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写写写第一期第三轮第七周作业贴 [打印本页]
作者: 秋之雪 时间: 2017-4-26 00:05
标题: 写写写第一期第三轮第七周作业贴
今天重庆的朋友发来她家女儿三年级的测验题,据说公交站牌这道题考倒了好多孩子,群里深圳妈们也测试了一下自己的娃,竟然也有很多答不上。
大家一起来试试自己家的娃,再说说对这种试题的看法吧。
作者: 楼兰梦舞 时间: 2017-4-26 00:06
4月24日 允许自己
前天被雪临时找来给高级班的同学们分享筹款的内容,分享到最后,有同学提到对自己没有信心,做为过来人,很自然地打出了几行字“允许自己比别人慢一点,允许自己一下子做得没那么好,允许自己有焦虑”。
忽然想起来,对于我自己,大多数时候我允许自己,有很多时候也是不允许的,在很多事情上一样存在着深深地焦虑。难道真的是旁观者清吗?我为什么不能像允许别人一样来允许自己呢?在新的事物上,我也可以允许自己比别人慢一点,允许自己一下子做得没那么好,允许自己有焦虑。那个时间点上,我并不是在解答别人的焦虑,其实更主要地是在说给自己的内心来听,我也听到了。
在每一个细节的准备中,在每一次向同事请教时,在心里纠结又纠结做出一个选择时,每个方案上写出来的一行字,都是在不断地进步。今天整理朵妈试读时的内容“小猩猩要自己剥香蕉,用尽了办法还是打不开,大人帮忙剥开了,小猩猩却更恼火了。也许对大人来说是个小事,对一个正在建立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就是很大的事情。”我的焦虑相对于我自己现在来说可能是个很大的事情,对于别人来说,对于很长的未来来说,也只是一件小的事情。我完全可以不用那么在意,况且,除了我自己,没有人因为我担心的某一点做得不好而觉得我怎么样。
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想我是越来越允许自己了。
作者: 楼兰梦舞 时间: 2017-4-26 00:23
那就从接地气说起吧
作者: 秋之雪 时间: 2017-4-26 00:41
先说说我看到这些试题的感受吧。
其实我还是挺希望看到这些类型的试题的,特别是公交站台的那种题。身边好多妈妈测试了一下孩子,很多不会看的
,有打横读的,有看不懂起点终点的。这算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知识文盲”吗?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两张图片上的测试题,测试的就是当下学生的生活能力和阅读能力的。
图一的题目,可以看出来,测的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阅读量,里面提到的内容有些是语文教材三年级后的内容。孩子如果想回答上,一要自己读过(四大名著三年级读全的估计不多),二听别人说过(这就是对家庭的要求了)。所以说在阅读上,除了自己多读家庭的阅读氛围也很重要。
图二的题目是对生活能力的测试,其实还有对阅读能力的测试。这道让很多学生抓狂的题目,是因为孩子们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现在多数孩子都有车接车送,即使坐公车地铁也多是家人领着,只管上车下车走路回家,错失了多少学习的机会。(话说我家的也缺少这些经验,这些题刚拿给燕子看时,她也是懵的
。)说完生活能力,有些人会问,这个和阅读能力有关系吗?孩子没学过看路牌肯定不会答啊,关阅读啥事儿,扯太远了。其实,我们仔细看下题目,在第2题中明确的写到”小华要从大庆村到红土地去上学“,这里就写了两个站名,如果读第1题时还看不懂,那么读第2题时就可以对应着找到图片上的站名读法,找到解题的关键。这就是阅读能力的体现了。(燕子也是在看到这里时才明白怎样看公交站牌
)
看到这些题感触挺深,想起了上学期期末福田的试卷中关于摩拜的阅读题,罗湖的关于快递单的阅读题。现在的考试中越来越把这种题型当做重点,咱们的孩子也不能再做关在象牙塔中不识人间烟火的缪斯了。庆幸的是,咱的娃生活实践还算多,很多事儿都让她要亲历亲为。担忧的是,生活的发展和进步无形中让她们少了很多接地气的生活。看来公交还是要多坐坐,社会时事要多了解。知识文盲更可怕!
