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9407|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I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9-3-10 20:50: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ongH 于 2019-3-11 06:48 编辑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I组,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贴已经发布。
第二课的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要求:字数不低于400字,第一行写自己的“学号+名字”,本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是3月17日24:00,请各位同学尽快完成。
22#
发表于 2019-3-20 19:23:47 | 只看该作者
I19   陈君超

第二课
《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究竟怎样的图画书是好图画书?
好的图画书应该是能给孩子新的滋养的,比如内容上或者形式上可以带给他新知的都是好书。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洞洞书系列——猜猜谁的家》
这是一本让我两岁儿子很喜欢的一套书。他目前还不完全看懂书上的内容,只是觉得书好玩、可爱、漂亮和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这套书很适合他,有一个个的洞洞可以让他在翻书的时候动动手,增添乐趣。

首先是封面和内页都是绚丽的色彩、Q版的画像来填充,总共也才20页,封面就已经开始正文了。在一个森林或者是大自然的环境中,猜猜谁的家,先是洞洞里露出一部分猜想下,然后翻开下一页就分别得出答案,里面分别有蜗牛、蜜蜂、小狗、小鸟、蚂蚁、青蛙,图中的场景就是它们的家。

开本,一个手掌就可握住和打开阅读。字数也不多,很适合低龄孩子的亲子阅读。
https://www.3yecao.org/forum.php?mod=attachment&aid=ODI2MjR8NDEzZWE3MzQ0NDhlNDZjODU4NTBkNWFjODc2ZWFhYjZ8MTc1MTc1OTM2NQ%3D%3D&request=yes&_f=.jpg
21#
发表于 2019-3-20 15:04:23 | 只看该作者
差距_w3Hv1 发表于 2019-3-17 23:24
I08   李方敏
第二课
《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

已经修改完毕,请番茄老师再次过目评价,谢谢老师,您辛苦了。
20#
发表于 2019-3-17 23:54: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15游志娟       作业我交的比较匆忙,没有好好思考,是最近工作的事情太忙了,每天都忙到11点多,这次作业我写的不好,是为了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这几天忙完我会从新再写一份作业,最近陪孩子看绘本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爸爸》这本书,这本书我的理解是了解爸爸,因为在生活中爸爸参与的比较少,这本书把爸爸描述的很厉害,孩子心目中的偶像,也深入的让孩子知道爸爸的技能,我觉得更多的是提醒爸爸应该多陪陪孩子,这本书我专门让孩子爸爸陪着读了,书上说爸爸很棒,我家孩子就问她爸爸,爸爸你棒吗?你为什么棒?你为什么爱我?等等问题,爸爸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这本书让爸爸感触很深,所以我会再从新交作业的时候再认真的根据番茄老师所讲的读一读这本书。
19#
发表于 2019-3-17 23:24: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差距_w3Hv1 于 2019-3-20 15:02 编辑

