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K组 [打印本页]

作者: 楚翔妈    时间: 2019-2-25 20:47
标题: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K组
本帖最后由 楚翔妈 于 2019-2-26 07:30 编辑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K组,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李迪老师的《童年与阅读-----儿童阅读新三观》作业贴已经发布,
第一课的作业
1、试着回答自己在课前提出的问题,看看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
2、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你会怎么做?
要求:字数不低于400字,第一行写自己的学号+名字本次作业提交截止时间是3月324:00,请各位同学尽快完成。

作者: 陆小绵    时间: 2019-2-27 10:52
K18陆莉芽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
一、课前2个问题,都有了答案:
1.什么是儿童阅读新三观?李迪老师开篇就讲了儿童阅读新三观是基于现代家庭而言的儿童观、阅读观、与价值观。
2.儿童阅读是读的越多越好吗?李迪老师在讲到关于阅读中存在的几个观念中,就有讲到阅读贵在吸收,不在多。我有孩子后也很喜欢买书,但是我自身的看书习惯却不是那么好,偶尔想起来看一会,所以孩子日常生活中只有睡前会主动要求看书,其他时间主动看书的时间还是不多的。我感觉这跟我们大人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没有做好表率的作用。
二、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我会怎么做?这个点是整个讲课中最吸引我也是对我最有感触的一个部分。从孩子出生我就接触新教育,跟着很多新教育的大咖我也学了不少关于然后看待孩子,如果认识孩子各个阶段成长的规律,如何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建构各项能力等,但唯独我没有意识到的就是家庭的文化,每个家都不一样,这其中最能体现一个家的特征的应该就是家庭文化吧。你想要营造一个什么样氛围的家庭,有爱的?温暖的?还是。。。。所以我被触动了,我希望我的家是温暖的,有爱的,是每个人心中最安全可靠的避风港。但是这种氛围是需要我们一家人一起创建的,李迪老师讲到的关于我们的数这样的一个全家动员的活动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定期或不定期的一家人一起做一件事情,增进家人间的互动和链接,这才是高质量陪伴的有效载体。现在我们一家人会根据孩子当下的需要一起看一部电影,比如孩子有段时间对人猿泰山很好奇,于是我们一起看了关于人猿泰山的迪斯尼电影;我们睡前听到爸爸说好累呀,我们就互相给对方按摩10分钟;这样的时间虽然不长,却显得十分珍贵,相信都是我们家人记忆中最美好的部分。接下来我觉得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内容,一起参与到更多的活动中,让我们的家庭文化更饱满更多彩,比如也种一颗属于我们的树,比如周末登山日,比如周二晚运动日等等。。。
                                       
作者: zhengjunfirst    时间: 2019-2-27 14:00
本帖最后由 zhengjunfirst 于 2019-2-27 14:05 编辑

K16郑俊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1.        我提出的主要是两个问题
a.2岁宝宝读绘本的意义是什么?读不完一本书是不是没有意义?
通过听李迪老师的课,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亲子阅读这个行为,书不是重点,眼前的宝宝才是。所以,我快速地想讲完一个故事,是不恰当的,因为我关注的是故事有没有讲完,而不是宝宝有没有能内化和吸收故事的内容、精神和意义。这个时期,我宝宝的反应可能是靠语言来表达,“光溜溜没有穿衣服”,“爸爸带我去挖土”,即使是和书上的内容不一致,这也许是书本唤醒了他对亲子陪伴的某段回忆,产生了情感共鸣,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b. 宝宝喜欢反复读同一本书,是配合读?还是推荐其他的书?
这个现象说明宝宝想要重复唤醒他已知的那部分知识和经验,通过重温,他似乎又一次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书中的人物、事件,重复阅读可以提高阅读质量,相反,一味求量,忽视吸收,效果适得其反。所以,一方面我是会尊重宝宝的选书,我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示范宝宝,“看,妈妈看的这本书真有意思”,所以宝宝也容易被吸引过来,看“妈妈的书”。
2.        家庭文化的建立
我们是四口之家,白天主要是爷爷照顾宝宝的生活,晚上和周末则是由我和先生轮流或者一起陪伴宝宝。
听完李迪老师分享的全家出动,种下“黎明树”的经历,说到希望以后即使没有爸爸和妈妈,这棵树也如同一位亲人,陪伴孩子们的那段,差点落泪。
我的先生是独生子,从小觉得特别孤单,他对于孩子的出生是特别欢迎的,从现在的陪伴来看,也是很重视亲子陪伴的,并且还希望给宝宝另一个兄弟姐妹来陪伴。孩子是什么?有人说,是我们离开世界之前,跟这个世界的唯一的一个联系。我至少现在是认同这个观念的。我是谁,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给宝宝做一个什么样的示范,当我弥留之际,对这个世界唯一的依恋应该就是眼前的孩子,会庆幸的是孩子和我们一起感受到了幸福和成长。
综合所有家庭和工作的因素,现在我比较满意我和老公的分工。
第一个方面是家务分担。我和老公虽然都是上班族,但是必须双方都付出努力,做饭、带娃都是我们俩要承担的,而宝宝也已经习惯爸爸妈妈都是要做家务的、爸爸也可以陪他入睡。
第二个是工作的权利。即使做了妈妈,我依然可以享受工作的权利,在我工作的时间,白天是老人陪伴,出差之日,就是老公陪娃,在宝宝的认知里,妈妈要上班,妈妈喜欢自己的工作,爸爸也要工作,我们都享受自己的工作。
第三个是尊老爱幼,即使家里有一位老人,我们也是尽量不要操作家务,只要自己在家,带娃的任务都是我和老公承担,给足老人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在宝宝的认知里,“爷爷散步去”,“爷爷看电视”,老人是需要休息的,每一个人都是需要休息的。
第四个也是我想继续努力的,亲子阅读。我家集中亲子阅读的时间是睡前,宝宝会说,“妈妈看书”,“宝宝要看书”,虽然他可能不会明白我此刻的用意,享受的只是最直观的感觉,坐妈妈身上有妈妈温暖的怀抱,打开书本有一阵书香,妈妈奇怪的语调和表情很好笑。孩子的天真、纯洁,真的让我喜欢上了这项活动。希望能从三叶草故事家族汲取更多的营养,让自己成长,做好宝宝的榜样。


