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写写写第六期第三轮第十一周 [打印本页]
作者: ShuKe0803 时间: 2019-6-12 18:12
标题: 写写写第六期第三轮第十一周
写写写第六期第三轮第十一周
不限题材,不限字数。
本周截稿时间:2019年6月17日早7:00
主题1:重男轻女 或者 重女轻男
你如何看待目前社会里依然存在的性别偏重性?家庭里或者社会里?你曾经受过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写一些相关印象深刻的事情。
主题2:中国最大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当下的中美贸易拉锯战在即,你觉得中国还有什么竞争优势?可大可小。
作者: 秋虹@三叶草 时间: 2019-6-15 08:25
本帖最后由 秋虹@三叶草 于 2019-6-16 15:43 编辑
01秋虹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在我经历中直接感受的比较少,印象更深刻的是“大的让着小的”,这个对我影响很深,从心底里莫名奇妙地排斥老大,希望当个处处受照顾的小的~ 这个点在老师鼓励咨询课上才发现这点。理解了接纳了这个坎也就过去了~
不过在我印象中,有一次我无意说了句“偏心”我妈妈反应特别强烈,很深刻地语重心长地有些委屈有些无奈地跟我讲,你和弟弟,都是妈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怎么偏心啊,五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长,各有各的好,我们没办法什么都一样,你这么大了不理解妈妈真是很伤心啊!看着老妈很认真的样子,我赶紧圆场,跟你开玩笑啦,随便说说而已。家有俩娃或者多个孩子,真正平衡确实是个难题!
到现在,轮到我了家有一男一女,虽说都是宝,但一样有难题啊~ 比如要外出旅行,我一个人带两个真有点不敢,带哪一个都不公平。。。妹妹刚才哭了好久,其实最乖乖懂事的就是她了。。。 哎…… 之后补回来吧!要出门了,就写到这吧。。。
作者: 马马马马小倩 时间: 2019-6-15 16:25
03 马小倩
看到重男轻女。看过《欢乐颂》的人,想必对樊胜美这个人物很是熟悉了,家庭对她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要是没有身边朋友们的帮忙,她可能就此赔进去了一辈子。而这部剧里让人非常解气的是,那个被轻视的女孩生活富足,体面高薪的工作,优渥的生活环境,仿佛丝毫没有让原生家庭拖垮。当然,无可否认的是,这种情况很难得,可能更多的还是像樊胜美那样的例子,毕竟这世上不是每个被轻视过的人都能有扬眉吐气的机会。
另一部剧就是《都挺好》,看到年少的女孩被哥哥欺负被妈妈轻视的惨状,真能让人无比气愤。原生家庭给人带来的影响无可抹灭。重男轻女的思想从古流传至今,还在一些人头脑中扎根生长,希望这种观念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淡化。古时,老人们认为儿子当是继承家产,娶儿媳照顾老人,女儿们嫁出去了便顾不着老人了,可当下的现状是,年轻人都在外面打拼,无论儿女都不能时刻陪着老人,而贴心的女儿在照顾人方面往往更能体贴周到。
身边的小伙伴都到了适婚适育的年纪,听到小伙伴为了拼男孩的种种经历,觉得好气愤,闺蜜自己也觉得理所当然。生儿生女都一样,可能还只是个口号吧,哈哈。
作者: 跃跃星 时间: 2019-6-16 10:21
本帖最后由 跃跃星 于 2019-6-16 10:34 编辑
13晓纯
重男轻女,重女轻男,乃社会之现象,80年代,又是在潮汕的农村长大,重男轻女还是很浓的。
