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736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组】2017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初级班第二讲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7-4-11 17:3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课 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基于儿童的阅读观

主题作业: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作业要求:
字数400字以上;
作业第一行写明学号姓名 第二行建议复述作业命题在前后面写正文;
4月21日23:59前按规定提交!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6#
发表于 2017-4-24 00:25:0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 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基于儿童的阅读观
I16徐凤霞
主题作业: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我的童年,家里还处于解决温饱问题时期。为了养活一家人,父亲常年在外奔波工作,一年只能见上几天。母亲早出晚归在地里忙活,很少关注我们学习。童年里没有留下太多和父母相处的印象,最深最幸福的记忆是和祖母的阅读的快乐时光!小时候,除了学校发的课本,我没有一本课外书。后来,在深圳的表哥给不能走路的奶奶,带了几十本《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传》图画书,这些书对不认字的奶奶来说是真正的图画书,老花眼的她不知道自己翻了多少遍,既然头头是道的给幼小的我讲了无数遍,等我上了小学,我们还一起看,我来读她看图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三十多年过去了,奶奶也早不在了,可我坐在门坎上她坐在藤椅和我阅读的印象还是那么鲜明!书中的画面还是那么清淅!岳母刺字,杨家将英勇报国历历在目!
        童年的阅读经历,让我理解童年的回阅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适合孩子阅读的书也特别的多,我从孩子3岁开始一直给孩子读绘本,我和孩子都特别享受阅读的时光,经常拿出以前都过的书,再一起读时就会想起以前的快乐场景!
       现在孩子的书特别的多,一定要根据孩子每个时期的特点,来给他都不同的书,根据孩子喜欢的书类型,再去扩展这一类的书。
        阅读一定要以身作则,不管孩子多大,需要有家庭共读书。这样亲子关系会更和谐。
25#
发表于 2017-4-24 00:10: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在课堂中和孩子们一起看书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事情。在家里,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和他们一起看书是一件非常温暖的事情。记得小的时候,爸爸领着我看上下五千年,我不太看的懂。但是爸爸会赖心的碰着书本给我一一讲解其中难懂的情节。那温暖的画面,一只铭刻在我的心间。当我再次捧起上下五千年的时候,心里总是有说不出的温暖。小时候爸爸还特别喜爱给我订一些儿童读物记得《少年文艺》是我最期待看到的每当爸爸下班时讲这一个月的少年文艺带回来给我的时候,那是我最开心的。其中的文学故事,童话让我流连忘返,深深地沉迷于其中。        我看书很慢,这也是我最头疼的一个地方。我每当看书的时候会将其中的情节展开想象,想象画面想象人物的动作,想象人物的表情。有时候开玩笑的说自己可以当一个导演啦。        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就和他一起看书说实在话,孩子看书比我要高效的许多。他是随时随地的看书当然这也得感谢火是在家里任何一个地方都摆放由他喜欢看的,或者是适合他看的书。说到适合孩子看的书,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兴趣是促进孩子继续阅读的重要因素。那么就要求家长们首先给孩子选择他喜爱看的书。当我选择的书籍能够促进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那么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孩子阅读越起劲儿,越来越读范围也就越广了。这九年来,孩子多了许多的书,我也非常的欣慰孩子的成长。但是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困惑,因为孩子读了许多的书,但是要让他把获得的知识表达出来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地方。我正在寻找方法G你还真乐于去表达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当然读看,不需要什么方法去引导,他是一种自发的渴望。那么远。分享推荐好书,这就需要有方法的指导啦。作为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在阅读的时候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替孩子想一想怎样帮助孩子梳理书籍中的知识的思路,让孩子成为一个喜爱读书的阅读者,乐于分享的阅读者。
24#
发表于 2017-4-24 00:05:00 | 只看该作者
I20严玲           2017届三叶草故事妈妈学院初级班第二课    主题作业: (1)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2)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        (1)我童年时很爱看书,最早接触的应该是连环画吧,父母对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的这个爱好也比较支持。记得那时家里买了很多连环画,可惜因父母工作频繁调动,经过多次搬家,连环画所剩无几。到了小学四年级时,我转学到了离市图书馆很近的一个小学,到了放学时间,图书馆的儿童阅览室就成了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在这里,我阅读了《格林童话》、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等等,对了,还有《故事会》,最喜欢的是郑渊洁笔下的皮皮鲁和鲁西西,还有舒克和贝塔。到了中学和大学,就喜欢上了《读者》(那时还叫《读者文摘》)和一些小说了。也许是童年时阅读量比较多吧,学生时代,我的作文成绩还是比较好的,语文相比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强项的,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和小挫折也能积极面对。不过上班以后,就渐渐地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地看一部小说了,还是不够坚持。所以我也意识到现在我一定要培养他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我觉得作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爱阅读的形象,自己还要不断的学习提升,然后要从旁对孩子加以引导和陪伴,与孩子一起共同学习成长,才能走得更远。这也是我参加三叶草故事妈妈学院的一个原因。
23#
发表于 2017-4-22 16:03:03 | 只看该作者
I27-庞小平-锖锖妈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当听到星星老师让我们回忆自己小时候读过的书时,我的头脑一片空白,我在头脑中翻了千万遍,都没有,甚至中学也是这样。在我的记忆里根本没有课外书,阅读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没有,可以称为零阅读。我的童年都是跟同伴打乒乓球、踢毽子、跳大海…… 我的阅读只限于教科书,其它的课外书根本没有。现在想想真的哭了,当时家里穷,兄妹多,父母也不允许我看。正像星星老师说的那样:“课本只是一棵树的枝条和叶子,如果只有教材,孩子的眼光是看不到整棵树,更别说看到整个森林。”可能就是没有阅读量,才导致今天的我知识面窄、没有创新能力、缺乏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原故吧!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由于自己在阅读这一块的缺失,我不会引导孩子,也不懂得亲子阅读,女儿得不到我的正确引导,让她失去了阅读的黄金时期。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2012年的一次培训中,我加入了钦州三叶草故事家族,在赵老师的带动下,让我懂得了阅读的重要性。我的孩子现在对阅读非常地感兴趣,但她读初中了周末才回家,所以阅读的时间非常地少。不管怎样,只有坚持阅读,才能让人终身受益。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为了寻求更好的阅读,学习如何阅读,如何与孩子进行阅读,怎样讲故事,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读书氛围。因此我毅然加入三叶草并顺利地成为故事妈妈学院中的一员。我要认真地学习,学以致用。在今后希望每个人读书,坚持阅读,并用合适自己的阅读方式来读。