作者: 201901K07    时间: 2019-2-27 15:44
K07 白瑕

2019-02-26

作业1:

      我的问题有3个,问及了家庭亲子阅读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在李迪老师的答疑环节中都找到了答案。比如:关于无字书如何来讲——如果让孩子自己来主讲偏离了作者的写作主题怎么办,家长是否应该纠正?

      亲子阅读是基于爱和了解的高质量陪伴活动,到底要不要指着文字读、要不要带着表演去读、是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讲,都取决于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方式。  

      李迪老师更鼓励我们讲出有自己个性的故事,因为亲子共读的美好在于和孩子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彼此之间的影响、沟通、交流远远大于书籍本身。鼓励我们不怕讲错,更不应该担心讲不好,是阅读这个行为才让书籍有了意义。当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悟讲出来的时候,书才变成我们自己的书。  

作业2:

      如何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其实是个特别大的话题。家庭的价值观念,家庭的行为模式,家庭成员的学习与成长背景等,都值得深入了解和分析,都需要反复沟通和分享。就我个人而言,我能做到(努力做)的有——

      1 身体力行成为终身的阅读者、学习者,这样才能成长在孩子前面,有能力引领孩子,起到示范性的榜样人物,并且努力影响孩子爸爸

      2 和孩子爸爸认真交流,制作我们的童年影册,借以提醒自己和对方我们的成长环境的不同,更好的理解对方

      3 制定一个亲密日,制定一个太空舱日。亲密日,我们相约一起讲述最近时间出现的情绪、工作等问题,分享分担。太空舱日,给双方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让对方去处理自己的问题,安抚自己,对话自己

      4 追求仪式感,再每一个特别特殊的日子,精心准备食物和礼物,让感恩、信任、尊重、理解成为我们的相处关键词
作者: cecilia113    时间: 2019-2-27 16:15
K21龚玲
1、        课前问题的答案
(1)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亲子共读合适?通过学习认识到,越早开始亲子共读越好,对孩子的感官刺激以及亲子关系都有非常好的帮助。当孩子还小的时候,通过绘本和孩子建立链接,从家长一边读一边指给孩子看,到孩子读妈妈指认,再到妈妈读孩子指认,一步步能看到孩子的成长与变化,不需要太着急,也不需要刻意,坚持下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2)        孩子总喜欢看其中几本书,有些书不感兴趣,怎么办?通过学习明确了,书本阅读重在吸收了多少,而不是读了多少。就像吃饭一样,吃了很多不吸收,也没有营养,如果孩子喜欢其中的几本书,就这几本书和孩子开展更多的延伸活动,讨论情节,更换结局都是很好的方式,其他书慢慢引导,重在阅读的过程。
2、        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你会怎么做?
在这一方面自己做得不足,听了李迪老师对家庭文化的分享很感动,做为80后独生子女,少了一些分享和思考,认为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现在有了两个孩子,积极温馨的家庭氛围很重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互相支持,懂得谦让和友爱,爱家爱家人,让家成为心灵的港湾,不畏惧外面的风雨,做为家长,还有需要地方可以加强:
1、像《维珍的新家》一样,孩子的到来,让我们开始改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了孩子,家长们要自律,做好榜样和示范,给孩子爱和包容;
2、让生活充满仪式感,每年,家人的生日都要好好的庆祝,值得纪念的日子都要和家人们精心准备,照新年全家福;每月,每个传统节日要聚在一起;每周,固定的休闲时光,不同的休闲内容;每日,固定的亲子时光,运动阅读,睡前交流,这些活动可能只是一餐饭,一幅画,一件小礼物,但是能让爱的能量在家庭里流动起来;
3、准备孩子们的成长相册,手机电脑里保存了太多的照片,但是都没有打印或者采取更好的方式保存,一旦丢失就是很大的损失,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当孩子长大时,翻到幼年的照片,看到家人的关爱,体会温馨,也许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是强大的精神支撑;
4、多带孩子参加不同社区的活动,参加公益志愿者活动虽然往返的时间会稍微长一点,但是多带孩子见识不同的人群,了解不同的活动,对孩子对家长都是很好的体验。


作者: cecilia113    时间: 2019-2-27 16:17
陆小绵 发表于 2019-2-27 10:52
K18陆莉芽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
一、课前2个问题,都有了答案:
1.什么是儿童阅读新三观?李迪 ...

看了你的分享,觉得很有感触,我自己也学习了很多的儿童教育知识,包括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知识,但是对于家庭文化却没有关注,后面的学习一起加油。
作者: cecilia113    时间: 2019-2-27 16:18
zhengjunfirst 发表于 2019-2-27 14:00
K16郑俊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1.        我提出的主要是两个问题
a.2岁宝宝读绘本的意义是什么 ...

