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E组-2017初级班第四讲作业贴 [打印本页]

作者: aya93    时间: 2017-5-15 18:15
标题: E组-2017初级班第四讲作业贴
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7初级班
第四课 故事知道怎么办?(5.13) 主讲:米菲

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作业要求:
结合本课内容阐述,文字不少于400字。
提交截止时间:5月26日,23:59分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作者: 山茶花儿    时间: 2017-5-20 10:27
学员:E07 高燕宜
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是《我的小马桶》,有小男孩篇和小女孩篇,我们家选的是小男孩篇,由以色列作者阿罗娜•弗兰克尔写的文字和画的图,林芳萍翻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在娃不满一周岁时,我就已经买回来了一个小马桶,偶尔给他坐坐,想着先培养一下习惯。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准备开始不给他穿纸尿裤。之前给他坐小马桶的时候还能坐坐,现在要开始如厕训练了,反而不坐了,这下我就有点着急了。直到看到了这本《我的小马桶》(小男孩),是适合1岁以上儿童使用,就每天给娃读这本绘本。绘本的篇幅有点长,但娃每次都能听我读完,而且每次让他拿本书给我,他都拿的这本。有时他还能自己坐下来安静的翻这本书,从头翻到尾,再从尾翻到头,就这样能翻两三次。
如同书里的小男孩一样,对1岁多的小宝宝来说,如厕训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又给娃穿上了纸尿裤。现在是晚上穿,白天热的时候就穿小内裤,先让他感受下尿湿裤子是不舒服的。时不时的问他要不要尿尿,如果他说“嗯”,(他现在还不会说话,要的话就只会说“嗯”。)就抱他去坐小马桶,只能这样来慢慢训练了。
听了米菲老师的课《故事知道怎么办?》,其实也正如米菲老师所说,是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与其说现在的绘本是给娃看的,还不如说是给妈妈看的。只有妈妈看过之后,才知道这本绘本到底适不适合给娃看。在小朋友0-6岁这个阶段,特别是0-3岁,完全就是一块海绵,你给他什么,他就吸收什么;你的行为习惯不管好坏都会被娃模仿。所以常听老人家说“三岁看老”不无道理。我们是娃的一面镜子,在看不清自己时,看娃就知道了。想要娃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他现在正在向你模仿的阶段,你就要努力为他树立榜样。

作者: E17shenzhenlele    时间: 2017-5-24 21:18
2017初级班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  主讲:米菲    5.13


E17shenzhenlele颜峻

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最近买的一套《可怕的体验》,一共有九本讲述了七个职业:法老、侦探、骑士、海盗、公主、间谍、罗马士兵,儿子最喜欢看的是《千万别当侦探》,也许是天生的性别作用,他对《千万别当公主》一点兴趣都没有,他说反正我是不可能当公主的。于是我就和他一起看了两遍《千万别当侦探》。        当一名优秀的侦探不仅要有聪明的大脑、健康的身体、敏捷的身手,更重要的必须要具备超人的识别能力!识别假照片、假证据,识破伪装,找到赃物等等,所以当一名侦探是不容易的。在看到侦探的训练时,我们做了一些简易的道具进行了模仿,儿子叫道:这也太难了吧!我告诉他,我们这个还是最简单最容易的,真正的侦探训练要比这个难一百倍,儿子听了直吐舌头。

       正如米菲老师所讲的,故事知道怎么办!每个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起初都会选择逃避,这套书教会我和儿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该采取何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管是现在的学习、练琴、踢球还是长大以后的工作、生活,我们一生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任何一种职业都有他的挑战,唯有不怕困难和挫折才可能取得最后成功,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作者。
      上了第四课以后,我知道每一个故事,每一本绘本,每一本书,他要告诉我们的绝不仅仅是表面上我们看到的一些浅显的知识,有很多都是有深层次的含义的,现在我和孩子在一起看书时开始有意识地去发现书里的所要讲述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找到生活中相应的一些事,让故事来告诉孩子,我们该怎么办?这样的方式孩子更喜欢也更容易接受。

作者: simalinda    时间: 2017-5-25 13:01
故事知道怎么办?有感体验 E26王玲        最近因外部培训,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当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宝宝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妈妈,我爱你,看,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看着孩子给我泡的茶,桌子上摆的整齐的点心,一只自己做的康乃馨……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里满满的感动。孩子长大了,会感恩、会关心别人了。这件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故事知道怎么办?这个理论。          这段时间与孩子共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当看到小兔子拼命往两边张开双臂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时,我不禁哑然失笑:爱,还可以这样来衡量吗?而书中的那只大兔子清楚知道双方爱的差距,却只是宠溺的陪着小兔子进行着睡前游戏,因为他知道,终有一天,他的小兔子也会拥有和他相同的理解和感情,拥有和他一样足够从月亮上绕回来的爱,会同样迅速流畅、顺理成章的回答一个又个小兔子的突发奇想。当小兔子长成了大兔子后,他的爱就又超过了小兔子。这就是生命与爱的传承,是一件神奇又易懂的事。         爱,是一门学问,它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用一生来传授,用一生来表达。
作者: E24王燕上海    时间: 2017-5-26 01:50
E24 王燕-上海

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最近与走走共读的一个绘本《别想欺负我》,德国作家达柯马尔-盖斯勒所作,让我和走走收获都很大。

1、当天阅读的绘本时走走听的格外认真,讲到绘本中的“找出自己的优点放进宝盒里”时,走走也开始说自己的优点了:“我的武功高、画画好、游泳好、写字好、唱歌好、英语好……”。我补充说:“钢琴好!”他面带羞涩地说:“我钢琴还好啊?C大调弹得一点都不好。”(好吧,C大调是你的“劫”😓)

2、走走听这本绘本时明显有情绪波动,细问,原来是在幼儿园男生打闹游戏时他的两位好朋友都找他帮忙“进攻”对方,这让他觉得很为难(他说:就和真假美猴王一样,我都分不清。”)
       同时,他还觉得自己在打闹过程中没有自己的一位好朋友厉害(他很认可这位好朋友所做的好的。当听到绘本中有句话:“每个人都有许多优点……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自己的优点……我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走走说:“我虽然打闹没***厉害,但是我的聪明(娘亲猜想你是说“行动灵活”)也可以很厉害。(好的,你自己找到“出口”就好。)

