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2339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二期第23周(2018.1.8-1.1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9 12:10: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写写二期23周(2018.1.8-12)
每周写写写 常写情谊长

本周主题:记忆里的冬天(深圳也有冬天啦,来自五湖四海的你我,记忆里故乡的冬天是什么样?或者读到的冬天的绘本 也可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00:18: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记忆里的冬天
我的家乡是北方的一个小城
那些年那座城
记忆里的故乡的冬天
总是,从滴水成冰开始
当你在街上可以看到成片的冰
可以用呲溜一下划过去的时候
冬天真的已经来了
教室里早早的会有家长们轮值沏好的土炉子
家家值日带来一日需要的燃煤
父母从知情点返回故乡这座城的时候
还没有搬进楼房
一家四口挤在不足20平的一间平房里
那时候可能因为年幼 并不觉得拥挤
一家四口经常围着火炉吃着烤红薯
吃着妈妈自己制作的一锅涮羊肉
羊肉片,粉丝,大白菜,一锅烩
铜炉火锅,烧着邻居送来的自家木炭
一锅香浓 咕咕冒着热气
每一个冬天,温暖的美味
在记忆里的北方的冬天就是这样子
有着自己背煤学校值日,
有这一锅,羊肉火锅的味道。
北方的冬天,缺少蔬菜,
妈妈为了补充维c,会自制一些番茄酱,
提前买回西红柿切成小丁,塞到输液瓶子里,因为妈妈在医院工作,
很多输液瓶就可以消毒好,储存番茄酱,
那个平房的窗台上总是整整齐齐地摆着十几个这样的番茄酱瓶子,
冬天 窗外白雪皑皑 窗台上嫣红诱人
我和哥哥很是嘴馋,
偷偷把最里边那瓶番茄酱的盖子打开,
用手指蘸着一口一口的舔着那个味道,
每当妈妈用到最后一排番茄酱的时候,
就会发现 我和哥哥就会挨个“毛栗子”,
拿出番茄酱,打上一个鸡蛋,
番茄鸡蛋汤 番茄鸡蛋炝锅面
那是妈妈面的味道
记忆里的冬天就是北国小城故乡的冬天
那些时令食物的味道 就是悠长的乡愁
对于我 那就是舌尖上的冬天

mmexport1515945569729.jpg (27.35 KB, 下载次数: 249)

mmexport1515945569729.jpg
15#
发表于 2018-1-14 23:44: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陪女儿练完英语听写后洗洗,轰她快上床睡觉。儿子最近早上7点多醒,白天他不睡了,我陪睡的时间略早了些。娃已入睡,可以踩点交作业啦(手机发帖没有段落了)!

本周深圳有点冬天的感觉了,在深圳待了3个冬天,我越发不耐寒。90年代初,我在工厂里的子弟学校读小学,效益不好的平板玻璃厂,父母的工资领得有些艰难。一个生产玻璃的工厂,子弟小学的教室里却没有几块完整的玻璃。记忆中教室里的桌子板被磨的发亮,桌子、凳子都有三八线,有的用笔画,有的用刀刻,划分出各自的领地。比桌子更麻烦的是凳子,条凳的腿大多不太结实,随便摇动一下就能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教室里的黑板是整块的水泥上刷黑色的油漆,黑板反光是常有的事,为了看清楚黑板上的字,要四处调整身体角度,有时不得不站起来,凳子另一头的孩子会狠狠的摔在地上。天花板上的灯管没有亮过一次,打雷下雨时,我们就把桌子挪到教室中间,有时天色太暗了,就暂停一会教学,等大雨过后天色亮了老师再来授课。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最难熬的莫过于冬天,手套、围巾、帽子是坐在教室里的标配,整个人被好几层衣服捆住,手脚基本热不起来,写字时胳膊弯过来十分吃力,只可惜戴着手套写不了字,戴半指手套手不灵活,为了能写字只好给左手戴手套。尽管如此,在冬天时我依然期盼下雪,每天醒来都会在床头看看窗外是否白白的一片。终于盼来大雪了,教室里会比平时亮好多,教室里好像开了灯。明明手脚依然热不起来,但是心里觉得暖和,心里盼着下课了可以去玩雪。下课后,我们有几个女孩一起去堆雪人,各自揉了个雪球在雪地里滚上几圈,慢慢的雪球大了些,手太冷了,换脚来踢,接着雪球上沾着红色的泥,黑色的煤球渣,还有枯萎的草根。见这样脏的雪球,是堆不出个好看的雪人来,便去打雪仗了,男孩子一边,女孩子一边,女孩子总是被欺负的很惨。我就中过招,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量砸到了我的脖子,雪球碎了,有些渣顺着衣领处往下落,最里层的秋衣冰冷湿润,抬头四处寻找“敌人”,准备报仇,上课铃声响了,只得飞奔回教室。

