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7289|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C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10 20:39: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ongH 于 2019-3-11 06:46 编辑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C组,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贴已经发布。
第二课的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要求:字数不低于400字,第一行写自己的“学号+名字”,本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是3月17日24:00,请各位同学尽快完成。
24#
发表于 2019-3-21 00:15: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9C10dreamer 发表于 2019-3-17 22:45
李琼 C10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一、课前提问:

手机测试
23#
发表于 2019-3-17 23:53:47 | 只看该作者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刘嘉C14

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从开课到今天,一直断断续续的听了几遍,对于图画书还是小白的我来说,刚开始听第一次的时候,后半部分其实是听得不太明白的,后面听多几遍后,发现越来越清晰了,番茄老师就绘本的起源,历史发展、不同时期有突出贡献的作者及其代表作,结构及其分类等各方面进行阐述,对今后选择图画书,认识图画书有很大的帮助。谢谢番茄老师的无私分享及三叶草故事家族给予学习成长的机会。
对于本次的作业,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找一本图画书,我选择就今天与孩子共读的《我家有个“外星人”》进行分析:
  (1)作者:作者:(加拿大)森娜吉·南吉/文;生于肯尼亚,现居住在加拿大西南部的卡尔加里。她的作品还有《珍贵的午餐》等,获得过佛蒙特大学的艺术硕士学位。(加拿大)切姆·麦莉奥/图,曾在很多地方从事过图书,杂志和报纸编辑工作,她的作品有《忙碌的棕榈树》,《钟塔上的小猫》,《佛瑞德的姑妈》等,现居住在北美洲中乐部的安大略湖。
   (2)结构、图画及文字:大16开,铜版纸,精装,横开本。
    封面封底紫色为主体背景色,书名《我家有个“外星人”》呈横向印刷于封面上方,明亮的黄色字体尤其突出。书名的下方是小主人翁本,他骑在一辆自行车上给小伙伴们讲故事,小伙伴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人物画面背景是小房子和小车,小主人翁的手正指向其中有个闪着光的屋子,似乎代表这个屋子里面正在住着奇怪的人或发生着奇怪的事。激发孩子想打开书一看究竟的冲动。封底是两位作者的介绍及儿童心理研究专家,童书作家就这本书内容的提要。让读者在不阅读书之前,就对这本书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由于图文来自于不同的作者,因此看书时,文字与图片其实并不太对应,当看前一页文字就能看懂后面两页的图,我感觉这就像是一本谜语故事书,看完前面文字再看图片才能猜到故事谜底。
 (3)分类
    当当推荐说这是适合3~8岁小朋友看的。我觉得也适合

点评

B+ 分析还可以再深入一些,不只有作者背景。  发表于 2019-3-19 20:23
22#
发表于 2019-3-17 22:45:33 | 只看该作者
李琼 C10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一、课前提问:
1.1、绘本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答:结合第一课和第二课的学习,答案就明晰了。
绘本的发展有两条线,第一条是家庭环境的发展: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家庭环境逐渐从氏族发展为家族,从旧式家庭发展为新式家庭,逐渐退出公共空间,成为现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环境。绘本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因此绘本的诞生和发展与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息息相关,17,18世纪,欧洲的教育理论百花齐放,同时,针对儿童读者的图画书应运而生,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世界图绘》,德国海因里希创作的《蓬蓬头彼得》为代表。
第二条发展线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单色印刷,到多色印刷,从单一的纸张到多种材料的应用,从单一的幅面到各类幅面书籍的出现,使得绘本的类别日益丰富。


1.2、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绘本?
答:经过第二课的学习,绝对不吃番茄老师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图画书的功能区分列表,包括游戏书,想象力丰富的书,有创意的书,艺术性的书,故事有趣的书,性教育的书,科学性的书,情绪治疗的书,儿童哲学启蒙书。
老师给图画书的功能区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刚满7岁的儿子属于粘液质的气质类型,最近对素描情有独钟,可以选择法国作家的艺术类绘本满足孩子的需要,平时,在小朋友忙碌了一天的课业之后,来一本故事有趣的书,活跃一下书房气氛,也是极好的,在小朋友学有余力时,来一些科学性的书籍来探索世界,或者提供儿童哲学启蒙书籍启发思考。书籍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是丰富我们认知的一把钥匙,更是丰富我们情感的一味良药,为孩子选书其乐无穷,为孩子读书情谊浓浓。