在物质并不馈乏的年代,重男轻女并未在物质有所明显,而是在无形的精神教育上所体现,女孩子不能去大排挡堂吃,女孩子不可以干嘛干嘛…具体是什么,我也忘了,但是很反感,女孩子活得束手束脚。
等到结婚有了孩子,平常有急事需要父母支援,再怎么急都不如给哥嫂做好一顿早餐…初为人母,孩子体弱多病,一切手忙脚乱,有所怨言;几年熬过去,也很少去麻烦父母,就是麻烦了,不愿意,也少了怨言,习惯了。
其实人本偏心,或许主要偏的非男也非女,只是某个孩子有让他特别爱或特别牵挂的地方。我父母虽如此,舍不得把时间给到我,但在某一方面,也是偏向我的,比如和哥哥相比,经济劣势,那么他们总是记惦给我带吃的。
而我一儿一女,和孩子他爸,同为潮汕人,但是我们却偏女儿,因为她小,在孩子身心发展的年龄段,很多行为是被允许的,那么同样的行为,在哥哥的身上,是被禁止的,要接受处罚的。如果不去分析背后的原因,一刀切,必是重女轻男。还有,女孩会给人阴柔之美,多宠爱;男孩,自古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那么被要求就会更多些。
作者: 月牙儿 时间: 2019-6-16 17:54
16 黄艳忠 关于重男轻女 就个人的体会来说,我觉的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在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已植根于这个民族的血液之中,不可剥离。虽然,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之中有所弱化,但本质并未改变。从地域结构来说,北方尤盛。从群居结构来说,乡村风气更浓。 我老公是河南人,婆婆曾经是个特别难相处的人,脾气也特别暴躁,没有孩子前婆媳关系如履薄冰,经常让老公处于夹心饼状态。记得怀孕后,婆婆很是高兴了一阵子,后面就各种旁敲侧击的怂着我老公找关系去做性别测试。当然,我们最终没去,把惊喜留在最后。只是后面听我妈妈说,刚从手术出来,婆婆就急得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听说是男孩后竟然激动得哭了。 生完孩子之后,有点儿子凭母贵的感觉,在家里的待遇一下提高了不少。公公也常常笑容满面的说我为老陆家立功了,后继有人了。当时就觉的特别难受,这看来要是生的是女儿不知又要受多少气了。虽说,也为此愤愤不平,但不能忽略的是自己内心也松了口气,至少不用面对被逼着生二胎的压力了。 其实,为人母亲后,对于重男轻女最本质的原因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究其原因,还是养儿防老这个思想在做祟。设身处地的想想,一个女儿在父母的万般宠爱中长大,结婚生子后冠上别人的姓氏,为原本没有关系的人生儿育女,喊着没有生养之恩的人为父母,如此这般,不仅不能在亲身父母膝前尽孝,还有着不被另一家人善待的风险,也无怪乎重男轻女的思想永远有其生存的土壤。 值得庆幸,我们虽然不能改变这种深入骨髓的思想,但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有能力就会机会的时代。 身为女子又如何,从小不被重视又如何,只要我们懂得如何爱自己,只要我们不曾放弃自己,一样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并在反哺父母的阶段可以比为人儿子的更为尽心、尽力。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童年有所缺憾,我们必比我们的父母更为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是如珠似宝的心头肉,没有圆满的人生唯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尽可能的圆满!
