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ong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E组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9-3-17 19:15:21 | 只看该作者

201901E07陈小玲
解读绘本《我们的树》 文【美】伊夫·邦廷 图【美】泰德·瑞德 柯倩华 译 这本书是精装的16开本,用的是胶版纸材料。从书的封面与封底是连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开始,整本书都采用了跨页的设计。
一个像篮球那么大的月亮挂在树梢间,天空布满了星星,树林躲在宝蓝色的天幕下,我们可以看到有小鸟,松鼠,鼹鼠,浣熊,鼬鼠,小鹿,以及一家人满脸笑容地站在一棵树前面的温馨画面。那我们一定好奇“我们”和这棵树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
接下来是环衬,淡淡的绿色,是树的颜色,表明了是与树有关的故事。再往后翻,这里的扉页便开始讲故事了。从房子里透着光的窗户上可以看到圣诞树,门上还拴着一个圣诞花环,房檐边上全用彩灯装饰着,可以想到是圣诞节的日子,一家人正准备开车外去。“每年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书中的文字起到了启示的作用,这就表明是平安夜这一天。当看到他们一家人坐上车子,全挤进前座,让人感到一家人相亲相爱的画面。“开往一个又暗又安静的地方。”他们要去哪里呢?这里体现了翻页的艺术,往后翻,原来是来到了一片安静幽暗的森林,和之前热闹灯亮的城市街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看到他们一家人下车后,爸爸往车后箱搬箱子,打着手电筒在前面带头,妈妈牵着妹妹,哥哥抱着毯子走在后面,体现出爸爸和哥哥爱护妈妈妹妹,很有爱的一家人。终于他们找到了目的地——一棵树。一家人围着这棵树,像是和老朋友相聚一样,充满了喜悦之情。这时,一个特写大镜头——猫头鹰出现了,它的叫声,更加显示着森林里的安静,他们一家人完全沉浸在与树相聚的时光里,非常的温情的画面。他们接下来会做些什么呢?原来他们把带来的爆玉米花串,系着绳子的苹果和橘子,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做好的蜂蜜小米葵花子球挂在树上,把带壳的坚果、面包屑和苹果块撒在树上,留给那些爬不高的小动物。这里震憾了我,试想你是否愿意在冻得连呼吸都会疼的夜里,开车和带着孩子们亲自做了几个星期的美食去装饰那棵“我们的树”?孩子们因为天气太冷了,仍乐意戴着不方便的手套去把美食挂上“我们的树”?这一家人把这棵“我们的树”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善待,它将与孩子一起逐年长大。再往后看,一家人在树下分享妈妈带来的一壹热巧克力,孩子们还唱歌给“我们的树”和动物们听。故事的最后是哥哥想像动物们和“我们的树”一起乐享圣诞节的情景,在孩子的心里,由此建立起一颗善良、快乐给予以及关爱他人,热爱自然,爱护动物浓浓的爱心!

点评

B 绝大部分是内容介绍,而没有分析  发表于 2019-3-19 22:35
12#
发表于 2019-3-17 19:57: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01901E01梅霞 于 2019-3-17 22:36 编辑

201901E01郭梅霞
课前问的两个问题:1、图画书就是绘本吗?2、如何选择好的绘本?
1、学完后我才了解到图画书包含的内容很多,并不仅仅单指绘本。。。
2、对于有一定阅读功底的老师和家长来说,好的绘本确实是有选择标准的。而对于零经验的,能吸引孩子的就算是好的绘本,也可从获奖、故事内容、寓意,图文、出版社等方面去挑选。

于我而言第二课内容丰富,重温后整理如下,便于以后自己再翻看。
一、先来了解什么是阅读和阅读素养
1、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2、 阅读素养包含: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2) 能够从各种文章中建构意义
3) 能从阅读中学习
4) 参与学校及生活中阅读群体的活动
5) 在阅读中获得乐趣
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这本书中讲到,“如果没有听过故事,我们将很难进入自行阅读的阶段……所以,为孩子读故事正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位真正读者的必经过程……绘本是阅读新鲜人进入文学世界最自然的一个渠道。”——艾登·钱伯斯

