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365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组-2017初级班第四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15 18:16: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7初级班
第四课 故事知道怎么办?(5.13) 主讲:米菲

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作业要求:
结合本课内容阐述,文字不少于400字。
提交截止时间:5月26日,23:59分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
发表于 2017-5-19 16:01:28 | 只看该作者
H16张燕鸣phoebe018
5月13日课后作业如下:
听了米菲老师的课后,又是倒抽一口凉气。感觉故事妈妈的课程是一个接一个的“当头棒子”,把自己慢慢敲醒。就像米菲老师说的,家长需要不断成长,把自己的成长辐射给孩子。让我想起最近看的纪录片《镜子》,里面就说到很多职业要持证上岗,但父母不用,而这职业是要做一辈子的,父母要终生学习。这个学习不是被动学习,而是要主动学习。记得原来看过一篇吴晓波的文章,里面就说到他为了跟女儿保持良好的互动,会去学女儿这个年龄阶段感兴趣的事情。反思一下:我会去看海底小纵队吗?会记得超级飞侠里面每个角色的名字吗?如果答案是“否”,那么说明我跟孩子之前有代沟。还有最近耸人听闻的“蓝鲸游戏”,我如何让孩子学会在各种互联网资讯包围的环境中保持理性的思考?如此想来,不免焦虑。唯有像米菲老师所说的“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始终与孩子保持沟通的状态,了解孩子的变化,才是解决之道。
结合第二课的书单,自己算是好好想了下孩子的需求,买了一些桥梁书,如《青蛙和蟾蜍》、《小屁孩日记》,故事幽默好玩,贴近生活,孩子大笑不已。想来如果不是有列书单这个过程,也许还是不停买绘本,没有满足孩子当下的心理状态,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缺失。
上完这一课,告诉自己:慢慢、慢慢放低,细心体会孩子的变化,努力向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努力,帮助孩子成就他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如他所示而非如己所愿。
3#
发表于 2017-5-24 20:36:35 | 只看该作者
H01黄喜勇
第四讲主题:故事知道怎么办?
作业要求: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在听讲座之前,我对第四讲的主题理解是有误的,直到讲座听完之后,才明白“故事不知道怎么办,故事妈妈才知道怎么办”。
    因为自己原来当小学老师,现在又是亲子教育的讲师,所以很多时候家长会问我,孩子出现所谓的问题的时候,给孩子看什么书?家长往往关注的是孩子的问题行为,而没有去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大部分家长也不重视自身的成长,把故事书当做救命稻草一般,总是希望老师能够有魔法,魔法棒一挥,就能给他变出一个品学兼优的乖孩子。因此,阅读的推广,家庭教育的推广,任重而道远啊!
       刚刚跟孩子一起看完《莎莉,离水远一点》。当我们翻开第一页的时候,我们有同样的感觉,就是跟《千万别去当海盗》的画风差不多,翻开细细品读之后,果真两本书有不少相似之处。在看这两本书的时候,都觉得好有戏剧性哦,生活中这种妈妈随处可见啊!
    在《莎莉,离水远一点》里,故事叙述莎莉一家人带着大包小包来到海边。爸爸妈妈忙着放置椅子,拜访食物,莎莉则静静地一个人远望海面,瘦小的背影看看起来孤单寂寞。一边是妈妈的叮咛,还全是否定句,如不要去游泳,不要让新鞋沾到脏东西等等,一边是莎莉天马行空的想象,惊心动魄的奇幻之旅。
    妈妈一个劲的叮咛,一个劲的嘱咐孩子,不要干这个,不要干那个,可是从头到尾都没有来到孩子身边,没有陪伴孩子一起玩。身边很多妈妈何其不是这样啊!自己打着麻将,玩着手机,看着电视,不仅做不到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还美其名曰关心孩子:不要玩这个,不要碰那个,只要孩子不吵不闹,家长就永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某一天,发现孩子不听管教时,才想到要重视孩子的教育,殊不知,这是自己教养方式的偏差所产生的后果。
    故事不知道怎么办,只有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因此,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家长应该对号入座,或许更应该反思的是自己,您有没有全身心陪伴您的孩子呢?有没有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呢?如果孩子有一天出现了所谓的问题行为,那一定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以此共勉!
