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 黄于蓝 《基思哈林——画个不停的男孩》故事会活动总结 《基思哈林——画个不停的男孩》故事会活动总结 秋天,真的是金色的。伴着些许的凉意,我们三叶草的草籽们正收获着内心的惊喜。 2018年9月9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今天是重阳节、今天是99公益日、今天更是我第一次在三叶草的站点做故事会主讲人。 早上七点半,我就出门了。回到办公室,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再认真完整的过了一遍整个故事会的流程安排,检查好要准备的物品都齐全了以后,就动身前往活动地点:深圳龙岗区红立方青少年宫。 活动开始前,我心里是没底的,甚至是担心的。担心这个中级班指定的作业绘本吸引不了孩子,毕竟《基思哈林——画个不停的男孩》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美国的涂鸦画家的成长故事。而我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个故事离孩子们很远,又缺乏趣味性,害怕孩子们都没有耐心听下去。于是,我在其他环节花了很多心思。但是故事会结束后,我发现,孩子远比我想象的要强大,是孩子让我把书读厚了。甚至故事会结束后,在我回家的路上,我都一直想着孩子们刚才给我的回应。 因为恰逢99公益日募捐的最后一天,开场前,我们龙岗站的站长艾艾简单的做了一个小动员,希望发动现场的新草籽加入我们的募捐行动中。很多家长听了以后就迫不及待拿出手机扫二维码关注、捐款并转发。接着艾艾又趁机推广了一下我们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初级班,拿着《蝌蚪的诺言》的道具给孩子们展示了一翻,引起了孩子和家长的阵阵赞叹和期待。 在艾艾的铺垫和介绍后,到我出场了。第一次在站点讲故事,还是有点小紧张的。以前在社区和小区讲故事,代表的是个人,现在可是代表着组织啊。抱着一定不能给组织丢脸的信念,我带上微笑,站出来和孩子们亲切地打招呼。 首先,我结合我的名字和三叶草,用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开场。我准备了一杯黄色和一杯蓝色的水(用颜料和水调制的),还准备了一个空的杯子。因为我的位置没有事前准备桌子,于是我灵机一动,请了一位小朋友上来帮忙。我问孩子们:黄色加蓝色会变成什么呢?有几个大孩子已经大声的说出了“绿色!”。我接着说:嗯。那我们来看看。1、2、3!说着,就把两种颜料水一起倒入了空杯子,果然,变成了一杯绿色的水!孩子们还是觉得很新奇的。这样孩子们就记住了我的名字——黄于蓝。然后,我把这绿色跟三叶草做了一个连接。告诉孩子们我最喜欢的一种绿色植物叫三叶草,说着就在白色的画纸上画出了一片三叶草。跟孩子们分享说:如果四叶草是幸运草的话,那么三叶草就是一颗会阅读草。然后一边画一边问孩子: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平时喜欢用什么来画画?平时都爱画些什么?孩子一边看一边回答我的问题。(感觉这个提问应该再画完以后面对面提问更好。) 接着,借由画画,我引出了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的主人翁,他也是一个非常爱画画,一直坚持画画的美国涂鸦艺术家。他的名字叫基思哈林。他喜欢用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地方和东西上画画,而且他非常喜欢和关注儿童,他最出名的作品叫《发光的婴儿》。 说到这里,我就顺势拿出了绘本《基思哈林——画个不停的男孩》,指着书封面上黄色的发光状的婴儿图,告诉孩子们,这就是《发光的婴儿》,旁边站着的就是基思哈林。还顺便路透了一下,这本书是基思哈林的妹妹凯哈林写的。翻开书的封底,我想请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读出那几个字“艺术属于每个人”。但是现场的孩子最大的才二年级,还不能把整个句子读全,所以都没敢举手。但是有一个胆子比较大、比较活跃的男孩子大声的说:每个人!我赶紧肯定他:“是的,没错,每个人。艺术属于每个人。”我指读着说出这句话。为什么基思哈林说艺术属于每个人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进入了这个关于基思哈林的成长故事。 随着我郑重地读出书名,我们的故事会重点环节正式开始了! 我尽量忠于原作,用第三人称完整的把故事的内容讲述出来。以基思哈林不断长大的样子为线索讲出他人生中不同阶段发生的各个故事。