有一年班上来了一个转学生,一个男孩,皮肤白净,我已经忘了他长什么样了。印象中他好像是音乐老师的亲戚,我记得他刚来的时候,男孩都不太跟他玩,他只好和女孩玩,他是一个不欺负女生的男孩。有一次我和他值日,走到教室门前的走廊时,发现天上居然飘起雪花,我们都不愿意扫地了,用手接起雪花来,他接一片,我接一片,把接到的雪花放到一起看,发现雪花的样子居然不同,雪花在手心中融化成水后,又去接一片新的雪花。过了一会,我们想接一模一样的雪花,接了很多片雪花,也没遇上大小形状一致的雪花。我们还约定,下次下雪还一起来接雪花吧,看看有没有一模一样的雪花。寒假过后,他就没有再来上过课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深圳的冬天没有雪,老家的冬天也难得下雪。女儿囔着寒假要去雪乡看雪。
14#
发表于 2018-1-14 23:24:16 | 只看该作者
      记忆中的冬天,在小学,那是齐膝的积雪无法行走,妈妈背着我去往学校的路上摔了一跤,在拐角的堤坝边;在高中,那是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飘落在无人的街道上,悲伤但是忽然醒悟“活着真好,最起码还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在梦境,那是面对着小兴安岭的松针林,站在一望无际的高原,看着旁边跑着跳着的孩子们感叹“时光飞逝,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记忆中的冬天,在绘本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冰糖葫芦,谁买》;在歌曲里,第一个想到的是“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在戏剧里,第一个想到的是《白毛女》...
      冬天,于我,是回忆,现在深圳,不再见到记忆中的冬日;于仔仔,是憧憬,希望某年冬天能亲眼看到漫天飞雪,能够尽情地打雪仗、堆雪人;于公婆,身在“天涯海角”,感叹世间竟有如此寒冷的天气,怎么受得了!

写写写二期    01 红苹果妈
13#
发表于 2018-1-14 23:22: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温暖的冬天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哪个季节,我一定会说:冬天。只有冷的季节,才最容易感到温暖。每到冬天,就会想象自己走在大雪纷飞的路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带着厚厚的帽子,缩写手,缩写脑袋,雪花一片一片落在头上,脚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或者是和爱人,或者是和闺蜜,两个人紧紧搀扶在一起,把手放在一个人的口袋,讨论着要去哪家火锅店吃一顿,或者去喝一碗能暖到心的羊肉汤。冬天在我的眼里,是浪漫,是温暖,是爱,是热气腾腾冒着烟的生活。 最早记忆中的冬天,是教室里升起的火。秋天结束冬天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在上学路上捡很多干柴,等到天冷的时候,教室火盆就会升起过来,红红的火光应照着我们通红的笑脸。上课的时候,大家会忍不住搓手,跺脚,实在是太冷了,拿笔的手都是抖的。下课的时候,也会聚在教室后面排成一排,你挤我,我挤你,相互取暖器。如果遇到下雪,大家都会兴奋到没办法专心上课,只等下课铃声响起,一窝蜂冲出去打雪仗。最难受的是被人冷不丁用雪球塞到脖子里,顺着脖子掉到衣服里,这个时候,被戏弄的人一定会跟紧追那个恶作剧的人不放,直到自己谈到便宜,往往上课时候,教室地上也是一片雪海,大家只有拼命跺脚取暖。类似的游戏好像一直玩到上大学,只是大家没有孩子那么放肆和肆无忌惮,不过长大的乐趣,是冬天里可以去好好吃一顿,火锅,串串,砂锅,羊肉汤,烤红薯这些只有在冬天才能吃的尽兴。可惜,当初为了看海,来到了深圳,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从没想过会在一个没有雪的城市定居下来。现在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冬天,反而是老家的冬天已经没办法适应了,除了下雪的时候会兴奋下,每次回去都会匆匆回来。感谢那些无数个寒冷夜晚缩成一团在被窝里瑟瑟发抖的日子,感谢把我冰冷的小脚放到自己身上温暖的外婆,感谢那些无数个寒冷早上陪我一起上学的雪花和寒风,感谢陪我一起吃热气腾腾的饭的亲人和朋友,因为有你们,我才更加坚强和勇敢,因为有你们,我才觉得冬天是那么温暖。
12#
发表于 2018-1-14 23:06:48 | 只看该作者
记忆里的冬天

