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写写写第五期第二轮第17周(20180820~20180826) [打印本页]
作者: fish_iris 时间: 2018-8-21 10:00
标题: 写写写第五期第二轮第17周(20180820~20180826)
《发现孩子的哲学时刻》
乔斯坦·贾德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的确,迥异于成人的是,孩子对一切看上去理所当然接的事物/现象却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热情和执着,而这正是哲学家的特质。“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般敏感”,贾德在《苏菲的世界》中这样写道: “哲学家最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有好奇心,所有的孩子们生来就有好奇心。”
“如果能够满足这种好奇心,不用费很大的力气就能培养出他们的哲学素养。而如果他们丢掉自己生来就有的好奇心,就丢掉生来就具备当哲学家素质,可能就要通过一些学术性的语言和艰深的文字再学习哲学。”
生活中你发现过孩子拒绝理所当然的“哲学”时刻吗?你是如何保护她的好奇心的?或者说,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你会如何做?
作者: J21黄虹 时间: 2018-8-23 22:33
孩子一眼能看见事情的本质,是因为他们心里本来就没有太多迷雾,也不存在一本字规词矩的大辞典。
有时候,会觉得学了那么多的儿童心理学,想用以对付那个天天叛逆期的孩子,根本就是无用的。他从起点出发,就分分钟击溃我处心积虑的坑蒙拐骗啊。
例如四岁时候,黏我黏得不行,每晚必须妈妈陪睡,谁都不要。某次爸爸被逼急了,询问他:为什么非要妈妈,不要别人?他大义凛然地说:“那宝宝都是要妈妈的啊!”哦好吧,你还是个宝宝。
七岁了,分床一年多了,早就习惯自己入睡,但就是舍不得爸爸妈妈晚上外出散步。问他:为什么睡觉的时候奶奶在家里就不行?答曰:“你们都生了我了!”言下之意,生了他的人,是第一责任人;生而不养而不带,是不对的。
某天他爸爸亲我,芒果吃醋,拼命过来亲了我好几十下。然后就是如下对话:
爸爸:你为什么亲我的老婆?
芒果:你为什么亲我的妈妈?
爸爸:老婆才是用来亲的,你去找你的老婆。
芒果:妈妈才是用来亲的。老婆是用来睡觉的!
哦,他对于“小孩子那么小却要一个人睡,爸爸妈妈明明是大人了却可以两个人一起睡”这件事情非常窝火。我们告诉他,小时候我们也是自己睡的,一直到找到喜欢的人才能一起睡。
他现在大概对于找到老婆这件事情的唯一盼头,就是有人陪他睡吧……
这大概就是儿童的哲学吧。他们解释世界万事万物的方式,就是这样的。
作者: 逍遥旅程 时间: 2018-8-24 18:16
说起哲学,就犹记得当年的所有有关“政治”科目,都是靠死记硬背啃下来的。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也不会去关注它。
看到这个题目,想着会不会开天窗,朦胧中觉得“相对”和“绝对”应该是属于哲学范畴。确认后,才松了口气,有可写的了。
川仔大约6岁还是8岁时,回姥姥家过春节,少不了要看电视。当时,让他早些休息,他不干,理由是“不公平,你都还要看呢。”那时,他要求我给他公平。可是,我会让他如愿吗?当然不能啦,于是,冥思苦想,找了点理由,告诉他,公平只是大家嘴上说的。比如说,有人开兰博基尼,有人开宝马,而咱们,只有搭火车。你咋不去向那些开兰博基尼的人要公平呢?每个人付出不同,收获就不同。......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他还是不干,要看电视。最后,我火了,让他看过够,看到电视台说“再见”。可是,现在的电视,哪有说“再见”的时候?结果,他看了没多久,自己撑不住,歪着头睡了。那是他还小,没告诉他,“公平”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了。
渐渐长大后,向我要“自由”。上个月还说,我限制他自由了:每日不让他不出玩,玩的时候还要限制几点回家,每天要求他写作业,......就是没自由了。我告诉他,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每个人都有自由,比如说,你在睡觉时,我大吵大闹,那是我的自由啊,你睡不着,关我啥事。比如有人杀人了,杀人犯说那是他的自由,如果人人都这样去做,那样社会不乱套了?自由也是要受限制的,只是法律上的自由,说的是任何人犯法了,都要受到制裁,而不是说,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最后,他不吭声了,虽然不服气,但也没理由来反驳我了。
