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27021|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一期第二轮第十九周作业贴——某个记忆深刻的第一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5 23:2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距去年学自然导赏也快一年时间了,除了结业时的实习外,没有实实在带过导赏。当然,除了比较系统地参加了六天的培训外,去年自己也有坚持过一段时间观察手绘植物,并看了一些学习的书。
现在,有人预约我带小朋友的自然导赏,有些欣喜,有些忐忑。
不如,大家一起写一写,曾经经历过的某个记忆深刻的第一次吧?
推荐
发表于 2017-3-6 17:37:5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竞聘上岗
皮皮陈刚  201736

我曾经有一副包子性格,自己的什么事情,多是父母帮着拿了主意,大到高中文理分科、8填什么志愿、小到每天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头发穿什么鞋子。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在获得人生自主选择权以后,终于选择了一个离家一两个小时距离的城市工作,而不是顺从父母意志留在他们身边。我希望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开始有自己生活的空间。这往后,我终于开始独自生活,然后才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意志。

我性格中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成份居多,生活将我吹到什么地方,我就在那里安然地呆下去。直到我因为恋爱、结婚,离开了工作四年的城市,来到广州。办结婚证的当天,我去参加面试,获得了一个工作机会。

三年后,我所在的大部门正式对外招聘部门总监。起初,我完全没有想法,谁爱当谁当去,管他内部提拔的还是外聘的呢,我做我的新闻部门负责人就好。然而,情形似乎有些尴尬。内部选拔的话,没有其他人有足够的资历和能力可以领导我;外部选聘的话,似乎也没有人能够比我更熟悉情况,能管得住这帮人,可以更快进入最佳工作状态。

几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人报名参加竞聘。我忽然想通了,我为什么不报名呢?难道真的等其他一个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或者能力资历都不如我的人作为唯一候选人上位,来领导我吗?有可以升职加薪的机会,我完全可以轻松胜任,能够管得住大家,那我为什么不去争取呢?毕竟上升到不同的职位就会有不一样的平台和空间了,我为什么不努力试试呢?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单位一个机会,给同事们一个机会。不去争取这样简直是送到面前的好机会,我究竟是淡定、超然还是蠢笨、不思进取?

一旦想明白了,事情就好办了。接下来,理清工作头绪,列明我在各方面的优势和有待增强之处,写清楚我的工作思路、需要的资源……把竞聘方案交上去。之后,我没有任何争议地竞聘成功。


这是我的第一次竞聘上岗,也是我第一次主动去争取某一个外在的东西,去追求更高的发展平台。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去追寻更好的生活状态,这一次,是我的生活当中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7-3-13 03:07:21 | 只看该作者
怎样做一场读书会,你get到了吗?

我一直比较困惑于如何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故事,周日的下午,恰好就赶上了一场相关内容的故事妈妈培训。
老师也是一位幼龄孩子的妈妈,温柔、热情、有耐心,从理念、解答到示范、点评,足足讲了3个小时。
很庆幸能参加这样的讲座,有收获,有激发,也引起了我许多的思考。

老师先让同学们聊一聊绘本是什么,再聊一聊孩子为什么喜欢,让我们了解到,孩子读书,所为不过是好玩二字,但成人往往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一部分家长在讲书的时候,会提问题,有为互动交流的,练习表达的,输入价值观的,也有为了了解孩子的。而孩子通常却不愿意父母提问题,只希望听故事。老师说关于道德观的问题,家长们往往问得太直接,好不好?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少之又少,慎重提出。——这点我非常赞同,但是往后听下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是有问了这些问题的,而且不止一次。

老师在此请同学们做了一个练习:让大家拿一本自己没有看过的绘本,不看文字,只看图,谈谈感受。希望家长们能通过孩子的视角去看一本书,了解他们的心情,体会他们观察的角度。读完图以后再看文字,就可以跟孩子同步了。

