鼓励他尽快完成作业去室外运动。引导他整理房间、书包、书柜、衣柜等,打扫卫生,折衣服,带他一起做饭,学习洗菜、切菜,煮简单的菜,周末负责洗一次碗。出行旅游时自己准备行旅、装箱,自己背着或拉箱。
       也许有些人觉得这些生活技能以后都是社会分工,没必要自己干,但我和丈夫却觉得很重要,学会了不一定要干,但假如到时候需要干而不会做,那就会很被动,毕竟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所以我们尽量不包办,不代办,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培养他,真的是需要漫长的训练和坚持来学会的。
我们还认为从学习和做家务可以让他们体验父母的付出和艰辛,学会尊重劳动者,让他更懂得珍惜生活,另外我们会带孩子去爬山或公园徒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设定目标,让孩子去达成,在这过程中孩子难免会喊累,畏难,退缩,我们通过榜样的力量和语言的鼓劲增强孩子的信心,陪他一起向着目标前进,当孩子挑战成功后我们会鼓掌欢呼,祝贺他们,他们虽然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却露出灿烂的笑容,传递着满满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锻炼身体,而且培养坚持和韧性的品质。
       谈到饮食上,一般都是照顾全家人的品味,不会为孩子做专用菜,孩子三岁后每餐饭都跟我们一起在饭桌吃饭,他们自己吃,假如那餐饭菜孩子不喜欢吃,孩子不吃或者哭闹,我表示理解,但不会重新再做孩子喜爱的菜给他们吃,慢慢地孩子们会接受更多的食品,不偏食。还有就是尽量不给孩子夹菜,让他们学会夹菜,也会主动夹菜吃,所以就算出门在外用餐,与亲戚朋友聚会,孩子们都会照顾好自己吃饭,基本不会因为食物不适合而哭闹或者饿肚子。
       这些在大人看来是轻而易举的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不容易,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错,修正,坚持不懈的练习,才一点一滴地学会,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何尝不是在试错中成长,修正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等。
      下面我讲一下大儿子学兴趣班的历程,
      大儿子已经9岁三个月了,上三年级,课外上围棋和小主人报新闻学校小记者。在此补充一下关于课外兴趣班的学习历程,在他很小的时候,我观察到他很喜欢玩积木,很喜欢搭有关飞机和汽车的模型,也喜欢折纸飞机,涂涂画画时也喜欢这些具体的模型类的,于是给他报名去学海陆空模型,让他动动手拼拼装装,他每次都很积极去上课,下课回到家还一直摆弄课上拼装的模型,吃饭时间还是那么投入,那时候的我不懂得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强硬要求他停下吃饭,很多次都闹不愉快,但一点都没影响他对学模型的热情,于是坚持了二年半,到了一年级第二学期时,这个班里设置的课程他全部完成。于是经过和老师探讨,并跟他商量同意,给他报机器人基础班,主要是学拼装模型,每次上完课他都会分享课上拼了什么,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第一期结束,他还要求继续学,第二期的课程过了一半后就很少听他分享学习情况,期末时他说不想学了,我跟老师沟通了解,老师说最近的课程他学得有些吃力,他也感受到孩子积极性下降,我跟老师讲孩子不想学,老师建议再跟孩子谈谈,鼓励一下。老师跟他谈了之后他还是要求暂停学习,我尊重他的选择,没有再报名。二年级第二学期,孩子爸觉得可以让孩子学一下围棋,于是征求孩子意见,他想去试试,找到邻居的围棋老师试课,之后他想去学,就这样他开始学围棋,每周四晚上7点到8点半,巧合的是他才上两次课,小学就组织学过棋类的学生参加比赛,他还报名参加了,那一天参加比赛,要下六局,上午三局,下午三局,其中有一局对手没来,他下了五局,全输,成绩垫底,他情绪低落,回家后是下午六点多,他倒头大睡,他爸说不叫醒他吃晚饭了,就这样,他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七点,第二天跟他聊比赛经过和心情时,他平静多了,我跟他讲坚持下完棋挺不错的,毕竟他只上了两课。他表示同意,也没有因为全输而不开心了。期中考试过后班主任推荐学小主人报小记者,他也跃跃欲试,于是领表填写申请,并参加面试选拔,被录取后我们再三跟他沟通再学另外一门课程会占用他更多自由时间,而且除了上课也要做作业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他表示不怕,他愿意去做,于是爸爸和我同意让他尝试,给他交学费,每周六上午上课一个半小时,寒暑假不上课。