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385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做个什么样的妈妈(家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9 23:0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蔡美儿(虎妈)风靡网络,支持的,反对的各居一词。但不管怎么说,虎妈能引起大家的热议,肯定有她过人之处,在西方支持声盖过了反对声。
当看了缘儿姐的博文和各位鼠妈的评论,我觉得很有贴在这里的必要,相信,各位妈妈(爸爸)看了都会有不小的触动,把你的想法和感触说出来,在大家分享的过程中,会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23:06:3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妈妈”和“西方妈妈”
文/缘来如此
2011年06月10日,星期五

《扬》(Young)杂志2011年5、6月合刊“异域博客”专栏

  《华尔街日报》是大儿子每天的晨间必读。那天,大儿子推荐给我一篇他刚刚在上面读到的文章《中国妈妈何以更优越》(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作者是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Amy Chua)。我读过没多久,就发现这篇文章已然引起轩然大波,评论如潮,抨击者众。

  看看自称“中国妈妈”的蔡美儿是怎样要求自己的两个女儿索菲亚(Sophia)和露露(Louisa)的吧。在她家里,有些事情绝对不允许做,其中包括:

• 不许在朋友家过夜(sleepover)
• 不许跟玩伴聚会(playdate)
• 不许参加学校戏剧演出
• 不许抱怨不能参加学校的戏剧演出
• 不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 不许自己选择课外活动
• 不许得到任何A以下的成绩
• 除体育和戏剧以外,不许在任何科目中不取得第一名
• 不许学钢琴或小提琴以外的任何乐器
• 不许不练钢琴或小提琴

  蔡美儿说她只是笼统使用 “中国妈妈” 这个字眼,事实上有些韩国、印度、牙买加、爱尔兰和加纳的家长也对孩子如此。“西方妈妈”也是个笼统字眼,泛指采用宽松教育方式的家长。

  我和身边的几个来自中国的妈妈探讨,大家都说相比之下,自己更像“西方妈妈”。我自己尤甚,对孩子一贯采取“放养”态度。我们都说从来没见过像蔡美儿这样极端的妈妈,一致认为她这样写,有为推销自己的新书《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炒作之嫌。如果蔡美儿真的是用这种苛刻的方式教育孩子的,那么她绝对不能代表中国妈妈,不要说在美国的中国妈妈,连在中国的妈妈也很少这样极端的。这篇文章无疑对本来就几乎成了贬义词的“中国妈妈”的名声雪上加霜。

  当然,在一片声讨之中,蔡美儿的文章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她说道:“没有任何东西是有趣的,直到你擅长它(Nothing is fun until you're good at it)。”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在某种东西成为享受之前,必须下苦功夫去掌握它。练琴如此,其它事情也不例外。事实上,我也曾经这样对孩子说过,但绝不是以苛责的方式。

  我和大儿子很早就讨论过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我们的讨论当然是限于身边所见的在美国的父母。大儿子说,中国父母往往会帮助孩子设定目标,甚至包括孩子对将来专业的选择,还会督促孩子达到既定目标,不允许孩子偏离“轨道”。相对而言,西方父母对孩子更“放任”,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过多干涉。这两种做法应该说各有利弊。中国父母的孩子大都会上大学,而且是不错的大学,将来有个体面的职业,不说脸上有光,起码也衣食无忧,基本上都能混个中产阶级。西方父母的孩子则两极分化很多,既有出人头地创出自己辉煌事业的,也有高中都毕不了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式的家庭中很难出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奇才,无法想象中国父母会允许自己上了哈佛大学的孩子中途辍学创天下,于是他们的孩子大多大学毕业成为高级打工仔。