其中选了几个关键点对孩子们提问,引导孩子们猜想和思考后,与故事内容行成反差和对比,进一步加深孩子对故事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把握。 在看讲到基思哈林的作品第一次获奖时,我问孩子们:这个作品你们觉得可以卖多少钱?现场的小拍卖,成为了这次故事会的一个小高潮。有的孩子说1元,有的孩子说100元,有的孩子说不卖,有的孩子说0元。对于孩子的出价,我都欣然接受了。然后用基思哈林回答的话揭示了谜底:“非常感谢!你们要是喜欢我的画,就把它挂在你家的墙上吧。——不要钱!”孩子们带着些许的疑惑和赞赏继续听故事。 讲到基思哈林用扭动的线条画出跳霹雳舞的人形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了一下那副黑白线条的画,目的是让孩子发现基思哈林的画画风格——简单、抽象的线条。有个孩子说:不像跳舞。像个喇叭。我回应到: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啊。但是我点到即止,没有做太多的讨论,让孩子们自己去想。 故事在我引导中,沿着基思成长的年龄、时间、样子为脉络不断推进。在讲到基思在地铁画画时,我再一次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画中的三幅图,第一幅,头是狼形状的人形,第二幅是头很大里面想的都是钱的人形,第三幅是头越来越大爆炸了的人形。但是对于图画,我没有过多的解读他的意思,毕竟基思也说“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在讲到基思成名后办画展时,对图书中的五幅画,我再一次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喜欢哪一幅?很多孩子竟然说喜欢第三和第五副画,那是我觉得我都没看懂的两副画。他们说看到了迷宫和月饼。是的,谁说是我们要教孩子们什么,其实很多时候是孩子们在教我们。如果你愿意弯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交流和分享,你将获得另一次成长的机会。为了形成对比,进一步引出内容,我在这里又提问孩子:这次的画展这么多画卖出去了,你们猜基思这次要没要钱?有的孩子说不要,有的孩子说要。但是其实都是对的。因为基思哈林要钱了,但是最后他把钱捐给了吃不饱饭的穷孩子们。当时,我模仿基思哈林说出那段话的时候,我自己都有点哽咽了。虽然这本书我前前后后读了应该有30多次了,但是那天故事会现场我却突然深有感触。“昨天我没有这笔钱我也很开心,假如明天这笔钱没有了,我照样会开心。但是孩子们不能挨饿,我要把这笔钱给他们。”基思的爱心也唤起了现场家长和孩子的公益心。后来我想想,这个故事今天讲,也是蛮合适的。 最后,面对大家长久以来的“为什么”,基思终于停了一下笔,回答了他为什么画个不停的原因。当讲到“然后,基思转身回到街头,从衣袋里掏出一截粉笔”时,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基思。在孩子们和我一起读出最后一句“继续画个不停”时,我又仿佛真的理解了基思,他不管怎么样就是想画个不停。虽然他现在已经去世,但是他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我突然理解了基思从小到大由于热爱和在最后生病的生涯里渴望画画的心情。所以我说,是孩子带我把一本小小的绘本读厚了。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我要插播一下。当我讲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有一个男孩子突然提问我:老师,他现在还在吗?听到这个问题,我非常惊讶!他为什么会这样问?他问的实在是太好了。我回应他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是我要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再回答你。好吗?”我不知道是哪个点触发了他的这个疑问。其实当天延伸活动时应该跟他再深入交流一下,看看他的想法。无奈我的故事会经验还很浅薄,没能做到所有想到的。 听完了基思哈林的故事后,我还把后记里面几幅基思哈林的真人照片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同时回答了刚才那个男孩子的问题。当我问孩子们:你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喜欢基思哈林吗?很多孩子都说喜欢,但是有两个男孩子很大声的说不喜欢。其中一个就是刚才问我基思还在不在的男孩。因为要把控整场故事会的时间,主要还是由于我经验不足,我没有及时的回应这个孩子。我应该当时就问问他的想法,为什么不喜欢?