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标题: 写写写第一期第二轮第十八周作业贴——你究竟在忙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草莓香猪 时间: 2017-2-25 22:13
标题: 写写写第一期第二轮第十八周作业贴——你究竟在忙什么
最近写群大家都说自己好忙,
忙来忙去究竟为何而忙,
忙的这一切是否真的有价值,
突然发现,“忙”字是由心和亡字组成的
心亡了就是忙?
大家畅所欲言,想到啥写啥!~
作者: evazeng228 时间: 2017-2-26 20:35
本宫占楼了
作者: evazeng228 时间: 2017-2-26 20:35
本宫占楼了
作者: evazeng228 时间: 2017-2-26 20:36
本宫占楼了
作者: evazeng228 时间: 2017-2-26 20:36
本宫占楼了
作者: 我绝对不吃番茄 时间: 2017-2-27 00:28
标题: 那些有力量的童年--读《童年的力量》有感
那些有力量的童年--读《童年的力量》有感
从《亲爱的天才》的那些事儿之前,大家对于作者的八卦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曾经有人质疑,我们都这些书就好了,有必要去了解八卦作者背后的故事吗?我想大部分的读者都会有兴趣了解,从对作者的文字绘画风格开始,到作者的成长经历,到作者的成长环境,工作背景......都会对作者的作品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作者最喜爱的作品和最喜欢的人事都一样会对作品造成影响,所以,我们通常会想在这些八卦中找出蛛丝马迹来印证我们的推测和判断,特别是作者的童年,种种经历和环境,人事,对作者的影响那更有不可忽视的力量。我想在设计书名《童年的力量》的时候,一定也是有这样的考量,这些童书天才们的童年会对他们的作品产生多大的力量,而这些童书又会对千千万万阅读童书的孩子们的童年产生多大的力量,甚至对我们这些跟着孩子成长的脚步重走童年的人,一样有力量。
这些天才们的童年,我想各不相同,有些一直有神的眷顾和祝福,幸福欢乐平和度过,父母家人给予温暖关注,爱与鼓励,并且遗传了父母的聪慧和敏锐。往来无白丁的家庭环境又支持作者顺利走上了创作的道路。并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了伯乐,一生顺遂,幸福没有遗憾。就像卡拉·库丝金一样。当然她的作品风格也是温暖甜蜜,优雅奇趣,完美无瑕。这些当然是孩子们需要的作品。
但是,还有一些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给读者的冲击和感受是那么的浓烈,不同于上述的甜美感受,一样地震撼人心。这些作者的经历却和卡拉·库丝金完全的不一样。有代表性的作者是汤米·温格尔,我最喜爱的作者之一。
汤米·温格尔曾经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创作了140多本书,其中童书有一半,大约70多本。1998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2004年获德国凯斯特纳文学奖。1992年,美国名人传记学会还把他列入了“有影响力的五百位世界领导者”。他取得的成就受到大家的瞩目,对他的争议大多来自他创作的成人作品中的色情作品。他比桑达克走得更远,狂放不羁,甚至有暴力血腥,价值观也受到质疑。他还为《花花公子》作画,得罪了很多主流人士。有一度,他的所有的书都从图书馆下架了。幸好后来他的回归,才让我们有幸又能见到他创作的更多图画书。