作者: 朵米妈 时间: 2017-4-26 07:54
忽然之间,又忙碌起来。
重新又充满了恨不能即刻投入战斗的斗志。
回顾40多年的前半生,好像从小到大,一直在做的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很少会遇到不愿做的事情必须勉强自己去做,印象比较深的,似乎没有比看保险合同更挑战自己的耐受力的了。
一来我觉得自己比较擅长发掘寻常事务的意义,也愿意把有些自己没经历过的事情当成挑战,但是更重要的是,这前半生似乎有一根明明暗暗的线,在牵引着我始终走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
其实有时候,无非就是一个选择吧。
这次从北京回来的路上,遇到南科大实验学校的唐校长,本来已经是4天睡得不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疲惫状态了,他也是两天双城奔波的紧张状态,意外的俩人竟然精神高亢的聊了一路近4个小时,相当投契。
话题中提到当年从第一份工作中离职,那是一间国家重点的学校,刚大学毕业加入学校几个月,我就在一次全省的论文比赛里拿到了二等奖,据说这是全市最高的成绩了。当时校领导有意让我进入学校的管理部门工作,我爸听了是很高兴的,立刻给我规划了一条如何当校长进而当教育局长的路径。但是我对此毫无感觉,一口回绝了学校——我还是喜欢当老师。
一年后,因为不满学校高精尖的586竟然还在教孩子们DOS语言,我在游历深圳之后提出了一份电子化教学的课程改革方案和一封恳切的长信。记得当时家里还并没有电脑,这份长达十几页的方案我可都是手写的啊!而且是先写草稿,修改后专门又誊写出来的,可见用心之深。在这份提案石沉大海之后,我终于无法忍受,毅然出走,离开了学校,投身入深圳的洪流。
这是我第二次在工作生涯中拒绝所谓成功的幻像,诀别成熟稳定的一切,进入险象环生充满挑战的新世界。但是,我乐意。
相谈至此,唐校长问我,那你离开学校时,遇到的最大的阻力应该是你的父母吧。要知道当时甚至是现在,在学校当老师,都算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吧。
然而奇怪的是,我的父母并没有给我太多的阻拦,虽然当时他们也非常不舍,也无法预知深圳的未来,但他们了解了我的想法后,只是默默的为了找了一个陪伴我一路南下的阿姨,如今细细想来,那大概是他们身为父母,能够护送我的最后一程了。
一直觉得父母没什么教育理念,但恰恰是这种无为胜有为的态度给了我巨大的发展空间,让我得以寻找自己的方向,沉浸在自己的判断和作为中,在成长巨大的混沌里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他们真比我高明多了。
这一年,我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抛离掉清闲稳定的至高平台,转投入一个充满了风险和未知的新领域。这段时间,经历了非常多的兴奋、探索与论证,我兴致勃勃的搭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宏大架子。我们真的能驾驭得了吗?其中的跨界,甚至跨到了毫无瓜葛的产业领域,对全盘的整体把握和布局,对发展的阶梯规划以及有效的层层推进,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太大的挑战了。
然而,这一切都令我兴奋不已,眼看着一个未来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在逐渐成形,三叶草也将在这一大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这莫名的使命感始终在激励着我不停不停的向前走,同路的人越来越多,越走越光明,越走越欢乐,行走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变得无比强健,我们终将在这条道路上收获每个人的成长,也许,这就是梦想的全部意义。
最后,向我们的父母学习。谢谢他们让我们自由的生长,并适时的给我们扶助的阶梯,是当时的滋养的力量,让我们得以成为现在的我们。
希望我们也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的父母。
作者: zixiao791025 时间: 2017-4-28 17:08
朵米妈 发表于 2017-4-26 07:54
忽然之间,又忙碌起来。
重新又充满了恨不能即刻投入战斗的斗志。
回顾40多年的前半生,好像从小到大,一 ...
04 好人好梦
每周走进三叶草,走进写写写总有无限新奇和话题牵引着自己。这周大主教晒出来的三年级语文测试题中公交车站台一题确实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为一名有十六年教龄的高中语文教师,有时难免心生悲凉。是呀,我们每天教孩子们奋战在书山题海中究竟有何用途,踏出校门走入社会之时这些知识还有多少是能记得起总得上的。
生活即教育,我们的教育能不能更生活化一些,更实用一些。语文,英语,甚至数学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读写算,可到大学毕业时分抄论文,四级找抢手的比比皆是,孩子们在十几年的求学路上都学了些什么,每天早出晚归,今天送大宝时有个爸爸说女儿,“书包比你都壮”,是呀,现如今,我们哪个娃娃的书包不比孩子壮。减负减负好像越减越负,其实这样看来我们这些一线的教育者真是需要好好思考一番如何能利用有限的条件发掘孩子们无限的资源,真正让孩子们可以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这些教书匠可谓任重而道远!
