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26416|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G组】2017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初级班第二讲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11 17:3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课 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基于儿童的阅读观

主题作业: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作业要求:
字数400字以上;
作业第一行写明学号姓名 第二行建议复述作业命题在前后面写正文;
4月21日23:59前按规定提交!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43#
发表于 2018-6-10 22:09:41 | 只看该作者

G18 傅华丽
第二讲: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童年的阅读历史,对今天的自己产生的影响,从这点开如何看待孩子的阅读?如何寻求更好的阅读?
    星星老师的课让自己想起了童年时对书的渴望,小时候没有彩色绘本,家里的抽屉里有两本黑白的小人书,小人书只有手掌一般大,每次家里没人时,自己最想做的事,就是拿出小人书来翻翻。刚开始不识字,就看看图,图画很精美,一直吸引着我,看图大概知道是在讲国王与公主的故事。后来上学读书了,逐渐能识字了,能读懂两本小人书的故事,越发觉得故事生动有趣。只是小时候阅读条件有限,没能读到更多的书籍,但物以稀为贵,我才如此珍惜两本小人书,读了无数遍,寻找其中的快乐!
     结合自己的童年阅读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阅读启蒙。启蒙以培养阅读兴趣,多些陪伴,与孩子共读。从孩子的年龄、心理、爱好等方面入手正确选择读物。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播放器品种繁多,可选择的多,但孩子更喜欢爸爸妈妈讲故事,增进情感交流,共同分享故事情节。
42#
发表于 2017-4-22 00:12:17 | 只看该作者
G13 王媛媛 独处的鱼

小人书相伴的童年

母亲是山区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这是一所开办了小学和初级中学的完校。幼儿时期,我就在母亲任教的学校里玩耍,母亲是语文老师,其实她要承担一个班的全部课程,除此之外,她还是学校的思想品德老师,学生们犯了什么错,比如把课外读物带到学校,被老师或者同学发现了,或者上课时看课外书籍被抓到了,课外书和它的主人最后要送到我母亲这里来“处理”。母亲上课时,我是可以自由出入教室的,有时我自己在操场上玩,或者呆在教室和老师们的办公室里,我还可以跑去我哥哥姐姐的教室去找他们玩。

母亲对于那些把课外书带到学校的学生,总是严厉的批评,“犯了错”的学生通常都低垂着头,用脚刨地上的土,有人哭着认错,有人使劲拽扭自己的衣角,最后学生逃一般的离开妈妈的办公室,课外书就留下来了,作为惩罚,这些书会在妈妈这里存放一段时间,过一阵子才会还给主人,而有一些书就回不到主人那里了,因为被我撕了或者弄丢了。

从学生那里“没收”来的课外书,有小人书,有小说,我童年的阅读就从这些小人书开启,这免费的书库不仅数量可观,还随时有新书加入。

因为幼儿时就出入课堂,耳闻目染,我在学龄前就掌握了拼音,认得许多字,还能写出来,大概写字太早,我后来写字不好看,花了功夫练字也没能有改进。

经过漫长的岁月,看过的小人书,读过的小说,大多遗忘了,七十年代能接触的小人书很多是电影作品,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也能遇上一些儿女情长,比如《小街》,《小花》,《庐山恋》等,剧中帅气男主和漂亮女主则过目不忘,这些小人书使得我现在依然热爱电影,在vcd随手拈来的时代,我保持着院线观影的习惯,在我的女儿小鱼几个月大时,我就抱着她进电影院一起观看电影。《杨门女将》中穆桂英挂帅的飒爽英姿,《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智慧与担待,让我佩服,我在朋友的眼里是有些侠气和仗义的,这或许是小人书女的女侠们对我的影响。
《羊脂球》我看哭了,现在我还记得那些妇人的白眼,我的悲悯情怀,我的正义感,我的是非观,或许是那时,在某一本书中,在某一个故事里,从某一个人物身上得的到启示。