3、本书中,当吉姆被大个子雷奥和讨厌鬼卢卡挡住去路,推她,威胁她时,吉姆变得越来越小,她只想溜,她能怎么做呢?“相信自己,拿出勇气并不容易!吉姆在幼儿园认识到自己是个很棒的孩子,应该为自己骄傲。这让吉姆变得强大起来,连雷奥和马卢卡都不敢在招惹她。
       透过这本绘本的交谈,我发现:现在幼儿园及小学的孩子中,存在着暴力的雏形?——鼓励孩子反对暴力及自我肯定。
作者: yuyuer    时间: 2017-5-26 15:24
E12 马琳琳 鱼鱼儿

2017初级班第四课  课程:故事知道怎么办?  主讲:米菲老师        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最近天开始热起来了,儿子自己找出来《妈妈,买绿豆》,坐在书架前的垫子上翻了两遍,扭头喊我“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做绿豆沙呀?” 这本书已经买回来两年了,读过的次数已经不记得了,太多遍了,是我和孩子都特别喜欢的一本书。我想我们喜欢的是它的无比生活化吧,炎炎夏日,阿宝和妈妈买菜回来的路上经过杂货铺,阿宝和妈妈一起买了绿豆,回到家洗绿豆、泡绿豆、煮绿豆、尝绿豆、冰绿豆、吃绿豆,做绿豆冰,之后发现了一颗绿豆,就和妈妈一起找了瓶子种了这颗绿豆,最后和妈妈一边吃绿豆冰,一边看长出来的绿豆芽。
无论随意翻开这本书的哪一页,都会觉得这一幕无比的熟悉,杂货铺里小黑板上的欠账信息,古老的电话,回家路上看起来很好吃的小鸡蛋糕,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的大煤气罐,妈妈端着大勺子给阿宝尝绿豆,坐在院子里和妈妈一起吸溜吸溜地吃绿豆,还有院子里被风扬起的衣服和长的茂盛的卷心菜,无处不让我回忆起小时候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这样普普通通的生活,这样充满美感充满愉悦充满幸福。
我想小豆这么喜欢这本书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吧,因为我也是这样一位家常的温柔的笑眯眯的妈妈,我会常常带着他去小卖店买各种颜色的豆子,买菜回来的路上也常常吃一点小鸡蛋糕,我在炒菜的时候他也经常在旁边的地方玩积木,在看书的时候我也会大叫一声“阿溢出来了”,然后飞奔去厨房关火,我们也常常坐在餐桌上吃着什么好吃的东西吸溜吸溜的。我想小豆翻看这本书的时候会觉得就像我们自己的日常写照一样。每次和小豆一起读这本书,他总能发现新的细节:
“这个杂货店的秤和我们去的小卖店都不一样啊”
“阿宝妈妈的西红柿怎么是绿的啊?绿的能吃吗”
“这个是花生吗?写着18是什么意思啊”
“阿宝洗绿豆怎么闭上眼睛了啊”
“妈妈,阿宝窗户外面画了很多画啊”
“哎呀,阿宝窗户上爬上来蚂蚁啦!我数数,123...”
“阿宝头顶上怎么老是有一个豆芽呀”
每次听到小豆的新发现,我都赞叹小朋友的观察力这么敏锐。
这么朴实的一本书,没有什么深刻的哲理和大道理,给我们展示了最生动的亲情画卷,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味,让我们看到感知到幸福就在这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让孩子参与在每一天的日子中,热情专注,生气勃勃!



作者: E27噢噢    时间: 2017-5-26 15:54
E27 孙莉
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最近娃非常爱画画,《艺术大魔法》正正好。这是美国作家大卫•威斯纳又一杰作,看过《疯狂星期二》、《海底的秘密》,惊叹于他的想象力与绘画技法,同时也烧脑,《海底的秘密》初读并未完全体会其中的真谛。对《艺术大魔法》充满了期待。
自己先初读《艺术大魔法》,奇怪作者选了面相并不那么可爱的蜥蜴作为主角形象,非常少的文字,只见浓烈的色彩、滑稽的形象、荒诞的情节,讲的就是画画非常厉害的达芬蜥和调皮可爱的马蒂之间好玩的事,但一想到是大卫的作品,应该不仅仅是这样。于是再读,和娃一起,娃开始也觉得达芬蜥画的很棒,但后面看到马蒂各种好玩,明显更爱马蒂,对情节的发展也非常好奇,加上各种绘画素材呈现的完全不一样的画面,对于正痴迷画画的娃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在自己小时候学画画,开始于临摹也终止于临摹,曾经也因为画的很像而得到过赞美,但是完全没有过创作,如果不临摹,完全无法动笔。今日,娃画画启蒙阶段,希望她能喜欢色彩,敢于玩色彩,天马行空,无关像不像,就像萌萌的马蒂一样,谁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但正是这样才是最好玩的。永远充满了好奇与想象。

作者: xuanxuanbaby    时间: 2017-5-26 16:05
2017初级班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  主讲:米菲    5.13