22#
发表于 2017-4-22 00:12:02 | 只看该作者
I21李凡
       一、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我一直都觉得阅读是一个家族的传承,正如我的爷爷喜欢读书,所以爷爷的孩子也会喜欢读书;我爸妈喜欢读书,我自然也会爱读书;若要追溯,那是爷爷的爸爸也喜欢读书,大姑在清明扫墓时曾多次提起她爷爷临死前,回光返照那瞬间是找书看;好像爷爷的爷爷是秀才,再往上,祖辈曾出过探花,可是,一代不如一代,说多了也是尴尬。说起童年,倒是没有大人刻意去培养我的什么阅读习惯,虽然家里很多书,但几乎没有为我专门买的。记忆中得到妈妈买的只有一套小学作文书,写人、写事、写景;我爸给我订过一年的《羊城晚报》少儿版报纸,但每次我都是将里面的文章看完就扔到一边,完全不做上面的数学题,我爸就不再给我续订了。余下就是看着爸爸订的《读者》和《羊城晚报》、姑姑家的《故事会》长大的。《读者》是喝喝鸡汤,提前体会人情冷暖;《羊城晚报》 是看明星八卦和连载小说;《故事会》奇异怪诞的故事比较多,我最喜欢看里面的长篇小说。小学四年级开始看长篇的武侠小说,五年级开始看定居在广东的姑姑寄回的香港杂志,也是从那里看到了亦舒当时写的连载小说,发现了都市爱情这个新大陆。家长完全不介入孩子的阅读,就无法知道阅读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在念小学我就可以看梁晓声的《浮城》,我妈知道我看的时候,她只是对我说,她自己看不进去。而我看得进去,并且懂了,可是这一点都不好,太丑陋的人性描写,让我不打算相信这个世界。所以童年时的阅读给我带来的影响是:第一,因为阅读而保持独立思想,即使是年幼时;第二,因为童年时阅读的书太杂,太被家人忽视,致使现在很注重孩子的阅读书籍,我不愿意让他看到太现实的书从而怀疑这个世界。
       二、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就自己读书经验角度出发,我觉得在孩子年幼时,刚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之初,家长一定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挑书的这关,针对孩子的年龄、个性、喜好,以及孩子看的书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尽可能在孩子看书前,自己先把书看一遍。
       三、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想让孩子得到更好的阅读,家长必先以身作则,经验从来没有便捷之路可走,家长先做到海量阅读、掌握亲子阅读技巧、关心孩子对故事本身的了解。还有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到阅读专注力,现在大人沉迷于碎片阅读,孩子沉迷游戏,我们必须得找来网络与阅读之前的平衡。