但我记得我只是点头表示“哦”而已。 延伸活动之前,我在征求孩子们意见的情况下,加入了一段涂鸦文化的介绍。通过PPT展示,给孩子们了解了涂鸦文化画什么、在哪里画、用什么画,并且讲明了国内和国内对于涂鸦的不同公共规则。当孩子们看到我展示出来的立体涂鸦画时,个个都惊呆了。我适时地再引出基思的话: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都需要艺术。艺术给我们带来了美和乐趣,也许这就是基思说每个人都需要艺术的原因吧。同时我也跟孩子们分享了在深圳以及龙岗周边看到过的涂鸦,在孩子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期待。 延伸活动我选择了让孩子们在图书扉页的基思哈林的画作上做继续创作,同时建议比较小的孩子可以选择把看到人形涂色。因为一开始,我给孩子们卖了关子,这是我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我说这里面有基思哈林值钱的亲笔签名(虽然是复印的),但是孩子们都非常珍惜,画完了以后都小心的折好带回家去。有一个3岁多的男孩子,估计已经成为基思的铁粉了,到我们拍大合照的时候,他依然在画,真的是“画个不停”了。在引导孩子们做自己的涂鸦时,我是带了各种我能收集到的笔:铅笔、钢笔、水笔、彩笔等,并用基思的话告诉孩子们:你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没有人能评价它的好坏,因为作品是属于你自己的。所以,孩子们都很放得开,拿到了画纸就马上进入创作状态。在观察孩子们的涂鸦时,发现有的孩子是很随意的大笔挥洒,有的是跟着临摹,有的是小心的涂色,有的是在人形上做填充创作,有的孩子涂色出来的人形还有互动感,有的孩子非常注重颜色的搭配,更有的孩子不想拘束,直接翻过来,在另一面白纸上画出自己的喜欢的东西。我觉得孩子们都非常的棒!这些都是你不去组织故事会,你不会发现的。 后面还有一个让我感动不已的画面。有两个男孩子,在我们欢送了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做活动总结的时候,他们两个拿着那本绘本一页页地认真翻看。我很意外,孩子原来对这本书是这么有兴趣的。这个故事离孩子并不远,因为这个距离并不是时空的距离。或许孩子在看到第一页那个婴儿图,听我说着“有一个男子他叫基思”时,他们就已经代入身份了。是啊,每个人都是这样成长的,而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艺术家,没有孩子不喜欢画画。 讲完这个故事,让我自己反思了很多。包括自己对一本书的认知不能太自我和固化,应该时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一切。 我没想到这样一本人物传记类图画书的故事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思考和感动。结束后,我在草籽群里发了几张照片:是我今天早上来的路上,在路边看到我们街道旁边的变电箱被涂鸦上好看的风景的照片。我告诉孩子们,可以自己去发现,发现身边的艺术和美。群里很多家长反馈说,听完故事会回家的路上,孩子们看到有图案的变电箱都非常的兴奋。我知道,那一股兴奋和惊喜,一定与这个画个不停的男孩基思哈林有关。你们已经得到了这个故事的精髓,我感觉非常的欣慰。 同样,这个上午,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美妙。我暗下决心,这条讲故事的路,我会继续走下去,因为,不是我要去做感动孩子的事,而是孩子们感动了我。我希望在早期阅读推广的路上和孩子们再经历一遍童年! |
298656353929116195.jpg (438.32 KB, 下载次数: 1136)
842001657070055000.jpg (228.99 KB, 下载次数: 1070)
918039571489947902.jpg (135.34 KB, 下载次数: 966)
379999029945066293.jpg (114.8 KB, 下载次数: 1142)
本帖最后由 wx_gEkSwkzP 于 2019-6-25 16:29 编辑 E08 荆米莲 基思哈林《画个不停的男孩》故事贴:故事会方案和总结 见本贴87楼88楼 以前用另一个微信已按时写了作业,今天以为需要补作业,其实是不需要补的 故事会地点:百花站点讲了一次,参与莲花一村党群中心讲了一次 活动人数:15人 年龄:4到8岁 ![]() ![]() ![]() ![]() ![]() ![]() |
跃跃星 发表于 2018-8-30 07:45 操作失误,请忽略! |