某一天的早晨,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侧耳听到外面邻里人打招呼的声音:早啊!冷哦!没有了昨天晚上雪花簌簌落地的声音,显得格外的安静,都说雪有净化空气的作用,连声音都被隔断了似的。温暖的被窝总是抓住我,它不放开我!睁开眼睛,比平时这个时间点亮很多!雪的好处真多,我们上学的路上不怕太黑了!

一边是母亲催促起床的声音,一边是父亲用铁锹铲雪的声音,我们家的楼梯在户外,要铲出一条下楼的路。其实痛苦就是起床的那一瞬间,一旦起床,下雪的天气,再寒冷,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令人开心的。

洗漱完毕出门上学的路上,遇见冻得鼻子通红的同学,鼻孔下挂着两条黄龙的小孩子,还有拐着菜篮子回来的奶奶妈妈们,穿得一层一层好似粽子。一路走出去,在雪地上留下一串脚印,我喜欢踩新的脚印,看自己鞋底的花纹。

清晨的太阳还没有升起,皑皑白雪映衬着天空,即便是很早也不是很暗的天色。走过村前的池塘,池塘上飘起层层水汽,好似天宫仙境里神仙欲来,腾云驾雾般,瞬间让人浮想联翩。芦苇枯竭,杂草横陈,上面已经不是前几天霜冻事的丝丝白霜,你且看得到白霜下的芦苇本尊,今天这阵仗,雪下得一点都不客气,厚厚地沉降在芦苇枯草之上,看不到下面的载体,好像这池塘比平时小了许多。池塘边缘已经结冰,调皮的孩子捡起路边的石子,一下子扔下去,就听见“扑哧”一声,冰面被砸出一个小孔,还不是很厚,还不是最冷!

晚自习结束,一群伙伴结伴骑车回家,冬雪的夜,看得清远方天空的边际,看得清路边树枝的轮廓,看得清田埂伸展的方向,也看得清路边白雪覆盖下的坟墓的寂寥。寒冷被骑车的一阵狂蹬驱散。到家已经是九点多。阳台上有母亲忘记收回的衣物,在似有似无的风中轻轻晃动。套袖已经被冻得硬梆梆,淘气的我,用手轻轻一捏,听到脆脆的断裂声,好像吃零食小散子一样。第二天一定是一个裂口!假装我不知道!也怪母亲没有及时收回衣服呀!他们在屋里说:你去收下阳台的衣服!另一个说:这么冷,明天吧!

冬雪雪冬小大寒之后,春节来临。正月里,串门走亲戚的,都瓜子花生绿茶糖果一样不少地摆满一个小木桌,放在房前廊檐下,下午的暖阳里,已经走过最冷的时节。没有阳光照到的暗处还是有瑟瑟凉风,寒冷留下最好的印记,抬头处处可见。廊檐下,瓦当边,竖着一根又一根粗壮且长的冰凌,折射着午后阳光的七彩炫光。还好,我们都看到冰凌的尖尖已经开始融化,最冷的时节已经过去了!

我们从未想到明年还会这样走过一年四季,一样会体验春夏秋冬,憎恨夏的炎热,讨厌冬天寒冷无比,在寒冷的当下,我们只希望能看到温暖的到来。顺应自然,接受自然,和谐共生。热避暑,冷穿衣,一代一代度过我们的人生。

写写写二期 Anna
11#
发表于 2018-1-14 22:36:53 | 只看该作者
记忆里的冬天我来自东北农村,记忆里东北的冬天那就是一片雪白的景象,东北的雪干净、厚脚踩在上面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随处可以见到冰,可以打出溜滑,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记忆,那就是一个字“冷”。
冬天也是新年的季节,进入腊月,杀猪是重头戏,也是我最喜欢的
这周不知道主题的情况下写了一下自己对过去一年的感悟
2017我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开个“小卖部”。在天津我买了房一直没住的小区开了超市,面积120平米。
2017我改行了,进入了装修行业,朋友都戏称我跨界了。跨界的目的更简单,挖掘自己的潜能同时要赚钱。
2017我做了微商,感谢我那亲爱的高中同学“查总”对我的全力支持,做微商的目标不大,赚个零花钱而已。
哇,2017原来我有了这么大的改变,2018继续加油。
本周的随笔也顺便贴上来,因为那也是我的2017