了解了以上内容,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爱阅读?其实是他们的父母不重视阅读,父母本身可能就是从小没有听过故事,没看过图画书,那他们就不会为孩子去读故事,这样导致错过了最佳阅读期啊,待到孩子上了小学甚至是更大一些就较难建立自主阅读能力。但阅读能力还是可以培养的。

二、图画书阅读如何开展
图画书的欣赏,是儿童在早期阅读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的资源和手段,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系统而存在的一种儿童文学的形式。
图画书的阅读价值,体现在图和文的结合,营造出一个奇妙的故事世界。
优秀的图画书,保留和反映了本真自然的生命的感觉和异趣,以一种贴进儿童读者的图画语言,表现了个性化的视觉艺术,以一个从封面到封底的统一的完整的故事的体现的作品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图画书是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一个汇合点。
为亲子对话提供了现成的平台。

三、什么是图画书
1、从狭义、广义来说明了什么是图画书。
蕃茄老师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来讲解什么是图画书,这是一本简短的图画书,课后把这本书翻出来再阅读,又有不同的体会。
四、源起和发展
1658年,起源于西方,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世界图绘》,被公认为是欧洲最早的带插画的儿童书。
……直到
2000年,凯蒂·库皮尔和安托尼·洛夏尔作品《我看见的世界》是当时图画书推崇视觉语言潮流中的一部标志性作品。
图画书不再受开本大小、材料,风格,技艺工艺的限制,整体视觉层面,版本设计。字体设计和制作技术都达到纯熟和精良。
(由于时间关系,不再详细列出各发展时期...)

五、图画书的结构
材料不同、封面、封底、衬页、边框、内页

六、图文间的互相作用、关系、功能
1、作用:从内容上、形式上、时空上、叙事上、语义上各有不同,
2、关系:对称、补充、伸展或增进、对比、兼用
3、三种功能
区分功能:区分(文字充当多图版面上的造型载体)、
启示功能(文字帮助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图画)
补充功能(文字以“填补空白”“消除模糊”的方式对图画进行补充)

番茄老师列举了很多的绘本来讲解以上关于图画书的结构、图文,让我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只三小猪》《野兽国》《野兽国》《想象力》《疯狂星期二》《这不是我的帽子》《南瓜汤》《瞬间收藏家》《最后的胜地》《我的超级大笨猫》等等……哎呀,实在是太多了,暂不一一列举。

七、图画书分类,又可以从文字上和功能划分,
1、无字书、有字书;《小红书》《男孩与青蛙》
2、想象力丰富的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圆白菜小弟》《云朵面包》
3、有创意的书:翻翻书,洞洞书,触摸书等
4、具有艺术性的书:《黎明》《修伯特的苹果树》《黑兔和白兔》
5、故事书:《狐狸列那的故事》
6、儿童性教育的书:《小威向前冲》
7、科普类:
8、情绪治疗作用的书
9、一些特殊形式的书
番茄老师又列举了好多好多的书……童书的世界确实是无比丰富啊。


我选择来解读《好饿的小蛇》这本书
一、本书原著是日本有名的绘本漫画家宫西达也,他的绘本作品都深受大小朋友们的喜爱,
翻译:彭懿
开本:889mm*1194mm
出版发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版次:2007年5月第1版  2012年2月第8次印刷

二、全书加上封面、封底共18页,硬板包装。
封底左上角标注:蒲蒲兰绘本馆 适合2岁以上亲子共读
看到这本书时就觉得有点特别,书页开口在左边的,打开书是从左到右翻开,与大多数的书或绘本是相反方向的。封面有一条橙色的小蛇。

三、全书内容是跨页连贯的图文。
翻开封面后的扉页,直接就是图文了,有一大片树林,其中一棵树上结了果子,地上好多看起来像小土丘的还是石头的物体,还有一条橙色的小蛇,好像在散步的样子。
接着后一页是空白的,第三页才出现了绘本主题、作者、翻译。