I08   李方敏
第二课
《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怎样的绘本对于孩子是好绘本?
回答总结如下:首先好的绘本能带给孩子很多有益的东西,也能让孩子养成喜欢看书、喜欢求知的良好习惯。主题单纯,但不单调。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的进展,产生兴趣并且有认同感。角色贴近孩子,让孩子在其中能找到自己的相似之处,更加能够理解故事体会角色。图文结合,图画为主。让更多的图画传达给孩子广阔的想象力。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有乐趣的书,好玩的书,符合孩子发育阶段和敏感阶段的书,比如布书,洞洞书,立体书,有声书等。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爱心树》
这是一本让我曾经感动到落泪的书,用心拿来分析分享,虽然它没有太多绚丽的色彩来填充,但是它却把最朴实的爱描绘在其中,简单却深沉。
《爱心树》
共三十页,竖开本,720毫米*930毫米
字数五千字
一:书封
正面:充满生机的绿色,配以红色的腰封,颜色反差大,吸引眼球
背面: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简介及作品集
:腰封
正面:本书推荐的理由及可以达到的期望:(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入选美国教育部评选的百部教师和孩子喜欢的书)
背面:儿童文学家彭懿写的推荐词及儿童阅读推广人写的推荐词。本书绘画风格简洁,但不会让人产生空而无物的感觉。这本简单绘本就像是一首朴实的歌,讲述了一段深沉的爱,一直无私的给予与奉献。
三:封面
绿色的封面,封面上一棵粗壮的树,一个红红的苹果正从树枝上落下来,一个小男孩站在树下,双手准备接苹果。树和小男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红的苹果很诱人。在粗壮的树干上写着本书的名字: The Giving Tree(爱心树)
四:衬页
白色的衬页明显的几个英文单词,爱心树。Giving”意为:给予,将你的时间、你积极的想法、你的善心和你所能拿得出的所有东西慷慨地带给周围。这就是一棵树的含义,将自己所有能拿得出的所有东西慷慨地给这个树下的小男孩。后面一页中间在原文书籍中间增加了中文译爱心树。
五、内页及内容分析
黑白相间,白底黑色勾勒式画风大开本展现,翻开一页书,画占据两页。大树在树枝砍下来之前都是占据左右两页,展现大树的魁梧与茂盛。
在小男孩出现后,大树展现在左右两页,枝干的另一边留给了小男孩,要么是男孩欢快的身影,要么是他在大树这里获得快乐的体现,爬树脱掉的鞋子、吃树上苹果扔下的核。
小男孩儿爱这棵树,然后男孩和树就成了形影不离,小男孩和树在一边亲密无间。
男孩慢慢长大,他越来越少来看大树了,大树常常感到孤寂,这一页和前面的大树与孩子的亲密无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大树孤零零的,右边留白位置很大,在视觉上也能够体会到那种独单的落寞。树干上明显的刻着两个爱心,也诉说了大树对孩子的思念。
孩子长大了,他开始变得有欲望有需求,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请求大树的帮助,对于孩子的请求与大树之间的对话,描写的文字开始多起来,也能够表现出孩子欲望的膨胀和大树对他的担心与爱,大树的唠叨是对孩子爱的表现
而大树对于孩子对他所做的索取,他只体会到了快乐。大树很快乐,这个快乐却是越来越空洞,最后大树只剩下了一个树墩,一无所有。
绘本的最后,孩子也到了无欲无求的年纪,他也只想找个依靠,一个心里的陪伴,大树也是同样的期望,最后大树很快乐。
五、感想
这本故事带给了我温暖而又忧伤的感觉,更是情切的熟悉的感觉。我们就像是那个渐渐长大的小男孩,而这颗树是我们的父母。那个男孩从孩童直到耄耋之年,书中都称他男孩儿,就像是我们,妈妈经常对我说,你长得再大就算是变老,在我的眼里,你也依然是小孩。(写到这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很想念我的父母)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的父母就一直在给予,不求回报,倾尽所有,而我们在把这些作为理所应当,顺其自然,经常对着父母长辈,发牢骚,发泄怨气。和父母意见不合而争吵,甚至离家出走。而时至现在的而立之年才有些活明白了,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下一代,真正的明白了做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辛苦这句话。我们也成为了那颗给予的强大的树,为了我们的孩子遮风挡雨献出硕果累累,不惜牺牲自己。
   爱是光,被爱是热。光是无私的,它只管自己发散光芒,照射到每一个角落;热是种体会,是种感受,当我们感受到光的照耀带来的温暖带来的富足时,我们会知道光的伟大会从而学着感恩。
D:\新建 DOC 文档

新建 DOC 文档_01.png (1.26 MB, 下载次数: 1256)

新建 DOC 文档_01.png

新建 DOC 文档_02.png (1.15 MB, 下载次数: 1186)

新建 DOC 文档_02.png

新建 DOC 文档_03.png (754.32 KB, 下载次数: 1120)

新建 DOC 文档_03.png

新建 DOC 文档_04.png (1.02 MB, 下载次数: 1198)

新建 DOC 文档_04.png

新建 DOC 文档_05.png (514.6 KB, 下载次数: 1147)

新建 DOC 文档_05.png

新建 DOC 文档_06.png (596.93 KB, 下载次数: 1186)

新建 DOC 文档_06.png
18#
发表于 2019-3-17 22:18: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橙子candy 于 2019-3-17 22:20 编辑

