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点我捐助三叶草
查看: 12189|回复: 35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2019中级班共读《共读绘本的一年》作业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5 14: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104122701 于 2020-9-5 17:15 编辑

复盘自己当初的提问和大家的发言,在读完全书后对该问题进行再次回答和思考,字数随意,提交日期为9月15日24:00之前
发表于 2020-9-15 12: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B02  梁焕彬  
你的翅膀是什么颜色? ——《蒂科与金翅膀》


因着共读薇薇安▪佩利老师《共读绘本的一年》的机会,我们分组领读这本书里提到的李欧▪李奥尼的绘本。恰巧我们小组分到了《蒂科与金翅膀》,这是《共读绘本的一年》里最具争议的一本。

蒂科的故事是这样的:蒂科是一只没有翅膀的小鸟,不过朋友们都爱他,悉心照料他,直到有一天,一只许愿鸟实现了他想有对金翅膀的愿望,情形就变了。蒂科变得……活泼开朗,强壮有力,甚至能一飞冲天。当他飞回原来栖息的大树,却被迎头一击:朋友们都不愿接纳他。(“‘有了这对金翅膀,你觉得你比我们都强,是不是?你就想和别人不一样。’说完,他们就飞走了,再没说什么。”)

可怜的,毫不设防的蒂科。他弱小的时候,那群所谓的朋友就爱他,可是当他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变得强壮时,他们就抛弃了他。他只能将自己的金羽毛贡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以换取一根根黑色的羽毛,朋友们这才心满意足地重新接纳了他。(“‘现在你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说。”)

每个人的阅读理解,都不可避免会带着自己的经历和人生印记,很多成人都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蒂科的朋友与蒂科之间“只能同甘苦,不能共富贵”的无奈,都会因此而受伤,佩利奶奶也不例外。她对此耿耿于怀,气愤为什么李欧▪李奥尼可以让什么都不干的阿佛享受美好的友谊,却让蒂科遭遇这样容不得自己变强大的朋友。我也很好奇孩子们会怎么看,于是我向我家哥哥讨教。

首先我的姿态足够低,并且诚恳。我的确需要他来指点我,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是怎么看待这个故事的。我的态度是真诚的,孩子就能感受到。于是,在强调了他的理解仅代表他本人,并不一定能代表他的同龄群体之后,他跟我分享了他的看法。

他认为蒂科遇到的情况很正常,无论是蒂科的朋友们对待他,还是蒂科对待他的朋友们。他不认为蒂科受到了嫉妒或排挤。他认为人都是会在不同阶段认识不同的新朋友的。老朋友有可能继续,也可能不继续了,都很正常,但不能因为不在一起了就认为是谁排挤了谁。

他觉得蒂科完全没有被胁迫。

在他没有翅膀的时候,他的朋友们无条件帮助了他,不求回报。在他变强大以后,他的朋友们要看看他会不会使用他的强大的能力来帮助别人。如果他也像他们曾经帮助他那样去帮助别人,那么,他们就是一样的了,他们就还可以做朋友。如果他不帮助别人,那么,他也可以去交跟他一样拥有金翅膀的朋友,他的朋友们也不会怪他。

我挺惊喜的,孩子可以看到这样的角度。

我一直问他,你没有感觉到他的朋友嫉妒他吗?他们没有在排挤他吗?他说没有。
他并没有觉得他是牺牲了什么换取了友谊,他觉得他最终用了他的强大来帮助了别人,也因此被他的朋友们接受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如果他拥有了强大的能力以后,并没有去帮助别人,那么,他在跟老朋友分开以后,也会遇到新的朋友,如果是那样,也没有什么不好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认为他并不会失去友谊,只是朋友可能会不一样而已。不一样的朋友,也是友谊。

关于我们一直纠结和可惜的蒂科放弃了金翅膀这一部分,他不认为蒂科“放弃”了金翅膀,他认为,正是因为他帮助了别人,才“获得”了黑色的翅膀,而黑色的翅膀证明他的品质高贵,是愿意帮助别人的孩子。因为蒂科还没有翅膀的时候,帮助他的鸟就是黑色翅膀的。

我们都是遗失了童心的成人,所以我们认为金色就一定比黑色好,因为在成人的世界里,金色代表稀有和高贵,但是孩子的世界里并没有这种概念。

所以蒂科的朋友说的“你跟我们不一样”不一定就是“你拥有高贵的金翅膀,而我们没有”,也可能是“你跟我们一样也拥有翅膀了,但是,你还没有利用你美丽的金翅膀帮助过别人”。