作者: 我绝对不吃番茄 时间: 2017-4-30 01:10
《小牛顿科学馆》及科普阅读
我们经常说,孩子的阅读,文学阅读和科普阅读是两条腿,文学阅读能够丰富孩子的感性思维,科普阅读则能够锻炼孩子的理性思维,丰富孩子的阅读生活。从小阅读科普书对孩子眼界的开阔和思维的训练是有很多帮助的。科普书阅读是青少年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们了解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科技改变人的生活。结合新技术能够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看到远古和未来,看到我们的身体不能到达的地方的人物和景象,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一个美妙的新世界。
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读过的科普书《小灵通漫游未来》,那时候的幻想世界,如今都变成了现实,而且现实科技的发展有过之而无不及,世界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以前只有神话故事里才有的千里眼,顺风耳,如今的世界,通过手机就能轻易实现。人类的想象,真的是有一天可以实现的。我们要敢于天马行空地想象,而且需要孜孜不倦地为此努力,才有实现的一天。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也许哪一天人类真的可以做到。
说到《小牛顿科学馆》和我们的渊源,要从2008年开始,当年的《小牛顿科学馆》只有繁体版书,一看之下惊为天人,呵呵,因为当年这样的儿童科普读物并不太多,于是,花了大价钱买了一整箱,一箱60本,满满的,幸好我家横哥认得繁体字,所以阅读也没有问题,后来又一次我家半夜爆水管,幸好得到小区保安哥哥们大力救助,抢救了我家的《小牛顿科学馆》。再后来引进了简体版,价格大众化,我也买了不少送朋友的孩子,孩子们都很喜欢。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普读物也越来越多走进大家的视野,《小牛顿科学馆》的改版也是被大家期待。接力出版社重新编辑了《小牛顿科学馆》又出现在大家面前,做为粉丝,收集新版本也是爱好之一呀,于是新版本又来到了我手上。
看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书,忍不住又想来八卦下。新版的书,最特别的是每册书均有科学微视频,扫描二维码可便捷观看,多媒体延伸阅读,拓展孩子的视野。现在的很多科普读物,都会关注科学技术,通过在传统出版物中不断注入科技新元素,增强传统科普读物的功能,丰富阅读体验,为孩子们打开科学之门、走上创新之路提供更多、更好体现时代科技特色的精神食粮。
《小牛顿科学馆》一如既往强调手脑并用、观察与实验并重,内容贴近生活,增进孩子思考、观察、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我们通常说“心灵手巧”,动手练脑,书中的实验,让孩子们有机会去多动手实验,同时启发孩子们思考,达到“做中学”的目的,学习不只有纸上谈兵,动手操作得到的一手的经验比书中看到的知识印象深刻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说得一点不错,《小牛顿科学馆》书也是印证了这一说法。书中还讲述着有故事、有历史纵深的科学,关注科学发展的脉络、衍化和缘由,将科学探索的精神融入漫画、游戏、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探究兴趣。 多元的角度和方式,让孩子们去认识世界,打开眼界。 新版包含5个主题专辑:宇宙的秘密、哺乳动物、神奇的大自然、餐桌上的食物、美好的生活。 依然是每专辑6本,内容全面,培养孩子的整体观,带领孩子深入探索微妙的自然世界,了解科技文明的演进过程,获得系统的观念和知识。图文并解,超写实精细插画,透过剖面、透视等绘画技巧,充分展现事物原貌,让孩子轻松掌握观察重点,是不可多得的适合孩子们的科普书。
科普阅读,有利于孩子获得更广阔的科学学习空间,也有利于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读科普书,读文学书,读各种各样营养不同的书,让孩子读好书,更好地拓展阅读的范围,享受阅读的乐趣。
作者: 草莓香猪 时间: 2017-4-30 22:18
关于站牌 秋雪师贴出了一道题目,关于认识站牌的。晚上放学回来,叫妞妞一起过来答题,果然从理解到答题都很顺利,因为我经常带她一起坐公交,地铁,手机上也下载了公交软件,等公交的时候她也会跟我一起看车还有多长时间来。看到这种题目自己还是跟开心的,原来学校的教育已不知不觉这么接地气了。 突然想起妞前两天做一道语文题目,上面是让选出在夏天开花的是什么花,选项有菊花,茉莉花,梅花,她一开始选的是菊花,我就开始问她:去年有次妈妈带你跟奶奶去东湖公园看菊花是什么时候?她回答:12月份。“那你说菊花是什么时候开呢?”“冬天”她自己立马就有了答案! 没有刻意带她去学,只是带她去认识自然,无形中培养了思考和总结的方法。 还有这学期一年级也开始写绘画日记了,妞妞每次写都是写她最近喜欢看的一部动画片《汪汪队》,第一次写先是介绍每只狗狗的名字和特长,第二次介绍一只狗狗发生的故事,第三次介绍另外一个故事,每篇最长要写100个字,她有时候写着写着竟然说格子太少了,故事还没讲完呢!
