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9396|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I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10 20:50: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ongH 于 2019-3-11 06:48 编辑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I组,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贴已经发布。
第二课的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要求:字数不低于400字,第一行写自己的“学号+名字”,本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是3月17日24:00,请各位同学尽快完成。
2#
发表于 2019-3-15 10:01:55 | 只看该作者
I14马炼
       今天听了番茄老师主讲的第二课《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了解到了关于绘本的很多知识。之前给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只是拿一本书,把图画讲解一下,把文字解读一下。没想到那些文字、那些图片背后隐藏的却是图画书的一个演变和变革史。现在的绘本之所以那么多样、那么吸引孩子和大人、那么精彩,原来都是千千万万的绘本大师在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中创作出来的经典著作。课前都不知道什么是绘本,对绘本的了解也甚少。听了番茄老师的该堂课,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绘本,原来讲绘本还包括封面、封底、衬页、边框等众多的知识信息,所以后期,我再在讲绘本的时候,一定也会细细观察除图画和文字之外的这些信息传达给我们的知识。
      听了番茄老师的课,让我了解了一些绘本的各个方面的知识,今天,我就来学以致用,用我拙劣的技巧,分析讲解一下日本作家笠井真理著、冈田千晶绘、田秀娟译的绘本《小小的我》。作者笠井真理,日本著名绘本作家,日本儿童文艺家协会会员,日本儿童出版美术家联盟会员。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北海道艺术专科学校。其作品能精准细腻地描述孩子内心独特世界,曾三次获得日本绘本大奖。冈田千晶,日本著名绘本作家、插画家。出生于大阪,毕业于日本长泽节时尚艺术学校。擅长用粉彩与彩铅作画,笔触细腻柔美,富于光影、层次变化。擅于站在孩子的角度,捕捉孩子瞬间生动丰富的神情。喜欢以人物和大自然等生活场景,营造出静谧的氛围。正是两位著作人的文字与画的完美结合,才给我们展现出了如此温暖的一个绘本。
      书的前封面是一个女孩,穿着大大的衣服,在镜子前面,看到衣服这么大,她穿着可能有点不开心,但是表情中又带有一丝期待与向往。边上的狗狗看着她,欢快地摇着尾巴。整个封面主要以金黄色为主,给人一种阳光普照的舒服的温暖。打开封面,看到的是那个小女孩,半开着门,探出头来看着外面的世界,有点畏惧又有点期待、有点害怕又有点向往。再翻开前环衬,整面都是桃红色,右上角仅画出了一只回头向后看的狗狗,这不禁让人展开了无尽的遐想,小女孩去哪里了呢?她为什么不带着狗狗呢?狗狗是在等她和妈妈吗?然后再到书的正文内容,每一片段都在重复着简单的话:小小的我,还不会……,但总要一天我会的,现在,我正在慢慢地学呢。小女孩的表情也通过作者的细腻柔软的心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收到礼物的惊喜,看到衣服大了,不合身的失望;看到陌生人的害怕,躲在妈妈身后半探着头到之后的露出整张的微笑的脸……不得不惊叹与作者的文与画的完美展现。书的主色调是暖暖的阳光的黄色,给人一种温暖、一种向往、一种正能量。不禁让人对长大对未来充满着期待。书的后环衬也是桃红色,但上面画的已不再是狗狗一个人了,而是小姑娘带着狗狗欢快地往前跑,后环衬与前环衬遥相呼应,让人看到了小女孩的进步,小女孩正在慢慢学习的过程。书的最后的底页,用红色字体标出了两句话:聆听孩子内心最动听的独白;让小小的我勇敢面对大大的世界。作者的这两句简单的话,揭示了整本书最重要的主旨。不禁也让我们家长对孩子教育方面产生了自省与检讨。
      《小小的我》是北斗精选世界优秀绘本,小小的我,好多事还做不好,但总有一天,我能学会。渐渐地、渐渐地,我能做得到。现在,我正在慢慢地学呢……一本为5岁前的孩子创作的绘本。每一个人都会踏过的成长路程,值得永远流传的好书。它不仅教给我们,作为家长,要蹲下身子、放慢脚步、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温柔而耐心地陪孩子一起走过成长的每一步,一起体验成长路上的每一种滋味。还告诉我们这些曾经是“小小的我”的大人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在人生遇到困难时,可以从这本书的小主人公身上学到她的努力和坚强:总有一天,我能做得到。
      我与孩子十分喜欢这本书,强烈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

