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1659|回复: 16

写写写第一期第九轮第四周作业贴来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1 09: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迪哥分享《托尔金传》时受到启发,想这周写写写的作业,大家就介绍一下觉得比较好的传记类书籍,并进行下详细的分享吧。

发表于 2019-6-23 11:4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楼兰梦舞 于 2019-6-23 17:27 编辑

暂时没读专传记,就随便写一写吧。

三门,考完两门,余一门没看书直接弃考,且看成绩且看明年,定了个闹钟睡了三个小时,挣扎着爬起来录语6。
语6是什么:
参加洋葱阅读学习后的100天增值服务(阅读航海冒险),在这100天里,每周要分享一个6分钟的语音到作业链接里。否则被视为跳海,要被暂时抱出群,通过写心得再复活回来上船。

开始前:
无知无畏,想着讲6分钟话还不容易嘛,又没有要求质量,虎着就上船了,怎么着100天15周的语6打卡要完成,不跳海。

第一周:
选了一本刚读过的书《微习惯》,提前一天音。真要录音,发现并不容易,虽然九宫格、火箭图、五星图都会做了,临时发现用不上,主要是练习太少了不熟练,加上一打开手机录音就莫名紧张。一个开头,录了无数遍,还是不成,最后还是写成了逐字稿,大概1200多字吧,念第一遍,竟然照着文字练都磕巴。还要600秒看成6分钟,这脑子有多不在线?还录错了地方,录在了回复的地方。还好有时间,又重新录一遍,好多了。

第二周:《番茄工作法》,回到深圳,有书了,这本书在洋葱阅读期间,对我帮助比较大,书里的工具也是简单易用的,阅读时,做了九宫格,画了火箭图,五星图,关键是我自己用了这本书里的方法,觉得好用,强烈想分享这本书。喜欢的才好分享啊,于是乎,完成了第一次脱稿语六,棒棒的。

第三周:
《与孩子共享自然》,即将面临的考试,让我焦虑,读不成新书,偷个懒,推荐个我喜欢的旧书,当然是这本了,不知翻了多少遍。分享时,觉得比上一周又好了一些,终于没有那么紧张了。还能在分享的时候,临时加一点内容。有进步,真好。

第四周: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 孩子才会说》考完试,睡了几个小时,挣扎着起来,完成语六,一眼看到这本书,也是让我受益匪浅。开头也是重新录了几次,终于顺一点了。录的过程中,忽然走神了,这里如果这样说会不会更好一些,发现了下次可以改进的地方。有点累,今天就不重新录了。今天录的比前几次放松多了。
发表于 2019-6-23 17: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楼兰梦舞 于 2019-6-23 23:15 编辑

公益,老生常谈,还是要谈

每次讲初级班的公益这节课,都觉得底气不足:一是因为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的好多学员,都是很牛的;二是我也不是科班出身,只是参加公益可能早点,就不知咋时候,讲公益就成了我的事啦!可是吧,每次还是硬着头皮讲了。
为什么呢?
就如在三叶草这么些年,身边都是些爱读书的家庭,恍惚觉得,阅读就是很寻常的事。偶尔跳出这个圈子,才忽然发现,阅读是个奢侈的事,不仅贫困山区的孩子没有书读,有很多城市家庭富足的孩子也没有阅读的习惯。
公益也和阅读一样,身边都是公益人,就以为人人都在公益,其实不然,公益也是个奢侈的事,那天花了10个小时,改完了初级班公益课170多份作业。有惊喜有欣慰,也有难过。惊喜的是好多人,已做公益很多年了;欣慰的是好多人因为作业第一次在线上捐款;难过的是在三叶草这个公益大家庭里,公益的误区也是无处不在。

有的人远观觉得公益如何如何地高尚,自己柴米油盐地和公益也搭不上边。殊不知,公益不是要去拯救地球,公益也有大大小小的事,专业义工,普通义工,比如一场故事会,有讲故事的义工、有拍照的义工、有写总结报道的义工、有现场签到维持秩序的义工等等,可以先最简单的事做起。
有的人觉得自己不是有钱人,在等有钱了,再去做公益,却没去想多少钱算有钱呢?现在的捐款支付渠道多样化,1000不多,1分不少,1分钱也能捐,可见都是捐得起的。虽然捐的是钱,实际上有时捐的是钱,有时捐的是对公益的一份支持。退一步说,真不方便捐钱,还可以做义工呀。
有的人对公益,仍然停留在给贫困山区捐衣服,给大病求助的捐点钱。殊不知,公益的范围已越来越广泛,从扶贫助困扩展更多的领域,我们正在参加的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培训故事爸爸妈妈、推广亲子阅读也是公益的一种。
有的人纠结怎么培养孩子的公益心呢?殊不知,大人是最好的榜样,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去参加公益活动,比如参加故事会。别觉得孩子小就不能做义工,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三四岁的孩子,在故事会上分发三叶草小贴纸;五六岁的孩子在讲故事的时候,帮妈妈拿书拿道具;和爸爸妈妈一起讲故事做故事义工......可以做的事情多啦!三叶草的孩子们就是这样和爸爸妈妈们在一起,在一场又一场的故事会里长大,成为妥妥的N二代(公益人二代)。
有的人说自己常有捐款的习惯,可以常常找不到合适的捐款项目和捐款途径啊。殊不知,三叶草故事家族,就是公益机构啊,故事妈妈成长学院项目、好童书社区巡展项目等等,虽然没有公募资格,但是通过和公募基金会的合作,还是可以接收捐款的;除了接收捐款,资源也是需要的呀,免费半免费的办公场地、活动场地等等。
......