作者: jiajiana 时间: 2017-4-30 22:23
常识记
秋雪的公交站作业我请我家一年级小朋友过来做,因为平时经常带孩子坐公交地铁,有事也会一起数站台,本以为这道题目对孩子来说没问题,而且为了弥补有些字认不全的情形,我告诉她,只要指出起点和终点就可以了。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孩子表示自己不清楚这道题。不禁让我反思是题目的出法有问题还是平时跟孩子交流出了问题,导致她根本就没明白公交车的运行标示。
无独有偶,今天看了另外一个微信文章,讲的是一个医生妈妈,给自己的女儿画的关于遇到突然晕倒的人的处理方式,医生妈妈觉得现在突发疾病率大幅上升,如果自己突然出现昏迷症状,孩子不了解情况,很有可能会延误治疗,于是画了图详细解释发现昏迷病人后应当如何打电话求助,如何观察病人情况自救,然而心肺复苏的方式我自己存疑,以前曾带孩子参加过一次水上急救知识的训练,当时的教练使用心肺复苏的假人来给大家做演示和训练,当时我和先生都进行了练习,但是却不达标,不知道紧急情况下真的使用心肺复苏的方式是否有效,医生妈妈讲的内容都是教练讲过的,但是没有实践过的孩子如果用这个手册来自救,不知道是否事与愿违。
顿觉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过度注重孩子的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常识教育,比如防火演习、防恐演习,孩子们在幼儿园都做过,但是都只是走走形式,多是讲解一遍,真正到了火灾现场,能打开灭火器的有几个?能握住消防水管的有几个?有些常识训练不能停在纸面上,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强化成动作记忆,在关键时刻才能起作用。美国911事件中,摩根公司的2000多名员工,以及当时正在洽谈业务的200多名股票经纪人安全撤离,全公司仅有6人失踪,原因就是公司副总裁在13年前预想到恐怖袭击有可能会针对高层建筑,所以要求每年全公司进行两次逃生演习,在规定时间内撤退到安全地带。日本为地震多发国家,而且震级比较高的地震时有发生,但是他们的人员损伤率却非常低,就是因为他们的逃生演习做得好。想到这里,确实值得反省了,虽然自己平时比较注意,认为要对孩子进行常识教育,但是还是在方式方法上有欠缺,有时是没有坚持,有时是方法有问题,有时则是自己一知半解,无法明确教导。是时候开始研究一下,哪些常识是值得一起学习和掌握的了。
作者: evazeng228 时间: 2017-4-30 22:39
作业果然是不可以拖的。周三用电脑写了一半,然后没带电脑,只好重新来过。先说说陈溪溪的答案。看到这道命题作文的时候,有一种回到高三的感觉。先做第一步,让陈溪溪报了一下站名。得益于经常坐地铁,我又弱视的缘故,这位同学关于公交站的题目都是对的。从这里开始,我就要点题了,说说起跑线的问题。乍一看这个题目是简单的逻辑和故事填空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道常识题。自打中心开业以来,我也见识了各式各样的家长,常常聊一个话题,就是起跑线。我们经常听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中国的家长恐怕是最焦虑的家长。周五的时候,我突然被邀请到我的老东家,一群离职人员建立的一个大群里。群里有个师妹,现在上海,因为花钱花资源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一个知名的蒙式园,却因为认为教育资源不公正想要投诉学校。群里大家劝说的有,鼓励的有。一下子就成了两派,就像我在中心遇到的家长们一样。我赞成一个观点,就是没有所谓的起跑线,如果有,那家长本身就是起跑线。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说如今寒门再难出贵子。何尝不是如此。就像这道题目,对于经常看路牌找方向的孩子来说,这根本就是送分题,而对于不具备此类经验的孩子来说,这就成了难点和考点。因此,与其望子成龙不如让自己成龙,这样也许孩子的起跑位置会靠前一些。