21#
发表于 2017-4-22 00:05: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l --卜进凤--卜卜
一、童年对自己的影响
        提起童年,对于现在的我没有什么特别印象,记忆中都是跟父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困苦生活,儿童年的阅读,在我的头脑里也更加一片空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零阅读,我是个70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父母也是地道的农民,甚至于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人。记忆中我的童年都是与同龄人踢毽子(毽子都是农村种的地瓜茎叶自做成的)或在跳大海中度过。到了适龄读书时,父母也没意识到,所以到我读一年级的时候也就9岁了,真正接触到书也就是9岁开始,而且只有学校发的课本,那时对上学读书并没有什么觉悟,对看书更没有什么感觉,上学和没上学几乎差不多,都是一放学回家把书一扔就帮家里干农活或找玩伴疯玩,出来晚上做些作业,课本以外的阅读根本没有,所以课本就是我启蒙书,正如星星老师说的课本只不过是一棵树的纸条和叶子,如果只有教材,孩子的眼光是看不到整个树,更别说看到整个森林。所以我的童年是苦涩的,知识是匮乏的。直到上初中也都没有怎么接触到好的课外书,更别说是四大名著了,有的只是开始追琼瑶的言情小说,因为没有好书相伴,所以我后来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得到正确的判断。
二、怎样看待现在自己孩子的阅读
        由于自己糟糕的童年,不想让孩子重复,也有幸在2014年遇到了钦州三叶草的赵老师,是她让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虽然我和孩子都错过了阅读的黄金时段,但为了引导孩子慢慢地爱上阅读,我开始不断地屯书、阅读。并与孩子进行共读,孩子现在逐渐喜欢看书了,我和孩子在不断的阅读中都有收获。现在孩子也养成了每晚必读的习惯,其中《福尔摩斯》全集是他的最爱,只有坚持阅读,我和孩子才能寻找另外一片天地,因为阅读可以让人终身受益。
三、如何寻找更好的阅读
        为了寻找更好的阅读,今年我有幸参加到故事妈妈学院中来,学习如何阅读,如何与孩子亲子阅读,这些都是在三叶草这个组织中才能免费学到的,我现在现学现用,在选书上,在阅读上紧跟三叶草这个组织的步伐,希望孩子的童年以书为伴,选择合适自己的阅读方式,坚持阅读。
20#
发表于 2017-4-21 23:15:47 | 只看该作者


     I组   I24  李雪云   纯真意语
   
     第二课 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基于儿童的阅读观

主题作业:
       请大家回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回想童年,那时很喜欢童话故事,葫芦兄弟、神笔马良、童话大王里的舒克和贝塔的故事、皮皮鲁和鲁西西、白雪公主、灰姑娘、豌豆公主等等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贯穿了整个童年。回想自己捧着故事书阅读的情景,那时候心情是愉悦的、满足的。由于当时的阅读,从小学开始,作文一直都不错,长大以后,在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里,每当拿起书,总会找到内心的平静,想起童年美好的阅读时光。
       现在,我也是坚持给孩子阅读的,从绘本到桥梁书,从亲子阅读到独立阅读,从童话故事到知识百科。阅读的时候,孩子很专注,有时候看到精彩的故事,她可以一口气看完一本,可以一坐一两个小时,静静的读书;聊天的时候,孩子也总会时不时说出一些我没有教过她的知识,这些都是她通过阅读获得的。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适时的夸奖她,从而增加她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力量是神奇的,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增进了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成为沟通的桥梁。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一群热爱读书的人聚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推荐读过的好书,分享读书的感悟,一起坚持更好的阅读。
19#
发表于 2017-4-21 21:01:05 | 只看该作者
    I29  何鸿洪
    1.关于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我是否产生影响的问题。听了星星老师的课后我想了很久,直至交作业的最后期限,今天,才敢提笔。回忆起童年,我想那还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当时父母没有闲钱给我买书,我自己也没有提出购买。接触到的书,我想就只是教科书了。父母把教科书当作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工具和途径,认为必须读好用好。因为有着这无形的压力,我当时并不喜欢去读教科书,只是因为必须要读,所以才会被动的去读它。 也没有发现教科书的美,甚至还有些抵触它。我的童书就是教科书。要论它们对我现在的影响,我想现在的我守规矩,不越界,教科书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现在的我创新能力不足,想象力匮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我想是我从不看课外书的原故,当时也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2.关于怎样看待现在自己孩子的阅读的问题。我想我会让孩子接触更多的课外书,而不能只让她从教科书中汲取养分。我会给她读不同类型的书,发现其兴趣点再加以引导,我会让孩子去读喜欢的书,保护她对阅读的热情。让她在快乐的阅读中健康成长。
    3.关于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问题。我想没有固定的模式,适合自己孩子的阅读才是好的阅读。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成长轨迹也都不一样,这需要我们家长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如果跟孩子间的默契高,如果能准确捕捉到孩子的每个敏感期,我想就能构建阅读的良性循环。
18#
发表于 2017-4-21 16:00:40 | 只看该作者
I10 裴赛峰