快放假时学校也举办暑假兴趣班学陶笛,他强烈要求去学,考虑实际情况还可以接受,于是给他报名,每周上三节课,一共十节课他都很积极去上,而且学得很认真,老师分享的课间练习图片都有他的身影,老师也反映他学得不错,三年级开学后学校组织校部陶笛班,他通过选拔考试进入了,每周利用一个下午放学一个半小时上课,他学得很开心,回家也会练习,演奏学会的曲目,我和他爸爸都觉得他挺感兴趣的,也鼓励他,每一次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他们陶笛队都要上台展示表演,他都忙得不亦乐乎。三年级了,他继续留在陶笛班学习,上围棋课,也开始上小主人报小记者课,在此期间发现他上围棋课和小记者课时经常要催他去,免得迟到,后来即使催了也迟到,我开始生气,大声唠叨,孩子爸看到这种情况后说:“你比他还紧张,他就可以不用紧张的,感觉是你在要他上课,他在为你上课一样。”我听了也来火,以前的兴趣班基本是我和孩子之间商定的,你可以说风凉话,现在这两个兴趣都是你也同意让他学的,你还这么说。孩子爸说我也是在尝试中啊,既然发现这样做是不对就及时改正,孩子不学,我也没必要掏钱交学费,还要天天催他上课。孩子听了也没说什么,过后跟我说他要上课的,我说你跟爸爸说吧,他又不敢。后来我也不催他了,但一看到他每次迟到才去上课心里就烦,他出门跟我说到拜拜时,我板着脸没说什么,下课回来时我在跟弟弟读故事,他叽叽喳喳分享下棋怎样怎样时,我继续读书没回应他,他说一下就停下来,坐在一旁听我读书,有时就回自己房间弄作业了。时间到第二学期,他转学到离家更近的小学,转学原因是为了接送方便,因为接下来弟弟读小学也是这所学校,而且这所学校各方面也不比原来学校差。对于转学他不愿意,舍不得原来的老师和同学,舍不得陶笛课,而且陶笛老师在开学前几天发信息跟我讲她要做一个学校陶笛课程的宣传片,需要学生去演奏,经过考量,我家孩子是参加人员之一,当我告知老师他转学的消息,老师很不舍,而且觉得我家孩子真的是很合适的人选,他只能另外去选了。当时我还想着到校外给他找培训机构让他继续学,但考虑到新学校需要适应,缓缓再说,因为要适应新学校生活,跟他商量后围棋课也请假,继续上小记者课,我没再催他,每次自己准备好就等他,他稍微会注意时间,有时按时出发,有时因为跟弟弟玩一下就忘记了,迟到了,我没说他什么。但孩子爸发话,他不努力去学就不交学费了。上个月,围棋老师问我要不要给他报名参加定级比赛,我征求孩子的意见,他强烈要求去考,我让他跟爸爸讲,爸爸没发表意见,但我内心还是想着让他去参加,让他去见见更多的学棋小朋友,也让他再去磨炼一下,成绩不重要,假如取得好成绩,增强他一些信心,也许他会更想学,假如成绩不好,那也能让他思考一下这一年自己的学棋情况,也许能激发他继续学。于是我还是给他报名参加,孩子爸就说我还是极力要他学的,只要孩子明白你是这样想的,他就可以不用为自己去争取,我无话可说。围棋考级比赛他四胜两负,他自己感觉还可以。围棋课只剩下一节课,11号开始小主人报课也要续费了,截止时间是14号。我跟孩子讲,要继续上就去跟爸爸讲,让爸爸交学费,直到14号晚饭后他才去找爸爸说要继续上围棋和小主人报小记者课,孩子爸问他学得怎么样,他说挺好的,每周收集和播报新闻,也去进行采访实践活动,挺有收获的。孩子爸问他几时交费,他说今天,孩子爸以为是要现场交费就说等到这这么晚了说来还怎么交费的,好在今年是网络交费,孩子爸同意再给他一次学习的机会。对于围棋,孩子爸说你再考虑一下再说吧。过后孩子爸跟我说他要停止孩子学围棋,给他一次教训。
      我从大儿子那里总结出:不能只是一味提供机会,不然孩子不会珍惜,而且他有种是大人让他学的,感觉,他的动力会随着学习的重复而兴趣大减,那时候就会产生惰性,然后你就会干着急,看不惯,你就会各种唠叨,发脾气,而孩子却觉得无所谓。所以选择学什么是要先激发孩子想学的意识,产生兴趣,然后再以退为进,他选择去学之后,老师们为了孩子能坚持下去就会应用一些方法去激励孩子。
      今天父亲节,大儿子主动做葱油饼和奥尔良鸡翅给爸爸吃,于是全家人都有口福了。
12#
发表于 2019-6-16 23:10:48 | 只看该作者
11 雨竹
教育孩子问题再讨论
最近也陷入孩子教育的迷茫区。
老大学习到不用担心,最主要还是生活问题。主要是饮食和身体感觉一直都找不到方法。长的瘦瘦小小一直让人很操心。
老二带的也很失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带他的那段时间中,不知道是因为刚刚生孩子的原因还是……一直陷入自己不能上班,待在家中无所事事的那种循环当中,反而少了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所以带他的过程中没有全身心投入。现在回头想想很不应该,然后把孩子的好多习惯也没有养好。