作者: 锦上添花 时间: 2019-6-16 18:06
20 张小锦
写写写第六期第三轮第十一周
不限题材,不限字数。
本周截稿时间:2019年6月17日早7:00
主题1:重男轻女 或者 重女轻男
你如何看待目前社会里依然存在的性别偏重性?家庭里或者社会里?你曾经受过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写一些相关印象深刻的事情。
关于重男轻女的问题,我感受不深,因为我有一位强大的母亲和一位特别慈爱的父亲,作为家中的老幺,成为了掌上明珠,从小的家庭环境给了我足够的爱与自由。到了侄儿侄女这一辈,妈妈从不强求男女,无论男女都一样疼爱,使得侄女也是快乐成长。
作者: Nana2018 时间: 2019-6-16 21:05
19 娜娜 说说第一个话题,我们家都是女孩,没有受到过重男轻女的思想,如果我们有一个男孩的话,我想肯定会受到。因为我妈妈就很想要男孩,比较传统守旧的思想,但是我们两姐妹,所以也就不存在了。我喜欢女孩,很想要个女儿,也如愿了。不过我能感觉婆婆希望我们有儿子,所以这样的传统思想是很难改变的,甚至说是根深蒂固的。其实科学来说,生男生女在受精卵结合的时候就定了,都是缘分。好好珍惜和孩子的缘分,不管男女,他们都是我们的天使宝贝。
作者: 橙子candy 时间: 2019-6-16 21:08
18陈洪娣 橙子candy+写写写六期第三轮第十一周作业 2019.6.16
第二个主题看不懂,需要学习的东西真多啊!就写写第一个主题吧。
听的比较多的是重男轻女,我小时候也被这个词困惑过,因为我是女儿,妈妈说奶奶会重男轻女,生我的时候,奶奶很不开心,还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不过我自己从来都没有感觉到奶奶对我和弟弟有什么区别对待,现在也还记得奶奶拿着一块糖,也会分成两半,给我和弟弟一人一半!儿时也会在不开心的时候自己心里念叨着妈妈才是重男轻女呢,不过其实我也没有真切感到过,父母对我和弟弟都是一样的,不断付出,就是为了让我们能上学读书,爸爸在农忙时赶到学校,给我送报名费,他那双被太阳晒得发黑的手,至今还记忆犹新,那一刻,我深深感觉到他的爱!妈妈在我生病时来学校接我,带我去看医生,当时因为咳嗽过久,白细胞数量过高时,我和妈妈都以为生了严重的病,而不敢提及,现在想来虽然有点好笑,不过当时也是感受到母亲想要保护女儿的爱心呀!
嫁到广东潮州,在来到广州后,大家都说潮州人重男轻女,而我也是亲身经历了,当我生了第一个女儿后,婆婆家的亲戚朋友,都说要再生一个儿子,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我觉得有两个孩子有伴就好了,而生儿子这件事,每年都会被提及,记得最深刻的是,先生也跟我说他被所有人说,希望再生一个。我就开始心软,就想着那就再生一个吧,两个姐姐有弟弟做伴也好。还好老天护佑,生了一个弟弟。虽说这是一种重男轻女,婆婆总是说在老家,家里没有男孩会怎么怎么样!不过我觉得庆幸的是,她们并没有对女孩有不好的对待,只是希望家中有个男丁,不过这样一味强求,就有点过了。而对于男丁的渴求,那是希望这个男丁可以有所担当,所以生了儿子,对于儿子的培养教育那就倍加重要了,如今的社会,男性越来越弱,女性越来越强,这倒让我觉得真要重视男性了,男儿当自强,顶天立地男子汉,希望男性有男性的阳刚坚毅,智慧勇敢,女性有女性的柔和温良,智慧贤淑!
作者: minmin310 时间: 2019-6-16 22:28
本帖最后由 minmin310 于 2019-6-16 22:59 编辑
04 叮咚重男轻女
我爸是长子,我是我们家的长孙女;孙辈中排行第一,抢了先机,从小爷爷奶奶就是无条件的疼爱,奶奶的事记录了很多,这次就不写了;叔叔们也是对疼爱有加,比如三叔吧,他是个有点小气还特别怕老婆的人,记得有一次他出远门回来,我在邻居家和小朋友一起玩,我看到叫了声三叔,他趁着夜色塞给我5块钱(那时候只有过年时才会给这么多钱),边给边说别告诉你婶婶喔。还有最小的满叔,经常会借机让我跑腿然后各种小费的给,这种机会一般只给我不会给我弟和表妹。还有妈妈经常提到我的一件事:三我岁以前基本不走路,因为叔叔们多,又都住得近,去哪都是抱、背、骑;所以我小时候是不大知 道重男轻女这件事的;但是其实我的表妹只是比我小月份,她的爷爷奶奶和爸爸都重男轻女,所以我姑姑的日子过得特别的难,中间被小三差点离婚,各种被刁难;后来姑父意外去世,婆家还一直怪姑姑。有一次和表妹去了她奶奶家,去到打牌动都不动,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我问其他人来也这样吗?我表妹淡定的说不会,她的堂弟来奶奶就会很开心很热情张罗各种吃喝,我听了很冲击。
怀孕时,我一直想要个女孩,我婆婆也是这样说,她说女孩好,她这辈子没有女儿就希望有个女儿,没有女儿来个孙女也好。所以,我也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生育上的压力;老公是独生子女,所以对一个,公公婆婆都觉得一个孩子也很正常,老公更是觉得他就是独生子女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所以也没给我二胎的压力。哎,这样细数起来,重男轻女在我身上从没有过一点影响。算幸运吧!