I21陈洪娣  2019.3.17
       听了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除了知道绘本的发展情况,从第一本图画书的出现,第一个儿童书店,到现在各种大奖的筛选,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其实我也感觉自己太幸福了,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这么多这么美的绘!
       这次课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原来图画书还有那么多的细节呀!一个图片的大小、边框、布局都是有很多内容在展示的,看来以后看绘本的时候,更加要仔细推敲了,不然可是会错过很多精彩的内容呢!
       昨天去图书馆,偶然看到一本书《“也许”的样子》,一看到就很喜欢,借了回来,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这本书吧。
  这本书的开本比正常的图画书要大一些,横开本,材料是正常的卡纸书。封面和封底可以看作是独立的,也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画面。

       封面上一个可爱的人物造型,简单有趣,标题中“也许”两个字特别大,也是这两个字吸引了我,“也许”是一个东西吗?还是一个人物?它是什么样子呢?不由得就开始想要翻开这本书了。

       封底上除了图形,还加了一些简介的内容,让你对书的内容更加有兴趣,好奇!
   来到衬页,就是完全的黑色,正如封底所言,是什么都没有吗?有好似有无穷的想象!



        没有扉页,就直接来到了这个未知的书本内页,整本书的底色都是黑色,配上简单的几个字,红黄蓝三个颜色的三种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然后就开始了各种变换,形成了一本书,真的是有点不可思议,想象地空间无穷大,同时有蕴藏着人生的哲理和无数的故事。
       在书的最后两页,又转换成白色,同时,提示读者书里的一些小秘密,让人继续思考!
       整本书的图文是相结合的,文字的提示,让读者更明白图画的意义。
   值得仔细品读的书!

点评

A- 很遗憾分析少了点,我看了很喜欢这本书,打算入手一本,哈哈  发表于 2019-3-20 11:09
17#
发表于 2019-3-17 21:25:4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选择的是《狮子和老鼠》,该书获得2010年凯迪克金奖。是一本关于友谊、感...

本帖最后由 第三杯茶 于 2019-3-17 23:57 编辑

I01 钟碧莲
第二课《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

【写在前面的话】
      番茄老师的课,我第一时间坐在电脑前倾听。因为看过多本图画书理论书籍,对绘本的发展史,绘本的结构、绘本著名大师、绘本著名奖项等内容已有初步了解。我非常期待番茄老师的分享内容,很好奇她会如何去解读绘本的百年发展史。

      听完,不由感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番茄老师十多年对绘本的追寻,积累了深厚的底蕴,方能信手拈来,解读出自己的味道。这不是如我这般读过几本理论书就能够做到的。因此,也让我更为坚定地要珍惜这4个月地打卡时间,100多天,每天认真地去读一本绘本,去分析和解读绘本。

【作业】

一、课前提问的解答
1、 绘本发展史中,那些经典的绘本购买渠道?
      课程结束后,小组群里在讨论图书购买问题,大家平时购买书多在当当和京东,在有折扣活动的时候会毫不吝啬地囤书。经典的图书,值得购买和收藏。但绘本百年发展史中,具有时代意义的书籍很难买到,比如《世界图绘》《纯真之歌》《满头乱发的彼得》《骑士约翰的趣闻》《小兔子彼得的故事》。
      提此问,是因为对绘本发展史的好奇,希望能够根据经典,对绘本整个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有些绘本大陆出版了,可以购买到如《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一些没有出版的,就得寻求其他途径了。

2、 给孩子讲解绘本的技巧?
        读了很多绘本相关理论书籍,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捉襟见肘。绘本的种类太多了,孩子更是各不一样。绘本的解读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
为此,每周末2次给孩子们讲绘本的机会让我加倍珍惜。也非常感谢当地绘本馆让我有机会给孩子们分享绘本。
       这个问题,提得有一些早,相信在后面得课程中,一定会有此相关内容,也相信老师们丰富的经验,能够帮助到我。