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啊呜——咕嘟 啊——真好吃。
呈现在的图画是小蛇把苹果整个吞下去后,在它的身体里还出现了和苹果一样的形状。
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啊呜——咕嘟 啊——真好吃。
图画就是小蛇把香蕉吞下去后,在它的身体里还出现了和香蕉一样的形状。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小蛇陆续发现了三角形的饭团、紫色的葡萄、带刺的菠萝,结果都一一把它们吃下去了,到了第六天,小蛇发现了一结满果子的苹果树,你猜猜,会怎么样?有了前面几天连贯的文字,小朋友们大多数已经会念出啊呜——咕嘟啊——真好吃,果然出现的画面是小蛇把苹果树整个吞下去了,天啊,这是胃口多大的小蛇啊,这回它心满意足的笑了,结尾就直接到封底了,小蛇靠在小土丘旁边呼呼呼的睡着了。

跨页的图画,文字简单重复性强,小蛇身体正好在跨页上,显出它在散步的动感,有趣。
绘本色彩丰富,图画线条简单粗犷,像孩子画的一样,却又形象生动,很容易就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喜欢上它。
家长们也可根据小孩子的认知情况,从图文中给幼儿讲解形状、颜色,每种水果的味道等等,也可加入手工画画,橡皮泥制作等等更加有趣的活动。
完成这篇作业,实属不易啊。

感谢三叶草,感谢番茄老师!


13#
发表于 2019-3-17 20:09:58 | 只看该作者

201901E12廖海燕
1、课前提问解答
问题一:如何挑选绘本?
答:我觉得不能按大人去眼光去挑选绘本,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每次去书店或图书馆为孩子选书时尽量带着孩子,一是可以由他自己精挑细选,你适当把关,二是让孩子从小养成去书店或图书馆的习惯,或者让去书店买书或去图书馆借书成为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比孩子期末考双百分的意义更大。
问题二:什么样的绘本才是好绘本
答:在成年人的世界,好绘本的标准有无数个。但在孩子们眼中,绘本的标准永远只有一个:「我喜欢的,就是好的,所以尊重孩子的选择最重要。
2、绘本分析
我喜欢《我爸爸》这本绘本,这是我买给孩子的第一绘本,所以来解读一下,文本中描述的我爸爸是无所不能,《我爸爸》是充满趣味性和夸张性的大班亲情绘本图画书,绘本正文则是以一个色彩丰富、形象鲜活的画面组成的,文字不多,简洁明了,给幼儿想象的空间,符合幼儿阅读特点,所以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从内容来看,绘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最棒的爸爸形象。这样的爸爸对于幼儿来说值得信赖,值得骄傲的,同时让幼儿对爸爸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加深对爸爸的情感。
打开第一页,“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一位胖胖的父亲端坐在桌子前,穿着睡衣,满眼惺忪,头发乱糟糟,哪里能看出来这位父亲很“酷”呢?文字和图画的错位让我哑然失笑。可是且慢,爸爸背后的墙上贴着一幅画着“太阳”的画,从稚嫩和简单中可以看出出自孩子之手,莫非作者是在暗示我们:爸爸是“我”心中的太阳?
往后翻,是一个跨页,“他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爸爸叉着腰,大野狼正灰溜溜地往外走,门上的太阳呼应了前面墙上的太阳。再仔细一看,躲在门外树背后的是小红帽和三只小猪,呵,他们可是最怕大野狼的呀!“我”爸爸是如此的孔武有力,无所畏惧。再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用大野狼来进行对比呢?首先因为它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更深层的原因是,能打败大野狼的爸爸可以提供给孩子安全的保障——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
再往后看,“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爸爸的头变成了马头,连椅子腿儿都变成了马蹄,可是,仍然看得出来这是“我”爸爸,为什么?因为笑容还是爸爸招牌式的笑容,睡衣还是爸爸标志性的睡衣。这就是表现安东尼•布朗超现实主义画风的典型图画,孩子看到这样随意组合的形象,一定会乐不可支。
爸爸就一直这样被比喻来比喻去,直到最后,“我爱我爸爸,而且你知道吗”,一双孩子的手伸在爸爸的胸前,小太阳又出现在爸爸的睡衣纽扣上,爸爸露出慈祥的笑容和温柔的目光。再翻到最后,“他也爱我。(永远爱我)”,爸爸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背景是暗示“永远”的年轮或时光隧道。当我沉浸在比喻的乐趣中时,作品突然机锋一转,变成了情感的倾诉,相信很多的读者在此时也都会和我一样眼泪盈眶,破“笑”为“涕”。
我一直认为,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具有一种非凡的气质,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读者的童年经验,让孩子在熟悉中亲近,让大人在回忆中微笑。读完这本书后,也请你闭眼想一想,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爸爸威猛高大,无所不能?

