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没有去听讲座了,不是不想充电,也不是不思进取,感觉与其每个周末马不停蹄的去听各种讲座,还不如多留点时间给孩子,专心的陪伴他,观察他,这样在生活中得到的思考远比听讲座的收获更深刻。不过得知台湾知名绘本作家方素珍要来深圳的读书月参加活动,开展讲座,内心立刻开始荡漾起来,因为她一连串有创意的阅读,有创意的生活让人不禁心羡之。于是在我们水木妈妈群里招呼一声,拉上5位妈妈一起,听到了一堂特别精彩的亲子阅读讲座《绘本的幕前幕后》。原以为自己在亲子阅读这块已经颇有心得,没想到——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一切都源于“童心,让一切都变得更美好!”
在“花婆婆”的博客上,已经很熟悉她的身影,可是在现场看到她本人,还是不禁要感叹“童真使人年轻”啊,看到她本人,从她的面貌身形到声音,你绝对不会猜到她的年龄——“女人四十一枝花,我不仅是一枝花,而且还加上了14片叶子了!”嘿嘿,听到她的介绍,我私底下开始做“美梦”了,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童心、童真,也一直这样把美好的种子播撒,也许等我们20年以后也能像“花婆婆”这般美丽吧!呵呵,想着想着,心里就乐开了花!
方老师首先给大家看了好几本有创意的绘本:
(1)造型书《Little Eggs,baby birds》: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两只小鸟相遇,然后生蛋,孵出小鸟这个过程,但是,书的造型特别美,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棵树也逐渐开满了花——简单的故事借用精美的设计,把生命的意义阐述的如此生动,形象。
(2)枕头书:布书的一种,很柔软,和体贴,让孩子看完书以后还可以枕着书香入眠,感觉比我们现在大陆的布书要精致,柔软,更大型。
(3)立体的《妈妈心》(回家,我自己立马做了一个),
(4)纸袋书:用一些剪贴资料和平时不用的纸袋,可以给孩子作书。
(5)套娃书(因为篇幅的关系,没办法把每一本书都截图上传了,大家可以去看视频,真的获益匪浅)
这些有创意的书,就是方老师这20年间,去意大利波隆童书展,制作图书的过程中搜罗的一些有趣的书,也是在这20年间,她不断的与画家“约会”想出各种点子,让孩子喜欢上书。
接着,方老师就拿出一个个的例子,让我们知道一本童书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小珍珠送信》为例
(1)先要给绘画家讲故事:一个小姑娘不爱写字,爱发呆,一天看到小蚂蚁给对面树上的毛毛虫写信,在一片叶子上咬了三个洞,本意是想说“对不起”毛毛虫看了,认为是写“你是猪”于是也在一片叶子上咬了四个洞,说:“你才是猪”,可是小蚂蚁看了以后认为是“大笨蛋!”……呵呵,不会写字的小蚂蚁和毛毛虫大洞小洞却表错了情!小珍珠不理会这两个好笑的小动物,跑去学写字去了。
(2)先和绘画家确定人物的造型:小珍珠、小蚂蚁、毛毛虫的造型
(3)画草图(分镜图),确定用什么视觉,通常需要4、5次
(4)作家给画家提意见:造型、细节、空间、体现什么寓意
通常一本绘本写故事要十年,画绘本要三、四年,一本好的绘本,是需要作者和画家之间无数次磨合才能出精品。但是首先作家一定是有童心的人,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挑剔图画,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不朽的作品。
动画版的《萤火虫去许愿》为例,讲诉一本书如何做成动画,画家要做成假书,演示图书的流动性(这么美好的故事,我私下想,因为我们的无神主义论,一定不能通过批准引入,果真,方老师说大陆出版社说要把‘菩萨’改称‘月光女神’才能引进,方老师说在考虑中)
《巫婆的孩子》为例,什么书,是好的童书。我们的童书总是要讲究意义,而孩子们只要好看,有趣,甚至是无厘头,都让他们开怀大笑!
最后方老师介绍了台湾各阶层是怎么推广儿童阅读的
1、中小学老师进行教学研究,增强导读技巧,学习如何阅读图画书
2、教育局推动阅读计划,“Foucs 300”,重点在300所偏远地区学校推广阅读,由点及面
3、故事妈妈列车——民间组织阅读推广:需要故事妈妈认证系统认证:通过21个小时的培训,讲过15种不同类型的故事;才可以踏上故事妈妈的列车,进入社区给孩子们讲故事。
4、企业和教育基金合作,“希望阅读列车”
5、医院社区介入
6、个人阅读推广“彩乌鸦活动图书馆”:个人制作流动的图书馆
7、学校推广:静态阅读——动态阅读
我们一直认为阅读是让孩子静下来,学习理解阅读。其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静下来,还有不少措施是适合那些精力比较旺盛的孩子的,比如“绘本小步道”:在路的两旁,一路走下去,就可以看完两个故事;“绘本小树屋”,在户外的树屋上设置绘本故事,让孩子们爬上树屋,美美的看上两个故事;在户外运动场旁边设置温馨的一角,让孩子随时随地的停下来看两个故事……所以说没有不适合看书的孩子,只有没有适合孩子看书的方式而已。
现阶段,台湾儿童阅读的发展过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绘本阅读已经到了很鼎盛的时期,各种各样的绘本由刚开始“纸这么少,字这么少,还卖这么贵”,到现在得到民众的接受,不仅妈妈们,爸爸们给孩子们讲故事,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图画书制作比赛——方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制作的《好饿好饿的老鼠》,这个孩子的创意、设计,让我们叹为观止,不禁在下面感慨,别人的孩子创意十足的时候,我们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开始逐渐成为“标准件”,我们孩子的创意到底给谁扼杀了?
这段时间,台湾开始进入到桥梁书(bridge book)的阶段。如何让孩子从绘本读图的时期顺利的过渡到文字书的阅读,桥梁书起到了特别好的作用。
童诗的发展。方老师18岁的时候就是从童诗入手,进入到儿童文学的殿堂,现在,用图画书的包装方式,希望能重新焕发童诗的辉煌,她把自己出版的童诗集为例,给我们看如何让一本童诗集推广到市场:
1、寻找合适的绘画家合作
2、作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3、如何推广策划
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不知不觉,深图的闭馆音乐已经响起,这样的讲座真是意犹未尽,看着深图报告体内的背景“阅读在民间”,我想,也许深圳所谓的沙漠真的是开始显现绿意。哪怕就像一个妈妈说的,我们这些缺乏创意,缺乏美育教育的一代成为贫瘠的土地,只要我们用童心去精心呵护我们的庄稼,贫瘠的土地也一样可以绿意盎然,因为童心可以让一切更加美好!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