、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今天,我选择的是《狮子和老鼠》,该书获得2010年凯迪克金奖。是一本关于友谊、感恩的杰作,绘画气势恢宏,华美大气。图书内容源自《伊索寓言》,作者采用图画呈现,全书只有一些拟声词,再无其他有关故事内容的文字。是一本广泛意义上的无字绘本。
主题: 友谊、感恩
开 本:12开
纸 张:铜版纸
文/图:杰里·平克尼
翻译:费方利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杰里·平克尼,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童书插画家之一,6次荣获凯迪克奖,作品分别为《狮子和老鼠》《诺亚方舟》《丑小鸭》《米兰迪和风哥哥》《约翰•亨利》《会说话的蛋》;5次荣获科丽塔•斯科特•金金奖;4次荣获科丽塔•斯科特•金银奖;5次荣获《纽约时报》最佳插画奖;2次荣获插画家协会金质奖章;4次荣获插画家协会银质奖章;2006年荣获插画家协会原创艺术终身成就奖;2016年荣获劳拉•英格斯•怀德大奖;1998年国际安徒生插画奖美国候选人;平克尼的绘画连年在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出。
图画描绘的内容:
       一只小老鼠意外掉到睡着的狮子身上。狮子被打扰后,很气愤抓起小老鼠,准备一口吃掉。在小老鼠的苦苦哀求下,狮子竟然放走了小老鼠。不久,狮子落入猎人的圈套,小老鼠出现了,真的救了狮子的命。杰里•平克尼的无字绘本展现出更深的寓意:两个动物都有一颗宽厚的心,老鼠何其勇敢,而狮子超越兽性,放了他的小猎物。
这是一本非常严谨的图画书,从排版上看,涵盖了图画书的全部结构。图书拆解:
1、 护封
拿到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护封,牛皮纸材质,摸起来非常有质感,堪称一件艺术品。
A、护封正反面。护封正面画的是一只狮子的超级大头图片,护封背面是一只老鼠的特写。仔细看,狮子和老鼠是对视着的,似乎在交流。 图书的书名在正面的右上角,中英文两种文字,字体分别用浅绿和深绿区分狮子和老鼠。作者、翻译、出版社信息,分别在下端左右两侧。 所有的文字信息,如果不注意看,会很容易忽略,也从侧面说明全书图为绝对的主导地位,文字只是辅助。从护封就可见此书细节之处处理之用心。
     B、勒口——前勒口,是本书的简单介绍。后勒口,是作者杰里·平克尼先生的简介。
2、 封面
封面是通常是一本绘本的外观,上面注有书名、作者和出版社等信息。但是这本书有些特别。
书的封面,分别画了狮子和老鼠的图片,中间只有一个“&”符号,没有其他任何文字,但是从图中,我们就能知道这本书讲的是狮子和老鼠之间的故事。值得提的是,狮子和老鼠的眼神依然是对视着的。
翻到封底,让人不禁赞叹。是一幅草原动物群图。狮子俨然如国王般坐在正中间,野牛、斑马、豹子、羚羊、猩猩、猫头鹰、长嘴鸟等动物围绕四周。对了,小小的老鼠就在狮子的身旁哦,你一定不会忽略的。
3、 环衬
环衬,我通常成为蝴蝶页。因为给孩子讲解的时候,“蝴蝶页”比“环衬页”更容易让孩子喜欢和进入状态。
无字图画书绝对不会浪费环衬的,这本书也毫不例外。打开环衬,又是一阵惊讶之声。这是把整个非洲草原搬上来了吗?!
辽阔的草原上,一棵大树高高耸立。草原上,各种动物在安然的生活着。长颈鹿、斑马、锦鸡、野牛、鸵鸟、大象群、羚羊、猩猩、狮子……还有不知名的鸟类。天空中群鸟飞翔……这样的画面,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
       仔细看,那头雄狮正在打着哈欠。
后环衬页,在这本书里,是内容的一部分。故事到最后,雄狮回到了族群里,带着家人在草原里漫步。它的背上,一群老鼠在上面嬉戏,这可是幼师们都不能享受的待遇呢。画面里,狮子和老鼠是如此和谐友爱。故事在这里,进一步升华。
4、 前附页
如果说前环衬是一幅气势恢宏的非洲草原大场景,那么前附页所描绘的就是草原微观小世界。草丛里,一只绿色的青蛙半眯着眼,草丛下面,一群蚂蚁正在洞穴里搬运食物。