汤米·温格尔他童年多次更改国籍是因为出生地几易其主,3岁半父亲病逝,战争中看到了无数血腥场面,曾被学校劝退,初到美国穷苦潦倒,幸好得到了天才编辑厄苏拉的帮助才得以重新创作图画书并取得成功,站稳脚跟。他童年的遭遇一样对的他创作和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三个强盗》中的血腥场面,他笔下的好人坏人也没有那么绝对和泾渭分明。但却依然非常能打动人。我记得他是因为《月亮先生》,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我觉得我被击中了。这个故事是这样地打动我,月亮先生这样怀着美好愿望地开始,却灰溜溜地离开地球,再也不愿意回来。有人说,《月亮先生》是汤米·温格尔自己大半生的隐喻。我这时关注他,才认真去了解他,发现原来,他就是《三个强盗》《克里克塔》的作者,才发现原来我早早就读过他的书,都这么喜欢,只是当年没有注意到作者,也没有注意到这些作品都是他的创作,从此,我成为他的铁杆粉丝,虽然他的作品在国内出版得并不太多,但不影响我喜欢他的每一部作品,不仅是喜欢,还有热爱。
汤米·温格尔他的童年和早期的经历坎坷,却是财富,这些经历让汤米·温格尔变得尖锐辛辣,坚定彻底,自由奔放,甚至狂放不羁,但依然强烈地打动人心。他的作品都有直击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我想就是来自童年。
无论这些天才作者们怎么样的童年经历,都会对他们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影响,但是,我以为童年的磨难和经历都是最好的礼物,给作者们更多的启发思考和深刻感受,这才是更有力量的源泉,才是打动人心的源泉。
相信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有力量的。
作者: 朵米妈 时间: 2017-2-27 12:50
呃。。。
作者: 冰雪芯儿 时间: 2017-3-2 17:43
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目前,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
最近,蒙学在网上被炒得火热,每次一提到蒙学这个词的时候最多想到的是“读经热”,为此,众多“专家”对于读经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比如,现行流行的弟子规,又或是读经群的那群脑残的追随者。直到读到了这本书,我才开始对蒙学有了新的认识。
这本书不同于以往意义上的蒙学读本,是三位语文老师精挑细选出有关探讨人生的文章,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各方面都有相关的典故。这本书也是语言学家周有光倾情推荐的一本书。
有些书是需要慢慢品读的,虽然薄薄的几页,却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细细品读。而有些书,虽然很厚,却能用半天时间快速浏览完毕。这本《人之初》就属于前者。
耐心读了其中的很多文章,发现很多文章都值得反反复复的读,而绝非草草两下浏览完毕那般的简单。这也是我迟迟未肯动笔,直到最后一刻也舍不得写下读后感的原因之一。
书中的四十六课,围绕着各种各样的主题集中展开,通过精品文章的方式展示给了大家。着实令人感动,许多文章看过之后,即使我是个成年人也会为之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这也是经典和普通文学作品的重要区别之一。之所以是经典,因为能深入到灵魂深处,即使时隔多年,也会念念不忘,在脑中萦绕。甚至有的时候,我会觉得,人为何而活着,或许就是为了来到人世间寻找那些值得被灵魂采集的所谓的经典。
内容还是比较深的,应该更适合青少年阅读吧,因为每个年龄段的阅历都会有所不同,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或者当时隔多年再拿起曾经的那一本书的时候,品读的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太小的孩子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而十几岁是相对感性的年龄,通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文学上的造诣都会有所升华。虽说,那是学业最紧张的年龄段,但我却觉得,那个年龄段,其实是最适合阅读大量经典作品的阶段。
即使如此,对于小宝宝,我也可以尝试着给他读一读其中的几篇文章。只是,感悟可能会有所不同吧。
作者: 楼兰梦舞 时间: 2017-3-3 13:52
真忙啊!