二、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花婆婆》是一本有字书,故事的主人公叫卢菲丝小姐,这本书用第三人称结合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当卢菲丝小姐成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婆婆时,她告诉年轻的叙述者,许多年以前,当她还是一个名叫艾丽丝的小女孩的时候,她曾经答应过爷爷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第二件事是住在海边,第三件事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前两件事不难,难的是第三件事。直到有一年的春天,她喜出望外地发现山坡上开满了一大片蓝色、紫色和粉红色的鲁冰花时,她知道什么是她要做的第三件事了。整个夏天,她的口袋里都装满了花种子,她把它们撒在了乡间的小路边、教堂后面,第二年春天,漫山遍野开满了鲜花。卢菲丝小姐总是让我想起那位不停奔跑的阿甘,阿甘跑过高山,跑过原野,路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跑?阿甘只有一个回答:我想跑。有目标有梦想的人生是幸福的,不管这个梦想是什么,实现它的过程会带给你无限的满足感。卢菲丝的第三个梦想犹如一颗美妙的种子,播在了每一位小读者的心里,“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相信它会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我想,这就是成功的绘本的力量吧!
这本图文结合的图画书,画风写实朴素,线条细腻,多用暖色系,给人清新明快的感觉。材料为亚光白卡纸,16开,封面描绘着这样一幅图景,花婆婆站在海边的高山上,遥望远方,风吹起她的长发,引人无限遐想。书中的图画的边框无明显的功能,图画与文字自由布局,文字对图画的内容起到补充和启示的功能。
从故事的内容来看,这是一本很好的儿童哲学启蒙书籍。

点评

B+ 内容介绍多,而分析不足,好好加油  发表于 2019-3-19 20:21
21#
发表于 2019-3-17 22:27: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春霞 于 2019-3-17 22:37 编辑

c20王春霞
一、课前问题。本次课,对绘本的由来和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孩子现在一点也不爱学习,成天只爱看一些漫画等等方面的书,一要求看学习方面的书籍就不专心,这时家长只会片面的去看待问题,或强加给孩子压力,一点也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并用强硬的方式去处理,最终导致孩子对看书不感兴趣、厌学。通过老师的讲座之后,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和正面积极的引导有了一定的办法,所以再次感谢番茄老师。
二、关于《彩虹色的花》绘本手工活动初步设计。  
故事会目标
1.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观察图片细节,激发阅读兴趣;
2.结合故事情节,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并感悟助人为乐后的快乐;
3. 通过手工创作,体会《彩虹色的花》的色彩亮点,并让孩子创作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彩虹色的花,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故事会过程
1.引入主题。春天来了,你觉得春天是什么颜色?
2.在哪些地方能见到五颜六色?
3.关于花朵,你们都见过彩红色的花没?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彩虹色花朵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彩虹色花的世界。
4.第一页。看到这儿,有没有孩子能够发现彩虹色的花有什么愿望? 分享快乐——他是如何分享快乐呢?继续往下看……
5.听了完整的故事,你有什么感觉呢?或者你记忆犹新的地方在哪儿?
6.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回顾故事的完整情节(训练孩子的读图能力、抓住细节变化)
7.如果你是那朵彩虹色的花,你愿意帮助别人吗?请你举出帮助过别人的例子。
8.借住《彩虹色的花》,我们来发现春天,自制一朵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彩虹色的花。奇思妙想,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可以做成彩虹色的花?
  9.动手创作环节
10.给自己的作品命名。

点评

C 这个作业希望大家分析作品本身,而非延伸。  发表于 2019-3-19 20:18
20#
发表于 2019-3-17 21:36:54 | 只看该作者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张君君C09

一、课前提问的解答;