后来我想,我是不是该去补补课,至少能跟娃斗一斗。
好像我写的,有点跑题了。实在是没有关于好奇心的印象了,将就着吧。
作者: poulinezeng 时间: 2018-8-26 19:41
女儿五岁时说:“妈妈,其实我就是你呀!”我没反应过来,“你来说说,你怎么是我?”“妈妈,你说过的,我是你身上一块肉。那我就是你的一部分,这样说来,我不就是你嘛!所以,你说你最爱的人是你自己,意思就是你最爱的人也是我。”我想,这是对每个小孩天生都是哲学家最好的诠释吧,他们的脑海里经常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说出让成人折服的话,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作者: 文艺小毛驴 时间: 2018-8-26 20:00
一直都有个说法,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有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在他们眼中都有无穷的魅力和吸引力。我从哪里来?死亡是什么?死后去哪里?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悲伤?她每天都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撇开哲学不说,她们的问题都透着对世界的无限好奇,怎么回答虽然因人而异,我更想倾向于给她们更多的遐想和期待。很多问题都有科学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现在让他们了解跟以后让他们了解差别有多大?我认为差别很小…给她们一些更开放性的回答,会不会更加有趣一些?在孩子们面前,不想做那么无趣的成人。
作者: fish_iris 时间: 2018-8-26 20:11
201808026 发现孩子的哲学时刻 厉小勤 iris厉
加雷斯·B·马修斯著有儿童哲学三部曲,乔斯坦·贾德著有哲学启蒙少儿书系,大家都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对我们成人来说司空见惯理所应当的事情,他们却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和热情,俨然一个个小小哲学家。
那天我回到家,爷爷告诉我说,小鱼今天问他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详细过程如何,我不得而知,爷爷也并未赘述,我却在想,如果那天是我带小鱼,他问我这个问题,我该如何回答?悲催的发现,真的不知道。这两天我度娘,和人讨论,然后认识到一个让我绝望的事实,即便牵扯上生物发展史,前溯到恐龙、化石、基因突变等等信息,这还是一个很难说的清楚的事情,更何况,这上面任何一样拿过来都够我抓瞎的,这,这,这让我情何以堪……
记得比较清楚的一个问题是,小鱼问“妈妈真的有空气吗?”我说是啊!小鱼问“那为什么我看不到呢?”我想了想,向着他吹了口气,“有风吹到你脸上吗?”“有!”“你看到风了吗?”“没有。”“嗯,你没有看到风,但是的确感受到了风。所以真的有风对不对?”“嗯。”“风就是流动的空气,当空气开始跳舞,就有了风。”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个哲学命题。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与小鱼展开了一次哲学讨论。更担心的是,我是不是做了一次无趣的大人……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接下来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起来聊聊,除了空气,还有哪些事物/东西,是我们看不到但又确信存在的?比如味道?比如爱?
这些东西为什么看不到但是我们却相信它的存在呢?是我们的五感至其他?还是我们内心的感受?那么,他会因为不同的人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吗?不同的结果又会影响他的存在这个事实吗?