第二次听李迪老师讲家庭树的故事,我还是感动流泪,共勉。
作者: cecilia113    时间: 2019-2-27 16:19
201901K07 发表于 2019-2-27 15:44
K07 白瑕

2019-02-26

我之前对家庭文化的关注也很少,你的行动计划给了我很大启发,一起努力~
作者: 小温    时间: 2019-2-27 21:32

第一课作业


K02温美程

1、  试着回答自己在课前提出的问题,看看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

当时记得是问了两个问题的,只记得一个了哈哈。这个问题就是:如何配合孩子的发展特质,系统性地规划阅读(书目)?


首先复习下课程收获吧,老师从全人类的大角度介绍了儿童观的发展历史,原来人类关爱动物都比关注儿童要早,这个真的有点意味深长。儿童文学的发展在我看来还是很早的,应该说是比我想象地要早。

然后是儿童在家庭地位的变化,我们从公共空间逐渐回归到家庭,以儿童为中心。

从儿童的角度,家庭就是孩子第一个港湾,也是永远的港湾。所以家庭氛围如何,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


老师的分享中讲到的,屯书、一遍又一遍地讲同一本书、无字书如何讲、阅读时着急翻书等,真的是个个都是头大的事儿呀,现在对于孩子着急翻书这个学到了一招。不过屯书,这个真的是欲罢不能。

(画了一个简单的笔记,有点手生了@&@)


对于上述问题,有一点启发,但是还不能完全有答案,可能之后会有更详细的分享,期待后边的课程。


2、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你会怎么做?

家庭文化这个词听过,但对于我这个生长在一个很内敛含蓄的家庭的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

好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接触了绘本(只恨还不够早),绘本真的让我思考和悟到了很多。


比如爱,借着绘本,把我的爱很直接地表达给了孩子,现在孩子也可以很直接地表达他们的爱。

比如家庭相册,每年都会打印出好多照片,时不时就和孩子们一起回忆小时候。

比如家务分工,玩具归位、帮忙洗碗洗小衣服等等,其实初衷只是为了分工而已,当时还没有联系到家庭文化这个事儿上。

比如睡前阅读这个习惯的建立,像是一种仪式了。


听完课后才发现,对于“家庭”,原来还是有很多可以一块做一块玩的事情。

接下来就跟孩子们一起玩下家庭族谱,以及“等你有了孩子,你想给孩子的第一件礼物是什么?”——这个灵感来自于今天下午姐姐在想象她有了孩子以后让我给讲故事的情景。





作者: 米群    时间: 2019-2-27 23:46
本帖最后由 米群 于 2019-3-1 00:26 编辑

K12米群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
1、我问的问题是,孩子看绘本,只爱看字,不爱看图怎么办?
听完李迪老师的课,我发现其实孩子能从字里面理解出意思,想象出画面也非常棒!7岁的孩子,已经能认识不少的字了,他能看懂字面意思,能逐渐去理解和体会不同词语的所形容出来的事物,这其实对于他语言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不必非纠结于让他主动去看绘本里的画。如果他有兴趣,那么可以引导多看一点,如果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可以试着去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画,背后的寓意是什么,通过这些引起他的兴趣,去关注绘本里的画。

2、建立家庭文化:
每天固定时间阅读,各一个角落,互不打扰。
由孩子来记录每周家庭里发生的事情,并且父母和孩子之间相互作出点评。
家里的事情不应该完全由父母来做决定,孩子是可以多参与一些意见的。以前,父母总是忽略孩子的想法,总是自以为生活经验丰富,替孩子做了无数的决定,其实,这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去跟孩子谈心,不去探究他的内心,不注重他的感受,不听取他的意见,这样的家庭,孩子会不会开心呢?
如果我们在很多事情上可以听取孩子的意见,尤其是关于他自己的事情,并且在他做决定的过程中,适当对孩子加以引导,让他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分析利弊,学会做取舍,从而渐渐地,考虑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全面,这不就是孩子心智成熟的表现吗?