4#
发表于 2017-5-25 11:00:58 | 只看该作者
H15 程倩
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有人说,世界上很多职业都需要培训上岗,比如教师、建筑师、会计师等等,唯独父母,是不用培训就可即可上岗的。米菲老师给我们上完这堂课,让我深切的体会到,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功利性的选择一些书籍,希望孩子能够通过书中故事改变一些坏毛病和坏习惯,而自己却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比如说:“孩子你要好好看书哦!”自己却拿着手机从来不看书,孩子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吗?
最近跟孩子共读了《妈妈,买绿豆》,作者:曾阳晴,出版社:明天出版社。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贴近生活的故事,画面颜色鲜明,风格轻松欢快,简单的故事透露出妈妈和孩子间浓浓的爱。胖胖的妈妈带着儿子去街上买东西,儿子提出买绿豆,后面又主动提出帮助妈妈熬绿豆汤、冻冰棍、发豆芽。孩子的主动性需求得到了妈妈充分的尊重,并配合孩子一并完成。孩子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到生活中的简单的知识,比如绿豆通过水泡会长大、烫的绿豆沙在冷水中科技快速降温、绿豆沙可以解暑、豆芽如何形成,在这个简单的活动中又体验到收获生活中经验的喜悦。
    跟女儿读完后也是满满的幸福感,她说:“妈妈,我也想吃绿豆沙。”我说:“等天热了我们一起做吧!”女儿仍然不放弃:“我们也来发一个豆芽吧!”,我:“好啊”于是动起手来发一个黑豆,一两天后豆芽漏出一点小芽芽,再过几天,豆芽长长了,女儿兴奋的说:“妈妈,快看,这是我的‘小蝌蚪’!”
用心陪伴是最好的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童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我们家长也需要在看童书的过程学习理解孩子的心理,更好的构建沟通的桥梁!
5#
发表于 2017-5-25 23:24:58 | 只看该作者
H22 龚杭
第四讲主题:故事知道怎么办?
作业要求: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听了米菲老师的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如何从儿童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童书,也理解了孩子为什么会喜欢这些书,甚至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要求念这些书。
随着阅读推广的进行,现在的家长也不吝啬于给孩子买书了,但大多数书都是买回来把字念一遍就算完,很少去深究书后面的东西。我妈妈曾经对着我买的绘本一筹莫展,因为书上没有几个字,她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讲解这些书。甚至有一些书,在大人看来没有任何意义。
最近给孩子读的一本《silly willy》的书,孩子异常喜欢,有点类似于《大卫不可以》。故事很简单,就讲一个孩子不肯老老实实穿衣服,把裤子套头上,鞋子穿手上,帽子戴鼻子上,手套穿脚上,妈妈并没有责备他,只是笑嘻嘻的说“silly willy”。孩子觉得这本书特别好玩,做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挑战一下世俗对她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而无论自己怎样调皮,妈妈都能温柔的爱着自己,则能带给孩子极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所以当孩子也学着willy一样把裤子套在头上的时候,我也尽量学着书中的妈妈那样,只是笑着对她说:“Oh,silly child.”
在这样的亲子阅读中,我和孩子建立了自己的“密码”,心与心也离得更近了。

6#
发表于 2017-5-26 01:34:04 | 只看该作者

H09 余鸿燕 第四次课后作业



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读到法国作家米夏埃尔.埃斯科菲耶写的《那一天,我失去了超能力》,由法国克里斯..贾科莫配画。很喜欢书里活泼的女孩,感觉很对女儿的胃口,于是决定推荐给女儿。
记得那天刚放学,孩子作业不多,于是看课外书看的很悠闲。
《那一天,我失去了超能力》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成长过程中遇见的一些事,她有各种“超能力”,比如:她可以在床靠背上表演空中飞人,可以很快的吃掉自己喜欢的食物,当然不喜欢的食物就未必了。她可以钻墙,可以在天花板上走来走去,在房间隐身(不让妈妈发现),可以跟各类动物和植物说话,可以象小鸟一样飞。只是,在象小鸟一样飞时,却出现了意外。她的超能力不见了,她摔得很疼。可是,神奇的是,妈妈只是抱抱她、安慰下她,她居然不怎么疼了,小女孩由衷的发出感叹:原来妈妈也有神奇的超能力。
在讲述的故事中,文字和图画结合的很完美,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我们俩读后都很开心。
当读到“我最喜欢的超能力是让东西消失。只需要专注一点儿、、、啊呜!不见了!不过,并不是每一次都行的通。”女儿会心的笑了,因为故事中不少的“超能力”是女儿在过去和现在都在做着的事情。故事中的童趣,不需我解释,一目了然!女儿和我都因故事开心而开心。