E20 轩轩妈 匡曼

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最近跟儿子看了一本书《别这样,小乖》书中讲述了一只叫小乖的狗狗,在主人离开家之后本来答应主人要乖乖的在家,可是他面对各种诱惑和无聊的时光的时候,没能控制住自己,吃掉了主人的蛋糕,追赶小猫游戏打闹弄乱了家具,挖了花园的土弄脏了院子。但是主人回到家问他有没有乖,小乖低下头说有乖,但是看到杂乱的一切,主人并没有发货责怪小乖,只是说你好像没有乖,自己默默地打扫屋子。狗狗小乖面对主人觉得很惭愧,要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送给主人。主人没有要他的玩具并原谅了它,带着它去公园散步。在公园里又遇到了野餐的人们,地上放着小乖喜爱的蛋糕,但是小乖控制了自己没有去偷吃,装作没看见从旁边走过去了,遇到小猫也没有追赶,看到泥巴也没有去挖。小乖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会面对诱惑,需要打发无聊的时光,他们会犯错,但是其实他内心也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犯错也会有内疚和自责。这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像小乖的主人那样,不要对孩子发货责骂,多给他自己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正确的引导,相信他会慢慢成长。
作者: 大提妈    时间: 2017-5-26 17:14
E23 袁梦 大提妈
2017初级班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  主讲:米菲    5.13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三叶草推荐的50本好书,有些没有读过,从图书馆借回来都与孩子一起共读。其中一本《卢利尤伯伯》印象非常深刻,书名虽然是叫伯伯但是我更喜欢称他为爷爷,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就像自己的爷爷一样!
     先说说整本书的画风,我非常的喜欢,古老的建筑,画面的颜色以蓝黄黑为主。一开始就出现小孩和爷爷的对比图,为后文做了铺垫。小女孩最最喜爱的图鉴散开了,不想去买新的,就去想办法修好这本图鉴。找了一大圈终于找到了这位修书的爷爷,然后修书的整个细节一一的呈现出来。小女孩的不经意间提到的金合欢树,爷爷就记下了,故意把这一页留下来作为这本书的封面,又重新赋予这本书新的生命。看着爷爷的认真劲,小女孩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我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原来一本书的制作工艺那么的复杂,把一本残缺不全的书,经过爷爷的巧手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的书!我都好想拥有这本书!
       特别喜欢这些文字,摘抄如下:父亲的手也像树上的木疙瘩。但那是那么灵巧的手啊。父亲糅过的皮革,仿佛天鹅绒一样。卢利尤的工作全是由手工完成。线的松紧、皮革的软硬、纸的干湿、材料的优劣,全都靠这双手来把握。书上写满了重要的知识、故事、人生和历史。卢利尤的工作,就是使这些东西不被遗忘,能够传承到未来。60多道工序,一道一道都要掌握,最后是用金箔在书脊上印上书名。到了这一步,才称得上是一名卢利尤。不能留名也没有关系。“孩子,要有一双妙手。”全文的贯穿的金合欢树与卢利尤的工艺相映成辉!木疙瘩也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这门手艺的见证啊!能把皮革糅成天鹅绒般,这是需要何等历练何等的功夫啊!要传承到未来的东西,一定是精雕细琢经得起检验的东西,这不经过爷爷的精心打磨,孩子的书从来没有坏过!
      我想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浮躁,追求享受物质生活充斥大家的生活,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家也越来越依赖网络,依赖电子化的产品,随着电子书的普及,能够静下心来做这种卢利尤工作的人应该越来越少了吧!但是相比较电子书而言,我还是喜欢捧起一本书,因为有书香,还可以在上面写写画画,我觉得纸质的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可能我的观点也如卢尤利这种工作一样很老套了,但是我还是喜欢这种经典的,而且这也是需要我们传承的东西!卢利尤这种工作佂对的就是书,对书的执着。尽管是一个孩子带来的书,也是按照60道工序一道一道认真的完成,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对书的尊重,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孩子的兴趣。因为孩子太爱这本书了,所以翻烂了,但是爷爷重新将一本崭新的书放到孩子面前时,有一页专门画了孩子是如何看这本书的,我想这时孩子对于这本的感情已经进一步升华,这里面不仅是她喜欢的内容,这里面还爷爷的一份希望,就是这份喜爱与执着,她最终也成为一名植物学家!爷爷也是极大的呵护了孩子的梦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呵护孩子的梦想呢?也想到其实每个孩子包括自己小时候都有一种特别心爱的东西,现在作为父母了,有没有保护好孩子的心爱之物呢?哪怕是孩子捡回来的一个石子,一片树叶,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是他非常珍贵的东西,对于我们而言是不是认为是垃圾而弃之呢?而且给自己触动很大的就是,对于这种旧书翻新的工作,把它做成了艺术品,那么我们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有爷爷这种耐心,这种坚持,是不是我们做得每件事,最后都会成为一件艺术品呢?
       《卢利尤伯伯》,带给孩子的是做事的执着,专注,带给自己的是呵护好孩子的梦想!


作者: E18黄丽云    时间: 2017-5-26 18:24
E18黄丽云
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公主怎么挖鼻屎》
从多方面引导孩子的思考
〈1〉探讨一下公主怎么样?挖鼻屎这件事不再需要通过,不妨从公主二字入手:
故事人讲一下公主的历史渊源和不同国家、时代的差异,秀下美丽的公主裙,征集几个简短的朗诵、舞蹈和唱歌、乐器演奏、讲自己画过的画等 ,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
〈2〉唱歌具有很强的健康价值,它不仅能让人心情愉快,而且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是让人保持身心健康的一剂“天然良药”。
1、唱歌是一项有节奏的体内按摩。
唱歌能冲开人体横膈膜,这种内部的循环按摩,是任何一项运动都代替不了的。
3、唱歌能训练神经通路。
无论老人、年轻的学生,还是无家可归的人,在唱诗班唱歌后的情绪都会变得更好。此外,患有肺气肿的病人在接受唱歌训练后,呼吸也有所改善。业余唱歌爱好者的个人仪态仪表也更好。
4、唱歌能释放荷尔蒙,增进感情。
研究人员证明,人们在唱歌时,大脑中会释放出一种名为催产素的荷尔蒙。刚生下孩子的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大脑里也会释放出这种荷尔蒙,恋人含情脉脉地相互凝视时,他们的大脑中也都会释放出这种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
5、唱歌能健康减肥。
唱歌是一项全身运动,可以锻炼全身肌肉,达到减肥的功效。60公斤体重的人唱歌时热能消耗率2.0千卡/分钟,唱2小时可消耗240千卡(与气息深浅相关)。指挥者的热能消耗率2.5千卡/分,2小时消耗300千卡。这样每周唱两次歌,能完成美国运动医学联合会建议运动量的三分之一。再加路途的奔波消耗和每周来它二次连续快走3000步,就属于我国体育人口一份子。
6、唱歌能增强呼吸功能。
唱歌能扩大肺活量,增加肺泡通气量,所以唱歌是一种提高呼吸功能的好办法。
7、唱歌能起到抗衰老的功效。投入地演唱可以活动到许多平时很难活动到的脸部组织,从而达到抗衰老,维护皮肤弹性,防止皮肤老化及改善更年期的功效。
8、大声歌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境和精神面貌。
心理学家认为大声歌唱对强迫症、抑郁症的治疗都有好处。因此大声歌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疗法。
歌唱使你身心愉悦,唱歌使你焕发青春。好歌唱不停,唱出好心情。把大声歌唱当成你生活中最愉快最舒心的事情吧!孩子来唱自己喜欢的歌,引导主动学唱歌。
〈3〉我觉得爱卫生,爱干净的主题也不错!比较切合绘本的初衷。可以让孩子做手工,比如设计一个漂亮的垃圾回收桶(用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又可以让小孩子学习一下那些是可回收利用的哪些不能回收的和回收的有那些图标!
作者: lilizhang    时间: 2017-5-26 18:39
E13张立力lilizhang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近期最令我深刻感受到绘本力量的,要属《公园里的声音》了。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还是在阿甲老师的课上。他在讲述说来听听的绘本读法时,给大家举的一个例子。每一页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虽然每个人都能看到不同的细节,但感受到的氛围是相同的。当时我就惊了。为什么一起听课的其她妈妈们这么厉害?能看到那么多我看不到的细节。所以马上决定回家一定买来看。恰巧在朋友家看到了这本书,欣喜的借回家先讲给娃听听。不出所料,孩子很喜欢。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讲过不记得多少遍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体会。甚至孩子提出来的一些疑问,我当时还无法回答。但重读几次之后居然找到了答案。比如:第一次她发现了第一个声音带着查尔斯离开公园时,为什么一路的树叶跟着他们?说实话,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那就是脚印。结果我错了,是树叶。而且为什么会跟着他们走呢?后来读到第三个声音、第四个声音的时候豁然开朗,原来查尔斯和脏脏刚爬完树,身上应该是沾满了树叶,所以才一路掉落的。第二次阅读,孩子又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画面里两条狗狗的尾巴互换了呢?这又让我不得不再次重读……第三次阅读,发现用来描述每种声音的文字字体都有四种,都是不同的。代表了不同的人物视角和特征。第N次阅读……
我想这就是一本好的绘本的意义所在吧。它会吸引你不由自主的不厌其烦的重复阅读。这真是一本值得细嚼慢咽的好绘本。
作者: 丹凤    时间: 2017-5-26 20:22