其它:
周六,自然教育课进入第二天的学习课程,越来越有意思了。今天上午娃没课带着一起上课了。
不管有无主题的自然观察都会涉及到自然对象的以下四个特性:形态、生活习性、关系、时间性。小到观察一只蚂蚁,一从小草,一片叶子,大到观察一片林子,一条河,一群动物,都离不开这四个元素。也许你在自家阳台种了一株绿植,种了一从叶草,有时你会站在阳台看着他们发发呆,一只小昆虫来了又走了,即使是这么简单的观察,……
自然艺术是什么?用自然赋予我们的材料和元素进行有意识的加工的创作(形式多样,有拓印、根雕、艺术插花、扎染、拼贴等),不仅如此,画作的工具和耗材如染料、铅笔、毛笔等也都来自于自然;有趣的现象:大自然馈赠了许多,人类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感谢、尊重、喜欢、赞美;人与自然的连接是自然艺术的最有意思和价值所在。
自然观察的案例示范:循序渐进螺旋式问题,逐渐深入的提题问,就有了一张引导进行主题观察的设计稿,九个问题,由浅到深,由宏观到微观,由观察到联想再到思考;一边在公园里兜来转去,一边观察身边的每一种植物每一种动物,有时跑过去看看有时停下来听听有时温柔的摸一摸叶片有时闻一闻清淡的花香,打开五感寻找问题的答案;哪些植物像武器?寻找有气味的植物三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是什么?哪些你知道自然界的生物哪些是“包住不包吃包住又包吃”吗?是稀疏林子好还是密林好?如果一片林子只有一种植物会怎么样?……
娃和一个小妹妹组成一个队,我们两大人一个队,后来娃们的答案让我们惊讶。孩子的视角要然不一样。
下午活动我们请假了,我欠了一次自然课,娃欠了一节英语课。下午和颖妮大小妈还有各家的娃一起配合李迪老师在龙岗书城演出亲子误区大作战,再一次演出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娃也轻松很多,几个孩子见面就熟了,期待有机会大家一起再合作。
周天,娃一天三堂课,所以没法带她了。
今天的主题是自然笔记;首先抽画纸,上面是半片叶子,接着依葫芦画瓢,那半边是什么由你来想像和画上?早上的光线柔合无比,大家一起坐在地上,趴在花坛,太阳从层层叠叠的叶片中洒下,影影绰绰,画纸上不时漂洒着阳光;我一边观察着半片叶子的颜色摸着叶子的纹理,一边猜想它到底经历了什么?一边猜想一边画着,这时有心急的观众已经等不急要来观赏我的作品了——蚂蚁,一只幼蚁腹部在阳光照射下是半透明的酒红色,它爬在叶片上,在叶脉间走来走去,发现好玩的迷宫,可是玩着玩着它就走丢了……这时的专注很开心,这一刻,我忘了所有,眼里心里只有这半片叶子和这只贪玩的幼蚁。真好!
