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22387|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四期第三轮第7周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2 17:08: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时候,美食给人的安慰最直接,亲爱的们,写写美食吧
16#
发表于 2018-1-31 23:18:33 | 只看该作者
豌豆妈                                        美食
    我是个不太挑食的人,最爱吃的是妈妈的味道;老公也不挑食,儿子虽然挑食,也就简单的面条加肉,要不就是是以鸡为食材的食谱。女儿除了最爱零食,正餐随意。
     家里做的就是家常菜,但我生于揭西,处于河婆小镇,值得一谈的,有一个特色小食就是客家擂茶。这里还    有一个小故事,就是以前农村人每个月都要到镇上赶集,把家里要变卖为钱或需要交换的,就拿到镇上来,有一位叫何婆的人,因为赶集又累又渴,于是就无意中创造了擂茶,所以现名河婆(何婆)。
客家的擂茶,起初是哪个地方起源我也不太清楚,但何婆小故事我是无意中在一个小石碑看到的。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擂茶,制作方法大同小异,有人大爱这个口味,有人很是不解,为何好吃?那就让我说说擂茶的制作方法吧!
     擂茶工具,需要特制的砵,还外加一条长短适宜可握手的擂茶棍;现在被有些商家简单化了,用搅拌水果的机器代替了。需要的材料:10克-20克茶叶、薄荷叶、紫苏或(其他代替品,如香荽等)、黑芝麻(白芝麻)、生花生(炒花生)、米饭(米骨,即是熟米晒干)、麦菜、豆角、荷兰豆、小白菜等蔬菜(以上列举是我常加的蔬菜)、赤小豆、丸子(瘦肉)、虾仁(虾米)、萝卜干等。以上材料只是我列举常用的材料,因个人喜好食材可增可减。每逢年初七,我们是会煮七样菜的擂茶。
    材料看似复杂,如何制作呢?让我道一道,1、先放少许茶叶在砵里,用擂茶棍,双手配合旋转式搅拌均匀,如果太干,不好捣成末,就倒少许水;2、再放薄荷叶(香荽、紫苏),可一起也可某样代替,继续用擂茶棍捣碎捣均匀;3、放入芝麻,捣碎;4、放入花生,捣碎;5、放入少许盐,擂茶棍再搅下。倒入烧好的开水,这砵茶名为擂茶,可以配上饼干、小点心,很是惬意; 也可在香气溢人的茶上放一把爆米花。这是茶余饭后,招待客人或闲来无事,一起谈天说地的小点心。
     我刚列举了比较多食材该如何发挥呢?那就是我们正餐必备食材,一般夏天味口欠佳,中午的午餐,客家擂茶(河婆擂茶)就是我们的大爱。把以上食材切细剁碎,分别炒好,放盘里摆桌上。准备开吃了,我盛上半碗米饭,加一半擂茶,再加些各类喜好的食材,我除了蔬菜外,我必会放少许虾仁、萝卜干、炒花生。哇,这样的香气溢人,营养全面的擂茶,每次吃的狼吞虎咽,回味无穷。平时炒盘青菜,很难消灭,可吃擂茶时,却能消灭掉大量的蔬菜。
     我们的大爱,却有人费解,这为何好吃?客家擂茶早已走入深圳,还有些店面装潢高档,也有美团外送。对于热爱擂茶的我,不管老板是不是我河婆人,也很是自豪。
15#
发表于 2018-1-29 01:05: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看着各位妈妈写的美食,真觉大家生活有滋有味,从小我对吃没什么要求,可能是因为父母太忙,方便面吃多了的原因吧。印象中最好吃的是奶奶做的四川酸豆角,长长脆脆绿绿,吃上一口恨不得立马将一根塞下肚,奶奶走了好多年,酸豆角的味道成了永久的回忆。哦,还有妈妈每年腌制的干鱼,咸味足,够劲,带着家乡和爱的感觉。
   我对美食不变的爱好是咖啡,十几年没变过。不知这算不算美食之列,由学生时代的速溶、瓶装咖啡到工作初的煮咖啡,到现在的星巴克,现磨咖啡豆,每种我都没间断过。
我的理想生活就是每日喝上好咖啡,为此我正在不断精深咖啡知识,希望能将美味咖啡送至大家手中。
14#
发表于 2018-1-29 00:13:41 | 只看该作者
9号 川轩妈
记忆中的美食