最近自己也在反思很多事情。比如说很多事,其实是你自己相当然的这样认为,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子;还有的事情需要你去争取一下,说不定就会有转机,而我们把事情想的太坏,却忘记了争取。

现在上班后反而很期待和孩子亲近,却没有时间。所以人总是陷入这种死循环当中,而现在的我也告诉自己要享受现在的时光,如果休息时间尽量全身心的陪伴孩子,每天保证全身心的陪伴至少20分钟。

好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坏习惯也不可能一天就改。想慢慢的有意识去调整吧,期待好的结果出现。

我很赞同大家说的,身体健康第一,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坚持,忍耐,抗压等等各种品质。现在的孩子物质太丰富,没有“匮乏”的感觉,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收到影响,孩子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  
我也赞同“虎妈”教育。压力和亲情相伴,有爱的氛围包围,我觉得即使学的多辛苦压力多大,“爱”也会转换,当然要无条件的爱。
11#
发表于 2019-6-16 22:20:48 | 只看该作者
6号。 豌豆妈
            今日花儿艺术年度汇演,我早已定了做义工,还未完全康复的我,也是挺忐忑的,幸亏老公也跟来了,起码分担了买吃的、提东西的职责,算是称职的沙僧吧。
           我和燕子妈妈配合默契,由原先分组的形式照顾宝贝们,转为随机,灵活调整,互为提醒,清点人数,孩子们也是极为懂事,化完妆再拍照,时间离釆排时间已近,孩子们未喝水未吃午饭,我只好带到出口,让孩子们就地盘腿喝水、吃点零食。匆忙进食后,紧接采排、补妆,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花样年华活泼可爱,在带妆下,更显时尚、朝气蓬勃。
           好不容易等多三个节目准备上场,女儿突然腹痛,如何是好,只能掐合谷、涂风油精(现场没更好的药物了),上场时有些许缓解,我鼓励女儿,再坚持坚持。女儿也是极其投入的表演,比起一年前的汇演,女儿虽然带病上场,却各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下台后又去占坑,再下一次上台时,又稍微缓解腹痛了。还是用心的把《爸爸最好了》唱完,最后煽情的对爸爸说:“爸爸,我爱你。”好吧。无比艰辛的坚持到底,直到台下吃药好转,又坚持在台下做观众。雨过天晴,这令人操心的娃。
        疲惫至极地铁返家,女儿却已生龙活虎。这段时间的多事之秋,感谢老公,辛苦老公,守护着家人,祝父亲节快乐。
         
10#
发表于 2019-6-16 22:15:25 | 只看该作者
01溜溜
对孩子的最基本的期待就是一生健康平安。其次是快乐,然后对生活有热情,能够找到他喜欢的东西。最后,就是如果有很多的钱,那就更好了,这样子他就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去他想去的地方,看他想看的世界。
9#
发表于 2019-6-16 22:08: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4   梁泳欣   这几天比较忙,就跟大家分享最近的读书笔记吧。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前面提到学生对知识的不会运用,除此之外,有时候学生也不能理解自己背诵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比如语文的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乍一看,这不是很容易理解吗?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尤其是中下层的学生,他可能真的不理解自己背的是什么。在二年级背诵弟子规的时候更加明显。如果说语文还算是贴切的,能感知的。那么在数学和英语的一些语法上,不理解更加容易见到。因为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有一些有体系的概括。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呢?作者的建议是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正是掌握知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对抽象真理、概括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熟记规则并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作者提到的更多的是数学方面的规则,我想,语文的生字和一些知识点的总结也是类似的。)因此,第10篇提到了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问题。
8#
发表于 2019-6-16 21:05:42 | 只看该作者
03笨猫