点评

B 很遗憾作业要求不是解读,而是分析  发表于 2019-3-19 22:51
14#
发表于 2019-3-17 21:55: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901E13 肖冰云

课前问题答疑:孩子只读几页就去玩了根本没有读完书或者说根本注意力不在读绘本上面要如何引导。
通过番茄老师的课程,感觉趣味性可能是孩子现阶段较需要的。我这几天尝试用白天游戏的人物和故事来套到故事中。举例,白天孩子看到小朋友玩蝌蚪,也蹲着用树枝玩了一会儿,晚上我就拿了蝌蚪的故事书来讲,她听到蝌蚪两个字就有兴趣了,完全被吸引住。又如孩子喜欢看小猪佩奇,但是给她看三只小猪她又没有兴趣,我就把三只小猪取名,小猪佩奇里面的主角名字等等……发现孩子不是不喜欢看,而是太小了还没有办法关联理解图画书,于是我就用语言引导,勾起孩子的兴趣。

解读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是日本著名绘本大师宫西达也的绘本,主要讲述了发生在白垩纪恐龙时代的一只霸王龙和一只小甲龙之间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故事。
本书印刷载体为精装16开纸,翻页设计,充分利用跨页吸引读者目光,图文结合,把故事慢慢推向高潮,用文字解说加深理解,声声扣人心弦,最终到分离时的心酸牢牢刻在读者心里。

很久以前的一个晴朗的日子,甲龙宝宝出生了。“嘿嘿嘿嘿,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一头霸王龙流着口水,正要猛扑过去,甲龙宝宝叫了一声“爸爸”就抱住了霸王龙。霸王龙吓了一跳:“你怎么知道我是你爸爸呢?”“因为你叫我的名字呀。知道我名字,就一定是我的爸爸。” 甲龙宝宝告诉霸王龙,“我的名字叫‘很好吃’。”接着,“很好吃”开始吃草,一边吃还一边说:“我要多吃一些,早点长得像爸爸一样。”一头眼里闪着红光的吉兰泰龙要吃“很好吃”,被霸王龙挡住了。这天晚上,“很好吃”在霸王龙的怀里睡着了。看着它,霸王龙小声说:“你想长得像我一样啊!”霸王龙心里一阵阵地疼,比背上的伤口还要疼。可第二天一早,它发现“很好吃”不见了,它急坏了,原来“很好吃”去给它摘红果子去了。当霸王龙教会了“很好吃”各种各样的本领之后,它对“很好吃”说:“今天我们就分手吧!”“很好吃”哭了:“我要长得像爸爸一样,我一定要和爸爸在一起。”霸王龙说:“不,你不应该长得像我一样,你也不会长得像我一样。”它骗“很好吃”说咱们赛跑吧,如果你先跑到那座山上,我就会一直和你在一起!为了一直和爸爸在一起,“很好吃”头也不回地朝着山上跑去。而霸王龙却往反方向走掉。虽然不舍,但是霸王龙知道他们终究没办法长成一样的,只能分开。

整个故事过程中都有很多的拟声词在渲染气氛,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在行式上伸展或增进故事内容,还有一些长段的叙事说明,颜色非常绚丽,夜晚的星空也非常美丽,在霸王龙和“很好吃”睡觉的背景下,特别多的星星环绕感觉特别温馨。最后分离时的对话又让人有不同的理解,能够深刻感受到霸王龙内心的矛盾与不舍。整本书都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受到一种美丽的天真,成熟的忧伤。