       对于美食的定义应该每个人都不一样吧,有的会以食材的特别,有的会以品相、有的会以口感,然而就算是同样的食材,同样的做法、每个人都会吃出不同的口感。
       像我没有做菜天赋,对做饭悟性不怎么样,我对饭菜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不是太辣或是太咸,我都觉得挺可口的,但只有一道菜是我觉得最美味的,那就是父亲做的海鳗芹菜汤。
       这应该是二十多年前吃过的啦,那时候父亲基本在外工作,妈妈在家里带着我们姐妹仨,我排行最小,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都靠父亲凭劳力赚钱撑着,所以生活过得了清贫的,衣服是大姐穿过了二姐穿,三姐穿过了我穿,破了补,补了破,一日三餐也难见到肉,鱼也只是一些小鱼,饭桌上出现最多的是红薯、咸菜、萝卜干,父亲有时停工回家就会去买菜改善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季时做的海鳗芹菜汤,父亲买来海鳗、把肚子里的内脏淘干净,用盐洗掉海鳗身上滑溜溜的体液,用小绳穿在海鳗的嘴里挂起来晾干水,再把刀磨得锋利,把海鳗切成薄片,用水把瘦肉煮熟后再把海鳗片倒入后煮熟放入一点芹菜末和盐,出锅。
       那汤很鲜甜,海鳗片很滑,不过刺也很多,父亲总是叮嘱我们慢慢吃。此刻我的口里好像又偿到那股鲜甜的味道了。
后来长大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再加上环境污染的原因,原来做海鳗汤的海鳗也很少了,父亲也基本没做过了。直到参加工作后在外面也吃过同样做法的海鳗汤,但再也没有吃出那样的味道了,父亲也离开我十年了,父亲做的海鳗汤的味道也只能永远在记忆或梦里品味了,所以说是记忆中的美食!
13#
发表于 2018-1-28 23:15: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美食,我想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家长的美味吧!在我的老家有一种细粉,有一款清汤,是每个回乡人必吃的。每每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吃清汤,薄薄的皮配上肉末,葱花简简单单却回味无穷。而水粉是现做的,带不出来的美味,入口即化,配上辣椒和陈醋,酸辣可口美味无穷,甚是想念呀!
12#
发表于 2018-1-28 22:37:46 | 只看该作者
2祝艳玲 本来这次的作业是写感谢父母的,可这题对我来说又不愿意戳伤疤,被改成了美食,曾经十几岁打工时觉得什么都好吃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各种零食没停过绝对的吃货,但是又怎么吃也不会长肉的那种,不知道是不是生了娃后在吃的方面也开始慢慢没了欲望,要自己做饭,当初的我能把饭弄熟了就不错了,所以大娃从小都瘦对吃的也没什么胃口直到小学了才开始猛吃,可怜的娃当时家务养娃都是新手,万幸我家大叔没各种挑剔干净能吃就行了,吃的能够有特别印象的还是小时候每天早上在被子里被妈妈的蛋炒饭叫醒,香香的菜籽油,黄黄的鸡蛋,放点绿色的小葱或者蒜苗,最后在放点浓香的猪油,还有过年时天天守着厨房,村里各邻居家各种胡吃海塞,买的新衣服都是大口袋的那种揣着满满的,后来长大后再也吃不出那种味道那种感觉了
11#
发表于 2018-1-28 20:12: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8sunny 美食 说起美食,味蕾和记忆一起复苏,对我这个隐形吃货来讲,要想留于记忆,最好的办法是带我去尝试唇齿留香的美食。 对于我来讲,美食倒不是有多高大上的,记忆深刻的总是那些乡间巷子飘出的淡然香气。 回想起我的那个年纪,抑或是更年长些的时期,我似乎天天在思考手上的零花钱能买几个蛋卷饼!纠结早上是吃六个麻圆还是三个肉包更合适!学校后门口卖凉拌海带的摊贩来了没有?今天的五香豆腐是不是煮得恰到好处,够不够辣?放学路上,一定会想着买二毛钱的萝卜条!诸如此类的大事,是我童年记忆里的大部分!我的爸妈从来不问我作业做完没!