听完番茄老师如数家珍般和我们分享关于绘本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的述说图画书的起源、发展历程,受益颇多,感谢番茄老师的无私分享。
以下是我上次课的提问:
1、看过很多关于图画书的理论书,但对于图画书起源和发展历程却没有清晰地了解,图画书是怎样起源,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在绘本发展过程中,那些里程碑式的作者。
番茄老师正好解答了我的疑惑:图画书起源于西方,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世界图绘》被公认为欧洲最早带插图的儿童书。在亚洲,日本绘本从20世纪50年代迅速起步,70年代崛起,我国台湾地区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80年代渐入佳境,随后引起绘本热潮。同时番茄老师例举的几位绘本大师和著作也是让我打开眼界。

2、图画书各个结构在一本绘本中有怎样功能和重要性,在陪读讲绘本时,如何考虑文和图的关系?
   番茄老师详细讲解了图画书构成(材料、开本、封面、封底、衬页、边框、内页)、图画书中文字和图画书相互作用(内容上、形式上、时空上、叙事上、语义上)、图画书中文字和图画关系(对称、补充、伸展或增进、对比、兼用)、图画书中文字功能(区分功能、启示功能、补充功能),我对图画书分析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感谢番茄老师!

3、对于图画书的分类,我一直很模糊,往大了说分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细致分下来,种类繁多,一本绘本可能横跨好几种类型和主题,如果想要严格分类,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番茄老师在图画书分类上教会我不同的绘本分类方式。
1)有图无字、图文搭配的有字书
2)按书的功能来分
3)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分类来分

二、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本薄薄的图画书可读出百种滋味,一幅简约的图画可隐含辽阔的世界。阅读图画书,可以推开一扇窗,帮助孩子了解我们的世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发展情商和智商,还可以提升孩子的美感经验,学会观察和思考图画的能力,迈入艺术的门槛。 ”——彭懿

我要来分析的书是《胆小鬼威利》,这一本我自己非常喜欢的小书,开本不大,制作也很平常,但是内容却深深吸引我,胆小鬼威利似乎也是我或者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某一柔软、脆弱的角落。
由于不知道怎么上图,所以没有放上图片,还请谅解。

1、从封面和封底开始讲故事,封面,是图画书的脸、图画书的灵魂。
拿着书,看着封面,我们知道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猩猩,只见他手插在裤兜里,在路灯的照射下投下了一个身影,蓝黑色的影子更放大了它的身形,低头含胸,一脸的不自信。
看他的表情,左顾右盼,似乎在担心和害怕什么。书名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这只小猩猩名叫威利,而它是一个胆小鬼。
好的绘本封面就会说话。看墙上投射的阴影,一方面放大了威利低头畏缩的样子,另一方面暗示了胆小是威利的心理阴影。
路灯为什么会出现在封面上?有什么用意吗?旁边的彩虹喷漆象征着什么呢?是不是威利想要变勇敢的彩虹色的梦?
可以充分引导孩子关注画面的细节,然后猜一猜故事。

封面除了画了主公人威利,还有一些其他信息,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安东尼布朗,有一定亲子阅读经历的妈妈们和孩子们都知道他,相信大家也读过《我爸爸》《我妈妈》《朱家故事》《穿越魔镜》等等,他是一位伟大的绘本作家,也是我最喜欢的童书作家之一。另外译者、出版机构的信息。
2、藏在环衬里的秘密
这本书环衬部分最吸引人的是那个大大拳头,有力地打破屏障,这和封面的威力形成强烈对比,拳头代表强壮有力,而这个拳头是谁的呢?一定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
3、扉页的启示
扉页上画了一只香蕉, “赠给约瑟夫”。
约瑟夫又是谁?是大猩猩还是人?这个无从考证,但他已经成功地吊起了大家的胃口,引起大家对香蕉的关注,它可是故事中一个重要的道具哦!
3、文字和图画怎样讲故事
   图画书不只是图画讲故事,文字也讲故事。如果只看图画,那只是唤醒了故事的一半生命。同样,只看文字不看图画,也只是唤醒了图画书的一半生命。
第1图:文字陈述:威利很善良,连一只苍蝇都不忍心伤害。
图画解析:一只苍蝇飞过威利的眼前,而威利只是看着他,丝毫没有要伤害它的意思。而威利的表情和动作就是封面的翻版,低头弯腰。
如果只是善良,当然没问题。但是你看到威利脸上的表情了吗?自卑。