小小的我.png (866.19 KB, 下载次数: 648)

小小的我.png

点评

A- 能看到努力认真写作业,前面的分析非常好,后面分析稍有些不足,加油  发表于 2019-3-20 10:14
3#
发表于 2019-3-15 13:3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armenL_BSTrZ 于 2019-3-15 15:41 编辑

I18 李玲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

、课前提问:

1、对于没有营养的书籍,但是孩子爱看,家长该怎么办?

    番茄老师用自己孩子的现身说法,用民族英雄岳飞来替代奥特曼的实际案例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把刺字这个典故用打无数的针不怕疼来让孩子觉得英雄人物厉害,然后再与孩子一起讨论内容,把孩子完全从奥特曼的注意力转移到岳飞身上,而且能带着孩子亲临岳王庙,当发现现实和书里能对上,孩子兴趣会更加浓郁。我从中学到的就要花心思找到个合适的替代物,而不能只是一味的说不允许,不可以。

                                                                                                               

2、什么时候开始自主阅读?

    番茄老师解答了由于每个孩子的节奏和时间点不一样,5岁-7岁都可以。不用纠结孩子的自主阅读的时间。珍惜当下自己与孩子的亲自阅读时光。解决了内心的焦虑。!用番茄老师的话说,相信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播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璀璨的未来!


二、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1、绘本的作者介绍:

这次要分析的绘本是《石头汤》,当时没有留意作者的信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的护封和封面,看到人物是中国的和尚,水彩画优美恬静的画风,我以为是出自中国的作者,还想着外国有个《生气汤》,那么中国就有个《石头汤》与之呼应。后来翻阅到扉页看到作者是外国人的名字,才去百度上搜了下此作者John J Muth琼.穆特,是一位美国人,其绘本创作和插画在此领域享有盛誉,其作品广受好评,他的《禅的故事》获得过凯迪克大奖,《尼古拉的三个问题》被《纽约时报》称赞为能够“默默地改变生命”。


2、绘本的结构:

2.1前护封和后护封

前护封:
    感觉就是绘本的脸,好的前护封,一眼就吸引到人民的注意,让人产生一种想把她拿在手里好好看一看的冲动。图片从汤碗仰视的角度,看到三个和尚和一个小女孩把三个石头放进碗里。但是在真正的内容的部分并没有出现把石头放进汤里煮的这一页。内容部分是画了三个叠在一起的石头,然后用了一句“他们找到三个正好合适的石头,然后把它们放进水里去煮”带过去了。这个设计比较巧妙。


后护封:水彩画的三座高山,作者选择的颜色和图画,一定最贴近故事的主题和氛围。


2.2 前勒口和后勒口

前勒口:介绍了作者的资料和故事更概。

后勒口:对于作者其他两本绘本《禅的故事》和《尼古拉的三个问题》的简单介绍。


2.3 环衬

环衬:书的前环衬页和后环衬页是一样的,是灰色的万里江山图,隐约中能看到长城和松树。感觉这书是灰蒙蒙的色调,这是否想体现我们中国的神秘。




2.4 封面和封底

封面和封底:封面是小女孩穿着马褂,站在大大的圆锅上面,在锅的中间,是一只猫。封底是没有图片和文字。

封面和封底都是用统一的明黄色,这给到人太阳一般的温暖。



2.5 扉页

扉页:是一个青花碗和三块石头。有作者还有出版社的名字。扉页是单独的一页,绘本往往从扉页开始就有图画了,是通往正文故事的一扇门,这些图画的作用不容小觑。


2.6 内页:有对开页也有跨页。



2.7 此书材料为纸板书

2.8 横开本

3、图文结合:     