总是问我今天想开什么菜单!第一次爸爸带我下馆子吃鸡翅,我火冒三丈的嚷嚷全是骨头!爸爸嘿嘿地给我剃肉,我吃得不亦乐乎!据说贫血要多吃黄鳝,爸爸从乡下买回来一缸的黄鳝,手把手教我吃盘龙,如何咬得正好?至今仍是我的拿手戏!每年春游或者秋游!我的零食堆里总少不了爸爸接地气的五香鸡爪!那时候,我的贪吃嗜好从来都不是缺点,而我贪恋的那些美食也一定会成为爸爸的绝活! 可是,就算是这样的我,不谙家务、不分五谷、遇事就撒娇耍赖的我,也在父母慈爱的眼神里一路傲娇地长大了,也这样地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只是那给过我幸福,孕育我成长的父亲却一去不复返。 “一个吃货的思念,是贯穿了一日三餐的”,多少人不理解这句话,正如多少人不知道我曾经是一个多么正宗的吃货一样,同样也没法理解我对父亲的思念,那种家常便饭般出现,伴随着呼吸疼痛到窒息的感觉!有那么段时间,只要一坐到饭桌前,满桌的菜便在脑海里变成画面旋转,无论对味或者不对味,都会变得难以下咽。总会有抑制不住的心酸,必须努力转移思路控制着眼泪掉下来。现在的我,已经改掉了挑剔的毛病,不会再有人等着我兴高彩烈地向我汇报今天的菜品,也没有人能从我夹菜咽菜的表情里来判定我的喜好,而我,也是时候转换角色,把得到的温暖向下传递。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19:02: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聊聊小时候最爱吃的美食  17Diana 排名NO1:萝卜饺子 在老家湖北宜昌的土街头,每到冬天,就有那一两家的老人家搬一把木靠背椅,在路边支上小煤炉,架起油锅,炸着香喷喷热腾腾的萝卜饺子。 所谓萝卜饺子,就是切好的新鲜萝卜丝,用盐和辣椒拌好,用一个小铲子形状的模具淋上面浆,放上萝卜丝,再淋一层面浆下锅炸到金黄。炸出来的萝卜饺子外面裹一层酥酥脆脆,里面的萝卜软糯清香,辣椒更是锦上添花。每次过年回宜昌,爷爷一定会趁早去市场上买上一簸箕,一家老小每人一个,热乎乎的咬上一口,轻轻的哈着热气的小心的嚼,这感觉一个字儿:“爽”  排名NO.2重庆小面 地道宜昌人一定知道,重庆小面才是宜昌人每天早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尤其是冬天,走进随便一家装修简陋的面馆儿,点一碗小面,呼噜呼噜的吃上一碗热辣辣。 小面可不是一碗简单的面,首先,面得是宽宽的碱水面,用湿面;然后,汤底得是店家凌晨早起就用大锅炖好的辣牛肉汤。好吃的小面,面和汤是关键,而其中凝聚了勤劳的面店主人的用心,好吃的面家门面不大,却来来往往都是常客。宜昌的孩子很小就很会吃辣,跟这鲜辣的牛肉汤不无关系。 排行NO3:凉虾 说了半天冬天的热食,最后来说一个老少咸宜的夏日冷饮——凉虾。凉上一脸盆冷开水,用打好的米浆煮热,用特制的有许多小孔的木勺,将米浆倒在有小孔的木勺上,再用一柄小木勺在孔上来回擦拭,米浆顺着小孔落进冷水中,瞬间冷却,变成一粒粒白色,就像小虾游在水中一样,凉虾由此得名。吃的时候,舀上一勺调好的冰镇红糖水,再放入凉虾,绝对是夏日里不可抵挡的诱惑。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15:48: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泽妈作业: 美食 我认为自己不是吃货,不晓得什么美食,这一周细细想了想:对我来说,什么是美食?美食给人带来最直接的安慰!爬山的时候,我爬一爬,也会吃一吃,这样才有力量支撑我一直爬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地。累了的时候,吃点东西就又有力量继续干,补充能量。 可是这样都只是因为饿了,或能量不足了而吃,不是因为这食物是美食而尝尝。想起小时候物质匮乏:肉炒土豆丝,炒豆腐皮,都是美餐;妈妈亲手制作的糯米团子、油粑子、炒米、糯米酒汤圆、卤菜、酱菜(剁椒酱泡菜)……都是美味;还有现在自己时不时给孩子制作的好吃的食物:啤酒鸭、咖喱牛肉等。 自从妈妈离开后,妈妈的味道不仅是美食,更是怀念的爱的味道了,这样的妈妈的味道,爱一辈子都不够, 我不善于制作美食,曾经7次尝试电饭锅蛋糕,都不成功~哈哈每次都要和别人好好学学,才能学会。作为妈妈乐意为孩子留意美食(经常和朋友一起去吃的,都会留心看看ze娃喜欢不,喜欢就带他去:韩国菜,烧烤,牛扒,海岸城的小吃等等),学做美食,ze娃喜欢吃牛扒,努力挣钱带他吃更多好吃的牛扒吧