我有着阅读量惊人的童年,在求学时期却被教科书耽误,在后来,走出学校,进入职场,为了应付职业所需读的书,都是“有用”的书,这些书籍交给你方法却给不了更多的启示,这让我在给孩子选择童书时非常谨慎,有自己的前车之鉴,我会把陪伴孩子读书尽量延长,在阅读上需要不断学习,还要敢于挑战自己固有的思想,在初级班的第一次,第二次课程里,得到很好的提示,以自己的积累,凭直觉选书和读书可以应付目前的亲子阅读,但我很清楚自己的局限,为了培养孩子有爱、自在,充实。走进三叶草,成为故事妈妈一员,是寻求优质的亲子阅读的开始。
41#
发表于 2017-4-22 00:09: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G20 张喜妹 微风扑面 我的童年时期家里书很少,但有一个箱子,箱子里装着半满的小人书是我一辈子应该都不会忘记的,有些都有些泛黄甚至被虫蛀了,但或许是因为家里书少又或许是小人书的图画和不多的文字正适合当时没有什么阅读基础的我,这箱小人书于是成为我的阅读启蒙书了。当时在家一有时间就坐在木箱旁边,把箱子里的人小书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乃至在生了大女儿接触三叶草后,看到有时荐书也有荐小人书哪个版本好,又勾起了自己童年的这段阅读经历。当年再大些时,在小学阶段零零星星可以看到的书是《故事会》、《故事大王》之类的,如果把童年拉伸到初中时那便是《读者文摘》,此外,印象中家里仅有的一本小说《围城》,也反复看了多遍,从而也就维一认识并记住了这个叫做钱钟书的作家。童年期间的阅读如果把《读者文摘》算在内的话,我觉得是《读者文摘》对我影响比较深刻,它让我看事情不会只看事情的表面,而会往深度和宽度去看待,另外就是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会更加从容。 由上所算来,一直到初中为止我看的书不及女儿幼儿园毕业前看的书多,当年同年纪的我跟女儿相比在思维及认知等很多方面都没法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儿的阅读量大大的超过当年的我,所以我更加坚定要让女儿和儿子继续喜爱阅读、坚持阅读。 为了能够更好的阅读,我们家长算是孩子的领路人,首先自己要爱上阅读并坚持阅读,才能够有一定的好书识别能力,从而给孩子挑出经典好书或者适合孩子的书,另一方面家长坚持阅读,身教重于言传,孩子也会一路坚持阅读,还有就是可以跟孩子讨论书本内容及展开阅读,做到深度阅读。
40#
发表于 2017-4-21 22:13:25 | 只看该作者
G02 梁旭  默默
第二讲:星星老师--什么是好的阅读:童年的阅读历史,对今天的自己产生的影响,从这点开如何看待孩子的阅读?如何寻求更好的阅读?
迟迟未交作业,是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童年给了谁,竟然搜索了好多天都未想起童年的我对哪本书印象特别深刻,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或许正是自己童年精神世界的匮乏,才让今天的我来这里学习,不让自己的孩子错过每一个美好时期,对于童话故事和那些黑白的小人书,印象已经模糊,我的清晰记忆是从各种文刊杂志上开始的,那已经是初中了吧,那个时候总觉得上面的文章真好,自己也会尝试投稿,也拿过稿费,高兴的不得了,却始终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到现在为止都是一种遗憾,一本书往往要看好久才能看完……
而今,我会每天和孩子一起读各种绘本,还会睡前给他诵读《中庸》《论语》等,但什么是真正好的有效的阅读,一直在摸索着,开始是孩子在阅读中间各种提问,后来发现这样影响整体效果,到后来的看图听故事,不发表言论,我又开始慌乱了,怎么就会没有问题呢?好,那你不问就我来问吧,往往这样一问,他又会不开心,觉得是负担,读个故事还要回答问题,再之后,我们一切都随意,长的故事我们就分开两天讲,这样他第二天还会记得前一天的内容,还知道在哪里是新的开始,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阅读是一把钥匙,它开的是心门,让人们能够平复烦躁,尤其是现在的绘本,对孩子来说,那不只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更是一个神奇的天堂,在绘本中,他们感知平凡的力量所能创造出的不可思议的结果,探索遥远的恐龙时代的奥秘……一切都很神秘,一切又都好像很直观,不知道如何去找一条更好的阅读道路,或许当下的方式有些偏移轨道,但是相信每一个用心共读,放松的时刻都会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39#
发表于 2017-4-21 21:25: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G24 黄国凤 鼎妈
第二讲:星星老师--什么是最好的阅读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5岁那年,看到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男孩,坐在地上,靠着墙壁,手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这是我第一次感受书的魔力,可以让一个很好动的男孩如此安静美好。半年后,我搬家了,到了另一个小镇。但这个画面一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由于当时童书极少,我12岁前只读过一些连环画,上下五千年,一些武侠言情小说。
     儿童时代读过的书大部分都忘记了,但读书之于我的意义是什么呢?
     有一个回答非常贴切绝妙:“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女儿快一周岁时,我第一次接触到绘本,当时还不清楚绘本的定义是什么,不明白绘本与漫画,连环画有什么不一样。读了松居直,彭懿的书,弄明白了。于是《小熊宝宝绘本》开启了女儿的阅读之旅。这一路走来也有4年多了。目前,5岁的女儿很爱读书,每天必读书,专注力好,理解问题的能力,对图画细节的感知能力都不错。对于很喜欢的绘本,会反复让我读给她听。也会突然想起几个月前读过的某一本书。