小家伙有一段时间很喜欢说“我小时候”。“妈妈,我小时候吃过的。”“妈妈,我小时候就去过啊”,“妈妈,小时候我很喜欢”……
这么小小的人,却言之凿凿信誓旦旦的说着他认为的小时候的事情,是啊,无论大小,不都有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吗?这也是对时间的认识,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对自己的认识和归纳啊……
希望下次小鱼再有哲学时刻的话,我能跟他聊一聊。
作者: rita2018 时间: 2018-8-26 20:32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小贝贝古灵精怪,每天都说多奇怪的话,而且他永远是跟着自己的思维行进。 “小贝贝,你这么聪明,肯定是孙悟空吧!”“ “不,我是恐龙宝贝!” “为什么?” “当然因为我喜欢恐龙啊!” 小萌萌天生善良懂事,有时候他说出的话,早早超出了同龄孩子的情商。 外出办事,爸爸妈妈需要兵分两路办事,在自己应该跟谁行动的问题上,小小孩这样说:“我来跟妈妈吧,这样我还能照顾妈妈!” 许多时候,成人都用高高在上的姿态来面对孩子。因为自己有几十年的经验,所以理所当然的任何事情都比孩子看得更清楚,弄得更明白。 但很多时候若我们能蹲下来,细细倾听孩子的话语,我们便会发现这些小小的生命值得我们尊重和敬畏。 生活工作中会有很多的烦恼,我们也无法每时每刻都心平气和地对待这些小家伙,我与他们的相处通常都是最真实的状态,开心就是开心,不开心就是不开心,大家都能接接受这样的相处方式。 无论前一分钟是被妈妈责罚,还是被妈妈表扬,下一分钟该怎样还是怎样。是和妈妈商量事情,还是和妈妈撒娇,这转眼的一分钟,没有丝亳的想法。因为在孩子的世界中,他们的原则非常有序,做错事接受恁罚和妈妈爱他是一点也不冲突的,他们可以自然消化和处理。而成人的世界里处理这样的事情就不如孩子这般坦荡,因为我们有太多的顾虑和想法。我觉得这是孩子用他们的行为让我们看见哲学的样子。 今天带孩子去南京参观了首届青少年科技展,小小孩拿着我的手机兴奋地拍照,看到新奇的东西认真研究并不断实践,开心极了。当我们吃完饭,小小孩满脸笑意地说:“今天真是快乐幸福的一天!”这是孩子用语言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哲学。 孩子的世界充满童趣也充满智慧,每一个小小孩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ps
作者: 毛毛猫 时间: 2018-8-26 21:34
目前感觉和孩子就哲学性的讨论更多是在传递我自己的价值观,另外传达一种世上无绝对、只有相对的观点。现在主要传达的有公平的概念、责任的区分、好人和坏人的转变等。 记录一下前两天被娃怼的经历吧: 独自一人带娃旅行,晚上很晚了还在斗争刷牙,我就随口说了一句:妈妈要被你搞死了,但是又口误,“被”说成了“把”,就成了:妈妈要把你搞死了。 娃突然认真脸:妈妈,你不会杀死我吧? 我一脸懵逼:?哦!说错了,妈妈是说要被你搞死了。 娃:什么是搞死呢? 我:就比如妈妈一直带你没休息累死了,你干了坏事被你气死了,之类的。 娃:妈妈,我现在不会把你弄死,但是以后的事情我不知道,我不能保证。 我无言以对…觉得他说的蛮有道理的。
作者: 张艳萍 时间: 2018-8-26 21:41
在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是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无言以对。然而孩子们好像都具备这样的特质,经常让我们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孩子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不是硬挤出来的,也未必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源于他们对世界的好奇,是天性使然。