作者: 201901k06yana    时间: 2019-2-28 15:14
K06杨晶晶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童年阅读新三观》作业1  今天是故事妈妈春季初级班第一讲,有幸聆听了三叶草创始人李迪老师的精彩分享,我和众多妈妈一样,时而被激励,时而被点悟,时而被感动,深感受益匪浅。  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信息量巨大,经过整理笔记,消化吸收,解开了我对这堂课的疑问“什么是儿童阅读新三观”,下面谈谈我最大的收获。 第一,儿童观。学习到了新三观儿童观的发展史,从进化到流变再到建构。从孩子被虐待被无视到孩子被重视,教育家思想家通过书籍的巨大影响力,改变了孩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其中《维珍的新家》这本书点明了孩子对于一个母亲或者父亲乃至整个家庭或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尤其是在现代,孩子们成为家庭中心,孩子们的教育被重视,庆幸我们的孩子生长在这样一个年代,有这么多好书可以选择。另外,在孩子大脑细胞突触发育黄金阶段,阅读对孩子大脑网络的搭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二,阅读观。 通过阅读对孩子成长帮助巨大,尤其在语言文字表达和创意与想象,知识架构建立方面。李迪老师就亲子阅读通常会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建议和方法。“重点在读不在屯,不撒讲错怕不讲,贵在吸收不在多,关注孩子而非书,换个时间继续读。”尤其谈到在孩子阅读时对孩子问题的回应,关注,和孩子情感的连接,是亲子阅读的重点。关注孩子的关注点,并思考如何升华这种关注,以提高阅读质量。 第三,价值观。 儿童教育要更多回归家庭,以儿童为中心, 营造家庭文化。要成为学习型,成长型具有引领能力的父母,改变生活习惯,从家长开始改变。注重家庭亲情与爱的建立。  通过学习,启发我要做以下几点 1.坚持多带孩子读书,并注重阅读时对孩子的关注点进行升华。 2.在家庭开展“故事大王评选”,全家总动员一起讲故事。期待慢慢也在当地可以和开封三叶草预备站的伙伴建立社区故事站。 3.3月12日植树节,和孩子一起种棵树。 4.时光胶囊   以上就是我这堂课的收获,启发和行动计划。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养育精神,滋养心灵,帮助孩子打开比现实世界更深邃宽广的空间,我们的生命会因此而改变,甚至世界因此发生改变。  最后感谢三叶草公益组织李迪老师及所有伙伴的授课与辛勤付出。感谢开封三叶草预备站站长张静给了我这个学习的机会。更要感谢我的孩子,是他们让我有了再次成长的机会。感恩一切遇见!
作者: 向日葵sz17    时间: 2019-3-2 14:01
K05吴秀娜  2019(春季)初级班第1课作业
1、我的问题:为孩子选择绘本的原则是什么?应该侧重于趣味性,还是侧重于实效性?.
通过本次李迪老师的课程,我大致上解决了自己的困惑。我们要相信孩子的眼光,绘本就是为孩子而生的,只要孩子感兴趣的绘本,我们都应该摒弃自己功利性的目的,用爱和耐心这两项法宝努力去耕耘。

2、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你会怎么做?
“家庭文化”这个词非常高大上,但对于我这个生长在一个不擅于表达的家庭的孩子来说还是很难做到的。不过,凡事开始去做就永远不为晚,我觉得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我做的最好的是亲子阅读,在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晚上坐在床上,给她(他)读绘本的感觉真的特别地棒!但随着孩子们的长大,这一形式好象消失了,我在思考应该用哪一种形式去补充呢?

夫君一家子特别大男人主义,有事基本不会跟家里的女人和孩子商量,现在我们家的孩子好像也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家庭氛围,家务劳动要他们去分担,总在计较谁做多了,谁做少了,而老人家就全盘大包大揽,所以我觉得要建立这个“家庭文化”,难度特别地大。不过我可以先从自己开始做起来:
1.建立家庭相册。以前拍的照片我都是放到QQ空间的相册里,偶尔才会去翻看一下,孩子们基本不会去看。现在开始,在手机里建立一个专门的相册,一年结束后就把照片打印出来,和孩子们一起回忆这一年的经历。
2.家务分工应该和老人、孩子们达成共识,谁负责什么任务,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
3.每个月至少要在外面一家人一起吃一个饭,并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地点由家务做得最认真的孩子选择,会议内容可以有以下几项:
A.谈谈自己近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B.对某项活动或任务达成共识,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C.计划近期的家庭娱乐活动。

作者: K01褚松远    时间: 2019-3-2 20:26
K01褚松远 我课前好奇的问题是孩子在故事会中的作用,课中李迪老师讲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讲了大脑整个发育过程,孩童从出生到脑部发育的一些变化,更加认识了绘本对孩子作用太大了,所以多学习点绘本知识,多去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 多去大自然中,和孩子一起探索 。 在学习中,我也知道了,绘本本发展的这么多过去不为我知的故事,真的有不少人在做着了不起的事。 为三叶草的故事人点赞,多向她们学习, 阅读对孩子们的影响,第一:绘本阅读是唤醒右脑参与思考的,我们都知道,左脑是负责文字的,右脑是负责图像的,孩子们习惯用左脑学习,右脑处于休眠状态,而绘本的图画是可以刺激孩子右脑活跃起来和左右一起学习和思考。 第二绘本可以让孩子越来越聪明,我们回忆下,当孩子参与到绘本故事会的时候,会听,会看,会说,会想,还会做,一个五会的孩子,是一个专注力好的孩子,也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大家想一下聪明的聪怎么写的。 所以我希望我们努力学习,掌握好本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故事会里,让我们三叶草能让更多的孩子聪明! 谢谢大家!
作者: K01褚松远    时间: 2019-3-2 20:29
K01褚松远 我课前好奇的问题是孩子在故事会中的作用,课中李迪老师讲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讲了大脑整个发育过程,孩童从出生到脑部发育的一些变化,更加认识了绘本对孩子作用太大了,所以多学习点绘本知识,多去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 多去大自然中,和孩子一起探索 。 在学习中,我也知道了,绘本本发展的这么多过去不为我知的故事,真的有不少人在做着了不起的事。 为三叶草的故事人点赞,多向她们学习, 阅读对孩子们的影响,第一:绘本阅读是唤醒右脑参与思考的,我们都知道,左脑是负责文字的,右脑是负责图像的,孩子们习惯用左脑学习,右脑处于休眠状态,而绘本的图画是可以刺激孩子右脑活跃起来和左右一起学习和思考。 第二绘本可以让孩子越来越聪明,我们回忆下,当孩子参与到绘本故事会的时候,会听,会看,会说,会想,还会做,一个五会的孩子,是一个专注力好的孩子,也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大家想一下聪明的聪怎么写的。 所以我希望我们努力学习,掌握好本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故事会里,让我们三叶草能让更多的孩子聪明!在家庭文化建设上,我们要建立个爱阅读的家庭。
作者: 201901K17青草    时间: 2019-3-2 21:54
第一课作业

K17周见清
1、        课前疑问
用推荐书目的书带孩子阅读,读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了解故事创作背景哪些;与孩子共读时,家长也有自己的看法,怎样与孩子交流是合适而不干扰孩子想法?