  再回过头来说蔡美儿的文章。大儿子后来又转发给我一个耶鲁大学学生对文章的评论,很一针见血,所以我想翻译出来分享。“尽管蔡美儿拥有哈佛大学的双学位,身为耶鲁大学的法律教授,但是与许多其他亚裔家长一样,她混淆了客观上可以衡量的成就和主观上生活的幸福快乐。移民母亲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过去在中国,摆脱贫穷过上小康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击败99.9%的竞争者,考上大学,进而得到一份好工作。那些少壮不努力的人后来沦为田间苦力,只有老大图伤悲的下场。这是几个世纪的中国梦,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灵魂中。 然而,现代西方社会的生活并非如此。出类拔萃在某种程度上会得到回报,但即使那些没有得到全A的人也可以有个快乐的颇有成就的生活。生活的成功比较少地依赖于可以衡量的音乐和学业方面的出众,而更多地依赖于一些无法衡量的特质,例如社交技能(约会市场)、自信心(面试市场)、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生意和创业)。许多在美国的亚裔这些方面的技能与他们的同伴相比比较欠缺。如果你整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练钢琴,做额外作业,而不许他们去跟同伴聚会、参加体育运动队,外出社交,这样的差距也就不足为奇了。情感勒索和强烈批评无助于对孩子的教育。如果认为 家长对任何孩子进行适当程度的压榨,都会让孩子变得出众,这也是谬论。蔡美儿和她的女儿很幸运,都有推一推就上进的遗传基因。但是对大多数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取得全A的亚裔孩子又会怎样呢?他们的童年充满了批评、失望和自卑。蔡美儿也很幸运有两个女儿而不是儿子,因为在不断的批评和虐待的环境中培养大的男孩,长大以后更容易害羞,成为缺乏自信的社交低能儿。虽说蔡美儿崇拜亚裔父母的教育方式,她自己并没有嫁给亚裔父母教育出来的产物。幸运的是,很多亚裔第二代移民已经意识到亚洲式家庭教育的弊病。可悲的是,像蔡美儿这样的智慧女性不仅没能将为人父母的策略与现实接轨,而且自以为她的方式更优越并沾沾自喜。我对她女儿的忠告是:上大学不要上耶鲁,离你们的妈妈越远越好。”

  耶鲁大学这位学生的评论说到了点子上。事实上,美国对人才的定义远远超出了学业成绩,美国大学名校的录取标准也绝不止考试全A。如果蔡美儿真的是像她描述的那样培养女儿的,我不相信她们长大能够适应美国社会的要求,不说别的,首先,她们就没有朋友圈。人人都知道,在美国要想成功,人际网络也就是人脉是多么不可或缺,领导才能是多么关键,情商的重要性也许比智商更高。象牙塔中培养出来的孩子怎么可能成为真正的精英呢?退一步说,即使蔡美儿的女儿们获得了成功,也不会有人羡慕,因为她们失去了幸福的童年,失去了生活的快乐,失去了成绩和荣耀之外的很多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是“悍母教育”的牺牲品。

  作为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妈妈,蔡美儿绝不能代表我和我所知道的妈妈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家应该算是中西合璧的方式。大儿子都从小就参加橄榄球运动,小儿子也步哥哥的“后尘”。大儿子小小年纪上天开飞机,下海冲浪,成长过程相当西化。至于学习方面,我们从来不要求孩子全A或者拔尖,但也不会完全放任自流,而是从大方向上给孩子一些引导,从方法上给他们一些建议。孩子的兴趣绝不抹杀。与蔡美儿唯一的相似点是,我们家不允许游戏机,大儿子没有,小儿子没有,将来小女儿也不会有。中国文化中的精华,我们也希望能够传给孩子,比如孝敬父母,比如重义轻财。

  我和丈夫都是学理工出身,大儿子却对政治、商务感兴趣。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没有他强迫去上热门大学和专业,但是鼓励他为自己的志向努力,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大儿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很突出,也没有上顶尖名牌大学,不是他的能力不够,而是他很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知道自己的方向并在为之发奋,这就够了。如今大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回首自己的成长,他非常感谢父母对他的支持,也相信自己正走在成功的道路上。作为介于“中国妈妈”和“西方妈妈”之间的一类家长,我颇为自豪。