微信图片_20180114220640.jpg (558.26 KB, 下载次数: 276)

微信图片_20180114220640.jpg
10#
发表于 2018-1-14 22:29:51 | 只看该作者
记忆里的冬天

麦草香馨

其实我不喜欢冬天,即使以前在西安,我也不喜欢冬天。

因为我怕冷,一到冬天我就手冷脚冷,手上脚上都会长冻疮,即使小时候奶奶会给我做棉窝窝、或者棉手笼,我还是会冻手冻脚。冻疮把手和脚冻的胖胖的,而且稍微一热就会痒的很难受,有时还会冻耳朵。

小时候,奶奶家曾经有过火墙,冬天会烧火墙,家里就会暖和些。爷爷曾经把鹦鹉蛋放在火墙上,想把它孵出小鹦鹉,不过我已经不记得有没有成功了。

冬天家里也会生着带烟囱的炉子,炉子上常常放着一个长嘴的水壶,总是从壶嘴里往外冒着热气。炉子里可以烤红薯、烤栗子、还可以烤橘子。不过屋子里有个炉子也很不安全,小时候妈妈给我在家大澡盆里洗澡,结果给我洗完澡,她倒被煤气熏得眼发黑,差点煤气中毒。表妹两三岁的时候,大冬天在家里玩,就曾经不小心让大棉裤勾到了炉子上的壶嘴,一下把开水倒了一屁股,可怜小不点只能趴着在床上玩了一冬天。到现在我们还会开玩笑,还好当年烫的是屁股。

另外下雪天,我也不是很喜欢。虽然下雪的时候很兴奋,能堆雪人、打雪仗,但是第二天早上就乐不起来了,地上的雪都冻住了,被路上的人走得光溜溜的,能找出影子来,一不小心就摔个大屁股墩。而且化雪的时候,天气更冷,街上到处是黑黑的泥巴、雪水。

不过,小时候的冬天,也有很多已经不容易见到的东西,现在想起来,也是很有乐趣。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多了,一个晚上,放在屋外的罐头瓶里的半瓶水,早上起来就能变成一大块冰疙瘩。化雪的时候,屋檐下面结着一个个尖尖的大长冰溜子,长长短短的排列着。实在太长了,怕伤人,大人们就不时敲下来,小孩子们就拿着当冰棒玩。还有大院里的公共水龙头,都要用稻草包起来,防止冻爆了。马路边上的大树们早就刷上白白的防虫漆,有的还围着厚厚的稻草衣服。街上的人们也都穿的圆滚滚的,大棉袄厚外套,围巾帽子耳包,一个都不能少。小孩子们都像是一个个花里胡哨的小圆球,快乐地蹦来蹦去,因为穿的厚,摔倒了也不怕。冬天的早晨,我还喜欢一起床就在窗户上找冰花,幻想着那是童话里的一片片魔法森林,正发生着美妙的奇幻故事。