感谢这一场共读,感谢《蒂科与金翅膀》这一本书的存在,让我得以跟孩子深入探讨“友谊”和“嫉妒”、“强弱”和“选择”。

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读书?在孩子年幼时是因为他们不识字,那么,在孩子已经可以自主阅读以后又是为了什么呢?记得松居直老先生在他的《我的图画书论》中提到:

“人的安全感不仅仅来自物质方面的满足,还必须在每个人的心中扎根。没有这个根,孩子将会失去安全感,他们被现代生活混乱的价值判断所支配也就不足为奇。优秀的图画书能给喜爱阅读的孩子以定力,就像在大风暴中紧急抛锚一般。这种力量绝非道义上的概念,而是可以信赖的力量。”

初级班时,我们组里两个最大的孩子被我们自己定义为叛逆期。我安慰志清说:“不怕,从小喂绘本长大的孩子,三观都差不到哪儿去。”大毛又安慰我说:“从小喂绘本长大的孩子,都差不到哪儿去,所以,你也不必担心。”那个时候我们心里所信赖的,就是这种“定力”吧?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当孩子不再像幼儿期那样事无巨细都对我们吐露心声,我们要如何才能确信我们的孩子没有走偏?虽说孩子走的是他自己的人生,然而,还有那么多焦虑的公号都在标题上耸人听闻地说“你不这样做,你的孩子就毁了”。尽管有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养方式,很可能对孩子毫无作用(《园丁与木匠》)(是不是瞬间感觉不焦虑了?),然而,作为父母,我们还是会担心,还是要想要敲开孩子的脑袋,看看他整天想的都是些什么。我们如何可以得到这么一个机会?就是靠着我们跟孩子一起共读的书。

比如说,我们一起讨论《蒂科与金翅膀》,我就知道,我的孩子会积极乐观地看待生命中的变化,在求同存异的世界里面对“不同”,他不是一个受害者的角度,他的选择中满是希望,没有勉强。他感恩朋友们的付出,同时也能欣然面对朋友们的期待。他懂得生命中所有的期待,最终都是向善向美。

这一些,如果要我直接去问他,首先我并不知道怎么提出合适的问题,即使我知道,我相信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通过我们共读的一本本书,他可以敞开心扉表达自己,我可以通过他的见解,了解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会因此看到孩子在这个飘摇不定的社会中的“定力”,于是,我可以相信他,会走好他自己的路。

我们为什么要跟大孩子共读讨论?并不是因为我们想让他读懂一本书,或是背出一段优美的文字,或者总结什么中心思想。我们不过是希望借由书的媒介,得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书,是我们跟青春期孩子进行有效交流的桥梁。就像你约一个朋友出来谈心,你不会一开始就谈心,你会先找个地方,点一杯茶,或者一杯酒,来创造交流的环境。在我们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你们共读的那一本书,就是那一杯茶,那一杯酒。

佩利奶奶最让钦佩的是,面对孩子,她从来不会持“我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米还多”的观念。在阅读这条路上,她从没想过去“引领”孩子,反而从心底里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相信孩子们对世界的洞察和理解能力,虚心地让孩子来“引领”自己。如果不是学着她来放低姿态,我不可能如此虚心跟我家哥哥“讨教”。如果我不够真诚和虚心,他不会跟我分享他的理解。因为不需要跟我分享他的理解,他很可能并不会那么深入地去思考一个故事之于我们的意义。我们差一点就错过一场思维的盛宴。我们必须时刻铭记在心的是,与人沟通的时候,对对方充分的尊重是打开对方沟通意愿的前提,哪怕对方只是一个孩子。如果你不表现出平等,在沟通中,你根本不会有收获。

参考书目:
1.《我的图画书论》【日】松居直 著 郭雯霞 徐小洁 译,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7年01月出版
2. 《共读绘本的一年》【美】薇薇安▪嘉辛▪佩利 著  枣泥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5月第1版,2019年3月第2次印刷
3. 《蒂科与金翅膀》【美】李欧▪李奥尼  文▪图  阿甲 译,南海出版公司 2012年10月出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21: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向日葵_kcc7g 于 2020-9-15 21:28 编辑