第2图:文字陈述:每次出门散步的时候,威利豆生怕自己会踩到小虫子,别人撞到他,威利也总是说:“噢,对不起!”,即使不是他的错。
图画分析:看画面,路很窄,威利已经靠在路的一边,而那个背影则一幅要横着走的状态,几乎要占满整个路面,摆明了故意欺负人嘛!可是威利却没有反抗,没有生气,甚至对他说:“噢,对不起!”
强悍的背影在前,威利在后,这样的构图更放大了背影的强悍和威利的弱小。

第3图:文字陈述:有时,小混混会欺负他,他总是一边挨打一边说:“噢,对不起!”小混混都叫他胆小鬼威利。
图画分析:夜晚,路灯下,威利被一群小混混欺负,路灯投射的灯光有如一个聚光灯,我们的视角聚焦到他们的身上。威利脸上的恐惧和痛苦写在脸上,也刺痛了我们的心。

第4图:文字陈述:威利讨厌别人叫他胆小鬼。
画面解析:香蕉,看见香蕉了吗?送给约瑟夫的香蕉被框在画框里。威利拿的杂志后面有一个强壮的超人,他会真的变成超人吗?

第5图:一天晚上,他在读漫画杂志,恰好看见一则广告,一则使人变强壮的广告。于是威利按广告上的地址寄了些钱。
画面解析:大大的几个字紧紧扣住威利和读者的心”千万别做胆小鬼“,画面里一只大猩猩强壮有力、肌肉发达。一看就不是个好欺负的。

第6图:一天他收到一个包裹,是一本书。而威利一拿到书马上开始照做了。

第7图:威利看书看这本可以让他变强壮的书,一个圆形的画面让我们把视觉聚焦在威利和书的身上,威利正在做准备活动,眼前的书像被施了魔法,闪闪发亮,而后面的墙上居然有影子!这本书会让威利点亮希望吗?

第8-13图:威利开始慢跑、吃营养大餐、参加有氧运动课程、学拳击、去健身俱乐部
图片解析:如果说前面的慢跑和吃大餐还相对容易一些,后面的活动对威利有更大的挑战。因为他要走出去,面对别人,和别人互动,承受别人的目光。因为在那儿,在众多大猩猩中间,他无疑是最弱小的一个,也难免会被人笑话。
这些从画面上就能看出来,而威利顶住压力坚持了下来。
他开始举重,几星期过去了,几个月过去了,他开始变得强壮……很强壮……更强壮……非常强壮!
第十三图作者用四个画面展现了威利慢慢变强壮的过程,画面很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到最后一张,威利的脸上第一次有了笑容,自信的笑容。原来,威利笑起来那么有魅力呢!注意到他的背心了吗?背心的颜色由浅慢慢变深,威利的自信也慢慢建立起来。

第14图:文字陈述:威利喜欢镜子中的自己。
图画解析:看,画框里外都是花儿,柜子上放着的威利原来的照片被处理成了黑白的,暗示着那个弱小的威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鲜活的,充满生命张力的,强壮而自信的威利。同样是走路,看他的表情,看他的姿势,昂首挺胸,微笑自信。

第15图:小混混们正在欺负米莉。看这个场景有没有觉得面熟呢?与他们欺负威利的场景如出一辙。路灯下,栅栏边,三个人在欺负一个人。这次情况很不一样、画面也很不一样。
被欺负的人不同,这次被欺负的是女生米莉;
时间不同,上次是晚上,这次是白天;
画框不同,上次是灰色的,这次是红色的。
还有最最不同的:威利的表现不同!威利勇敢地冲上去。
提醒:看米莉的帽子,帽子,帽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会儿你会看到这个帽子的神奇!