本帖最后由 甜甜糖豆 于 2019-4-29 16:01 编辑 万分抱歉,之前的作业贴是新贴,不是回复的,所以重新贴过。给老师们,组长和班班添麻烦了。 B05 段军丽 课程作业之二- <<基斯.哈林>> 讲述方案 这是一个关于涂鸦,画画和一代成才的故事, 当然其中有些场景个人觉得可能会带歪小一些的孩子,比如在试卷上画画,所以这里可能要和孩子讨论这样做的后果. 故事会策划 -开场 一天下班路过十字路口时,发现小区门前的一些灰扑扑的电箱上都涂满了各种花朵,一个身着灰色服装的人,正拿着一个刷子,用调好的颜料,以一图一抹间就涂出了蓝天白云,还有风筝和美丽的花朵, 正在思考如何讲这个绘本,不由心中一动,想以此为切入点. 又转眼想到神笔马良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开场,决定拿着一只毛笔来引导孩子,这支笔可以干什么? 写字? 画画? 刷东西? 然后带入画画.会不会这个故事太老了?选个新的故事吧 到底应该如何开场呢.好吧,又联系到最近在图书馆看到的另外一本绘本,最后决定就”点” 来同我们的"基思.哈林”来个故事会。绘本点关于树立孩子画画的自信心,老师的信任,可以让每个孩子树立起“我也可以”我的作品很棒的感觉。鼓励他们画和自我的信心。得遇这样的老师,何其幸运啊! 故事会年龄(3-6岁) 首先请孩子们画一个点,然后让他们签下自己的名字(如果不会签名),就画下自己的名字或者喜欢的一个笔画。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大小,边的画。然后把这些“作品”贴在墙上,画展。让孩子们讲讲自己画的是什么。然后肯定这个点是独一无二的。 其实我个人每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觉得各种力量,想象力扑面而来。但是本身不是艺术出身,让我说出什么流派,什么画风,还真不敢多说。 那就先把绘本讲述一便,插问题: 1 你在我们周围哪里看到过涂鸦呀?地铁上?墙上?电梯里?大芬油画村?图书馆外边 2 你喜欢这些涂鸦吗?你觉得看到灰扑扑的墙好?还是这些涂鸦画作好? 3.基思哈林说的艺术属于每一个人?你觉的呢? 故事会延伸活动:最后让大家涂鸦故事会回顾疑问之自问自答:其实最好玩的是,孩子们反而对主角在卷子上画画感兴趣,还么上学的幼儿园孩子说卷子就是吃的吗?-:)好吧,卷子读幼儿园的孩子伤得起。 1. 读到基思哈林把自己的画作的钱全部捐出去后,有一个小朋友提出:我以后画画送给每一个我认识的人-😊 2.故事会的手工延伸画画时,指定主题给孩子吗?或者让他们天马行空的自由发挥?自由发挥发现有的孩子不知道画什么,如何画,最后变成集体画直线,圈圈啦。自我总结: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最好是规定作什么,有模板,这样就不容易跑调,拉不回来。 3.除了开场小游戏,最好两个故事中间要有游戏,或者让孩子们动起来,活动一下,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没那么长的时间。 4.绘本的熟悉很重要,起码读个二三十遍吧。 故事会结束我们住得近的孩子们走路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跑得很快,她们看到了了涂鸦的电箱(这个故事会有提到的). 反省: 首先你要讲的绘本你是非常喜欢的,熟悉的. 这样不会慌张其次,控场,两个故事会之间的控场能力,要用活动或者游戏把孩子们叫回来,回到故事中来.其实延伸也可以直接用绘本中的图案,让孩子们涂鸦,这样对于基斯.哈林的画风会印象更深刻. P.S. 一插图片,居然说字数超过,不可以贴照片. |
D08谭红 《基思哈林----画个不停的男孩》故事会策划方案 时间、地点:利用一个中午午休的睡前时段或下午放学时间把托班的几个孩子召集在一起在家中讲这个故事。 人数:3-11人 年龄:7-8岁 道具准备:白纸、铅笔、彩笔。 活动目标:让孩子通过画家基思哈林的故事感受人性之美、艺术之美。 开场白:因为中午孩子们必须要午休,下午放学后孩子们又要赶作业,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有限,自己每天跟孩子们打交道也已经很熟悉了,所以把孩子们招集到一块儿后自我介绍这个环节就免去了,可直接开门见山开始故事的讲述。 讲述之前可问问孩子们:你们有想过当画家吗?知道画家的生活是怎样的吗?然后向孩子们展示书本封面,“这本书描写的主人公基思哈林是一位涂鸦画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小时候和长大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吧!”这时如果有人问什么是涂鸦画家的话,可简单介绍下涂鸦画家的概念。展示封面时可让孩子们重点关注下封面上那个趴地上的婴儿形象与手握画笔的基思哈林之间的关系。关于故事讲述过程中与孩子们的互动:讲到哈林小时侯爸爸教他画画的经历时可问问孩子们平时有跟爸爸一起画过画吗?