一、        关于作者及作品简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5 19: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C05  龚小林《共读绘本的一年》美薇薇安。嘉辛。佩利著 枣泥译
作者本人是一位学前教育专家,在带幼儿园最后一年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天使般的小孩子瑞妮,因为瑞妮对李欧李奥尼的热爱,让老师决定在教学课程之余,利用在园的时间,在全班范围内通读李奥尼的所有的作品,听起来真的很疯狂也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就是这样,这本书,是用来记录和总结这一年在共读过程中发生的点滴。
这一年老师和孩子们一共读了很多本李奥尼的作品,但是老师并没有起主导作用,比如“好的,孩子们,今天,我们来阅读《一寸虫》,请大家拿出绘本,打开第一页”,没有这样的场景,一切都是自然发生,以一个小姑娘为引导,在阅读这些绘本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表演,通过戏剧,通过海报,手工,与作者写信,通过这些与众不同的方式,启迪了每一位孩子和读者。书本里出现的孩子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皮肤不同的种族,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对绘本的喜爱,优秀的作品果然可以跨越一切,可以让全人类共同热爱的。
这次的分组讨论有一些我参与了,有一些是爬楼梯看的记录, 一期讨论下来,思想的火花得到碰撞和爆发,看到了很多小伙伴的不同的观点,有一些我以前从来没有留意过的,比如故事会如何顾及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如何不冷场,被打断了,如何拉回孩子们的思维,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生死,关于种族,关于特殊儿童相处,关于安全感的建立等等,其实在绘本的阅读的过程中,每次都会GET到不同的点,每次拓展都会有不同的方向,而且小孩子有小的聊法,大的孩子有大的观点,当时我还有幸参加过三叶草线下的一个李奥尼的绘本共读,每个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难怪说李奥尼是当代的伊索大师,因为同一个故事,能让不同的人找到不同的共鸣,而且这样的观念没有对错是非,没有绝对的黑与白,你喜欢今天喜欢科蒂,明天不喜欢科蒂都是可以的,我特别喜欢这样的一种开放且包容的状态,因为任何想法都值得被尊重和倾听,因为它没有标准答案。
   我当时的提问是:P54页关于情绪的问题,李奥尼他回信给孩子们说因为生病了不能来了后,然后瑞妮就推测他可能要死了,然后小朋友们就哭成一团,瑞尼跑去藏身角,奥利弗就去挤到她身边,陪着她,直到别人小朋友走过来说可以出去玩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去安抚她,也没有去解释生死,也没有说你打乱了幼儿园的秩序,只是尊重了孩子这种情绪的表达。我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在故事会的时候遇到突发情况,要怎么处理呢?
     有些抢回答,抢礼品贴纸等各种突发的意外的情况,也有孩子直接说你这个故事是假的,是骗人的,小伙伴们的答案有说先把孩子让义工社工带离现场,也有说安抚一下抱抱下,也有的说先肯定孩子的情绪,然后让孩子一个人用她喜欢的方式静静的消化下。看完整本书,我的答案我觉得在书本里没有,因为书本的孩子是相对熟悉的场景和熟悉的小伙伴,彼此熟悉的一个关系,而在故事会里,是临时的关系临时的场地,孩子和我们和场地都很陌生,遇到了问题,尊重孩子的情绪表达是第一,我觉得首先要讲一下故事会的规则比较好,不影响其他人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是有疑问,可以结束后留下来找我,或者和爸爸妈妈沟通比较好。特别是比较容易出现争执的分配贴纸呀,小朋友就喜欢别人脑袋上贴的那个,就是喜欢隔壁小朋友手上的那一个,这个在发礼物之前也要讲好。只能选择一次,选择了就不要再后悔了。。。让孩子们有个规则意识可能会减少很多这样的争执和哭闹情况出现。
发表于 2020-9-10 11: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nya 于 2020-9-10 11:46 编辑

C07 钟练华《共读绘本的一年》之共读复盘

《共读绘本的一年》
作者:(美)薇薇安·嘉辛·佩利    枣泥译

薇薇安老师看起来完全没有教学设计,而是在教学中把指挥捧交给了一个叫瑞妮的孩子。
如果你是幼儿园孩子的父母是不是会焦虑呢?

