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H组 [打印本页]
作者: SongH 时间: 2019-3-10 20:49
标题: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H组
本帖最后由 SongH 于 2019-3-11 06:48 编辑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作业——H组,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贴已经发布。
第二课的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要求:字数不低于400字,第一行写自己的“学号+名字”,本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是3月17日24:00,请各位同学尽快完成。
作者: 谢慧琴 时间: 2019-3-14 12:32
H01 谢慧琴
作业一:课前提问的解答:
问题一:怎样选择好的图画书?
非常感谢我绝对不吃番茄老师,给我们带来很多关于绘本的知识,声音很好听,讲述非常精彩详细。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什么是图画书,并选好书。图画书的源起和发展,图画书的结构,图文,图画书分类。
老师讲了图画书的发展,现在的绘本材料很多样化,有3d立体书,布书,纸板书,塑料,剪纸,折叠等。功能上选书也是很多选择了,比如我家4岁孩子就会选,培养情商书,哲学启蒙书,创意书和故事有趣的书,数字书和想象力丰富的书。绘本的风格的选择,我们首选手绘,特别喜欢清新淡雅的水彩,厚重的油彩画。只要喜欢并让孩子受益的就是好的图画书。
问题二:好看的图画书标准是什么?
通过学习后,我感觉好看的图画书,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标准,图文的结合或是无字书,只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只要视觉印象,插图的主题能让儿童理解,能让儿童无意识的状态通过图画具像表达出来,与书共鸣,激发儿童语言表达。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开心并有所启发。触感,材料,颜色,形状的使用激发孩子的各种感知力发育。
感谢我绝对不吃番茄老师,老师讲到的《野兽国》,让我印象深刻,1963年这本书带来一种全新的插画理念。后来还制作成了儿童奇幻片《野兽家园》,可见这本书的影响力之大!想到我们的三叶草对阅读的推广所做出的努力,对众多家庭的影响受益之大!
作业二: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蛤蟆爷爷的秘诀》 [日] 庆子.凯萨兹 文/图
《蛤蟆爷爷的秘诀》封面封底采用硬纸板材料,对全书起到保护作用。全书8开尺寸,竖开本。绘本的风格,水彩手绘,整个色调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仿佛走进森林,来到灌木丛,走近角色,身临其境。人物夸张的表情描绘的栩栩如生。这本书的图画很多处留白,给到文字空间。图画书中的文字和图画关系是补充解说的关系。对开页图画互相关联,文字自由布局,很多页都是图文合页。增强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吸引力!
《蛤蟆爷爷的秘诀》是我和孩子都很喜欢的一本图画书,我用了好几天的时间完成绘本的临摹(见附件),能帮助自己更好的故事讲述,并请孩子参与进来演绎其中的角色,让我们对绘本加深印象。这一故事语句简单,有的只是小孩说话的方式的简单表达,但故事中每一个画面都那么富有神秘感,又带有一定的惊险与刺激。而我们的幼儿就好比故事中的小蛤蟆,他们身处在这个社会也会遇到很多危险,如何去面对,故事中蛤蟆爷爷的秘诀给了幼儿很好的启发。故事最后,当爷爷被怪兽抓走时,小蛤蟆用他的勇敢、机智以及对爷爷不离不弃的情感战胜了怪兽,这更让幼儿体会到了学会蛤蟆爷爷三个秘诀的重要性。
危险和敌人始终是自然界中一个真实的存在,也始终是人类生活中一个真实的存在,刻意回避只会使我们的孩子更加幼稚无知、软弱无能。在孩子的心智成长过程中,善意而坦率的警告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明智的。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是——像蛤蟆爷爷那样言传身教,让孩子真正学到生存的本领,并且培养起勇敢、机智、忠诚等美好的品质。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图画书。
精巧细致的构图,夸张滑稽的表情,都会让孩子爱不释手。
作者: elodie 时间: 2019-3-15 16:33
H06 方楠岚
作业:
1.课前提问:我记得小时候,是没有绘本的,只有小人书、连环画之类的图画书。现今,儿时的小人书几乎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绘本世界,这个变化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小人书”和“绘本”有什么区别?
番茄老师在课程中对图画书在世界源起和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整理如下:
1658年,起源于西方,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世界图绘》,被公认为是欧洲最早的带插画的儿童书。
1845年,德国海因里希·霍夫曼博士,在《蓬蓬头彼得》中出色地使文字和画面进行了有机互动,这本书开启了儿童绘本的时代。
1919年,法国画家艾迪·罗格朗的作品《幸福的经历》颠覆了插画书中文字相对于插画的主导地位,经过“提醒”小读者们把目光投向了图画。
19世纪后半叶,凯迪克、格林纳威、瓦尔特·克兰、波特的年代,他们成为现代图画书的先驱,第一次把儿童作为阅读主体,以美轮美奂的画笔为孩子们创作。
20世纪30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迎来了图画书的黄金时代。
1923年,《一百万只猫》初版,被认为美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图画书。
20世纪50-60年代起,二战以后,更重视视觉效果和别出心裁的版面设计。
1963年,莫里斯·桑达克的代表作《野兽国》出版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插画理念。
1965年,让·法布尔和霍布斯米特在法国开创了开心社,汇集了全球顶尖的艺术家,致力于“高质量”的图画书出版。
20世纪90年代,一些创新出版社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当代图画书的内容。奥利维耶·杜祖《奶牛娇娇》,大家熟悉的杜莱《杜噜嘟嘟》等,更注重视觉艺术信息。
2000年,凯蒂·库皮尔和安托尼·洛夏尔作品《我看见的世界》是当时图画书推崇视觉语言潮流中的一部标志性作品。
为了更深入了解图画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线索,图画书在国内是如何演变的,我搜寻了一些资料,发现阿甲老师有一篇文章《印象1999-2007·图画书在中国大陆》有相关介绍,参考阿甲老师的文章,整理图画书在国内的发展线索如下,如有错漏,麻烦老师指正。
第一波图画书引进:
1999-2000年间,引进图画书主要有三块:春风文艺的雅诺什绘本10册、21世纪的恩德童话绘本6册和“彩乌鸦”等15册德国图画书,它们都来自德国。
2002年,有三件事对推动大陆图画书的影响重大。
第一件事,就是几米绘本热。它让人们“发现”了绘本——这个词汇代表着一种新的图书形式。
第二件事,是《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新蕾社)的出版。在这本书中,五位儿童文学界的名家正襟危坐地讨论起图画书专题,在其中的专章中讲述了一些经典的图画书,包括雅诺什和恩德,还有如《爱心树》、《失落的一角》、《活了100万次的猫》、《母鸡萝丝去散步》等等,这些理论性话题的举例在短短几年内得以出版。这本书对于理论界和出版界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第三件事,以红泥巴为代表的专门童书推广机构诞生。童书推广机构在两者之间架设了桥梁。2002年,除红泥巴外,日本白杨社驻北京办事处(现蒲蒲兰公司)和扬州“亲近母语”实验课题组也都在各自的领域中积极活动着。
第二波图画书引进:
2003年3月,瑞士女画家莫妮克的《无字书》系列8册,这个系列最令人惊叹之处,就在于它们没有一个字,但一千个读者可以讲出一千个故事。它对小读者的想象力是一种挑战,对大读者的心理承受力也是一种挑战——没有字的书。
2003年底,《爱心树》、《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上大圆满》简体中文版(南海出版公司)面世。
2004年初,接力出版社推出了另一套美国图画书经典之作“阿罗系列”,它同样以线条的简洁和想象力的丰富著称,而且定价还相当便宜。
在2004年“六一”之前,又有几家出版社几乎同时推出了重量级的图画书,包括现代图画书的开山之作“比得兔的故事”系列(中少社)、日本登陆世界舞台的图画书代表作“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南海)、“恐龙的温馨故事”系列和“莎娜的绘本”系列(北少社)等。
2004年10月,《活了100万次的猫》(接力出版社)的面世也给读者带来好一阵惊喜。
第三波图画书引进:
第三波引进的主角是“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
2004年12月,当上海少儿社出版的信谊图画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问世,《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是日本图画书大师五味太郎的代表作,创意奇特,幽默至极,非常适合亲子共读和表演。不久之后,信谊推出的《爷爷一定有办法》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而在2005年3月后推出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更是掀起了一阵图画书阅读的热潮。