作者的献词,在这里得到呈现。 文字呈不规则排版,融于图画之中,与图和谐存在。
献给我的第一个曾孙女锡安·麦肯齐·诺尔,还有所有发声的动物,尖叫的、咆哮的、咕噜咕噜叫的、呜呜叫的、嘎吱叫的、汪汪叫的、喵喵叫的、唧唧叫的。——杰里·平克尼

5、书名页
书名页,写着这本书的书名、作者、翻译者、出版社的信息。
仔细看,会发现这一页的图画,和前附页是一幅完整的图,形成一个大的跨页图,从草地一直延申过来。土堆底下,一只老鼠正在老鼠洞里,圆圆的眼睛如宝石般耀眼,似乎在注视着读者哦。

6、正文
6.1跨页
      正文的第一页,是一个大大的跨页,描绘的是草原的夜晚图。圆圆的月亮高悬夜空,一只老鼠从洞里爬了出来,小心翼翼地探出前肢,观察着周围的环境。白天热闹的草地上,一只动物也没有,只听见阵阵“呼呼  呼呼 呼呼——”的酣睡声,也不知道到底是睡在打呼噜。 跨页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整个草原页的寂静与辽阔,同时,对小老鼠的出现格外关注。

      本书中,跨页非常多。

6.2 图文搭配与排版
书中,除了一些拟声词外,没有任何与内容有关的文字。虽然没有写明是哪个动物发出来的声音,但我们就是能够明白声音的来源。同时,文字融于图画中,成为故事内容的一部分,和图一起渲染氛围、讲述故事。
如,第一页中,全图只有一串“呼呼”的拟声文字,有左到右,字体慢慢变小。我们感受到草原某个动物正打着呼噜,慢慢进入酣睡中。
第二页,斗大的“嘶啦”两个字。让我们视线立即转移到猫头鹰身上,继而发现一只猫头鹰占了画面的一半。不好,猫头鹰来啦!吓得老鼠赶忙钻到树洞里面去。视线,自然而然转移到老鼠身上,故事情节在这转换中推进。

狮子中圈套后,被挂在捕兽网里,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法逃脱。翻页后,画面里,4个框图里,全是老鼠。框图上方,一串“啊 啊 啊 啊啊啊啊” 不见狮子,但我们似乎能够听到狮子惨痛的嚎叫声。故事,进入高潮。

6.3 边框
第三页,是一个边框图,老鼠仓皇逃走的特写。
狮子毫不知情地踩在人类布置的捕兽绳;
老鼠听到狮子的嚎叫声,勇敢地跑出洞外去寻找狮子;
老鼠爬上绳子,解救狮子
……
这些情节,都运用了边框,特别突出。

在这本书里,大图景,作者毫不吝啬页面,运用了各种大的跨页或将画面占满整个页面。 但对于老鼠的特写,会额外运用边框。 一大,一小的设计,让大场景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让细节得到更好的关注。体现出作者对故事细节的把握和高超的绘画艺术造诣。

7、后附页
本书的后附页,主要写了插画家的手记,画家的绘画思路在这里揭开了面纱。
当然,还有书籍的在编出版编目数据和出版详细信息。

8、封底
是一幅草原动物群图。狮子俨然如国王般坐在正中间,野牛、斑马、豹子、羚羊、猩猩、猫头鹰、长嘴鸟等动物围绕四周。小老鼠在狮子脚边,如此耀眼。
再一次,将草原中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描绘出来。