2017初级班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  主讲:米菲    5.13
E11   胡丹凤
最近和孩子读的是米拉系列其中的一本《米拉的大烦恼》,这本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最初孩子不爱看这个系列,自己读过后感觉米拉系列中的每本书,都能找到自己孩子的影子,每个孩子也都能看到自己。就哄着孩子和自己一起看,米拉实在是很讨厌她的头发,她多希望有一头顺直得直发啊?可是一天早上,天啊,怎么一根头发都不见了?于是有了米拉的的头发变成种种,米拉越来越害怕,终于米拉大声喊了起来:我希望我还是有一头卷卷的头发。这样米拉就开始接纳自己的头发了,成了一个喜欢自己头发的小女孩,并非因为他不得不这样做,而是因为他学会了去接纳自己的外面。读过后自己的感触也很深,是的我们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不足,以前总是很在意自己的不如意,觉得自己很矮个,现在换个角度想来矮也是一种小巧玲珑,没有什么不好。同时在育儿方面,面对现在调皮的3岁的孩子让我也多了些思考,孩子现在秩序感很强,并且重复性也强,在老人的眼里就是无理取闹,有时候会因为这个和老人有些意见分歧,说自己太娇惯孩子宠坏孩子?弄的自己也很焦虑,现在让自己更应该尊重和接纳孩子的这样的成长规律,虽然孩子爱玩调皮点,但是可以不可以理解孩子很外向活泼么呢?好像有点和书吻合,不过让有了多些思考吧.

作者: 亲亲的微笑    时间: 2017-5-26 20:50
E25 廖瑾 亲亲的微笑

关注米菲很久了,没想到,如此熟悉的一位老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还是好几次没忍住湿了眼眶。第一次是在听到每一个大人在童书阅读过程中反映的都是内心的那个小孩的状态,没错,每个大人心中都住着这样一个小孩,所以,当我们长到那么大,再读童书时,仍然会有很多触碰到我们内心深处柔软地方的东西。第二次是在听到米菲讲到为什么会对孩子没耐心。是的,回顾我最近,因为自己在学习,我常常忘了她还是个不到5岁的孩子,于是我对她有很多的期待,事情为什么不能自己做?时间本来就不够了,怎么还那么慢吞吞?又想起以前读到《在爱里相遇》一书中说的,的确,对孩子不要有不符合年龄的期待,也不要让他们有不符合年龄的依赖。从这个角度去想想孩子的行为,就会觉得自己简直太苛刻了。

是的,诚如米菲老师所说,故事其实不知道怎么办的,故事妈妈才知道怎么办。在坚持亲子阅读的这几年,我自己明显感觉的是,在怎么共读上,包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书,如何进行亲子阅读,这都是妈妈要学习的功课。近来女儿开始怕黑,怕怪兽,怕妈妈会离开。有时候会想,这么大了怎么还这么粘人,让人连片刻喘息的机会也没有,这个时候和女儿共读的一本书《Good night,little rainbow fish》(中文版《快睡吧,彩虹鱼》)让我们俩都收获颇多。彩虹鱼晚上睡不着,非要妈妈陪着,它说怕黑,妈妈就怕了灯笼鱼来给它照明;它说怕章鱼喷墨汁,自己迷路回不了家,妈妈说她会把墨汁云吹走;它说怕怪兽,妈妈说没事怪兽先得过我这一关再说;它说怕有毒的水母,妈妈说我会照顾你而且会给水母点颜色看看…… 最后,彩虹鱼当然安心地睡着了,因为它知道,妈妈一直会在它身边。这个彩虹鱼和现在的女儿多像啊,她的磨人,其实就是在表明她害怕,她希望妈妈能一直和她一起的需求。读完故事,我问女儿,如果你像彩虹鱼一样遇到这么些情况,你会怎么办?女儿说,找妈妈吖!我笑着亲吻她,不要担心,妈妈也会像彩虹鱼妈妈一样,一直在你身边的。其实,孩子真正想要的并不多,她只是想确认,我需要的时候,你是不是一直都在。

作者: 亲亲的微笑    时间: 2017-5-26 20:50
E25 廖瑾 亲亲的微笑

关注米菲很久了,没想到,如此熟悉的一位老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还是好几次没忍住湿了眼眶。第一次是在听到每一个大人在童书阅读过程中反映的都是内心的那个小孩的状态,没错,每个大人心中都住着这样一个小孩,所以,当我们长到那么大,再读童书时,仍然会有很多触碰到我们内心深处柔软地方的东西。第二次是在听到米菲讲到为什么会对孩子没耐心。是的,回顾我最近,因为自己在学习,我常常忘了她还是个不到5岁的孩子,于是我对她有很多的期待,事情为什么不能自己做?时间本来就不够了,怎么还那么慢吞吞?又想起以前读到《在爱里相遇》一书中说的,的确,对孩子不要有不符合年龄的期待,也不要让他们有不符合年龄的依赖。从这个角度去想想孩子的行为,就会觉得自己简直太苛刻了。