以前的工作基本上是今天知道明天要做什么 ,这个月知道下个月要做什么,今年知道明年甚至知道十年后要做什么。过份的安稳,反倒觉得没什么意思。
现在的工作,大致上是知道要做什么,更多的是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创业型的公司里面,除了自己要有所特长外,还要会更多其他的东西。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项目设计要学,视频编辑要学,图片处理要学,文字编辑要学,市场营销要学,沟通要学;以前学了一些的需要尝试,总结,改进。还时不时要出个差,恍恍惚惚中不知道穿越到了哪个时空。于是,工作忙忙忙。
点同学今年忽然开窍,想要继续打网球;小朋友在一起学英语,她也有兴趣,去试了课,虽然觉得有点困难,还是愿意尝试。孩子愿意,妈妈当然也得陪着,伤她的民劳我的财的同时要花一些时间,争取把上一次没上的进度赶一走赶,这一次的保持正常进度就好;再加今年横岗的一群小伙伴们,要开始24节气的自然观察,正是我要实践的部分,自然也不能落下。点爸当然也得陪着啦,这些就全当做是家庭活动啦。于是,家庭忙忙忙。
我自已奔四啦,当然要更关注健康,每天雷打不动的日行万步外,需要再加上一些健身、提升体能的部分,减肥的同时改善身体况状。还要再多读一点点书。学做一点美食。还要学点音乐。还有我的阳台种植。每一件事,每一次忙,幸福感一点点增加。
老天如此厚待我,让我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忙忙忙。
作者: 楼兰梦舞 时间: 2017-3-3 14:10
2月28日,我去了广西省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清坡村龙排小学。当时的温度:13-18度,中午的时候,一群男孩子光着脚在操场上稍微好点的那个篮球架下面玩篮球,塑料拖鞋或凉鞋扔在边上。
我把这张图片发在朋友圈。
让大家猜猜:这些孩子为什么光着脚打篮球?
作者: zixiao791025 时间: 2017-3-5 09:52
evazeng228 发表于 2017-2-26 20:35
本宫占楼了
04 好人好梦
快乐的奔忙着
每周一写的写写写如期而至,昨天从榆次奔波回到了和顺老家,回到了爹娘身边,不做什么,只为能看两眼年迈的父母,年轻的时候在忙碌着,每天的日程似乎被无尽的繁杂的事物堆砌。
昨夜和母亲深夜畅谈,谈我每日陪老大做作业,每日陪老二晒太阳,每日回家帮婆婆做饭洗衣收拾家,每日在学校备课讲课陪学生迎战8。
我就像歌中唱的“小铁梅一样里里外外一把手”,所有的忙碌只为遇见最好的自己,在忙碌中不忘修养提升自己,雕琢自己美好的心情,所以在这些忙碌之中我又增加了一些纯属自己的项目,心理咨询考试,健身减肥,从形体到心灵,全方位的历练。
刚刚参加了学校的“朗读者第一期录音”,录完之后公众号推出了大家的音频,我也在其中,其实朗读也是一种爱好,一种艺术,也是需要用心去学习和经营的,来了新环境之后我发现需要学习的很多,那就让我继续忙碌并快乐的美丽着吧!
作者: 鱼鱼79 时间: 2017-3-5 18:14
登山有感
周末单位组织去爬七娘山,对于许久没怎么运动的我来说确实还有点挑战。不过当听到说整体行程两个半小时时心里松了口气,觉得似乎不会很累。
我们统一乘车到了大鹏地质公园旁的七娘山登山口,到了山脚下,有部分同事已经表示不上山了。开始登山了,我走在前面,刚开始台阶很平缓,也没觉得累,所以直到走到了一号休息平台我仍然是第一批到达的。休息了一会之后,继续往上,这时台阶开始变得陡峭起来。渐渐地,呼吸越来越跟不上节奏,走起来有点累了。和同事相互鼓励,到了2号休息平台时已经觉得很累了。喝水、吃水果补充体力,等休息得差不多时,大部队已经继续往上了。继续前行,觉得台阶似乎很高,抬腿都困难。一路上爬山的路人都在相互打气加油。这时又有同事打退堂鼓下撤的,我想着既然来了还是爬上去吧,也许会慢点,但是还是要走到集合点。此时身体感觉很累,心里觉得落后了要加油追赶,所以爬起来好累,因为一直在追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坚持,终于到了大部队集合的四号休息平台,这时感觉放松点了。
