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7250|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K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2-25 20:47: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楚翔妈 于 2019-2-26 07:30 编辑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K组,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李迪老师的《童年与阅读-----儿童阅读新三观》作业贴已经发布,
第一课的作业
1、试着回答自己在课前提出的问题,看看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
2、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你会怎么做?
要求:字数不低于400字,第一行写自己的学号+名字本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是3月324:00,请各位同学尽快完成。
推荐
发表于 2019-2-27 10:52:36 | 只看该作者
K18陆莉芽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
一、课前2个问题,都有了答案:
1.什么是儿童阅读新三观?李迪老师开篇就讲了儿童阅读新三观是基于现代家庭而言的儿童观、阅读观、与价值观。
2.儿童阅读是读的越多越好吗?李迪老师在讲到关于阅读中存在的几个观念中,就有讲到阅读贵在吸收,不在多。我有孩子后也很喜欢买书,但是我自身的看书习惯却不是那么好,偶尔想起来看一会,所以孩子日常生活中只有睡前会主动要求看书,其他时间主动看书的时间还是不多的。我感觉这跟我们大人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没有做好表率的作用。
二、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我会怎么做?这个点是整个讲课中最吸引我也是对我最有感触的一个部分。从孩子出生我就接触新教育,跟着很多新教育的大咖我也学了不少关于然后看待孩子,如果认识孩子各个阶段成长的规律,如何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建构各项能力等,但唯独我没有意识到的就是家庭的文化,每个家都不一样,这其中最能体现一个家的特征的应该就是家庭文化吧。你想要营造一个什么样氛围的家庭,有爱的?温暖的?还是。。。。所以我被触动了,我希望我的家是温暖的,有爱的,是每个人心中最安全可靠的避风港。但是这种氛围是需要我们一家人一起创建的,李迪老师讲到的关于我们的数这样的一个全家动员的活动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定期或不定期的一家人一起做一件事情,增进家人间的互动和链接,这才是高质量陪伴的有效载体。现在我们一家人会根据孩子当下的需要一起看一部电影,比如孩子有段时间对人猿泰山很好奇,于是我们一起看了关于人猿泰山的迪斯尼电影;我们睡前听到爸爸说好累呀,我们就互相给对方按摩10分钟;这样的时间虽然不长,却显得十分珍贵,相信都是我们家人记忆中最美好的部分。接下来我觉得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内容,一起参与到更多的活动中,让我们的家庭文化更饱满更多彩,比如也种一颗属于我们的树,比如周末登山日,比如周二晚运动日等等。。。
                                       

点评

发表于 2019-3-10 00:58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9-2-27 14:0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engjunfirst 于 2019-2-27 14:05 编辑

K16郑俊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1.        我提出的主要是两个问题
a.2岁宝宝读绘本的意义是什么?读不完一本书是不是没有意义?
通过听李迪老师的课,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亲子阅读这个行为,书不是重点,眼前的宝宝才是。所以,我快速地想讲完一个故事,是不恰当的,因为我关注的是故事有没有讲完,而不是宝宝有没有能内化和吸收故事的内容、精神和意义。这个时期,我宝宝的反应可能是靠语言来表达,“光溜溜没有穿衣服”,“爸爸带我去挖土”,即使是和书上的内容不一致,这也许是书本唤醒了他对亲子陪伴的某段回忆,产生了情感共鸣,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b. 宝宝喜欢反复读同一本书,是配合读?还是推荐其他的书?
这个现象说明宝宝想要重复唤醒他已知的那部分知识和经验,通过重温,他似乎又一次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书中的人物、事件,重复阅读可以提高阅读质量,相反,一味求量,忽视吸收,效果适得其反。所以,一方面我是会尊重宝宝的选书,我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示范宝宝,“看,妈妈看的这本书真有意思”,所以宝宝也容易被吸引过来,看“妈妈的书”。
2.        家庭文化的建立
我们是四口之家,白天主要是爷爷照顾宝宝的生活,晚上和周末则是由我和先生轮流或者一起陪伴宝宝。
听完李迪老师分享的全家出动,种下“黎明树”的经历,说到希望以后即使没有爸爸和妈妈,这棵树也如同一位亲人,陪伴孩子们的那段,差点落泪。
我的先生是独生子,从小觉得特别孤单,他对于孩子的出生是特别欢迎的,从现在的陪伴来看,也是很重视亲子陪伴的,并且还希望给宝宝另一个兄弟姐妹来陪伴。孩子是什么?有人说,是我们离开世界之前,跟这个世界的唯一的一个联系。我至少现在是认同这个观念的。我是谁,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给宝宝做一个什么样的示范,当我弥留之际,对这个世界唯一的依恋应该就是眼前的孩子,会庆幸的是孩子和我们一起感受到了幸福和成长。
综合所有家庭和工作的因素,现在我比较满意我和老公的分工。
第一个方面是家务分担。我和老公虽然都是上班族,但是必须双方都付出努力,做饭、带娃都是我们俩要承担的,而宝宝也已经习惯爸爸妈妈都是要做家务的、爸爸也可以陪他入睡。
第二个是工作的权利。即使做了妈妈,我依然可以享受工作的权利,在我工作的时间,白天是老人陪伴,出差之日,就是老公陪娃,在宝宝的认知里,妈妈要上班,妈妈喜欢自己的工作,爸爸也要工作,我们都享受自己的工作。
第三个是尊老爱幼,即使家里有一位老人,我们也是尽量不要操作家务,只要自己在家,带娃的任务都是我和老公承担,给足老人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在宝宝的认知里,“爷爷散步去”,“爷爷看电视”,老人是需要休息的,每一个人都是需要休息的。
第四个也是我想继续努力的,亲子阅读。我家集中亲子阅读的时间是睡前,宝宝会说,“妈妈看书”,“宝宝要看书”,虽然他可能不会明白我此刻的用意,享受的只是最直观的感觉,坐妈妈身上有妈妈温暖的怀抱,打开书本有一阵书香,妈妈奇怪的语调和表情很好笑。孩子的天真、纯洁,真的让我喜欢上了这项活动。希望能从三叶草故事家族汲取更多的营养,让自己成长,做好宝宝的榜样。