    绘本讲述了,阿福、阿禄和阿寿三个和尚,行游在一条山路上,他们想要弄明白什么使人幸福。当和尚们出现时,惊恐的村民们立刻关紧了门窗,熄灭了灯火。这些村民长年在艰难岁月中煎熬,心肠变得坚硬,不愿接纳任何人。这时,有一个好奇的小女孩出现了。和尚们通过她,一步一步巧妙地带领村民们用石头来煮汤,村民们发现他们不自觉地付出了很多,而获得的回报则更多。   

    绘本不只是图画讲故事,文字也会讲故事。按照书页的顺序来连续地表现整个故事,作者在文字和图画里面都做了巧妙的设计,一本好的绘本,边边角角都渗透着作者的精心设计和安排,需要我们反复研读,用心体会。

4、分类:   

    这本书属于图文搭配类书籍,从功能上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绘本。作者用恬静的水彩和优雅的线条,以轻松的方式让孩子们领悟到付出越多回报越多的道理,丝丝缕缕、润物无声。
     

    以上是我根据作业要求从四个方面对《石头汤》做的显浅的分析。打算把作者另外两本得奖作品《禅的故事》和《尼古拉的三个问题》找来,和孩子们细细品读!感谢番茄老师的分享,干货满满!







点评

A+ 非常精彩的作业。《石头汤》还有一个士兵版本的,可以去找来一读,认真学习,还加上了勒口内容,很棒,内页跨页整页场景,预示着所有人一起享受美味石头汤,是高潮部分,没有提到,可惜了。但总的说来,很棒。  发表于 2019-3-20 10:22
4#
发表于 2019-3-15 15:05:15 | 只看该作者
I12  杨凌娜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
感谢番茄老师的分享!感谢!
课前问题:
1.目前接触到的及各大平台推荐的绘本,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国外引入的?
番茄老师讲了图画书的源起及历程,图画书的结构、分类。让我从图画书的起源和历程中了解了为什么大部分图画书都是由国外引入。
2.从国外引入及中国原创中,如何去选择绘本?
番茄老师的建议是不需要刻意,去挑选作者,无论是哪位作者,哪个国家,更要看重的是书的本身,艺术的呈现,故事情节,以及看完给到的思考及启发。
这次作业,想尝试分析的绘本是《鸭子骑车记》


《鸭子骑车记》这是美国作家大卫 夏农的作品。一本竖开有字的纸板书,它也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
书的封面是一只鸭子在骑自行车,打开扉页,是在一个农场里,一只鸭子站在一辆红色自行车前面,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鸭子是在想什么呢?(白色的鸭子,红色的自行车,绿色的草地,颜色形成很鲜明的双比,给予一种特别的新鲜感。)
原来鸭子有个疯狂的主意,他想骑自行车。刚开始骑得很慢,左摇右晃的,但是鸭子觉得很好玩。接着,他骑着自行车,一路骑来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动物身边,有母牛、山羊、狗、猫、马、鸡、山羊、猪、小老鼠(带动小朋友对动物的认识),鸭子跟他们友好的打了招呼 (带动小朋友对动物声音的辨别),每个动物对于鸭子骑自行车,都有不一样的想法,有鄙视,有担心,有夸奖,有讽刺,有不屑,有关心,有羡慕。每个动物都投以不一样的目光。鸭子并没有受任何一个同伴想法的影响。依旧高兴的骑着自行车。突然,一群骑自行车的孩子冲下路来,他们把车停在了门前,便进屋去了。这时,鸭子又有一个新的主意,他喊来了所有的动物,鸭子想要干什么呢?翻开下一页,哇,映入眼帘的是,所有的动物都骑上了自行车,大家骑得不亦乐乎。
最后,他们把自行车放回了屋旁,没有人知道,在那个平凡的下午,有这么多的动物做了一件这么疯狂的事—骑自行车。
书的末页,鸭子站在拖拉机后面,手托着下巴,鸭子又萌发了什么主意呢?让我们期待吧!