下山时感觉腿发软,但是总体来说不会那么累,注意技巧慢慢下台阶还算轻松地下到了山脚。其实这次爬山强度不算大,但是因为我太久不怎么运动了还是感觉很累。有个感悟就是:当走在前面时,不会那么累,因为你掌握了主动权,可以收放自如。落后时会觉得很累,因为你一直在追赶别人的脚步。爬山如此,工作也是如此。如果能够一直保持优秀会感觉轻松,如果落后了那么你就是追赶者,也许会很累,最终能够到达目标也是好的。也许你感觉很累中途会放弃,这样就无法达到目标了。每个人要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管是优秀还是暂时的落后,我们都要有坚持的品质,努力不放弃,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自己的付出。
作者: 鱼鱼79 时间: 2017-3-5 18:17
这周感觉时间不够用,好忙好忙。周六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爬山活动,周日还组织了单位的客户活动,于是一个周末没了。下周末和闺蜜去成都哈皮,又一个周末没了。晚上回家忙着陪孩子玩,给孩子检查作业,给孩子洗澡,陪睡,感觉当妈后我已经没有了自己,两个孩子的妈尤其如此。连去做美容的时间都难抽得出来。到底在忙什么,感觉日子就这样流逝了。
作者: E029婷 时间: 2017-3-5 20:42
20号的Carol
说 忙
怎么来描述自己的生活呢?忙?的确,每天都忙进忙出,很少呆在家里。不忙?也对,似乎没有显著“忙”出来的成果。更多的忙碌可能都体现在了孩子的身上:从一大早起床准备早餐开始,接送孩子上下学、跑各种培训班、准备晚餐、检查功课……直到孩子上床睡觉为止,才算忙完了她的事情。
即便这样忙碌,但也有为自己的时候,算是生活中的“亮点”吧。
这周,有点小进步。因为今年的计划就是打算走出去,多讲故事。所以白天孩子上学的时候,我就抽空去书店看各种绘本。比对着“三叶草故事家族2016年度好童书TOP100”中的书目,一本本找来翻看、阅读。对于有些绘本会做一点读书笔记。一直觉得自己在绘本的阅读和积累上还很欠缺。以前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或非常少接触到绘本。现在孩子读小学高年级段,似乎绘本也在渐渐离她远去。因此对我来说,阅读绘本的动力不足。可要想讲绘本,“多读”是基础。
周末又忙碌地参加了福田站“2017年第1期新书品读会”,读了不少好的绘本。还聆听了站内好几位优秀故事妈妈们的共读分享。同样的书,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来解读,由此还引申出深刻的思考,这样的品读会让我受益匪浅。
下周又会有一些小小的“忙”,等我忙完再来总结。我喜欢也愿意这样忙碌着。
作者: 秋之雪 时间: 2017-3-5 21:25
忙不忙?真心忙!就说这一个星期吧,基本天天在外面。周末两天马不停蹄,周六三场活动龙岗福田南山跑个遍,周日两场龙岗罗湖宝安,又是横跨三个区,晚上8点回到家里。可是,这样忙这样累,人却像打鸡血一样。
为什么?因为每一场忙碌都有志趣相投的朋友陪伴,每一个活动都能得到精神的滋养。
作者: 大君小雅 时间: 2017-3-5 22:25
12 emilyfool
忙!
以前没孩子时,就我们二人世界,总觉得自己在忙。可忙来忙去回头看看,又觉得什么都没做,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
然后有了孩子,发现原来之前不叫忙,有了孩子的妈整天围着孩子转,总觉得自己既然是全职妈妈,那就得全天24小时不能离开孩子,否则就是“不称职”。很难想象在生妹妹罗大大之前我基本上没逛过街,没看过电影,没独自出去吃过饭……总之就是“除了孩子的事情外,没时间”!那段时间真的是弄丢了自己!