瑞妮迷上了李奥尼,她的热情,她的独特见解,成功领着孩子们一起探寻李奥尼和他的绘本。他们对作者和绘本的理解深度超乎想象,孩子们用手工、海报、表演、通信等等方式共读绘本的同时,彼此相互了解,思考人生,共同成长,有欢乐有泪水,生活和阅读很自然地融在一起。
薇薇安老师则在一旁的观察、帮助、引导,她是活动的策划者,却把舞台留给孩子们。

这是我喜欢的阅读方式,没有那么多目的性,收获又在自然而然地发生。我思考着,在一个故事会当中,时间虽短,也不要一味地讲,要善于观察,去发现象瑞妮一样的天使,去留点舞台给孩子们。
我能把《共读绘本的一年》的方式浓缩在一场场的故事会中吗?

共读中我的问题是:P41瑞妮宣布:“奥利弗不喜欢别人问为什么?”接着瑞妮是这样问的“奥利弗,你和我妈妈说说,甜心今天怎么样?” 瑞妮成功地让奥利弗开口了。我们与孩子共读时,怎样让孩子乐于开口交流?或是怎样让孩子乐于做某件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提供宝贵经验。

提这个问题的是因为我总是会想让故事会的孩子们开口说话,觉得孩子在故事会开口说话了,他的融入感会更强,会更积极思考,对绘本故事理解更深刻,并能提高他们对阅读的热情。

群讨论时,同学们不同思路给了我很多点子。多了解孩子,投其所好,提些开放性的问题;示弱,请孩子们帮助;创意选择孩子,如大眼睛,如穿花裤子等等,多些乐趣。另外提到了《说来听听》,一本已读过,却在这问题里让我重翻此书。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善于观察发现,点子一定会越来越多。

喜欢这种各抒已见的共读,总能有收获,感谢同伴,感谢老师。
发表于 2020-9-14 10: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共读绘本的一年》共读感想
三叶草故事妈妈成长学院中级班B06李想
    共读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的孩子也刚刚开学进入小班的旅程。考察幼儿园的时候,我特意留心看了一下,教室里是有绘本书架的,但是上面的绘本不多,很遗憾也没有李欧李奥尼的作品。我不确定老师会不会给孩子们讲绘本,特别是小班,重点是安抚孩子的情绪和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
我在想,要求学校做到像书中那样完美的共读和讨论是强人所难,但其实我们可以把共读挪到家里或者小型读书会里面。给孩子创造一个共读的环境,能倾听到不同人的不同见解,能在群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还可以坦然接受反对的声音。
    共读过程中我参加了A组和B组的小组讨论线上会议,虽然大家远隔屏幕,但一清早的头脑风暴还是唤醒了生机勃勃的一天。每个组讨论的只是几个简短的章节,却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细节,挖掘出自己的感受,抛出不同的观点和全新的视角,这些新鲜的观点犹如植物的养料一样,被我吸收得酣畅淋漓。
    我在B组讨论会后,提出了自己的感想,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瑞妮非常能体恤大人的情绪和感受,甚至有时候还扮演了安抚园长的角色。这么有共情能力的幼儿园孩子真是太珍贵了。大家怎么看?”很多同学就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同学说其实孩子天生是具有强大的感知能力的,及时感受到周围人的情绪是他们的本能,只是有可能慢慢被大人压制住变得麻木而已。的确是呀,我们在孩子的婴儿时期就不难发现,那么小的婴儿面对不同人的时候,也有不同的回应和表情变化呢。有的同学说瑞妮的妈妈就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家长,看到后面就知道了。有了这样的妈妈和老师,瑞妮怎么可能不是一个富有同理心的小女孩呢?
    听到这里,我自己都惭愧了,我们总是要求孩子怎样怎样,其实家长自身有没有做出榜样,是对一个孩子最大的影响。
    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我也从中看到了很多有趣而多元的观点和想法。虽然看的内容都一样,但每个人看完之后的理解和内化都是不一样的,有深有浅、有感性也有理性。如果不是这样的共读陪伴,我觉得我很难把这本书从小小的一本看得越来越厚。谢谢共读老师的陪伴,谢谢共读同学的各抒己见。