儿子现在读三年级,可以说,目前还处在习惯培养阶段。对于你家宝贝的行为不用太着急。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短短一个学期就让孩子完全达到咱们的要求的不可能的。下面我就现身说法,谈谈我这三年摸索到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你有所启示。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心急,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来改变,耐心耐心再耐心,不催促,不唠叨,不急躁。如果你暂时还做不到也不用急,只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纠正自己就可以了。
     其次,接下来就是你要跟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制定规则。即使执行得不好也没有关系,中断了可以再重新开始,总之就是要告诉孩子,只要进了学校,就要遵守学生的规则,在学校遵守学校的纪律,在家里遵守家里学习的规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是会慢慢体会到规则的涵义,但这个过程也许很快,也许很慢,所以,需要耐心,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重复。不要担心你的付出会白费,只要你做了,接下来就是坚持和严格执行。
     接下来还需要提到的就是你对孩子的态度:“严格但不严厉”。我不清楚你的状况,对于我和我先生来说,脾气都是比较急的,以前总是责骂孩子,典型的中国人教育方式,就是对了不夸奖,错了使劲责备。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也正在逐渐转变自己的态度和方法,孩子其实是无辜的,即使他有一些错,但是我们要给他试错的机会。我不怕遇到问题,因为只有遇到了问题你才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所以,孩子错了没有关系,只要耐心告诉他,怎样才是对的,或许他现在不明白,但只要你不断强调,他总是会明白的。
     最后就是以身作则。你要求孩子的事情,你自己也一定要做到。切不可对孩子一个标准,对自己一个标准。你的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就不要这样要求孩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他的身上,肯定能看到你自己的影子。
    暂时就说这些吧,我也在摸索和试错中,希望以上的话能对你有所启示。

7#
发表于 2019-6-16 19:29: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08sunny 教育观及对孩子的期待 百度了下教育观的内容: “教育观是指关于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诸如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体制、内容、方法、教师和学生等每一方面的基本看法。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活水平等制约,并受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及科学技术等影响,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在阶级社会中,常带有阶级性。” 我这里谈到的教育观,是基于我自己的亲子相处经验所说的狭义的教育观。 首先,我认为教育的方法应当符合孩子个体的特点和年龄阶段。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天赋和兴趣各有差异,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对孩子有更全面的观察和了解。在各种敏感阶段,提供给孩子恰当的资源和引导,是父母所应必备的。这尤其体现在孩子的幼年阶段,那时思想意识还在探索过程,给予更多接触和尝试的机会是必要的,孩子,都有多元智能,在多元智能的飞速发展阶段,刺激的越多开发的也就越多。 其次,我认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坚持,现在都推崇素质教育,知识技能和道德思想,同时被推上新的高度,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孩子探索世界的方法有了质的改革,这时候道德思想教育尤为重要。对自己的孩子,我主张“先做人,再做事”,有正确的思想引导会更利于孩子的学习。 谈到对孩子的期待,我想分享一段我喜欢的话:“坦诚、开朗、不计人过;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寻找到自己人生的热爱,并竭尽所能地追求。
6#
发表于 2019-6-16 07:42: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周很忙,抽空看了帖子。孩子是我们一生的话题,想起以前听一位老人说关于子女孝顺的话题,他说,一切都是轮回,哪怕不孝顺的孩子不懂反哺,他们也会无私爱自己的孩子。只有父母的爱,是最不求回报的爱。现在为人父母后,有时会想父母真的不求回报吗?好像也不是,只是这种期待用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现在孩子比较小,两姐妹相处得还不错,看着她们能体会到把一碗水端平是多么的不容易。她们成长的路上,我要做到的就是放下我太多的期待,有期待就有控制,有控制就有博弈...说得容易做得难,确实不易,还有一点很重要,很多人把焦点放在如何和孩子相处上,却忽视了夫妻关系是最大的修行。和谐的夫妻关系,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家庭课。
5#
发表于 2019-6-15 23:15: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2 danny
   这时,我正躺在火车上铺。好久没坐火车了,颠簸的车痕带我再回东莞。姥爷仙逝了,我回老家送他最后一程。参加完整整个葬礼,我还要继续走我的路,养育后代,逝者已去,新的以来,这就是希望,这就是不可抗拒的命运啊。
   黑暗的夜,缓缓颠簸的火车,参加完葬礼的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生命、死亡、人生等等笼统又具体的情景。姥爷的一生是正直坚韧的一生,95岁高龄,又是圆满的一生,而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启,他的一生,多希望他圆满又健康。
    我希望他身心健康。这可以说是唯一的希望了。很难,身健康本身难度大,一半自身硬,一半靠天定。心健康,就更难了,诱惑的俗世,无时无刻的选择,自我的历练,说不清的偶然与必然…现在,大概看清了一点点,人最好做于人于己都有益的事,这样会心安,也容易幸福.其次做利己不损人的事,这样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爱自己.利人但会委屈自己的事,良心上满足,但自我会感到压抑,慎做。当然,如果境界升华,那另当别论了。千万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人,良心上过不去,而且是"恶",即使很小,也不妨成为大恶的开端。
    如果说对孩子有什么事业上的要求,希望他从事第一类事的职业,对己对人都有利的。大小、过程、心态…都在做的过程中调整。
    我即力避免养育中的完美主义或者是无为倾向,保持真实的自我,却能反思改进,这是细节。大的方向,就是成为身心健康,于人于己都有利的成年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9-30 20:41 , Processed in 0.062166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