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E11酷鱼Tania 于 2019-5-21 00:01 编辑
A10 Tania Magdalena 从家庭走向班级的故事会实习总结 2018年故事妈妈成长学院中级班
实习情况具体如下: 1. 完成课程制定书籍的故事会; 2. 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除去了期间的国家法定假期,在我实习的3-6岁混龄班级中,坚持每周二的一场绘本课(故事会); 3. 由于实习工作的时间安排和课程安排,暂时未开展社区故事会; 4. 完成了每节主题课程课程要求的作业以及大咖故事会观摩; 5. 具体的故事会明细见文章最后的表格清单; 实习期收获总结如下: 1. 每一场故事会都考验主讲人的通识文化水平,所以作为阅读推广人,自身的学习和进步是十分必要的; 2. 每一场故事会都要求个人或团队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每一场故事会都需要从选主题-选书-流程设计-延伸活动-物质准备-备选方案来支撑一场故事会的展开,才能更从容地面对孩子的反应和提问以及各种突发的状况; 3. 作为故事会的主持人,控场能力是需要不断提升的能力,并且需要一定的幽默感,在我的经验中,预先和孩子制定好需要提问或发表意见时先安静地举手是一个很有帮助的做法,另外,在大咖故事会的观摩过程中,前辈的幽默感是我十分青睐和学习的动力,这也是未来我尝试社区故事会上所需要的技能; 4. 正对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因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前提下,可以更准确地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兴趣,选取恰当书,在讲述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欢声笑语和热切的目光。同时在每日的观察中,能逐渐看到孩子们对阅读兴趣的提升,体现在更多的独立阅读和小团体分享式阅读,以及二人阅读时由其中一位孩子主动讲述故事等。并且通过绘本延伸出来的工作孩子们也很喜欢操作,在反复操作中加深了他们对绘本的理解和乐趣; 5. 多次的阅读同一本绘本,对引入戏剧的互动是很有帮助的前提,在《来信了》这本书中,除了在绘本课的时间和孩子们分享过,也在午餐的等待时间分享过,在最后的绘本剧呈现上,每一位孩子都能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加强了我对展开更多绘本剧活动的信心; 6. 在每一次课程上,从老师和同学的分享中,都能收获特别多有趣的书单; 7. 结合了蒙特梭利教学与绘本推广以及故事会设计的共通之处,包括了:对成人的要求、主题教学、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主题拓展与科学文化的关系、养成孩子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五大点,详情可见我的毕业论文内容; 8. 需要加强自己对书籍的理解; 9. 需要加强对主题发展和主体发展的设计思路的理解和应用; 10.作为故事推广人,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知识和方法要学习,而最需要的就是去到社会中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 11.在与孩子共读的过程中,笑声和因好奇闪闪发光的眼神,是我收获到的最美好的礼物; 备注: 1. 上述表格中打斜杠字体的书籍为三叶草中级班作业制定的绘本故事会; 2. 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为止,我的故事会全数都在我实习的蒙特梭利3-6岁的Casa班级进行,班级人数也从6人逐渐增加到25人; 3. 部分重复的书籍有些是应孩子的需求选择的,有一些是根据主体思路设计的单本多方面讲述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