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52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言的力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8 16:4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浩妈是我在幸福家长群的朋友,也是我们绘本馆的会员,不过因为离我家远,浩妈一般都是到我办公室来换书,所以一直到上上周六以前我都从来没有见过才满3岁的浩。在接到浩妈的电话时,非常吃惊,从沙坪坝到南坪,足足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她居然带着孩子过来了,很是佩服。一家三口到的时候是下午,热热闹闹的场面已经因为孩子们需要午休而结束,我也因此可以专心接待他们。
    开门后,浩不肯进屋,浩妈和浩爸没有丝毫勉强孩子(赞一个),而是由浩爸在门口陪着孩子,浩妈进屋来看书并和我聊天(其实聊天才是主要滴,呵呵)。浩爸坐在门口的通道处,又累又热,看着浩的执拗劲儿,貌似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我赶紧递了一根凳子、一杯水、一把扇子。然后我就回到屋里,和浩妈欢乐地聊起来了。在聊天过程我才知道,因为浩上幼儿园的时候比较小,过渡的时候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让孩子对陌生的室内活动有些抗拒。
    或许正是因为浩爸和浩妈没有给予孩子压力,否定孩子“不喜欢”或者“害怕”的感觉,让浩终于逐渐地调整好了自己,大概过了20分钟左右,浩爸带着浩进屋了。完全做好探索准备的浩没有一丝的不自在,开始愉快地玩玩这样、玩玩那个,很放松的状态。不知玩了多久,浩开始对我家客厅通往阳台的玻璃滑门感兴趣,进进出出地不断研究着,滑过来划过去。
    突然,浩的手貌似被门压了一下,放声大哭起来,我和浩妈迅速冲到浩的身边查看伤情。手指没有皮外伤,也能够活动,浩的哭泣却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迹象,浩妈试着对孩子解释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具体语言我忘了,汗!)我连忙轻轻拍了下浩妈的肩头,浩妈回头,咱俩眼神交汇,刹那间电光火石,浩妈明白了我的意思,听下了解释和安全教育,转而抱起浩,开始安抚情绪。
    (这个真要好好赞一下,浩妈能够在那样的情况下和我心意相通,真不愧是一个群里混出来的,是的,亲们,任何时候,情绪疏导永远在事件处理的前面,除非需要上医院。当孩子处于情绪中的时候,无论你说什么他都是无法理解和认同的,只有允许孩子发泄情绪,情绪才能够流动并平息。所以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拥抱和共情。)
    浩哭了小会儿,情绪好点儿了,开始跟我们解释滑门没有对齐,瞬间我终于明白了,压到手指只是一个引火线,而它其实引发出的浩嚎啕大哭的真正原因是: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完成工作,极强的挫败感让浩难以自抑。这是一个对成功和完美有着极强原动力的孩子。所以,你看,当孩子处于情绪的时候,我们其实压根不清楚孩子为何难过,又如何能够正确的进行引导或者安抚呢?
    面对儿子的哭泣,浩爸依然很平静,这是非常可贵的一点。在男人们童年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候哭泣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当他们成为父亲之后,更容易也无法忍受自己的孩子哭泣,因为会引起他们内在的童年的那一份情绪不被接纳的挫败和焦虑。所以看到浩的哭泣,浩爸能够保持平和,这一点让我很是敬服,至少咱家米爸在面对小米的哭闹时就容易抓狂。
    可是,随后浩爸说“没关系,你现在小,力气不够”,这话一出我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坏事了,果然浩立刻哭得更大声了。或许大部分人会觉得这样说没有问题呀,因为这本来就是事实。但是,请大家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浩会因为滑门没有对整齐而哭泣说明什么?说明他是多么需要对自我力量的认可啊。尤其是浩妈之前给我提供的信息,让我觉得浩可能是一个以“怕生、腼腆”的外壳来抵御外界伤害的孩子,而内心对于成功和力量的渴望正是冲破这个外壳强有力的武器,所以他需要的是增强其内心的力量,肯定他、鼓励他。如果反之告诉他“事实是,你本来就不行”,孩子想要成功的欲望被熄灭,会重新回到自己的保护壳中,不敢尝试。那样的话,未来就需要更大的驱动力,而父母也就必须为今天的失误而花费更大的精力来买单。
    所以当我直觉感到这话的不妥当时,立刻说“我来试试呢”。我推了推,门的确没有推动(我家门太紧了),我说“哎,阿姨也推不动,可能这个门本来就是对不齐的。”(检讨,我这话有帮助孩子逃避现实的嫌疑)。然后我又说“那以后你帮我设计一个可以对整齐的门,阿姨就换成你设计的门,好不好”(这句话我需要得瑟下)。浩基本停住了哭泣,害羞地低下头微笑说“我不会”,我说“你当然可以,我们说好了哦,我等着你”。过了一小会儿,他就很开心地从妈妈身上跳下来继续在我家进行他的探索之旅。
   
    虽然我现在能够就事情分析地头头是道,但是当时我的行为和语言完全是凭着直觉进行的,我自己认为是比较妥当的。因为当时我已经和浩在感觉上建立起了连接,我能够感知他内心的挫败感和渴望力量的认同需求,那么,我要做的无非就是满足他而已,说什么话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但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当孩子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该怎样说话才能帮助孩子增强力量而不是减弱力量呢?因为我们更多时候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感觉上,而是放在了如何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改变,比如“希望孩子不要哭泣”“希望孩子吃更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需求上,又怎能与孩子建立心灵的链接呢?又怎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呢?当然更无从谈起如何说正确的话办恰当的事儿了。
    所以,请将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孩子自身的感受上吧,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力量!
    后记:精力高度集中和共情,实在非常非常累人,那个周六之后的周日在家里躺了一下午,说明我的能量还不够足以支撑我……还得继续修炼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1 19:53 , Processed in 0.066031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