刚拿到书的时候,看到书的扉页,已经对书的内容充满好奇。翻开书本,有趣的故事情节,生动的描述了鸭子勇于探险的心理,而且书中的各种动物的语言和表情都非常的生动和形象。我想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且给我的启发是我们不要轻易的去评价他人,我们要拥有勇于尝试的勇气和信心,抓住机会,不受他人的影响,不随波逐流。而且当我们有好的想法和主意时,可以分享带动身边的人。
第一次认真的重复看一本图画书,我想在对书本的分析中已更深的爱上了图画书。一直有纠结怎样更好的选择书,我想只有更了解书的时候,我们才有更多的经验去挑选书。

点评

A- 分析有些太泛,要根据书的设计看到对书内容故事情节等展开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发表于 2019-3-20 10:32
5#
发表于 2019-3-16 21:39:25 | 只看该作者

吴迪 I17

第二课《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

作业一:课前提问的解答:

问题:如何给宝宝挑选合适的图画书?

听番茄老师《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之前,在给宝宝挑选图画书上主要依靠三叶草和各种育大V的推荐的书单上,以及加上自己对画面、内容主观理解上,在选书上缺乏自己的方法论和思路。一堂课下来,番茄老师从什么是图画书谈起,贯穿图画书的起源和发展、图画书的结构、分类。尤其是课程内容中涵盖了凯迪克、纽伯瑞、格林纳威几大奖项的详细介绍,以及课程中提及的知名的图画书作家、无疑是选择图画书的风向标。另外一个就是探索孩子的兴趣点,围绕相关的兴趣点搜寻获奖书籍或者知名作家的作品。作为家长,除了用心,就是准备足够充裕的书,让孩子“Have the luxury to choose”。

作业二: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番茄老师这节课第一编听下来,似懂非懂,由于之前对图书结构完全没有了解,对于如何分析一本图画书完全没有思路。于是乎,专门抽了时间听了第二遍,并且针对课程内容做了思维导图。对着思维导图结构,思路总算有了。

课程思维导图:



我和孩子,还有孩子妈妈都特别喜欢的一本图画书是《疯狂星期二》,以下主要针对此书做简要分析。

《疯狂星期二》讲述了某天青蛙突然会飞,并开始一段有趣旅行的故事。

封面、封底

封面:正中间一个大闹钟,时间停留在晚上9点左右(因为路灯亮着,可以推测是晚上),右上角一条大黄狗惊恐的仰望着天空,难道空中有什么奇异的事情发生?右下角荷叶上有一只青蛙的腿,似乎预示着这事和青蛙有写关联。

封底:月明星稀之夜,灌木丛中,一只大青蛙趴在荷叶上,安静、沉寂的画面为后面疯狂的故事也埋下了伏笔,引发了故事前后的强烈对比。


前环衬、后环衬:全部使用暗黄色,设定了整个故事的基调以及对应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夜晚。

过渡页:前环衬页与扉页之间的页面,很多绘本也并没这个页面。课程里也没讲到,请教了组内同学后告知我是过渡页。(如果不对,还请老师指教)过渡页用三幅竖图从分别展示了青蛙从趴在荷叶上,到略微飞起,飞到高空三个不同高度的画面。青蛙真的飞起来了啊。




扉页:除了交代书名、作者、出版社信息外,画面中有一副漂亮的荷花。

边框:书中多次使用竖边框来展示同一场景下多角度的画面,让人如身临其境,现场感极强。


内页:以第一页为例,随着时间变化,镜头从远到近,直到看清青蛙的表情,低角度的画面也让青蛙、沼泽,枯木,乌龟,草,月亮更加真实的得以展现。内页以极少的文字结合跨页的画面设计,绘画风格真实细腻,整体色调为深绿色、浅海色,让整个星期二沉浸在深夜的疯狂中。