通读故事,也让女儿和我欣喜,原来我们平常时在玩和做的,也有这么多“超能力”存在的事情。在书中,女儿读到了熟悉和快乐。而我则读到了:孩子们的视角和世界原来可以是这么有趣,换一个角度去欣赏他们,又是多么重要。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米菲老师讲的“故事知道怎么办”,故事来源于生活,可是又比生活更具象,可以贴切的告知我们许多没想到的,或说不出来的情感。所以,带着孩子去书中遨游,孩子陪着你,你陪着孩子,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7#
发表于 2017-5-26 09:59: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H03 邓玉秀  浩哲妈妈
       前几天,儿子回来跟我说:“妈妈,天气都这么热了,你还给我穿长裤,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笑我了。”于是,第二天,按儿子的要求我给他换了短裤。结果,晚上回来,儿子有对我说:“妈妈,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又笑我了。因为今天降温了,我却穿了短裤。”一时间,我不知该怎么跟他解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背景不同,从而导致每个人的三观不同看待事物和处事方式不同,所以不可能迎合所有人的看法。我们要拥有强大的内心,坚持自我。但这个题目太大,我们成人都经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有情绪上的波动,更不要说小朋友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刚好,幼儿园这个月是阅读节,老师要求家长到学校给小朋友讲故事。朋友推荐了《我的名字克里桑丝美美菊花》这本关于自我认同的绘本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美美的小老鼠,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克里桑丝美美,漂亮的小菊花,漂亮得完美无缺。她从来不觉得自己的名字会是个问题。直到有一天,她去了学校。她的朋友们一致认为,怎么有人会用一朵花作为名字呢?怎么可以用一朵花作名字呢?克里桑丝美美开始不喜欢这个名字了。小菊花再美,倘若只能招来别人奇怪的眼光,那又有什么好美的呢?儿子听完这个故事,很伤心!他觉得菊花同学太可怜了,其他小朋友为什么总是取笑她呢?如果没有廷柯老师的解围,菊花同学可能都不想上学了。于是,利用这个机会,我跟他说:“菊花同学的情况和你前几天穿长裤的情况是不是很像?克丽桑丝美美,一个完美的名字,一个有爸爸妈妈浓浓的爱名字。就因为其他小朋友觉得奇怪就不好了么?不是的,名字还是那么完美,是我们的心不确定了。我们要相信爸爸妈妈,相信自己内心的感受,接纳自己的与众不同,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儿子似懂非懂,但我希望他能记住这个故事,慢慢理解妈妈的话,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是能摆正心态,平和接受别人提出的不同观点也勇于坚持自我。
       这世上,有一种压力来自别人的眼光。我们都在别人的眼光里,有意无意地,慢慢改变着自己。但是,并非一切都可以改变,比如长相,比如家庭,比如名字。当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这时候的感觉,就仿佛陷入一种无力进退的困境。幸好,克里桑丝美美得到了廷柯老师的解围,成功逆转。而现实里,属于我们的廷柯老师会不会出现呢?孩子的心灵常常是快乐的,但孩子的心灵也是稚嫩的,非常容易受到伤害。我们一直都说要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其实就是要在他们每个人心里装进一个廷柯老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勇敢地坚持自己,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我就是这样的我。既然不能改变,便不需要改变。自己先接受自己,才可能让别人也接受自己!爱笑的小菊花,永远最美!
8#
发表于 2017-5-26 11:49:33 | 只看该作者
H30+杨微+昱鑫妈
2017届三叶草故事妈妈学院初级班第四课:
5月13日周六 20:00-21:40
第四课 故事知道怎么办?(5.13) 主讲:米菲
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最近工作太忙,经常回家时孩子已经睡着了。没有跟孩子一起看书的时间我就让孩子推荐书给我看。这两天我在看孩子看过的一本书《睛天有时下章鱼》,这是《睛天有时下猪》套书中的一本。矢玉四郎的这套“猪”系列刚出版时在日本掀起了下猪狂潮。真佩服作者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告诉我有一个情节他特别喜欢-所有的哺乳类鱼类的名称都交换了。他说如果这是真的那就太糟糕了。我故意瞪大眼睛看着他说:“哇,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可真是乱套了。”为了快点跟孩子交流这本书。上下班的时间在公车上看完这本书,每次我拿出一本童书都会有人对我行“注目礼”。有些情节让我不自觉的笑出来,有些情节又会引人深思。有一段我跟儿子一起交流了一下。
语言大王说:“以前人类认为语言当中有着一种诅咒的力量,很忌惮语言,但是现在的人类却不把语言当一回事儿。他们老是说一些奉承或是敷衍的话,嘴巴里面不干不净。小孩子也会脱口而出’去死’这样的话,太不像话了.这种难听的话就好像是投在对方心里的一枚炸弹。这种话只能在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才能用。”
哎呀,我打游戏攻击对方的时候,也会叫:“去死!喂,去死去死去死!!!”