发表于 2020-9-14 11: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共读绘本的一年》共读感想
D07刘章宜
看了绘本佩泽提诺,也跟八岁的女儿讨论了小P,跟共读绘本的一年中理解的有些不同。小P因为自己的外形跟周围人的不同,对自己的身份感到疑惑,这是一个找寻自我的故事。我跟孩子一样,欣赏小P那种打破沙锅问到底,无惧艰难险阻去追寻真相的精神。但是不认同的是,为什么一定要认为自己要跟别人一样?总觉得别人的就是好的,自己的就是差的。我跟孩子一样,认为我们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同样的东西到底是好是坏其实取决于你怎么去看待它,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要更多的去用正向的思维去看待。就像小P,比别的人个头都要小,只是这个小橙色方块,但是如果大家一起捉迷藏的话,藏起来不是更不容易被发现吗。孩子也说,个头小挺好啊,地上有钱的时候捡得比别人快。还有就是遇到一个问题,一个烦恼的时候,我觉得其实可以一边放一放,也许不用急于去寻找答案,或许过一段时间,自己就想明白了。
在共读绘本的一年中书中,孩子们理解的小P是一个孩子,其他的角色是大人,这个跟我理解就很不一样。幼儿园的小朋友沃特就像小P一样,因为新加入班级,语言交流有障碍,所以有点不自信,尤其是在老师的面积。最后孩子们一起探讨小P的故事,认为小P其实就像每一个个体,其他角色像集体,个体离不开集体,集体也要需要每个个体才完整。
最后感觉到的是,一本绘本,每个人去看,都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可能差异巨大。有了共读这种形式,我们可以去更多维度的去理解一本书,一个人物,一个道理。
在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后,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的非常深刻,就像文章中的孩子们,把小P看做是一个孩子,确实,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步步脱离母体,成长为独立个体的人。出生以前,就是妈妈肚子里的一部分,它没有办法独立存在,必须依赖母亲才得以存活。出生以后,孩子也会有错觉,觉得自己跟妈妈是连体的,妈妈高兴,我也高兴,妈妈伤心我也伤心,直到孩子慢慢成长,他才会意识到原来我跟妈妈是各自独立的个体。书中的理解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讨论中,故事的寓意得到升华,小P需要大家,而大家也需要小P,让这个故事终于有个圆满的结局。
每个人读每一本书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我自己的理解跟佩利老师的不一样,跟孩子们的也不太一样。但大家的理解的角度丰富了我的理解。阅读的体验应当是独一无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必为追求深刻而刻意超越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解释,自己阅读了,感悟了,升华了,就是属于自己的进步。
发表于 2020-9-14 15: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x_xLlON8AN 于 2020-9-14 15:39 编辑