第16图:小混混落荒而逃。米莉一脸羞涩的笑。呀?地上哪来的香蕉皮?对,刚才帽子上有一个香蕉!
在上一页画面上,米莉的帽子上有一个香蕉,而且这个香蕉,居然是能吃的真的香蕉?
高明的安东尼.布朗没有描写打架,只留下一个用了一个落荒而逃的背影就表现了威利打败了小混混,画面中也没出现威利,只出现了它的影子,一个高大强壮的影子。

第17图:米莉亲了一口威利,并说他是自己的英雄。
请再次注意米莉头上的帽子哦,帽子上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桃心,这颗桃心是刚长出来的呢!
这代表什么呢?威利收获了米莉的爱。

第18图:四格动画一样,威利很得意,很自豪,心里那叫一个美啊!砰!他撞到了路灯。
这一页百看不厌,看一次笑一次。

第19页:文字陈述:”噢,对不起!威利说。
“噢,对不起!”威利对柱子说——这个结尾很妙,威利强壮了,不再被欺负了,但他仍然那么善良,那么有礼貌。
之前被打说对不起,是懦弱。现在说对不起,更多的是修养。
这也无形中在提醒我们告诉孩子:即使你变强壮了,你也要依然保持你的善良和礼貌,而不是去转换角色变成了欺负他人的混小子。
这一本我反复细看揣摩的书,我从胆小鬼威利身上探知到内心成长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在成长的过程中努力克服自己的自卑、软弱,从而获得成长。同时我们也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以上就是我对《胆小鬼威利》浅薄解析,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在三叶草的大家庭里继续成长。
感谢三叶草故事家族的各位前辈和同学!

点评

A+ 非常认真的分析,也特别会讲故事,有故事妈妈潜质,哈哈,加油  发表于 2019-3-19 20:17
19#
发表于 2019-3-17 21:35: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娇 于 2019-3-17 21:38 编辑

C05郑雪娇: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1.课前提问:
    非常惭愧的是上课前依然没有想到值得提出的问题,不过在听课的过程中倒是又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记得不大准了,但是我确实有个习惯看一本书,尤其是文学、育儿、经管之类的书,要先搜搜作者,大概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然后再进行阅读。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作品总是或多或少能够反映自己的经历,或者是对自己经历经验的一些总结。了解作者有助于我理解作者的作品。另一方面,作为成年人已经形成了一些自己的价值观和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了解作者可以帮助自己判断作品应该认真研读还是大概略读。此外,偶尔还会关注作品的出版时间、版本信息等。
    但是给孩子选的书,我竟然从没有去主动搜索过作者,从没关注过出版时间、版本。仅有的了解就是绘本推荐语中包含的一些简单介绍,想想挺可怕的。可见在给娃选书这件事情上我其实是没走心啊。以前娃小,我就直接买朋友推荐的,或者看销量榜,捡销量大的入手。现在娃有自己的喜欢倾向了,我也就完全放手了。还好及时听了老师的课程,意识到自己的严重问题。
    总结,这堂课其实解决了我选择绘本的困扰。以后遇到绘本,多多练习从作者、形式结构、图画、文字、分类方面自己分析,期待自己也可以有理有据的给身边的朋友推荐合适的绘本。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100层的房子系列,娃说他最喜欢《地下100层的房子》这一本。当初也是被朋友推荐,作为趣味科普绘本入手的。    (1)作者:岩井俊雄,著名多媒体艺术家,1962年生于日本爱知省。小时候某天母亲对他说:"以后不再买玩具了。"从那以后母亲给他各种制作工具代替玩具,由此开启了他自己制作各种东西的兴趣。 1985年就读于筑波大学艺术专业时,获得第十七次现代日本美术展大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奖人。此后多次在国内外美术展上发表观众可以参与的互动作品,引起广泛关注。曾参与电视节目《UGO UGO RUGA》,宫崎骏三鹰美术馆电影展示《龙猫蹦蹦跳》和《上升气流》的设计,任天堂DS软件《电子浮游生物》的制作,还与雅马哈共同开发乐器 TENOLI-ON。2007年负责制作了NHK幼儿教育节目《INAIINAIBA》的开幕动画。其中多个设计以其独特的构思和巧妙的设计成为所在领域的优秀代表作品。现在的岩井俊雄是两个女儿的爸爸,他希望能利用书籍和博客寻找更多亲子间相处的乐趣并和更多人分享。主要着作有《欢迎来到岩井家!》《岩井家的哪个呢?》《岩井家的小铆钉》
   (2)结构、图画及文字:16开,铜版纸,精装,纵开本。
    封面封底及衬页都以棕黄色为主体背景色,让人一下子就能联想到地下的泥土。书名“地下100层的房子”呈纵向印刷于封面正中,其中100为大字体,尤其明显突出。书名的右边是五层灰色的房子,从每层的窗口可以看到五种不同的生活于地下的小动物。书名的左边靠近“100”以及左下角是手握铲子正在挖泥土的小蚂蚁。封面顶端用较小区域画出地表的山地湖泊与绿草地。封底画着本书的主人公小空,并且介绍了绘本故事的背景,让读者忍不住一起跟小空一起去看看地下100层的房子里到底要举行什么晚会。
    纵开的形式,展开后每对开页有10层房子,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每翻一页,就进入下个10层,仿佛就真的在不停的向下向地心深处走去一般,似乎就是在引导孩子去探索地下世界。
    绘本内页无边框,每页均以房子为主轴,房子两侧以不同的主体色搭配景来表示不同的地质。每层房间都是具有主人生活风格的居家图,并在在图画中设置了寻找故事线索的游戏,启发孩子探索的兴趣。虽然代表地下不同地质的景色用了褐色、灰色、棕色等暗色系,但是具有生活风格的家具图却是色彩丰富,并且故事开头场景小空的房间,以及小空寻找地下入口,以及最后小空被乌龟奶奶送出水面回到岸边都是亮色系,所以整体感觉还是很轻松的。
    绘本整体字数不多,并且也是纵向排版,间断排布于房子的两侧,对故事关键情节进行简单的描述。
   (3)分类
    虽然朋友推荐说这是适合3~6岁小朋友的趣味科普绘本。但是我选择入手这套绘本是因为每层房子都标有非常有特色的层数,从1一直到100,所以最初买来是为了教娃数数的。但是这套书涵盖了数学、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个人认为10岁以内都可以从中学到知识。