出版结合推广:
除了专门推广机构外,一些图画书的出版者也开始自觉地从事着推广活动。最典型的是北京蒲蒲兰公司,它一方面在从事着图画书版权的引进和合作出版,一方面在积极地推广着图画书的阅读方法。实际上,它也是最早在中国大陆开展说图画书故事活动的机构。在这个过程中,精心培育的“蒲蒲兰绘本”品牌的图画书,以单册计算的话也超过了30种。
2006年5月,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21世纪)的出版,把图画书的推广和出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关于“小人书”和“绘本”的区别:
1.“小人书”有着时代特有的烙印,并不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书,而“绘本”无论从材料、理念、文字、画风等都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
2.“小人书”形式单一,每一张内页上面是一幅图,下面是一段话,几乎是统一大小的开本,“绘本”则形式多样化,无论是制作材料、开本大小、内页设计都是多种多样的。
3.“小人书”的文字和图画关系不密切,主要是图+文的形式,“绘本”图文关系密切,主要是图*文的形式。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此次作业选择分析的图画书是:《和甘伯伯去游河》 文/图:(英)约翰·伯宁罕 翻译:林良
材料:封面封底硬纸板,开本:787mm*1092mm 1/12
从图画书的功能上分类,这是一本故事有趣的书,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甘伯伯有一条船,他的家就在河边。有一天,甘伯伯撑船去游河,两个小孩子、兔子、猫、狗、猪、绵羊、鸡、牛和山羊,一一要求上船。开始情况还好,后来,船上的乘客们似乎忘了上船前和甘伯伯约定好的规矩,结果,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甘伯伯带领大家游泳到岸边,爬上岸,让太阳把身子晒晒干。和蔼可亲的甘伯伯邀请大家到家里喝茶,并提议下次再一起游河。
非常喜欢这本图画书,简单而质朴,当读到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时——我第一反应是:甘伯伯会生气吗?再翻到下一页:甘伯伯说:“我们只好穿过这片草地,走路回家了,我请你们到我家喝喝茶。”就这么风轻云淡、一团和气地解决了,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嘛!身子湿了就晒晒太阳,可以去家里喝喝茶暖暖身子,下次还可以约定一起去游河哦!简单而美好,读完如沐春风。好的图画书,不仅是给儿童观赏,也一样适合给大人看,读《和甘伯伯去游河》的故事,联想到日常大人们带小朋友外出前,千叮万嘱:“要守规矩啊!别乱跑啊!”结果可能依然人仰马翻。而这本书,其实是大人和孩子共同学习“接纳和宽容”的相处之道。
书中的插画,左页是单色素描,插面占整个页面大约一半比例,另一半留白给文字空间,画面隐隐约约描绘出游河的全貌以及每处转折点的特定景致,而右页则采用色彩鲜明的插画,展现的是每处转折点遇到的小孩子和动物们,几乎占满整个画面,仅留出一点点边框,如此一来,从视觉上,左页的插图小,右页的插图大,一小一大,给读者一种一远一近的身临其境的立体感。
在人物细节刻画方面,造型虽然简单,却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自由自在的心性。在单色插画中两个船上的小孩子,有时趴在船沿边用手戏水,有时挥手和岸上的动物们打招呼,煞是可爱。
在图画书中的文字和图画关系方面,这本书的文字对图画有一个补充、叙事的作用。虽然句型上是重复的一问一答,但书中的小孩子和每种动物对请求上船的征询都不一样,而甘伯伯的每次回答也有针对性。
作者: AnnatsuiAX 时间: 2019-3-16 17:23
本帖最后由 AnnatsuiAX 于 2019-3-17 00:35 编辑
学号/姓名 :H12徐娜
《绘本的前世今生——图画书的百年发展史》课后作业
最近留意到一篇有关教改的文章中提到“对于读书少、不读书、不思考、少思考、写字慢语文功底不扎实的孩子,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这也印证了番茄老师所讲,阅读能力是一切,是学习所有学科的一个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核心!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从书本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还能拓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家长成为孩子阅读的家庭引领者,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孩子成为独立的阅读者,更重要的是自由自我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一、课前提问“什么样的绘本是优秀的绘本?”
优秀的图画书以一种大巧若拙的形态保留和反映了本真自然的生命的感觉和艺趣,一种贴近儿童读者的图画语言,表现了个性化的视觉艺术,以一个从封面到封底的统一的、完整的故事体现作品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蕃茄老师的这堂课不仅讲述了什么是阅读、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图画书阅读是怎么开始的和图画书的作用,还讲解了图画书的定义、发展史、结构和分类,让我清楚地了解了绘本界的几个奖项及其评价侧重点,这在以后绘本的选择上有了很大帮助。对于好的绘本,我个人感悟简单总结以下几点:
1. 故事好
- 饱含童心、富有童趣;
- 重复耐读,能带来多次重复阅读的乐趣;
- 关注孩子生活,表现儿童的喜怒哀乐;
2. 插画美
- 插画的艺术感;
- 图文是互补的(图画书=文x画);
3. 三观正
4. 主题形式
- 真实情感,能感动孩子;
- 富有想象力;
- 幽默感;
- 形式有创意
二、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 文/图 赖马
开本 : 787mm x 1092mm 1/12
这是我和孩子时常重复阅读的一本富有童趣的、幽默的启发式绘本,引导孩子认知情绪并学会管理情绪。
1、从材料上看,它是一本普通的纸质绘本,封面封底采用硬纸板保护内页;
2、从开本上看,其图画基本以横向阔度展开呈现,所以它以近似正方形的开本呈现是最合适的,尤其以阿古力喷火的那张近1米宽的横向折叠延展页为最明显(图1-1);
3、本书从封面、衬页、扉页就开始讲故事,书中的文字基本以叙事兼伸展、补充说明、图文搭配的形式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具体见绘本注释(图1-2、1-3、1-4、1-5、1-6);
4、图、文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见绘本注释(图1-2、1-3、1-4、1-5、1-6)。
-
FB01AA0E-0EB7-447A-8486-BDB35C9768D5.jpeg
(647.71 KB, 下载次数: 876)
图1-6
-
6432C221-41FB-401B-B43E-9B14F85C4158.jpeg
(674.41 KB, 下载次数: 886)
图1-5
-
C45161EC-41C9-462D-B576-12B4674CD0D7.jpeg
(697.27 KB, 下载次数: 744)
图1-4
-
7C5CF397-4F06-4813-96DB-11AB38F415DD.jpeg
(683.28 KB, 下载次数: 770)
图1-3
-
B2E76E8F-9F4C-4153-B585-51E540B94AAA.jpeg
(554.62 KB, 下载次数: 762)
图1-2
-
00DE2934-8B5E-4F99-BFB3-7486C7459282.jpeg
(595.24 KB, 下载次数: 839)
图1-1
作者: Jessielai 时间: 2019-3-16 18:01
H09赖忆仙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
第二课的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哪里图画书,不能算是绘本?
其实也是图画书与绘本的区别,今天听了番茄老师的课,老师娓娓道来绘本百年发展史,让我们深入了解绘本的结构,图文等知识。我认识到了绘本发展于图画书,但也区别于图画书。绘本与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在于绘本一般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具备图画语言,画面即情即景,可单幅成画。
非常感谢我绝对不吃番茄老师,普通话好标准哦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小蓝和小黄》
这是一本小开本,精装,高档哑光纸质,图文:李奥尼,
1、材料:纸板书;
2、封面封底衬页:绘本的封面简洁,蓝色和黄色交叉在一起,交叉部分的绿色很显眼,特别简洁;封底与封面相呼应;衬页亦简单了明,白色底上满满的蓝色和黄色。
3、边框:整本书的图画都是没有边框的,每一个跨页就是完整的一幅图。
4、内页:图文结合,图、文对称,表现都简洁,整本书中的任何一个画面,都让人想象不出比这更简洁、更完美的表现了。
5、 形式上,图画和文字很好的融为一体;
6、以故事发展为轴,从小蓝和小黄开心玩耍,到伤心,到发现真相的成长过程。
7、绘本很抽象,同时寓意也明显,低幼儿看,启蒙孩子对色彩的认识;大朋友看,它帮助我们重温了自己童年的经历:和朋友最初也最纯粹的友谊、如何在友谊中迷失自我、重新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
我家娃拉着我讲了好多遍,还要玩捉迷藏、玩抱抱……
谢谢三叶草,谢谢本课番茄老师!
