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7264|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C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10 20:39: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ongH 于 2019-3-11 06:46 编辑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C组,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贴已经发布。
第二课的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要求:字数不低于400字,第一行写自己的“学号+名字”,本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是3月17日24:00,请各位同学尽快完成。
2#
发表于 2019-3-12 14:57: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andyC 于 2019-3-12 14:59 编辑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陈怡然C11

3月10日晚通过收听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重新详细的了解了绘本的成长过程和基本架构,学习了如何鉴赏,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课,我对于先前关于绘本分类的问题,有了具体的理解。

我家哥哥小的时候,我爱跟他一起看无字书。一是因为他太小不认识字,二是因为我们都可以共同想象图片中的内容,从中解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拿家里最长的全景无字书,利蒂希雅的《指挥家》来说吧!封面和封底用五线谱连为一体,黑白相间,如同一本没有乐符的琴谱。书名中“指”字的提手旁用高音谱号绘出,成为封面上唯一一个跳跃的符号,尤为夺目。翻开扉页,打横排列的五线谱突然全部立起来,变成竖式排列,行间加入了淡淡的黄,柔和过度到后一页的树干颜色,让突然立起的五线谱和谐起来。紧接着一条腿从页面的左下角露出,吸引读者迅速进入下一页......原来是指挥家大步出场了。随着指挥家扬起的头,带出的是树顶的枝叶,指挥家慢慢爬上树顶开始挥动手中的指挥棒。那曼妙的音乐从飞入林中的两只飞鸟开始奏起,渐渐的枝头的绿叶也被舞动出翅膀,化作飞鸟,谱出满页的绚烂(飞鸟越来越多,直到布满了天空,布满了纸面)。它们随着音乐舞动着,直到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落下,百鸟归巢,树上的枝叶回到了本书的第一抹淡黄,顿时脑海里的音乐也随之戛然而止,演奏会由此落幕!指挥家从树上爬下来,挖开树脚下的泥土种下自己的指挥棒,随后离去了。不知何时,指挥棒生根发芽,也许是来年的春天,长出了如飞鸟般美丽的枝叶,与树林融为一体。

本书风琴式的页面可徐徐展开,全长约9米,表现天空时,页面上部留白;展现地面时,页面下部土里有根。

这本无字书虽然色彩简单,只有黑、白、绿和淡黄,但线条清晰明朗。完美的阐释了乐符跳跃于纸间的魅力,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音乐是流动的绘画,绘画是静止的音乐。” 绘画与音乐彼此交融的境界吧!

点评

A- 很棒的分析  发表于 2019-3-19 10:28
3#
发表于 2019-3-13 07:20:55 | 只看该作者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张丹丹C17

3月13日早上收听了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关于绘本的发展、作者,绘本结构这些都是我原来很少关注的东西,今天收获很多呢。

我根据番茄老师讲的内容,从头到尾重新读了一下《我不敢说,我怕被骂》,先从了解绘本的作者开始,文和图分别是皮姆.范.赫斯特、妮可.塔斯马。我从网上搜来关于他们的介绍,我才知道书里莫伊卡的人物就是以皮姆.范.赫斯特的女儿为原型创作的这本书,我能感觉到很有爱啊,她的女儿虽然是抱养的,但他们都是用100%的父母的爱来对待她,她很幸福,再看这本书的封面,莫伊卡捂住肚子,表情有点紧张和害怕,图文结合,衬页也很有意思,只是我有一点没看明白,那个小狗和那个小虫和这本书有什么联系,绘本中的文字比较多一些,在内容上和图画相互作用,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我觉得应该是补充的关系,最后的衬页小狗身上被缠绕了很多第线,最后的封底显示两个小狗在草地上玩耍。整个故事风趣又感人至深,那个小女孩把肚子里的小秘密说出来,感觉会更好。

点评

A- 有分析,角度还可以更多  发表于 2019-3-19 10:29
4#
发表于 2019-3-13 16:3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koeywu 于 2019-3-13 16:34 编辑