  “中国妈妈”和“西方妈妈”,孰优孰劣,各执一辞。对孩子的教育到底怎样算是成功,见仁见智。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不论哪国的妈妈,不论哪种教育方式,初衷都是对孩子的爱,都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如果“中国妈妈”和“西方妈妈”能互相取长补短,那才可能成为无敌妈妈。

  注:以下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网站。


1、蔡美儿与两个女儿索菲亚和露露在家中


2、出自蔡美儿的相册:“苛刻的我和露露在酒店房间……乐谱贴在电视上!”


3、索菲亚在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演奏



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23:12:41 | 只看该作者
aimeezhang(五品锦衣) 留言于2011-07-19 04:54:32(第29条)
  
  
今天开始听她的CD,听了3张,越来越喜欢。我相信孩子需要achievement, 他们achieve一些事情的时候会非常开心。但是父母放养的话,他们通常没有自律,很难坚持。作者和她二女儿fight,终于她女儿可以弹那首曲子的时候,多开心。很是佩服她的坚持,我赞同她的坚持,但是觉得大多数人很难做到。 我的小乖最近敢滑幼儿园的大滑梯了,我去接的时候,她会很兴奋地告诉我,妈咪,我可以滑那个大滑梯了。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做到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能的事情,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自信和快乐。

主人回复  

听CD是个好办法,我怎么没想到呢?没时间看书的时候,可以听听CD呀!知道了原著的这些细节,对该书的看法和观点很有可能会不一样呢。


  
伊贝妈(七品青衫) 留言于2011-07-18 23:20:01(第28条)
  
  
现在还是中国很多家长都采用“放养”让孩子过童年,但到了入学界于各种压力又要圈养,很是吃力!我觉得家长的心态很重要,用放养的方法就必须以孩子心灵的快乐为最重要衡量标准,面子是虚的东西!

主人回复  

说得太对了!要“放养”就要抱着“放养”的心态,别怕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人,事实上根本就不应该比较。


  
ANOVA(五品锦衣) 留言于2011-07-16 11:18:25(第27条)
  
  
好象书一出我就买了....

她可以从上班的间隙溜出来接小孩去学琴在送回去上学; 她可以长期听CD做笔记....她的"不惜一切代价推小孩"对别人来说是推,对她自己一定是基因里的混然天成...与其说成就她女儿,更主要是成就她自己...她连她家的狗狗都要给测个IQ...好可爱.
  
如果只从大方向上看, 不讲策略,只讲精神, 并且放在走下坡路上的米国这个大环境下....还是不错的.

另外: 我真觉得人与人大不同....我周围也有不少例子...有的人做事很有激情, 说话很爽快; 有的对啥事都不太操心, 说话也慢一点柔一点. 绝对跟个人体质/血质有关....所以我觉得虎妈那个常年打鸡血的状态是普通人复制不来的哈...所以我根本不操心自己虎不虎了.

(她的文字其实比较自嘲,只不过媒体是一定要挑起"矛盾"来吸引眼球....其实wall street journal的几千投票中,支持她的人是多数.)

主人回复  

你终于从石头缝里冒出来了!

书一出我就买了,PFPF,我到现在都还没看过,汗!

你总是有独到的见解!干吗不公开呢?常年打鸡血的状态,哈哈哈哈哈,亏你想得出!

周末快乐!


  
  留言于2011-07-11 16:47:31(第26条)
  
  
这是给博客主人的悄悄话哦。

  
aimeezhang(五品锦衣) 留言于2011-07-11 06:55:12(第25条)
  
  
刚借了书,看了再说。

主人回复  

等着看妹妹的评论^_^


  
  留言于2011-07-10 08:37:03(第24条)
  
  
这是给博客主人的悄悄话哦。

  
cindy(六品绿裙) 留言于2011-07-09 11:20:15(第23条)
  
  
cuteanni持赞同意见, 看来要对蔡美儿教育培养女儿的褒贬, 真的要看原著才能下定论.