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全书文字内容寥寥无几,整页显示时间,大量留白,让时间感、紧迫感大大增强。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整个时间线索贯穿全篇,此书图画与文字结合极其巧妙,堪称典范,文字起到了很好的启示的作用。




最后,另一个星期二的晚上,同样的情节似乎又再次发生,看到红墙上的影子,小朋友不难猜到这个星期二晚上的主角该是猪了。




点评

A 笔记很棒,分析也很到位,点赞  发表于 2019-3-20 10:40
6#
发表于 2019-3-16 21:44: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I06宋春喜                                                                   听了番茄老师主讲的第二课《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了解到了关于绘本的很多知识。以前给孩子读书的时候,纯粹的读。没有讲解,没有延伸,只想读完了哄她睡觉。原来之前,对绘本了解得少,听完课后知道绘本多种多样,有些材料不同,有些功能不同,有些有字,有些无字,自然侧重点。  《大卫,不可以》这本图画书,文.图作者是大卫.香农。该图书荣获1998年凯迪克银奖;199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年度好书推荐;1998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一百种图画书”(修订);2001年第七届日本绘本奖读者奖。《大卫,不可以》 整本书廖廖无几,我们却能从画面上看到一个调皮捣蛋的大卫:在家里爬上爬低,把自己家里弄得脏兮兮,洗澡时浴缸的水都溢出来了,玩得不亦乐乎,玩食物,光着身体在外面玩,玩具乱七八糟……第一次读的时候感觉:这不就是我家的娃吗?第二次读的时候觉得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不也是这样粗鲁的阻止孩子做这些事情吗?“不可以”,“不行!”这些话我们做妈妈的每天都在重复,甚至比大卫的妈妈更焦虑。第三次再读的时候,儿子硬生生的把《大卫,不可以》改编为《大卫,可以》:大卫,洗澡澡放很多水太好玩了,在大海里游泳;大卫,不要回来,光着身体在外面玩会……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并不是我们成人世界中的:总是跟我作对。但是,不管大卫再调皮,作为妈妈还是深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最后一页,却是妈妈把大卫揽在怀里说:“大卫乖,我爱你”。妈妈对孩子爱的流露,化解了所有的矛盾,非常温情,最后一页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在大卫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作为家长,我也告诉自己: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好奇,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犯错”。所以,《大卫,不可以》教会我们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错误”,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家长,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亲密。

点评

B 感受多而分析不足,遗憾  发表于 2019-3-20 10:41
7#
发表于 2019-3-16 21:51:53 | 只看该作者
I11 赖累芳
1.怎样在亲子阅读中更好的解答绘本?
之前在亲子共读一本书时,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了解书的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等,在听了老师的讲课,我有意注意去了解书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读起来更有趣味,更懂得理解绘本所描绘的意思。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今天我分析的是《可爱的鼠小弟》绘本系列,鼠小弟绘本自1974年至今已出版28册,我国自2005年翻译出版至今已引进22册,受到了中国孩子和家长的喜欢。鼠小弟绘本语言简洁、图画优美、幽默、易懂,令我们感到焕然一新。
鼠小弟绘本的作者中江嘉男与上野纪子是一对夫妻,他俩就像是绘本中的主角鼠小弟和鼠小妹。鼠小弟绘本是由中江嘉男构思和画图,然后在两个人切磋的基础上由上野纪子绘画。中江嘉男与上野纪子均为学美术出身,因此非常注重绘画的表现力,能用绘画表现的,绝不用多余的文字。鼠小弟绘本中没有叙述和描写的文字,主要以会话或独白展现出来。在《鼠小弟堆雪人》中描绘下雪了,鼠小弟开心地和伙伴们打雪仗,但是他做的雪球太小了,跟其他小伙伴没得比,于是鼠小弟又来堆雪人,当他堆了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雪鼠时,非常高兴,可是其他小伙伴堆的雪兔、雪熊等却比自己的大和有意思,这让鼠小弟很惊讶。鼠小弟和鼠小妹一起去玩滑雪车,可是大家却在滑雪了,当好心的小兔把滑雪板借给鼠小弟玩时,他有点不太敢玩,在他害怕时,小兔已经将他推向雪坡,接下来的场面异常惊险,鼠小弟叫喊着“啊、啊”,“不行、不行”,“救命”等,最后出现在大伙面前的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雪人,雪人的脑袋就是鼠小弟,故事情节让小朋友兴趣怏然。
   鼠小弟绘本文字很少,画面也不是很丰富的那种,但是绘本的简洁精炼却能带来不同的感受及耐人寻味。
   