点评

B+ 遗憾的是作业要求是分析,非解读  发表于 2019-3-19 22:52
15#
发表于 2019-3-17 22:01:11 | 只看该作者
201901E14 黄琼慧
第二课的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问题1:想了解非故事性绘本
非常感谢番茄老师详细的讲解。课程中,老师详细讲解了绘本的各种分类;课后我也仔细盘点了一下目前家里的绘本,除了故事性绘本,科普类、儿童性教育类和情绪治疗类书籍都有,其他比较少,特别是哲学启蒙类。
问题2:更多了解中国原创绘本
无须纠结啦,学会好好去欣赏绘本,无论是国内国外,好的绘本都值得去读,就像音乐无国界一样。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这是一本有镂空设计的绘本,小朋友对“洞洞”很感兴趣;而每一页镂空设计的形状正好是接下来约瑟夫要改成的物品形状,很是巧妙。
封面:主体就是约瑟夫,透过一些小物件,如剪刀、碎布以及线,可以去猜测故事内容。
环衬:前后环衬是一样,都是碎布片或者碎纸片;黑色的背景,出现五颜六色的碎布头,吸引人的眼球,也进一步去推测故事的发展。
扉页: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也交代这是一则寓言和故事的开头。
内页:全部都是跨页形式,有着黑色的边框,感觉像是在看电影,有聚焦的作用。加上镂空的设计,非常有特色。
最后一页,有一封作者写给读者的信,更加了解到这本书的由来。并附了《我有一件小外套》这首歌曲谱和歌词。
封底:基调和封面一致。图片中都是纽扣,是和绘本中最后找不到的纽扣的延续,更扣主体“无”中生“有”。
文图分析:因为故事源自于犹太民谣,所以文字简洁,可以帮助大家对图的理解。
而这本书中的图画色彩鲜艳,图画中充满了大量的细节,比如跳舞时的班卓琴,还有很多也出现的贴在墙上的谚语,还有图画中人物的着装应该都是犹太传统服装,如果细细去品读,能了解很多犹太文化和知识。
16#
发表于 2019-3-17 23:37:58 | 只看该作者

201901E18          李英仁

第二课   绘本的前生今世之解构绘本


   绘本、连环画、图画书,某种程度上都可以定义为图画书,目前广泛的用绘本来定义图画书,以日本为盛,台湾次之,中国大陆80年代后兴起绘本阅读热潮。
目前市场的绘本有一部分是按照读者年龄来创作,有一部分是按照主题来创作,有一部分是按照作者灵感创作,而在家长选择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考虑多是孩子的年龄阶段应该读什么,或者孩子目前遇到什么问题选择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绘本来阅读,还有一类就是小朋友按照自己的喜好偶然选择,还有一类也会选择权威人士的推荐。
读绘本的孩子相对于不读绘本的孩子有很好的想象力、语言表达力、空间感、讲故事的能力,日积月累孩子们的变化还是比较明显得。

《我变成了一只喷火龙》绘本分解

关于绘本立意:
用一只会喷火的小鳄鱼代替爱发脾气的孩子来教育孩子发脾气会伤人伤己,要做爱笑宝宝。

关于绘本的人物设定:
把一个任性愤怒的小朋友描画的淋漓尽致,小朋友们可以在生活里看到自己的样子,还有把这个愤怒小孩和自己周边人的关系刻画的也很鲜明。


关于绘本色彩:
绘本用了鲜明的绿鳄鱼和红火苗做出了极大的色差对比,整个画面里这个绿色的鳄鱼很显著,将视线紧紧抓住,尤其鳄鱼发火时候用了跨页的火苗做出了极好的震撼效果,让小朋友们意识到愤怒的力量有多可怕,绿色鳄鱼满脸红色的火苗可怕又可爱让人耳目一新,


在鳄鱼把头扎到土里的时候用渐进的红色表现了火越来越大把土地烧红了的感觉,表达了愤怒越来越大。

对火烧过之后的苍白感用银白浅灰表现得特别好,毫无生机感。


关于画面布局:
整个画面比较干净,人物比较突出,在故事冲突画面也显得主次很分明,故事情节用画面表达的很清晰,比较有层次感,画面比较完整


关于故事情节设计:
故事比较完整,从被一个生气的蚊子咬了个大包为起因,不断喷火损坏周边的房屋烧伤自己的朋友循序渐进的表达愤怒的危害发展进程,又气又饿又生气嚎啕大哭浇灭大火作为高潮点题,然后愤怒的山羊即将登场作为收尾,让人充满了幻想,整个故事的安排比较有节奏,符合一个孩子的心理感知,也能将绘本的主题清晰的传达给孩子

