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差距_w3Hv1 于 2019-3-20 15:02 编辑
I08 李方敏
第二课
《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怎样的绘本对于孩子是好绘本?
回答总结如下:首先好的绘本能带给孩子很多有益的东西,也能让孩子养成喜欢看书、喜欢求知的良好习惯。主题单纯,但不单调。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的进展,产生兴趣并且有认同感。角色贴近孩子,让孩子在其中能找到自己的相似之处,更加能够理解故事体会角色。图文结合,图画为主。让更多的图画传达给孩子广阔的想象力。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有乐趣的书,好玩的书,符合孩子发育阶段和敏感阶段的书,比如布书,洞洞书,立体书,有声书等。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爱心树》
这是一本让我曾经感动到落泪的书,用心拿来分析分享,虽然它没有太多绚丽的色彩来填充,但是它却把最朴实的爱描绘在其中,简单却深沉。
《爱心树》
共三十页,竖开本,720毫米*930毫米
字数五千字一:书封 正面:充满生机的绿色,配以红色的腰封,颜色反差大,吸引眼球 背面: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简介及作品集 二:腰封 正面:本书推荐的理由及可以达到的期望:(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入选美国教育部评选的百部教师和孩子喜欢的书) 背面:儿童文学家彭懿写的推荐词及儿童阅读推广人写的推荐词。本书绘画风格简洁,但不会让人产生空而无物的感觉。这本简单绘本就像是一首朴实的歌,讲述了一段深沉的爱,一直无私的给予与奉献。 三:封面 绿色的封面,封面上一棵粗壮的树,一个红红的苹果正从树枝上落下来,一个小男孩站在树下,双手准备接苹果。树和小男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红的苹果很诱人。在粗壮的树干上写着本书的名字: The Giving Tree(爱心树)。 四:衬页 白色的衬页明显的几个英文单词,爱心树。“Giving”意为:给予,将你的时间、你积极的想法、你的善心和你所能拿得出的所有东西慷慨地带给周围。这就是一棵树的含义,将自己所有能拿得出的所有东西慷慨地给这个树下的小男孩。后面一页中间在原文书籍中间增加了中文译爱心树。 五、内页及内容分析 黑白相间,白底黑色勾勒式画风大开本展现,翻开一页书,画占据两页。大树在树枝砍下来之前都是占据左右两页,展现大树的魁梧与茂盛。 在小男孩出现后,大树展现在左右两页,枝干的另一边留给了小男孩,要么是男孩欢快的身影,要么是他在大树这里获得快乐的体现,爬树脱掉的鞋子、吃树上苹果扔下的核。 小男孩儿爱这棵树,然后男孩和树就成了形影不离,小男孩和树在一边亲密无间。 男孩慢慢长大,他越来越少来看大树了,大树常常感到孤寂,这一页和前面的大树与孩子的亲密无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大树孤零零的,右边留白位置很大,在视觉上也能够体会到那种独单的落寞。树干上明显的刻着两个爱心,也诉说了大树对孩子的思念。 孩子长大了,他开始变得有欲望有需求,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请求大树的帮助,对于孩子的请求与大树之间的对话,描写的文字开始多起来,也能够表现出孩子欲望的膨胀和大树对他的担心与爱,大树的唠叨是对孩子爱的表现 而大树对于孩子对他所做的索取,他只体会到了快乐。大树很快乐,这个快乐却是越来越空洞,最后大树只剩下了一个树墩,一无所有。 绘本的最后,孩子也到了无欲无求的年纪,他也只想找个依靠,一个心里的陪伴,大树也是同样的期望,最后大树很快乐。 五、感想 这本故事带给了我温暖而又忧伤的感觉,更是情切的熟悉的感觉。我们就像是那个渐渐长大的小男孩,而这颗树是我们的父母。那个男孩从孩童直到耄耋之年,书中都称他男孩儿,就像是我们,妈妈经常对我说,你长得再大就算是变老,在我的眼里,你也依然是小孩。(写到这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很想念我的父母)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的父母就一直在给予,不求回报,倾尽所有,而我们在把这些作为理所应当,顺其自然,经常对着父母长辈,发牢骚,发泄怨气。和父母意见不合而争吵,甚至离家出走。而时至现在的而立之年才有些活明白了,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下一代,真正的明白了做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辛苦这句话。我们也成为了那颗给予的强大的树,为了我们的孩子遮风挡雨献出硕果累累,不惜牺牲自己。 爱是光,被爱是热。光是无私的,它只管自己发散光芒,照射到每一个角落;热是种体会,是种感受,当我们感受到光的照耀带来的温暖带来的富足时,我们会知道光的伟大会从而学着感恩。 D:\新建 DOC 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