我对“好的儿童阅读”的理解


        回顾我的阅读史,我想我接触的第一本书应该是小学一年级的课本,第一本课外书好像也是学校发的类似于故事书性质的,现在也不记得那本书的书名,具体内容也不记得了,只记得无聊的时候,把里面的所有故事看完了,有的看了不只一遍,大概那时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书,所以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满满的遗憾。由于小学,初中都是在乡下上的,那时的学校没有图书馆,到镇上或城里交通也不便,所以书店也没去过,后来到了市里读高中,才有了图书馆,才接触到了书店,当时看的课外书多是名著,像《德伯家的苔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平凡的世界》,中国四大名著等,那时女生流行看言情小说,男生流行看武侠小说,而自己很少看此类小说。大学时也基本不阅读。只是到了工作以后,在为数不多的阅读中(多数是在地铁上用手机看的电子版),有几本印象深刻的书,像《红与黑》,《全球通史》,《如何阅读一本书》,它们带给我思想上的震撼,才恍然感叹自己读书太少。
        由于我自己的童年并没有什么阅读经历,于是我试图搜集名人童年的阅读经历,看看童年阅读对他们人生的影响。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里,写到当阿长说买了绘图的《山海经》送他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里面”,视它为“最心爱的宝书”,“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原来,鲁迅先生在童年时也特别喜欢“绘本”,不知道这充满神奇想象的《山海经》是否对鲁迅先生打开了另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的世界的大门,对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说文学家的童年阅读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其它行业的人呢?记得在《富兰克林传》中,富兰克林是在多方面都有卓越成就的大家,他是一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音乐家,参与领导独立革命,参加起草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他在7岁时就把父亲书架上的书几乎读遍了,由于出身贫寒,10岁就中断学业,但他在21岁创办“共读社”,并且每周聚会一次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种问题,后来创办全美第一所公共图书馆——费城图书馆,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名人如此,那相对平凡的普通人呢?星星老师推荐的“有意思的作文课”里的涵卿老师说,她在小学三年级时她妈妈给她买的一本《世界名著精缩》,打开了她的文学大门,当她见识过了世界上经典的伟大的作品后,就再也不愿意看那些垃圾读物。
        童年的鲁迅将绘图的《山海经》视为最心爱的宝书,不知道富兰克林童年时他爸爸书架上都是些什么书,诚如涵卿所说的,当她见识过了博大的文学世界之后,再也容不下那些低品质读物。回顾我自己的阅读经历,为什么阅读没有对我产生重大作用,我想一个原因固然是我童年没有什么可供阅读的熟,另一个还是自己阅读量太少。所以,我想影响阅读的作用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开始阅读的时间,还有一个是阅读开始的年龄。所以,我想作为家长,一方面,我们要尽早开始孩子的阅读; 另一方面,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试图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童书世界,让他接触那些美好的东西,知道世界上存在着这些美好的作品,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我们观察他,把他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的道路上助力他找到自己的起点,我想这可能就是适合的儿童阅读吧。
17#
发表于 2017-4-21 15:47:56 | 只看该作者
初级班I组I11 杨小良

第二课 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基于儿童的阅读观
主题作业: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作为一个70后,我12岁之前的童年生活是在农村渡过的,直到小学六年级才进入县城生活和就学。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也没有上过学前班,记忆中,我在上小学一年级之前没有真正地拥有过儿童读物。上小学之后,除了课本,我从表姐那得到了一些她已经阅读过的刊物,比如《儿童文学》等,另外,父亲也给我订阅了《小学生报》,在这样并不丰富的阅读环境下,我通常是一张报纸翻来覆去地看,一本刊物也是琢磨来琢磨去,虽然这种零散并碎片的课外阅读并没有在内容和知识上给我留下什么记忆,但是我喜欢阅读,能够潜心于文字的海洋,也从阅读中知道人生可能有各种精彩、可能有比我能看到的更高的高度,到后来我超越很多城镇出生城镇成长的同学、考上重点高等院校,并且在毕业后敢于孤身一人远赴深圳、追寻更广阔的天空,这是幼年时的阅读经历给我留下的财富。
    我的孩子在深圳出生,刚出生时只能平躺在床上,还不会翻身,就开始了她的阅读旅程,蚊帐上挂着图卡,墙上贴着挂图,1岁看小熊宝宝绘本,4岁我教她识字,她开始自己阅读。到现在,她阅读的书品种很多,各方面都有涉猎。但是我只能说身处现在的大环境,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家长的确是比较浮躁,孩子学的东西很多,但是放在阅读方面的时间却留得很少,即使是陪着孩子阅读了,却不能够全情投入,往往匆匆读完,没有精神交流。
    因此,我报了这个班,就是希望能够陪着孩子多读好书,精读好书,,吸取精神营养,共同成长,为她将来的人生积累精神财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4 02:25 , Processed in 0.12141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