接下来,有些观点就是我疑问开始的地方,红字为老师的观点,蓝字为我个人的提问和思考:
1、老师解释说为什么我们不要照着书本读原文:
——因为绘本的绘者和文字往往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有可能单张图片需要配上大段文字,按照原文读起来,孩子可能游离之外。
——好的绘本,不论是为经典故事改编配图,还是为图画配文字,一定是故事先成型的,有些是用文字去讲故事,用图画去表现;有些则是先有图画故事,文字去补充;还有一些则是文图配合,同步创作。不论哪一种,都要创作者对故事有深度的理解和思考,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给孩子提供适龄的、优秀的绘本,如果说单张图片配上大段文字让这个孩子不耐烦,首先他有不喜欢的权利、其次,得检视一下我们自己,是否选择了不合适的绘本。

——有些外国诗,翻译过来词不达意。
——选择好的翻译啊。

——有些外地的笑话、谚语孩子理解不了。
——这是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去替代、孩子有疑问时,正好解释一下有趣的故事、也可以换本书啊。

2、如何讲故事的技巧培训:老师认为当我们给一群小朋友讲故事时,不但背后要有绘本的ppt,要在语气上区分角色、还要加上肢体语言、表情和站台的表演。
在这里,确认是面向幼儿园小朋友的故事会后,我也有自己的疑惑:
—— 我们要讲一个绘本时,手中持话筒,身后有ppt,但是故事妈妈还要有这么丰富的表演,到底是要小朋友注意到哪里呢?
——看讲故事的人。
——难道我们不是要把绘本呈现给孩子们吗?我更加倾向于讲故事的人站在故事的背后,因为再高明的讲述,也比不上孩子们自己对于图画的理解和现象。
——讲故事的人才是主角!

——故事妈妈们需要把整本书的文字都背下来,还需要加上自己的演绎,这是一件非常困难而且不讨好的事情呀。
——所以需要练习和事先准备。

——不管是图画书和文字书都是需要留白的,这些留白需要读者自己去填充,你已经通过了各种表演和丰富的词语把所有细节都讲完了,那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用在哪里呢?
——你讲得是一种高级的文学形式,不适用于这里。
怕耽误其他同学的时间,我忍住了没有追问……

3、老师给我们表演了一个驯鹿罢工,圣诞老人带着一群小动物送礼物的故事。果然演得活灵活现,人物通过站台来回切换,语气动作也随之变换,非常吸引眼球。
看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故事show,一些疑问也随之而来:
——你的几个问题都是:喜不喜欢、要不要这类封闭性问题,那么问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让小朋友们有参与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觉得自己在讲故事啊!
我没能get到这个点,恰好有个妈妈说,她在给孩子做读书会的时候,问一些开放性问题,结果30个孩子一人一句,她收不回来。
老师回复说:不要问孩子开放式问题!封闭性问题的好处是可以控场,你要时刻记住,讲故事的人才是主场,孩子讲远了,你可以不用理会他们。

——我们在做读书会时,总有一两个孩子,会在你问“要不要”“好不好”的时候,回答:不要!不好!请问这时候怎么办呢?
——你这是自己的猜想吧?通常情况下,孩子们会说要和好。
——我真的遇到过,而且不止一次。
——首先,这种情况很少。其次,万一遇到了,首先一次两次我们不理他,如果他总是说,我给大家示范一下,你一定要带着笑容……

老师走向我,微笑着看我的眼睛,慢慢地说:我注意到有个小朋友,一直再说不要,不好,他一定是想听故事,但是太大声会吵到其他小朋友的。这样,我们停10秒钟再说好不好?
停顿中,她告诉我,我刚才没有真正笑起来,实际操作一定要笑着看着小朋友的眼睛,跟他说话。

她真的笑着再一次走向我,笑着问:可以讲了吗?
我看着她美丽的有魔力的眼睛,不由自主地低声回答:可以讲了……

老师返身回去,很亲切地说:刚才这位小朋友是很配合的,但是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不配合,但是因为他故事讲不下去,全班的小朋友都会指责地看向他,这会给他一种无形的压力……

呃!我的脑子又开始转起来,忍不住插话:这种压力是应该存在的吗?而且有些小朋友可能会感觉不到,说不定跟旁边小朋友玩起来。又或者,他大声说不要,不好,其他小朋友会觉得非常好玩,也跟着说……

老师很温柔地回答我:那就说明,这位讲故事的人讲得不够好……

——老师,我还有问题,你用这个ppt讲故事,其实这个ppt上的图只能算是插画,这些画并没有在讲一个故事,不能称之为绘本,完全是讲故事的人在台上表演啊。遇上绘本的话,要怎么办?
——这样PPT都能讲故事,遇到经典绘本,当然能讲得更好。
什么什么?