是的,诚如米菲老师所说,故事其实不知道怎么办的,故事妈妈才知道怎么办。在坚持亲子阅读的这几年,我自己明显感觉的是,在怎么共读上,包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书,如何进行亲子阅读,这都是妈妈要学习的功课。近来女儿开始怕黑,怕怪兽,怕妈妈会离开。有时候会想,这么大了怎么还这么粘人,让人连片刻喘息的机会也没有,这个时候和女儿共读的一本书《Good night,little rainbow fish》(中文版《快睡吧,彩虹鱼》)让我们俩都收获颇多。彩虹鱼晚上睡不着,非要妈妈陪着,它说怕黑,妈妈就怕了灯笼鱼来给它照明;它说怕章鱼喷墨汁,自己迷路回不了家,妈妈说她会把墨汁云吹走;它说怕怪兽,妈妈说没事怪兽先得过我这一关再说;它说怕有毒的水母,妈妈说我会照顾你而且会给水母点颜色看看…… 最后,彩虹鱼当然安心地睡着了,因为它知道,妈妈一直会在它身边。这个彩虹鱼和现在的女儿多像啊,她的磨人,其实就是在表明她害怕,她希望妈妈能一直和她一起的需求。读完故事,我问女儿,如果你像彩虹鱼一样遇到这么些情况,你会怎么办?女儿说,找妈妈吖!我笑着亲吻她,不要担心,妈妈也会像彩虹鱼妈妈一样,一直在你身边的。其实,孩子真正想要的并不多,她只是想确认,我需要的时候,你是不是一直都在。

作者: 王婷    时间: 2017-5-26 21:27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E29  扬扬妈  王婷

     今晚才抽空听完米菲老师的课,让我想起很多,特别是想到自己昨天中午还因为孩子(本月3周岁)不肯吃饭前洗手而哭闹时,我先是不太理睬(最近经常不肯饭前洗手),最后就直接简单粗暴用暴力解决了,第一次用衣架打了孩子,真是愧疚万分。不过还好,最后事情还算是圆满解决了。今天吃午饭前宝贝很积极的去洗手,然后跑过来跟我说“我洗手了妈妈,你不要打我哦”。我马上抱着他说“对不起宝贝,妈妈昨天不应该打你,妈妈做错了,妈妈会做错事,扬扬也会做错事,我们都会做错事,不过没关系,只要我们知错能改就好了。对不起宝贝”跟孩子这样说了以后,他居然特别高兴起来了。
最近跟孩子一起读的《蒂科与金翅膀》让我陷入了思考。
蒂科一开始是个与众不同的小鸟,没有翅膀,不过还好,他有朋友,朋友们都爱他。后来蒂科有了一双金翅膀,却失去了朋友,最后为了跟大家一样,他把金翅膀送人了,可是,其实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的。
我想到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我想,是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人。就像蒂科一样,其实他不用和别人一样,只要做他自己就好。
我不能把我的意识强加到孩子身上,只要给孩子足够爱和自由,给他足够的阳光和养分,让孩子好好的成长,长成他本来的样子。其实我也一直是在这样做的。只是当孩子越大,似乎就会越忘记了要加多点耐心和爱心。
就像米菲老师说的,我们要当好故事妈妈,就要先做个内心强大的妈妈,只有自己变强大了,才能成为孩子最后的堡垒。
我的收获就是:1、以后要坚持读童书,其实,我越来越大的感受就是,亲子阅读,最后,获益最大的,好像是我自己了,我得到的似乎比孩子还多。
    2、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我需要倾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这点真的不容易做到,但我会努力,就像我跟孩子说的,我也会犯错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为自己开脱,但自己确实没法做到100分妈妈,真的是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只要再努力,就好了。)
作者: wl初心    时间: 2017-5-26 22:07
E03 万莉 wl初心  课程:故事知道怎么办?  主讲:米菲  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作业链接周一开放。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儿子大了,更多的时间是自主阅读,自从有了老二,陪伴他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提起最近跟孩子读的书,《佐贺的超级阿嬷》是我陪孩子读的比较完整的书。书中的阿嬷像我的奶奶,不管生活有多么的艰苦,奶奶也会找到生活的乐趣,曾记得我姑父讲的一件事:哪怕家中吃完这顿下顿就没米了,我奶奶仍会乐呵呵的跟大家一起吃饭。在那些物质匮乏的日子里,乐观的奶奶跟书中的阿嬷一样,有着神奇的办法,让艰苦的生活快乐的过下去,家里也始终洋溢着温暖与笑声。因为我的喜爱,孩子也跟我一起共读这本书,看到好笑的故事情节,我们一起开怀大笑,看到感人的情节,我们一起落泪,我也时常跟孩子提起我的奶奶,提起我跟奶奶相处的时光,因此孩子对我儿时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在跟孩子分享感受时,我和孩子的链接更深了。孩子,很喜欢听爸爸妈妈讲自己的小时候的故事,的确,只有在回忆童年时光时,我们才想起自己原来也是从小屁孩长大的,曾经的我们也捣乱、顽皮、不想听父母的话、渴望长大、期望自由……可是长大了的我们却没了童心,故事让我们回到童年,以一颗童心去拥抱另一颗童心,当两颗童心相遇时,我们彼此感到信任,感到尊重,这真是妙不可言的事。          米菲老师的课程,真是及时雨,老二的到来,很多时候我们不自然忽视了老大,也对老大越发没有耐心,听完老师的课,得到很多的启发,我们抱着功利心跟孩子相处,希望他体谅我们,希望他能照顾自己,希望他能跟上我们的节奏……然而我们忘了,他是个孩子,他需要我们的陪伴,需要我们陪他慢慢长大,而孩子的成长,终将是我们自身的成长。          故事不知道怎么办,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
作者: fish_iris    时间: 2017-5-26 22:23
故事知道怎么办  E15  厉小勤

虎凤蝶。
日 馆野鸿 文图,彭懿 译。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幼儿园最近两周的体验课都是以蝴蝶生长四部曲为主题;Eric爷爷的《好饿的毛毛虫》,从绘本到黑光剧,鱼也印象深刻。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这本《虎凤蝶》。
卵,幼虫,蛹,成虫,虎凤蝶的一生,也只有短短的一年。
真是惊险无限的一年啊——
“螨从地面上爬了上来,它吸光了两个卵里的东西。”
“蚂蚁来了,抓走了三条小毛毛虫。”
“毛毛虫正爬着,来了一只步行虫。”
“慢吞吞的毛毛虫,遇到了一大群蚂蚁的袭击。”
“姬鼠夏天常常吃虫子。他发现了一个一动不动的蛹”。
… …
没看过日文版, 不知道原文是如何描述的,但译本中彭懿的文字真真平淡却犀利,生与死,就在这一行行简单平直的叙述里。
 