讲到哈林上小学时在试卷边缘空白处涂鸦时可以问问孩子“我们考试时可不可以涂鸦啊?如果那样做会有什麽后果?”讲到哈林在地铁墙面、房屋墙面、医院墙面涂鸦时同样可以设置一个类似的问题,以让孩子认识社会规则。延伸环节,视故事会的时间而定,如果是中午,肯定没有时间继续这一环节了。如果是下午,可每人发一张白纸让孩子们象基思哈林一样随意在纸上涂鸦,把自己对书中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画下来。只要是自己想画的,画什么都行。 D08 谭红 《基思哈林----画个不停的男孩》故事会记录与总结 时间:2018年10月30日傍晚6.30-7.10 人数:3人 年龄:7岁 地点:家中 摄影义工:吴美珍 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抽个合适的时间在家中为自己托管的几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抽个合适的时间在家中为自己托管的几个孩子来几场小型故事会。孩子是现成的,可每天的时间似乎都是掐着点的,整天忙来忙去加上自己的拖拖拉拉,一个学期快过去一半时间了,也迟迟没有实现。 终于,10月30号傍晚,两位晚托的娃家长都来电说因故要晚一点来接娃,加上女儿刚好三个人。于是趁机问两娃“阿姨现在给你们讲本故事好不好?”女儿马上自豪地补了句:“我妈妈可是三叶草的故事妈妈哦,她很会讲故事的!“两男生欣然同意了,开开心心地和女儿一同围坐了过来。 ![]() 《基思哈林》这本书其实他们都已在我家自己翻阅过了,但自己读跟听别人讲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感受。我书本一捧起来,两只小脑袋便自动探了过来。我问:你们想当画家吗?女儿和其中一位男生回答说:想!我趁热打铁:“那你们想知道画家小时侯和长大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吗?”已经读过几遍这本书的女儿忙抢着举手说“我知道,就是要整天画个不停,走到哪儿画到哪儿,一直不停地画”,我接上女儿的话语说到“书中这位叫基思哈林的男孩是一位有名的涂鸦画家,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故事吧。”于是便开始了故事讲述。 ![]() 三个人的故事会是比较好控场的,7岁多的孩子理解能力也都非常棒了,很多问题我一问上句,他们立马接了下句。当讲到基思哈林在试卷边缘随意涂鸦时,我问他们如果咱们考试时这样做会有什麽后果?他们几乎都异口同声回说要被老师扣卷面分,得不了100了。哈哈,看来应试教育下的孩子对100分的考试成绩还是很在意的。整个故事的讲述过程几乎都按我预设的方案在进行,没有什么波澜起伏。 故事讲完后我试着问了下三个孩子基思哈林的故事中最打动他们的分别是哪一段?女儿回答说是基思在一所足足有6米高的儿童医院外墙上画画那一段,问她为什么,回答说因为基思这样做帮助医院生病的孩子快乐起来了。两个男生中一个回答说是基思把举办画展所卖的钱全部捐给了没钱吃饭的孩子,问他为什喜欢这段,回答说因为基思很有爱心。另一个回答说最打动他的是基思和伙伴在一条长长的街墙前清理出二十袋垃圾,然后在墙面上画画那一段,问他为什么?回答说因为街道变美了,附近的居民都很喜欢这些画,纷纷向基思表示感谢。 ![]() 这本书的画面内容其实蛮丰富的,很欣慰一本书讲完之后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些至真至善的画面,不管这种烙印会在孩子的心底停留多久,我相信孩子们读过的每一本书、听过的每一个故事都会不知不觉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甚至浅移默化影响到他们的成长轨迹,这也是我们故事妈妈存在的价值所在之一吧。 关于延伸环节,因为时间有限,加上是临时起意给娃们讲这个故事,娃爸还没归家,家里除了三个娃就没别的可拍照的人了。所以摄影义工也是临时致电小区一位关系比较好的妈妈。在等待对方到来的过程中抱着不浪费时间的心态,于是让孩子们根据之前自己对这本书的阅读记忆,在一张白纸上画上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画面,也可随意发挥画自己想要画的内容。娃们大笔一挥,立马刷刷画了起来。三个孩子画的内容都各不相同,但都很认真。讲完基思哈林的故事后,时间也差不多了,之前从来没有听我讲过故事的两位男生意犹未尽地问我:“阿姨,你以后可以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吗?”好吧,下一场咱们就来本《爸爸做的饭》吧,只要你们乐意听,只要时间允许。 ![]() |
06ed09a8d16c4c167de5720513bc25f.jpg (152.37 KB, 下载次数: 821)