现在有了俩娃,还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自己的工作,竟然发现原来我也可以身兼数职,在带孩子的同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很忙,但是不能说比以前更忙,因为比以前进步的我逐渐找到一些方法去平衡这些工作,去管理我的时间。
我爱我的宝贝,我不觉得带孩子累,但是我也要照顾好自己,不能让我的“心”“亡”了!
作者: evazeng228 时间: 2017-3-5 22:54
说说最近忙些啥?今天是3月5日。一个月前的今天,2月5日,是我们的第一场试听课。这个月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忙疯了。没有休息过一天,连轴转,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基本上都在工作状态。这是很特别的体验,从未有过。这个月,几乎每天都在尝试新的事物,每天都在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第一天试听课,我们没有经验,流程不清晰,中间间隔又很短,完全没有家长交流讨论的时间。一天过后,我们的试听课就重置了流程:进门签到~全体家长课~孩子试听~单个沟通。流程调整后,立刻有条不紊,签单率就上来了。试听一周后,立刻开学了,午间阅读班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真的紧张啊。又要把控时间,又不能让课程无聊,还有混龄教学带来的挑战。就这样一天一天,我们一个月积累41个学员
作者: evazeng228 时间: 2017-3-5 22:54
说说最近忙些啥?今天是3月5日。一个月前的今天,2月5日,是我们的第一场试听课。这个月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忙疯了。没有休息过一天,连轴转,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基本上都在工作状态。这是很特别的体验,从未有过。这个月,几乎每天都在尝试新的事物,每天都在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第一天试听课,我们没有经验,流程不清晰,中间间隔又很短,完全没有家长交流讨论的时间。一天过后,我们的试听课就重置了流程:进门签到~全体家长课~孩子试听~单个沟通。流程调整后,立刻有条不紊,签单率就上来了。试听一周后,立刻开学了,午间阅读班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真的紧张啊。又要把控时间,又不能让课程无聊,还有混龄教学带来的挑战。就这样一天一天,我们一个月积累41个学员
作者: evazeng228 时间: 2017-3-5 22:55
说说最近忙些啥?今天是3月5日。一个月前的今天,2月5日,是我们的第一场试听课。这个月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忙疯了。没有休息过一天,连轴转,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基本上都在工作状态。这是很特别的体验,从未有过。这个月,几乎每天都在尝试新的事物,每天都在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第一天试听课,我们没有经验,流程不清晰,中间间隔又很短,完全没有家长交流讨论的时间。一天过后,我们的试听课就重置了流程:进门签到~全体家长课~孩子试听~单个沟通。流程调整后,立刻有条不紊,签单率就上来了。试听一周后,立刻开学了,午间阅读班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真的紧张啊。又要把控时间,又不能让课程无聊,还有混龄教学带来的挑战。就这样一天一天,我们一个月积累41个学员
作者: evazeng228 时间: 2017-3-5 22:55
说说最近忙些啥?今天是3月5日。一个月前的今天,2月5日,是我们的第一场试听课。这个月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忙疯了。没有休息过一天,连轴转,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基本上都在工作状态。这是很特别的体验,从未有过。这个月,几乎每天都在尝试新的事物,每天都在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第一天试听课,我们没有经验,流程不清晰,中间间隔又很短,完全没有家长交流讨论的时间。一天过后,我们的试听课就重置了流程:进门签到~全体家长课~孩子试听~单个沟通。流程调整后,立刻有条不紊,签单率就上来了。试听一周后,立刻开学了,午间阅读班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真的紧张啊。又要把控时间,又不能让课程无聊,还有混龄教学带来的挑战。就这样一天一天,我们一个月积累41个学员
作者: 呆呆白日梦 时间: 2017-3-5 22:58
05 海豚
一年一年的过,每次都是觉得忙忙碌碌又一年,却又没忙出个所以然来。到底在忙啥呢?