最后一个问题,我没有问出来,因为老师已经在讲故事之后,回答我们了。
——你有问我们能不能烧人家房子啊?谁最乖就带谁上去。可是前面你又说带有道德观的问题少之又少,慎重提问。
——是的,我在讲故事的时候问到这些问题了,我就是在做道德教育,这些问题在故事里是顺理成章的,可以乘机提出来,教育孩子。


——报告老师,我没有问题了,得去接孩子。
——慢着,提了这么多问题,就想走?上来演一段再走。

我上去站台、角色扮演,语气区分,肢体语言辅助,好容易演了一段,准备开溜。
老师点评说:刚才的对话情节,要反复三次,比较有意义。你做了四次!
啊!一定是我太投入了,忘记了次数!
这个提醒是对的,关于循环模式,通常是三次,通过一次次的强调,第三次出效果。
我的一大收获,谢谢老师!

下一次,我争取上高级班!

点评

你的作业跑错地方啦  发表于 2017-3-13 12:56
23#
发表于 2017-3-13 00:16:06 | 只看该作者
11# 缤予

时间如同指间沙,一周转眼即逝,而这周的作业却还没有写。难忘的第一次,挺有意思的主题。人生数十载,总会经历形形色色的事,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第一次,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记在心间,无法忘怀。

而对我来说,最忆难忘的第一次那非一个人的旅行莫属了。

那是2003年的国庆假期,应哥哥嫂子的邀请,长假期间去浙江游玩。放假前买好了从广州出发的火车票,时隔久远,我已经记不起为何没有从深圳出发,但这次旅行却让我终生难忘。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乘坐火车远行。

那时深圳只有罗湖火车站,广深动车线尚未开通,去广州更多选择公路出行。记得出发那天特意提前了几个小时,盘算着时间足以从容。然而,独独没有预料到路途中会出岔子。广深公路维护,堵车长龙蜿蜒几十里,生生地把我堵在了公路上,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直逼所乘火车出发点,自己却无能为力。

大巴车好不容易突出重围,往广州火车站直驱而去,奈何进入市区后行车又变得缓慢,自己的小心脏就跟着这行车速度忽上忽下。
最后实在受不得折磨,毅然下车搭乘摩托车朝火车站飞奔而去。如果那天你刚好在广州火车站,看到那个毫无形象,背着行李包狂奔在火车广场的女生,那准是是我。

奈何途中耽误甚久,几分之差,还是于这趟列车失之交臂。

是继续旅行?还是打道回府?我很是犹豫,当然,最后改签了第二天的票,要不然就不会遇到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就是我的先生。

所以,我相信缘分,一些事情的发生,是为了美好的遇见。

22#
发表于 2017-3-13 00:14:55 | 只看该作者
9#蓝茵茵

第一次
第一次哭
第一次笑
第一次当爸妈的孩子
我是你们掌心的宝


第一天上学
第一次写作业
第一次考试考不好
您画个圈让我好好思考

第一次叛逆
第一次离家出走
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是亲生
您给我留了很多次纸条

长大后
很多次离家
很多次争吵
可我还是
下辈子做你们的宝宝

21#
发表于 2017-3-13 00:05:18 | 只看该作者
18#

第十九周

         要写这个主题,思索了好久,不知道该写什么,突然想起来了自己十七岁时第一次离家出走的那次,内心中又涌出满满的愧疚感。

        这件经历直到现在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想起来,所以这也算是记忆深刻的一件往事了,也是直到现在才有勇气直面自己的内心,借着这次写写写的主题把它写下来!