接着读第二遍的时候,听到“蚂蚁来了”,鱼就着了急。“妈妈,蚂蚁是坏蛋,我帮毛毛虫打败他们!妈妈,毛毛虫已经长大了,他们能打败蚂蚁吗?”
看着你着急的眼神,妈妈却一下子不知道从何说起。你想要毛毛虫赢,你想让他们都能羽化成蝶,绚烂这早春的树林。可在你这个年纪还很难明白,物种并没有所谓的善恶好坏之分,只有生态的平衡之道。在自然界微妙的平衡里,注定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虎凤蝶的卵能插上翅膀成为这花飞蝶舞的美丽景象中的一部分。然而,卵也罢,蛹也好,或者是最终有幸成长为一只虎凤蝶,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的不同形式,最终,每个生命都将回归自然,又回到一个统一的终点。
我只能告诉你“有时候蚂蚁赢了,有时候毛毛虫赢了,不过大多数时候赢的都是蚂蚁”。
“为什么啊,妈妈?”
“你还记得我们上次在公园里看到的那颗光秃秃的大树吗?”
“那颗光秃秃的吗?”
“他的叶子是不是都没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那是因为,毛毛虫太多了,他们把那颗大树的叶子都吃光了。如果所有的卵都能变成毛毛虫,所有的毛毛虫又都能变成蝴蝶,那,我们的公园里所有的叶子都会被吃掉了,公园就看不到一点绿色了,小动物们也会因为没有食物而饿死的。所以啊,一部分叶子变成了毛毛虫的食物,一部分毛毛虫又成为甲壳虫的美餐,一部分甲壳虫又喂饱了其他的小动物,这样,我们的公园里,我们的树林里,才有形形色色的花花草草,各种各样的大小动物。”鱼睁大眼睛,我接着问他“妈妈周末带你去公园,我们去找找毛毛虫好吗?”
“嗯”鱼点头。看样子他已经完全不记得两年前的那个春日午后我们在小区花园旁边看过的一条毛毛虫翻滚着圆滚滚的身子殊死搏斗小蚂蚁的场面了。
 
虎凤蝶,更美丽的是图画。
鱼和我捧着书,像玩“hide & seek”一样,在每一开页里四目梭巡,轮换着找出我们发现的任一个精灵和伏笔:前一页毫无存在感的鼠,下一页做了无可争议的主角;这一秒浓墨重彩的蜗牛,下一秒成为了步行虫的美餐… … 宏观视野的春夏秋冬,微观视角的虫蚁螨蜂;静态的地下多层冬眠图,动态的地上狐兔追逐战;仰视的疏影横斜里的一孔蓝天,俯视的枯枝败叶上的蛇蟾大战… …
细细分辨,一幅图画中,居然有多达20+种动植物!这么多鲜活的生命,在你所不曾留心的角落,自有他们的忙忙碌碌… …
看草木枯荣,看日升月落,就是这一片树林,就在这一片林地,匆匆忙忙,来来往往,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长达十个月的时间里,“蛹还是那个样子”。他并不关心身边的生死变换,争奇斗艳,只是静静地,为自己的登台做着最充分的准备。
 
之于树林,静待蝶舞;
 
之于我,静待花开。
作者: JohnsonX    时间: 2017-5-26 22:24
E06 蒋育章
5.13 周六 20:00-21:50

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
主讲:米菲
作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
       汤米•狄波拉的《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儿子看了封面就猜对哪个是楼上的外婆哪个是楼下的外婆了,理由都和故事中的一样。故事里汤米的曾外婆年纪大了,总是躺在楼上的房间里,外婆总是在厨房里做好吃的,汤米叫她们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汤米很爱她们。汤米和楼上的外婆一起绑在相邻的凳子上面,一起吃糖果、聊天,楼上的外婆还给汤米讲故事,他们是最好的朋友。楼下的外婆精心地照顾他们。有一天,楼上的外婆去世了,还不明白什么是去世的汤米看到楼上空空的床就大哭起来,妈妈告诉汤米:楼上的外婆永远都不会回来了。汤米渐渐长大,楼下的外婆也老了,总是躺在床上,和以前楼上的外婆那样,后来也去世了。
        故事记录了汤米和外婆、曾外婆之间的生活点滴,展现了祖孙三代人互相关爱,其乐融融的生活,是作者童年的真实写照。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和曾经的生活点滴,就像故事中的那样其乐融融,最后我的外婆也成了楼上的外婆。我们真的要好好孝顺长辈,孝顺不能等,子欲孝而亲不在是何等的悲哀。
        孩子对“死亡”还没有概念,有时会问“什么是死”?我总是不知如何回答,现在,这个故事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者: 方方2016    时间: 2017-5-26 23:00
E09 方秀业
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怎么样的思考与收获?
  最近我和孩子共读了李欧•李奥尼的《鱼就是鱼》,这本书很有趣,也给人很多启发。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之后,便跳到陆地上。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描述了它在陆地上的所见所闻。鱼根据青蛙说的,展开了丰富的想像,但都带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作了适当的调整——人被想像为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它猜来猜去,终于有一天,鱼猜的不耐烦了,它一摆尾巴,跃上了岸边,但是它不能呼吸了,它使劲喊救命。青蛙正好在旁边捉蝴蝶,它使劲把小鱼推进了池塘里。小鱼又能自由呼吸了,又能游泳了。多么简单的故事,多么朴素的道理。这本是彩色铅笔画,非常喜欢它的色彩。很佩服作者,会将很多内容巧妙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比如: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奶牛、人、鸟的特点,及很深的哲理都柔和在一起。孩子从里中学了句话:青蛙就是青蛙,鱼就是鱼,就是这么回事……,感觉很简单。但是有些东西还是很值得我们成人思考地,就行米菲老师说的故事怎么办?我们考虑地是我们大人应该怎么办?就像《鱼就是鱼》,它告诉了我们: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生活的方法,都有不同的能力,有些别人能办到的事自己办不到,有些自己能办到的事别人办不到。就比如我们的孩子,大家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硬加在孩子身上很多的学习任务、参加很多的兴趣班,但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自己孩子的能力,反而起了反作用,只有认清楚了自己,才能明白自己应该去追求的是什么?认清楚自己的孩子能承受什么、特长和短处是什么?才能更好地去培养,而不是跟随大流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适得其反。