作者: 星灵 时间: 2019-3-16 18:57
H11温雅艳
第二课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作业
1、课前提问的解答
1) 绘本的起源和发展。绘本,外来语,即图画书,该词语取自日语中图画书的叫法 "えほん"的汉字写法“絵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起源于西方,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二十一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而在中国大陆,绘本仅为起始阶段或称之为复兴。
2) 如何评价一本绘本的质量好坏。绘本里图画具有说话的功能,所以通常是精美的图画会更有吸引力,同时要有趣,更让小孩感兴趣,语言够简洁,越是低幼读物这二方面要求更高;较大的儿童则可以过渡到文字稍多的绘本,一旦会认字了,都是为了了解书本的内容而去看文字,但无论读者大小,拿到绘本肯定是很看图再看字。《I am a bunny》大家都公认是图画以及意境都很美的一本绘本,几乎不需要看文字,也能感受到浓浓童趣,以及由然对大自然美的亲近。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
作者简介:莫莉·卞(美国)(Bang.M.)班,1943年出生于美国的新泽西州,曾到日本教授英文,也担任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专属画家及顾问,远赴亚洲及非洲的一些偏远城市,还曾为为健康手册绘过图。遍历世界的丰富经验,孕育了她对各地民间故事的喜好,也陶铸了她绘画风格中稍带神秘、悬疑、具有浓厚情绪和不同民族风味的多元面貌!莫莉·卞早期的创作集中于改编各地的民间传说,1980年后,则多致力于原创性故事的图画书创作。她的创作量不算惊人,但作品却屡获殊荣与推介。
创作背景:“小时候,每当我气极了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像是世界的中心点,是座一触即发的火山。那种想要爆发、即将爆发、又怕爆发的状态,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作者莫莉·卞在回忆自己童年经验时这么说。基于这样的回忆,她创作出《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直指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难学习的一课:如何控制及处理情绪。
所获荣誉:该绘本荣获了2000年美国凯迪克银奖,同时获得夏洛特·佐罗托夫金奖
故事梗概:菲菲生气了。她的姐姐抢了她的玩具,她的妈妈认为,是该姐姐玩了。妈妈这样说,菲菲就更生气了。她大叫,扔东西,咆哮......菲菲离开了家,一个人跑到外面发脾气。她的怒火会慢慢平息吗?
1、 封面封底:都是黄色底色,封面是菲菲生气的大头像在火红色的衬托下,让人想象她生气应该很可怕,忍不住想翻开书本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封底是菲菲情绪逐渐平伏来到老榉树下,读者也释然。
2、 边框和内页:绘本没有边框,内页是跨页形式,只要手工图画,配少量文字,主要是将情绪状态以直观的画面形式呈现,没边框让大大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跨页的红色给人情绪带来不安,让人感觉时刻有事情要发生。EXPLODE爆炸的英文字母构成一幅似是要喷涌的火山。
3、 菲菲跑出家门走向树林,作者的画风就发生变化了,红色彩逐渐减少,白色过渡,添加绿色,人物相对大自然就变小了很多,到最后平伏情绪后,蓝色的引入,绿树,蓝天,蓝水,镜头放远,菲菲也安静下来,在清凉惬意的背景中显可爱动人。
本文没有一句的说教,也不解释,但让人感受了一次成功的情绪控制以及疏导的过程,原来愤怒的产生来势汹汹,是一种本能,但却是可控,可以平伏的,当我们了解了这个过程,越早知道越有利于我们做情结绪的主人。
一本好的绘本自然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甚至启发,让人忍不住反复翻看,回味。
作者: H20criciler 时间: 2019-3-16 22:17
本帖最后由 H20criciler 于 2019-3-16 22:37 编辑
学号:H20 姓名:陈宇华
1.课前我提问问题是如何给2岁的幼儿选书?
之前一直纠结和模糊如何选书,听完蕃茄老师的课以后廓然开朗了:“绘本是为了让孩子觉得书是特别有趣的东西,阅读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然后,不自觉地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最终培养孩子成为具有自由自我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独立阅读者。”我想只要孩子喜欢、感兴趣的书都可以给孩子尝试,并不纠结于哪个类型、哪个作者的书,在此阶段培养兴趣比阅读内容更重要。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2013年4月由明天出版社出版,加拿大作家吉尔曼所著,宋佩翻译而成的图画书。这是一个流传以久的民间故事,文字讲述了一位智慧而又慈祥的老爷爷用爱心和灵巧的双手,把一块普普通通的布料缝制成温暖舒服的毯子,又把旧的毯子制成了外套,背心,手帕,领带,直到很小的纽扣。布料在不段的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份长者的亲情,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大智慧。
(一)封面
画面是爷爷和约瑟在两边有低矮木制房子,路边长满青草的小路上悠闲地散步的场景。爷爷是一个戴着眼镜,白胡子修剪齐整、戴着黑色礼帽,面容和善、很有智慧的老人。小约瑟穿着一件齐膝的大衣,拉着爷爷的手,爷爷微弯着身子,关爱地俯视着他,而小约瑟则张着小手,得意的两眼望天。这幅图画也是作品第6页的一部份内容,既表现了爷爷的爱,又表现了约瑟的天真无邪,与书名非常贴切,温馨又可爱。
(二)封底
封底是正文最后一页的截图和故事梗概,画面是故事结尾约瑟弄丢了爷爷做的钮扣后,被约瑟家楼板下的老鼠一家捡到,成为他家的椅子垫,一家人和美温馨地簇拥在一起的场景。画面用一颗圆形边框团团围住,底色黄色调进一步增强,变成了土黄色,让人感受更温暖和完满。封面封底首尾呼应,暗示了故事里平行发展的两条主线:约瑟一家和老鼠一家。
(三)衬页
本书的前后衬页色彩和图案一致,表现出故事的整体性。蓝色的底色中点缀着星星闪烁的图案,这和约瑟大衣的面料如出一澈。仔细观察,布上还有很多蓝色的“心”和绿色的“心”、还有象征着智慧的星光,这是一块充满着爱心和智慧的布。
(四)扉页
画面还是封面的图案,但加上了边框,还换上了全书的主色调(黄色)作为底色,揭示奇妙的故事即将开启。
(五)边框
本书边框除最后一页无边框外,全部为上图下文结构,其中①文字在约瑟一家和老鼠一家之间有明显的分割,共15幅;②老鼠一家和约瑟一家融为一体,文字在老鼠一家的下方,共12幅。正文除第1、2页用①的形式,结尾用无边框形式,其余均以①②两种形式梅花间竹呈现。同时又与正文中重复的文字“爷爷一定有办法”巧妙搭配,看似是不经意的重合,其实是作者精心巧妙的设计。正文的最后一页采用无边框设计,显示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故事。约瑟把爷爷与这块布料的前前后后写成一个隽永的故事,让奇妙的灵感得以无限延续,故事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六)内页
图画书内页呈左右对立结构,给读者呈现两种不同的环境。有的呈现约瑟一家里生活场景,橘黄色温暖的木制房子里,木桌上有精致的烛台和摆件。家里有慈祥的爷爷奶奶,相爱的爸爸妈妈,面带微笑的小约瑟躺在木制的婴儿摇篮里在安然入睡,身上盖着爷爷缝的奇妙的毯子。有的呈现充满浓厚人情味的犹太社区小镇,镇子上有卖甜甜圈的大爷、杂耍的艺人、赶路的马夫、亲切的邻居,还有许多和约瑟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值得一提的是占画面1/5的老鼠一家和占画面4/5的人类一家生活场景互为统一,他们也上学、去野餐、在河边玩耍、在家里做功课......
(七)文字
整个故事分为六个段落,每个段落的结构完全相同,由四个页面构成。第1页都是以“有一天,妈妈对他说......”来开启;第2页“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第3页“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第4页以“一件奇妙的......。”结尾。其中第2、3页的两句话在六个段落中有节奏地重复着,神奇的毛毯就在重复中变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手帕和纽扣。作品在文字语言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重复性和悬念性。重复性的简单语言,符合孩子的特点又易于理解;而悬念性,不仅可以增强故事的趣味性,还可以发挥亲子互动的作用。
(八)图画
作品整体画风自然写实,作者用油画的笔触细腻地描绘出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镇和约瑟的家庭。细致处如彩铅,屋内的布局,街景、每个人的神态、面容,以及生活中的变化,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色彩鲜明却始终处于一种暖色调中,看罢整个故事后觉得暖意融融。画面下方的老鼠家庭更带来额外的阅读乐趣和惊喜。老鼠一家得到了从天而降的星星月亮布碎、然后用碎布做了沙发垫、窗帘、门帘、被子,甚至老鼠先生的背心、老鼠太太的头巾、老鼠孩子的全身衣服等,约瑟爷爷的每次裁剪都给老鼠一家带来了意外的收获,伴随着改造、布置,小老鼠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充满乐趣。这种构图上的巧思正是想象力无穷的儿童读者最为喜闻乐见的。
作者: Apple0424 时间: 2019-3-17 00:59
H18 余苹
作业一:课前问题,怎样选择图画书
番茄老师虽然没有直接讲怎样选择图画书,但是从老师讲的内容里面,可以清晰的得到答案。
从图画书的功能来选择图画书,如果想要更好的引起的孩子的阅读兴趣,或者更好的促进亲子阅读的趣味性,那可以选择带有游戏性质的图画书。如果想要促进孩子的想象力,扩散思维,可以多选择一些带有想象力的图画书,还有艺术类的书,科普类的书等等,根据需求来选择对应的图画书
作业二,选择一本图画书,从课程内容的各个角度来分析这本图画书
我选择了和孩子很喜欢的一本图画书“云朵面包”
1.从功能来分,这本图画书是一本想象力丰富的书,原来吃了香喷喷的云朵面包可以像云朵一样飘起来呢,孩子们飞起来去给着急上班的爸爸送云朵面包,让爸爸也飞起来,躲过堵车,及时的赶去上班呢。
2.封面:书名下面是一个非常可口的面包,正是这两兄弟坐在屋顶啃着的面包呢,旁边的雨衣和伞,提示读者,故事里面肯定下了一场大雨,那么下雨天他们是去哪里了呢?经历了什么呢,引导读者进入下面的故事情节。
3.前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下着大雨,还有一颗小树在风雨中挺立着,远方还有一朵小小的白云飘过来了,是不是意味着大雨过后会天晴呢?故事要开始啰
4.扉页:阴沉的天空,一朵乌云漂浮在空中,书名下面还是一个香喷喷的面包,强调故事主线,云朵,面包
5.正文开始啰:一扇窗户打开了神奇的故事,我,窗外下着雨,窗外的那个小树,还有片片白云,接下来我看着窗外的景色会做点什么呢?我叫醒弟弟穿着雨衣一起去屋外走走,这幅图的色彩非常的温暖,温暖的灯光,妈妈在厨房温暖的背影,还有墙上温馨的全家福,整体都给透露出一个信息:家的温暖。
6.我们走到屋外看到了什么呢,我和弟弟仰头望着天空,看了很久很久,之后,我们想,今天应该会发生一些奇妙的事情吧,接下来就发现树枝上挂着一朵小白云。左边是条形窄图,突出天空的深深囧,右边是放大的实景图,在阴沉的天空下清晰的看到我和弟弟再摘树枝上挂着的那多小白云,我们摘小白云要做什么呢?这里面哥哥驮着弟弟去摘小白云的画面也是很温馨的,哥哥弟弟相处的非常融洽,和谐的家人
、
7.我们小心翼翼的抱着摘下来的云朵回家,给了妈妈,妈妈把它做成了云朵面包。妈妈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顺着宝贝的异想天开,跟宝宝一起,把这个念想实现,做云朵面包咯
8.可是,接下来爸爸出场了,爸爸起晚了,下雨天会堵车,等不及吃面包早餐就匆匆的出门了,那妈妈和孩子们都会担心爸爸没吃早餐会饿肚子哦,是不是接下来要给爸爸送早餐呢?
