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evazeng2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写写第一期第二轮第十七周作业贴——找点改变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2-26 23:30:05 | 只看该作者
#5 海豚
说改变,对自己来说不外乎是说了很多次的运动、阅读……记得年初在朵妈当教主的那期里,实实在在的列了好几项目标,今年的计划是就奔着这些目标去完成,如果真的完成了,对自己来说将是个巨大的变化吧。
其实订过很多很多次目标,如果每次真的都能够坚持去完成,也不会是现在这样一个浑浑噩噩的状态,一种不上不下,人到中年的尴尬无奈感,想改变却又不知道如何改变。说到底,最应该改变的就是自己的懒惰,因为懒惰所以不积极,因为懒惰所以不坚持,因为懒惰所以害怕,甚至有一种人群亲密恐惧症,所有一切是不是又是来自于一种自卑感呢?
所以,2017年我最希望的是能变得更加积极。
工作中,尽管已经是个“老油条”了,事情做起来虽然理所当然,但不能一成不变,也要去求新求异,把平淡的内容变得更精彩些。还有更重要的是提升自我,机会不会平白无故的砸过来,首先是要修炼自身,当具备那种能力时,自然才能有相应的机会。
想为了生活的改变,去做些自己从来不敢去做的事,可能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希望能找到一个转变的时机,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12#
发表于 2017-2-26 23:56:22 | 只看该作者
             改变,从头开始
   
      记忆中留短发的次数寥寥可数。
       小学时,留过齐耳短发。那时剪头发不用去理发店,在家里妈妈或者姐姐帮我剪发。5岁那年,大姐帮我剪头发剪到了我的耳朵,还流了血,留了疤。也许从那时起对剪发就有阴影了吧。
        初中时,也留过一次短发,照样是到耳朵下方,当时叫“学生头”,至今家里的照片还记录着我初中时短发的模样。初中到高中,一直都是扎着辫子,留的最多的发型就是马尾辫。到了大二时,再次剪了学生头,那时年轻,觉得什么发型都是美的,但却没胆量尝试再短的短发了。其实我属于保守和怀旧的人,尤其是头发,有很多我都不愿尝试,比如染发。也许是对我一头乌黑的头发的热爱,我从来没有染过头发。倒是有人问过我是不是染过黑色,这也是让我有点得意甚至沾沾自喜的地方。
       两次怀孕生孩子,也只是把头发稍微剪短还能扎起来,也方便打理。2017年,想对自己做出改变,决定从头发开始。
       春节前就打算去改变发型,但是一直犹豫着,然后就到了过年,到了过完年,过完元宵,眼看着又到了一年的生日。于是,赶在生日前,约了发型师,剪了短发。当发型师看着我那一头长发,问我是否确定要剪短时,我的内心挣扎了一下,说确定。我说:剪吧,最多半年又会长长了。于是,发型师剪起发落,剪掉了大部分的头发。看着镜子里的短发和地上那一堆黑发,说实话心里还是有点失落的,留了那么多年的长发一下子没了,感觉像丢失了随身物品一样。剪完后又做发型,修修剪剪,前前后后花了将近6个小时,回到家快12点了,大女儿竟然还没睡着,看到我的新发型直接来一句“好丑呀”,感觉有点受打击。
        睡觉时不用纠结是扎着还是披着了,早上起床梳头发也很容易梳了,上班再也不用盘起来了,感觉头都轻松了很多。虽然会有点不习惯,但是我已经慢慢爱上了我的短发。改变,从头开始!希望我不仅仅是形象的改变,更是以此对自己各方面改变的一个开始。
      
13#
发表于 2017-2-27 00:10:22 | 只看该作者
在飞机上写的  交图吧
交不上!!!

交群里啦~~

离职1.jpg (217.28 KB, 下载次数: 580)

离职1.jpg

离职2.jpg (237.61 KB, 下载次数: 592)

离职2.jpg

离职3.jpg (218.53 KB, 下载次数: 556)