点评

A 有理有据,很棒,加油  发表于 2019-3-19 20:09
18#
发表于 2019-3-17 19:39: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庆儿 于 2019-3-17 20:01 编辑

C15周庆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文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听了番茄老师的课,对于图画书的理解比之前更透彻了,我分享一下我跟孩子最喜欢的一本图画书,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
        李欧李奥尼是在50岁的时候才开始绘本创作的,他的作品四次获得凯迪克奖。李奥尼被誉为色彩大师。他的绘本色彩绚丽、优雅、细腻、柔和、传神……同时,他的作品中又深深蕴含着很多哲学意味,他也是一位孩子和成人都会喜爱的思想大师。李奥尼曾这样阐释自己的创作思想:“所有的艺术作品,不管是多么简单,都应该含有某种程度的意义,儿童书也不例外。含蓄的意思往往比生硬的灌输能更长久地存留于孩子们的心里。”“我对有社会意义的想法感兴趣,并努力用简单的语言去讲述有关人的重要问题,没有内涵的故事没有意思,讲起来也没有乐趣。”“孩子们无疑会感到有含意的,并且因此生命中灌输进某种东西。什么内容都没有的东西是死的,单纯的形骸而已。”
      《小蓝和小黄》是李欧李奥尼的第一本绘本,也是从这里开始和绘本结缘的。《小蓝和小黄》特别经典,语言简洁,没有一句废话。色块在每个页面的位置、大小,都在吸引着读者翻页。
《小蓝和小黄》
关于这本书的创作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那一天,李奥尼奉命孙子孙女先回家,想像一下,如果你就坐在这趟列车上,还带着两个精力充沛的三至五岁的小淘气,这一路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会想到等火车到站时就能编出一个举世闻名的图画书吗?其实带着孙子孙女回家的李欧?李奥尼自己都什么也没想到,那时他的职业离童书还非常遥远。这位爷爷看上去相当年轻,脸庞略微瘦削,大耳垂轮,二目有神。他待人随和,说话总带着和蔼的微笑,但他又是那种特别安静的人,时常独自出神,总让人感觉有某种高贵的忧郁气质。仿佛上天特意为李奥尼安排了这次奇妙的旅程。火车启动了,外表安详内心却略带疲惫的爷爷坐下来,两个小淘气稍微安静了一会儿,便准备开始闹腾了。爷爷毕竟是一位艺术家,他灵机一动,准备先发制人。于是他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这是对付天下孩 子的万用法宝。他把公文包平摊开作为故事的背景,又从随身携带的《生活周刊》杂志上撕下一些彩页,再撕下不同颜色的圆纸片。就是这样的“东西”他一边把纸片放上去,一边讲起故事来:“这是小蓝。小蓝的家里,还有蓝爸爸和蓝妈妈。小蓝有好多朋友,可是他最好的朋友是小黄……”奇迹真的发生了,不但两个小淘气被这个故事迷住了,连周边的大人乘客也被吸引了过来。这一路过得十分愉快。回到家中,爷孙三人还沉浸在兴奋中,李奥尼自己也觉得故事不错,就试着画了草稿。碰巧,下一个星期六有位编辑朋友到家中做客时看到了这本小书,要出版这本书,没想到这本书真的大获成功。这就是今天我们读到的《小蓝和小黄》。“这是一本很适合建筑师和设计师互相赠送的书,原本没有想到要将它推荐给孩子们。不过,当孩子们看到这本书时,我们发现自己的判断完全失误了。”(《纽约时报》1980评论)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
  1959年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最佳图画书奖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选》
  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绘本研究部编《图画书,为了孩子的500册》他就这样掉进了绘本的“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而且还成了绘本界的大师。