不由觉得,公益这个话题,不管我讲得怎么样,抛砖引玉是够了,虽老生常谈,还要继续谈,还要更多人一起来谈啊!



发表于 2019-6-23 20:1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者的经历与童年的意义 现实世界通往托尔金虚构世界的秘密小径 李迪   《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序言中说:大作家的作品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各种传记和回忆录的变体。如果这些变体中也包含虚构世界的话,用来说明托尔金的创作之源,也未尝不可。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托尔金创作的灵感之源,我整理了托尔金从出生至离世大约101条现实与虚构世界的对应,方便大家沿着托尔金现实世界的草蛇灰线,一探中土世界宏大叙事中似曾相识的来源。   自幼童的那只大蜘蛛起,家门前的磨坊与池塘,铁路上呼啸而过的货车,路边经过的旅店,庸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仿佛印刻在潜意识中,等待着被某个关键的词语或情景唤醒。科林·杜瑞兹在《魔戒的锻造者——托尔金》中说:“在托尔金的一生中,他的经验——通常相当普通——不断地给他的想象注入养料,然后再进入他的小说。”这似乎都得益于托尔金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力以及对语言表达质量的追求,对此C.S.刘易斯的评论堪称一语中的:通过扩展我们的经验,阅读可以扩大人类——这就是词语的力量。   在凤凰农场期间,读到基涅武甫创作的8世纪诗歌《基督》中 “埃伦代尔,最快活的天使,给人类送来了中土!”他立刻被埃伦代尔的名字迷住了,它将他带回了“遥远的古代英国”,使他为之“销魂荡魄”。此时他已断定,每种语言都将自己的神话建构到了语言之中,一种没有语言的神话,或是没有神话的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他是在被相信,或者至少一度被相信是真实东西的意义上,使用“神话”概念的。这是一种语言承载着的特殊的世界观。   在魔戒的创作期间,满怀忧心的托尔金乘火车前往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做一年一度的安德鲁·兰讲座,他想告诉那些成年人,只将童话视为琐碎的、只适合儿童的,无论对童话还是儿童,都有失公平。而他也正踌躇满志地试图用一个全新的故事类型来阐明一种支撑好的童话过世和幻想故事的结构,以证明童话值得认真关注。   在这场讲座中,他告诉观众,童话就是幻想,允许它的听众或读者从他们有限的经验细节走向“俯察时空的深度”。成功的童话是次创造,是幻想的终极成果,而成功的童话作者制造了一个你的头脑可以进入的“第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讲述的东西是“真的”:它符合那个世界的法则。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何他不遗余力的在故事之外创造一个根本不必存在的中土世界,即在于他所想要营造的某种“真实”。   这重真实不仅有他现实生活与感受的投射,也有故事结构意义上的自洽,或者说,这些故事本身是抛却了个人身份之后回归人性的本真,至此,个人的经验将不复重要,主人公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具有了更强的普适性。最后还是拿刘易斯的话结尾:在阅读伟大的文学作品时,我成为了千百人而我仍然是我。我超越了我自己,而永远不会比此时更像我自己。
发表于 2019-6-23 20: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记记
最近读了《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赫赫大名,然而在那样一个年代,一位女性怎样开展科学研究,从而成为当今稀少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我却一直知之甚少。
朋友家看到这本书,是其撰写的自传,也是因为她的美国好友、女记者梅乐内夫人,这位夫人为了支持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工作,曾呼吁美国妇女积极捐款资助居里夫妇因经费紧张而陷于困境的研究工作。最后,梅乐内夫人用妇女界的捐款购买了一克镭赠给居里夫妇,美国总统亲自主持了捐赠仪式。这令前来美国接受捐赠的居里夫人感动不已。
居里夫人的自传有四万字左右,虽然她出生于波兰首都华沙的普通家庭,但是父母从小对教育的重视,而且对世界的包容,对不同观点的球童存异,深刻地影响了居里夫人,虽然她的母亲不幸早逝,她的 父亲深感悲痛,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孩子们的教育上来,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尽力为孩子们创造丰富的语言、科学学习环境,从而让居里夫人深深爱上科学,而且在以后的时光里,他也尽力帮助孩子实现科学梦想。居里夫人坚韧谦虚、淡泊名利的品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
居里夫人很早就展现出对科学的热爱并努力克服困难,实现自己从事科学的梦想,在获奖之前,他们从事研究工作在外人看来是离群索居的,试验条件简陋恶劣,但是他们却乐在其中,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很早地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向,并为此坚定地努力。