关于语言:
  比较生动活泼,从儿童理解的和交流的角度撰写,





点评

B+ 分析略欠缺,解读多  发表于 2019-3-19 22:54
17#
发表于 2019-3-17 23:48: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901E15李维  1、课前提问的解答: 我的问题是怎样让孩子能自主阅读。听了番茄老师的课让我豁然开朗了。为孩子读故事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阅读者的必经过程,绘本就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一最好煤介。我们作为家长不要太过于心急孩子的输出情况,听着故事长大的孩子,今后会自然而然进入自行阅读阶段。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我选择的是《挠挠大怪物》这本图画书来从各角度分析。这本书是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由法国的作者爱德华.蒙松所著,由青豆童书馆赵佼佼译。 全书从头至尾以孩子的口吻与一个大怪物对话,同时根据语言的提示,孩子用手不断去触摸大怪物、挠挠大怪物。在边说变挠的过程中,大怪物逐渐解体,同时又不断被组合成新的图形,非常有趣。这是一本让孩子边读边动手的互动游戏书。它可以满足孩子支配事物发展过程的心理,能引导孩子探求形象的结构组合。在设计上,这本童趣盎然,边说边玩,对低龄孩子的语言能力也能起到非常好的训练作用。 整本书采用黑色底色,而黑色在绘画、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常用来渲染死亡、恐怖的气氛。整个怪物的形象是由各种图案组合而成,整本书的形状又瘦又高。一开始,挠挠犄角……咦,犄角没了,变成了月亮(可以引导孩子对图形结构的想象),同时对着大怪物说“没法顶我了吧,大怪物!”再挠挠胳肢窝下的痒痒肉……咦,胳臂膊没了,变成了两棵小树,同时对着大怪物说:“抓不住我了吧,大怪物!”……最后,大怪物被挠得完全解体,同时又不断被组成其他图案:汽车,树林、房子……巧妙的设计和变化,这个过程,又好似让孩子经历一次勇敢的出征和挑战。
18#
发表于 2019-3-17 23:57: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E17 丁爽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第二课的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1.答:虽然以前学习过绘本的知识,但是这次学习更加系统完善。 比如:图画书的结构 材料不同、封面、封底、衬页、边框、内页。 图文间的互相作用、关系、功能 1、作用:从内容上、形式上、时空上、叙事上、语义上各有不同, 2、关系:对称、补充、伸展或增进、对比、兼用 3、三种功能 区分功能:区分(文字充当多图版面上的造型载体)、 启示功能(文字帮助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图画) 补充功能(文字以“填补空白”“消除模糊”的方式对图画进行补充) 2.《彩虹色的花》 女儿3岁了,刚买了这本书一个星期,孩子特别喜欢,就此谈谈我的感受。 故事梗概:早春,昨天还是一片积雪的原野上,竟然开着一朵彩虹色的花!终于见到太阳了,花儿满心欢喜,想要分享她的快乐。一些善良可爱的小家伙从花儿身边走过,彩虹色的花热情地帮助他们,慷慨地把自己的花瓣一片又一片地送给了蚂蚁、蜥蜴、老鼠、小鸟、刺猬…… 冬天来了,彩虹色的花渐渐枯萎,大雪再一次覆盖了原野。谁会想到,在这里曾经开过一朵彩虹色的花呢!这时,一道耀眼的彩虹色光芒把天空照亮。大家都想起了彩虹色的花曾经给过自己的温暖。 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太阳探出头来,吃了一惊,高兴地说:“早安,彩虹色的花。又见到你了!” 1.画风 首先本人不是美术专业,但是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画风特别贴近孩子。画面给人亲近感,而且更有质感。查了一下资料,这本书采用了壁画法,先在画布上涂上灰泥再绘制,画出富于立体感的特殊效果。 2.封面封底 展开是一幅画,太阳照着彩虹色的花。 3.衬页 都是画着彩虹色花上的颜色,感觉好像彩虹 来了。 4.内页 图文结合,但最突出的特点是每一个小动物摘走一片花瓣后,都会出现一幅无字图,画出这个小动物拿到花瓣后做了什么。给孩子一个自己组织语言说出画中的机会。 5.文字内容 文字优美,文字才用一定的结构和重复性。比如:什么样的天气,有谁从花儿身边走过。 