     语言王国的大五这时候竖起眉毛,脸变得恐怖起来。“对于把语言不当回事儿的人类来说,语言是无用的。就把语言从人类那里夺走吧。”
“啊?……”我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我跟孩子说:“人类的语言真的很重要。经常对别人讲难听的话别人就会很伤心呢。妈妈体会过那种心情,无法用词来形容那种心痛。”孩子说:“妈,我打游戏时也说过去死,语言大王不会把我的语言收走吧。我们班同学也经常说一些不好听的话,语言大王会惩罚他们吗?”看着孩子一副担心的样子我的心里已经笑翻,努力保持平静的表情回答他:“那我们就从今天开始改变,我们互相监督,遇到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不要互相指责。尊重语言,这样语言大王就不会把语言收走了。”又交流了一些我们各自喜欢的细节孩子才睡觉。
     经常听到有些人说孩子不听话,老是把衣服弄脏、不写作业、打游戏……看看我们给孩子们贴了多少的标签啊。大人越禁止的事情孩子越要去干,为什么?听了米菲老师的课就知道是我们对孩子说的“不”字太多了。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孩子,用另一种方式对孩子说“不”。放下所谓的爸妈身断,当你以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你一定会成为孩子的朋友。阿甲老师说的对,看童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跟孩子的交流一直在继续。故事不知道怎么办,只有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一本书不同的人看了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多多的跟孩子交流讨论一定会碰撞出不可思议的火花!其实在孩子的眼中我们又何尝不是“有问题的大人”呢。
9#
发表于 2017-5-26 13:28:42 | 只看该作者
H12+余合群+带鱼妈妈
我就是那粒米
----《盘中餐》读后感
“我是一粒米,来自田野里。六月种,十月收,吸阳光,喝汗滴,我的成长不容易,请你珍惜每粒米”,这是女儿最近在幼儿园新学的一首诗歌,我尤为喜欢她朗读这首诗,因为我是一个个地道的农民家的孩子,不,也许我就是一个从骨子到血液的正宗农民,没错,我是农民我骄傲,因为我的童年有着谁都不及的乐趣和美妙。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挖泥鳅,无所不能,无所不做。怎样在十分钟让牛吃饱,怎么样在地里挖红薯和花生不被大人发现,怎样在大家热火朝天收割稻谷时你还能在田里睡上一觉。。。。。我的妙招,你想知道吗?忘不了头发被煤油灯燃烧时散发的香味、忘不了爬树偷桃子被吓得掉在荆棘中不顾疼痛就立马跑的机灵,忘不了炎炎夏日的夜晚睡在楼顶听妈妈的讲故事……..种种忘不了的美好。期待重温,也期望把这种美好传给我的下一辈。就这样我的心里一直驻着乡村情结,任由一本一本好的书籍将它融化。
就是缘于这种情节才有了它-《盘中餐》的出现,给我和我的家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说来也巧,我老公作为家长去年为了给三叶草的孩子们讲故事,特别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制作了《米先生的故事》PPT。当这本《盘中餐》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第一反应是,啊,这么巧,共鸣。一页一页地翻看,我发现了绘者的用心,我走进了绘本,我走进了童年,我们重拾了那苦难之后见美好的无以伦比的温馨回忆。同时我们祖祖辈辈都面朝黄土背朝天,这种弘扬节约精神的书籍义不容辞要告诉下一代。
原以为它只是一本“追寻一粒米的生命之旅,体味悠久的农耕文化的科普书籍。可没想到作者把我童年的珍贵照片再现啦!插画中的土灶不就是我儿时的厨房吗,那块腊肉的香味我依稀记得;插画中的房子不就是我屋前的人家吗?我好像听到他们家又在责骂她儿子把裤子挂破啦;里面耕田的牛不就是我儿时放的那头吗,被它踢了一脚的疼痛感觉还有呢……….