工作按步就班的忙着,去年还好,今年赶上有电影发行,可能会大忙一阵,连暑假都没法儿休假陪妞了。
其实更多的忙在生活,忙在孩子身上,忙得都快没了自我。去年爷爷奶奶在可以帮一些忙,前天刚走,这下我有得忙了,LG是个“摆设”指望不上帮忙。想想一天到晚,都有点“头大”了。可以预见的这一年的日子是:
早上5:30起来遛狗,做早饭,收拾自己,叫妞起床,收拾,送她上学;
白天上班忙工作;
晚上一下班不管领导有没啥“工作在8小时之外”的指示,得赶紧到晚托接娃,管作业,还经常的需要去送上个兴趣班。
就这样日复一日,最少这一年得这样坚持下来了。
不行,一定得多把一些事情安排给LG,得让妞能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一定得从这种忙碌中寻到一个自我的突破口才行。
我行且忙着吧~
作者: 皮皮兔 时间: 2017-3-5 23:02
为甚辛苦为甚忙
3#皮皮陈刚 2017年3月5日
18说,“ 最近写群大家都说自己好忙,忙来忙去究竟为何而忙,忙的这一切是否真的有价值,突然发现,‘忙’字是由心和亡字组成的,心亡了就是忙?大家畅所欲言,想到啥写啥!”
不说不知道,一看18这个题目,我就觉得太好了,帮助自己适当地反思,我到底是为甚辛苦为甚忙呢?
以前做一份工作的时候,我兼顾工作、学习和带娃、生活;现在我全职当妈妈了,想好好学习同时带好娃、自己锻炼好身体,可经常处于瞎忙状态。
所谓“瞎忙”就是该忙的没忙,不该忙的忙得不可开交。该做的列了计划的学习呀、锻炼呀,好多没有做或者没按计划完成;但仍然觉得一天时间不够用似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现在都不怎么聊Q了,微信吸引了、占据了我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一天没聊微信,简直会若有所失,甚至生不如死啊~连去国外旅行,也得带个移动WIFI,确保可以无障碍地微信聊天。可聊来聊去,聊出个什么所以然来了吗?并没有~绝大多数的时候,不过是在聊各种八卦、没营养的话题,并没有什么发人深省的主题,或者可以系统的收获。我承认,这样的八卦肯定得有,但占有了这么大块、大量的时间,现在想来就有些不合适了。因为加上看小说、煲剧的时间,我甚至连最基本的学习有时都完全抛之脑后了。这样的状态,与其说我忙,不如说我在混日子。
18的这个题目来得真是时候,醍醐灌顶,让我自己反省一番,作出合理的调整。
如果没有其他任何追求的话,这样的生活状态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可我还是想学点儿东西,想做点事情的。如此一来,长期这样就肯定不行了。
前几天,我物色好了合适的健身场所,制订了每天的学习计划,即使是全职在家,也可以将我的生活规划得更有吸引力一些,更丰富多彩一些。让自己真正地忙起来,而不是泡在微信、Q聊里。这样的忙,可以更符合我对生活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明确方向了就坚定去前行吧。
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
作者: 沉淀 时间: 2017-3-5 23:26
16号 话说从年后回来真的是忙到自己都没空休息,第一直没理清头绪。刚回来在连续的两三周内每周都老家和深圳间奔波,周末的时间几乎都是在火车上来回度过。好容易觉得消停了,又孩子感冒,紧接着因为小女儿小升初的事情开始奔波办2。三月继续是忙碌的,却开始忙中有序,我们的周末爬山看水的的日子又开始了,今年要开始忙中有序,慢慢的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加油!