作者: 鱼鱼79 时间: 2017-4-30 22:46
周一晚上,给依依报了XES的一节英语全真模拟课,上课时间为6:00-8:35,为此,我下午四点就请假开车回家带她去上课。回到家5:30分我们从家里出发,路上经过一家超市买了点干粮和水。到了教室离上课时间只有几分钟了。家长可以在课室里听课。老师年轻有活力,讲课语速很快,整节课基本是全英文教学。老师比较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并以贴纸、积分卡和棒棒糖作为小奖品。整晚的课下来,对于依依的表现我还是挺满意的,毕竟她从来没在外面学过英语,也没有感受过这样的全英文教学环境。一开始她不是太积极,不怎么举手回答问题,后来慢慢地越来越自信。放学后她自己盘点了得到的小奖品也很开心。
回家路上路过全家给她买了丸子和香肠当晚餐。到家后她休息了一下开始做作业。可能是累了,做数学作业时脑子转动的慢,本来会做的题也说不会做,有情绪了。做完了数学继续做英语,慢慢做完了作业收书包也是慢慢地收。磨蹭到了11点才去洗澡,洗澡后继续磨蹭不睡觉。当时我把然然哄睡了,看了下时间已经快12点了,心里的火一下子冒出来,到了她的房间看见她躺在床上,被子还没盖好,那一刻真的很火,直接在她屁股上来了一巴掌,她捂在被子里哭了。
我知道打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有时候真的很难控制。看到她磨蹭晚睡我也心疼她,担心她总是晚睡影响生长发育。可是在她的心里肯定是认为妈妈打了她而怪妈妈。她对她爸爸说因为我给她报名去上课所以耽误了时间,归根结底还是我的错了。
想到了我的童年,也许那才是快乐无忧的童年。那时没有买来的玩具,所有的玩具和游戏都是就地取材或者自己做的。小伙伴们是最好的玩伴。可是现在的孩子呢?玩具很多可是却孤单。放学了还要做作业,除了学校的学习还有课外班、补习班要上。孩子们真的也很辛苦很累,还要面对家长的焦虑。我要好好反省自己,控制好情绪,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我所担心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她在意的,我所喜欢的也不一定是她喜欢的。
作者: 缤予 时间: 2017-4-30 22:53
看到这两张图片上的试题,特别是图2的公交站站牌识别,原来现在孩子们的考试题可以这么好玩。
图1中主要是检验孩子们的阅读积累和基础知识,说实话我家乐同学四大名著只看了《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后者还是连环画。所以问及四大名著,直呼不晓。
而检验词语积累的题,更是答不上来,说的都不太准确。看来在阅读过程中还是得多关注一下这个方面的积累。
诗词方面似乎是这张试题中最擅长的了,老师每天要求孩子们背一首诗,看来还是有所成效。而另一点,这些试题也是在检验孩子们的逆向思维。
图2公交站牌对于走那儿都爱看地图,喜欢研究站牌的乐同学来说那就是轻车熟路,看来在日常生活中,这方面的生活能力还是得到了锻炼。
看到这样的题目,其实还蛮欣慰的。检验阅读能力及知识积累的方式,不在拘泥于如解答文章中心思想这样的提问。社会在进步,但还是得接地气,学以致用还是得从娃娃抓起。
作者: 大君小雅 时间: 2017-4-30 23:06
12emilyfool
这几天,小小又在连续、反复、不停地看《冰雪奇缘》,我有时也忍不住跟着她一起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突然有了点想法,为什么姐姐和妹妹从小都无忧无虑,而自从经历了安娜被爱莎的魔法击中脑袋之后,姐妹俩的性格变得这么不一样了呢?为什么安娜虽然从此之后被姐姐冷落,经历了从小失去父母、并且在此期间无人安慰,即使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姐姐也不理不睬,但长大后的性格还是那么开朗热情、乐观积极呢?为什么爱莎整天闷闷不乐,越想控制越是控制不了自己的魔法呢?