9.面包烤好之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面包一个一个飘出来了,妈妈,我,和弟弟,都非常惊喜的享受着这飘来的面包,吃完之后,我们都忽悠悠的漂了起来,原来云朵做的面包是有魔力的哦,好可爱换了的画面呈现出来了,这幅画是剪纸拼接和拍摄,一起处理的,非常巧妙并有立体感。
10.接下来就是我和弟弟飞起来给爸爸去送早餐,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浓浓的情意也满满的溢出来了,在路上看到了拥挤的车辆和急冲冲的人群。这本故事书,通过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日常,爸爸辛勤忙碌的上着班,妈妈在家贤惠的照顾着哥俩,一家人互相关爱,其乐浓浓。
12.后环:与前环相呼应,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白云,还有蓝蓝的天,让人心情瞬间也慢慢的明朗起来了,对应着孩子们给爸爸送完面包之后渐渐轻松愉悦的心情,爸爸吃完面包也飞起来了,很快的就到了办公室,没有迟到哦。
13.封底:对图画书的故事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同时也简单点明了一下故事所要传达的一些情感,家的气息,亲情的温暖,幻想的奇异,让你在温柔的云朵世界里飞呀飞呀
作者: CXxinxin 时间: 2019-3-17 16:05
H03陈欣
一、课前问题:怎样选择好看又好玩的绘本?
优秀的图画书太多了,给孩子选择的时候常常很纠结,不知道如何选择。听了番茄老师的课,一下子明白了。图画书主要分成两类:无字书和有字书,而它们又可以根据内容分为叙事类、科普类、哲学类等等,阅读力比选择书更重要,应该引导孩子阅读不偏食,能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获得美的体验就是好书了。
二、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方面分析
《穿毛衣的小镇》[美]麦克·巴内特 著 [加]乔恩·克拉森 绘
接力出版社2014年出版
*荣获2013美国凯迪克银奖
*荣获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号角书奖
*入选《纽约时报》年度畅销童书
1、全书是横开本;封面、封底图画简单明了,都是温暖的彩色;衬页都是统一的纯色;内页内容都是跨页,图文结合。
2、内容梗概:在一个冬天里的冷冰冰小镇,一个小姑娘安娜贝尔发现了一个装满五颜六色的毛线盒子,她给自己织了一件彩色的毛衣,可却遭到了同龄伙伴(内特)的嘲笑,之后她面临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可她一次又一次的显示出了自己的坚定与勇敢,面对公爵对其的金钱诱惑和权利压迫,安娜贝尔仍然没有放弃她的“不”。她只想把彩色毛衣一直织下去,最终她亲手织彩色的毛衣包裹并温暖了整个冷冰冰小镇。
3、故事是传统的一波三折叙事结构,文字洗练,图画的造型风格有如剪纸,色彩从黑白到彩色的两级分化,色彩逐渐渲染了书页的每个角落,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不光是视觉上的,更是从冷都暖,从身体到心里的敞开。
一根毛线织出了一个温暖小镇,一个心愿让世界变得五颜六色,内心拥有独立而强大的人格,这样的孩子有资格和能力享受快乐,一直一直……
作者: h05小祯 时间: 2019-3-17 19:35
H05成祯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课后作业: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在纠结作业该写些什么的时候,刚好收到谢华老师的新书《外婆的马》,就作为作业,尝试来分析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吧。
《外婆的马》 谢华文,黄丽图
《外婆的马》是一个温情的故事,小东西到外婆家度过假期,不过他可不是一个人去的,他还带着他的“马”,小东西和马的到来给外婆家增添了很多欢乐,也添加了一些烦恼,但还好,都是些甜蜜的烦恼。小东西和他的“马”离开后,外婆反而有些想念那个忙忙碌碌的假期……
从绘本的开本来说,《外婆的马》是一个横开本的作品,封面横向的设计给了小东西和他的“马”奔腾的空间,拿到书你就可以感觉到小东西骑着马冲进封面来的速度,也给读者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小东西骑着马要去哪里呢?他跑的这么快是赶着去见谁呢?
从绘本的封面来说,《外婆的马》的封面和封底不是连续的整个图形,而是分别呈现了故事的开始和结局。粉色封面给人温馨的感受,第一直觉就知道将要读到的是一个温情的故事,封面是骑着马奔驰的小东西,红斗篷的飘逸和上扬的嘴角让我们也跟着期待起来,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绘本的封底是外婆和小东西一起骑着马,静静的看着远方和彩霞,这个图片在内页里并没有出现,我想,这一定是外婆内心的映照吧,即使小东西的到来给外婆的家增添了很多小麻烦,但谁让外婆爱着这个小东西呢?自然就是幸福满满的感受,封底就让人有这样的感受。
绘本的环衬是粉色的彩霞,白云朵朵,让人心旷神怡,在外婆家的日子一定就是这样的吧,是小东西生活里特别期待的甜蜜的日子吧
绘本的边框有很多的变化,故事开始,小东西跟着妈妈回外婆家的几页是没有边框的,小东西蹦蹦跳跳骑着竹马的兴奋劲,因为没有边框的束缚,溢余纸上。可以感受的到,能够到外婆家去度过假期,是让小东西特别高兴,特别兴奋的事情。到达外婆家后的几页里有了白色的边框,日子像被画进日历里一样,一天一天的度过,小东西的“马”越来越多,给外婆制造的麻烦也越来越多,读者像跟着小东西度过假期一样,看着外婆家发生的一切。
绘本的内页是对开式的,左边是外婆的真实生活,右边是小东西和他的“马”的生活,每一天马在增加,给外婆制造的麻烦也在增加,但外婆仍旧甘之如饴的保护着小东西可爱的想象,故事一步一步发展,右边的页面越来越大,小东西和他的“马”越玩越HIGH,左边外婆的页面越来越小,读者从尺寸上就能感受到外婆的辛苦,直到小东西发现外婆累睡着了,觉得和他的“马”一起给外婆干活的时候,整个画面融为一体,外婆荣耀的骑着小东西的“马”,走街串巷的接受着路人的羡慕,所有的马儿也开始了在外婆家的狂欢,故事达到了高潮,读者自然而然的跟着开心起来。等到小东西走后,内页出现了大张的空白,就像是外婆心里的空落落一样,原来以为孩子走后可以消停两天,结果居然有点不适应了。
绘本的文字集中出现在左边,也就是外婆的一边,就像真实记录外婆的唠叨一样,那个爱着孙子的外婆,又累又无可奈何又充满宠溺的口吻跃然纸上,而小东西这一边没有一个文字,只有上蹿下跳的孩子和他越来越多的“马”,生动可爱的孩子气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者: ouxiaoniu 时间: 2019-3-17 20:39
第二课 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 课后作业
学号:H07 姓名:方园
时间
| 人物
| 图画书
| 特点
| 意义
|
1658年
| 捷克
夸美纽斯
| 《世界图绘》
| 线条粗犷
缺乏精确性
| 被公认是欧洲最早的带插图的儿童书
|
1845年
| 德国
海因里希·夫曼
| 《蓬蓬头彼得》
| 出色地使文字和画面进行了有机互动
| 开启了儿童绘本的时代
|
1846-1886年
| 美国
伦道夫·凯迪克
|
|
| 他与瓦尔特·克兰和凯特·格林纳威同为现代图画书的先驱
|
1919年
| 法国
艾迪·罗格朗
| 《幸福的经历》
| 经过“提醒”小读者把目光投向了图画
| 颠覆了插画书中文字相对于插画的主导地位
|
1928年
| 美国
婉达·盖格
| 《一百万只猫》
|
| 美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图画书
拉开了上个世纪30年代图画书黄金期的序幕
|
1963年
| 美国
莫里斯·桑达克
| 《野兽国》
| 儿童无意识状态通过图画具象地表达出来
| 带来全新的插画理念
|
1965年
| 法国