作者: 朵米妈 时间: 2017-3-5 23:27
即将告别杂志编辑生涯,最后再整个表。
羡慕厄苏拉,别的编辑也必有精彩动人的故事,偏就她的保留的那么多,让人印象这么深,甚至,还藉由她还原了一整个发光的美国童书时代。
那么好吧,让我们再看看那些和她一起为美国童书开疆拓土高歌猛进的同志们吧。
遗憾的是,他们大多没有在表格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我不相信这些人不如她有才华或者不够努力。
时也,命也。
成全了厄苏拉和阿甲以及耕林的。
都是天意。
-
-
童年的力量-美国童书出版机构一览表.rar
230.9 KB, 下载次数: 1365
作者: 楼兰梦舞 时间: 2017-3-5 23:35
上周出差中间有一个周末,于是周五出差回来,就把周末全部安排给点同学了。
第一天上午起早陪点同学去上英语的第一次,上一周点爸带她去试了课,觉得还可以,英语老师也就试课的情况和我在线上做了沟通,还是感觉有些不太够。这周六正式上课,我送她去顺便和老师沟通一下。
下午在横岗6点的网球课,也是她期待好久了。上学期上了近20次课,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她挺开心,我接接送送,和老伙伴们聊天也聊得很哈皮,这一学期,无任何悬念地继续开始上了。顺便把上次海南给小朋友们买的椰子糖带上,娃们一人一份,还有点点奶奶家里带来的腐豆腐,妈妈们一人一小瓶;这次广西出差带回来好吃的橙子也带去,一人分几个。
今天上午当然是期待好久的24节气的第一次自然观察啦,妞爸妞妈策划好久啦,今天终于成行。又是小伙伴们的一次大聚会。为难了请来的外援MCF的自然老师们,我们这一群妈和娃都熟得透了,一不小心就扎一堆聊玩去了,时不时得拉回来。
中午又一起聚会,吃好吃的。吃完托贝妈把点点带回家,我跟着雪去营地听瓜瓜老师的工作坊,虽然中途打了几个盹,还是有所收获的。等雪和人家谈事的空档时间,把白天拍的荷叶,画了图,发到24节气群交了惊蛰的观察作业。
晚上8点多才到家。点爸已做好饭,吃完饭,想起西红柿红了,摘了两个下来。又想起晚上画的荷叶图不太满意,重新就着俩西红柿又画了一幅惊蛰的观察作业。画完,美美地吃掉了西红柿,同时发朋友圈得瑟了一下。
我两周没睡懒觉啦,那真是一个忙啊。
作者: rmbg58 时间: 2017-3-5 23:59
忙
盲
茫
盲忙
茫忙
茫盲忙
忙盲茫
盲忙茫
盲茫忙
忙茫
忙盲
茫
盲
忙
作者: 草莓香猪 时间: 2017-3-6 00:11
好忙啊 写写写已经坚持了两期,每周到了周日心里总有个记挂,今天要交作业了,为什么我还没写,每次都想周一的时候就把作业交了,结果就在每周的各种杂事忙碌中过去了,等到周日又是各种忙乱。 离职已经两个多月了,之前上班也还知道自己为什么忙,现在完全没有了规划,该做的事,不怎么重要的事,似乎都成了必须做的事,没有轻重缓急,看来到了该每天做规划的时候了。 从明天起开始每天打卡,最重要的三件事,切记!
作者: 缤予 时间: 2017-3-6 00:11
11 Jenny忙着减肥
眼看这弟弟一天天长大,每天都会带给我们惊喜,甚是欣慰。然后,自打怀孕以来,体重噌噌直线上升,至今还有二十几斤顽固地附着在身上舍不得离开,极为苦恼。
健身房虽然也是常去,没有请专业的指导,效果甚微。和我有同样苦恼的人,为数不少。在邻居群里一吆喝,一会儿功夫,7人减肥增肌团就组成。很快与健身房对接,每周四次专业的训练,希望能够达成减脂的意愿。
从开始痛苦的拉伸,极限的有氧运动,健身房嗷嗷声此起彼伏。痛苦的一周过去,确实带给我们惊喜,体重和体脂都有了降低,合理的运动甚是重要。同样的付出,专业与非专业效果显而易见。
但愿,今年“减”计划中,这一项能够早日达成。
欢迎光临 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https://www.3yecao.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