若这里图书馆有, 会借来看, 买就不必了.

主人回复  

尽管围绕这个话题的讨论早已经铺天盖地,还是欢迎大家在这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喜欢听到不同的声音!


  
碧波荡漾(四品红佩) 留言于2011-07-09 11:05:12(第22条)
  
  
“中国父母往往会帮助孩子设定目标,甚至包括孩子对将来专业的选择,还会督促孩子达到既定目标,不允许孩子偏离“轨道”。”
赞一个,这句话太一针见血了。包括中国的父母包括中国的很多教师,无疑都在担当着这样一个造就奴性孩子的角色。这是在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父母教师都是教育者,助人自觉,助人自助才是本分。

主人回复  

这样的方式在孩子小时候大都很有成效,却限制了孩子将来的发展。


  
cuteanni(二品银簪) 留言于2011-07-09 09:13:14(第21条)
  
  
还有,这个"不许在朋友家过夜",俺严重赞成!女孩子管得严比管得松好。那个希尔顿姐姐进监狱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她变成这样全是她妈的错,她妈忘记教育她要穿内裤,她妈忘记教育她不要随便在男孩面前脱裤子。什么是朋友?老外表面绅士,实际是变态的多了。在朋友家过夜,能保证貌似彬彬有礼的朋友的哥哥和爸爸不是变态?再说了,女孩子要记住自己的床,不要随便睡别人的床,就象那些妈妈说的,不要随便脱裤子一样重要。艾美儿教育出来的孩子,中文很棒,有礼貌有教养,比街头那些自由教育出来的嘻皮女生强多啦!

主人回复  

这一点俺也严重赞成!所以贝贝看哥哥在朋友家sleepover很羡慕的时候,俺就一再告诉她,女孩子不能去别人家sleepover。先要打好预防针,将来容易说服她。


  
cuteanni(二品银簪) 留言于2011-07-09 04:40:10(第20条)
  
  
俺一直挺她哈!大部分评论都夸大她狠的一面,或者说严的一面。其实她是一个挺有趣的妈妈,和孩子一起爬山锻炼等等。她女儿和她一起上节目,母女间的chemical还是不错的。是不是好妈妈,其实只有她女儿知道,外人怎么知道她不快乐,没童年?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可以讲道理展未来,有的孩子就得先逼着,让他/她看见benefit之后,后面就顺了。显然,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妈妈,很多中国家长其实都是虎妈,可就是她写出来了。在全世界妈妈都在阅读"鼓励+赞美"育儿书的时候,她来一本特别的,估计她女儿上大学的银子都大大地过量了。那篇评论说她女儿会没有朋友,其实乱七八糟早恋吸毒的朋友不交也罢。但是评论说的,要远离耶鲁倒是对的,是时候离开强妈了,去西部什么的。还有一点,俺也赞成评论里说的,还好她只有女儿,这一套是不适合男孩的。

关键一点,艾美儿她自己也很自律,有毅力。要狠就要一直坚持,其实她女儿哭的时候,她也很难过,但毅力和既定的目标,让她坚持,一直坚持,她其实也不容易。和孩子一起吃苦,一起拼命,很多家长做不到这一点,我内心非常佩服她,一定也不觉得她crazy。她曾说过,如果什么都由着孩子,今天弹琴,明天打鼓,最后就是什么也没有。顶!