         那是上高一还是高二的时候,有一个周日,我跟妈妈一起给自己买衣服,那个时候,老家的小城市里适合我穿的衣服真的不多,挑来挑去都没有什么衣服合适我,后来终于看到一件合适的衣服,然后我妈就跟别人砍价,我妈想用一个更低的价钱买到,结果人家店主就是不同意,就这样,我的衣服就没了。然后回来,我心情不好,我妈好像也觉得没啥关系,后来终于因为一件小事,我就没办法忍受了,我自己就跑了。跑出来,自己就开始走路,走了有十多里路从住的地方走到了我的老家,可是没有老家门的钥匙,就去了以前一个小伙伴的家,等到很晚的时候,我去看爸妈回来了没有,结果就被爸扇了一巴掌。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都已经忘记了,只记得第二天才知道,我爸和妈跑了很多地方,找了很多地方去找我,我才知道爸妈原来是关心我的!
20#
发表于 2017-3-13 00:04:26 | 只看该作者
4#好人好梦

第一次心行合一减肥

   自从在“写写写”论坛里发了我的2017年的“变变变”之后,便有一种紧迫感和无形的压力,总感觉这次不能再是说着完了,所以老实点动一切脑细胞苦思冥想,以求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食肯定是需要节的,一顿三碗不饱来五碗的节奏,这何时能瘦下来。所以首先需要“减食”,那就从晚饭开始吧,到现在应该有半个多月了吧,晚饭只吃一个苹果或者梨,橙子等相对来说低热量的水果,再者就多喝水!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开始的那两天在家里婆婆老公的说道,家里饭味的诱惑太煎熬了,闻着调和的味道还有那看着美食摆在前的馋劲爆真是太折磨人了,还好半个多月过去了,好像习惯已经成自然了。

     然后就是运动,我的运动只能选择方便快捷的跳绳,最开始300个都喘气,之后500,1000基本十分钟搞定。又可以晒太阳,何乐而不为!

     还有一个就是完全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米面,尤其是中午。听说人的身体是有记忆的,大吃二喝惯了,昨天和今天中午只喝了点五谷粉,昨天吃了一个饺子,吃了几口菜,今天吃了半碗苦荞面手擀面条,那种感觉太难受了,尤其是胳膊和两腿麻嗖嗖的,心都痒痒。但我还是坚持过午不食。

     好在成果是显著的,成功减掉五斤了。但我知道更难的还在后面,巩固和继续掉肉,还要保持身体健康!

     所以需要还科学一些,据说人的脂肪分游离脂肪和固体脂肪,我们需要将固体脂肪打碎转换成游离脂肪,效果才会好。

     无论是前期的效果期还是后面的巩固期都会极具挑战性,毕竟胖了快四十年了,革命尚为成功,我辈仍需努力。

      有了一个倍受煎熬而刻骨铭心的开始。为了健康,为了逆袭,我需要将减肥进行到底!
19#
发表于 2017-3-13 00:00:24 | 只看该作者
沉淀 发表于 2017-3-12 22:37
16号沉淀

提到第一次,脑中先是过电影一般想到了好多的人生第一次。人生总是充满着转折,每一个第一次都 ...

乖真的是在等待大爆发啊,我也是这样,上午突然决定南下,立马赶在中午前去办了边防证,晚上的火车就来深圳了
18#
发表于 2017-3-12 23:58:15 | 只看该作者
写第一次,想来想去,还是写写当年第一份工作面试的情况吧。回想起来,感觉很离奇。