点评

B 介绍感受多,而分析不足,遗憾  发表于 2019-3-20 10:41
8#
发表于 2019-3-16 22:5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3750545272 于 2019-3-17 22:52 编辑

I16 丘秋云
《100层的巴士》作者[英]麦克•史密斯
       这是一本有趣的绘本能带着孩子思绪飞到很远很远,挖掘出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越往下看越想知道巴士将会怎么样。
       封面和封底:是一个大跨页,也是一幅完整的画。一幅城市到乡间巴士已经很多层的画面,还有很多人在等候上车,小鸟飞在天空上似乎在问“你要搭车吗?”
环衬页:一望无际的呈蓝灰色的田园,只有那一点红是巴士,来衬托出接下来巴士司机枯燥的单一的出场心情。
       巴士司机每天的生活都是重复的。他在同样的时间起床,在同样的时间出门,走同样的路线,接上同样的乘客。巴士司机感到很厌倦。于是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拐进了一条从未走过的小路。

       巴士司机觉得兴奋极了!乘客们也兴奋极了!都是他们没有去过的城镇和街道!满满一车子不知道要去哪儿的兴高采烈人们就此开始了一场大冒险。这辆巴士如此受欢迎,沿途经过的地方人们都好向往他们的生活,不停地有人要求上车,以至于最终加盖到了100层。

小朋友很喜欢这个故事,脑洞大开,情节有趣,每层巴士看上去都各有特色。随着文字及画面,孩子还可以在跨页的右侧向上翻开百层巴士的一百层车厢。只有渐次展开,你才能知道乘客们和司机一起抬头向上看,究竟看到了什么?一叠、两叠、三叠……当长达一米多的折页向上一层层被展开时,先前因为巴士出故障而引发的小失落,此时早已随着不断“长高”的车厢折页而峰回路转、引爆孩子们细细查数画面的热情。当展开最后一叠,我们再次听到熟悉的问话:“要搭车吗?”不过,这一次乘坐的不再是百层巴士,而是——热气球!可以把所有建筑都“搬”上天的一百只的热气球!最后100层巴士的超长大幅插页让孩子不停地哇!哇!哇!很是兴奋,还每次看都要去数一数这100层。我也很喜欢这个故事,两个人一起读了好几遍。

       乘客们和司机为此举行了一场大庆典。然后,车子终于不堪重负挂掉了。这时天上飞来了热气球,带着乘客们继续冒险……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一场大冒险啊!


      
      内页中有几处用了跨页的表现形式,使孩子看见这样的画面很是兴奋空间那么大内容那么丰富,比如下图中的跨页还用了地图的形式孩子读的过程中会从起点开始对每一处上车点加盖的巴士进行讨论。

       后环衬:一模一样的田园呈现出明亮的橙黄色,变得富有希望,远处大家都乘上了热气球飞走了。前后环衬是遥相呼应的,值得细细看。


   这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图画书,带你游走四方,更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每幅画细节十足,不仅孩子读来哈哈笑,家长们也能用画面中的细节与孩子们互动。