6178ed70b108224532e1dbfedf05438.jpg (190.06 KB, 下载次数: 905)
2018中级班A10 酷鱼 Tania Magdalena 故事会记录与总结 《基思.哈林画个不停的男孩》 故事会总结 [img]blob:http://3yecao.org/dfa2cd46-64c5-4eb8-b7f5-7a9b4b49f0a8[/img] 一、活动主题:画出你所想,画出你所爱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日期:2019年1月3日(星期四); 四、活动时间:下午15:55-16:15; 五、活动地点:宝安-前海国际蒙特梭利教育中心; 六、活动对象:2.5-5岁混龄的孩子; 七、到场人数:14位孩子; 八、过程记录:
九、延伸环节: 1. 故事结束后,拿出打印好的黑白作品,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和喜好来填色,这个。 过程中有个很有趣的发现,班上的这些孩子,只看到4岁和5岁的女孩会很有意识地在涂色,并有颜色渐变或层次的变化,其余的男孩们无论什么年龄段都是在随意涂鸦的表现,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值得持续观察和记录的现象; [img]blob:http://3yecao.org/0a0e8fe7-e5d7-4c8c-9334-6625605dc6e3[/img] 2. 画好的孩子,老师们帮助他写上名字和日期,临放学前都没有完成的孩子会自己将画放到了自己的书包柜的作品橱里,留待明天上学后继续涂; 十、故事会感悟:
十一、需要改进的地方:
|
0279F8B5-A956-4E5F-BEC4-46D2B29CBBB7.jpeg (191.86 KB, 下载次数: 863)
0D56FE3E-AAFB-455F-8935-D63BACE5DD41.jpeg (230.19 KB, 下载次数: 915)
E1334081-9173-44D2-8467-2B4B04F3C995.jpeg (204.38 KB, 下载次数: 830)
A10 酷鱼 Tania Magdalena 《基思.哈林画个不停的男孩》 故事会设计方案 ![]() 一、活动主题:画出你所想,画出你所爱 二、活动目的: 1. 激发孩子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2. 感受美国80年代的文化艺术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活动日期:2019年1月3日(星期四); 四、活动时间:下午15:55-16:15; 五、活动地点:宝安-前海国际蒙特梭利教育中心; 六、活动对象:2.5-5岁的孩子; 七、招募人数:13位孩子; 八、活动流程: 1. 开场活动:孩子们已经熟知丹妮老师每周一次的绘本课了,这是他们与我最亲密的时刻,所以无需做自我介绍,但这次打算用音乐做开场活动,会预先准备一首80年代比较轻快的街舞音乐,带着孩子们跟着音乐舞动;(5分钟) 2. 绘本讲述:先介绍书名和作者以及翻译者,还有出版社的名称,并强调这本书是根据真人真事绘画出来的,用第三者的口吻来讲这本绘本,在讲到一些成人对于他的质疑时要用比较夸张的语气,但随后要强调基思的淡定从容以及他对绘画的热忱和执着;(25分钟) 3. 拿出预先打印好的实质画作作品,让孩子们比对绘本里的图案;(5分钟) 4. 这本书里面涉及到街头涂鸦,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简单明了地说明,他是在当地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这样做的,我们在班级和在户外想要画画的时候,同样也是需要征询大人的意见,如果不被同意,大人或老师是会提供可以画画的本子或者白纸的。也可以和孩子们讨论有哪些地方是可以画画,以及可以在哪些材质上画画;(10分钟) 5. 绘本延伸:故事结束后,拿出打印好的黑白作品,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和喜好来填色(15分钟); ![]() 6. 画好的孩子,帮助他写上名字和日期; 九、备注: 1. 预先准备好街舞音乐和音乐播放器; 2. 将基思哈林实际创作出来的作品打印3-4份,让孩子更容易看出绘画与真实的图片的对比,同时意识到这本故事内容的真实性; 3. 延伸物料准备: 1) 油画棒; 2) 彩铅; 3) 蜡笔; 4) 涂色纸14份; 3. 预先请其他老师帮忙拍照或者录影做记录用; |