作者: siyingtao    时间: 2017-5-26 23:09
E01 司英涛
最近和孩子读了《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绘本的阅读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最初见到这本绘本,是在市少儿图书馆的绘本馆,当时我们拿到这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简单翻了翻,觉得好奇怪——这本书怎么这么简单?不就是写母鸡走了一圈,又回去了吗?这怎么就是经典绘本了呢?而且三叶草里也推荐了,我觉得怪怪的。当时就简单带孩子翻了翻,打算翻完就回家。
但是,女儿朵朵一边看一边说:这里有只狐狸。我一看,可不是。刚才只顾着快速翻看文字,怎么有狐狸呢?我又仔细翻了翻文字部分,并没有提到狐狸。这只狐狸的出现意味着,我还得仔细看图里有什么玄机。
我一看不得了,这只狐狸不安分嘛。时时尾随母鸡萝丝,还想吃了它,怎么一次都没有得逞?
好吧。看来这个故事得加上一半的容量了。必须得讲狐狸如何如何了。
讲着狐狸,讲着母鸡萝丝,朵朵就看进去了。她说,这只狐狸想怎样怎样,最后母鸡萝丝又怎样安全回去了,等等。咦?怎么和文字故事不一样了呢?变成了另外一个故事——我们明白了,绘本,本来就不是文字故事,这本书,就是要看图讲故事。至于文字,只是简略地提要而已。
我们把绘本的本末,给倒置了。
这种阅读评价的反转,让我印象深刻,收获颇多。
通过这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我们明白——要丢掉成人的阅读定势。要重新用图画书的思维讲一个故事。
另外的收获就是——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说这个绘本不好,那个不好,我们缺少解读精彩的钥匙,就不要先那么早下结论。
故事知道怎么办。故事知道,慢慢把我引导进去,去解决解读的问题。

作者: Wendymm    时间: 2017-5-26 23:13
E14 Wendy-上海

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最近音乐启蒙故事书《放屁大象吹低音号》成了刚5岁男娃的心头好,每天都挂在嘴边。这套书引自德国,一共三本附加一张CD,娃每每时间充裕时候就能从第一本一直听到第三本。其实刚刚拿到书的时候我并没觉得他会喜欢,首先因为真的好多字啊,根本不识字;还有就是那么多乐器他分得清么,说实在的我讲了一次就口干舌燥的,可是娃兴趣浓厚,CD听了没几次,他竟然能完整讲述整本书,而且还惟妙惟肖。家里给我们讲,外面给好朋友讲,小朋友的读书会上拿去讲,幼儿园班里去讲。
真的可谓是意外的收获,仔细想想,在看此套书前正好去听了娃的第一场交响乐。120cm以下禁入,所以碰到了不让进的小插曲,交涉后入座后娃却表现出超强的定力正襟危坐,连想咳嗽也捂嘴忍住。告诉他以后只能等到满120cm才能再去听交响乐团演出。有此铺垫看到喜爱的动物交响乐团乐开了花。这书还是很有特色,特别贴近孩子天性
第一,习性各异的动物对孩子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光是放屁大象放震天响的屁就哈哈哈了再用嘴模仿放屁,三本书分别讲述了动物交响乐团、动物们帮助熊猫和动物们拯救动物园的故事,题材本身就是孩子的最爱;
第二,配音同步阅读,孩子一边看书,一边听配乐朗诵,会不知不觉地步入立体的动物世界,而且还能随着音乐摇摆起舞;小群姐姐的完美讲读,真的是功不可没;
第三,故事折射出的真善美传递给孩子一种愉悦感。还有一点或许是孩子感受不到的,即阅读的过程正是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一边看书,一边听配乐朗诵,他们可以初步了解一些乐器,把乐器作为有生命和个性的伙伴,感受到情绪各异的音乐旋律,做到了音乐和故事的完美结合。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在孩子心中掀起波澜,让他们与可爱的动物们同喜同忧。
有几句话娃总是挂了嘴上, “音乐能让我们快乐!”因为他喜欢音乐,合唱团已参加了一年半
最近刚开始练习钢琴,娃疏于练习的时候,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放屁大象里面说过 “练习的越多,越有自信”哦,哈哈哈



作者: 温馨    时间: 2017-5-26 23:25
E19谢荣燕   温馨
第四课:故事知道怎么办?
主讲:米菲
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今年和孩子的阅读计划:主要以科普和历史为主,从孩子两岁开始讲故事陪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一直对科普兴趣不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去学习摸索。总结孩子对科普没有兴趣的原因:第一、因为孩子的阅读一直都是我在陪伴,自己本身对科普就没有浓厚的兴趣。第二、在书籍的选择方面不对孩子的“胃口” 。第三、没有实践,仅停留于书面上。对症下药,首先从我自己改观。我也开始在网上或者购买了一些书籍学习和孩子一起分享我的收获。其次,在选择书籍方面我做了大的调整并借鉴“前辈”们给我的经验选择一些带故事性的书籍,从动物昆虫开始。最重要的一点,周末的时间我都带孩子参加自然课堂,让孩子多跟大自然接触。野外观昆虫是孩子目前较喜欢的课程,边玩边学。
      近期我们主要阅读在阅读一套昆虫书籍《法布尔昆虫记》,孩子对这套书爱不释手。这套书共十本,分别为《法布尔昆虫记1. 聪明的猎人/手术专家》、《法布尔昆虫记2. 战争狂/嗜尸者》、《法布尔昆虫记3. 地下毒王/天才建筑师》、《法布尔昆虫记4. 大自然的清道夫》、《法布尔昆虫记5. 神秘的隐士》、《法布尔昆虫记6. 蔬菜大食客》、《法布尔昆虫记7. 装死专家/殡葬师》、《法布尔昆虫记8. 夏日音乐家《法布尔昆虫记9. 神奇麻醉师》、《法布尔昆虫记10. 霸王镰刀手/摇篮入侵者》这套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出每种昆虫的“个性”,每种昆虫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我相信:一本好书能激发小朋友们的阅读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神秘好奇心,培养他们尊重生命、亲近自然、热爱科学探索的精神。
作者: 芝麻粒儿    时间: 2017-5-27 00:07