接到面试通知,是新年过后不久。从泥岗坐车到车公庙,还记得当时坐的是222路到水上乐园下车。(唉,今日水上乐园已经不复存在了)西装革履人模狗样的到了面试的公司,前台看起来很有气派。(没见过世面啊)然后被引到了一个全透明的小会客室,隔着玻璃看到一大帮统一着装的员工整齐的坐在那,貌似在培训。(据说,当年老婆大人就是一眼相中了我啊)
拿着前台给我填的面试表,正冥思苦想该如何填,前台mm又引起来一个面试的mm。等前台mm离开,我俩异口同声问了一个问题:“你是来面试什么岗位的?”,然后我们又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不记得了”。想想当时应该留个联系方式,这么有缘有默契的小伙伴啊。
是的,找工作的时侯天天在人才市场转悠,简历不知道投出去多少份。这份面试通知是一个多月前投过的简历,过了个年,鬼还记得。两个人闲聊了几句,那个mm是一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而我这个菜鸟中的菜鸟,比较一下觉得估计自己肯定没戏了。不过来都来了,总要试试才好。
轮到我去的时侯,感觉自己紧张得不行,不过强装镇定。面试的是一个女的,后来才知道是人事部经理。听她说起,才知道自己面试的是录入员的工作。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是啥,纯粹字面理解估计就是做输入的吧。然后人家说对我在人才市场的初试有印象,不知是真是假,不过记得当时有问过我关于输入速度,我其实不知道这个输入速度的概念,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貌似说得挺高,大有让人大吃一惊的嫌疑。没准是因为这个才有了这复试机会吧。随口聊了几句,然后人家拿了一张表给我,说,能把这个做出来吗?我没口的答应说,没问题。然后人家把电脑给我,说出去倒杯水,让我先做。
我接过电脑一看,完全晕菜了。第一次接触笔记本,还是苹果机。可怜我上学就是DOS+WPS,还是哈药六厂系列蓝屏的。后来在老爸单位才勉强接触过几次word. 结果人家给我开了个excel在那,我只是从班上某美女的口中听说过excel这玩意,这传说中的东东今天出现在眼前,而且系统竟然是全英文的,只能是两眼一抹黑。于是等人家回来,我啥也没干。支支吾吾的说,我没用过excel. 人家瞄了我一会儿,我正打算走人,人说,那你用什么?我说word. (换成现在,我估计没胆量干这种事儿)然后她又打开word, 我瞅了半天,菜单是不认识了,最后终于在工具栏看到了制表格的图标。点开画表格,然后又傻眼了。她给的文件就不是规则的表格,我本就只会三角猫的操作,这一复杂,完全没法下手。发了一会呆,只好投降。最后人家森森的看了我一眼,给我换了段文字,让我打出来,确认无误后给她检查。这倒是能做,不过我也估计这面试没戏了。后来灰溜溜的走人。
然后,这史上最奇葩的面试竟然让我有了第一份工作。后来我一直想知道,难道当时人家看上我了吗?虽然人家后来对我挺不错,可是一直到她离职也没被潜规则过,百思不得其解啊。
17#
发表于 2017-3-12 23:30:2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闺蜜游    14鱼鱼

     本周末,和闺蜜华来了个周末游。几年前她就一直说要找时间我们两个出去旅游,今年终于成行。提前一个多月就定好了机票和酒店,目的地是成都。

      周五那天,心都快飞走了。好不容易下班了,急匆匆背上背包坐地铁去机场。第一次体验了传说中的11号线,人很多,坐地铁去机场也是非常方便。我和华在机场顺利会合,非常开心激动。飞机大概晚点了半小时后,我们顺利登机并安全到达成都双流机场。打车去酒店入住后我们去旁边一家还开着门的小馆子吃串串。凌晨12:30,店里还有不少客人。我们两个点了好多串串,吃的心满意足,最后买单时竟然只要50元,简直是太满足了。到成都后的第一餐就让我们爱上了这座城市。

        第二天我们睡到自然醒,收拾好行李后换了家酒店,办好入住后就出去附近找吃的,早餐午餐一起吃。我们找了一家叫豆汤饭的小餐馆,里面吃饭的人不少,装修的也很有特色,菜很好吃,真是又实惠又美味。吃饭后我们打车去了熊猫基地,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国宝大熊猫。大熊猫慵懒放松的吃着竹子,或坐或躺,憨态可掬。不由让人感慨要是能当一只熊猫也真是不错呀!参观完熊猫基地后我们乘坐景区直通巴士到了武侯祠附近,来到了锦里古镇。傍晚的锦里已是热闹非凡,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锦里之后我们又去了宽窄巷子,然后去吃了成都有名的火锅。本来还想去玉林路的小酒馆,奈何时间太晚了只好作罢。留点遗憾也好,下次再去吧。

        两天的行程看似很紧张,但是我们却丝毫不觉得紧张,反而很放松,也许成都就是有种魔力,让你来到就会很适应慢生活的节奏。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品尝了各种美食,去了熟为人知的各种景点,两人都非常满足了。以后这种闺蜜游还有继续的,也可以带上两个小闺蜜一起。
16#
发表于 2017-3-12 23:24:47 | 只看该作者
《妈妈生了一个蛋》是巴贝柯尔的作品。据说是受汤姆·麦奇勒(关于汤姆·麦奇勒,请参考《出版人:汤姆·麦奇勒》一书,是英国最重要的出版人之一,创办了文坛重要奖项-布克奖)邀请,写的简明易懂十分好玩的生理教育绘本。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诞生。