点评

B 非常遗憾,没有看到你对书的分析,只看到了创造故事。  发表于 2019-3-19 20:06
17#
发表于 2019-3-17 18:5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oldenfish 于 2019-3-17 18:53 编辑

                                     C07  袁晶莹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一、课前提问的解答
      看到这个课程主题,我就想内容不会只讲绘本的源起和发展吧,我想对绘本的了解远远不止这些。事实证明我是多虑了,番茄老师不只讲了图画书的历史,还讲了图画书的结构、图文之间的作用和分类。这让我对图画书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有利于在今后对图画书的理解和选择及亲子阅读技巧等,特别感谢番茄老师的课程分享。
      二、找一本图画书进行分析
     最近正在和孩子读《淘气小鸽子》系列,孩子和我都挺喜欢。这系列书获得了美国凯迪克大奖等多项大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图画书。《别让鸽子开巴士》是其中最有名的一本。这本书是常见的纸板书,封面是那只淘气鸽子的图画和书名,封底是鸽子三个不同动作和情态的图像,配上相应的文字,能让孩子提前了解鸽子的请求和书的大概内容,并且配了两行字,激发孩子的兴趣。下端还有作者的简介。封底和封面虽不是一个整体的图画,但又互相应和。翻开书,从扉页就开始讲故事了。文字和图画是相互融合的,文字和图画共同推进故事的发展。这本书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更是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一本让孩子进行角色转化的书,让他们从被管的变成管人的,从而促使他们从这只淘气的鸽子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理解为什么要有规矩,明白一些道理。摒弃了说教,通过有趣的人书互动的形式让孩子参与其中,代入角色,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了。

点评

A- 虽然作者本意不是想教育谁,不过,真的会有人得到了教育,哈哈。分析能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19-3-19 20:04
16#
发表于 2019-3-17 16:25: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19何小娟 于 2019-3-17 23:20 编辑

C19  何小娟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一、课前问题的解答
有图画有文字的书就是绘本吗?
绘本最早诞生在17世纪的欧洲,20世纪30年代传入日本后,Pictrue book被译为绘本。绘本是图画和文字结合起来说故事的书。但是随着发展,绘本不再被有没有文字,材质,开本,大小等局限。

二、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虽然我们不是导演专业,甚至连剪辑视频都一知半解,但是电影好不好看,是不是烂片,我们不知怎么的,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透过镜头角度,光线,颜色等变化,感受电影的一眼万年。

        和电影一样,图画书作为一门艺术,虽然内容千变万化,但作者在创作时有常用艺术元素及其设计原则,今天,我试着结合番茄老师的课程内容,从图画书艺术元素七大原则,以《Tell Me Something Happy Before I Go to Sleep》为例,一起看看绘者是如何进行艺术创造的。