让·法布尔
霍尔斯·米特
|
|
| 开创开心社
致力于“高质量”的图画书出版
|
1993年
| 法国
奥利维耶·杜祖
| 《奶牛娇娇》
| 视觉信息第一位,语言信息需要与风格独特的插画造型相配合
| 带来了全新的图画书理念
|
2000年
| 法国
凯蒂·库皮尔
安托尼·洛夏尔
| 《我看见的世界》
|
| 视觉语言潮流中的一部标志性作品
|
亚洲,图画书被更名为更具东方色彩的“绘本”
日本 20世纪50年代 迅速起步
20世纪70年代 崛起
目前已成绘本的输出大国
台湾 20世纪60年代后期 起步
20世纪80年代 渐入佳境
引起绘本阅读热潮
- 图画书在我国的“生存”现状 这个问题是番茄老师上完课后的提问环节回答的:也不能说模仿的痕迹,我觉得谁学谁也不好说。中国原创绘本呢,现在是越做越好了。我想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毕竟我们起步比别人晚。别人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呢,图画书毕竟时间比较短。这个过程还需要一些时间,我觉得非常正常。很多新生代的一些作家,他们做的图画书已经让我们刮目相看了。“信宜图画书奖”是我们国家原创的图画书奖,那些得奖的作品可以找来读一读,像朱成梁老师等等,他们做的图画书都已经非常棒了。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红豆与菲比》
【美】彼得·麦卡提/作
白 薇/译
硬皮书、竖开本
封面有两幅画,各自独立各自对应着自己的名字。
封底是红豆与菲比同框一起吃晚饭。
从封面和封底可以看出讲的是红豆与菲比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故事。
内页是由一副一副画框组成,图文分离且图文分页:左图右文—>左文右图规律的排版
文字起到补充的作用。
像一篇散文更像一篇日记,记录着红豆与菲比两个好朋友的日常。整本图画书文字不多,最多的一页就是四短行。文字简短且把两个小家伙的日常都描绘出来。故事开始和故事结尾都是两个小家伙同框,待在各自喜欢的地方(回到最爱的地方)。

下一页的画面是红豆往外走,菲比往里走,这时候的文字写到:红豆要去探险、菲比要待在家。句式对称:xx要xxx。接下来的画面是红豆坐在车上,头伸出窗外,吹着风,满脸的期待,文字对应的写到:坐上那辆车,红豆要去哪儿?这里出现一个问句,让读者一起停下来思考,调动读者情绪。红豆究竟去哪里呢?后面的画面里出现了两只小狗在沙滩上追逐打闹。原来:红豆来到沙滩,跟朋友福瑞德见面。红豆跟朋友开心的玩耍,那菲比在家干什么呢?先是文字写到:菲比来到客厅,和宝宝一起玩儿。对应的画面是梳着小辫的宝宝抱着菲比,菲比的尾巴拖在地上,而它也没有反抗似乎享受着和宝宝这样的互动游戏。
现在故事来到了高潮:两只快乐的小狗,冲进浪花里。画面里红豆整个都跳起来在空中,福瑞德比较淡定的在画面底部露出一半,这可以看出来红豆太兴奋了跑得很快,快到福瑞德都追不上了。家里的:菲比冲进那扇门。菲比也是跳出宝宝的怀抱飞奔着,双脚离地,宝宝在墙角也追不上菲比。

菲比究竟是冲进哪扇门呢?作者没有直接说,让我们继续往下看。画面并没有到菲比去的那扇门,而是出现了红豆和福瑞德在浪花里玩的起劲,半个身子都在浪花里。这时的文字很简单:红豆和福瑞德真开心。再来出现了菲比在马桶边玩卷纸,地上堆了不少卷纸,画面里菲比还在继续滚动卷纸。看到这里我们知道前面说的那扇门是指卫生间的那扇门。配的文字也很简单:菲比也很开心。这里用的是“也”,对应红豆和福瑞德的开心。玩了这么久:现在,红豆饿了。他好想吃掉这条鱼。画面里一位戴着鸭舌帽背着包的先生在钓鱼,他身后放着一个桶,桶里露出来一条鱼尾巴,福瑞德远远的看着去嗅鱼尾巴的红豆。鱼?应该是菲比喜欢吃的啊。家里的:菲比也饿了。他好想吃掉这份火鸡肉三明治。这幅画里菲比已经跳到放着三明治的桌子上嗅嗅。究竟它们有没有吃掉想吃的东西呢?
接下来:红豆终于回家了,晚餐时间到!出现的是菲比在窗台看着下了车的红豆,似乎在说:你回来了?红豆也抬头看着菲比,似乎在回答:我回来了!这时候出现了封底的那幅画:红豆和菲比 排排站,吃饭饭。红豆和菲比同框吃饭,饭盆写着各自的名字,吃的真香。这里我们可以猜到前面它们想吃的鱼和火鸡肉三明治并没有被它们吃掉,它们都等着回家跟彼此一起吃晚饭。吃完晚饭出现了故事开始时候相似的画面,菲比在窗台上眺望远方,红豆躺在地上。文字写着:红豆和菲比,肚儿饱又圆——回到最爱的老地方。“晚安,红豆”“晚安,菲比。”这就结束了吗?不!后面来了一页彩蛋,图文同页,画框变小,宝宝盖着被子闭上眼睛在睡觉,“晚安,宝宝!”似乎在跟读者说晚安。还有一个彩蛋,故事里除了列出来的红豆、菲比和福瑞德,还有两只小动物在墙上,一只兔子和一只鸡。

-
彩蛋.jpeg
(187.63 KB, 下载次数: 393)
彩蛋
-
故事高潮.jpeg
(177.2 KB, 下载次数: 399)
故事高潮
-
前后呼应.jpeg
(191.93 KB, 下载次数: 394)
故事开始和结尾
作者: 雪儿crystal 时间: 2019-3-17 21:10
学号H016 罗艾菁 2019春季初级班第二课番茄老师的《绘本的前世今生——绘本百年发展史》 第二课的作业 1.课前解答 什么是图画书? 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互动来诉说故事,也有例外,就是无字书。作为图画书,不仅仅是书,还有一座亲子沟通桥梁,想象一下当你将孩子抱在怀中,相依而坐,把一本图画书平摊在面前时,通过朗读文字,通过孩子睁大眼睛去看书中的画面,我觉得这也是最佳的亲子陪伴,同时也是亲子沟通的一个方式。日本的松居直曾经在幸福的种子中阐述过自己的一个观点,就是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因为她觉得孩子的人生经验还很有限,自己看图画书很难了解故事的内容,充其量只是跟着文字读而已,相反的,大人拥有比较丰富的人生和读书经验,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并通过这些文字想象故事所描绘的世界,甚至对某些内容产生共鸣,深受感动,图画书为亲子共读提供了一个十分短暂,却非常幸福快乐的时间和空间。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月光男孩》 选择《月光男孩》,而是因为它是一本很罕见的窄而长的异形开本的图画书,这是一本竖着翻看的书,上下两个画面加起来,就变成了一个长长的述画面。这个设计其实是跟他的故事很有关系,因为他就是讲述一个从天而降的故事,月光男孩为了给月亮寻找另外一个月亮,拎着篮子出发了。他落呀落呀,从天上落了下来,先是穿云而过,然后遇到飞机,一大群候鸟、风筝、气球、五月金龟子,蜻蜓、飞行的种子、站在梯上摘苹果的小女孩,打扫烟囱的黑脸男人、红砖房接到最后扑通一声落到了水里,整个故事。就是一个下落的过程。尽管在半途上曾经遭遇过狂风,被吹得东倒西歪,但月光男孩基本上还是以一条直线落了下来。这下我看明白了,还有什么开本比这种窄长的画幅更适合表现这个由上往下降落的过程呢?这种拉长的画面,有效地增加了阅读时的距离感。如果将这一幅幅长长的画面连接起来,就宛如一幅长卷,从天上一直垂到地上,月光男孩的奇异旅程尽在眼底。 从封面正文到封底背景的底色一路都印成了象征晴朗夜空的湖水蓝,给人一种透彻、一碧如洗地视觉效果,更有趣的是这种湖水蓝的底色一直延续到水下,于是天空的蓝色又变成了大海的蓝色。再来看看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情节,但是他很特别。特别在与月光男孩突然就冒了出来,也不知道他是谁,从哪里来,月光男孩从天上往地下掉的途中,说碰到谁就碰到谁,十分的随意,就仿佛是一个爸爸随意的给孩子编故事。而这种随意,正是这本图画书最诱人的地方,它就像一个靠画面带来的乐趣,就像一颗童心插上了幻想的翅膀,给描绘出来。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尊重孩子,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发现世界,用一种会让孩子兴奋的方式来讲述故事。
作者: 龙龙爱悦读 时间: 2019-3-17 22:13
H02 刘仁静
作业一:课前问题,绘本如何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如何选择绘本?