“乖宝贝,来,让爸爸妈妈告诉你们小宝宝是怎么来的。”爸爸和妈妈说。

 “好啊!”阿弟和阿妹说。

“女生是用糖和好多香料混在一起做出来的。”妈妈说。

“男生是用蜗牛,小狗尾巴和泥巴混在一起做出来的。”爸爸说。“有的宝宝是恐龙先生快递送来的。”

  “也可以用姜饼做宝宝。”妈妈说。

  “有时候会在石头下发现小宝宝。”爸爸说,“可以把宝宝种子种在花盆里。”

  “宝宝就会慢慢发芽,长大。”妈妈说。

  “还有,牙膏管里也可以挤出小宝宝。”爸爸说:“妈妈在沙发上生了一个蛋,然后……”

  砰!砰!砰!宝宝就出来了!

  “嘻嘻嘻!哈哈哈!呵呵呵!你们都错了!”阿弟和阿妹大笑。

阿弟和阿妹说:“你们根本就不知道小宝宝怎么来的,我们画图告诉你们吧!”

  “妈妈有蛋蛋,蛋蛋躲在妈妈的肚子里。”

  “爸爸有虫虫,虫虫住在爸爸的袋子里。”

“爸爸的身体有一根管子,会穿过妈妈身上的小洞洞进入肚子里。”

  “这时好多好多虫就会从管子跑出,摇着小尾巴往妈妈的肚子里面游。”

“当虫虫进到妈妈的肚子里,他们会比赛,看谁先游到妈妈的蛋蛋。”

“第一名的虫虫和蛋蛋汇合在一起,慢慢长成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宝宝。”

“小宝宝越长越大,妈妈越来越胖了。”

  越长越大……越来越胖……

“小宝宝准备好了,就会从妈妈的身体里出来了!”

  “现在你们知道,小宝宝是怎么来的吧!”

“还有好多动物也是这样来的!”

大家可以脑补想见一下爸爸妈妈是多么无语吗?爸爸妈妈是多么好心想要跟孩子费力地解释,结果,一切都是徒劳,孩子们反过来给爸爸妈妈上了一课。

在爸爸妈妈年幼的时候,也许性教育的话题是禁忌,是不容易宣之于口的,可以,今天,在网络如此普及的年代里,孩子们有什么查不到,或者隐秘不宣的呢?昨天有个3-4岁的娃娃告诉我,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你就上网去找百度吧,百度一下你就都明白了。看吧,我们被孩子们教育,是普遍的事情,社会在进步,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有什么是不能学习到了呢?

学习的方式也好,思维的模式也好,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放下身段,跟着孩子成长的脚步,和他们一起学习成长。并且站在他们的身后鼓励,支持他们不断向前走,走到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地方。

未来20年后,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有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整合能力,讲故事能力。我们的孩子们长大了,知识的获取已经没有这么困难,重要的是从知识中,创造出不同的未来。

像《妈妈生了一个蛋》故事里,就是孩子们已经非常明白了自己的来历,反而是爸爸妈妈以为他们不太明白想要解释。孩子们的理解,和表达都特别简明,并且高段。我们的孩子们如何去了解这么知识和内容,是一个家长们要思考的问题。当我们不少家长老师在纠结,在讨论要不要给孩子们上性教育课的时候,大家是不是可以先来读一读这本巴贝柯尔的绘本呢?也许对大家会有启发,也许你就不再纠结这么滑稽可以的理由,孩子们远比我们知道的要懂得多,想的深入。孩子们并非一无所知的。

   生命的延续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像《小威向前冲》一样,当孩子们了解自己是怎么来的,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和力量,每个人都是冠军,都是第一名,都是值得来到这个世界的精灵,生命是如此神奇,我们要好好珍惜每一天,因为只有我们才有机会从这么多的”小威们”中间脱颖而出,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

再说回巴贝柯尔,真不愧为是“幽默女王”一个被众人纠结不已的话题,被如此举重若轻地讲了出来,而且是通过小小孩子们的口,这份才华让人钦佩不已。

当我们面对一些难解的话题的时候,是否可以放下身段,从孩子们的角度来看待事情本身,也许会找到一个更好的办法,一如妈妈下一个蛋这么简单,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9-29 01:39 , Processed in 0.064481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