所以从天性来说,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记得我们哥哥五岁时,那时他是幼儿园大班,已经开始在班里有自己的小圈子,有一天他回来告诉我说,“妈妈今天被老师批评了,原因是我和小朋友讲话,老师已经帮我换了几次位置,但是我还是控制不了自己,老师说因为我在哪里讲话,我们一堆小朋友都不听她的,都听我讲了,所以我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一个上午”,一下子听到孩子的诉说,我有点难过中带着气愤,心想怎么可以罚站一个早上了,但是我又不想动摇孩子心目中老师的权威,我沉思了片刻回答到孩子说:“宝贝你最聪明的孩子,老师觉得你本应该是带领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讲的,但是你却带他们讲话了,你要明白老师惩罚你不是目的,她只是为了你们变好……”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孩子就接我的话说:“妈妈我明白了,因为一个聪明的人如果他好,他就会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如果他坏,他就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他的危害就会比一般的要大好多好多是吧!?”我说:是的,宝贝真的不愧是我聪明的宝贝!说实在的我真没有想到他在那样的年龄能够明白那样的道理,很多的时候我们真的低估了孩子们的哲学思维,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言:“当有人提出一个带有普遍性问题时,哲学就产生了,科学也就有了开端”,然而很多普遍的问题正是由我们的孩子们所提出的,所以每一个孩子其实就是哲学家,科学家[呲牙][呲牙]
作者: 洁非偶然 时间: 2018-8-26 21:52
“我爱我自己”
好像孩子说过很多富有哲理的话,但是竟然想不起来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在玩玩具,然后我让他配合做某件事,他不理我,我逗他:如果你不做,我就不爱你了。他回我:我爱我自己。
当时很吃惊,觉得这孩子这么小,但是心灵好强大。成人在被关系亲密的人嫌弃的时候,都很难保持这种自信。
可是越长大,孩子的这份自信与安全感却越来越弱。我想这是被大人不断嫌弃扼杀的结果,不断不断的要求孩子,不断不断地觉得孩子没达到我们定的要求,孩子就在这样的压力下变得越来越畏首畏尾,连自己都嫌弃自己。
这真是一场悲剧。
孩子准备上小学了,各种鸡飞狗跳的问题肯定会越来越多,希望我在陪伴他的过程中,能时刻记得让孩子保有“我爱我自己”的自信和安全感。
作者: 水晶H30 时间: 2018-8-26 22:22
看完这期主题,铁蛋直接补刀说应该问问大人是如何消灭孩子好奇心的。的确,很多时候我在这个方面做的不够。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让我在面对孩子时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房价渐长的时代,成人大多关心的是房子本身。而小朋友确知道房子和家的区别。有位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样回答:“外面能看见的是房子,里面是家。”铁蛋上幼儿园的时候说过很多话都很有意思,很可惜没有记下来,我这人记性不好,就这样白白失掉了很多回忆。 孩子的内心单纯、敏感、美好,这些都是哲学家的基本素质,这点成人们都自愧不如。
关于这个话题我真的写不出来多少,因为我是个粗心的妈妈。以后在这个方面我会多多留意的。
作者: cassie.liang 时间: 2018-8-26 22:55
这期的主题哲学,对我来说有难度。初级班听完番茄老师的课就记得了孩子5-6岁时开始会思考哲学,有很多关于哲学的问题了。所以我们家第一套哲学书就是《哲学鸟飞罗系列》,后来又买了《我的小小烦恼系列》和《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书都读过了,可是孩子也并没有太多的感想!在我看来读完了好像都是似懂非懂的!