E03 陈宇华
用绘本教育来实现性别角色平等
                 ——《共读绘本这一年》读后感


   《共读绘本这一年》的共读活动在G组的讨论中拉下帷幕。薇薇安老师睿智且充满魔力,懂得欣赏每个孩子,信任孩子,对孩子充待的美好品质让人为之赞叹。而拥有超强自我认同能力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小女孩瑞妮同样让我惊艳无比,她们就是心向往之的光源,让我们追随、感动、温暖。共读过程中我提出的问题是:在《女生男生》中瑞妮对绘本的主角提出是男生还是女生的疑问,请问大家在和孩子共读或故事会的过程中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吗?或者说对于个别童书中的性别刻板形象大家会如何与孩子讨论呢?
     3-6岁是儿童性别角色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对儿童进行性别角色的教育,在文中薇薇安老师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在指导幼儿阅读童书的过程中,对童书进行再解读,将涉及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提出来和幼儿一起讨论,减轻社会对儿童角色定型的影响,并丰富幼儿的性别角色认知。如薇薇安老师当瑞妮提出男生和女生问题时候,她就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些人物里有没有哪个你们认为必须是男生的?” 在后一章《音乐老鼠洁洛婷》告诉瑞妮男生也可以吹笛子。二是减少游戏活动中性别的差异(每次都是一起表演、合唱)。从薇薇安老师的教室里,我们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绘本蕴含性别角色期待和性别意识的重要载体作用进行儿童性别角色的教育的身影。我想这也是我们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教育该思考,该学习的地方。
    首先精心挑选童书作品。绘本作为儿童普遍喜欢的儿童读物,借用其精彩纷呈的视觉语言对儿童进行性别角色教育,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绘本中有的侧重描述生理性别角色,如《小鸡鸡的故事》、《乳房的故事》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来科学地解释男女生理器官以及性别的不同,可以满足“性器期”幼儿自发探究男女性别差异的心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别意识。再如《小威向前冲》等,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用儿童化的语言向孩子解释了生命诞生的奥秘。《纸袋公主》颠覆了传统童话故事中的“英雄救美”情节,没有让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故事情节中弱化了女性应该拥有美丽外貌与漂亮衣服的社会性别角色特征,彰显了女性拥有智慧头脑和独立思想的社会角色特征,向幼儿展示女性形象也可以勇敢、独立、坚强。再如《朱家故事》,颠覆了传统家庭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轻松地引导孩子了解到家庭的和睦、快乐源于合理的分工、共同的分担以及亲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同时也超越了传统的母亲刻板印象,朱妈妈学会了修理汽车,也由此获得了快乐和自信。再如《威廉的洋娃娃》,威廉作为男孩子身上有女性的母性特征,为男性幼儿的性别角色提供了新的可能,这样的男孩子长大,在婚姻生活中,他会自然地帮助妻子分担照顾孩子、整理家务的责任。在这些绘本中,女性可以勇敢、独立,男性可以顾家、柔和,儿童不再被刻板的性别角色印象所束缚,而是可以从自身的个性出发,自由选择自己真正喜欢和想要的,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对这类双性化性别角色榜样的了解和认同,可以使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不再刻板,增加了更多包容丰富的内涵。除此之外,绘本中很的人物角色没有刻意的男女性别之分。《古利和古拉》的主人公是两只可爱的穿着蓝色和红色背带裤的小田鼠,作者并没有明确表明他们的性别特征,但是所表现出来的可爱、天真是一样的。无论儿童的性别是怎样的,都会喜欢美好的事物,这样的人物角色设置,能够让儿童在幼儿阶段这个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时期形成更开放更多元的性别角色,让更多美好的性别特征容纳在每个孩子的社会性别角色中。
    其次,在亲子共读中对男女性别角色进行多元解读。亲子共读是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绘本的游戏性活动,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故事的乐趣,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绘本故事的内涵,建构自己的认知。在每天固定的亲子共读活动中,对绘本故事中主人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职业角色、在家庭中的分工等性别角色内容,家长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逐步学到:在进行玩具选择、家庭分工以及职业选择时,最需要考虑的应该是个人的兴趣和学习意愿,与性别无关。通过认知干预打破幼儿思维上的局限性,给幼儿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和更自由的选择。
    除此以外,鼓励爸爸参与儿童的教育和阅读活动,例如照看儿童、参与家务劳动、陪伴儿童游戏、陪伴儿童亲子共读、共同讨论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和多元化的性别角色内涵、鼓励儿童参与跨性别的游戏和行为等,通过亲身行动为儿童树立观察学习的性别角色榜样,和母亲一起共为儿童创造两性平等的双性化性别角色的家庭氛围,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双性化的形成。
    现代性别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儿童发展成模式化的男人或女人,而是发展成为一个有着独特个性魅力的人:独立自主的人格、平等自由的生活态度才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特征。如何打破性别规约,为孩子提供多元、自由的想象空间和成长可能,正是我们家长应该审视和解决的问题。


发表于 2020-9-14 16: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共读绘本的一年》共读感想