A04周小玉 《基思哈林画个不停的男孩》 故事会方案 故事会地点:小蚂蚁悦读馆 活动人数:13人 年龄:6到8岁 活动目标(主题):一个小男孩 活动过程: 1、开场: 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因为每次故事秩序较差,让小朋友自个说出规则) 认真听讲,注意不要吵闹,回答问题要先举手哦! 2、绘本导入: 封面:你们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呢? 这个男孩手上拿着什么? 介绍:这个男孩的名字是基思哈林,也是我们这本书的主角,他非常喜欢画画,拿着画笔,一直画个不停。 旁边这幅是他用线条画出来的婴儿画。 平常你们喜欢画画吗?都会用什么工具画画? 翻到书后面的人物简介,让大家看看现实的基斯哈林成长图片。 3.绘本解读:(主要让幼儿观察基思画画的内容) 承前页:你们看到了什么?(人?迷宫?) P4-5互动:基思在考卷上画了什么呢?(不过我们平常考试可不能在试卷上画画哦) P6-7互动:对符号表进行解说:左边是正常符号,右边是基思创作出来代替的符号。 P8-9互动:猜猜基思画的三只小猪在干嘛呢? P12-13互动:这幅画,你们看到了什么? P14-15互动:请小朋友模仿涂鸦墙上的动作? P16-17互动:带观察寻找三幅粉笔画的趣味 “小朋友们,听故事的时候要怎么样呢?”因为每次讲故事,秩序并不怎么好。所以在开头时,想要借小朋友自己的口,说出听故事会的规则。 “要安静!”“不能吵闹”“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举手!” 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回答着。 “真棒,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基思.哈林-画个不停的男孩》,大家看一看这个男孩,这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基思哈林,大家看看,他手上拿的是什么?”我开始从封面引入故事。 “笔~~”大小朋友们都回答着。 “笔,那你们猜猜他干什么呢?”我近一步引导。 “画画!”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大家的观察能力真强啊,他拿着笔想画画,他是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人,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受欢迎与喜爱的美国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简单明了的线条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崇拜者。”简单介绍了作者的情况,翻到承前页。 “这幅画,大家看到了什么呢?”我请大家仔细观察。 “有好多好多的人啊!” “迷宫!” “动物!” 大家不停地靠近,找出画中的细节。 我们就这样边读着故事,边找着基思作品上的有趣点: 当小学时代的基思编出一些符号,说每个符号都代表着一个字母,我们看着基思的画,一起来破解这些特殊的符号; 当少年时代的基思开着音乐,趴在地上画画时,三只小猪穿着比基尼站台上的表情,逗乐了现场的每一个小朋友; 当高中毕业的基思,伴随着震耳的音乐声,画出扭动的线条,我们不仅观察到了基思笔下扭动的人物,也观察到了街头,除了男孩正跳着流行的霹雳舞,连高楼大厦也在兴奋地舞动着; 当二十岁的基思来到纽约,画遍了这座城市,我们一起找寻,他画在了这座城市的哪些角落:墙上,人行道上,路灯柱子的画纸上,我们还发现,基思在不同的地方,画了许多爬行的婴儿; 当基思工作后,在搭乘的地铁站的墙面上,画了一幅幅粉笔画,我们发挥了想象力,一起来猜测基思的画:大灰狼在打小兔子;小偷在抓警察;他的头爆炸了,旁边的人被吓跑了……同样的画,不同的孩子,看到的是不同。 正如文中基思所说的,“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呢?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画就是什么。” 故事会延伸:没有做 故事会总结: 没有什么经验、经常被孩子带走了,还好极时回到绘本中来,需要加强多学习 |