听完这一课,第一想法是先不担心技巧的、功课的问题,先用推荐的好书这一点解决选书的问题,先从陪伴、温情,相信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感知力。而怎样交流,在未来慢慢学习。我也是读者,有自己的理解是很正常的,想想也无须刻意回避,只是也需要提醒自己,放慢脚步,给出空间,让孩子充分去看、表达,慢慢有更多交流。

2、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你会怎么做?
第一步,选择一位价值观相近、互相欣赏、互助成长的伴侣。与伴侣的价值观的融合,志同道合,才能在成长、孩子教育等家庭文化、事项上更好建立共识。

第二步,确认自己阅读的出发点和建立信念———与家人共同成长,与孩子一起长大。无论生活、阅读、还是兴趣,与爱人、孩子共同参与、相互分享,阅读也是其中一部分。

第三步,开始阅读、坚持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一部分,这样与家人、孩子阅读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
作者: 小鹿MAMA    时间: 2019-3-3 00:55
K10 胡嘉芮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童年阅读新三观》

  从儿子2岁开始亲子共读绘本到今天,已经整整7年,但是没有思考过何为儿童阅读观?作为一个理论小白,课前提问:1 什么是儿童阅读的新三观?2 陪伴儿子阅读过程中遇到种种的问题和困惑,想得到一些理论上的验证和支持。认真聆听了李迪老师的课程分享,我心中的各种疑问也逐一得到了答案。 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以人为本的阅读观,以成长为要义的价值观,构成了儿童阅读的新三观,也重塑了童年阅读的重大意义。从绘本《维珍的新家》开始,到生物学范畴的关于生命的意义,再到社会学的流变中儿童中心论的发展,最后到自我的童年建构,跟随李迪老师的节奏了解了儿童观在几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的进化演变,仿若一个历史科幻大片!我知道了大脑触突峰值黄金期,了解了《儿童权利公约》的建立。这一部分非常有意思,课后有时间还可以再研究研究。随后老师讲述的阅读观,就完全可以为我们日常阅读中的各种问题带来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狐说伊索寓言》,《吃书的孩子》,《爱打岔的小鸡》,所有的情形都在我家上演过。是的,你可以去改编绘本的故事结局,只要你觉得合理,怎么讲都不算错误。你可以快速的翻阅,跳过你不喜欢的那一页,你可以不停的打岔,你还可以长时间只专注一本,也可以一天翻数本。只有去读,书才有意义,阅读的主体是孩子,我所要做到的是真正了解孩子关注的点在哪里?他想读哪里?还可以延伸到哪里,如何去帮助他深化他的关注。
    非常喜欢李老师分享的一段话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过程中与孩子产生的交集:语言,声音以及肢体温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爱的成长和优质陪伴应该是我想要建立的家庭文化。孩子爸爸因为工作的关系一个月只能跟孩子相处几天,每天一个电话的相互问候是必修课,儿子喜欢历史地理,这是爸爸的长项,每天的电话连线就是一个地理历史小故事,想要成为学习型,成长型家庭的爸爸,你要加油做好功课!等你回来我们一起运动打球,一起骑车爬山远足。日常陪伴最多的是妈妈我,一起旅行,一起做家务,一起阅读文学故事,一起看电影,一起做个三文治~~~我们共同学习成长,让爱滋养我们彼此的身体,精神和心灵!父母和孩子构成一个家,通过好书阅读,通过一点一滴,打开一个比现实更加深邃和宽广的空间,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盈更加美好。
      