然后是自由寻找观察对象,我找到了一株小小的龟背竹,手残的我开始画起来了,四十分钟全用在画画上,感受了一点娃画画时那种开心和适意了。
最后,从记录过渡到自然艺术创作;完成老师们的要求,我们的创作真心美,已经贴朋友圈了。今天收获了很多的美图和小短片。
作者: D12周芬 时间: 2019-6-16 22:56
17 周芬 可以说第一个话题是我的一道疤,我的家族的女孩们的一道疤。不想说这个话题。我们就是现实版的樊胜美,所以那部电视包括《都挺好》,我都没追过。就这样吧。
作者: 陆米 时间: 2019-6-16 23:24
10、陆米。 写了一篇讲座稿在单位电脑,这几天没上班,周二上班再补贴上来。关于重男轻女,像楼上说的流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最近对重男轻女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接纳,因为知道这么一个真相:我们之所以重男轻女,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对男性的期待会比女性高很多,所以身为这个社会一部分的父母必然会把家庭里有限的资源向儿子倾斜。怎么理解呢?比如一个成年女性和一个成年男人都没有工作,家里蹲。哪个性别的人更会招受社会的道德评判呢?一个中年男性和一个中年女性都从事诸如公司较基层的工作,谁会招到歧视呢?这个社会是不待见失败的男性的,而对女性又不要求成功。父母成为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对男性高要求高期待,自然就给予更多的资源,因为他们知道,这个社会对男人不宽容。当然,拜屌教除外~嘿嘿~
作者: 大雁儿 时间: 2019-6-16 23:25
09 大雁儿
作者: 大雁儿 时间: 2019-6-16 23:38
大雁儿 发表于 2019-6-16 23:25
09 大雁儿
09 大雁儿
主题一 重男轻女在当今
这是中国数百年以来沿袭下来的观念,在不少人的心里还是根深蒂固的。比如,一位女生谈恋爱,如果因为不合适多换了几个男朋友,来自街坊四邻的闲言碎语就会多起来,然后慢慢名声就让别人给说坏了。反之,如果是男生,换了好几个女朋友,可能还会被认为有本事。明星出轨,社会舆论对男的和女的也会有不同的态度。这就是深埋心底的观念在作怪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近些年城乡界限的淡泊,这种观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男女的区别不像原来那么严重,但离真正的平等还差得很远。看国外也有类似的不平等,甚至还有种族歧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是世界大同需要共同追逐的目标。
作为现在的我们,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份内的事情就可以了。
作者: michelle.soong 时间: 2019-6-16 23:58
11 静待花开
也谈重男轻女
从小说听人说“男女平等”,小的时候我也真的以为可以平等。毕业了,当了妈妈,才知道,原来男女真的不一样。
爸爸是家里的长子,下面有两个弟弟,而奶奶家三个男丁,生的都是女儿,因为我是家里的二女儿,小时也经常感觉受到时冷落。虽然我家也没有传统思想的压力,但“没有接户口本”这个梗也经常被自己和之爱人拿来当茶余饭后的谈资。
想起当年找工作时,诺大的市场,专门标注“男性”招聘要求的一半以上。当时心中也有不平,直到自己招人才理解。女员工细心,稳定,但是有了家庭后多少都会牺牲一些工作的时间。且不说孕期七个月以上就享受的每天一小时的产假,整天的孕检假,半年左右的全休产假,还有一周岁以内的哺乳假。放开二胎以后招已育女性也不安全了。就以我现在所在部门来看,女性比例高,一共六个女生 ,一个孕妇,一个哺乳期,一个正在休产假,一个还没有休假回来,另外一个又要休假了。
作为一个母亲,以我本人为例,曾经一个顶三个人的女强人,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很少加班,经常请假,尤其最近老妈回老家以后,每周提前两天下班接孩子,业余时间全部用来陪孩子,基本没怎么加班了。
男女有别?——这是当然,但究竟是重男轻女还是重女轻男,已经不重要了。
作者: wangyingthing 时间: 2019-6-17 00:08
本帖最后由 wangyingthing 于 2019-6-17 00:31 编辑
写写写第六期第三轮第十一周
不限题材,不限字数。
本周截稿时间:2019年6月17日早7:00
主题1:重男轻女 或者 重女轻男
你如何看待目前社会里依然存在的性别偏重性?家庭里或者社会里?你曾经受过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写一些相关印象深刻的事情。我就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中,一方面讨厌生男生女的压力,一方面享受着女人可以呆在家躲避社会矛盾的红利。我从小认为相夫教子是女性最大的本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是女性的理想,虽然自己啥也没有做到,但是,对性别的偏重,我没有反抗过,可能没有体会到真正的水深火热的压迫吧。
主题2:中国最大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当下的中美贸易拉锯战在即,你觉得中国还有什么竞争优势?可大可小。
这个要是个8题,估计我就挂了!