学员 E08 陈肖肖
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最近娃娃很喜欢小金色童书中的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做《小红母鸡》。图画清新明快,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小红母鸡从捡到一粒麦子到种麦子、收麦子、磨面粉、揉面团、烤面包这么一个完整的过程。故事并没有把情节放在如何完成每个步骤这件事上,而是在每个过程中小红母鸡请求他四个动物(分别是鹅,鸭子,小猫,小狗)帮忙,然而他们每次都在玩其他的事,而没有帮忙,而小红母鸡总是自己去完成,故事中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小红母鸡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最终小红母鸡的麦子烤成了面包,当他问谁要吃面包时,其他四个动物终于不忙着玩了,纷纷说“我来”,可是小红母鸡却像之前每次干活一样说“我自己来”,仍然她是那么说,也是那么做的。
这个小故事是简单的,但是却总觉得有那么点哲学意味,或者说是生活的道理。我觉得他绝不仅仅是告诉小朋友要相互帮助这件事情。经常会在心里重复这句话“时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句话虽然就那么几个字,却觉得有些太多太多的道理,“说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这是看“许三多”的时候记住的一句话,经常会听到或者看到有人教诲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可是却未必是那么做了。
再换个角度,故事中只是客观的描述故事,并没有任何立场,似乎也没有说要小朋友们互相帮助,虽然前面几次其他几个动物们忙着玩而没有帮小红母鸡,但是这其实并没有什么错啊,如果在他们眼里,那时候的玩更重要,那有何妨?所以,我跟娃读的时候从来没有引申到朋友相互帮助这件事上,我希望他自己用心去感受,而不是跟着我的惯性思维。

作者: ph1019    时间: 2017-5-27 07:43
E028  唐屏华  
       最近我和孩子共读的书《白鹳的旅行》,第一次给孩子朗读,孩子哭了,眼泪掉下来,一直说:“妈妈,这本书好感动!”第二次给孩子朗读,孩子又哭了,抱着我说:“妈妈,这本书太感动了”。孩子的感觉是真实的,让我再认真看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关于寻找的图画书。白鹳的家乡在克罗地亚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有成片的向日葵,还有悦耳的童声。有一天,战争爆发了,白鹳不得不逃离家乡,去寻找另一片宁静的土地。白鹳在旅途中有许多奇遇:在摩天大楼楼顶上睡觉,被经过的飞机吵醒;在烟囱上停留,被喷出的黑烟熏成黑鹳;在大海上遇到一只跟自己长得很像的海鸥,两只鸟四目相对……
       在书中,我们跟随白鹳穿越都市、海港,飞往宁静的彼岸。这是一趟寻家之旅,它展现了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会孩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让他们懂得维护家园的艰辛,应该努力去爱护自己身边的环境。
       孩子看到,在满地向日葵盛开的静谧之乡中成长起来、曾经为人们带来福音的白鹳,面临战火侵袭,而被迫在泪水的海洋中离开家园,漂泊异乡。她觉得好伤心。我和孩子一起,通过这本书看见真相,也看见理想:倾听一只白鹳的声音,倾听白鹳无法逃避的危机,倾听白鹳的迁徙和回归;看这优美、善于翔舞的生灵呈现生命最圣洁祥和的光芒,看大地和万物历经沧桑后的坚定不移。终于,白鹳找到了自己的家,孩子感动得流泪了,于是慢慢地,我们将一份敬重和珍爱铭刻在心。
作者: ph1019    时间: 2017-5-27 07:44
E028  唐屏华

作业:请自行选择一本最近与孩子共读的童书,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考与收获。

  最近我和孩子共读的书《白鹳的旅行》,第一次给孩子朗读,孩子哭了,眼泪掉下来,一直说:“妈妈,这本书好感动!”第二次给孩子朗读,孩子又哭了,抱着我说:“妈妈,这本书太感动了”。孩子的感觉是真实的,让我再认真看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关于寻找的图画书。白鹳的家乡在克罗地亚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有成片的向日葵,还有悦耳的童声。有一天,战争爆发了,白鹳不得不逃离家乡,去寻找另一片宁静的土地。白鹳在旅途中有许多奇遇:在摩天大楼楼顶上睡觉,被经过的飞机吵醒;在烟囱上停留,被喷出的黑烟熏成黑鹳;在大海上遇到一只跟自己长得很像的海鸥,两只鸟四目相对……
       在书中,我们跟随白鹳穿越都市、海港,飞往宁静的彼岸。这是一趟寻家之旅,它展现了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会孩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让他们懂得维护家园的艰辛,应该努力去爱护自己身边的环境。
       孩子看到,在满地向日葵盛开的静谧之乡中成长起来、曾经为人们带来福音的白鹳,面临战火侵袭,而被迫在泪水的海洋中离开家园,漂泊异乡。她觉得好伤心。我和孩子一起,通过这本书看见真相,也看见理想:倾听一只白鹳的声音,倾听白鹳无法逃避的危机,倾听白鹳的迁徙和回归;看这优美、善于翔舞的生灵呈现生命最圣洁祥和的光芒,看大地和万物历经沧桑后的坚定不移。终于,白鹳找到了自己的家,孩子感动得流泪了,于是慢慢地,我们将一份敬重和珍爱铭刻在心。
作者: 呆呆白日梦    时间: 2017-6-19 14:40
E30 刘巨红

生长环境在北方,熟悉家乡的一草一木,山上的野菜、药材如数家珍,但来深圳这么多年了,对深圳的植物认识的却没几样。因为自己不懂也没办法在生活中跟孩子介绍周围环境中的植物、树木。这样下去,在深圳出生长大的妞,可能不认识南方的植物,也不认识北方的,非常缺失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下意识的培养她对自然的兴趣和了解,也特别挑了些关于自然方面的书来看。

最近和孩子共读的书是《笔记大自然》,其实还看了自然主题的其它的书,包括:《早安,我的植物邻居》、《自然图鉴》、《我的自然笔记》、《原野漫步》等。

看这些书时,我们一边看,一边会对照生活中的植物,在书本中找到该植物的生活习性、特点,无毒无害的,会尝一下它的味道。甚至妞设了一个自然记录本,起名叫《自然小侦探》,首页画一下观察自然需要用到的小工具们:本子、笔、橡皮、小剪刀、放大镜。然后把生活中观察到的植物记录下来,时间、地点、形状,甚至可以配一首小诗,同时把植物画下来。通过植物,再扩展到生活中的昆虫、鸟类、动物……现在一出门,都习惯于找找找了,看有哪些特别的植物,辨别哪些是深圳的留鸟、候鸟。

计划再继续进行自然探险的亲子活动,把兴趣爱好保持下去。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