通过番茄老师的分享,我感到非常地幸运,能够较早地意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帮助,坚持陪伴孩子亲子阅读。现在孩子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对知识充满好奇,喜欢学习,性格开朗。同时,受绘本的熏陶,孩子是个感情细腻,有爱心爱表达且有幽默感的人。关于如何选择绘本,番茄老师提到开卷有益,是的,不管什么题材,只要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绘本,且大家评价都不错,我都会让孩子去体检,就像品味来自全球各地的美食。
作业二: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分析。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鸭子骑车记》,作者是美国的大卫香农,彭懿翻译。这本书我在大宝班级助教的时候讲过,在小宝班级助教的时候还是选的这本,因为确实很受孩子们欢迎,也很希望孩子们因此爱上骑车和挑战。绘本展开后的封面和封底是一幅完整的画面,蔚蓝的天空,欢快的鸭子骑着炫酷的自行车。标题也非常地传神地溶入了主题元素,鸭喙,鸭掌,车轮。前后环衬就像无边无际的空中飘荡着彩虹色的飘带,简洁又充满想象的空间。书名页前面是两页大大的空白,写着献给爱玛和可爱的“嘎嘎”!书名页展示了风景如画的农场,和一辆大大自行车,作思考状的调皮鸭子。正文中的文字都是较有规律的对话和情景介绍,与图画一起把动物们的内心和表现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文字里面有很多的拟声词,而且文字都是恰到好处地嵌入到图书的浅色位置,图文相辅相成,浑然一体,非常融洽。看绘本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配上对话,仿佛我们进入了一场情节紧凑的电影,而且我们还是里面的配音演员。结尾页还展示了另一本绘本《鸭子开车记》的图片,让人遐想着下一部大片。一群动物们的聚会,仿佛让人看到了一群淘气的孩子,而且忍不住地想要支持他们,不管他们有再大的好奇和冒险的计划,因为他们才是无所不能的一代!
作者: 周周-淼_rlk8Z 时间: 2019-3-17 22:48
学号:H014 姓名:周士霞
第二课作业:
问题:怎样理解无字绘本?
首先非常感谢番茄老师带来的分享,让我们深入的了解了绘本,不仅懂得了绘本的含义,了解它的起源和发展,更从基本结构和文本结构让我们懂得识绘本,最后的图画书分类让我对无字绘本的讲解有了新的认知。无字书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文字的绘本,依靠图画及图画间的结构设置进行故事讲述、情节呈现、情绪表达的一种图画书类型,让思维可以飞起来。
今天我选了一本无字绘本《神奇的善意》,以色列作家乔拉▪迦米著绘,方素珍老师推荐.它是一部无声的纸上电影,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所以作者在图画以外的部分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是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图画书的关键,在前环称的这段话是作者写给读者的,它把我们带入了对故事情节的思考。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曾说,“孩子们善于观察并不善于表达。”所以在共读无字绘本的时候,我们要给与孩子足够的接纳和鼓励,帮助他们拥有表达的勇气,鼓励自由创作。
譬如书中没有人物场景设定,孩子们就可以自由发挥,激发创作热情。还有很多的细节,小男孩问妈妈要了钱就飞奔下楼,并没有跟妈妈说他去干什么了,每一幅画面就是电影的定格镜头,后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孩子是去做善事的话,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要用适当的支持去鼓励他。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只有一些个别的地方有颜色,这些着色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指引着故事的发展方向。
在故事的结尾就发生了奇迹,种子破土发芽,慢慢长大,而那个小男孩儿就是一开始给流浪老人分享面包的人,小男孩把蛋糕分享给了老人,老人把蛋糕分享给了小鸟,小鸟又把种子分享给了小男孩,这些善意的分享串联起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分享时可以流动的。另外男孩的窗户外绽放出的盛开的向日葵是第一页的枯枝,这都是情节上的铺垫,首尾两页相同的情景也是一种首尾呼应。
这本书通篇在传递善意的分享,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小的时候能学会分享,长大以后能理解善良,做个好孩子才能拥有好朋友。
作者: 201901H04 时间: 2019-3-17 23:23
H04陈秀丽
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第二课:绘本的前世与今生—绘本的百年发展史
一.课前问题回答。
1.什么是绘本?什么是图画书?二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绘本就是图画书,在英语中叫做图画书,后来传播到日本,被翻译为绘本。
图画书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文学类型。它不同于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图画读物”“小人书”“图画故事”“连环画”同一般带插图的画也不相同。在图画书中,图画是主体,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它本身承担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而一般故事书中的的插图是使故事更直观行的辅助手段。
2.怎么选绘本?
结合番茄老师的课程内容,我的答案是:
第一,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选择多种类型的书,例如洞洞书、触摸书、全景书、各种开本的书等;
第二,从获奖上来说,选择获得国际大奖的书,凯迪克大奖、格林维纳大奖、伯纽瑞大奖、安徒生大奖等;
第三,从功能上来说,游戏书、科学书、创意书、哲学启蒙书、故事书等都让孩子接触。
总的来说,就是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书都看一看,让孩子能接触全面而广泛的知识、不同表现和思考方式。
二、选一本书分析。
《100层的巴士》作者麦克•史密斯,译孙慧阳,于2010年创作,是一本16开的书。
1.本书从类型上来说,是一本图文结合的有字书。
2.从内容上来说,是一本创意性的书。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是单层和双层巴士,居然还有100层的巴士!真是太令人期待了,它真得这么高吗?每一层都想什么样子?他是怎么建起来的的?在看到题目时,就让人的问题不断被激发…我家2岁的娃,和我一起看了网上的图片介绍,看到实物时,立马就把名字报出来。可见,这本书的内容多吸引爱新奇事物的娃。
3.从图画和文字的关系来看,是相互补充的作用。
例如故事正式开始,描述巴士司机的早起,如果没有文字,可理解的内容是喝东西、穿外套、上巴士,纯粹是正常的上班流程。而加上文字的精确时间表达,5:57,像往常一样喝完早茶;像往常一样,5:58,巴士司机穿好外套…图文中的刻板、一成不变的白开水生活即可表现出来。
4.封面封底是一个整体,跨页完成一幅画,色调清新明快,表现自由、热闹、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100层巴士来了,巴士上的人表情愉悦,想搭车的人满脸期待排在公交站牌后,排了好长好长的队伍。天空上还有声音飘过“你想搭车吗?”没有拒绝,只有欢迎、自由和容纳。
5.扉页,已经开始讲述故事。左边页面红色双层巴士来了,后面的出版文字也跟着弯弯曲曲,就像巴士走过的路,右边页面是站牌以及排队的人,排队的小人每个都不同,有着引人猜想的动作或者服饰。后面页面的内容细节显示,确实小人都会有变化,这种细致观察真得很锻炼人,值得探究。
6.环衬,前环衬和后环衬是对比、发展的关系。前环衬整个画面是灰暗色,给人压抑沉闷的感觉,只有极远的远方有一个彩色亮点—红色巴士。后环衬的画面仍然同样的景色,但是整个画面是暖色调、蒲公英已经成熟要自由飞向远方、100层巴士在热气球的带领下去想去的地方。
7.内页,有跨页也有各自为政的表述方式,而最多的就是整合表达的方式,在跨页中分割为几个板块,每个板块表述不同的内容。例如下图,左上方为大家用修理工具在敲打;左中部分是敲打的成果—第三层巴士出发;左下方加上右上方页是闻风而来的人上车,把三层巴士装满了;右下方是大家齐心协力打造的第四层巴士。
而这幅图,是一个跨页整体表达,以地图的形式告诉我们巴士经过哪些地方,每过一个地方巴士有什么不同,每一层巴士的建造特色与经过地方一致。同时,亘古不变的是,无论谁想上车,都受到欢迎。巴士上的人,也不停地为巴士做宣传“要搭车吗?去哪里的都可以。”
这辆100层的巴士像一种身心疲倦之后的歇息之旅,是理想的桃花源之行,是人们对于忙碌规矩工作的打破,充满不可思议的想象。不去管什么样的能量可支撑100层巴士的运行,大胆把巴士设计成各种各样的样子,没有规定的目的,没有规定的路线…即使巴士的发动机坏了,也不是常规的解决路线去修理厂,而是早期伏线的热气球来帮助,情节首尾呼应,带着100层巴士继续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其中最让人惊叹的是,全景表现了100层巴士,真得很长很高,让小朋友和大人都惊喜不已。而有点让人觉得“麻烦”地就是,这100层细细探究起来,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
这本书是一次疯狂的冒险之旅。我诧异的是,巴士司机决定改变的时间也是开始于星期二,为什么在西方的世界星期二这么疯狂呢?搜集的资料显示,星期二的单词是战神日的意思,代表了勇敢;而且在星期的创始中,星期二是随机的一天;或许是因为大卫•威斯纳的《疯狂星期二》,而把事情的始端发生在这一天。
作者: 201901H17熊猫 时间: 2019-3-17 23:24
H17熊小梅
作业一:课前提问的解答:
第一次接触图画书:是给女儿买了一套佐佐木洋子的小熊宝宝绘本,觉得绘本中的小动物圆圆胖胖特别可爱,后来在图书馆看到《再见,小树林》发现这样的书画面好美,也小贵,所以我判断图画书的标准就是画面要美能吸引我,这次感谢番茄老师的讲解,才能走近图画书知道什么是图画书,如何去品读与欣赏。
一、尝试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什么是图画书?