      一个人在0-14岁期间读过哪些书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也决定着成年以后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的形成。
     在接下来的阅读计划中,我会一如既往提供好的童书给女儿。提供的童书我会注意把握儿童性,经典性,趣味性,全面性。
    儿童性:给孩子看的书,一定要是符合孩子心理的,一定要是专门为孩子写的,是适合孩子看的。符合当下孩子的心理发展程度和认知、情绪情感特点的书,才容易被孩子喜欢,比较适合孩子阅读。
      经典性:经典作品相对于当下的流行和畅销作品,是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好的表述,更符合儿童的根本发展规律和心理成长规律。
     趣味性:孩子天生是想象家,是创造家,是充满活力和幽默的人。一个有趣的人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同时也往往是一个品格很高的人。一本有趣的童书也是品味的象征。选择有趣的作品,为的是让孩子在阅读中体会快乐,真的爱上阅读。
      全面性:儿童期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包括大脑发育、心理成长、自我认知、情感培育、情绪管理、想象创造、分析思考、推理判断、意志品质、人格发展等各个方面。需要比较全面的、包括孩子成长各个方面的营养的作品。阅读不偏食。

       同时通过亲子阅读,小组阅读,班级阅读,朗读等方式,让女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终身阅读者。
38#
发表于 2017-4-21 20:46:10 | 只看该作者
G19 张丽
说到童年的阅读经历,真是汗颜,越想越窘迫。因为我生长在农村,条件非常的艰苦。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图书。说到信息的获取,电视也是后来我读初中时,村里才开始有黑白电视,而且有了电视,父母管教又很严格,坚决不让看动画片。我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主要是靠村村通广播,就是每家每户都有的“话匣子”。听起来是不是很遥远而不可思议?其实我是1982年出生的,我的这些回忆和经历,是上个世纪90年代发生的,才刚刚过去20年,感觉像是穿越到了上古有没有?
小人书,偶尔还是会有的。很多小朋友积攒了很多小人书,大家拿到一起,交换着看书,是童年难得的快乐,也是为数不多的闪亮的回忆了。
所以说,今天的孩子,拥有的信息资源比我们那时候强了千万倍。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上,我一定会竭尽全力,营造良好的完美的环境和条件。
说到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我想,融入到大集体中,大环境中,自己自然就有提升的机会,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我想我在三叶草,都会遇到知音,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思考,一起给孩子打造美好的阅读时空!
37#
发表于 2017-4-21 17:49:05 | 只看该作者
G12-刘玉莲-l溜溜的她
    我小时候看过的书真是屈指可数,因为那时候阅读资源非常匮泛,整个村子就没有几本书。现在记得书名的就是《伊素寓言》、《甜蜜蜜》、《红楼梦》,还有一些武侠小说,都不记得书名了。那时候真是喜欢看啊,可惜没有书看。一些没头没尾的连环画都看得狠带劲。现在想起来就觉得扼腕,要是生活在现在那该多好,每次看到少儿图书的是如此丰富,我都要感叹一番,要是我那个时代也有这么多儿童图书,那会不会改写我的人生呢,哈哈。
    至于说到影响,现在觉得微乎其微啊。潜意识中的影响就不知道了,总之看书的时候,很喜欢把自己带入书境中去。记得看《红楼梦》的时候,看到黛玉在潇湘馆凄惨死去,而宝玉却在怡红院跟宝钗喜庆结婚的章节,我哭得稀里哗啦的。两边的境遇反差之大,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那时候,还看不懂书中蕴含封建社会吃人的深层意思,只看到书中的情仇爱恨。那时,看到书中这样的情境,就得出世态炎凉啊,人心不古啊。你看,老祖宗这么爱黛玉,可以说老祖宗是黛玉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依靠,可是到头来老祖宗却用调包计把黛玉身边的贴身丫鬟换走,去骗宝玉说他娶得是黛玉。这个场景,至今在我脑海挥之不去。我当时在想,这些人怎么都这么冷血,都那么趋炎附势呢,现实社会是不是也是如此呢?特别是《葬花吟》中最后几句诗句影响特别深刻,那时候非常喜欢:”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时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有时候自己不顺意时,就会联想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真是“少年不识愁知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所以,我现在尽可能给我儿子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希望他从小就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我觉得一个会阅读的人,精神世界是丰满的,富足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我儿子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因为,在我最需要阅读资源的时候,我遇见了三叶草。