居里夫妇对他们的孩子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位女儿也和自己的丈夫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
看了《居里夫人传》,我有两点感受:一是自己也要成长,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方向,言传身教。二是父母要考虑为孩子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并引导孩子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向。
 楼主| 发表于 2019-6-23 22:03: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各方面的信息整理了份传记书单,觉得可以准备起来暑假读 1.《玩转历史·大腕传记》系列2.《史蒂夫·乔布斯传》3.《硅谷钢铁侠》4.科比:黄金时代〉5.〈梅西〉6.〈哈利波特背后的魔法师:J.K.罗琳传〉7.〈讲故事的人:斯皮尔伯格传〉8.宫崎骏和他的世界9.《名人传》10.富兰克林自传〉11.〈别逗了,费曼先生〉
发表于 2019-6-23 22:08: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读米歇尔奥巴马的《成为》。
发表于 2019-6-23 22:4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少看传记类的书,家里有本《乔布斯传》,得安排时间来看一看, 不过这周在打卡洋葱时,刚好看了一本书,书里用到了米尔顿,埃里克森的一些故事,于是对这个人产生了些要了解的兴趣,艾瑞克森是现代医疗催眠之父,在发展新的催眠诱导方式与应用上有非凡的创见。他是五本催眠书籍的共同作者,发表了超过一百三十篇的专业文献,其中大部份是关于催眠治疗。他是美国临床催眠学会(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Hypnosis)的创办人兼第一任主席,同时创办了学会的官方刊物《美国临床催眠期刊》,并担任编辑长达十年。他经常游历各处为专业人士讲学催眠,特别是在美国境内,他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催眠先生”。艾瑞克森为催眠取得了合法地位,让催眠不再是“严肃学术殿堂中的跳梁小丑”。         埃里克森在帮助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其实他自己也饱受了病痛的折磨,但是他却有着令人惊奇的生命力,他出生于1901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1980年去世。他一生中用催眠和心理学的方法帮助了很多人,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可以做到很多事情的,只是暂时没有发掘出来,他的治疗方法充满了独特性,在他去世这么多年后,依然没有人能在心理学,催眠领域超过他!
发表于 2019-6-23 23: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一整天当公务员面试的考官,面试了20个考生,真是百感交集。
且不说他们答题的思路、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单看这着装,我就深切地感受到了“千人一面”。
20个考生,无论男女,一律上白下黑。上身白衬衫,下身黑裤子(有两三名女生黑裙子),脚穿黑白鞋。你知道,考生都特别紧张,很多考生一进考场就一脸苦大愁深的模样,即便微笑也是强装出来的,整个考场庄严肃穆得像某个地方。
而且女生向考官问好的时候,总是把双手捂在小腹前,似乎肚子不舒服。这套装扮明显不是他们日常习惯的装扮,拘谨的动作出卖了他们。
考官们着实审美疲劳,特别希望能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考生。可惜,没有。所以,最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考生,太少太少。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考生们都认为上白下黑才是最正式的打扮呢?他们有没有想过,这一身装扮是否适合自己呢?我没有贬低考生们的意思,我只知道,白衬衫是最讲究质地,能把普通白衬衫穿得出彩的人实在太少太少,而大多数人穿着普通质地的上白下黑总是像村干部(事实上,现在村干部也不这么穿了!)
飞扬的青春岁月,绝不仅仅一场考试。一场考试,也绝不仅仅只有一种状态。我们更希望孩子们在考场上呈现的是自己生命的真实状态,活力而舒展。当你能以舒展的状态去应对一场考试,这样场考试必然胜券在握。
发表于 2019-6-23 23:45: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学活用 我给娃买了套书《国家是如何炼成的》她很喜欢,连刷了几遍。 某日我在厨房做饭,娃怯怯地挨过来说:“妈妈,有件事我想你会不高兴 ” “啥事儿?”“我把《国家是如何炼成的》带到学校里去了。”  我确实有些不悦,因为她有前科,带到学校的书,或者上课看被老师没收,或者不知道借给谁了,反正是泥牛入海。娃赶快说:“同学们都很喜欢,抢着看。” “你要记清楚借给谁了,别传来传去传丢了。” “妈妈,放心,我给她们发了读书券,让她们排队。” “读书券?” 我定了三种券,普通券,三本书随机给她一本,特券,她指定的两本书中,随机给她一本,神券,三本里任选一本。” “你们同学都同意吗?” “同意呀,我还给她们编了顺序码,过号要重新排队” 我不禁笑到:“你这都是饭店外面排队等位学来的吧。” “对呀”娃眉开眼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3-28 18:29 , Processed in 0.07201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