点评

发表于 2019-3-10 01:00
4#
发表于 2019-2-27 15:44:31 | 只看该作者
K07 白瑕

2019-02-26

作业1:

      我的问题有3个,问及了家庭亲子阅读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在李迪老师的答疑环节中都找到了答案。比如:关于无字书如何来讲——如果让孩子自己来主讲偏离了作者的写作主题怎么办,家长是否应该纠正?

      亲子阅读是基于爱和了解的高质量陪伴活动,到底要不要指着文字读、要不要带着表演去读、是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讲,都取决于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方式。  

      李迪老师更鼓励我们讲出有自己个性的故事,因为亲子共读的美好在于和孩子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彼此之间的影响、沟通、交流远远大于书籍本身。鼓励我们不怕讲错,更不应该担心讲不好,是阅读这个行为才让书籍有了意义。当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悟讲出来的时候,书才变成我们自己的书。  

作业2:

      如何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其实是个特别大的话题。家庭的价值观念,家庭的行为模式,家庭成员的学习与成长背景等,都值得深入了解和分析,都需要反复沟通和分享。就我个人而言,我能做到(努力做)的有——

      1 身体力行成为终身的阅读者、学习者,这样才能成长在孩子前面,有能力引领孩子,起到示范性的榜样人物,并且努力影响孩子爸爸

      2 和孩子爸爸认真交流,制作我们的童年影册,借以提醒自己和对方我们的成长环境的不同,更好的理解对方

      3 制定一个亲密日,制定一个太空舱日。亲密日,我们相约一起讲述最近时间出现的情绪、工作等问题,分享分担。太空舱日,给双方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让对方去处理自己的问题,安抚自己,对话自己

      4 追求仪式感,再每一个特别特殊的日子,精心准备食物和礼物,让感恩、信任、尊重、理解成为我们的相处关键词

点评

发表于 2019-3-10 01:01
5#
发表于 2019-2-27 16:15:19 | 只看该作者
K21龚玲
1、        课前问题的答案
(1)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亲子共读合适?通过学习认识到,越早开始亲子共读越好,对孩子的感官刺激以及亲子关系都有非常好的帮助。当孩子还小的时候,通过绘本和孩子建立链接,从家长一边读一边指给孩子看,到孩子读妈妈指认,再到妈妈读孩子指认,一步步能看到孩子的成长与变化,不需要太着急,也不需要刻意,坚持下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2)        孩子总喜欢看其中几本书,有些书不感兴趣,怎么办?通过学习明确了,书本阅读重在吸收了多少,而不是读了多少。就像吃饭一样,吃了很多不吸收,也没有营养,如果孩子喜欢其中的几本书,就这几本书和孩子开展更多的延伸活动,讨论情节,更换结局都是很好的方式,其他书慢慢引导,重在阅读的过程。
2、        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你会怎么做?
在这一方面自己做得不足,听了李迪老师对家庭文化的分享很感动,做为80后独生子女,少了一些分享和思考,认为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现在有了两个孩子,积极温馨的家庭氛围很重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互相支持,懂得谦让和友爱,爱家爱家人,让家成为心灵的港湾,不畏惧外面的风雨,做为家长,还有需要地方可以加强:
1、像《维珍的新家》一样,孩子的到来,让我们开始改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了孩子,家长们要自律,做好榜样和示范,给孩子爱和包容;
2、让生活充满仪式感,每年,家人的生日都要好好的庆祝,值得纪念的日子都要和家人们精心准备,照新年全家福;每月,每个传统节日要聚在一起;每周,固定的休闲时光,不同的休闲内容;每日,固定的亲子时光,运动阅读,睡前交流,这些活动可能只是一餐饭,一幅画,一件小礼物,但是能让爱的能量在家庭里流动起来;
3、准备孩子们的成长相册,手机电脑里保存了太多的照片,但是都没有打印或者采取更好的方式保存,一旦丢失就是很大的损失,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当孩子长大时,翻到幼年的照片,看到家人的关爱,体会温馨,也许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是强大的精神支撑;
4、多带孩子参加不同社区的活动,参加公益志愿者活动虽然往返的时间会稍微长一点,但是多带孩子见识不同的人群,了解不同的活动,对孩子对家长都是很好的体验。

点评

发表于 2019-3-10 01:01
6#
发表于 2019-2-27 16:17:01 | 只看该作者
陆小绵 发表于 2019-2-27 10:52
K18陆莉芽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
一、课前2个问题,都有了答案:
1.什么是儿童阅读新三观?李迪 ...