图画书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它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称的“图画读物”“图画故事”“连环画”“小人书”同一般带插图的书也不同,在图画书中图画是主体,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它本身就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而一般故事书中的插图只是使故事更形象直观的辅助手段。图画书是一种泛指,涵盖的领域也非常广泛,既包括没有文字的无字书,也包括图画仅作为文字装饰的插图书,此外在漫画领域也会使用图画书一词,指代一些漫画作品,我们的绘本大奖的奖项多数以名字命名,如伦道夫.凯迪克,.凯特.格林纳威,他们是现代图画书的先驱,他们第一次把儿童作为阅读主体,以美轮美奂的画笔为孩子们创作,随着历史的推进图画书涌现出大量新的技法和风格,并向当代艺术创作靠拢,图画书不再受开本大小,材料,风格技艺工艺的限制,整体视觉层面,版本设计。字体设计和制作技术都到达到纯熟和精良。根据文字分书可以分为:无字书和有字书,从书的功能来看,它分为:有游戏性的书:布书、洗澡书;想象力丰富的书;有创意的书:翻翻书、洞洞书;有艺术性的书;故事有趣的书;儿童性教育的书;具有科学性的书;具有情绪治疗作用的书;儿童哲学启蒙书;感谢那些大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爱滋润孩子的成长也触动了成人的内心。
作业二: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二、读过的大部分绘本都是讲述孩子和妈妈间的亲情故事,这本《大猩猩》讲述单亲家庭小 女孩安娜的故事,她渴望得到爸爸的关爱,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爸爸既冷漠又严肃。父女俩吃早餐的时候,爸爸在看报纸,父女两人没有交流。在安娜过生日的前一晚,安娜想要大猩猩作生日礼物,得到的却是一只玩具猩猩。安娜感到自己被关在笼子里,像动物园里的猩猩一样。不过,当晚让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玩具猩猩变成了真正的大猩猩,并且要带安娜去动物园玩,故事从悲伤走向奇幻,在奇幻中安娜得到了各种满足感受到温暖,幸运的是最后故事拉回到现实,现实中的爸爸改变了,一切都变得美好。
这是一本有字书,是一本想象力丰富和具有情绪治疗功能的书,文字和图画都是左右对称的。
1、封面: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一幅画,展示了小女孩安娜和大猩猩在星空下一起玩耍的温情场景,没有在内页中出现过。
2、前后环衬(胡蝶页)是深蓝色,给人一种忧伤孤独的感受,似乎预示着这本书的感情基调。
前扉页则是安娜和大猩猩亲吻的场景,这是截取书中的一幅画。两者的表情都很快乐,似乎预示着最终的结局会比较温馨快乐。
3、扉页:主人公安娜在画大猩猩的画,故事已经开始。
4、正文的最后一页:父亲牵着安娜的手,安娜牵着大猩猩的手一起走去动物园,没有了边框,只留下背景,深深地刻进了读者的内心,它与内页前面部分大猩猩和安娜一起去吃东西的背景遥相呼应,故事似乎结束了而对父女俩来说正是迎着阳光走向美好幸福生活的开始。安娜终于有了父亲的关注与陪伴,父亲终于察觉到了女儿的忧伤与孤单,还好一切都不算太晚,孩子是成人走向成熟的强大催化剂。
5、惊喜点:大猩猩玩具出现了,它带着红红的领结,看起来很亲切。当它变成真正的大猩猩后,竟然穿上了爸爸的衣服带着安娜去动物园,这时它俨然已经化身为安娜心目中的爸爸了。
在故事的结尾,作者终于给了爸爸一个近景特写,那就是爸爸扶着安娜的肩膀俯身下来亲切的问她要不要去动物园。而这时,爸爸的上衣则变成了和安娜同样的红色,细心的小朋友还会发现爸爸的口袋里装着一个香蕉,爸爸与大猩猩有了奇妙的关联。
-
0be0120cd15ad2787069e7b5d4d3a32.jpg
(127.46 KB, 下载次数: 472)
-
f17d2508bfd8b7477055156d1440886.jpg
(78.61 KB, 下载次数: 474)
-
88a9af65e99fadc477f1a6b6f024df9.jpg
(372.42 KB, 下载次数: 482)
-
7c25d819007d82e41308038d5974bd3.jpg
(105.39 KB, 下载次数: 469)
-
0be0120cd15ad2787069e7b5d4d3a32.jpg
(127.46 KB, 下载次数: 525)
作者: 紫藤萝_hGwzO 时间: 2019-3-17 23:31
本帖最后由 紫藤萝_hGwzO 于 2019-3-17 23:50 编辑
123456
作者: 紫藤萝_hGwzO 时间: 2019-3-17 23:32
本帖最后由 紫藤萝_hGwzO 于 2019-3-17 23:41 编辑
学号:H15 姓名:姜京
1.课前问题:了解绘画书的前世今生对绘本阅读有什么作用。
在深入了解和学习绘画书知识之前,我选书都只看书名和内容介绍,没有考虑作者、画者以及译者,不会去了解它来自哪里及其前世今生,更多的是听身边朋友的介绍和推荐,对图画书几乎没有“良莠之分”的概念。通过番茄老师的讲解,了解了绘画书的不同分类,了解了一本书的内部情节,图画与文字的比例结构,类型和体裁,都是创作者与插画师的智慧结晶,每一帧图画,每一个角色,每一行文字,都需要考虑小读者的阅读需求,也需要高超的创作技巧,这既考验作者对于儿童世界的理解,也考验编辑们的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我对绘画书有了更加立体的认知,以后挑选绘本的质量会越来越好,眼光会越来越敏锐。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简介:《猜猜我有多爱你》是2008年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材料为封面封底硬纸板,作者是山姆·麦克布雷尼,绘画者是安妮塔·婕朗。
从绘画书的功能上来说,该书是一本睡前故事读物,充溢着爱的气氛和快乐的童趣,以相当温情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了爱的表达。这个故事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扉。不仅是孩子,作为一个母亲,更是仿佛被一枝温柔的剑击中了胸膛一般,又仿佛要落泪,又仿佛要甜蜜地笑出来,感觉特别地温馨和甜蜜。
从绘画书的插画上来说,以绿色为主基调,代表了爱和温暖的色彩,插面占整个页面的比例比较大,在空余的地方留白给文字空间,绘画配合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身体部位、不同的动作来描述自己的爱意,显得特别分明、特别形象、特别有空间感和画面感。
从绘画书的性情刻画上来说,也非常契合小朋友的性格特点,小孩子嘛,总是喜欢和别人比较,而这个小兔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小朋友的距离感,让孩子非常喜欢。小兔子认真的告诉大兔子“我好爱你”,而大兔子回应小兔子说:“我更爱你!”如此一来,不仅确定大兔子很爱自己,更希望自己的爱能胜过大兔子的爱。通过这个故事,让小朋友记住了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爱的表达,记住了小兔子的挖空心思和大兔子的深情表达。
谢谢三叶草,谢谢本课番茄老师!
-
124.jpg
(66.64 KB, 下载次数: 527)
-
timg (1).jpg
(143.33 KB, 下载次数: 484)
-
timg (2).jpg
(111.97 KB, 下载次数: 486)
作者: wx_NIGo96GL 时间: 2019-3-17 23:55
谢谢番茄给我们这么丰富的绘本知识,让我们对于绘本有了全面的了解。图画书的起源,
发展以及什么是图画书,怎么去选择图画书,让我们更有方向的去选购绘本。
课前提问的问题:怎么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绘本?