B07乐永梅 《基思·哈林 画个不停的男孩》记录 1、 片头 2、主持人出镜: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亲子故事汇》。今天,我们节目组来到的是横州镇清江小学。本期故事汇,故事妈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偶像级流行艺术家的故事。来,一起到现场看看 3、 【正文】听说,眼前的这棵大榕树是孩子们平时阅读的天堂,今天,我们的故事汇就在大榕树下开始啦!(镜头从树上摇下来) 4、 主持人现场主持:亲爱的小朋友们、老师们,欢迎来到我们的故事汇现场!《亲子故事汇》栏目是横县电视台今年新开办的少儿栏目,是一个推广儿童阅读、亲子阅读的公益性栏目,平时除了周末的时候会开设一些主题性的故事会,还会不定期地走进校园,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今天,我们的故事妈妈乐永梅也给大家准备了好听的故事!来,掌声欢迎本期的故事妈妈乐永梅! 乐永梅:小朋友们、老师们,上午好! 镜头:主持人特写+大景+孩子们的大景、特写+故事妈妈出场 5、 【字幕+配音】故事妈妈 乐永梅简介 6、【文字+配音+配乐】热场游戏 7、【文字+配音+配乐】绘本故事讲述 8、【现场】导入语: 9、【正文】《基思·哈林 画个不停的男孩》讲述了男孩基思,从小就爱画画,他不停地画呀画,最后成为纽约最出名的画家之一。然而,在基思看来,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分享他的作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正文】这本图画书插图大胆活泼,将基思·哈林这位偶像级流行艺术家的一生和他的艺术造诣,生动传神地展现在小读者和年轻艺术家们的眼前。书里配有大量基思的手稿和画作,非常独特。基思·哈林的作品第一次获奖时,有人想买他的画。 11、【现场】孩子们拍卖作品的现场 12.【正文】基思·哈林说,艺术属于每个人,每个人都需要艺术。他不停地画,他到处画,从不停歇。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举办画展时作品很快售卖一空。 13.【现场】基思要把钱捐出去的那段现场讲述和讨论 14、【正文】基思成了偶像级的流行画家,他依旧画个不停,他邀请孩子们加入到涂鸦中。 15.【现场】基思告诉孩子们:画什么都行,只要是你们想画的。没人能评判它是好是坏,你们的作品只属于你们自己! 16.主持人现场主持: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基思·哈林吗?(孩子们回答)为什么喜欢他呢?(孩子们回答)这个故事,你最喜欢哪个部分?(孩子们回答)基思·哈林说,没有人能评判你的作品是好是坏,你的作品只属于你们自己!大家想不想像基思·哈林一样画画?画什么都行,只要是你自己想画的。 17.【文字+配音+配乐】主题延伸 【快镜头+配乐】孩子们讨论+画画,各种特写 18.【作品展示】主持人让小朋友说说作品。看得懂的看不懂的都可以抽取几份,重要的是孩子能表述清楚。主持人要注意倾听,引导他们讲出心中所想。 19.主持人说结束词,所有孩子和作品出镜:一本书、一个故事,一次乐趣无穷的主题体验,我们的童年不一样!本期故事汇到这里就结束了。电视机前的小朋友,如果想参加我们的故事汇,请让爸爸妈妈关注横县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横县新闻,我们每周会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招募信息、发布节目动态。期待更多家庭关注亲子阅读,感谢您收看本期《亲子故事汇》,我们下期再见。(小朋友、老师一起喊: 再见!) ![]() ![]() ![]() ![]() ![]() |
B07乐永梅第二节故事会方案 《基思·哈林 画个不停的男孩》活动方案(现场照片另附文件夹) 活动概述:本期故事汇将带领孩子们聆听故事,在故事中感受基思·哈林对艺术的热爱和贡献,感悟艺术属于每一个人,激发对艺术的兴趣。 活动地点:横州镇清江小学 活动时间:2018年10月10日(周三)上午9:00-11:00 招募对象:二年级孩子共20人 10月10日当天故事汇流程: 8:00 摄制组集中单位出发、布场 9:00—9:10 热场游戏 9:20—9:50 绘本故事讲述 10:00—10:30 主题延伸~涂鸦 10:40—11:00 采访孩子+结束语录制 工作人员安排: 统筹:邓德俊(兼拍照) 故事妈妈:乐永梅 主持人:曾凯智 摄制组:覃天财、李健健、邱水连 配音: 曾凯智 后期编辑:李健健 司机:覃天财 摄像组器材: 摄像机3部;脚架3个;内存卡各64g以上2张/机;电池各3个/机;监听耳塞3副。(由摄像记者各自负责) 挑杆话筒1个;挑杆1根;小蜜蜂话筒1对;小蜜蜂话筒电池3对;照相机1部;电池充满电。(由李健健负责) 故事会物料: 绘本1本;小蜜蜂扩音器2个;乐谱架1个。打印好的涂鸦画纸25张。(由邓德俊负责) |
C01 胡春红 《基思 哈林》 故事会 II 故事会记录和总结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19 02:42 , Processed in 0.087280 second(s), 2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