经常听人说孩子就是天生的哲学家,在我看来很多问题上确实是这样!举个百度上印象深刻的例子:在巴黎的一所幼儿园,老师在教室里点起一根蜡烛,开始了哲学启蒙。她让三四岁的孩子思考、表达和讨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灵魂。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门:
爱就是爸爸们后来爱上了妈妈们。
智慧就是妈妈从不把巧克力酱放到冰箱里。
灵魂就是从肚子里出来的蓝色的隐形的东西。
这些出自纪录片《这只是一个开始》,这些儿童哲学,简单朴素,却启发孩子开始思考情感、世界等抽象概念。
看到这个我就想起了我家孩有一次参加同学生日会,有个你说我猜的游戏环节,我家孩子要说“爸爸”,让同学猜!当时孩子就说了:跟妈妈在一起接触然后生出宝宝的那个人”。同学马上就猜出来“爸爸”。不知道这算不算孩子思维里面的哲学。
作者: 13416612183 时间: 2018-8-26 22:57
大家好。关于孩子的哲学,我了解不多,买的书也还没有读完。暂且发一篇以表坚持写。【2018年8月26日星期日】
阅读“卡梅拉”中的哲学时刻
近几年,我迷上了童书,严格来说,是迷上了绘本;进而让自己身边的孩子——侄子侄女和外甥外甥女及他们的爸爸妈妈、学生们及家长都迷上了绘本。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卡梅拉”系列绘本,购买了全系列几十本,一有时间就看,一遍又一遍地看,我特别喜欢看图,每只小鸡都活灵活现,看得我愉悦无比。有时总觉得它是一副灵药,不开心时看看他,瞬间治愈!六岁的小侄子彬彬首先迷上“卡梅拉”,而且每次见到我都要和我交流一番,说说他看了哪一本,有什么有趣的内容,让他想到了什么,他又做了什么等。没想到的是,当他看了“卡梅拉”第一季后,他竟然和我讨论“遗传”的概念。
彬彬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小姑,卡梅拉想去看海,他就想办法去看海,他终于看到海了!卡梅拉的儿子卡梅利多想要颗星星,他也想办法去找,最后他也找到了!如果卡梅利多生个孩子,他想要一本《点亮自然》,也会想办法得到的。”
我一头雾水,疑惑地看着他:“哦?你怎么知道?”
他又把刚才说的话重复了一次,只是有点急了,看着我的眼神好像还有点鄙视呢!
我把他的说的话概括了一下,问他:“为什么卡梅利多的孩子一定会这样呢?”
彬彬低下头,继续看“卡梅拉”,大声强调:“遗传!懂不懂?遗传!”
当时我听了,有点蒙,这么高深的“遗传”就这样被彬彬完美诠释了!我突然觉得阅读是件“可怕”的事!不过更是一件无限美好的事:孩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孩子在吃饭中长大,也在阅读中长大!
后来,我那读六年级的大侄女也迷上了卡梅拉,当然他们的妈妈也迷上了卡梅拉,把我那几十本“卡梅拉”搜刮一空带回家,让我不适应了好一段时间。当然,大侄女也少不了找我议论一番。结合《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中的“日”系列故事,与讨论神话故事的哲学思考:神话是人们虽然是当时人民的难题,但也是当时人们的美好愿望,更是科学发展的方向与动力!
于是,我暂时告别了至爱“卡梅拉”,继续在绘本的海洋中遨游,不断发现一个又一个“至爱”!我们至爱《家》系列,至爱《我爸爸》与《我妈妈》系列,至爱《蓝蝴蝶》治愈系列,至爱《迟到大王》系列,至爱《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系列,至爱“安东尼•布朗”系列……每个系列都有我自认为的孩子哲学时刻,令我深思,反复咀嚼!
阅读就是如此美妙!如吃饭睡觉般必不可少!
作者: 忘忧草 时间: 2018-8-26 23:04
看到这个题目,感觉很深奥哦。我想的哲学也像是属政治类的,思想性强。孩子们的思想都是比较简单,直观。她们经常会有不同的见地和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想起前段时间,不记得是什么话题,我问起的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妹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先有鸡。她是这样说的,肯定是先有鸡了,因为鸡蛋是鸡的宝宝呀,先有妈妈才有宝宝嘛!哈哈,在她的思想里,理由充分,答案毫无悬念。再如,对于什么是美, 她认为的美一定是长头发,穿公主裙,小皮鞋,不胖才是美。于是,每次问她要不我们去修一下头发吧?不要。来,再多吃点,长胖点。我才不要长胖。😄还有一次过马路问我,为什么是红绿灯🚥,不是红蓝灯?紫绿灯?于是我跟她,有些人的眼睛会看颜色不出,我们也叫他们为色盲,他们有的只能分辨明暗,不能分辨颜色,有些把蓝色看成红色,把紫色看成绿色,只有红色和绿色相对来说,很少人看不出来。所以我们就选用了红绿灯。哈哈,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大人得不断学习,脑洞大开,否则无法招架得住她们稀奇古怪的问题,
作者: 丹妈阿娇 时间: 2018-8-26 23:17
有时,孩子一出口便是哲学或诗。
丹丹1岁8个月脱离纸尿裤,有一次白天在客厅玩,她突然就站那儿不动,大声说:“下雨了!下雨了!”我一看,原来是拉尿了。
后来上幼儿园了,有一次放学回家,我们在雨中撑伞走着,突然就打了一个响雷,丹丹脱口而出:“我的妈呀,老天爷放了一个好大的屁!”