你好,我是… 6.主题 小小的彩虹色花,用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它的花瓣带给别人美丽、清凉、快乐……等等等等,而它为能帮助到小动物而感到幸福快乐!爱是付出,它把爱的温暖传递给每个小动物;爱也是感恩,当彩虹色的花被大雪覆盖,天空中出现绚丽彩虹时,小动物们没有忘记彩虹色的花曾带给它们的帮助!它们怀念它,感激它曾给予的帮助!更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彩虹色的花从初春的粉墨登场,到夏日里的绚丽绽放,到秋日里的余热温暖,到冬日的黯然凋零……这是一朵花的一生。细细品来,也这又何尝不是人的一生!可有多少人能像彩虹色的花那样,黯然凋零后还能得到那么人的怀念和感激。人,走过一生,能真正的被后人怀念、敬仰,这样的人生是多么大的成功啊!    7. 3岁女儿的感受 每天孩子都要求读这本书两三次,刚开始没有文字的地方,我会给她讲图上画了什么,小动物做了什么。读了六次之后,到了画面的页,就由女儿给我讲述,而且每个小动物拿了什么颜色的花瓣,花朵上缺了什么,她也都能记得很清楚。孩子有一个疑问就是每每读到大雪覆盖地面,画面上没有花的时候,孩子就会问花去哪儿了。
19#
发表于 2019-3-17 23:59: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901E20感谢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微课,让我对绘本在理论和构架上有了大致了解。1.课前问题:如何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选择合适的绘本。也许在课程中,并没有太多篇幅说道这个问题,但整个微课的讲解过程中一直在强调尊重,儿童的需要,儿童是阅读的主体……对于不同阶段幼儿绘本的选择在尊重身心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尊重幼儿的兴趣即可,不必“唯大奖作业不看”。其次,家长的带领和引导视极为重要,千人千故事,那个人都会在基于自己生活阅历和经验上对绘本做出不同的解释,但一定要死正向的引导。2.绘本分析:《鸭子骑车记》,腰风和扉页是一样的,表现了故事最核心的部分,一只鸭子骑着自行车,封面文字生动吸引人,与图画相互配合。第一页是彩带,自行车上的彩带,有大片留白,随风飘动的彩带格外吸引人眼球。绘本讲述的是一只鸭子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他想他会骑车,于是他走到自行车旁边,骑了上去,开始了一段奇妙而有丰富的旅行……从一开始母牛的嘲笑,但绵羊的担心,后来小狗的认可,老鼠的羡慕,鸭子始终坚持本心,最后所有的小动物都一起骑上了自行车,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20#
发表于 2019-3-18 22:22:40 | 只看该作者
201901E09 喻从芳
第二课作业
听完番茄老师讲的绘本的前世今生,对绘本才有了更广阔的定义和了解。绘本的种类也要增加一些了,特别是哲学类。
自己对于绘本的解读,我选择了安的种子。
这本绘本看过很多遍,从一开始第一遍的时候觉得这画风不好看潦草读完就放到一边。偶然的一次,再次拿起安的种子,突然觉得质疑,真的有安存在么。再到后来,这本书被我读了十几遍吧,感悟再一次次的升华,我特意去了解了黄丽老师的创作经历,越发的爱上这本书,爱上书里传递的精神。
首先,从绘本的色彩来讲,这本书的整体色彩就是黑白灰的,没有艳丽的颜色。深入了解后才发现作者都用意,这本绘本讲的就是很早以前的第一个民间故事,所以应该是旧色的。绘者还采用了敦煌笔画的手法,也是一个古老的绘画方法,来添置这本书的颜色,让它凸显年代感。
绘本的情节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情节,本,静,安三个小和尚分别有三个心态,在不同心态下他们中下前年莲花种子后所得到的不同结果。
绘本的寓意是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全程没有任何说教,可是读的越多,发现那种,不焦虑不着急,耐心等待的那种心情是多么重要。安,没有任何比较,只是按照时宜来做应该做的事,可是只有他种出莲花。在这个激流勇进的时代,大家都想快,都想好,却没有懂。特别是教育孩子上面,懂,比爱更重要。按时播种,然后静心等待,方能待的花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5 23:06 , Processed in 0.090391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