吴丹 C18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1、课前提问:
1.1、如何才算读懂一本图画书?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剖析它?
听完两个小时的课程,认真记了笔记。我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看完一本图画书很简单,但要读懂一本图书就需要多角度去剖析了。不仅需要了解作者这个人,了解其创作这本图画书的背景,还得对图画书本身进行无死角拆解剖析。一本好的图画书,从所用材料,开本尺寸,封面封底衬页,边框,内页都蕴含作者的用意。还可以根据书的功能这个角度去欣赏一本图画书。

1.2、绘本故事应该在什么时期过渡到桥梁书合适?
这个需要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决定,因人而异,不能着急。
前提是孩子是否准备好了?识字量达到了没有?有自主阅读的需求了没有?
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慢慢等待孩子做好准备。不停告诉自己:不要着急!不要着急!

二、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鸭子?兔子?》是孩子和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它画风简明、故事幽默。
作者:
作者艾米.克劳斯.罗森塔尔把著名心理学家约瑟夫.查斯特罗经典的“兔鸭图”搬进了这本绘本里面,变成了一场激励的争论。而绘画的汤姆•利希藤黑尔德运用特别简明的线条活灵活现的表达出这场争论。翻译者是大家熟悉的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漪然老师。
当时购买这本书是被它的广告海报吸引到的——用孩子的视角创意演绎流传数百年的“兔鸭图”。“错觉艺术”能运用到绘本中,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图画书结构:
封面:作者在封面已经开始引出故事的争论点。很有开门见山的风格。
封面和封底的两个蝴蝶页是天空蓝的大跨页,漂浮着鸭子,兔子样的云彩,充满了童趣。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眼球。
边框:这本书从封面开始都使用了边框,每一页感觉都像是一副画,又像是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的景象一样,特别贴切两个孩子争论时的状态。
图文分析:
整本书画面十分简洁,文字也很少。文字主要是帮助图画在叙述上的补充。内容是争论一幅图究竟是鸭子还是兔子。从外表,吃东西的样子,到声音,到用望远镜观察等等角度,双方一直争执不下。不过最后,双方都做出了让步。毕竟这幅画真的既像鸭子,又想兔子。到这里故事并没有结束。还有一幅图画留给读者继续探索。究竟是一只食蚁兽,还是一直恐龙呢?
这本书应该归属于儿童哲学启蒙类书籍。

点评

A- 分析清晰,还可以更深入,加油  发表于 2019-3-19 10:33
5#
发表于 2019-3-14 16:2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夏芳 于 2019-3-14 16:22 编辑

C16  夏芳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一、课前问题的解答
    看到番茄老师的主题《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对于课前的问题我想了很久,始终没有想到自己特别想要问的,我想应该是我对绘本的起源了解得不够深入,所以不知从何问起,那我就细细的听番茄老师的解说吧。
    认真的听了两遍番茄老师的内容,详细了解了绘本的起源以及种类等知识后,再回想一下自己这几年跟孩子共读的绘本,有无字书、翻翻书、洞洞书、百科系列、迷宫书、立体书、手电筒书等等,看来自己在选择绘本的时候还是没有误区的,原来在不经意间我们也接触了这么多类型的绘本。
    另外,在课程中番茄老师列举了很多经典的绘本,像《想象力》、《野兽国》、《这不是我的帽子》等,我都非常喜欢,已在当当上下单找来与孩子一起共读。