看了你的分享,觉得很有感触,我自己也学习了很多的儿童教育知识,包括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知识,但是对于家庭文化却没有关注,后面的学习一起加油。
7#
发表于 2019-2-27 16:18:28 | 只看该作者
zhengjunfirst 发表于 2019-2-27 14:00
K16郑俊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1.        我提出的主要是两个问题
a.2岁宝宝读绘本的意义是什么 ...

第二次听李迪老师讲家庭树的故事,我还是感动流泪,共勉。
8#
发表于 2019-2-27 16:19:35 | 只看该作者

我之前对家庭文化的关注也很少,你的行动计划给了我很大启发,一起努力~
9#
发表于 2019-2-27 21:32:2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作业


K02温美程

1、  试着回答自己在课前提出的问题,看看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

当时记得是问了两个问题的,只记得一个了哈哈。这个问题就是:如何配合孩子的发展特质,系统性地规划阅读(书目)?


首先复习下课程收获吧,老师从全人类的大角度介绍了儿童观的发展历史,原来人类关爱动物都比关注儿童要早,这个真的有点意味深长。儿童文学的发展在我看来还是很早的,应该说是比我想象地要早。

然后是儿童在家庭地位的变化,我们从公共空间逐渐回归到家庭,以儿童为中心。

从儿童的角度,家庭就是孩子第一个港湾,也是永远的港湾。所以家庭氛围如何,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


老师的分享中讲到的,屯书、一遍又一遍地讲同一本书、无字书如何讲、阅读时着急翻书等,真的是个个都是头大的事儿呀,现在对于孩子着急翻书这个学到了一招。不过屯书,这个真的是欲罢不能。

(画了一个简单的笔记,有点手生了@&@)


对于上述问题,有一点启发,但是还不能完全有答案,可能之后会有更详细的分享,期待后边的课程。


2、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你会怎么做?

家庭文化这个词听过,但对于我这个生长在一个很内敛含蓄的家庭的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

好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接触了绘本(只恨还不够早),绘本真的让我思考和悟到了很多。


比如爱,借着绘本,把我的爱很直接地表达给了孩子,现在孩子也可以很直接地表达他们的爱。

比如家庭相册,每年都会打印出好多照片,时不时就和孩子们一起回忆小时候。

比如家务分工,玩具归位、帮忙洗碗洗小衣服等等,其实初衷只是为了分工而已,当时还没有联系到家庭文化这个事儿上。

比如睡前阅读这个习惯的建立,像是一种仪式了。


听完课后才发现,对于“家庭”,原来还是有很多可以一块做一块玩的事情。

接下来就跟孩子们一起玩下家庭族谱,以及“等你有了孩子,你想给孩子的第一件礼物是什么?”——这个灵感来自于今天下午姐姐在想象她有了孩子以后让我给讲故事的情景。




点评

A+定制书单的课在中级班,加油!  发表于 2019-3-10 01:05
思维导图画得真好!  发表于 2019-3-2 14:01
10#
发表于 2019-2-27 23:4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米群 于 2019-3-1 00:26 编辑

K12米群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
1、我问的问题是,孩子看绘本,只爱看字,不爱看图怎么办?
听完李迪老师的课,我发现其实孩子能从字里面理解出意思,想象出画面也非常棒!7岁的孩子,已经能认识不少的字了,他能看懂字面意思,能逐渐去理解和体会不同词语的所形容出来的事物,这其实对于他语言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不必非纠结于让他主动去看绘本里的画。如果他有兴趣,那么可以引导多看一点,如果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可以试着去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画,背后的寓意是什么,通过这些引起他的兴趣,去关注绘本里的画。

2、建立家庭文化:
每天固定时间阅读,各一个角落,互不打扰。
由孩子来记录每周家庭里发生的事情,并且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作出点评。
家里的事情不应该完全由父母来做决定,孩子是可以多参与一些意见的。以前,父母总是忽略孩子的想法,总是自以为生活经验丰富,替孩子做了无数的决定,其实,这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去跟孩子谈心,不去探究他的内心,不注重他的感受,不听取他的意见,这样的家庭,孩子会不会开心呢?
如果我们在很多事情上可以听取孩子的意见,尤其是关于他自己的事情,并且在他做决定的过程中,适当对孩子加以引导,让他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分析利弊,学会做取舍,从而渐渐地,考虑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全面,这不就是孩子心智成熟的表现吗?

点评

发表于 2019-3-10 01: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6 23:16 , Processed in 0.078354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