关于爱莎,是很容易理解的。在那件事情发生之前,她拥有魔法这件事情是被接受的,至少她的至亲(包括爸爸妈妈和妹妹)都知道并且允许她使用魔法。虽然他们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家里人把这个秘密保守在他们四个人之间,但是最亲的人理解和接受不是最重要的吗?那爱莎也不觉得自己被排斥,虽然有点与众不同,但这个“特别”并没有成为她的负担,而且还为姐妹俩或者说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所以她心里都是满满的爱和自信,魔法没有给她带来麻烦,也因此不会想要去控制。
而当她不小心伤到了安娜之后,一切都变了,首先她自己被这件事情给吓坏了,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魔法竟然还会伤害到别人;还有地精的“危言耸听”;最最致命的是爸爸妈妈从此的不接受和给她施加的压力“你要控制你的魔法,否则不要出来见人,包括妹妹安娜!”爸爸妈妈把国门关上,觉得“家丑不可外扬!”父母的否定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致命呀!她也开始否定自己,她觉得自己是另类,是一个随时都可能伤害到别人的人。
她接受不了这样的自己,她将自己的心门关上,从此以后她不敢做自己,别人最好也不要知道有她这么一个人!她觉得只有这样她才可以保护别人、保护最亲的人,别人来说最安全,对自己也是
她谁都不相信,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她还能相信谁?!
(未完待续)
作者: 皮皮兔 时间: 2017-4-30 23:22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皮皮陈刚
2017年4月30日星期日
今天,我组织了一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读书会,再次去海珠湖,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完《熊田千佳慕的世界——彩绘法布尔昆虫记》,就在春天的大自然里行走撒欢,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去享受这美妙的春天春风春日春景吧。
参加的小朋友二十来个,加上半路被吸引凑过来的,大概有三十来个。有从佛山赶过来的小朋友和家长,非常感动我。能够来参加读书会的,多是些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吧。希望他们的爸爸妈妈能够多陪他们到大自然里行走,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我也是这半年多才重新开始迷上大自然的,加入博物的群,然后不可自拔地买了好多关于植物、昆虫的书,在群里潜心学习,又自己看看书慢慢学一点,加上有楼兰和晓芝她们时不时可以指点一下,群里有高人们指点,还有方便的APP可以用于鉴定植物,慢慢也学会了数十种以前不认识的植物,很有成就感。
前几天,有位朋友给我电话,聊到了有几位小朋友的家庭情况令人担忧,有的孩子在妈妈离世以后,写下作文“我觉得爸爸好象看不到我的存在”;有的孩子被爸爸妈妈把作业本和作业记录本都撕掉;有的孩子时不时在家接受混合双打的训练;有的父母平时基本不管孩子,看到成绩出来差强人意就是一顿暴揍,觉得教育孩子都是老师的事情,不管不教还要多生几个……林林总总,真的非常让人担忧。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权力。可是,如果他们能够多运动一些,多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的自我疗愈能力也会强大很多。如果有条件,即使父母无法陪伴,哪怕只有祖父母可以作伴,他们可以去到近旁的某一个公园,或者有树有花有草有昆虫有小河的环境里,他可以安全地静静地和自己相处,和那些大自然的小伙伴们相处,得不到认同的孤单的心,有一个可以被安静包容的地方,有一个可以安全发泄自己情绪的地方,有一个可以寻找安慰的地方,他们小小的心灵,多少也可以被疗愈一些吧~
我无法一下子改变他们的父母,也无法给予他们一个完全无忧的安全环境,只能尽我的一点力量,努力游说那些父母,引领他们一起,去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希望采用这样的读书会的形式,可以多少影响一下那些父母,也多少影响这些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尝试更多的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调整情绪的道路,去修炼自己。对他们来说,有这样的父母,就是一场必须强大的修行。