8#
发表于 2018-1-28 14:57: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8号  any 本周话题谈美食,虽然我是2娃的妈,但是对于做美食实在一窍不通,娃爸经常说的:做了什么黑暗料理,在外面吃也不太懂点菜,所以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想了半天,我可以介绍我老家的小吃呀!哈哈!我们客家小吃还是挺多哦!         大埔小吃有约200种,这些底蕴深厚的大埔美食,每一道美味,都会让你感到客家源远流长的历史,体会到浓郁的客家民俗文化特色,像薄饼、忆子粄、老鼠粄、笋粄、算盘子、等十项风味小吃被评为“广东客家十大名菜”。大埔经广东烹饪协会组成国家级专家认定,正式被冠名“广东客家美食名县”。  百侯薄饼   相传清乾隆年间,大埔名闻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官至陕西、西安按察司按察使。杨缵绪及其侍从家属从北方带回家乡四种美点——薄饼、绿豆板、豆子羹、蕨粉粄.其中薄饼经过民间多年的仿制、改进、提高,演变成今天风味独特、广受欢迎的客家小吃——百侯薄饼。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而百侯薄饼亦起源于中原,实在是一种巧合。此点式被称为“锦囊藏宝”。   大埔忆子粄   忆子粄是大埔有名的传统小吃,相传源于明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得名颇有趣味。传说在明代,大埔某地有一户人家为娘的叫松婶,带着儿子阿根,艰苦地过日子。阿根长到18岁时,从师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后随师投奔郑成功麾下,飘洋过海到台湾去驱除荷兰侵略者。松婶思念儿子,每逢中秋节,就做了儿子最爱吃的粄,摆在月下,焚香祷告。秋去春来,不觉度过了整整30年,儿子还不见回来。那年中秋节,正当松婶在月下祷告时,儿子阿根突然回来了,母子相会,悲喜交集,阿根从白发苍苍的老娘手里接过忆子粄,欢庆团圆。此粄由此得名。   老鼠粄 老鼠粄,源于大埔一带,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又惯称“粉”为“粄”,因此称之为老鼠粄。后来传至广州、台湾、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区。   笋粄   笋粄其制作包括粄皮和内馅两部分。粄皮以薯粉为原料,用开水拌和揉搓,配以适量煮熟的芋或甘薯,制成薄度小圆形粄块;内馅则以半肥瘦猪肉及竹笋(冬笋为好)为主,分别切碎,再配上虾米、鱿鱼丝、香菇、胡椒粉、盐等。然后用粄皮裹住肉馅,捏稳封口成半月形,放进开水锅中煮至粄块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至于豆粄,粄皮的制作与笋粄相同,不同的是内馅则以赤豆或白豆为主,咸甜皆可,煮成后用热油浸润,更能显示粄食的香滑可口,且不致相粘。   算盘子   算盘子主要原料为芋头、淀粉,比例为2:1,配料有靓肉碎、鱿鱼丝、香菇、虾仁等。制作方法:将芋头削皮、洗净、切片、洒些盐、蒸透、热掺入薯粉,加开水拌匀揉韧,搓成条状后,切成颗粒,搓成圆形,再用拇指与食指按,成两面凹的扁圆形,有如算盘上的珠子。后放进沸水锅里煮熟,捞起滴干水份,再放进锅里与配料炒匀,倒入用猪骨熬好的上汤,洒上葱花或元荽,就可上桌。其味香滑,鲜美可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3 15:34 , Processed in 0.083627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