作者: g2881256    时间: 2019-3-3 01:19
作业1          听了李迪老师讲的童年阅读新三观的课程,对如何阅读好绘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如何讲好一本绘本也有了一些认知。  如何建立好自己的家庭文化,我总结了有以下3个方面。 1.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容易忽略的现象,引导孩子在这些现象中细心观察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或纠正。多引导孩子做生活小实验,让孩子多思考,多想想不同的解决方法,思考的过程让孩子学习知识更深刻。 2.尊重孩子,发掘良好的个性,自立自主。        我和孩子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两者之间是平等的。就拿选绘本这方面来说,我与孩子在选绘本的过程中,会先咨询一下他的意见,尊重与支持他的选择。平常先到图书馆借绘本回来给他看,他觉得喜欢真正想要的绘本,我会购买回来反复阅读。有一部分对孩子有帮助的绘本,我会建议孩子看,征求或诱导他去看,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各种类别的书我都给孩子看一看,希望逐渐扩大他的视野。 3.终生学习,共同进步。         读书学习不该只是为了成绩,工作也不该只是为了生存。记得看过一句话,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学区房永远是书房,最好的老师永远是妈妈,妈妈会一直陪着孩子阅读!         陪伴孩子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每一本绘本读完我都会跟孩子分享心得,绘本的寓意是什么?鼓励孩子把心里所想的画出来,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情也会画出来,润物细无声,这样既提高他的阅读兴趣,亦能从画中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学习并不容易,过程也许痛苦,但是主动学习的苦,即使生活中还是很苦,但是意义完全不一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希望与孩子共同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共同学习进步,亦希望自己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作者: g2881256    时间: 2019-3-3 01:22
K09郭晓虹 作业1          听了李迪老师讲的童年阅读新三观的课程,对如何阅读好绘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如何讲好一本绘本也有了一些认知。  作业2 如何建立好自己的家庭文化,我总结了有以下3个方面。 1.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容易忽略的现象,引导孩子在这些现象中细心观察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或纠正。多引导孩子做生活小实验,让孩子多思考,多想想不同的解决方法,思考的过程让孩子学习知识更深刻。  2.尊重孩子,发掘良好的个性,自立自主。        我和孩子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两者之间是平等的。就拿选绘本这方面来说,我与孩子在选绘本的过程中,会先咨询一下他的意见,尊重与支持他的选择。平常先到图书馆借绘本回来给他看,他觉得喜欢真正想要的绘本,我会购买回来反复阅读。有一部分对孩子有帮助的绘本,我会建议孩子看,征求或诱导他去看,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各种类别的书我都给孩子看一看,希望逐渐扩大他的视野。  3.终生学习,共同进步。         读书学习不该只是为了成绩,工作也不该只是为了生存。记得看过一句话,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学区房永远是书房,最好的老师永远是妈妈,妈妈会一直陪着孩子阅读!         陪伴孩子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每一本绘本读完我都会跟孩子分享心得,绘本的寓意是什么?鼓励孩子把心里所想的画出来,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情也会画出来,润物细无声,这样既提高他的阅读兴趣,亦能从画中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学习并不容易,过程也许痛苦,但是主动学习的苦,即使生活中还是很苦,但是意义完全不一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希望与孩子共同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共同学习进步,亦希望自己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作者: wojiaguaimeimei    时间: 2019-3-3 13:58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K14
1、我提的问题是怎样在阅读中提问更好的引导孩子去思考?以后会先看一些绘本推荐语和绘本的介绍再去给孩子讲,自己做好准备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2、李迪老师的语音课听了两遍,两遍的感触都颇深。虽然自己一直有做一些家庭文化构建的事情,但在听课前从未有系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所谓的家庭文化是什么呢?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地方有自己的地方文化,那一个家庭的家庭文化又是什么呢?李迪老师的课让我有了深入的思考。家庭文化包含我们的家庭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饮食习惯,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家庭文化是可以传承下去的,就算有一天我们离开了,留下的东西也会领着他们继续向前走下去。  
我是个很传统的人,对传统节日一直很重视,常常会在节日的时候给孩子们读一读有关的绘本,然后一起做相关的点心。端午包粽子,中秋烤月饼,过年做年糕、炸麻花、包饺子,美食与绘本结合孩子们总能开心不已。以后不光传统美食各种传统仪式也得试试,延伸做个节日主题诗词会也不错,还有咱家的家庭春晚必须坚持办下去。
现在的孩子都照顾的太好,习惯的照顾有时就让他们就忘啦感恩的心。以后带他们做多参加社会义工服务,让他们接触不一样的人和事,明白要懂得感恩回馈社会与他人。
作者: K19朱琳莉    时间: 2019-3-3 22:16
我问的问题是:
1、儿童阅读新三观指的是什么?
儿童阅读新三观是指将儿童阅读放在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下,那就是家庭中。在家庭中这样一个小环境如何看待儿童观、阅读观与价值观。故事《维珍的新家》很好的说明了环境需要配合孩子的成长。每一个存在于孩子身边的人、事、物都应该适合孩子的成长。
2、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绘本阅读?
孩子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理解和共情。书籍中的经验和自己生活的经验相互印证得到提升。图书也是很富有创意的,可以考虑将图书中的内容延申打开孩子的想象。比如,看到点的相关绘本可以延申到线。
亲子绘本阅读中重要的不是书而是面前的孩子。亲子共读是享受一个高质量的亲自陪伴。不是读一遍书,而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和孩子间产生的交集,对孩子的观察,对他提出问题的回应。
在阅读时,产生的语言。声音,身体的温度共同构成的一个美妙的时光。更多的关注孩子想了解想阅读的点如何去深化。读书前孩子先自己看一遍书,她会对整个过程有了解。当孩子对整体有把握后再来听会有个相互的印证。最好的方案是适合孩子发展的。
如何建立家庭文化?
1、创设家庭学习的环境。提供儿童和成人阅读的空间。可以有亲子阅读时间和各自独立阅读的时间。
2、让孩子着眼于属于我们家庭中的特定的特有的文化特点。了解我们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名字。了解我们家庭成员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了解家庭成员的喜好。
3、根据节日举办家庭聚会。找到相关节日的绘本,一起呈现节日的气氛和特有的节目。
4、每个季度尝试共同演绎一个绘本剧。分配角色,做道具,排练,邀请亲戚们来看我们的演出。
5、做一个亲子阅读的纪念册,将阅读的有趣的喜欢的故事和阅读中产生的有趣的瞬间记录下来。