点评

A 分析很赞  发表于 2019-3-20 10:43
9#
发表于 2019-3-16 23:03:10 | 只看该作者
I09张柳亚
第二课《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
选择品读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周翔
一园青菜成了精,文本是首趣味十足的童谣,情节有趣,画面是中国国画风。画家用硬笔来画线,配合水彩,这样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画面上的线条变化力度都很动人,好像是插上了插头充了电一样。封面上一园青菜成了精是不是让你感觉到一棵棵的菜从土里面往上冲,变得活蹦乱跳,有没有看到画家在蔬菜周围画的辅助线,是各种上扬的曲线,由中心往上往外散射,表现出了动感,成了精的蔬菜被拟人化了,昆虫也加入了那一列游行的队伍,由右上角往左下角前进。
文字说绿头萝卜称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跨页上的队伍浩浩荡荡的,称掌着旗子的,有拿着喇叭的,还有甩着袖子威风八面的,跪在地上磕头的。绿头萝卜和红头萝卜本是常见的蔬菜,上面突起的纹路和根须,画家用这些原有的特色,变成脸上笑眯眯米的表情和行进时的肢体动作,其他蔬菜的叶子,根须也都被利用来走路的姿态。莲藕成了排成一列的士兵,感觉要去打仗了,气氛紧张,豆芽菜象在磕头,挂帅的胡萝卜就像京剧中的武将。辅助线让我们感到冲向茄子的速度。
从这本书,我们可以体会到画家的线条不仅赋予视觉上的鲜活效果,还能够表达出触觉上的软与硬,听觉上的吵和闹,甚至带领读者走进画里面,化身成每一种蔬菜,跟着冲锋陷阵,拳打脚踢起来,这样的阅读好像演出了一场痛快淋漓的戏。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爱上我们中华文化。




点评

B 感受多而分析不足,遗憾  发表于 2019-3-20 10:44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00:29: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ongH 于 2019-3-17 00:43 编辑

I20 宋向英

第二课《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

感谢番茄老师专业、系统的讲解。


1、课前提问的解答;

课前提出了一些确认性问题,期待对“绘本”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希望获取深入了解绘本的渠道。

关于Q1:
Q1:什么是图画书?试着就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定义:图画书就是图为主、字为辅甚至没有字的书,用图画来表达故事情节、内心世界等情景,适宜的读者并不局限于孩子。

图画书是在20世纪50年代传到日本的时候,才有了这个很有东方色彩的名字——“绘本”。

它从狭义上讲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不同于平时所说的图画读物,或者是图画故事、连环画、小人书,同一般带插图的书也不一样。绘本中图画是重要的部分,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它本身也承担着叙事、抒情、表达的任务,而一般的故事书里的插图,只是辅助手段。从广义上讲图画书是一种泛指,它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没有文字的无字书,也包括有图画且只作为文字装饰的插图书,以及一些漫画书,都可以并为图画书。

优秀的图画书以一种大巧落拙的形态,保留和反映了本真、自然的生命的感觉和意趣,以一种贴近儿童读者的图画语言,表现了个性化的视觉艺术,以一个从封面到封底的统一的完整的故事的体现的作品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关于Q2:
Q2:图画书的起源是否就是插图书(比如小人书)呢?

图画书源于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一本以木刻版画结合说明文字的《世界图绘》,被公认为欧洲最早的带插图的儿童书。
《世界图绘》分为150个章节,多数版本都是双语形式的,即拉丁语对照当地母语。它对儿童教育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在语言教学中应用视听技术和词汇法的先驱。夸美纽斯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编排出“象征字母表”,使死的字母变成了会发音的“活字母”。

关于Q3:
Q3:图画书的结构: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和封底,有的还有护封。图画书的分类按不同角度应该会有不同的划分吧,比如关于爱的、关于成长的、关于情绪的……等待课程揭开疑虑。

图画书的结构整体分为:材料与材料的表现形式、开本、封面封底、衬页、边框、内页。

图画书的结构在番茄老师的课程中被分解的更为细致,甚至对材料都有细致的分类(比如布书、纸板书、塑料、胶片、硫酸纸等),对材料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剪纸、折叠、移动胶片、甚至是逼真的羊水模型……)
图画书开本上居然有和孩子上半身差不多大的开本,还有特别长、特别窄、特别小的开本,所谓的开本,都是在为绘本本身服务的,怎样的开本取决于图画书想要表达的内容,使其更具视觉冲击力。
图画书边框的作用也很独到,大卫•威斯纳的《三只小猪》我们读过,当时只是觉得这种“画中来”的感觉很新奇,却没料到这也是图画书的结构之一。