F05 周国凤

在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兴致勃勃,可是随着时间的拉长,又感觉对他失去了之前的爱意,我不得不再翻读一次。
一、首先回归我共读是提出的问题
我们很快将读完《共读绘本的一年》,在共读书这段时间,我越来越喜欢微微安给孩子讲故事的这种方式,没有任何的说教和功利性,只用了角色表演、合唱、讨论、画海报等一些方式进行交流,放下大人的身份和孩子一起学习,孩子从书中找到了像自己的角色、自我认知、性别取向、群体联结等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程。而我平时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很刻意的去寻找绘本的主题,总想着怎样给孩子把道理讲透,这样的追求是不是太过于死板教条?我们要如何摆脱这样的刻意?
对于D组司艳娟B组梁焕彬的回答,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梁焕彬对薇薇安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分析的特别到位:1、方式不一样:故事会通常讲故事的人是引导者,把握整个故事讲述的流程、方向、眼神,由于时间有限,所以需要一个共同的主题达到相对深的沟通和解读。佩利老师是类似“说来听听”的方式,孩子是主导。她的重点并不是讲故事本身,她的重心是对一批孩子的教育,潜移默化那种,她会专门观察孩子的反应和孩子的想法。
2、目的不一样:故事会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引导孩子理解绘本,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从而爱上阅读,佩利是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她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我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渗透,来让他们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来让这些更好的个体,组建成将来更好的个体,组建成将来更好的社会?只是刚好她的《共读绘本的一年》是跟绘本有关的尝试和研究。
经过大家的共读和解惑,微微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也同样适合在家庭中。而我们对自己孩子的教养,跟她的目的是一样的,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我更想了解微微安的其他作品。
二、读完书的第二个感受
原来李欧.李奥尼的故事里藏了这么多道理,阿甲老师说:李欧李奥尼的作品被誉为“图画中的伊索“文字和图画共通创作的故事有非常明显的寓言倾向,深刻却并不故弄玄虚,几乎每一给具有丰富阅读经验或者人生阅历的读者都能从李奥尼的故事中读到点什么,并能引发思考和讨论。读后再琢磨阿甲老师的这段话才真正明白,这一切正是如此。小小的绘本中包含了种族歧视、自我认知、社会与个人的冲突等等,而微微安老师用智慧的眼光花了一年的时间带孩子们共读李奥尼的书,没有说教只有引导自省,这个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绘本的同时大人也在成长,和孩子多些讨论和互动,让孩子带这我们一起成长,这个过程我们需要放下身段回到童年。
三、小组讨论的收获
由于共读时间相对长,我从开始的兴致勃勃到最后的懒散,读书的质量不高,为避免阅读书籍零碎化,晓纯师姐和玉香给出的建议:第一步根据目录结构,进行快速阅读;第二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快速阅读过程中可以获取相应信息,利用思维导图与阅读九宫格进行输出,找出阅读中的要点,提高自己阅读的输出率。玉香推荐书籍《快速阅读》
共读是件快乐的事情,同时我们也要掌握方法不要被人带跑,所以往下还是要多看书,多思考!

发表于 2020-9-14 22: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16樱桃 于 2020-9-14 22:10 编辑

F04 胡小英

                                           《共读绘本的一年》共读感想

        在《共读绘本的一年》中,佩利老师陪着孩子们,用孩子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分享绘本,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先把书读得滚瓜烂熟,几乎可以倒背如流,然后编成短剧表演,画成海报,讨论最喜欢的地方,将新的人物与以前的人物做对比,书里的人物闯进了编排的短剧、故事以及日常的谈话中。正如佩利老师在文中所说的,幼儿园的孩子本来就知道要如何思考这类问题,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将合适的内容提供给他们,让他们有机会展示或整合自己的天赋。

      佩利老师在与孩子们共读绘本的一年中,小女孩瑞妮迷上了李奥妮,并能敏锐地从故事中读到极不寻常的信息,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一起读了一年李奥妮的作品。最后瑞妮关于棕娃娃的故事,贯穿于李奥利的作品之中,其实也是她自己的故事,她在绘本里探索世界、认识自己的故事。孩子们的故事“未完待续”共读绘本的一年对他们的影响会一直持续。看完这本书,被孩子们的故事感动了,同时感动于佩利老师的智慧引导和爱心陪伴。

       这次我们三叶草中级班共读《共读绘本的一年》采用各个小组成员轮流提问的方式进行,在提问、回答、讨论过程中看到大家不同的观点碰撞,深受启发。在提问环节,我提出的问题是:在《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中,我还看到了友谊的珍贵和分享的快乐。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成为好朋友,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在发条老鼠被主人“抛弃”时,是朋友拯救了他。而在《音乐老鼠洁洛婷》中,洁洛婷开始与朋友们分享奶酪,后来她发现奶酪老鼠后,就“再也不肯让饥肠辘辘的朋友们来吃它了”,不再分享。如果是你,会忍心看着朋友挨饿,而自己也要听音乐吗?会不会有点纠结,为什么“不再分享”,才能成就自己的音乐梦想?作者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是要传达什么意思吗?关于“友谊”与“分享”大家怎么看呢?
     