后来看到《从前的从前没有学校》这个绘本里,作者对拉尿和打雷有一模一样的比喻,我惊叹的不是丹丹的哲学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而是作者那颗可爱依旧的童心。
作者: 艾艾 时间: 2018-8-26 23:19
一直相信: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这一说法。孩子的世界是直观的,没有被复杂社会熏染,提出的问题经常直达内心深处,这么说来,单纯的人更适合研究哲学。我家金豆常有哲学言论引发我思考人生,遗憾的是老母亲渐入老年期,基本不记得了!娃三四岁时问过我和他爸:你们相爱吗?然后自问自答:不是要相爱才能结婚吗?爆笑一刻后,我们夫妻俩发起了结婚以来第一次对于爱情的讨论,同一屋檐下就是相爱吗?曾经相爱就能放任爱在日常琐碎中流逝吗?孩子简单的一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警惕老夫老妻的习以为常,不论有意无意都需要制造属于我们的浪漫和理想的婚姻生活状态。前不久去朋友家玩,她聊起不愉快的婚姻,感慨我和我老公越来越恩爱,突然意识到,正因为家有小小哲学家,时刻思考孩子眼中的我们是否是合格的父母,反而成就了我们的婚姻。感谢孩子的智慧帮助我们完善自己,也不敢妄谈培养,没有破坏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已经是功德无量。如今,这个以为只会吃喝玩乐的小伙子,对成功有自己的看法:实现梦想-做飞行员;有自己的爱好;坚持做自己-通过不懈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探索世界;做一个幸福的人。非常有条理,对于成功的设想是看了《思考世界的孩子》后的感想,相信阅读的力量,陪伴孩子寻找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路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作者: ph1019 时间: 2018-8-26 23:27
美国学者马修斯在《哲学和幼童》中搜集了一些儿童提出的哲学问题。比如,一个叫蒂姆的大约6岁的孩子,一边忙着舔一个罐头,一边问:爸爸,我们怎么能肯定所有东西都不是一个梦呢?
一个叫伊安的小孩家里来了客人,其中包括三个孩子。他们爱看的电视节目,伊安不爱看,而伊安爱看的节目,那三个孩子不爱看。他们人多,伊安只好让给他们看。可他很委屈,问妈妈:“为什么三个人的自私就比一个人自私好呢?”
一个叫乔丹的5岁小孩一天晚上8点钟上床前问妈妈:“如果我8点上床,早晨7点起床,我怎么知道钟的短针只走了一圈?我非得不睡才能知道吗?”
这些哲学问题我其实搞不太清楚,还得慢慢修炼。
作者: L25洪贵琼2018 时间: 2018-8-27 00:19
这期主题是关于儿童的哲学 豆有次下课从公园边走看到公园旁边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在玩球,很和谐,跑过去一起玩了一会儿,晚上回家洗澡时跟我说:妈妈,你要是生了一对龙凤胎就好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知道龙凤胎是一男一女的】为什么啊?我喜欢妹妹啊,我可以带她一起玩一起做游戏啊。。。 “妈妈,你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我不想你们去天堂” “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去天堂,每个人都会去天堂的” 不知道该如何写,随便叨叨。。。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