        先来看看作者信息。作者Joyce Dunbar(1944年—)是一位英国作家,她主要为孩子们写书,出版了70多本书,她的女儿也是一名童书作者和插画家。



        绘者Debi Gliori(1959年—)是一位1959年生于苏格兰的儿童作家和插画家。为很多著名的儿童绘本读物进行插画,也为一些儿童小说进行插画。她的作品曾经获得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也获得过红房子奖等大奖。她参与的插画非常多,一生致力于儿童事业的发展。





        艺术元素“包括颜色、亮度、线条、透视、形状、空间、质感等。(丹尼斯·I.马图卡在《图画书宝典》),下面我选几方面具体来说。



颜色
        不但封面静谧得如夜空,中间以银色文字点缀像星星的蓝色,令我们一看就可以猜测得到这是本关于夜晚,睡梦般的书。而且纵观全书画面的背景颜色变化,也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从大片的灰蓝色,渐渐明亮的黄色,再回归到暗蓝色,最后是黄色深至棕色。看出来,这是一个晚安的故事,夜幕临近,可是小小的Willa因为内心的忧虑和恐惧不敢入睡,在哥哥Willoughby的安慰下来渐渐平静,直至安宁并喜悦进入梦乡。颜色的变化不但提示时间和剧情的流动,还表现了小主角Willa的心理变化。



亮度:
        亮度在整本绘本的变化带来的艺术效果在上面有整体提及,现在我们来看看具体。这本书里有两处出现烛光。第一处是小Willa出场时,他身后房门两盏铮亮的蜡烛,从房门外透出明亮的光,和Willa的小身影,房间的昏暗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脚下,墙角沉重的倒影,冲击尤为激烈。第二处烛光是妈妈端着蜡烛在门外看哥哥把弟弟抱上床的情形。同样是从门外照进来的光,只有妈妈隐约的倒影。离光源较远的床上,通过绘者的艺术处理,没有沉没在黑暗中,反而沐浴在柔和的光线下,安宁,平和。



线条:
        绘本中的线有三种,实线,虚线和看不见的线——指示的线,如视线,手指方向的线,运动的线等。
        一开始,两兄弟的视线并无交集,Willa辗转难眠,Willoughby在看书,当弟弟告诉哥哥睡不着,哥哥从上铺探下头来,一个仰视,一个俯视;后来哥哥带着弟弟去看床底,冰箱,玩具,都是和弟弟一样的视角。特别是他们一起夜观星空,遐想随着他们的视线飘的很远很远。哥哥蹲下来安慰弟弟的时候,视线甚至矮过弟弟,仰视着Willa。最后哥哥抱弟弟入睡时,只有他温柔注视的目光,弟弟已经安心入睡了……从视线的变化我们看到了哥哥Willoughby温柔坚定的爱意与呵护。



透视:
        有一处透视我认为处理得最精彩,一处是弟弟俯身探头找床下的小鸡鞋子。感谢艺术,真实世界上除非我是耗子,不然很难有机会看到这样充满童真和趣味的画面:Willa带着小熊布偶掀开床单找鞋子,一只小鸡鞋子兴奋地看着小主人,另一只小鸡鞋背对着,但眼睛还望小主人处瞟。有没有在迪士尼看《玩具总动员》的感觉?




空间
         从读者的角度,一开始读者也好像跟在哥哥身边,从房间里,到客厅上,心情也随着弟弟在哥哥的开导安慰下从焦躁,恐惧渐渐平复,后来读者来到室外,我们从田间野地仰望远处高高的房间,暖暖的灯光下坐着相拥的兄弟,我相信你们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平静安宁,连世界都睡着了。



质感
        木头床,柜子,和树等有细致的木纹,格子床单,窗帘,柔和的花墙纸……不同元素交织毫不违和……





        绘者把颜色亮度,线条,透视,形状,空间,质感等艺术元素有机融合,变成他们表情达意的语言。无论是把一本书剖开来看和把一本书整体来看,就好像在跟艺术家聊天一样。
        以前我对有些人的爱好不解,比如玩核桃,观鸟,赌石等,更对他们的执着不敢苟同。现在想来,任何爱好都是一门门道,你有多少知识,了解和内涵,就能玩出多少乐趣。


点评

A 角度非常好,也分析得非常认真,不过还可以继续加入更多的元素。  发表于 2019-3-19 20: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7 07:09 , Processed in 0.101363 second(s), 3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