离职3.jpg
14#
发表于 2017-2-27 00:30:54 | 只看该作者
《错了?》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推出的作品之一。八个镜片的眼镜、一条裤腿的长裤、几十只特别小的鞋子、长得惊人的靴子、两个分叉的手套,长长的口罩、身子长长长长的T恤……这些好像都错了。可是,真的错了吗?看似与众不同的日常用品,放在我们常见的东西中间,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判断为错误。但是,用在蜘蛛、海马、毛毛虫、鸵鸟、螃蟹、鳄鱼、龙等动物身上,一点儿也没有错!
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呢?我们的对错到底是否有一个标准呢?是否需要来评判呢?我想在这里最好的诠释是,凡事无绝对。
绝对的对,绝对的错,都是不存在的,任何的对错判断都是有条件的,只是这个条件是什么?人们通常判断对错的时候,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判断标准和条件,因为才有了对错之分。这样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们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可以来判断对错,或者说,在判断的时候,是否需要在意对错呢?这些标准是否重要呢?甚至对错是否重要呢?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特别是在对待孩子成长的时候,对错真的很重要吗?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的试错过程,没有尝试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去判断对错。我们的对错判断,又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呢?
这让我想起一个画画的故事,一群孩子对这讲台上的一个杨桃画画,大家的眼里杨桃的形状不是五角星的,但某个孩子的座位上看到的就是一个五角星,无论是画成杨桃还是画成五角星都没有对错,而只是角度不同的结果。如果单纯不分青红皂白地判断对错,只会造成伤害,而对孩子的反正认知于事无补。
《错了?》这本书,我想也是提醒我们,在不同的时候,或者不同的动物身上,看起来是荒诞的东西,却是那么的自然和正常,毛毛虫这么多脚,不就得穿这么多只小鞋子才够吗?蜘蛛有八只眼睛,他如果要带眼镜的话不就得带8个镜片的眼镜嘛!一点都不错。如果一味地不根据实情要求一致的话,两个镜片的通常眼镜就不适合蜘蛛带,而两只的小鞋子也不够毛毛虫穿。所以,在这些时候,我们通常惯用的判断反而是错的。
那到底我们是否需要判断对错呢?对和错这两个字的标准就要看你是站在哪个角度的。你站的角度不同,肯定得到的答案也就不一样。因而,我们不能武断地下结论判断对错,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判断。大多数时候,对错也不需要绝对地判断,主观的想法很容易有偏差或者片面,很多事情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可比性,我们无需判断,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百花齐放,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
《错了?》这本书的故事讲述角度,给孩子们和家长们都能带来启示,让我们在看法问题的时候,有不同的角度,更容易去理解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和做法,求同存异,而不是一味苛求对错,一言堂。这样的角度无疑在思维方式和角度上能给我们很好的启发。
15#
发表于 2017-2-27 01:08:17 | 只看该作者
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不喜欢简单重复的日子,另一方面却又总懒得改变。
不喜欢的,体现在各种想法上。懒得改变的,停留在实际行动上。昨天和朋友聊天刚好聊天这个话题,突然意识到,这种改变和不想改变的拉扯,随着时间的拖延,改变的动力渐渐失去了。停留得越久,想要改变就越难。
改变,势在必行啊!
第二轮一期写的计划,现在看来,还是没有做到,沿着去年的老路在溜达。2个月过去了,反思这段时间的情况,改变的意愿尤为强烈。昨天下了一个更大的改变的决心,今天开始行动。所以即便错过了交作业的时间,还是要先把这篇作业补上,权当这是改变的第一步吧。
一直以为改变是一种性格的因素,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仔细想想,其实应该是一种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应该就是可以通过努力习得的。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变,克服自己的这个弱点,借这个作业来梳理一下改变。
首先,应该是要有意愿。这一点我从来不缺,所以不是一个问题,而且现在这个意愿尤其强烈。
然后是改变的方法。其实做计划算是很好的第一步,可是自己的计划貌似太过了,反正导致可执行性不高。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考虑成果,先做一点再说。看准了方向,先迈出第一步。今天的作业算第一次行动,明天继续交作业,先把作业这件事作为突破点。
感觉像是在推一个陷进泥路上的石磨,想要让它继续往前滚,一开始需要的动力非常大。想来想去,其实是无法解决的。而陷在这里越久,想要推动就越难。现在能做的就是先塞点小石块,然后尝试各种推动,不考虑能不能推动的问题,先做推的努力,一旦能推动起来,就能够凭着惯性越滚越快。至于是不是能滚得好,先滚起来再说吧,总好过一直陷在这里啊。
改变,从现在开始,我滚!

点评

提示:2017已过去1/6啦!  发表于 2017-2-27 12: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9-30 16:35 , Processed in 0.057913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