主人回复  

我知道你一直挺她。我没看过原书,也没有看过她的电视节目,所以才觉得当时仅仅从《华尔街日报》上的文章来评论不免有些草率。

应该说教育方式没有标准划一的绝对的好坏,要看是否适合孩子。蔡美儿的方式非常适合乖乖的大女儿,却未必很适合比较反叛、有些男孩性格的小女儿。听说她的小女儿12岁就坐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的头把交椅,可以后来却违反母命辞去了这个荣耀的职务,令妈妈每一秒钟都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margogo7777(七品青衫) 留言于2011-07-08 21:44:17(第19条)
  
  
这本书的出版,说不定已经赚回来两个女儿这辈子的开销,这两个女儿已经家喻户晓,可以推断以后嫁的不会差,虎妈的目标不是培养普通的打工白领,而是要跨越阶层,我们大多数人的理想是能培养一个高级打工仔就很好了。她大概是不屑自己的孩子跟大多数孩子混在一起的。虎妈是很成功的无疑,她的女儿是不是比她强很难说,有待考察。有一点是很佩服虎妈的,她舍得在孩子身上付出,时间精力和钱财还有坚韧的毅力。

主人回复  

说得有道理!


  
云水(五品锦衣) 留言于2011-07-08 17:17:07(第18条)
  
  
对于这本书,我看过评论,但我肯定是不会去看,因为我极不欣赏,也不赞同。

主人回复  

刚跟楼下悄悄说过,据看过全书的人说挺好看的,娱乐性很强。似乎看过全书的人和仅仅看过《华尔街日报》文章的人评论很不同,所以,也许我断章取义妄加评论。


  
  留言于2011-07-08 13:20:53(第17条)
  
  
这是给博客主人的悄悄话哦。

  
童童妈(三品紫袍) 留言于2011-07-08 08:53:14(第16条)
  
  
姐姐写的真好。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论,因材施教是人人心知肚明的,但把握原则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和父母自身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父母,一定要多思考多学习,多借鉴别人的经验,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教育方法。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偏颇,客观地看待问题并能灵活实教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情商自信和人脉在今天的中国也一样是最重要的东西。

主人回复  

妹妹说得是,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同样的教育方式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效果,所以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留言于2011-07-08 08:10:24(第15条)
  
  
这是给博客主人的悄悄话哦。

  
  留言于2011-07-07 22:51:39(第14条)
  
  
这是给博客主人的悄悄话哦。

  
非你莫属(三品紫袍) 留言于2011-07-07 19:58:33(第13条)
  
  
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或许她有她的道理。但是我绝对做不到这样,我倒更能接受姐姐你的教育方式。这篇文章倒是让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那就是“新加坡的妈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是“中国妈妈”还是“西方妈妈”?我回头要好好研究一下。

主人回复  

嗯,感觉新加坡人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等着妹妹的研究成果^_^


  
  留言于2011-07-07 14:32:45(第12条)
  
  
这是给博客主人的悄悄话哦。

  
  

  
七七(二品银簪) 留言于2011-07-07 13:42:51(第10条)
  
  
又发表文章了,祝贺!我不喜欢蔡美儿所谓的“虎妈”教育方式,她也不能代表“中国妈妈”~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

主人回复  

在给《扬》双月刊写专栏,所以每隔一个月炮制一篇^_^
有意思的是,中国人大都对“虎妈”持反对态度,肯定她的倒是老美居多,莫非物极必反?


  
晓风禅月(二品银簪) 留言于2011-07-07 10:38:55(第9条)
  
  
看多了,听多了。感觉好像没有一个定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吧~~

主人回复  

嗯,我对孩子的教育是跟着感觉走,一点没有理论指导。


  
纷飞(二品银簪) 留言于2011-07-07 09:58:19(第8条)
  
  
赞,姐姐分析的好

主人回复  

最长的那段是我翻译的,不是我分析的。


  
cindy(六品绿裙) 留言于2011-07-07 09:30:44(第7条)
  
  
姐一回来就出品这么给力的文章。姐的分析能力和文字功力太厉害!