现在西安的冬天即使下雪,也不太冷,甚至因为北方有暖气,比南方的冬天还要舒适的多。生活更温暖了,但是记忆里的有些东西也就很少见了。不过,老天爷是公平的,多了一些东西,必然会失去另一些,自然之道,也本是如此。
9#
发表于 2018-1-14 22:20: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记忆中的冬天-写写写书怡 记忆中的冬天离得最近的是前几年回老家过春节,火车一过黄河,最先有感觉的是嗓子,莫名肿痛,然后就是满目落光叶子的秃树干,一排排“不好意思”地站在路边,春节七八天假期,每每也期盼着能碰上下雪,可也害怕下雪,不然那安排满满的看望七大姑八大姨的形成就要泡汤啦。  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些。我印象最深的冬天要数那一边大四上半学期发生的一次永生难忘的意外。曾有一段时间对于那个冬天我是不敢想也不敢提。那年我们一起准备考研,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全国统考。大家都抓紧每分每秒复习。我的那位他早已获得了研究生录取通知,等着我一起南下。冰冰,原来的宿舍友,为了节省中午复习时间,回到我们在校内的宿舍稍事午休,有天中午她突然说她脑子里好像有两个声音睡不着觉,我们大家建议她戴上耳机或许可以。接下来两天,大家都照常在自己备研的座位上复习,没有暖气的中部省会的这间小小教室坐满埋头苦学的大四学生,寒冷却充满着“人味儿”。接下来我们听冰冰在校外的舍友(也曾是我们的舍友)说冰冰要回家了,她已经三天没睡觉,确切说是睡不着觉,辅导员建议家长来接她回家。那天中午原宿舍八人在冰冰父亲安排下聚餐,之后她父亲将带冰冰回家修养。大家吃着说着,依依不舍,记不清因为什么,冰冰突然说“你们都觉得我有病是吧?”接着她苦笑着说她脑子里有两个声音,然后瘫坐在地上,眼睛瞪得大大的,却什么人的声音都听不进去,什么人也看不见,冰冰发病啦,就那样冷冷的笑着,笑个不停。她的这个样子就这样刻在我脑海里很长时间。我们这几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大冬天打听去哪个医院,打车,第一次进精神病院......整个过程办下来回到宿舍已经到晚上啦。我下了出租车,快到宿舍走着走着不知怎地身体竟然斜了,然后是双腿失去了知觉,舍友想搀扶着我走路,可我的腿突然瘫痪一样,用不上一点力量,有一位舍友索性背起我,要知道我们是住在没电梯的六楼,好不容易到了宿舍,我躺在床上,觉得浑身好冷,双腿麻木,盖了两层被子暖了好大一会才觉得身体有了热气,可退依然动弹不得,我哭了起来“我的腿不会断了吧……”舍友安慰我不是的,可能是吓着了,不管是吓着还是冻着,那一晚大家都失眠啦。睡了一觉,第二天,宿舍的五个女孩都没起床,透过窗户看到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我们心情郁闷到谷底,有害怕,有震惊,有担心......大家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闲聊着昨天,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中午接到辅导员电话,安排宿舍每个人下午接受校心理辅导老师辅导。  很长时间我对这年冬天都不愿多提多想。我当时承受着考不上可能面临两地甚至毕业分手的压力,我报考的学校又是几千人才录取一人的十大名校。她的发病对我来说是突如其来,始料未及地,我一直清楚记得她发病时呆呆傻傻的表情,直到前一两年,微信普及后,本科同学群里,冰冰加我好友,我稍有犹豫还是通过啦。照片里,照片册里映入眼帘的是她两岁女儿可爱的样子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日常。当年冰冰顶着巨大压力考研只为当时她的那位男朋友,后来听说那位男朋友家人不愿意接受冰冰,两人还是没在一起。现在看到的一家人显然另有其人。看到冰冰夸赞老公对她的种种呵护,我心里由衷替她高兴,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地。她都放下开启了新生活,我又何必苦苦被往事羁绊?现在我早已读完理想大学的研究生,和我的“他”结婚,在深圳开启了新生活,大家都各自安好,真好……
8#
发表于 2018-1-14 21:48: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冬天,我和老公相识的时节,那会儿,整个冬天他都会把自己包裹在一件蓝色的筒状羽绒服里,好似“大蓝”。大蓝泡发厚实,偶尔耍性子可以当“沙袋”锤打;更可以当“汤婆子”,伸进大蓝腰间的口袋一股暖流立马从手心传到心间。  

随后便是2008年的冬天,我和老公结婚的日子,那年苏州邂逅了一场久年不遇的大雪。我俩在屋前打雪仗、堆雪人、拍雪景,权当去北国蜜月旅行了。  

两年后的冬日,老大出生了,月子横跨正月,吃年饭自然没我份了。倒不是念着那一桌的大鱼大肉,而是惦着亲朋好友间的唠嗑,平日各忙各的,年里碰头,不管熟与不熟,总能很快热络起来。  

随后的每年冬日放假时节都会带着孩子出去旅行,看看别处的年味。南京,杭州,北京,香港……2012念是个例外。我门早早定了去西安的票,临行前孩子发烧住院,假期七天就在医院度过了。  

2017年前,很偶然地去福利院看望孩子。刚开始联系负责人是能听出来不是很欢迎,因为年底来福利院的领导一波一波接待不过来。那次探望,我临时给孩子讲了“阿秋与阿狐”的故事,孩子听得极为入神,整堂课鸦雀无声。后来在路上偶遇那位联系人,还特地为此道谢!   2018年的1月,苏州周边的无锡常州南京等地都下雪了,唯独苏州没有。那日晚上,和孩子分享了“snow "这个词。孩子说过最想做雪人和雪蛋糕了,这时冰雪奇缘里的“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 "的旋律缓缓飘来......  小马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1 07:25 , Processed in 0.083817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