36#
发表于 2017-4-21 16:06:40 | 只看该作者
G18陈娟茹
请大家回忆梳理自己童年的阅读历史,描述一下自己童年的阅读对今天的你是不是产生了一点的影响?
然后从这个角度出发,怎样看待现在你自己孩子的阅读?
我们怎样寻求更好的阅读?
在我童年的时候,书是很珍贵的东西,很少人家里有书。我家算是书香门第,爷爷有很多手抄书,都是爷爷用毛笔用工整的小揩一笔笔抄下来的,都是文言文,小时候看也看不懂。上学的时候,开始的连环画,家里都是没钱不让买的,于是学校旁边的出租连环画的小店成了我阅读的好去处,赶集的时候,也会有人在集市上摆摊出租连环画,记得那时候看一本是一分钱,现在是丢在路上都没人要的金额,但当时对于我们却了一笔不小的数字。当时连环画中最流行的是《西游记》《封神演义》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如《三国演义》《水浒》等根据名著改编的小人书,这类书很多都是系列的。一本小人书的售价从几分钱到几角钱,那时候绝对是个很大的开支,于是小人书的阅读主要靠传阅,从这家借到那家,再从那家再转回这家。遇到好的书就不想还给别人。得到了一本新的小人书,再着急也不会立刻就把它读完,而是找到一个最安静的时刻,搬一个小凳子,把书放在大凳子上,然后开始阅读,很快就沉浸在小人书里的故事情节中去了。看完以后,再找时间看第二遍。有时候同学有新的小人书带去学校,一堆小朋友围着看,有书的小朋友非常得意,因为很多小朋友都讨好他,想跟他借书看。对于我们这些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对连环画记忆犹新,因为连环画曾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启蒙读物”,伴随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对于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很丰富,每个孩子家里都有非常多的书,这让我非常羡慕。妹妹现在才三岁多,她的绘本已经是满满一书柜,上千本了。而书的涉及面都非常广,有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电影简本……。市场上出售的图书种类很多,儿童图书也是五花八门。对于孩子而言,培养读书兴趣最重要。而且孩子还小,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很有限,通过参考三叶草推荐的书目,给孩子选择好的书藉,陪同孩子一起阅读,要用书籍让他们认识世界更多一些,进而丰富情感、健全人格。
35#
发表于 2017-4-21 15:56:47 | 只看该作者
                                                      G15 杨洁
       听了星星老师的课,我在脑子里搜素了好久都不曾想起在我小的时候有一本什么书让我记忆深刻,记忆中上学后家人对我的要求更是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看的书也都是和学习有关的,比如作文选之类的。因此,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自己的语言是空洞和平白无奇的,这也许和我阅读量少有关系。唯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我和同学借了小说,但却不敢拿出来正大光明的看,都是趁家里的大人不注意偷偷看。
        现在有了孩子,在我对自己不足的深刻认识下,我知道阅读对一个孩子来说有多重要。我希望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增长他们的见识,所以我开始不断的寻找和阅读有关的组织和事情,我开始接触绘本,开始不断的买书。通过一段时间和宝贝一起亲子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阅读的强大力量。在陪伴的过程中,我从孩子的行为和表情上也感受到了孩子喜爱阅读的程度,宝贝是一个很活泼好动的孩子,在带她出门坐地铁唯一能让她安静下来的就只有一样东西———书。所以,能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真的很重要。在宝贝的成长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丰富自己,让自己多看书,少玩手机,以形成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并且在陪伴孩子的阅读过程中了解孩子,从而为孩子选择适合她的书。
         对于选书我没有什么经验,之前都是感觉什么好就给她买什么书,我现在基本上参考三叶草的书单,还有就是群里的老师的推荐,感觉适合现阶段宝贝能读的,就会去买。或者带宝贝去图书馆看书和借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9-30 09:51 , Processed in 0.055957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