蔡美儿是个强悍的女人,对自己有无比的信心,看到目标了就要破釜沉舟的一类, 不达目的(正面的目的)不罢休, 极端得可怕。

主人回复  

我把给楼下悄悄话的回复公开在这里吧:

早写的文章,贴上来而已。写的时候,《华尔街日报》上《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才刚出炉。我没有看过原书,相信它畅销一定有畅销的道理。现在回过头看,我这篇文章也许太草率地断章取义,不免有失偏颇。


  
  留言于2011-07-07 08:57:52(第6条)
  
  
这是给博客主人的悄悄话哦。

  
一诺千金(一品玉带) 留言于2011-07-07 08:07:34(第5条)
  
  
前两天看到这本书了,不过我是一个从不想复制任何人教育经验的人,这类书一概不看。

主人回复  

我也没看过全书,所以现在想想,就这么写评论有些心虚。


  
  留言于2011-07-07 05:48:43(第4条)
  
  
  

  
joycehuo531(七品青衫) 留言于2011-07-07 02:28:29(第3条)
  
  
我真希望我可以像這個媽媽一樣,哪怕能做到一半就好了。

主人回复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_^
4#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23:15:1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妈妈”“西方妈妈”折射出家庭教育中人际界限清晰与否的问题

  


首先想说,我很想念教育沙龙。畅所欲言,平等交流,思想观念在碰撞和共鸣中得以启迪和升华,这样的氛围让我留恋。

由于最近两年和未来的一年我给自己制定了太多的工作计划,博友日志和沙龙虽然一直关注,时间关系参与的少了,望一诺千金姐姐谅解。

这两天稍有空闲,对缘姐姐的这篇文章特别感兴趣,所以也上来参与一下。

每个人都担当着一定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作为家长,抚养教育孩子是天职,国外的家长我真的不了解,但我们中国的家长大都把孩子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更过分的把自己的幸福当成孩子的幸福。家庭人际界限不清。

在缘姐姐的文章中,我倒是特别佩服大儿子的话。从小到大,我们的孩子都受到了来自家庭各方成员的关爱,每一个时期,孩子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全部安排周详。“不能偏离轨道”这句话太一针见血了,我真是佩服大儿子的敏锐。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不行,要走定好的路,美其名曰:这是培养,培养毅力,不要半途而废。走个小路好吗?不行,绕路了,太远。

很多家长都在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严重妨碍了孩子探索世界,探索人生的努力。这不是对孩子的爱,这不是在成就孩子的幸福。

我们很多家长会说,孩子还小,我们不放心。其实,不是对孩子不放心,是对自己不放心吧。我们大人用心问问自己,现在的生活你满意吗?你想要怎样的生活?我想绝大多数是不满意的,想改变的。可是再想想,还是算了吧,将就着吧。

不选择不改变,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甚至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幸福都不知道,这就是我们很多家长的生活状态。家庭教育中重要的是言传身教,我们家长的生活状态就是孩子将来的生活状态。所以家长把对孩子的爱分出来一点儿给自己,改变一下自己的人生,这比把自己对幸福的期望转嫁到孩子身上是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家长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孩子就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家长的人生是家长的,孩子的人生才是孩子的。不要把家长的幸福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是和家长不同的个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是不同的。从小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成长空间,我们只要在孩子发出帮助请求的时候伸手帮一下就好了。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强大的。他知道我要什么,我要怎么做。教是为了不教,养是为了不养,让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的人。

我们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在后面推一把,但千万不要站到孩子前面牵着孩子走,把孩子的人生交还给孩子吧。家长要做的是经营好自己的幸福人生。

  


为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5#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23:17:53 | 只看该作者
谈一点儿看法,真的不专业。

按照人的发展规律,孩子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应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了,就应该为自己做人生规划了,这是最佳时机。如果展开调查,十二三岁,能自觉地树立人生目标,制定人生规划的孩子怕是不多,好多高中的学生还是对未来一片迷茫。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虎妈一样的家长和老师在不断地替他们做出一个个决定。

所以虎妈的书我是不会读的。

有了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思维模式,再放手让孩子自主,人际界限就清朗了。

  