二、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和孩子都非常喜欢的一本绘本《蚂蚁和西瓜》,这是一本充满寻找和发现的乐趣,鼓励孩子合作和分享的绘本。
   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田村茂老师,以富于诗意和幽默的画风独树一帜,在绘本、漫画、影视等广泛领域发表作品,广受欢迎。本书是他的处女作,小东西遇到大的存在,也是奠定他作品基调的风格之作。
    本书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的下午,几只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然后想法设法怎么将西瓜搬回去的故事。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对比强烈,故事简单而有趣。
    本书的色彩主要是红色和黑色,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感,一个大开页就是一副完整的画面,作者运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将小蚂蚁的表情、神态描绘的惟妙惟肖,细节特别丰富。特别有意思的是,里面有一只小哨兵,戴了一顶黑色帽子,作者在扉页的众多蚂蚁中也隐藏了这个小哨兵,我儿子每次都会特别喜欢去观察和寻找这个小哨兵,能在众多小蚂蚁中一眼发现这个小哨兵让他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另外,这本书还给小朋友们传达了团结互助的理念,被小蚂蚁们勤劳、乐天、聪明、分享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感染。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当小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像小蚂蚁一样寻求大家的帮助,积极想办法将事情解决;遇到好东西的时候,也会想着跟大家一起分享。

    好的绘本让人回味,让人折服,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打心眼里佩服作者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点评

B+ 分析的角度还不太多,还可以再深入分析,这本书有很多可分析之处  发表于 2019-3-19 19:36
6#
发表于 2019-3-15 12:36:17 | 只看该作者
2019 春季初级班第二次作业——C08 李婷
一,课前问题的解答
         我的课前问题是读绘本的时候怎样把图文结合起来,听完番茄老师的课,了解了绘本的前世今生,老师在课中提到文字和图画的关系:对称,补充,伸展和增进,对比,兼用。所以我们读绘本的时候可以根据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来做一个整合。
二,解析一本图画书
         我选择的绘本是《小企鹅》,(美)辛西娅•劳伦特 著,(美)克里斯蒂安•鲁滨逊 绘,陈潇潇 译
         这是一本适合婴幼儿的精彩故事,虽然是关于下雪的故事,但是故事还有画面充满暖意。
         打开书本的第一页,是小企鹅生活的小冰岛,有五个小企鹅,还有海鸥,龙虾,小鱼,海象等其他生物,而且数量都在五以内,非常适合小宝宝数量认知的启蒙。
         书的内容:冬天来了,下雪啦,小企鹅要干嘛呢?当然是是要出去玩啦!手套呢?还有配套的围巾呢?袜子呢?还有靴子呢?(每个小企鹅的衣物都是不同的颜色,而且衣物的数量和小企鹅的数量是匹配的,这对小宝宝有颜色的认知和数量配对的启蒙。这几页内容虽然简单,但是有很多小细节,穿手套的时候,可以引导宝宝观察,还有哪个小企鹅还没穿上手套呢?穿围巾的时候,可以引导宝宝找一找,还有哪个小企鹅还没穿上手套呀?穿袜子还有靴子的时候可以引导宝宝想一想,这个穿灰色手套和围巾的小企鹅要穿什么颜色的袜子和靴子呢?)穿好了衣服的小企鹅就可以出去玩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还有一个还没穿好呢。雪下的怎么样了?挺厚的,越来越厚,特别厚。(这一页,每个小企鹅踩在雪地里的深度不一样,越来越深)到了傍晚,要回家了,走进家门,小企鹅开始脱掉,脱掉,全都脱掉!(回到家后脱掉所有的衣物,给人的感觉特别的舒服,无拘无束,我的小孩从外面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脱鞋袜和外套)穿上睡衣,吃点热饼干,再来点喝的,就要睡觉了,盖好被子,望着夜空,进入梦乡(五个小企鹅都睡着了吗?还有一个还没睡呢,每次读到这里我的小孩都要亲亲他,抱抱他,说,快睡吧,小宝贝,爱你哦。就像他每次睡前妈妈和他说的一样。)。    完。

点评

B+ 内容描述多,分析不足,加油  发表于 2019-3-19 19:37
7#
发表于 2019-3-15 14:54:59 | 只看该作者
沈娅兰 C20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1、课前提问:
什么样的书才能叫绘本?
这个问题我的疑惑之前是在图画和文字的比例上。我买的书里有的文字占到了一页纸的30%。我自己在给孩子读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去精简。然后总听其他妈妈说绘本绘本,我就想是不是“绘”占大多数,文字一点点的才是绘本。听了番茄老师的课,真没想到简单的一个绘本其实包含了那么多方面,我的疑惑实在有些狭隘了。