带鱼奶奶不识字,我开玩笑说:“妈,你看你干活时的照片帮你冲印出来啦!这是你在厨房浸泡种子的时候,这是‘刘养生’家的那块田,这是爸带着狗去放水的时候。”带鱼奶奶面色惊异地看了看,将信将疑地说:”哦,还真是,你们什么时候拍的照片啊!”对于我们这种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这一幕幕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也许城里人看着新鲜,浪漫,觉得空气真棒,但水稻的育种、插秧、施肥、收割、晾晒、碾米的过程,只有我们经历过才知是多么的艰辛,每年暑假我们都会在田间热得中暑;晚上为了能给田里放上水,我妈妈好几晚都只能在田埂上过夜,好不容易一袋袋稻谷搬到了道场刚摊开准备晾晒时天气骤变,我们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又得一袋袋装起,扛进屋里。。。。。。。
为了让孩子真的体会到农民生活的不易,我们家对这本书连读三日,每次读都有新发现,当读作者于虹呈时,女儿就会说:妈妈,作者不是你吗?你再读一遍“余合群”,第二天她发现了云朵的秘密,现在她认识了每一个农具的用法,星期天我们体验了做“米粑”的艰辛,也品尝了米粑的美味,我们还制作了收晒两种不同的谷耙,并演示了怎么用镰刀割稻谷,怎么用谷耙翻晒稻谷。她说:封皮后面的一碗米倒过来是个人,只是他没有眼睛和嘴巴,好吧,这就是一本书带给我们的乐趣,而且精彩还在继续。。。。。
10#
发表于 2017-5-26 13:50:46 | 只看该作者
H19周庆  庆儿
第四讲主题:故事知道怎么办?
作业要求: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自从宝贝幼儿园发给宝贝两条蚕宝宝,让孩子们带回家养蚕宝宝,并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宝贝就爱上了《好饿的毛毛虫》这本绘本,每晚睡前必读,周末午睡前必读。现在《好饿的毛毛虫》换作宝贝读给我听了,读到毛毛虫肚子饿的句子宝贝夸张的摸着肚子说“”可他还是好饿“”,每次读完之后,宝贝都笑的很开心,很满足。可是我们养的蚕宝宝吐丝了,过了半个月后又变成飞蛾,最后飞蛾也死了,因为是两只蚕爸爸,所以也没有蚕蛋,但宝贝对蚕丝的喜爱不亚于对蚕宝宝的喜爱,蚕丝她也收藏起来了。其实我从小到打最怕这种软体的小动物了,宝贝带两条蚕宝宝回家,我是很不能接受的,但是宝贝跟我说“”妈妈,你是个胆小鬼,蚕宝宝很可爱的,你不要用手碰他,老师说换桑叶的时候要用一根牙签碰一下他,他就能爬到牙签上来了,还有桑叶要擦干,不然蚕宝宝会拉肚子,还有每天要清理蚕宝宝的便便哦“”,我也不好说什么了,就只能带着宝贝去摘桑叶了,蚕宝宝吃桑叶的时候我跟宝贝就蹲在地上一直看,觉得好神奇,好可爱,渐渐地也觉得没那么可怕了。蚕宝宝吃饱了宝贝还会趴着对蚕宝宝说“”“小乖乖,你快吃啊,我的小乖乖,你怎么这么可爱呢?”这画面太有爱了,我们大人在表达爱的时候可能会很含蓄,比如说我们对自己的爸妈是很难说出一句“”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但是孩子会很自然的说出来,包括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毫不吝啬。宝贝一直嚷嚷着让我们给她买一只猫或一只狗,我一直没答应,因为都是上班一族,没办法对狗狗和猫照顾到位,而我也很怕狗。但是宝贝突然有一天跟我说:“妈妈,你不给我养一只狗或一只猫,没关系,我的老师告诉我,我们可以去小区喂流浪猫,妈妈,今天我们吃过晚饭去找流浪猫好吗?我们给她们带点东西吃,我可喜欢猫和狗了。只可惜我现在太小了,还不能养,妈妈是不是我长大了,自己住自己的房子就能养猫或是狗了吗?可是我不想长大,我不想跟你和爸爸分开”。而我们只能抱着她说,现在快快乐乐健健康康成长就好了。与其说孩子要学习,不如说是父母要跟着孩子一起学习,父母不断地栽培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读绘本也是如此,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有读过什么绘本,现在能跟着孩子一起读,重拾童年时光就是一件很美妙的时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5 14:05 , Processed in 0.068049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