前面只谈了培养孩子自主选择,对自己负责的意识能力的重要性。

我觉得还有一个更大前提,那就是:要做好孩子积极心态调整、培养孩子积极的思维模式。

有了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思维模式,再放手让孩子自主,人际界限就清朗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23:19:17 | 只看该作者
人际界限不清,喜欢过多干预孩子,最主要的原因是恐惧。

仔细想想我们过多地干预其实就是对孩子不放心,对孩子的不放心源自于对自我的恐惧。家长自己缺乏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模式,处理问题不自信,因而对孩子也不自信,所以就要管呀管呀管呀,父母做的也就累呀累呀累呀。


所以,我还是觉得,家长要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和思维模式,要管孩子什么,先把自己这方面管好,管好自己之后就会发现,孩子在这方面其实根本不用大管,管也不需过于强势。

我有一个同事,大家公认他会教育孩子,有一天,他对我说:“不要管孩子,管好自己吧。都说我家孩子教育得很成功,可是现在看看,我们两口子身上的优点她不见得都有,我俩身上的缺点,她一样都不缺。”

我们家长担心孩子的方面,正是我们做的不够好,需要提升的方面。
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23:21:08 | 只看该作者
嗯,积极的心态

  


英文就叫think positive吧,美国孩子从小就被positive教育包围着,的确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
      

我还真买了、看了,后来扔了

  


我不喜欢这本书,不知道是因为不喜欢其张扬的个性,还是不喜欢其故意吸引眼球的方式。不过,这在美国,可能并不夸张。

当然我更不喜欢其以中国妈妈自居。我总认为其所做的一切,有违自然,有违人的自然成长规律。

当然不能说,她的女儿不幸福。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至少目前来看,当成功的喜悦远远盖过那曾经的痛苦时,可以说是幸福的。正例如丁俊辉、朗朗。。。人的价值观也自不同,那么对成功的期待也各不相同,至少目前这一家三母女是享受着的。。。

这本书,如果说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是最后笔者自己的疑惑,她认为对大女儿是“中国妈妈”的方式,对二女儿是“美国妈妈”的方式,究竟哪种方式更好,她也不知道,或者说,因人而异。这至少是对读者诚恳负责的态度。

对多多的教育,也让我头疼,一味地尊重她的意愿,但常常收效甚微。可是如果强压,却又有违我本意。其实,她有自己的权利去选择。要真能做到自觉自悟,其实太难太难。。。记得有位妈妈说过:“问我用过什么教育方式,我还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我们的优点,我没看到遗传,我们的缺点,则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我们自己就有许多的毛病,有怎么可能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让孩子自觉自悟地成长?
8#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23:27:12 | 只看该作者
语妈妈说:做好自己

行动是最好的证明,做好了自己,相信好多的疑难都会迎刃而解。


把妹妹在我博客的留言转到沙龙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吧——

“一路看下来,评论也不放过。看了各位妈妈的评论,感觉原版书有看的必要。
不管是不是虎妈,能引起西方的共鸣,肯定有她过人之处和独特之处。我是无法做到,所以很是佩服她的毅力和坚持,正如有妈妈说:女儿哭时,其实她更难过,这种战胜和坚持,是我们无法想象和感受的,欣慰的是她坚持下来了。
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每个人都有她的过人之处,别人的长处值得去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避开自己的不足,在摸索和孩子成长中,真正
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那是最为重要的。”
主人回复
妹妹说的极是!虎妈的付出和坚毅,的确远超过一般人,尽管付出的方式褒贬不一。尽管她对孩子的严格到了苛刻的程度,但出发点是对孩子的爱。
9#
 楼主| 发表于 2011-7-19 23:31:28 | 只看该作者
以上都是妈妈们的留言,感觉颇有触动,所以就贴上来了。
希望妈妈们各抒己见,抛砖引玉。
相信:你的观点,你的不同,能引起大家共鸣。
10#
发表于 2011-7-20 10:33:1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和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5-9-29 00:49 , Processed in 0.054503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