人多,购买力强,拉动内需,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说说我这周的状态
周一,好像写了故事达人秀的公众号总结,修改了《有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ppt,刷抖音
周二,发表了公众号总结,刷抖音
周三,和女朋友们一起吃饭,咖啡,聊天。。。刷抖音
周四,讲《有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刷抖音
周五,讲《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刷抖音
周六,讲《中国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刷抖音
周日,大鹏花艺助理,一整天,刷抖音
好像好好拍抖音!!!!!
下周安排:
周一,螺岭的读书日上午,下午带妞参加学校活动
周二,线上读乔恩·艾吉
周四,讲故事
周六,参加夜观,准备植物故事
周日,英语故事阅读培训
还有好多事情都到了deadline,我脑子很空。希望以后补详细。
作者: ShuKe0803 时间: 2019-6-17 00:38
12 shu
重男轻女,对于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可谓刻骨铭心,曾经深深地影响着他们。
我们从小跟随乡下的爷爷奶奶生活,上学后跟着爸爸妈妈读书,寒暑假会马上回到爷爷奶奶身边,帮助家里干农活 躺在凉床上看漫天的星星,听着萤火虫夜晚的陈年旧事,有些年年都会讲,我们从别人的记忆里一遍一遍地走过,滤过后不再有忧伤和遗憾,只有争相提问的热闹和大蒲扇呼来呼去挥赶着成群的蚊子。
这些陈年旧事里,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农村里严重的重男轻女。奶奶和爷爷都是二婚,没有再生育,我妈和小姨当时只有8岁左右,爷爷是村里支书,忙着公务也挣不回几分钱。物质匮乏的年代,每个家庭的收入只有靠劳力挣工分,日常鸡飞狗跳东家长西家短的纷争非常多,谁家劳力多谁家男劳力多,吵架时候气势就高出很多。因为奶奶没生育,争强好胜的奶奶没少和村里的同龄人发口水战,吃着最粗糙的粮食吵架时说话的尖酸刻薄直指脆弱的人心,最后都以很难堪的场面收场。爷爷劝着奶奶不要与人较真。
小姨在16岁的时候投河自尽。我妈生完我姐和我,爸爸已经被约谈,不要违反计划生育,否则会影响他的仕途。我妹和我弟在强势奶奶的坚持下顺利出生,爷爷率先作则地违反了当下严苛的计划生育政策,我爸直接被取消了党内官职,调离原先的单位,落到高中教书。奶奶在村子里能扬眉吐气,不再受人欺负。之后我们家4姊妹全成了大学生,村子里能读完高中考大学的已不多,奶奶更是神气了,逢人就夸。
我弟从小好动爱惹事,我妈爱护我弟,凡事总想着他顾着他。养儿防老,似乎我妈重男轻女也特别能被理解。我们家是传统的书香家庭,重男轻女不算是很极端,但是我妈对于儿子的过多的保护和顾忌,我依然觉得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是最好的爱。
主题二,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慢慢减弱,那中国还有哪些优势呢?
中国的人口红利今年在逐渐减弱,但是在世界上还是整体优势最高的,所以人口红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有竞争力。
当下和美国的贸易拉锯战,严重扰乱了国际外贸交易的环境和秩序。任正非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反复提到中国要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技术人才的培养。而很多方面也作出了一些反应,科学创新,成本优势转化成技术优势,将成为我们且战且退的战略部署。中国的大儒家思想,在关键时期会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人有多勤奋有多优秀,作为中国人或许不能体会。但是越来越多的华裔科学家以及各个领域的华裔,应该让我们越来越关注中国人对于工作对于目标达成的努力和执着,无论多大的困难,只要锚定目标,就一定能成功。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还是。而国际阵营里发展中国家的机遇非常多,中国可以利用以往几十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和国际的发展中国家达成贸易合作关系。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