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书,其实也不知道怎么去给孩子选择好的书籍或者说
是合适的自家孩子的书。从老师的课上了解了很多。从内容上,形式上,功能上去选择。
比如我家宝宝比较喜欢玩,爱提问,爱幻想。就可以选择趣味性游戏性互动性比较强的书
籍。我家宝宝刚上幼儿园,正是建立规则意识,培养情商,哲学启蒙等等的时期就可以选择情绪类哲学启蒙的书籍。一般画面艺术感强,图文互补,真情实感,富有感染力想象力的孩子又喜欢重复阅读的也是适合孩子的书籍。
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爸爸和我》英国,大卫.卢卡斯
这本书是孩子喜欢反复阅读的书籍,英国大卫.卢卡斯文/图 林昕/翻译
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特别的简洁朴素,画笔单纯到只有简单的线条。整本书的图画都是没有边框的,,画面的刻意留白估计是读者开创想象的空间。
绘本的内页刻意说简洁到单纯了,可是又让你觉得不简单。蕴含的寓意似乎很深刻,童年应该是要充满乐趣和幻想的啊。在形式上,图画和文字好像很融洽,看似平平淡淡确实不可缺少的双方。故事是倒叙,一开始小熊无所事事,到爸爸陪他出去玩,发现一根树枝,于是他们奇妙的幻想之旅就开始了。
可能阅读基础薄弱,对绘本也了解的比较少,不能更全面的分析这本书,希望在三叶草能越来越进步,更好的陪伴孩子读书。
作者: 木木冬vi 时间: 2019-3-17 23:56
学号:H10, 姓名:林冬蔚 第二课的作业 1、我提的问题是:绘本和童话故事书一样吗? 首先非常感谢番茄老师带给我这么生动的一课,同时也解答了我的疑惑。我小的时候,看了不少的童话故事书,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不提了,说起印象最深刻的是叫《名犬拉西》,在当时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甚至感动的哭了,至今我偏爱牧羊犬跟这个故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在思考,这样一个故事对我的影响真的非常深远,甚至影响了我的三观。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应该是小学阶段。也许在我小时候读到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也许我没有接触太多绘本,但是我觉得不管是绘本还是童话故事书,想要传达的内涵都是一样的,相对童话故事书,我认为绘本更加直接,更能贴近小童的心理,专为儿童设计,童话故事书每一则故事常年累月都是不变的,而绘本则是随时时代的发展而再不停的变化,因此我认为二者有交集但是也有不同,多读绝对没错。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有一天》 [美] 艾莉森.麦基 著,[加] 彼得.雷诺兹,安妮宝贝译。 等我儿子真的理解这本书的意义,应该还要几年的时光。我给他读过几次,我读第一句的时候就已经热泪盈眶,也许是因为新手妈妈,感触良多,真的希望孩子能慢慢长大,时间能慢慢走,这本书很真挚,这种直击内心深处的文字往往最打动人心。这种第一称谓让人不由自主的就陷入其中,代入感非常强烈。我和孩子爸也讨论过这本书,孩子爸看了一遍之后,红着眼眶说,这个故事轻易没法读,真的太“可怕”了,他说我也会哭的。绘本真的属于孩子也属于成人。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带给人们的永远有一份感动,信念。
作者: 仙子 时间: 2019-3-20 08:40
H19 蒋海仙
1.课前提问的解答:
如何能更有选择性的给孩子读绘本?
给孩子读绘本这几年,虽然阅读过很多图画书,但是还是会觉得在给孩子阅读图画书的时候能更有选择性,对孩子的帮助会更大。所以,如何有选择性的给孩子读绘本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
非常感谢绝对不吃番茄老师给我们讲绘本的的前世今生这节课,真的学到了很多,让我对绘本的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系统的学习和了解,老师在课堂上分享的绘本也是特别有代表性的作品,非常喜欢。以后给孩子选书也有了更多的参考
2、找一本图画书,根据课程内容,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
今天分享我个人超级喜欢的精美绘本《鸭子骑车记》爱心树出品,大卫香农的书,看看封面就超级喜欢,整本书画面充满整个页面,色彩鲜艳,动物表情夸张,系细节描写到位,是一本非常棒的绘本。
先看封面
封面用靓丽的黄色写着书名《鸭子骑车记》,下面有一只鸭子,开心的骑着一辆自行车,嘴巴大张着,一个翅膀搭在车把上,另一个翅膀大张着,一只脚踩着脚踩,看着还有点够不着,很像刚学车的小孩子。一只鸭子骑自行车?太不可思议了,里面会讲的什么故事呢?
打开封底,和封面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颜色搭配特别阳光。
故事发生在农场里,一只鸭子看见一辆红色的自行车停在那里,突然冒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我会骑车?’这想法太不可思议了,鸭子怎么骑车?他一摇下摆的走到车子前,爬上去,骑了起来,开始骑的很慢,而且左摇右晃,可是很好玩。看着图片上鸭子张大嘴巴,很开心的样子,一定觉得很有趣。鸭子骑过母牛的身边,骑过绵羊的身边,骑过狗,猫,马,母鸡,山羊,猪,老鼠的身边,每个动物都有不一样的反应……可是当一群孩子们骑车经过,把自行车放在院子里的时候,动物们都瞪大了眼睛盯着这些自行车,他们在想什么呢?竟然也冒出了疯狂的想法‘要骑自行车,’这下可热闹啦,动物们都骑上了自行车……
最后,鸭子看着一辆红色的拖拉机在发呆,大家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这本书是我一直特别推荐的一本书,从宝宝开始认知开始就可以阅读的一本书,首先认识各种动物,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然后可以给孩子阅读绘本,再去发现绘本页面的小细节和动物的表情。整本书色彩鲜艳大气,孩子们都很喜欢
-
mmexport1553039802921.jpg
(67.03 KB, 下载次数: 353)
-
mmexport1553039807920.jpg
(71.27 KB, 下载次数: 299)
-
mmexport1553039812093.jpg
(63.76 KB, 下载次数: 275)
-
mmexport1553039816811.jpg
(62.16 KB, 下载次数: 292)
-
mmexport1553039821727.jpg
(54.69 KB, 下载次数: 287)
-
mmexport1553039827119.jpg
(71.05 KB, 下载次数: 274)
-
mmexport1553039831709.jpg
(75.34 KB, 下载次数: 282)
-
mmexport1553039836977.jpg
(81.36 KB, 下载次数: 278)
-
mmexport1553039841570.jpg
(36.11 KB, 下载次数: 286)
作者: Feynman妈 时间: 2019-3-20 13:31
H21 林菁 第二课作业: 最近一边在实践家庭共读,一边在看《绘本之力》,加上听完番茄老师的课,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关于绘本的新世界。对绘本的认识不再像以前那么零碎,变得立体了。从绘本的发展历史,绘本的各种形式,结构设计,到聆听绘本的声音,感受绘本里美妙的故事、生活……一切一切。所以说,绘本适合年龄是0-99岁,其实我觉得是没有年龄的限制。同样的一本绘本,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感谢番茄老师的分享,帮助了我更好的理解绘本。 图画书分析: 《我爸爸》&《我妈妈》 书中画面很丰富,文字简短,但是生动有趣,层层递进。孩子们都希望拥有这样棒的爸爸妈妈吧。作为母亲,我希望努力符合书中妈妈的各种品质和能力,不管我是谁,不管我的工作是什么,不管我的脾气性格怎么样,毋庸置疑的是,我将用我的一生,一切来爱我的孩子。我想爸爸也是这样想的。这套书中是常见的大开本,尽管没有翻翻书,触摸书那么有趣和互动性,但是通过图画和文字的相辅相成,书中的爸爸妈妈变得很立体很生动,孩子只需要看图画也可以很好理解,“像马吃的一样多”,画面是成堆的食物和马的脑袋,“像沙发一样柔软”,画面是一个大大的花的老式软沙发,看着就很舒服。 两本书有一个共同点,《我妈妈》里,爱心在每一页画面都出现了,在妈妈的衣服上,在蛋糕里,连妈妈栽培的花朵也是爱心的,妈妈的花衣裳就是妈妈的标志,不管变成沙发,猫咪或是其他形式都能马上看得出妈妈的影子,妈妈有一双神奇的手能让一切的东西都长得很好,看看图画中妈妈衣服上的花都活过来了,都长的很好。《我爸爸》里爸爸的外套也一直贯穿着整本书,变成鱼,变成马,变成猫头鹰……都知道那就是爸爸,爸爸像鱼游的一样快,像马吃的一样多,像猫头鹰一样聪明。两本书的最后,都是爸爸妈妈张开双臂给了“我”大大的拥抱和爱。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