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9刘媛媛 柏儿
4月10日课后作业如下:
主题作业: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一)童年阅读对自己的影响
我印象中生平阅读的第一本书是《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厚厚的,精装,封皮好像是白色打底,上边有好像公主模样的图案,很有质感。它是我爸爸买给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那年我9岁,读三年级。除了这本书,爸爸还送我一只会走会唱的小狗和四幅字——“静”“思”“毅”“勤”。其实,对我来说这本书里边有什么故事并不太记得,倒是记得大我两岁的哥哥是如何和我争抢这本书,我们一来二去把书直接扯成两半,我哭了,要知道这是爸爸送给我的,是我的生日礼物,是一本精装的书。我很感谢爸爸在在我们年幼时,在并不宽裕的条件下想到买书、买字画送给我们。我想这就是一个沉默的父亲对他的孩子无声的爱和期许。 不知是不是因着这样一个开端,总之后来我的哥哥极爱看书,甚至到了频频从图书馆里偷书回来看的地步。而我与“书”结缘稍晚,大概是高一那年开始的。我印象中的课外阅读,除了一些杂志,我阅读的第一本小说是《牛虻》,第一个系列性阅读的是刘墉的作品。我想我之所以会与之遇见,是冥冥中的必然,那个年岁正是我世界观、价值观开始树立的年龄,从《牛虻》里我看到了一个意志、意念坚定的人,从刘墉的《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等等作品中,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自己,或者说一个可能成为的自己。这些书给我力量,让我并不觉得那么孤独了,更勇敢、更有底气去走脚下的路。
(二)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阅读 阅读,能让孩子在当下一个领地领略古今中外全世界的文化,能让孩子与形形色色的人进行各种对话,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我相信阅读有这样的魅力,我也一点点尝试着让孩子与“书”结缘,尽可能在比我更早的年岁爱上阅读。 我的孩子在差不多3岁时,我会有目的有计划地每周带她去图书馆阅读,选书和借书,几乎风雨无阻。为的是她让图书馆和她的生活建立一个正常化的联结,让书成为她亲切的“玩具”。是的,在半年多的陪伴下,孩子喜欢翻书,喜欢独立挑书,愿意自己尝试先看书,再听我讲书。 我愿更加努力地学习如何有效地亲子阅读,让孩子在阅读的路上收获快乐和力量,成为一个精神饱满、性情和顺、敢想敢为的人。
(三)如何寻求更好的阅读 1、自我探索 2、不断学习、借鉴他人的阅读之法 3、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阅读方式和内容 4、努力让阅读与生活紧密联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