因为要到零点了,就先不插图了。等后面评完,再来插图。
下次,要提前交作业了。晚安。








点评

A 点赞,分析到位  发表于 2019-3-20 11:07
16#
发表于 2019-3-17 19:07: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 03燕彩红   今天听了番茄老师主讲的第二课《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了解到了关于绘本的很多知识。之前给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只是拿一本书,把文字解读一下。没想到那些文字、那些图片背后隐藏的却是图画书的一个演变和变革史。《迷路的小企鹅》这个可爱小故事的主人公,和奥利弗.杰夫斯的第一本书《怎样摘星星》里那个迷人的小男孩是同一个人。这次,男孩在他家门前发现了一只孤独的企鹅,它看上去很伤心,好像迷路了。男孩决定亲自把这只企鹅送回家。刚开始,男孩询问了一只小鸟,还有一只正在洗澡的鸭子,他想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在度过了一个无眠的长夜之后,他查明了那只企鹅是从哪儿来的了。在经历了更多次的尝试和挫折之后,男孩总算划着一艘小船驶向了企鹅的故乡。“他们在无数个好天气和坏天气飘啊荡啊,有时候海面的巨浪就跟一座山那么高。”就在他们终于看到了南极的欢迎标志时,男孩惊讶地发现那只小企鹅还是很伤心。男孩跟小企鹅道别,随后意识到,其实小企鹅并不是真的走丢了,他只是感到很寂寞罢了。男孩赶紧掉头,把船划回去,可是他并没有看到(然而我们的读者和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小企鹅也已经在同一时间出发寻找男孩去了。男孩担心从此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朋友了,于是决定此刻他最好启程返回他自己的家里去。  杰夫斯的作品格调简洁,情节从来都不会过于曲折神秘。最后,男孩在海上远远地认出了有只企鹅在用雨伞当船,那么是他失散已久的小企鹅。好朋友团聚了,他们决定在回家的路上和所以见到的人分享他们的探险故事。杰夫斯的画风改变了英国市场上通常的绘画风格,这样的艺术家在英国当代插画家中为数不多。凭借杰夫斯独有的水彩技法及非常值得参考的色调和风格,他那鲜艳得像调色板一样的风景画风格甚是有趣,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为之津津乐道。

点评

B+ 介绍和感受多,根据课程内容的分析太少了,遗憾  发表于 2019-3-20 11:05
15#
发表于 2019-3-17 17:4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02糖莲子 于 2019-3-17 17:53 编辑