      针对这个问题,三叶草高级班的晓纯师姐分享了一篇巢野老师的文章,对于音乐老鼠洁洛婷分析得非常细腻,读完深受启发,其中有一段“啃奶酪,只是一只老鼠的日常。幸运的是,她在忙碌的日常里偶然找寻到自我、所爱和天赋。面对朋友们的质疑和嘲笑,她想方设法保护和证明自己;而获得成功之后,她无私地对朋友们分享——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阐释了关于友谊与分享的真谛。洁洛婷是勇敢的,也是幸运的,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未必会遇到自己的“奶酪老鼠”,就算遇到了,也许会在质疑和嘲笑中放弃。

      佩利老师在《共读绘本的一年》中也有提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洁洛婷,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只有自己才能听见和看见的东西。瑞妮就是一个洁洛婷般不断挖掘、热情探索内在的人。

      另外,这次共读提问过程中,对于《音乐老鼠洁洛婷》这本书,由于没有中文版本,很多同学表示没有看过,这也让我反思,在提问的时候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在阅读过程中或是开展故事会的时候,如何提出一个好的问题,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发表于 2020-9-14 22: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依蕊_t0wv0 于 2020-9-15 09:41 编辑

                                  《共读绘本这一年》共读心得体会及线上讨论活动                                 D02 马依蕊
  《共读绘本这一年》是实操性很强的一本书,同为从事幼儿教育的我在看了阿甲老师撰写的前言之后备受感触,幼儿教师薇薇安同时也是著名的作家她在带班中与班级小朋友一起阅读李欧李奥尼作品,在他们心里埋下了希望与快乐的种子,让我动容。薇薇安对于瑞妮的情绪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动机细致观察及引导真是极其自然,同时又点燃了小朋友探索及讨论的思维火花,看似简单自然其实分析下来有很强的提问及共情引导技巧。让我们在读完李欧李奥尼的作品之后,通过幼儿的眼睛看到了作品背后的意义。都说童书要秉持“儿童本位”,能够引起薇薇安班级小朋友的热情讨论跟李欧李奥尼大师的创作风格有很大关系,也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童书是真正理解孩子,和孩子有更多关联的。
   
在师姐带领下《共读绘本这一年》共读之余还进行了每组的线上讨论活动,线上讨论活动的针对性很强,也是真正答疑解惑。所以我本次的作业分两部分完成。
一《共读绘本这一年》重点内容提炼

看完整本书,薇薇安老师 用到的引导讨论的方法很好的诠释了说来听听的实用性操作方式,比如作品表达方式 ① 说给自己听:瑞妮第一次见到阿佛的时候说:这种棕色的小老鼠长得多像我啊,因为我和她一样,总是在思考有关颜色和词语的问题。
② 说给别人听:《蒂科与金翅膀》中瑞妮说道关于蒂科将自己的金翅膀送给其他小鸟的想法,回到朋友的身边是因为蒂科不想变得孤独。。。。
③ 大家一起来发言:《鳄鱼哥尼流》在薇薇安带领小朋友们看完这本书时,全班小朋友就李欧李奥尼的作品中小鸟(蒂科)与鳄鱼各种人物假设。
④ 聊出新的想法:《奥利弗》中瑞妮问甜心今天怎么样,奥利佛就开始讲述精心构想的故事了。


儿童就是评论家:孩子们对自己生活世界的认识极为丰富,问题在于老师如何有效引导,将这些认识应用与讨论,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讨论内容作出补充修正。老师提问应该避免比较大的问题,比如:说的好/你们觉得这本书在讲什么。。。。


看了《共读绘本的一年》薇薇安老师用到的引导方式,或共情,或疑问,或倾听。。。都做的及其自然,概括了方法以下几个问题可以在做共读引导时用到:
你喜欢哪些地方?
有没有什么不喜欢的地方呢?
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想不通?

线下讨论:
  本次共读之后,领读人学姐为了保证每个人都有特别的收获特意按组进行了线上讨论。在小组线上讨论时更多的疑惑有了针对性的解决。 当时在小组提问环节,我就提出了在读《一寸虫》时,一寸虫为了逃避夜莺的抓捕,就提出来帮助夜莺丈量她的歌声,结果一起不返。。。。我女儿问我为什么答应别人的事情最后没做到,当时突然一问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在小组线上讨论时,师姐提到:在任何时候,生命教育都是应该放在第一位。。。。豁然开朗,共读能够激发思维。


线上讨论流程:

1:每组在共读结束之后提出自己的困惑并发表在群里。其他同学可以说出自己的解释及不同意见。
2:每组在讨论时搭配领读人建议的共读书一起结合《共读绘本的一年》进行分析。
3:小组线上分享领读人先跟每个人破冰并且一对一指出在群里提出的问题再一一进行解答和鼓励其他组员一起思考。



感谢师姐“微笑鸟”的领读和答疑,感恩遇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亲子阅读,公益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 ( 粤ICP备15113216号 )

GMT+8, 2024-3-29 21:57 , Processed in 0.06416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