二、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小鸡球球系列》是这两天孩子每天都要求读的书
作者:入山  智
      这个系列它的温暖的颜色,和主人翁可爱的形象在一堆封面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而延伸出一系列的故事这种形式我也很喜欢,小孩子对主人翁的想象和展开也可以更具体,就像是我们家多了一个成员一样。这个系列分1-3岁和3-6岁。两个阶段的故事主题和书名都是一致的,比如讲好朋友,书名就叫《好朋友》,讲捉迷藏,书名就叫《小鸡球球躲猫猫》,非常开门见山。整个系列的配图和选色都是很温馨的视觉感受,文字叙述不多,和图片搭配都是简明直白的对话,小朋友听了也都很容易理解,记起来也不难,基本上通过10个左右的关键词可以把整个故事串出来了。

材料:本系列是油墨纸印刷书,其中增加了少量的折叠部分,增加了趣味性。
封面和封底: 书的封面和封底都是大大的故事主人翁,颜色也都是温暖明亮的黄色为主。
开本:本系列1-3岁是横开本,3-6岁就比较各异了。

其实在现阶段我们家孩子的表现来看,明显对需要动手的书跟更有兴趣一些,我自己其实也一样,哈哈~最近在课里找了很多感兴趣的书,小朋友知道快递是他的书每次都好高兴,还要带到幼儿园去陪他,希望他继续遇上走进他心里的书。

点评

A- 分析要结合书和内容,通常书的形式是为了表达服务的  发表于 2019-3-19 19:38
8#
发表于 2019-3-15 18:2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13刘霏 于 2019-3-15 18:26 编辑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C13刘霏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贴已经发布,第二课的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作业:
1、听了我绝对不吃蕃茄老师的课,首先是老师七八年的亲子阅读史吸引了我,实践出了好多宝贵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以前看绘本只是简单看图片是否美观,原来绘本里隐藏这么多的秘诀,好的绘本插图是可以起到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不是使故事形象直观的简单手段。看绘本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的背景更能体会到作者本人要传达的真谛。都说一千人看哈姆雷特都有一千人的版本,看绘本更是如此,文字不多且有些图画抽象,需要我们细细领悟的。
2、关于分享绘本,我分享的绘本是《我的爸爸是焦尼》,这本是从宝安图书馆借的。陪孩子读完我是潸然泪下,记忆中女儿三岁时我陪着女儿在小区玩,女儿也像书中的狄姆一样告诉她的小伙伴这是我的妈妈,告诉爷爷奶奶这是我的妈妈,那时的我都一心在工作上,都是保姆陪着她长大。
还是回到主题,讲讲这本绘本,作者爱娃艾瑞克松1949年出生于瑞典,1973起致力于图画书创作,其作品全集全获瑞典艾尔莎贝斯寇奖。大学时期主修文学,著有小说和图画书多种,达二十余部。2003年凭《爱就是这样》一书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提名。
      《我的爸爸是焦尼》本书主要内容是一个非常温馨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狄姆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不能经常见到爸爸,绘本中讲述与爸爸生活一天相聚中,遇到热狗店的阿姨,电影院的伯伯,披萨店的邻居,告诉所有人他身边站着就是他爸爸,他为爸爸自豪。绘本的最后爸爸在电车厢里告诉那里的每个人:这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叫狄姆。呈现的一个悲伤的故事确是一个温暖的画面,前面的几幕是那样细腻,美好和充满希望,相信是感动了很多的读者,也给离异的家长作一个榜样性的示范。同时也教会大家如何告别。
      关于封面和封底,采用红色,与作者传递爱的流动一致,鲜明立体。中途中灰蓝色的画面为主色调,衬托故事中无奈,凄美而迷离,站在站台旁等待爸爸的到来,送爸爸远去不舍。爸爸的橙色围巾是整个绘本中一抹亮色,象征父子之间无法割舍的感情,温暖而明媚。绘本中爸爸的形象极其普通,头发凌乱,衣着简单,但通过神态动作又突显出暖暖的爱,更接生活地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画面。
3、绘本历经100多年,那么多的的创作绘本大师诞生市面上优秀的作品,感恩能享受这些精神食粮并陪伴孩子。再次感谢老师分享给大家的内容。