I02糖莲子2019春季初级班第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

   我们住在小儿书国里,就在永无岛和彼得潘城堡的隔壁。只因为我们是童书插画家和作家,就被塞进这么个“糟糕”的地方。是的,没错,我们就是童书插画家和作家,可是我们的作品是适合所有的人,难道不是吗?当严肃的作品被认为只是哄小孩子的玩意儿时,那简直是对我们的羞辱,怎么能不令人恼火呢!——莫里斯·桑达克
   图画书是为儿童创作的书籍,但它并不是儿童的专属,它可以也应该为所有年龄的人群喜爱和欣赏。我从幼年时期,那时候还没有绘本阅读。妈妈给我买了满满的好几箱子的“小人书”。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都要妈妈读给我听。这就是我幼年时期的童书启蒙。我深深的感谢创造“小人书”的画家和作家。就连我现在能够当一名出色的动漫插画师和幼儿美术教师,都源于我的绘画启蒙老师“小人书”中培养和获得的。现在还清楚的记得自己用透明纸蒙在小人书上临摹上面的图画。我成人后的第一个获奖作品就是四大名著的白描人物脸谱。我所学的专业也是中国画工笔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图画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现在我一直都坚持幼年时期的阅读习惯,酷爱图画书,并影响自己的孩子承袭我们整个家庭乃至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阅读的好习惯。这也许就是我们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在阅读的时候,由于职业习惯,会不自觉的关注一本书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元素。比如视觉元素的传递。关于颜色、线条、形状、质感、空间等方面带给我们的视觉感观体验 。图画书在插画风格上运用丙烯,水粉,油画,素描,色粉,铅笔画,拼贴画,剪纸画,布艺画,版画等艺术表现形式,都是我很喜欢尝试的艺术形式。在艺术风格上我偏爱卡通风格,民俗风格,素朴主义,现实主义的绘本。
   现在让我来为大家解读一本我非常喜欢的绘本故事《澡堂里的仙女》 这是 《云朵面包》之后,白希那突破之作 同时也是第一本荣获韩国出版最高奖“韩国出版文化奖”的图画书韩国著名图画书作家白希那将传统泥塑和现代摄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赋予日常生活“神奇魔法”。从一个超越时空,超越年龄,超越世俗的角度,带领孩子自由穿梭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夸张的造型、鲜活的神情,同时大胆挑战现代消费社会对身材的偏见,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会欣赏生活,学会接纳自己和他人,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个发生在传统澡堂里的故事,唤醒蕴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文化记忆他另外一本《红豆粥婆婆》和这一本的风格是一样的。也是我非常中意和喜欢的。
   这本书适合0-99岁的所有人群阅读。嘻嘻。这是一个关于一位可爱的仙女奶奶的故事。很老很老的澡堂里,住着一位仙女奶奶。她喜欢讲故事,特别会玩游戏,可是她从来没有喝过小酸奶……这一天,仙女奶奶遇见了独自在水池里玩的孩子小志…………在澡堂里遇见这样一位特别的仙女奶奶,和奶奶一起玩耍,澡堂的一隅之地,在孩子的眼中就像世界的游乐场,让孩子学会自控,同时获得勇气、自信和安慰 这是我们从这本绘本里感受到的。
第一次看到《澡堂里的仙女》时,就被这独的表现方式,深深的吸引了,我们心目中的仙女都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可是这本书里的仙女不论造型、肤色,还是妆容,都让人忍俊不止。但欧巴桑这一脸白眼上翻的陶醉样,却让我不自觉的闭上了眼睛。和她一样去想象,在云雾蔼蔼的澡堂里,朦朦胧胧的水气笼罩中的仙女奶奶怡然自得的心情。同时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姥姥,我帮她搓背时的她那享受的神情和仙女奶奶一模一样。
我非常喜欢白希那的绘本风格——手制人偶,搭配实景拍摄,但依然觉得趣味盎然。“我们小区里……有一家很老很老的澡堂,名叫长寿堂。原来这是一本关于关新时代老传统的故事哈哈,小朋友开始洗澡了,慢慢脱成了小光犊,光滑滑的小屁屁好想让人伸手摸一摸。想到了我的儿子光溜溜洗澡时可爱的样子,我和他嬉戏,玩耍。我小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去过公共的澡堂,她赤条条在水里玩耍的样子,像极我小时候,我对这种独自一人自娱自乐场景再熟悉不过了。现在还记得自己像一条小泥鳅一样在澡堂里跑来跑去,偷偷看看这个妈妈,摸摸那个阿姨。澡堂里也有和仙女奶奶一样的老人家,他们长得一模一样。泥塑的方式非常适合表现形体,无论是从造型的塑造,还是肌理的粗糙感,都完美的呈现出童稚的趣味感。仙女奶奶布满皱纹的大脸盘,双眼肿胀小嘴干瘪,连老年人下垂的乳房也不忘高度还原!虽然这一切看着怎么都不那么美,但是却真实的让你感受到这就是我们身边的邻家奶奶,这才是生活,它不仅仅是艺术。当仙女奶奶拉着小男孩的手,一起憋着气潜到澡堂的水底,小男孩躺在仙女奶奶的背上,奶奶像一条大鱼一样托着小屁孩漂浮。那份惬意和温情,在空气里流淌着。此时此刻,有谁还会在意容颜的美丑,岁月的痕迹,我们更多的是被这温情的画面带给我们的体验,唤醒我们儿时的记忆,闭上眼,想象我们回到了小时候,和妈妈,奶奶们一起生活相处的一幕一幕。
   小孩子的眼里没有成人世界里那么多的世俗和纷扰,她靠近你的唯一理由就是因为你爱护他,他得到了爱。当他从开始的好奇,担心到最后“仙女奶奶”一个接一个地玩起了游戏。仅仅经过3个跨页,她俩就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当小朋友知道仙女奶奶从来没有喝过酸奶的时候,小朋友为了请仙女喝酸奶,连平时最讨厌的热水池和“妈妈牌搓澡巾”——全都努力地一声不吭地忍了下来,以获得妈妈给的酸奶奖励,而这酸奶本是她来澡堂最大的期盼。可以说,孩子拿出了能给予的最大的礼物。为了这瓶小酸奶,她在夜里发起了烧。仙女当然不会喝掉酸奶就忘了朋友,趁小女孩睡觉时,她悄悄出现施了仙女的魔法。
   我们身边看似普通而又平凡的长辈们,也许他们才是名副其实的仙女哇。那些美到不可方物,不食人间烟火的网红姐姐,只能在抖音里看到,而他们又怎么肯这样和我平等地交朋友,平等地玩耍,平等地互相给予爱和帮助如果不能,他们就不算是“仙女”。多么想也有个这般真诚的仙女奶奶当我合上书,再次看到封面的仙女奶奶再次映入眼帘。我突然发现,这张脸真的很美,很美
   《澡堂里的仙女》从一个超越时空、超越年龄、超越世俗的角度,带领孩子自由穿梭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澡堂里的仙女》中,白希那制作了人偶,并找了一家老式澡堂进行了拍摄。白希那介绍说:“为了找到和书里的氛围匹配的澡堂,出版社的编辑们吃了不少苦。而且为了调好拍摄角度,还不惜拿着人偶跑进男池子(中文直译,意译为男浴室)里。”
   一本好的绘本,经过无数人的努力最后呈现在我们的手中,我们的眼底,愿我们都可以珍惜绘本背后所有默默努力的身影,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生命中那不曾出现的“仙女”,拥有一样的魔力。