我修炼好了,我相信他们也能够修炼得更好。能影响一个是一个,能影响多少算多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本来应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话题,却给我带出了有些悲怆的情境。祝福这些父母,祝福这些孩子。祝福大家。
作者: rmbg58 时间: 2017-4-30 23:47
特意找娃儿来试了公交站牌,木有问题。不过读题还是要稍微反复一下才能明白题意,识字消耗掉太多注意力了。这个和生活经验有些联系,不过阅读理解能力还是占大头吧。
有个小插曲是,人家上来直接就点横线处,问要填答案吗?这种从小在屏幕上答题的娃,看到填空就准备点击输入,就像我们看书时字太小用双指使劲划拉放大。
做完之后,人家评论说,太简单了,还说好想抄下来。
周三生病,半夜去医院折腾到3点多。我说干脆去住院避免传染,人家坚决反对。理由是,周五要考试。早在周一就念叨,好想马上就是星期五,因为星期五有考试,太高兴了。每次要考试,都莫名的兴奋。上次考试前还让我猜,为什么今天很高兴。原因就是——考试。咋会有人这么喜欢考试? 也不是学霸级的每次拿100分那种啊。星期五当天还因为不能去参加考试而闷闷不乐,后来我安慰说,去问问老师能不能把试卷拿回家做。这才转了态。后来老师回复说因为太多人请假,所以考试取消了,好像中奖那么高兴。
今天看精神已经大好,关在家里估计难受坏了。上窜下跳折腾得我七窍生烟,感觉就像是几天没出去遛过的狗狗不停在那挠门。下午的时侯又再感叹,终于星期二可以上学了,好希望有考试啊。

作者: 哭哭笑笑的小珠 时间: 2017-5-1 00:10
放过自己
最近感觉有点累,刷不完的微信,听不完的课,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作业……
一直以来我都很积极的参加各种学习,从没问过我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觉得应该,觉得想要去,就去了,这么不停不停各种学习,终于有点应接不暇,开始感到吃力。这两天,我在仔仔细细考虑我的学习动机,求知欲?这应该占很大一部分吧,正是对某方面的强烈求知欲让我走进去学习,可是学着学着好像没有尽头,越学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压力和紧迫感都来啦,学习中的小伙伴都好优秀,这下焦虑也来了。在我的无力感越来越强烈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的学习动机已经变了,焦虑占了大部分,很急,想要一下就看完一本厚厚的书,想要一下就掌握某项技能,想要赶快提高某个能力,我已经乱了步伐……
因为急,因为乱,总也坐不下来,坐不安定,狗头上抓抓,猫头上抓抓,只抓到焦虑,学习效率实在不高,明明有任务,就是不想做,一拖再拖,这是在逃避。
回到“初心”吧,虽然我极不想用这个烂大街的词,它还是很贴切,让我静一静,想一想,让我放过自己吧,不忘初心,坦然接受自己的节奏和进度。
作者: E029婷 时间: 2017-5-1 00:13
20号的Carol
这周恰逢五一劳动节,在欢庆终于放假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的时候,突然收到大主教的“圈点”,这才恍然想起已到周末,作业还未交。本周主题是一位三年级孩子的测验题,大家看后一起来试试自己家的娃,再说说对这种试题的看法。很遗憾,我看到这个测试时,孩子已经睡下,只好回头再来检测。这次想来说说我家娃的一个小小进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一位故事妈妈伙伴的引荐下,我带娃参加了“科学育儿亲子读书会”。这么有意义的一天,我想,唯有读书才最能相衬。读书会上,有一个环节是要上台做读书分享,主持人事先邀请了我来做其中一位分享嘉宾。我犹豫又忐忑着,上台演说对我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但看着身边的娃,我还是答应了下来。心里来来回回念叨着台词,可总觉着有些欠缺。这时,娃突然说:“妈妈,一会儿我上去说吧。” 我要说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一点都不过分。娃平时是害羞腼腆之人,从不爱在人多面前展现自己,今儿个居然主动要求上台演说……我连忙答应,怕她只是一时兴起,反应过来后会“缩”回去。但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心里想着:娃呀,今天只要你站上台去,不管你说得怎样,妈妈都会为你感到骄傲!当主持人说请最后一位嘉宾上台的时候,娃勇敢地举起了小手并大步迈上台去。她一定不知道,此时正有一双充满崇拜与欣赏的目光注视在她的身后,那个目光在说:静待只为花开。
作者: E029婷 时间: 2017-5-3 20:55

作者: 秋之雪 时间: 2017-5-5 16:11
这是三年级的题,字的量还是超出小一生的能力
。不过能认识站牌确实很棒!
我家的小狗也关了两周了,这几天也在准备挠墙的状态中。下周二三也要去上学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