图画书的分类从形式上分为无字书和有字书;从书的功能上大致分为游戏性(活动性)的书、想象力丰富的书、创意书(翻翻书、洞洞书、触摸书等)、艺术性的书、故事书有趣的书、儿童行教育的书、科普性质的书、情绪认知治疗的书、儿童哲学启蒙书;从表现形式上又可以划分为布书、洗澡书、翻翻书、触摸书、洞洞书、枕头书、发声书、拼图书、迷宫书、侦探寻物书、找不同、连线书、地图书、立体书,还有透视眼书、手电筒书、显微镜书等各种各样的书,太丰富了。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本次作业尝试分析精装绘本《天鹅  安娜·巴甫洛娃的舞蹈与人生》。文:劳雷尔·斯奈德;图:茱莉·莫斯塔德;余治莹翻译,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海豚传媒出品。

(一)图画书的结构
材料:封面、封底常规使用硬纸板。除封面、封底使用的是铜版纸。

开本:大开本(8K)装帧设计,丰富了视觉体验;书心使用精装锁线钉。

护封:护封“天鹅”二字和“道具翅膀”使用了镭射烫银工艺。
展开后的画面,呈现了安娜•巴甫洛娃接触芭蕾的最初和最终。封面是安娜迷上芭蕾的最初,即便没有舞裙,没有舞鞋,尽管生活贫苦(裙子上的补丁),却丝毫不影响安娜对芭蕾的热爱,飘逸的头发、陶醉的神情,仿佛天鹅的羽翼就在安娜的背后闪亮的展开……封底是安娜幼时家中的那把“黑色木椅”和陪伴她一生的舞鞋。安娜离世,“人去楼空”场景里依然环绕着梦想……封面与封底共同说明了安娜对梦想的执着。
本书还有封二、扉页(扉页同时承担了版权页)。

衬页:前环衬页表现的是晾满衣物的房间里,小安娜对外面世界的渴盼……衬页在这本书里已经在为故事做铺垫了,窗外的大雪纷飞,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季节;窗内,小安娜坐在“黑色木椅”的最前端,身体前倾,趴在窗台上,专注的看着窗外……与此同时,墙上的一幅“全家福”也告诉了我们这个家里只有安娜和她的妈妈。后环衬页是几件芭蕾舞裙和巴甫洛娃的海报,寓意着对梦想的坚持和对巴甫洛娃的怀念。

内页:多采用跨页表现方式,部分采用对开页的方式。
唯美的画风里流淌着芭蕾的优雅,绘本打破了“文字传记”的限制,以时间为线把安娜生命中的每个重要过程定格在特定画面中,一页一页如同影片的一幕一幕,呈现了芭蕾舞女皇勇敢、慷慨、卓越的一生。

腰封这本精装绘本有一条非常美的护封,说明了本书获得奖项、推荐人等信息。

(二)图×文
如同绘本的介绍里所说:“诗意跳跃的文字,独特柔美的画风,由内而外散发出唯美气息。”
《天鹅》绘本的图文在形式、空间、叙事、语义上都有应用;图文关系体现在互相补充、增进、兼用、叙事上;文字在绘本中具有启示功能、补充功能。

(三)图画书的分类
通常绘本的表现手法,是一本艺术性的有字书。




天鹅 绘本结构图.jpg (637.77 KB, 下载次数: 589)

《天鹅》绘本分析

《天鹅》绘本分析

绘本发展史 (番茄 老师).png (132.12 KB, 下载次数: 562)

绘本发展史 (番茄 老师).png

点评

A 分析到位,赞  发表于 2019-3-20 10:4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7-5 14:08 , Processed in 0.10718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