MGnsd0v88rDfxvma3lD7iVBUfNkHQc803qtyIkc3MEzdN1515734913314.jpg (38.89 KB, 下载次数: 716)

仙女奶奶

仙女奶奶

b00e67ba767a453a8267e922028f22f7.jpeg (31.98 KB, 下载次数: 778)

自由自在

自由自在

QQ图片20190317174505.jpg (1.3 MB, 下载次数: 823)

泥塑

泥塑

点评

A- 介绍和感受多,分析不足  发表于 2019-3-20 11:04
14#
发表于 2019-3-17 17:47:13 | 只看该作者
I10  秦月华                                                                                                                                       
      这是一本我和孩子都特别喜欢的书,已经可以和孩子很好的配合着讲
    《逃家小兔》作  者: (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     开本200mmX170mm    书本内页用黑白画与彩色画的穿插,写实又浪漫黑白和彩色的相结合,把孩子的想象力拓展到了一个无限的空间
   这本出版于1942年的图画书,它的作者可是美国图画书界的先驱性人物玛格丽特和克雷门!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把它评为“1966–1978年‘好中之好’童书”,还附上了一段推荐词:“在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今后这本小书可能会成为不朽的幼儿读物的经典。”事实上,在此之前,它就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了。
     小兔子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一场爱的捉迷藏就此展开……一只想要离家出走的小兔,和他妈妈之间玩语言捉迷藏的故事。在小兔和他妈妈的几段对话里,作者展示了一场幻想中的欢快而又奇特的追逐游戏:小兔子上天入地,一会儿要扮成小河里的一条鱼,一会儿要变成飞得远远的小鸟……可不管他变成什么,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妈妈总能抓住他。最后,小兔子依偎在妈妈的身边不再逃了。于是,妈妈便喂了他一根象征母爱的胡萝卜。
      合上这本兔子故事的书,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已经是自己的声音的甜甜的喊:“妈妈,想你,爱你!”母爱只要听见这一声喊,已经够了。
    《逃家小兔》总是能让我们感到一种安祥宁静的愉快。因为几乎每个幼小的孩子都曾经在游戏中幻想过像小兔一样离开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而这个小兔子的经历就像他们自己的游戏一样,给他们带来了一种不可言喻的安全感。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不劳而获的关系和幸福。特别是在教育孩子上。我们看很多教育的书籍、视频、听很多人的分享、上很多有关教育的课程。期待孩子们可以达到我们所希望的样子。其实,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仅仅靠“言传”就可以的。孩子的成长,归根究底是,家长的状态,决定孩子生命的成色。
     不管你多么愿意陪伴孩子,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她18岁就离开你去读书或工作了。实际上,从上幼儿园或小学开始,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不过一天几小时而已。我们真正可以全心全力陪伴孩子的时间最多就是从出生到六岁。嗖一下就过去了,这也是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决定心理健康的的最重要的阶段。
     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不仅仅是养育者,也是她最离不开的人。她必须确认父母会一直在她身边,并且永远爱他。所以父母如果能够经常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回应,比如一个微笑,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敞开心扉表达一下你对孩子的爱,用关爱鼓励的眼神看着孩子,陪孩子读一会儿绘本,玩一会儿玩具,都比反复花时间告诉孩子“别来烦我”要有效得多。

点评

A- 感受多而分析少,遗憾  发表于 2019-3-20 11: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6 07:49 , Processed in 0.121627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