作者: terseyuankm    时间: 2019-3-3 22:56
本帖最后由 terseyuankm 于 2019-3-3 23:27 编辑

201901K15袁雯 第一讲作业(《童年阅读新三观——现代家庭中的儿童观、阅读观和价值观》·李迪)
      课前,向老师提的问题有“童年阅读的儿童观是更接近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还是周作人提倡的‘儿童本位论’呢” ,在本节课找到了答案。
      李迪老师讲到了洛克、卢梭、弗洛依德、杜威不同的儿童观,课后也根据李迪老师的推荐,读了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第一部分),对不同的儿童观的有了进一步理解和比较。儿童观确实是三观的中心,阅读观(读什么、怎么读)和价值观其实都是以儿童观为核心展开和建立的。
       波兹曼书中写到,16世纪以前,是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印刷机发明后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成人的概念被重新诠释,童年这个概念开始形成。印刷术让未成年人必须通过识字(教育)才能变为成人。随之而来的是,儿童不再是微型的成人,他们有自己的服装、有自己的语言……童年的形态变得具体起来。家庭也逐渐成为了教育机构,成人对未成年人的符号环境有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力,儿童被要求掌握的知识,不仅构成了课程设置,也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定义。 这些要求儿童有超凡的自我控制力,要求精神高度集中和镇定,而这与儿童的本性是背道而驰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儿童接受的始终是为了让他们“变好”的教育,也就是使他们压抑天然的充沛精力的教育。人们产生了一种想法,儿童是未成形的人,需要接受文明教育,需要以成人的方式接受训练,为将来能够应付成人的符号世界做准备。
      洛克的“白板论”推进了童年的理论,但他仍然要求注意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培养他们的自控力,还是把开发儿童的理性能力作为目的。认为只有通过识字、教育、理性、自我控制和对羞耻感的培养,儿童才能被改造成一个文明的成人。这个过程,没有“自然”和生物性可言。
      卢梭对童年的发展做了两个重要贡献。一是坚持儿童自身的重要性,儿童不只是达到目的的方法;二是儿童的知识和情感生活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我们必须了解他,才能教育和培养儿童,童年是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与生俱来的坦率、理解、好奇、自发的能力)的人生阶段。儿童被比作一株野生植物,它的生长是有机和自然的。
      洛克和卢梭共同关心的是未来,但是如何对儿童进行文明教育,才不会破坏卢梭所描绘的童年美德呢?也就是说,如果来平衡文明的要求和尊重儿童天性的要求?
      1899年,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与杜威的《学校与社会》同年出版,他们两个人的观点结合起来,代表了从16世纪到20世纪童年旅程的综合和总结。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头脑有一个无可否认的结构和特殊的内容,他驳斥了洛克的观点,赞同卢梭,认为儿童的头脑不是一张空白的书写板,儿童的头脑确实最接近“自然状态”,必须考虑儿童的天性,否则会造成永久的人格错乱。但同时,弗洛伊德又驳斥了卢梭的观点,赞同洛克的说法,认为儿童和家长之间早期的相互影响,对于儿童将来成为何种成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理性教育,儿童头脑的热情可以得到控制,没有压抑和升华,文明是不可能实现的。
       杜威则认为,儿童的需求必须根据孩子是什么,而不是将是什么来决定。只要要求儿童有最全面的主张和成长,待时机一到,成人生活的纪律和文化自然会出现在成长起来的儿童身上。
      弗洛伊德和杜威澄清了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一直在发展的童年概念的基本范例:儿童作为小男生或小女生的自我和个性必须通过培养加以保存,其自我控制、延迟满足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被扩展,其生活的知识必须在成人的控制之下。而同时,人们应理解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儿童天真可爱、好奇、充满活力,这些都不应该被扼杀;如果真被扼杀,则有可能失去成熟的成年的危险(想起了《巨婴传》)。
      20世纪所做的所有童年心理的研究,不论是皮亚杰、莎莉文、霍妮、布鲁纳或者科尔伯格,都不过是对童年基本范例的评论而已。
      有一点,中世纪的人们认为七岁以上的孩子就是大人了,而周作人认为六七岁前的儿童“幻想正盛”,看来七岁前后的儿童应该确有不同,这个值得进一步了解。
      李迪老师授课中关于“家庭文化”的建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示。之前我还从未明确过通过何种方式,建立怎样的家庭文化。我们正在做的是打造家庭阅读环境,不只让孩子每天有书可读,也不只是陪孩子读书,希望能在共同的阅读中,她能建立她自己。一起去爬一座山,感受一路向上后,居群山之巅的畅意,未曾壮游,怎知自由。学会做家务,能够打理好自己生活起居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认识家庭成员,了解爸爸妈妈两个不同地域的人以及两个家庭不太远的故事。

作者: K04    时间: 2019-3-3 23:09
K04裴瑞      2019(春季)初级班第一课作业
    听了两遍李迪老师的微课,收益匪浅。结合我提到的问题,有以下心得。首先李迪老师提到观念不正确,技巧其实是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的。这个观念也和我的育儿观不谋而合。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养育第一个孩子时,我也在不断学习各种育儿知识,但对待孩子,就会照着书本上说的那样,如果哪些没有按照书本上说的做,就感觉孩子就要被自己耽误前程一样,恨不得把孩子回炉重养的感觉。第二个孩子与第一个孩子差了12岁,我也过来不惑的年龄,整个心态就完全不一样,虽然一如既往的学习育儿知识,但不再纠结针对孩子的某个问题应该用哪个专家说的什么方法,而是领会育儿的理念,不再像对待老大时的这个不行,那个不许的,尽量放手,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大方向对了,就不必拘泥小节。说了这么多感想好像与读书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就是理念对了,一切都可以
     李迪老师提到的(维珍的新家)也是我认为育儿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原生家庭给孩子的环境非常重要。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育儿焦虑,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一切,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妈妈,家里物品随手放的哪儿哪儿都是,给孩子报了十几个兴趣班,大家开玩笑的说她们每天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但是这个妈妈还有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对孩子没有耐心,遇到孩子犯错就是数落和埋怨,在游戏比赛中孩子状态不好,就会急躁批评,强制要求孩子必须完成,并要力争第一。这样的妈妈,也许可以培养出一个成绩优异的神童,但是从小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好习惯的家长,并且情绪不被家长所了解,这样的孩子不会真正的拥有快乐人生。其实育儿理念尽在其中。关注,孩子,而非成绩;关注孩子,而非书。