点评

A- 有分析,但更多是感受,作业是希望大家可以从书的结构上去了解作者的表达和用意,还可以继续深入  发表于 2019-3-19 19:40
9#
发表于 2019-3-15 22:33: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赖小莲c03 于 2019-3-17 09:15 编辑

C03赖小莲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次作业,找一本图画书根据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我想要分享的分析的是我和孩子都比较喜欢的一本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
作者  作者是约翰伯宁翰1936年生于英国。12岁进入夏山学校就读,在学校之前他的生活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上过十所学校,总要适应新的环境,也许正如因自度此,才让他有了很敏感的感受力,其实作者不是一个好学生,只有英语才及格,所有不及格。由于艺术也不及格,幸运的是他在20岁的时候自己的画稿带给了伦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被录取了,然后开始了习画,除了和甘伯伯去游河,还有很多经典绘本,还有《宝儿》第一本书赢得了英国格林纳威大奖,甘伯伯游河是第二个格林纳威大奖,还有我国的《外公》也是他的作品。那么约翰伯利汗也是一位大师,获得了1970年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大奖,获得1972年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号角书》杂志讲图画书大奖,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好书推荐,《纽约时报》最佳插画童书奖,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在日本也是很风靡的。
《和甘伯伯去游河》这本书呢,对文字的印刷一看也不一样,页面都是闪亮亮的是金色的,绘本的语言很简练,绘本就是想象力贴马行空行文精雕细琢,甘伯伯画的线条很硬朗 ,画风看起来很随性,但是看起来很浪漫的那种感觉,看图实际线条很有规整自由的涂色和线条。 这本绘本是竖开本,常见的开本,从左到右的动作方向,从早到晚的一个时间,有节奏感,重复到第九次,甘伯伯的船翻了,就造成了故事的一个高潮。 封面和封底平面的船,人物,小动物,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大家很开心,封底是立体的。
图文分析
这本书讲的是规矩和自由,也是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简单的图画书。但是在大家都掉水里了,甘伯伯什么都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还邀请大家去家里喝茶,表现的也很平淡,举重若轻,这是让孩子们遵守规则吗?为什么我违反了约定,却没有受到惩罚呢?我想实际上孩子天生喜欢规则和秩序,但是另一方面呢,会去挑战秩序。故意破坏了秩序,又去建立新的秩序,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也会想破立而不立,破而后立,在破与立之间建立自己的认识和准则。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是关于如何去爱的故事!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是爱可能就是像甘伯伯这样的人,通过这个绘本让我们也知道孩子是遵守规则的那么他们会去破坏规则,再重新思考规则,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规则才有规则的认识。给孩子定规则,他们再破坏,这不是在做坏事,这是在建立新的规则。作为家长的我在看这本绘本也是很受益的。
那么我也是特别喜欢跟孩子来看这本绘本,我家小朋友对于规则意识有点不太有意识,我也是要多谅解孩子的不规矩行为。 非常感谢番茄老师的精彩分享课程,实在是干货满满!   

点评

B 作者的意图和解读似乎并不在一个层面上,作者的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密切关联,有机会读一读夏山学校或者华德福吧  发表于 2019-3-19 19:43
10#
发表于 2019-3-16 00:0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19何小娟 于 2019-3-17 23:23 编辑

非常抱歉!请老师以16楼回复为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6 02:17 , Processed in 0.081968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