作者: wojiaguaimeimei    时间: 2019-5-7 22:18
第五课《读书|故事的魅力--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法宝》课后作业 K14
1、孩子今年阅读计划。
   在听课前给孩子选的书都是看着不错就买了,没有计划,没有记录,看就看了并不知道孩子理解的怎么样。下面是给两孩子的今年余下八个月的阅读计划。
①(Specific)具体  
  孩子一年级书单:前四个月已阅读悬疑小说《神秘探案》26本,科普类《大英儿童百科全书漫画版》10本,《中国神话故事》3本等等。孩子对文学类的书籍还不是很喜欢,接下来计划看书文学类6本《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蠢特夫妇》、《小乌龟是怎样变大的》、《魔法手指》、《水浒》、《稻草人》全是注音版。奇幻类《神奇书屋基础篇》看完喜欢再加购。传统《唐诗三百首》、《千字文》、《百家姓》、《给孩子读诗》。历史类《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5本以上。知识类《给孩子的编程启蒙》、《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青少年版》。传记类《天空在脚下》、《鞋子里的盐》、《怪男孩》。后续根据孩子兴趣再增加。
②(Measurable)可衡量
对孩子来奇幻、知识和传记类内容都比较少一天能看好多本,文学和历史类内容较多以每周看完一本,并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讲一段来衡量计划实施情况,另外传统类每天读15分钟时间来完成。
③(Attainable)可实现  孩子基本自主阅读,爱看书且速度快,会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由于兴趣班较多时间紧凑,接下来目标每天保证1小时以上阅读时间。午休半小时阅读进行中,睡前保证30分钟,争取调整好时间后早起看15-20分钟。
④(Relevant)相关性  阅读环境家里基本能做到随手拿书,针对孩子对文学类的书热情度不是很高,家里准备做一个新书推荐架放在玩具区展示此类书籍。另外每天在他愿意的情况下陪读,现在讲得太慢经常被嫌弃。
⑤(Time Based) 有时限  以6个月时间完成此计划。
⑥(Interesting)有趣 《神秘探案》是孩子第一次看完一个系列,有这么多本接近纯文字的书,自己非常有成就感。结合此点将在卧室贴一张大年度阅读记录图,用孩子最爱的汽车贴纸记录他看过的书,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一天天的阅读成就。二是请他帮家里的弟弟妹妹讲绘本,以及给我们讲他在说中看到的故事。有时会让他给他的狗讲故事。三有时我会以很夸张的语气和表情给他讲故事。
作者: wojiaguaimeimei    时间: 2019-5-7 22:40
第五课《读书|故事的魅力--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法宝》课后作业 K14
1、孩子今年阅读计划。
   在听课前给孩子选的书都是看着不错就买了,没有计划,没有记录,看就看了并不知道孩子理解的怎么样。下面是给两孩子的今年余下八个月的阅读计划。
①(Specific)具体  
  孩子一年级书单:前四个月已阅读悬疑小说《神秘探案》26本,科普类《大英儿童百科全书漫画版》10本,《中国神话故事》3本等等。孩子对文学类的书籍还不是很喜欢,接下来计划看书文学类6本《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蠢特夫妇》、《小乌龟是怎样变大的》、《魔法手指》、《水浒》、《稻草人》全是注音版。奇幻类《神奇书屋基础篇》看完喜欢再加购。传统《唐诗三百首》、《千字文》、《百家姓》、《给孩子读诗》。历史类《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5本以上。知识类《给孩子的编程启蒙》、《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青少年版》。传记类《天空在脚下》、《鞋子里的盐》、《怪男孩》。后续根据孩子兴趣再增加。
②(Measurable)可衡量
对孩子来奇幻、知识和传记类内容都比较少一天能看好多本,文学和历史类内容较多以每周看完一本,并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讲一段来衡量计划实施情况,另外传统类每天读15分钟时间来完成。
③(Attainable)可实现  孩子基本自主阅读,爱看书且速度快,会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由于兴趣班较多时间紧凑,接下来目标每天保证1小时以上阅读时间。午休半小时阅读进行中,睡前保证30分钟,争取调整好时间后早起看15-20分钟。
④(Relevant)相关性  阅读环境家里基本能做到随手拿书,针对孩子对文学类的书热情度不是很高,家里准备做一个新书推荐架放在玩具区展示此类书籍。另外每天在他愿意的情况下陪读,现在讲得太慢经常被嫌弃。
⑤(Time Based) 有时限  以6个月时间完成此计划。
⑥(Interesting)有趣 《神秘探案》是孩子第一次看完一个系列,有这么多本接近纯文字的书,自己非常有成就感。结合此点将在卧室一张大年度阅读记录图,用孩子最爱的汽车贴纸记录他看过的书,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一天天的阅读成就。二是请他帮家里的弟弟妹妹讲绘本,以及给我们讲他在说中看到的故事。有时会让他给他的狗讲故事。三有时我会以很夸张的语气和表情给他讲故事。
笔记


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法宝.jpg (169.06 KB, 下载次数: 880)

让孩子爱上阅读笔记

让孩子爱上阅读笔记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